本刊信息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主  编:刘义兰

主  任:丁迎春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政编码:430030

电  话:027-83662666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4152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154/R

图片新闻
  • 1
显示方式:
  • 萨提亚模式赋能对急诊服毒自杀未遂者及 家庭照顾者的影响

    徐丹丹,杨卫红,赵佳,吴利娟,范雨欣,张鑫月,石金河,王卫珍

    2025,40(18):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18.001

    Abstract:

    目的 探讨萨提亚模式赋能对急诊服毒自杀未遂者及家庭照顾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诊科收治的服毒自杀未遂者及家庭照顾者88对,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4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系统修复为核心的萨提亚模式赋能干预。结果 出院时两组各43对自杀未遂者及家庭照顾者完成研究,出院第90天对照组32对、干预组31对完成随访。出院时及出院第90天,干预组家庭照顾者反刍思维消极元认知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自我宽恕、创伤后成长、家庭复原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患者出院3个月内再自杀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萨提亚模式赋能家庭照顾者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及家庭复原力,从而降低急诊服毒自杀未遂者出院后再自杀行为发生风险。

  • 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精准复温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金艳艳,陈薇,苏倩倩,徐秀萍,楼璟璟,高兴

    2025,40(18):6-9,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18.006

    Abstract:

    目的 研发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精准复温信息平台,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类实验研究,将信息平台应用前后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分为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体温管理,观察组在信息平台支持下给予精准的低体温干预措施。结果 应用低体温精准复温信息平台后,观察组患者 Ⅰ 级复温干预措施完成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护士监测体温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入院30 min、复温后1 h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护士对信息平台的使用满意度为90.2%~97.8%。结论 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精准复温信息平台的应用,有助于尽早实施复温措施,提高复温效率,优化急诊资源,且护士使用满意。

  • 人工智能门诊分导诊对分诊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杨霞,刘义兰,孙丽,陈澍,谭捷,李疆

    2025,40(18):10-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18.010

    Abstract: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门诊分导诊对分诊准确率及门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1-12月的270例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分诊方法。将2024年11-12月的276例门诊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人工智能门诊分导诊模式,包括人工智能分导诊、人工智能加号、人工智能预问诊,由分导诊护士全程指导患者完成。结果 观察组患者分诊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门诊患者满意度各条目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人工智能门诊分导诊有助于提高门诊分诊准确率,提升门诊患者满意度。

  • 急诊护士照护无名氏患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毕正琴,张慧萍,吴姝玲,周立敏,徐洁

    2025,40(18):14-17,2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18.014

    Abstract:

    目的 探索急诊护士照护无名氏患者的真实体验,为提高无名氏患者救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名具有照护无名氏患者经验的急诊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4个核心主题和9个亚主题:多重照护挑战(生活护理负担加重、额外协调工作、护理安全风险系数升高、沟通困难),心理压力增加(对患者攻击行为的担忧、对医疗纠纷的担忧、疲惫感与情感耗竭),职业认同感增强,存在多方面需求(人力资源和生活物资补充、构建支持性医疗环境)。结论 急诊护士在照护无名氏患者时存在多重照护挑战、复杂情感体验和需求,管理者应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急诊护士培训及能力建设,不断优化急诊无名氏患者救治流程,以提升其救护质量。

  •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分诊筛查及预测工具的研究进展

    徐伟,张洪辉,林文风

    2025,40(18):18-2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18.018

    Abstract:

    选择专项分诊筛查工具对急性主动脉夹层高危人群进行预检分诊,有助于提高急性主动脉夹层分诊准确率,缩短患者的确诊及救治时间。本文对现有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分诊筛查及预测工具进行综述,包括美国急性主动脉夹层危险因素评分表、加拿大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临床决策评分系统和改良版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表等,总结各种工具的基本特征、应用现状及优缺点,旨在为构建我国具有特异性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分诊筛查工具提供参考。

