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9(2):1-5. DOI: DOI: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001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方案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抽取心内科2个病区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入住1病区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入住2病区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方案。分别于出院前1 d、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后1个月、3个月两组久坐行为总时间、久坐行为最长持续时间、每日总步数、6 min步行距离、运动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方案的实施可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久坐行为水平,增加身体活动,提高运动耐力,提升运动自我效能感。
2024, 39(2):6-9. DOI: DOI: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006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老年患者拔管后应用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联合振动正压呼气技术行呼吸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 将收治于重症医学科及呼吸内科监护室的72例AECOPD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试验组(37例),对照组气管插管拔管后采用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进行呼吸功能训练,试验组在主动循环呼吸技术基础上联合振动正压呼气技术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拔管后48 h内再次气管插管事件、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结果 两组48 h内再次气管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咳嗽咳痰评分、呼吸困难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拔管后ICU停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AECOPD老年患者增加振动正压呼气技术辅助呼吸功能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改善临床症状,缩短ICU住院时间。
2024, 39(2):10-13. DOI: DOI: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010
摘要:目的 了解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健康信念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抽取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30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血液透析患者饮食健康信念问卷、患者积极度量表和简易疾病感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健康信念得分为(76.65±14.81)分;饮食健康信念得分与自我管理积极度评分呈正相关,与疾病感知得分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自我管理积极度和疾病感知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健康信念的影响因素(均P<0.05),共解释总变异量的63.20%。结论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健康信念处于中等水平,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应积极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给予患者更多的信息支持,提高其饮食健康信念水平。
2024, 39(2):14-1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014
摘要:目的 分析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以促进积极老龄化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随机选取渭南市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老年人308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Lubben社交网络量表-6、老年人社会参与能力评估标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得分为(11.26±4.74)分,老年人中51.62%存在社会隔离。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可划分为高朋友隔离组(52.92%)和低朋友隔离组(47.08%)2个潜在剖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参与能力、退休前职业、患病年限、年均住院次数是老年人社会隔离潜在剖面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现象严重,且存在明显的分类特征,可针对不同类型特征老年人实施个体化干预,改善老年人社会隔离情况。
2024, 39(2):19-22. DOI: DOI: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019
摘要:目的 了解老年早期肺癌患者对术前预康复的感知,为制定术前预康复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术前接受过预康复健康教育的老年早期肺癌患者15例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以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出4个主题:术前预康复的意向(态度积极、愿意尝试接受、缺乏行为动机)、术前预康复的益处(利于适应手术、改善术后结局)、术前预康复障碍(环境设施障碍、安全问题、准备时间不足)、术前预康复需求(信息咨询需求、完善方案需求、联系支持需求)。结论 老年早期肺癌患者对术前预康复有积极接受的倾向,术前预康复有助于加速术后康复。医护人员应开展个性化教育促进患者实施术前预康复、构建适老化术前预康复方案、完善联系支持体系,以提高术前预康复的适宜性。
2024, 39(2):23-2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023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老年人群认知衰弱风险预测模型,为护理人员选择或开发合适的老年人认知衰弱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参考,并为老年人认知衰弱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及维普数据库发表的与主题相关的中国人群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7月1日,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2名研究者依据预测模型研究数据提取表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独立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10个老年认知衰弱风险预测模型,总样本量为268~1 182例,发生认知衰弱事件数为54~293例。1个模型未行内外部验证,2个模型仅行内部验证,3个模型仅行外部验证,4个模型行内外部验证,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10~0.991,8篇研究对模型进行校准。多变量模型重复报告的独立预测因子包括年龄、运动习惯、抑郁、合并症及营养状况。纳入模型偏倚风险均为高风险,适用性评价均为好。结论 我国老年人认知衰弱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适用性,但存在显著的方法学缺陷和高偏倚风险。未来研究应严格按照风险预测模型报告规范来开发和评估我国老年人群认知衰弱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
