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兰兰,聂小菲,李艳,柯丽,孙莉,曹琼雅,肖娟,罗贻雪,陶玲瑄
2025(2):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001
摘要:目的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基于软硬技能并重理念对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并评价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药护学院2021级护理本科生92名为对照组,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方法;2022级护理本科生85名为观察组,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基于软硬技能并重理念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混合式教学,强化临床思维、人文关怀、沟通交流、团队协作、分析解决问题等软技能。结果 观察组操作技能考试总分及硬技能、反馈指标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沟通交流、人文关怀及临床思维软技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学生对其教学方法7个方面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课程思政视域下软硬技能并重的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硬技能和软技能,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
崔元耀,张琳,张迪,房洁,Patel Sarah Elizabeth
2025(2):5-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005
摘要:目的 汉化护理学校归属感量表,并检验中文版护理学校归属感量表的信效度。方法 依据Brislin原则翻译护理学校归属感量表,由8名专家评价中文版护理学校归属感量表的内容效度。2022年8月至2023年10月,采用中文版护理学校归属感量表调查330名护理本科生以检验其信效度。结果 中文版护理学校归属感量表包含4个分量表共19个条目。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47,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75~1.000,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65。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3.766%;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χ2/df=2.672,RMSEA=0.088,CFI=0.938,RMR=0.027,NFI=0.906,IFI=0.939。结论 中文版护理学校归属感量表信效度良好,可用于测评护理专业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水平。
2025(2):9-13,2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009
摘要:目的 辨识实习护生社交猜疑的潜在剖面,探究其与生涯适应力的关系。方法2024年5-7月,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社交猜疑量表中文版及简版生涯适应力量表对便利选取的湖南省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610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采取潜在剖面分析识别社交猜疑的潜在剖面,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社交猜疑组别护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结果 实习护生的社交猜疑可分为低猜疑-高信任组(69.5%)、较低猜疑-高自我保护意识组(24.9%)和中等猜疑-低信任组(5.6%)3种潜在剖面。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常联系的好友数量、朋友背叛史和实习满意度是实习护生社交猜疑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均P<0.05)。三组护生的生涯适应力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实习护生的社交猜疑水平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且社交猜疑影响生涯适应力水平。建议根据影响因素对不同类别社交猜疑实习护生实施干预,以期提升其生涯适应力。
谢亚典,杨冰香,李力,李婷,王金娜,刘茜,王晓琴,邹会静,罗丹
2025(2):14-1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014
摘要:目的 了解护理教师模拟教学复盘能力水平,分析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模拟教学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9-12月,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教师复盘知识问卷、组织支持感量表、模拟教学复盘能力量表对全国162名承担护理专业学生模拟教学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教师模拟教学复盘能力得分为183.00(167.75,193.00)分,仅26.54%的教师认为自己能胜任复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在工作中感受到的组织支持感及教师对模拟最佳实践标准的熟悉程度是模拟教学复盘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能解释模拟教学复盘能力36.8%的变异量。结论 护理教师模拟教学复盘能力有待提升,除教师个人加强学习外,教学机构应给予足够的人力、物力和政策支持,此外还可以构建结构化的复盘能力培训方案和能力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复盘能力提升。
2025(2):18-2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018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研究生学科交叉融合能力的构成要素,为探索适宜的护理教育及推动高质量护理学科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方法 2024年2-4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对陕西省5所高校的15名护理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以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 护理研究生的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可归纳为3个主题和7个亚主题:自我发展能力(创新动力、创新思维、情感及意志),多学科知识整合能力(知识学习、知识融合),创新实践能力(信息素养、科研实践)。结论 护理研究生需具备多方面的学科交叉融合能力,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这些能力的培养,以加快复合型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护理学科稳定发展。
