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4):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4.001
摘要:目的 基于人工智能语言模拟器构建孕产妇尿失禁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类聊天机器人干预方案,并评估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小组基于文献研究、组内讨论初步构建方案初稿,通过专家会议法论证并完善内容。人工智能专家在方案指导下基于提示学习理论反复调试和训化人工智能语言模拟器,完成聊天机器人的开发。将17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指导模式,干预组在其基础上使用聊天机器人。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2周以及产后4周使用尿失禁症状问卷简表、妊娠期尿失禁知识问卷、系统可用性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组82例、对照组83例孕产妇完成研究。干预组尿失禁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尿失禁知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聊天机器人系统可用性总分为82.96±3.13。结论 基于人工智能语言模拟器构建的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类聊天机器人可用性良好,有助于提高孕产妇尿失禁知识水平,降低尿失禁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2025(4):6-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4.006
摘要:目的 探讨多感官干预对母婴分离期早产儿母亲泌乳的影响,为促进母婴分离期早产儿母亲乳汁分泌提供参考。方法 将88例早产儿母亲按照早产儿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4例。对照组常规进行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视、听、嗅、触觉多感官干预。比较两组产后7 d内每日泌乳量、泌乳Ⅱ期启动时间、血清泌乳素水平、产后42 d内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最终对照组39例、干预组41例完成研究。干预组产后2~7 d泌乳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泌乳Ⅱ期启动时间、产后72 h泌乳素水平、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视、听、嗅、触觉多感官干预可以增加早产儿母亲产后早期乳汁分泌,提升早产儿的纯母乳喂养率。
2025(4):11-1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4.011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女性夜食行为核心症状,分析其与产前抑郁的关系,为妊娠期女性夜食行为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797例产检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和夜间饮食问卷开展调查。结果 妊娠期女性产前抑郁得分6.00(3.00, 9.00),夜间饮食行为得分8.00(11.00, 15.00)。回归分析显示,孕妇产前抑郁情绪显著正向预测夜食行为(P<0.05)。网络分析表明,半夜醒来有吃东西的渴望(rs=1.29)是夜食行为强度最高的症状,我很不开心以致失眠(rbs=1.80)是产前抑郁连接夜食行为最重要的桥梁节点。网络比较结果显示,<30岁与≥30岁孕妇的总体网络结构无显著差异,但在≥30岁孕妇中,夜食行为症状网络的局部边线连接更强(r=0.17 vs. 0.04,P<0.05),在<30岁孕妇中,产前抑郁与夜食行为关系网络的局部边线连接更强(r=0.10 vs.0.02,P<0.05)。结论 妊娠期女性夜食行为水平高于一般人群,核心症状是夜间对食物的渴望。孕妇产前抑郁显著正向预测夜食行为,不开心以致失眠是影响夜食行为的桥梁节点,二者关联存在一定年龄差异。妊娠期女性夜食行为值得关注,防控产前抑郁,尤其是情绪低落所致失眠,可能是潜在干预靶点。
2025(4):16-2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4.016
摘要:目的 探索从孕早期至产后12个月孕产妇家庭功能的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 从2个妇幼保健院便利抽取1 053例孕产妇,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调查家庭功能,孕早期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调查产前抑郁症状。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孕产妇家庭功能的变化轨迹,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轨迹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689例孕产妇完成全程随访。孕产妇家庭功能可分为中重度障碍持续下降组(12.3%)、中度障碍波动下降组(44.9%)、无障碍稳定良好组(42.8%);孕产妇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女、孕早期是否存在抑郁症状是家庭功能轨迹潜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孕产妇家庭功能在孕早期至产后12个月的变化轨迹存在异质性,应及时识别不同亚型的孕产妇,根据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升孕产妇家庭功能。
2025(4):21-24,3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4.021
摘要:目的 探讨BirthRite坐位分娩组件接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缩短初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提升产妇生产体验提供参考。方法 将住院分娩的低危初产妇236例,第二产程按照产妇意愿分为观察组(116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采用BirthRite坐位分娩组件坐式分娩,对照组采用电动产床坐式分娩。观察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非枕前位占比、阴道助产、产后出血、肩难产、会阴侧切、会阴裂伤、会阴水肿、会阴疼痛程度和产后满意度;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1 min、5 min Apgar评分。结果 对照组中途2例退出。两组均顺利分娩,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娩非枕前位占比、肩难产发生率、会阴侧切率、会阴水肿及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结论 使用BirthRite分娩椅能够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提高产妇满意度,优化坐位分娩结局。
2025(4):25-3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4.025
摘要:目的 编制孕妇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感知与健康行为决策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准确评估孕妇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感知与健康行为水平,开展健康行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构建量表条目池,经2轮专家函询形成初始量表,通过预调查对条目表述进行调整,形成测试版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663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检验量表信效度。结果 孕妇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感知与行为决策评估量表包括6个维度,53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6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1.618%;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χ2/df=2.846、RMR=0.022、RMSEA=0.075、TLI=0.912、CFI=0.921、IFI=0.921。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87,折半信度为0.889,2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906;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93,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00~1.000。结论 孕妇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感知与健康行为决策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估孕妇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感知和健康行为水平。