2024, 39(2):28-3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028
摘要:目的 基于赋能理论构建舌癌术后患者吞咽康复配偶同步赋能干预方案,并验证其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赋能理论,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会议构建舌癌术后患者吞咽康复配偶同步赋能干预方案,干预方案框架包括明确问题、表达情感、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效果。选取54例舌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7例,干预组收住Ⅰ病区,对照组收住Ⅱ病区,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配偶同步赋能干预方案,干预3个月。于干预前,干预后2周、1个月、3个月比较两组吞咽功能、摄食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2周、1个月、3个月,干预组吞咽功能、摄食功能及自我效能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吞咽功能、摄食功能及自我效能得分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舌癌术后患者实施吞咽康复配偶同步赋能干预方案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改善其吞咽功能,促进早日康复。
2024, 39(2):33-3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033
摘要:目的 编制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角色压力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为此类患者角色压力测评提供测量工具。方法 在角色压力理论指导下,通过文献分析、质性访谈和专家函询形成量表初稿。于2023年1-3月选取镇江市2所三级医院的2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价量表的信度及结构效度;2023年4-6月选取苏州市2所三级医院的23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患者进行调查,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角色压力量表包含角色冲突、角色愧疚、角色超载、角色模糊4个维度共16个条目,4个维度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2.90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良好(χ2/df=2.332,RMSEA=0.075,CFI=0.933,GFI=0.892,TLI=0.918);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8,分半信度为0.792,重测信度为0.886。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角色压力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角色压力的测评工具。
2024, 39(2):37-4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037
摘要:目的 汉化灾害适应与复原力量表(Disaster Adaptation and Resilience Scale,DARS),并在灾害暴露社区居民中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通过翻译、回译、文化调适和预调查形成中文版DARS,对广州市中心4个社区的901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以检验中文版DARS的信效度。结果 量表水平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75,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75~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6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3.492%;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χ2/df为3.143,RMSEA值为0.066,IFI、CFI、TLI值分别为0.920、0.919、0.914。中文版DARS包括物质资源、社会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压力调节、乐观主义5个维度共45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8,5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9~0.955;量表的折半信度为0.878。结论 中文版DARS的汉化充分结合中国国情及社会文化背景,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我国灾害暴露者灾害适应与复原力的有效测评工具。
2024, 39(2):42-4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042
摘要: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和护理依赖在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健康素养与出院准备度间的链式中介作用,为制定相关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51例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拟出院患者为调查对象,使用健康素养问卷、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自我管理测评量表、护理依赖量表、出院准备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为(138.61±12.03)分,出院准备度、健康素养、自我管理、护理依赖之间具有相关性(均P<0.05)。中介模型显示,患者健康素养对出院准备度的直接效应显著,健康素养还通过自我管理(β=0.083,P<0.05)、护理依赖(β=0.040,P<0.05)间接影响出院准备度。自我管理与护理依赖在健康素养与出院准备度间起链式中介作用(β=0.038,P<0.05),总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43.63%。结论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自我管理和护理依赖在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健康素养与出院准备度间发挥中介作用。医护人员应重视对患者进行健康素养教育及疾病知识普及,通过改善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护理依赖,进而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
2024, 39(2):47-5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047
摘要: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化疗致慢性鼻窦炎患者症状困扰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收集广西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放疗科门诊复查的鼻咽癌放化疗致慢性鼻窦炎患者19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特异性量表、公众健康积极指数量表、中文版预后和治疗认知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症状困扰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鼻咽癌放化疗致慢性鼻窦炎患者症状困扰得分为(27.05±6.3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鼻咽冲洗依从性、健康积极度得分、预后关注度得分为鼻咽癌放化疗致慢性鼻窦炎患者症状困扰的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 鼻咽癌放化疗致慢性鼻窦炎患者症状困扰处于轻度水平,且普遍存在。医疗人员亟需对鼻咽癌放化疗致慢性鼻窦炎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减轻症状负担,提高生存质量。