2025(2):22-2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022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嵌甲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24年1-6月,便利选取上海市某三甲医院糖尿病患者310例。采用嵌甲发生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患者相关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嵌甲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糖尿病患者嵌甲发生率为19.0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BMI≥24.0 kg/m2、空腹血糖增高、周围血管病变、甲周创伤、甲癣、趾甲修剪不正确以及穿鞋不合适是糖尿病患者嵌甲发生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嵌甲发生率较高,建议加强对高风险患者的关注,针对危险因素制订预防护理措施,以减少糖尿病患者嵌甲的发生。
2025(2):27-3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027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孕妇症状困扰的潜在剖面,并分析不同潜在类型的影响因素。方法 2024年1-6月,便利选取产科门诊规律产检的606名妊娠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记忆症状评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症状困扰进行潜在剖面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剖面的影响因素。结果 妊娠晚期孕妇症状特征可分为症状轻微组(42.0%)、症状中度组(38.0%)、症状严重组(20.0%)3个潜在剖面。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周运动时间、妊娠合并症、夫妻关系是妊娠晚期孕妇症状困扰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症状困扰潜在异质性,医护人员应早期识别各类别特征及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的临床症状管理策略。
2025(2):32-3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032
摘要:目的 调查心脏移植受者术后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并分析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心脏移植门诊随访的161例心脏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12条目简明健康测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心脏移植受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18.45±4.63)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术后时间、社会支持、抑郁、生活质量、文化程度是心脏移植受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均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82.8%。结论 心脏移植受者自我管理行为处于低水平,受较多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需注重提高受者的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水平,及时关注受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并结合受者的术后时间和文化程度予以针对性指导,提高受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
2025(2):37-4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037
摘要:目的 了解妇科恶性肿瘤择期手术患者入院准备期间的体验及需求,为实施院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描述性质性研究,目的抽样法对1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及10名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NVivo12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6个主题:失去控制感与寻求希望(疾病不确定感与手术决策困境、信任医疗)、健康素养异质化、复杂的心理状态(积极应对与负性情绪困扰并存)、患者角色适应障碍(女性角色创伤、角色转换障碍)、入院过渡期需求(缺乏院前护理服务、设立入院准备中心)和社会性支持需求高(渴望专业支持、期望获得经济援助)。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择期手术患者在入院准备期间的体验及需求有待进一步满足和提升。医护人员应注重患者院前服务,加强院前健康指导,为患者提供多维度社会支持以提高其就医体验。
2025(2):41-4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041
摘要:目的 深入了解出院早产儿主要照护者的照护需求,为提供针对性的照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基于ERG需求理论制订访谈提纲,2023年10-11月以目的抽样法选取从湖北省某三甲医院出院6个月内的25名早产儿主要照护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出院早产儿主要照护者照护需求归纳为3个主题:生存需求(日常照护知识与技能需求、异常情况识别与处理技能需求、发展性照护需求),相互关系需求(专业团队支持需求、社会团队支持需求和家庭支持需求),成长需求(角色适应需求和角色认可需求)。结论 早产儿出院后,其主要照护者照护需求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应针对性地提供有效支持以满足照护者照护需求,减轻照护者照护负担和提升照护质量。
2025(2):46-5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046