  • 多发性骨髓瘤伴骨痛患者感知配偶疼痛回应 现状及影响因素

    李云飞,陈静,王艾红

    2025,40(18):22-2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18.022

    Abstract:

    目的 调查多发性骨髓瘤伴骨痛患者感知配偶疼痛回应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45例多发性骨髓瘤伴骨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疼痛患者配偶回应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伴骨痛患者感知配偶疼痛回应得分为(91.64±12.9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居住地、焦虑、疼痛强度和自理能力是多发性骨髓瘤伴骨痛患者感知配偶疼痛回应的影响因素(均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22.1%。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伴骨痛患者感知配偶疼痛回应处于高水平,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医务人员应对患者或其配偶开展针对性的疼痛干预或疼痛回应技巧培训,改善患者不良疼痛认知和行为。

  • 妇科癌症患者术后性困扰及影响因素研究

    李萍,陈霞,尚建英,万丽,李希西,王邦俊,任贇虹,甘皓月

    2025,40(18):27-31,4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18.027

    Abstract:

    目的 了解妇科癌症患者术后性困扰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防治术后性困扰提供参考。方法 方便选取282例妇科癌症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女性患者性困扰量表、女性性功能量表、夫妻二元应对量表、婚姻调适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简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困扰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122例患者术后发生性困扰,发生率为43.26%;妇科癌症术后患者性困扰量表得分为10.00(7.00,19.00)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年龄、是否保留卵巢、术后时间、夫妻二元应对水平、心理弹性水平、术后是否有性功能障碍是妇科癌症患者术后发生性困扰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妇科癌症患者术后性困扰发生率较高,需根据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升患者及伴侣的二元应对能力、强化心理弹性,预防术后性困扰的发生。

  •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护理相关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陈洪锋,唐叶丹,黄湾,阮海涛,袁宏艳,吴德芳,万滢,徐丽,程丹丹,何细飞

    2025,40(18):32-3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18.032

    Abstract:

    目的 分析并研究国内外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护理的现状及热点,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护理领域的深入探索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Citespace6.3.R1 软件对建库至2024年10月1日发表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护理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中文文献256篇,英文文献268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国内外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护理研究热点包括经济评估、症状管理、生活质量、延续护理等方面。结论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护理近年来发展迅速,未来将朝着全方位考量患者经济情况、多学科协作模式、规范化全程护理管理流程和建立健全长期随访机制等方向发展。

  • 婴幼儿患者术中低体温风险评估量表的构建及信效度检验

    吕怡琳,吴荷玉,李莎,赵诗雨,陈小冉,刘燕黎

    2025,40(18):38-4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18.038

    Abstract:

    目的 构建婴幼儿患者术中低体温风险评估量表,为医护人员精准识别和量化婴幼儿患者术中低体温风险提供评估工具。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初步筛选婴幼儿患者术中低体温危险因素,形成量表初稿;通过德尔菲法和预调查进行修订;最后,采取便利抽样法对437例手术患儿进行评估,检验量表信效度。结果 最终构建的婴幼儿患者术中低体温风险评估量表包含2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以及35项三级指标。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2,折半信度为0.709,评定者间信度为0.972。量表以25分为诊断阈值,灵敏度为0.860,特异度为0.837;总分25~26分为低危,27~28分为中危,≥29分为高危。结论 婴幼儿患者术中低体温风险评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术中低体温风险评估。

  • 铜锤疗法联合中药内服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效果

    叶淑华,向东方,谢玉英,刘丹,梁雪芳,黄绮华,刘丽芳,陈静

    2025,40(18):43-4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18.043

    Abstract:

    目的 观察铜锤疗法联合中药内服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8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7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及口服中药汤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铜锤疗法,从月经结束后第3天开始,每3天1次,避开月经期,持续3个月。结果 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干预后,观察组经期腹痛视觉模拟评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痛经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干预后6个月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铜锤疗法联合中药内服有利于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ICU护士对急性胃肠损伤非药物疗法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翟惠敏,高莹莹,史蕾