2025(4):31-3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4.031
摘要:目的 探讨后颅窝肿瘤术后患者误吸预防护理专案的实施效果。方法 根据入院时间将神经外科收治的后颅窝肿瘤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296)和观察组(n=272)。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误吸预防护理专案,即通过聚焦误吸事件,分析查找误吸发生的原因,针对原因基于循证实施集束化误吸预防干预措施,加强安全进食健康指导,提升护士误吸预防能力,并全程饮食监督监测和控制患者进食时的误吸风险。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日、误吸发生率、患者预防误吸知识掌握度,以及护理专案实施前后护士对后颅窝肿瘤误吸相关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结果 观察组误吸发生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误吸预防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专案实施后护士对后颅窝肿瘤误吸相关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 对后颅窝肿瘤手术患者实施护理专案有利于误吸风险因素的过程控制,实现预防误吸有效管理,降低后颅窝肿瘤术后患者误吸发生率,保障患者术后安全。
2025(4):36-40,4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4.036
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放疗患者衰弱潜在类别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肺癌放疗患者衰弱的个性化、精准化症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41例肺癌放疗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Fried衰弱表型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营养风险筛查2002进行调查,通过潜在类别分析识别肺癌放疗患者衰弱的潜在类别特征,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衰弱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 肺癌放疗患者衰弱发生率为55.19%,衰弱评分2.00(1.00,4.00)分。肺癌放疗患者衰弱呈现3个潜在类别:衰弱前期组(30.3%)、衰弱期-非意向性体质量下降组(35.7%)、重度衰弱-活动能力下降组(34.0%)。放疗次数、Barthel指数、营养风险评分、年龄是肺癌放疗患者衰弱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肺癌放疗患者衰弱存在群体异质性,临床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Barthel指数评分低、营养风险评分≥3分、放疗次数多、高龄患者衰弱评估和管理,以降低患者衰弱水平。
2025(4):41-4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4.041
摘要:目的 编制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复发风险感知测评量表,为医护人员评估肝硬化患者复发风险感知能力和构建针对性风险管理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以风险感知态度框架和健康信念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文献检索、质性访谈、专家函询和预调查构建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复发风险感知测评量表。调查466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914%。验证性因子分析χ2/df=1.551,RMSEA=0.049,NFI=0.907,IFI=0.965,CFI=0.965。量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902;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7。结论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复发风险感知测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估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复发风险感知能力。
盛丽乐,兰星,陈庆红,钟圆红,谢婉丽,王宇,付达安,陈向东,赵征华
2025(4):46-5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4.046
摘要:目的 探索麻醉复苏期患者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构建低氧血症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2-10月2 810例麻醉复苏期的患者为建模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模型;选取2022年11-12月705例麻醉复苏期患者作为验证组进行模型验证。结果 建模组中365例(12.99%)发生麻醉复苏期低氧血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手术类型、手术级别、手术时长、吸烟、糖尿病为麻醉复苏期患者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均P<0.05)。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95%CI:0.752,0.915),约登指数为0.536,灵敏度为0.819,特异度为0.717。模型验证准确率为85.95%。结论 麻醉复苏期低氧血症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为麻醉复苏室医护人员早期识别麻醉复苏期低氧血症高危人群提供参考。
2025(4):51-5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4.051
摘要:目的 评价和整合慢性伤口疼痛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6S”证据金字塔模型,通过检索国内外专业网站以及数据库中关于慢性伤口疼痛评估与管理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4年4月。结果 共纳入文献12篇,包括1篇指南,4篇证据总结,3篇最佳临床实践,2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1篇类试验研究。从疼痛管理总原则、疼痛评估内容、疼痛评估时机和工具、非药物干预措施、药物干预措施5个维度32个条目总结了慢性伤口疼痛管理策略。结论 总结目前关于慢性伤口疼痛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科学管理慢性伤口疼痛提供循证依据,减轻患者痛苦和疾病负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2025(4):57-6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4.057
摘要:目的 调查ICU护士的轮班模式和职业疲劳状况,分析轮班模式与ICU护士职业疲劳之间的关系。方法 便利选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6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498名ICU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疲劳衰竭恢复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ICU护士慢性疲劳得分为50.00(33.33,66.67)分,急性疲劳得分为63.33(46.67,76.67)分,班次间恢复得分为46.67(36.67,56.67)分。多元分层线性回归显示,在控制了个体特征后,与“8 h日-8 h中-8 h夜-休-休”相比,“12 h日-12 h夜-休-休”的ICU护士慢性疲劳水平更高(P<0.05)、“8 h日-8 h夜-8 h中-休-休”的ICU护士班次间恢复水平更低(P<0.05),但不同轮班模式的ICU护士在急性疲劳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CU护士慢性疲劳和急性疲劳处于中等偏高水平,班次间恢复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轮班模式与ICU护士的职业疲劳水平有关,护理管理者可考虑通过优化护士的轮班模式改善其职业疲劳状况。