摘要:目的 总结糖尿病前期人群生活方式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生活方式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对国内外循证资源和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对符合质量评价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证据进行提取并总结出最佳证据。结果 最终纳入16篇文献,包括2篇指南、6篇专家共识、6篇系统评价、2篇证据总结。共提炼出生活方式干预目标、体质量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健康教育、睡眠管理、社会支持、定期随访8个主题共30条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的最佳证据可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生活方式管理提供参考。在证据转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性,为目标人群制订个体化的生活干预方案。
2025(2):52-5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052
摘要:输液治疗中的管制药物转移对医疗、法律和社会均具有潜在威胁,管制药物转移的管理面临着挑战。对2024版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学会《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首次提出的关于药物转移的预防、识别和处理等内容进行解读,旨在为我国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和相关决策制订提供参考,以减少输液治疗中的药物转移,保护患者和临床安全。
2025(2):56-59,7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056
摘要:目的 调查第二产程直立位分娩实践方案实施后的助产服务现状,预测助产士需求量,对方案进行应用性评价。方法 采用分娩率加权法问卷回顾性收集实施第二产程直立位分娩实践方案的1所医院的273例产妇资料,根据分娩率加权法计算公式预测医院助产士需求量。结果 助产服务类型Ⅰ/Ⅱ产妇99例(36.26%),类型Ⅲ 产妇112例(41.03%),类型Ⅳ产妇58例(21.25%),类型Ⅴ产妇4例(1.46%);各类型产妇助产服务时长分别为5.42(3.58,9.83) h, 8.54(5.85,13.65) h, 7.46(4.75,12.62) h, 9.75(7.25,13.90) h,直立位与仰卧位分娩产妇各类型助产服务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实施第二产程直立位分娩实践方案不会增加现有助产士人力资源负担。助产士管理者可以根据预测结果合理调配助产人力资源并灵活调整助产士工作,加强学习、培训,提供更优质的助产服务。
2025(2):60-6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060
摘要:目的 分析呼吸科住院患者护理工作量的影响因素,探究呼吸科住院患者护理工作量和并发症与合并症指数(Complication and Comorbidity Index,CCI)的剂量-反应关系,为临床患者管理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呼吸内科1 121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案回顾法,根据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和护理执行单获取患者住院期间每天的护理项目及执行频次,计算护理总工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护理工作量的影响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探究CCI与护理工作量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入院途径、住院次数、CCI、呼吸机使用、抗生素使用是护理工作量的影响因素(均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结果显示,CCI与护理工作量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总体趋势<0.05,P非线性<0.05),当CCI>0.066时,护理工作量随着CCI的增长不断增大,根据不同年龄段、入院途径、住院次数及是否使用呼吸机和抗生素进行分组探究显示,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护理工作量间存在差异(均P<0.05)。结论 CCI和护理工作量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是呼吸科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工作量的有效预测因子。建议护理管理者结合患者CCI和其他临床特征科学地进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护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2025(2):64-6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064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并整合儿科ICU护士道德困扰经历与体验的相关研究,为护理管理者制订干预措施缓解儿科ICU护士道德困扰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4年4月有关儿科ICU护士工作中经历道德困扰的质性研究。依据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取汇集性研究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提取28个明确的研究结果,将相似结果归纳成12个类别,3个整合结果:儿科ICU护士道德困扰的成因;儿科ICU护士道德困扰的影响;儿科ICU护士道德困扰的应对。结论 儿科ICU护士道德困扰的产生情景复杂,带来多重负性影响。应重视儿科ICU护士道德困扰,促进其有效应对,改善护士身心健康及护理职业发展。
2025(2):70-7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070
摘要:目的 构建宫颈癌患者自杀风险短程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并进行初步验证,为癌症患者自杀预防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以吉利汉博士开发的7周认知行为疗法为理论框架,结合证据总结和专家会议,构建宫颈癌患者自杀风险短程认知行为干预方案。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设计,将2023年5-6月在某三甲医院妇科肿瘤科就诊的26例宫颈癌患者按病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短程认知行为干预,包括设定目标并计划行动、建立新的思维模式、恢复生机、提升生活质量、直面癌症复发恐惧、制订安全计划以及融会贯通7个单元,总干预时长不超过7 h。收集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1个月两组的自杀意念、抑郁、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留存率为100%,接受度为100%,家庭作业依从率为30.77%~100%。干预后干预组自杀意念、抑郁、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而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均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自杀风险短程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具有可行性,接受度好。应用该方案能有效降低宫颈癌患者自杀风险,提高生活质量,为临床心理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2025(2):75-7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075