    2025,40(18):47-5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18.047

    Abstract:

    目的 了解ICU护士对急性胃肠损伤非药物疗法的知识、态度与实践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急性胃肠损伤非药物疗法系统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深圳市16所综合医院的237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急性胃肠损伤相关专家共识和知信行模式框架自行设计的ICU护士对急性胃肠损伤非药物疗法的知信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对急性胃肠损伤非药物疗法的知信行问卷中,知识维度16.0(8.0,19.0)分,信念维度36.0(30.0,39.0)分,行为维度36.0(32.0,42.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是否为重症专科护士、护理急性胃肠损伤患者经历、对ICU职业成长满意度、对个人能力发挥满意度是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是否为重症专科护士、护理急性胃肠损伤患者经历、对ICU职业成长满意度、对个人能力发挥满意度是信念水平的影响因素,对ICU职业成长满意度、对个人能力发挥满意度是行为水平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ICU 护士对急性胃肠损伤非药物疗法的信念较强,但知识和行为水平有待提升,其知信行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护理管理者提供系统性支持,制订标准化工作流程,开展分层级培训等,提高ICU护士的职业成长与个人能力发挥满意度,以提升其急性胃肠损伤非药物疗法的知信行水平。

  • 儿科已育护士工作家庭增益体验的质性研究

    李欣宇,余艮珍,朱杉,韩玲芝,熊晓菊,林提

    2025,40(18):52-54,7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18.052

    Abstract:

    目的 探讨儿科已育护士工作家庭增益情况,为促进“职育平衡”、加强人文护理实践及稳定儿科护理队伍提供参考。方法 以目的抽样法结合变量最大差异化抽样策略选取14名儿科已育护士,采用现象学研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 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提炼出2个主题及8个亚主题,即工作对家庭的增益(为家人提供专业的照护、获得便捷的医疗资源、经济来源稳定、家庭关系和谐);家庭对工作的增益(提升职业认同感、培养共情能力、主动实施人文关怀、提升工作投入度)。结论 儿科已育护士在工作与家庭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增益。护理管理者应通过建立专业技能与育儿技能相互转化机制,进一步强化工作家庭增益;提供充分的组织支持,帮助护士建立动态的“职育平衡”;通过角色扮演强化护士的共情迁移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人文护理实践。

  • 棋盘游戏用于规范化培训护士谵妄教学的效果

    聂菁,饶竟,石英,张照莉

    2025,40(18):55-5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18.055

    Abstract:

    目的 探讨棋盘游戏用于规范化培训护士谵妄知识教学的效果,为护士规范化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多学科团队,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头脑风暴法,形成初版谵妄知识棋盘游戏,再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对谵妄知识棋盘游戏问题设置及游戏规则进行完善,经过预试验后形成谵妄知识棋盘游戏。将在ICU进行规范化培训的70名护士运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名,两组均进行30~45 min谵妄知识教育讲座,干预组在讲座结束后进行20~30 min谵妄知识棋盘游戏干预。采用ICU谵妄知识水平调查问卷、护士谵妄护理自我效能量表于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1个月对两组进行调查,并于干预后1个月了解两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即刻及干预后1个月谵妄知识、谵妄护理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棋盘游戏辅助用于规范化培训护士谵妄知识教学有利于提高规范化培训护士对谵妄知识的掌握及其谵妄护理自我效能,从而提高护士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 护生实习期共情疲劳类别转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曾令好,李媛媛,胡含波,洪梦莹,彭丽,陈蕾

    2025,40(18):59-6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18.059

    Abstract:

    目的 调查护生实习期共情疲劳的类别转变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改善共情疲劳水平的早期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249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实习早期(实习≤2个月)、中期(实习5~6个月)、末期(实习≥9个月)采用中文版共情疲劳量表、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护理临床实习环境评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在实习早期、中期、末期中重度共情疲劳的发生率分别为32.1%、34.1%、47.8%。潜在剖面分析识别出高共情适应型、平衡临界型、职业倦怠主导型和创伤应激主导型4类亚型,在实习早期至中期4类原亚型保持率依次为63.0%、59.8%、58.7%和0.0%,而在中期至末期原亚型保持率依次为43.8%、51.3%、76.2%和16.7%。多因素分析显示,实习护生的护理专业自我概念促进实习早-中期职业倦怠主导型的转变;积极应对方式抑制实习中-末期平衡临界型的转变。结论 实习护生的共情疲劳会随着实习期推进不断增加,护理专业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是影响护生实习期共情疲劳特定亚型转变的重要因素,可据此制订针对性的管理措施预防护生实习期共情疲劳。

  • 四阶递进混合式教学在母婴儿童护理学中的应用

    李萍,洪梅,贾佳,高焕香,丁武华,景卫利,孙慧,柯晓燕,刘晓玲

    2025,40(18):64-6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18.064

    Abstract:

    目的 探讨四阶递进混合式教学在母婴儿童护理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级护理本科班116名护生作为对照组,2020级护理本科班106名护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母婴儿童护理学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设案例情境,构建并实施课前线上学习(学理)-线下翻转课堂(固知)-实训、见习、模拟教学(操练)-社会服务(践行)四阶递进混合式教学。结果 观察组课程考试成绩、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总分及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满意度评分为4.38~4.59分。结论 四阶递进混合式教学应用于母婴儿童护理学教学,有助于提升护生的课程教学效果及学业自我效能,并得到护生普遍认可。

  • 埃森-病房气氛量表的汉化及在精神科护士与 患者中的信效度检验

    刘德宇,汪健健,赵丽萍,田于胜,刘浚禹

    2025,40(18):69-7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18.069

    Abstract:

    目的 汉化埃森-病房气氛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基于Brislin翻译模型对英文版埃森-病房气氛量表进行翻译、回译、文化调适和预调查,形成中文版量表,用于调查精神科病房的606名护士和368例患者,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中文版埃森-病房气氛量表包括治疗支持、安全体验、患者凝聚力3个维度,共15个条目。量表水平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76,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00~1.000。在精神科护士与患者中,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48、0.816,重测信度为0.893、0.878,折半信度系数为0.815、0.779;探索性因子分析均提取出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4.408%、61.131%;探索性图论分析均提取出3个维度,其稳定性频率分别为0.998、0.994,各条目所属维度的可靠性频率分别为0.970~1.000、0.920~1.000;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护士与患者χ2/df=2.697、2.280,RMSEA=0.058、0.062,GFI=0.903、0.888,NFI=0.902、0.883,CFI=0.936、0.930,TLI=0.922、0.916,IFI=0.936、0.931。结论 中文版埃森-病房气氛量表信效度良好,是测量精神科病房气氛的可靠工具,可为针对性改善我国精神科病房气氛提供参考。

  • 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潜在类别轨迹及影响因素

    何丹宏,沈慧萍,陶科伟

    2025,40(18):74-78,10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18.074

    Abstract: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发展轨迹分类,并分析不同类别的预测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管理措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320例,于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通过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分析睡眠质量的发展轨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质量不同轨迹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 共2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完成全程随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可分为睡眠差-平稳改善型(34.90%)、睡眠一般-波动改善型(48.99%)、睡眠好-快速改善型(16.11%)3个类别。年龄、饮酒史、使用可能导致嗜睡的药物、病程、精神症状得分、抑郁症状、当前自杀风险是睡眠质量轨迹潜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睡眠差-平稳改善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3(P<0.05),灵敏度为0.865,特异度为0.854;睡眠一般-波动改善型的AUC为0.873(P<0.05),灵敏度为0.753,特异度为0.896。十折交叉验证结果表明,睡眠差-平稳改善型的平均AUC值为0.868,睡眠一般-波动改善型的平均AUC值为0.837。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睡眠质量的发展轨迹存在异质性,应及时识别不同亚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使用移动应用程序 运动康复体验的Meta整合