2025(4):62-65,7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4.062
摘要:目的 了解ICU护士工作投入现状,分析组织公平感在个人组织契合及工作投入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7月至2024年1月便利选取四川省6所三甲综合医院的ICU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投入量表简版、个人组织契合量表及组织公平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护士的工作投入总分为(32.00±11.48)分,个人组织契合总分为186.00(177.00,192.25)分,组织公平感量表总分为(71.83±13.15)分。相关性分析显示,工作投入与个人组织契合、组织公平感呈正相关(均P<0.05)。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组织公平感在个人组织契合与工作投入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7.16%。结论 组织公平感在个人组织契合与工作投入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提示护理管理人员应重视组织公平氛围感的营造,激发护士工作热情及积极性,帮助提升ICU护士的个人组织契合及工作投入水平。
2025(4):66-7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4.066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护理方案在慢性骨髓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患者积极心理状态及人文护理体验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5-11月选取74例慢性骨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病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采用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护理方案。采用心理积极状况量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患者关怀感知量表、心理弹性简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心理积极状况、自我护理能力、关怀感知评分和心理弹性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护理方案,可以增强慢性骨髓炎患者积极心理状态和心理弹性水平,提高自我照护能力,提升患者人文关怀感知度。
2025(4):72-7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4.072
摘要:目的 探索乳腺癌患者心理资本的潜在剖面分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4年3-5月郑州市2所三甲医院就医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五因素正念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量表对212例患者进行调查。对乳腺癌患者心理资本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其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结果 乳腺癌患者心理资本分为4个类别:消极应对型(20.3%)、保守维持型(25.0%)、实现目标型(24.1%)和超越自我型(30.6%)。年龄、婚姻状况、疾病确诊时间、正念水平和创伤后成长是乳腺癌患者心理资本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心理资本存在异质性,医护人员可根据乳腺癌患者心理资本潜在剖面的类型开展针对性干预,改善其心理健康。
2025(4):77-80,9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4.077
摘要:目的 探讨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性生活面临的困难和需求,为改善术后性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例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14个亚主题:性困扰症状明显(性功能障碍、性生活中断);负性情绪困境(自尊心和自信心降低、焦虑和抑郁、对性生活恐惧和回避);婚姻关系发生多重改变(亲密关系减少、沟通障碍、夫妻角色转变、伴侣的理解和支持);积极应对方式与性康复需求(主动寻求医疗帮助、尝试替代方式、心理调适、与伴侣共同面对、期待性康复专业指导)。结论 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性生活面临多方面困扰,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的性健康需求,提供个体化的性康复指导和心理支持,改善患者性生活质量。
2025(4):81-8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4.081
摘要:目的 再评价强制性运动疗法运用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系统评价,以期为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康复提供更科学、可靠的证据支持。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强制性运动疗法运用于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4月。通过ROBIS工具、AMSTAR 2工具、PRISMA 2020报告规范和GRADE软件对纳入研究分别进行偏倚风险、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 纳入18篇文献,其中1篇质量为高等级,1篇质量为中等级,10篇质量为低等级,6篇质量为极低等级。72个结局指标中有10个中等质量证据,32个低质量证据和30个极低质量证据。结果显示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改善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患侧上肢使用频率、动作完成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积极影响,但在改善残疾情况和生活质量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强制性运动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但目前纳入的系统评价文献质量较低,未来仍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改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为临床决策提供有力证据。
2025(4):86-9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4.086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药物素养的看图对话式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安全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8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社区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基于药物素养的看图对话式健康教育。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安全、用药错误及药物素养得分。结果 对照组39例、干预组33例完成研究。干预后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总分及各维度、药物素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用药错误总得分及处方错误、遗落错误、时间错误、剂量错误、自行购药、自行停药、监控错误等7个条目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药物素养的看图对话式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安全水平,改善用药错误情况,提升患者药物素养。