摘要:目的 探讨站点微视频健康教育用于骨折围手术期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入住创伤骨科的163例骨折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81例和观察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给予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围手术期采用站点微视频健康教育,包括以时间为主线的5大站点6个微视频,以及各站点下以专题模块为主的9个微视频,15个微视频跨越入院、术前、术中、术后、出院时间节点。结果 两组各80例患者完成研究和随访。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时,观察组相关知识知晓度、一般自我效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出院时,观察组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及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护士对改进健康教育方法满意度100%。结论 站点微视频健康教育可以优化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流程,提高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2025(2):80-8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080
摘要:目的 探究认知症患者照顾者赋能与家庭抗逆力的发展轨迹及两者的相互预测关系,为提高家庭抗逆力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6月至2024年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湖州市19个社区的239名认知症患者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认知症患者照顾者赋能量表、中文版家庭抗逆力量表进行3次追踪调查,每次间隔6个月,通过平行发展模式的潜变量增长模型和交叉滞后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认知症患者照顾者赋能[斜率(S=0.401,P=0.021)]和家庭抗逆力(S=1.457,P=0.007)随时间推移呈线性上升趋势,照顾者赋能的初始水平能正向预测家庭抗逆力的初始水平(β=0.492,P<0.001)和发展速度(β=0.719,P<0.001),3次调查中上一时间点的照顾者赋能均能正向预测下一时间点的家庭抗逆力(β=0.496,P<0.001;β=0.230,P<0.001)。结论 认知症患者照顾者赋能和家庭抗逆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照顾者赋能是家庭抗逆力发展过程中的促进因素。建议医护人员通过多元途径促进认知症患者照顾者赋能,提升其家庭抗逆力。
2025(2):85-8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085
摘要:目的 探讨内在能力在社区老年人外环境与生活空间移动性间的中介效应,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24年4-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延吉市12个社区的517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活空间评价量表、内在能力评估工具(康奈尔医学指数、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巴氏指数评定量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外环境测评工具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受限发生率为61.51%,得分为(54.07±30.38)分,内在能力得分为(194.58±27.73)分,外环境得分为(80.60±11.69)分;生活空间移动性与外环境、内在能力呈正相关,外环境与内在能力呈正相关(均P<0.05);外环境可正向影响生活空间移动性,内在能力在外环境和生活空间移动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240,占总效应的43.40%。结论 社区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内在能力在外环境和生活空间移动性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社区医护人员可将内在能力作为靶点进行干预,结合外环境特点基于内在能力发展的不同时期因地制宜地制订个性化方案,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
2025(2):90-9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090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类型,分析不同家庭照护类型对居家照护安全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镇江市436对社区失能老人及照护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Katz指数量表、简明精神认知状态问卷、照护者负担简明问卷、中文版家庭照护者照护能力量表和居家照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对社区失能老人及照护者的家庭照护类型进行潜类别分析,并通过稳健三步法探讨亚群划分的影响因素,采用Lanza方法探讨不同亚群的居家照护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结果 识别出4种社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类型:轻失能良认知-强照护型(15.1%)、重失能-中照护型(32.8%)、重失能-弱照护型(15.1%)、重失能良认知-中照护型(36.9%)。老人年龄、慢性病种类、子女数量、家庭经济状况及照护者性别、照护者文化程度、照护负担是亚群分类的影响因素(均P<0.05);重失能-弱照护型发生居家照护不良事件的概率最高(P<0.05)。结论 社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类型存在异质性,其影响了居家照护安全结局。根据家庭照护类型采取针对性策略是提升居家照护安全的关键。
2025(2):95-9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095