    刘梦瑶,曹向阳,陈睿,任思思,赵玉浩,刘肖雅,张杰玉,邢林波

    2025,40(18):79-8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18.079

    Abstract:

    目的 系统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使用移动应用程序运动康复体验的相关研究,旨在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使用移动应用程序及适用性改造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相关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5年2月23日,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版)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汇集性整合法整合结果。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提炼39个研究结果,归纳出10个新类别,最终形成3个整合结果,即感知使用移动应用程序运动康复的益处;移动应用程序运动康复过程中面临的障碍与挑战;移动应用程序功能优化的需求和愿景。结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对移动应用程序的使用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移动应用程序的优化升级应始终以患者体验为核心,通过构建智能化的运动康复体系,以满足患者个体化运动康复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同伴支持平台,向患者提供情感关怀支持。

  • 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主动健康行为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

    欧洋利,彭颖,殷少华,廖晓艳,张虹,陈黎玉,熊雪,罗兰月,王益鑫,霍丹,沈军

    2025,40(18):85-8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18.085

    Abstract: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主动健康行为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4年3-6月,便利抽取四川省和重庆市15家养老机构的325例失能老年人,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主动健康行为能力评估表进行调查。结果 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主动健康行为能力得分为(95.77±18.8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失能程度、主动健康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既往患病时主动寻求治疗的频率、健康风险行为规避频率、积极处理生活压力事件的频率、照护者按需照护的频率、养老机构健康相关活动参与频率、生活满意度是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主动健康行为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主动健康行为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养老机构及照护者需要根据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性干预,以提高失能老年人主动健康行为能力。

  • 语音和心电特征对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早期筛查的价值研究

    王萌,宋玉磊,殷海燕,梅紫琦,柏亚妹,徐桂华

    2025,40(18):90-9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18.090

    Abstract:

    目的 探讨语音联合心电特征分析在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为轻度认知障碍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4年7-9月在南京市栖霞区社区招募365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评估结果为金标准,将老年人分为轻度认知障碍组253人和认知功能正常组112人。通过“偷饼干图片”任务采集语音数据,并同步记录心电信号。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探究语音、心电相关特征对老年人发生轻度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停顿/总讲话持续时间loudness_sma3_percentile50.0、匹配分数、HRV_IQRNN、HRV_HTI是发生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提示,语音特征、心电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4、0.625,二者联合筛查能力最高(AUC=0.728)。结论 语音和心电特征联合分析能够有效提升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的筛查准确性,为轻度认知障碍高风险人群的早期筛查提供了新的思路。

  • 中国独居老年人孤独感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郭欣如,陈娜,李闯,林可心,张会君

    2025,40(18):96-10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18.096

    Abstract:

    目的 构建中国独居老年人孤独感风险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方法 选取2018年中国纵向健康寿命调查(CLHLS)数据中2 252名65岁及以上独居老年人,将其按7∶3随机分配为训练组(1 576例)与验证组(676例)。研究采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独居老年人孤独感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ROC曲线与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区分度与校准度。并调查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306名独居老年人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在2 252名独居老年人中,1 138名(50.5%)存在孤独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评健康状况、睡眠质量、社区照料、生活来源、听力困难、兴趣丧失被纳入预测模型(均P<0.05)。训练组与验证组数据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9(95%CI:0.746~0.792)和0.740(95%CI:0.704~0.777),Hosmer-Lemeshow校准曲线拟合度佳(训练组P=0.167,验证组P=0.071,外部验证P=0.351)。结论 我国独居老年人孤独感风险高,列线图模型预测性能良好,可作为预测独居老年人孤独感的可靠工具。