2025(4):92-96,1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4.092
摘要:目的 对癌症患者居家口服化疗药物暴露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进行提取和汇总,为降低癌症患者居家口服化疗药物的暴露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临床决策网站、指南网站、专业协会网站及综合数据库中关于癌症患者居家口服化疗药物暴露预防及管理的文献,文献类型包括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3月。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专家共识14篇、系统评价1篇、证据总结2篇,通过阅读、提取、归类最终形成28条最佳证据,包括组织与监管、评估与教育、药物储存与处置、服药方法、清洁与消毒、依从性管理6个方面。结论 该研究总结了癌症患者居家口服化疗药物暴露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临床医护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境对证据进行实施,推动循证知识向实践转化。
王珂心,冯英璞,王昊,张驰,苏炫,肖梦伟,王语,唐一帆,和思源,李博
2025(4):97-10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4.097
摘要:目的 对长期成功工具进行汉化,并检验其信效度,为准确评估国内临床循证实践项目的可持续性提供可靠工具。方法 严格按照量表汉化流程,对长期成功工具进行正译、回译、文化调适和预调查形成中文版长期成功工具。2024年3-4月采用便利抽样对河南省某三甲医院的366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中文版长期成功工具共包含3个维度、16个条目。量表总体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58,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33~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特征根值≥1的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0.319%。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量表模型的拟合度较好(χ2/df=1.287,GFI=0.929,CFI=0.980,NFI=0.919,TLI=0.977,IFI=0.981,RMSEA=0.037)。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08,折半信度系数为0.772,重测信度为0.881。结论 中文版长期成功工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临床实践项目可持续性的评估。
2025(4):101-10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4.101
摘要:目的 系统检索、提取、汇总和分析妊娠期女性盆底康复运动的最佳证据,为盆底康复运动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遵循“6S”证据金字塔模型,自上而下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有关妊娠期女性盆底康复运动的相关文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并结合专业知识汇总相关证据。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3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1篇最佳实践和3篇系统评价。从运动原则、运动评估与指导、运动类型、运动流程、运动频率与时间、运动强度、运动效果与监督、运动注意事项8个方面汇总了27条证据。结论 总结的妊娠期女性盆底康复运动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及运动康复师指导妊娠期女性进行盆底康复运动提供循证依据。医护人员应结合临床情况及个性化需求,推动妊娠期女性盆底运动临床实践,增强孕妇盆底肌力,提高妊娠期及产后生活质量。
2025(4):106-1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4.106
摘要:目的 研制护理人员安宁疗护知信行问卷,为全方位了解护理人员对安宁疗护知识、态度及安宁疗护实践情况提供新的测评工具。方法 以知信行理论模式为指导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及德尔菲专家函询形成问卷初稿。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湖北省10所综合医院的575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结果 护理人员安宁疗护知信行问卷共39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885%,验证性因子分析各拟合指标均在可接受范围(χ2/df=2.835,RMSEA=0.078,IFI=0.918,CFI=0.918,TLI=0.912)。总问卷Cronbach′s α为0.976,折半信度为0.808;问卷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0.875~1.000,问卷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65。结论 编制的护理人员安宁疗护知信行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价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安宁疗护知识、态度、行为水平的有效工具。
2025(4):111-1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4.111
摘要:柔性可穿戴设备在慢性伤口处理中的优势集中于动态监测、按需治疗、远程协作等方面,具有降低慢性伤口管理成本,提升慢性伤口护理效率等作用。该文对柔性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其在慢性伤口状态监测、治疗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综述,分析在国内慢性伤口患者中推广柔性可穿戴设备所面临的问题,旨在为提升慢性伤口的护理质量提供借鉴。
2025(4):115-11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4.115
摘要:儿童安宁疗护共同决策的实施可减少决策冲突和决策后悔,提高决策参与度和护理满意度。本文通过对儿童安宁疗护共同决策实施的途径及步骤展开综述,分析儿童安宁疗护共同决策实施的障碍,并提出促进共同决策在儿童安宁疗护中实施的对策,旨在为我国安宁疗护患儿实施共同决策提供参考。
2025(4):120-12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4.120
摘要:目的 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营养预康复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构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营养预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范围综述指南作为方法学框架,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搜集关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营养预康复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4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营养预康复的内容涵盖营养风险评估工具、具体的干预措施、干预时间、干预地点、干预的结局指标以及干预的实际效果等方面。结论 营养预康复干预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是实用且有效的,但其具体干预措施和结局指标方面尚存显著的不同,有待更多的证据来制定最佳的营养预康复干预策略。
2025(4):125-12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4.125
摘要:对吸入装置电子监测设备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吸入药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主要介绍吸入装置电子监测设备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吸入药物管理中的功能、应用效果及挑战,以期为我国应用或开发相关的吸入装置电子监测设备提供参考。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