摘要:目的 探讨数字健康素养和技术焦虑在社区老年人家庭社会资本与健康自助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24年1-5月,便利选取延吉市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的428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社会资本量表、数字健康素养评估量表、技术焦虑量表、健康自助行为量表进行调查,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链式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社区老年人家庭社会资本得分为(33.56±7.57)分、数字健康素养得分为(44.25±10.50)分、技术焦虑得分为(36.72±9.05)分、健康自助行为得分为(78.63±16.81)分。家庭社会资本可以直接影响社区老年人健康自助行为,还可通过数字健康素养、技术焦虑的单独中介作用及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健康自助行为(均P<0.05)。结论 社区老年人健康自助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家庭社会资本可直接或间接通过数字健康素养和技术焦虑影响健康自助行为。应重视社区老年人的家庭社会资本作用,通过提高其数字健康素养,降低技术焦虑,以提升其健康自助行为。
2025(2):100-10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100
摘要:目的 编制老年患者失能预防知信行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查阅、专家函询、预调查后形成老年患者失能预防知信行问卷,2023年2-7月对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353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检验问卷信效度。结果 经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6个公因子,共26个条目,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6.424%;问卷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89~1.000,问卷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85;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模型拟合良好;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2,折半信度为0.780,重测信度为0.947。结论 老年患者失能预防知信行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估老年患者对失能预防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
2025(2):104-10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104
摘要:运用经典概念分析法,对出院准备度的起源、定义、属性特征、案例演示、前因/后果及评估工具进行综合分析,为国内开展出院准备相关研究及实施出院准备服务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出院护理发展。
2025(2):108-11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108
摘要: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对人工智能电话随访的意愿及需求,为构建更符合实际需求的人工智能电话随访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自拟提纲对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出4个主题:希望接受人工智能电话随访服务;希望人工智能电话随访明确表明医院身份;希望人工智能电话随访提供个性化的随访指导(老年患者个性化随访需求、个性化饮食指导的需求、定制化血糖管理指导、心理支持需求);希望人工智能电话随访和人工随访相结合(融合人工智能与人工随访的需求、对人工随访的期待、多模态信息提供的需求)。结论 糖尿病患者希望接受人工智能电话随访。建议医院构建人工智能电话随访系统,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专业和个性化的电话随访服务,并结合人工随访与多模态方法提高随访的可靠性和效果。
2025(2):112-115,12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112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护理机器人面临的挑战,为老年护理机器人的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4-10月,通过目的抽样,选择2名政府人员、2名技术提供商、2名养老机构管理者、2名养老护理员、3名老年人、2名大学教师、2名保险公司代表和2名媒体代表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访谈的关键问题涉及技术本身的优势和潜在风险、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态度、社会大众需要了解的信息、可能面临的障碍,以及技术引入可能对社会产生的影响。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老年护理机器人的应用及推广面临三大挑战共12个主题:对个人或团体的挑战(对技术的期望值过高、接受度不足、伦理冲突和对知识的挑战)、对社会层面的挑战(社会资源利用不均、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文化和社会认可、法律法规滞后、预算和采购困难)和产品推广的挑战(技术与需求的鸿沟、推广的困境、安全与隐私问题)。结论 为了成功引入和推广老年护理机器人,需要综合考虑个人、团体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挑战,除了克服技术上的困难,还需要考虑社会观念、法规制度和社会资源分配等层面的问题以及如何融入现有的护理体系。
2025(2):116-12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116
摘要:由于文化禁忌和患者医疗决策权家庭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临终患者死亡准备度处于较低水平。该文从临终患者死亡准备度的概念内涵、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患者死亡质量、减轻家属照顾负担、实现优逝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2025(2):121-12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121
摘要:本文介绍老年认知衰弱的病理机制、双重任务训练改善认知衰弱的机制及认知衰弱的评估方法,综述认知衰弱老年人运动-认知训练及运动-运动训练两种双重任务训练方法及效果,以期为认知衰弱老年人双重任务训练实施提供参考。
2025(2):126-12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2.126
摘要:知识图谱通过先进的语义技术对大量的医疗知识进行规范化表示、抽取、融合和推理,可以实现强大的知识可视化和推理支持功能。本文介绍知识图谱的概念、发展和特点,综述其在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旨在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