  • 上消化道早癌高危人群健康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马培研,邢桃红,刘鹤阳,姬金兰,别娅婷,宋晓佩,李荣

    2025,40(18):101-10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18.101

    Abstract:

    目的 构建上消化道早癌高危人群健康管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以信息-知识-信念-行为理论为干预框架,在文献分析、横断面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和预试验构建上消化道早癌高危人群健康管理方案。将洛阳市2个社区各33例上消化道早癌高危人群通过抽签法整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社区上消化道早癌高危人群常态化健康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为期3个月的上消化道早癌高危人群健康管理方案。结果 干预组33例、对照组32例完成研究。干预后,干预组上消化道癌知识水平得分、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预防主动行为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干预组早癌筛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信息-知识-信念-行为理论构建的上消化道早癌高危人群健康管理方案可有效提高高危人群疾病相关知识,促使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其癌症预防主动行为,提高早癌筛查依从性。

  • 临床护士人工智能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孔含含,苏优峰,李环环,彭刚刚,操静,温敏

    2025,40(18):106-10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18.106

    Abstract:

    目的 调查临床护士人工智能素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护理领域的有效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广州市和深圳市4所医疗机构的504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人工智能素养量表进行调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人工智能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 临床护士人工智能素养总分为(60.29±9.41)分,是否接受过人工智能相关培训和对人工智能是否感兴趣是人工智能素养的影响因素(均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20.6%。结论 临床护士人工智能素养水平有待提升,建议加强临床护士人工智能相关培训,激发其对人工智能的兴趣,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护理领域的有效应用。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症状群的研究进展

    职琼格,廖袁钰,李旺,喻姣花

    2025,40(18):110-1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18.110

    Abstract:

    本文综述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症状群的评估工具、现状和管理方法。评估工具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清单、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问卷和狼疮损伤简要指数问卷,其症状群归纳为疲劳相关症状群、疼痛-瘙痒相关症状群、皮肤改变相关症状群和体质量增加相关症状群,管理方法包括运动及营养干预、中医疗法、个性化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连续性护理干预及远程护理干预,旨在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症状群相关研究及临床症状管理提供参考。

  • 游戏化在慢性病自我管理中的开发与应用进展

    徐曼,卢丽,杜双双,曹阳,顾再婷,胡慧,王凌

    2025,40(18):115-12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18.115

    Abstract:

    慢性病患者有效的自我管理对改善其预后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游戏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手段,能将日常疾病的自我管理任务转变为有益、有趣的活动。为此,本研究介绍了慢性病自我管理领域中游戏化有效的理论基础、游戏化开发与应用实践以及游戏化的驱动策略,并分析了游戏化推广应用的研究趋势、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展望,旨在提升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效果。

  • 护士直觉在患者病情恶化护理决策中的应用进展

    胡家欣,王娟,彭思思,代玲云,韩叶,张萌琦,刘彦慧

    2025,40(18):120-12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18.120

    Abstract:

    护士直觉是识别患者病情恶化并作出决策的重要工具,对提升患者安全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对护士直觉的概念、护士直觉预测患者病情恶化现状、测评工具及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旨在提升临床护理对护士直觉应用的重视,为临床构建高效的患者疾病快速反应系统提供参考。

  • 倒班护士睡眠担忧的研究进展

    张双丽,王滢滢,闫英琪,吴青青,李如月,王姿璎,乔建红

    2025,40(18):125-12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18.125

    Abstract:

    倒班护士已成为睡眠质量受损的高危人群。由倒班工作引发的睡眠担忧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护士睡眠健康的主要因素。本文对睡眠担忧的研究现状、常用评估工具、主要影响因素(如自我调节疲劳、反刍思维等)及干预策略(个体层面及组织管理层面)等方面展开综述,旨在为开展相关研究及促进护士睡眠健康提供参考。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过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