2024, 39(2):52-5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052
摘要:目的 对成年癌症患者决策辅助工具应用体验进行系统整合,为开发我国本土化决策辅助工具、实现共享决策提供循证指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INAHL、Embase、Web of Science、ProQuest、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癌症患者决策辅助工具应用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采用JBI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20)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以Meta整合方法对文献研究结果进行整合。结果 纳入17篇文献,提炼出50个研究结果,归纳出7个类别,最终形成3个整合结果:患者对决策辅助工具总体满意度较高、增强患者决策参与体验、阻碍因素。结论 决策辅助工具可以帮助癌症患者了解治疗方案并积极参与决策,满足患者的决策需求,缓解决策冲突,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2024, 39(2):57-5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057
摘要:目的 调查粪菌移植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粪菌移植认知问卷、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对311例粪菌移植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粪菌移植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9.6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粪菌移植次数、对粪菌移植认知、心理弹性是粪菌移植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粪菌移植患者易发生恶心呕吐,应根据其影响因素,加强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改善患者治疗体验。
2024, 39(2):60-6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060
摘要:目的 构建血液病患者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PICC风险管理提供评估工具。方法 基于文献检索和多学科课题小组讨论,拟定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指标条目池。经过2轮专家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2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99、0.921,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245、0.380(均P<0.05)。第2轮指标变异系数为0.04~0.24。构建的血液病住院患者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含1级指标3个、2级指标15个和3级指标44个。结论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科学性,可用于血液病患者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及质量管理。
2024, 39(2):64-6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064
摘要:目的 了解江苏省高年资护士共情疲劳的现状及潜在类别,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年资护士的人本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江苏省苏中、苏南、苏北地区护理工作年限≥10年的高年资护士3 509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共情疲劳量表及中文版护士工作环境感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高年资护士职业倦怠得分为(24.58±6.50)分,继发性创伤应激得分为(26.80±6.07)分,同情满足得分为(36.57±7.38)分。中度及以上共情疲劳者为2 386人(68.0%)。潜在剖面分析显示,共情疲劳分为共情疲劳优势组(32.00%)、中度共情疲劳组(63.12%)和共情疲劳应激组(4.87%)3个潜在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务、月收入、班次、对工作环境感知是共情疲劳不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高年资护士共情疲劳存在3个潜在类别,呈现群体异质性。护理管理者需采用多元化、人本化管理策略,激发高年资护士工作热情,降低共情疲劳水平。
2024, 39(2):69-7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069
摘要:目的 了解老年科护士对皮肤撕裂伤的认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皮肤撕裂伤知识评估工具对武汉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86名老年科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老年科护士的皮肤撕裂伤认知得分为(9.53±2.02)分。老年科护士对皮肤撕裂伤认知正确率排名前5个条目分属于特殊群体、病因学、分类和观察维度;排名最低的5个条目分属于预防、治疗和风险评估维度。影响老年科护士对皮肤撕裂伤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为学历、工作年限、是否为专科护士、皮肤撕裂伤相关培训(均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31.7%。结论 老年科护士对皮肤撕裂伤认知水平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对与临床实践相关的预防、治疗和风险评估认知相对不足,应加强相关培训,提高老年科护士对皮肤撕裂伤的关注度,从而提高皮肤撕裂伤整体预防及护理水平。
2024, 39(2):72-7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072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自我效能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三者的关系,探讨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为制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延吉市2所3级综合医院的临床护士605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成人学习属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的核心能力得分为3.56±0.83,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70±0.66,自主学习能力得分为3.68±0.79;护士核心能力与自我效能感、自主学习能力呈正相关(均P<0.05);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自我效能感、自主学习能力及工作年限(均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45.9%。结论 延吉地区临床护士核心能力处于高等水平,自我效能感、自主学习能力是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管理者需培养临床护士自我效能感及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临床护士核心能力。
杨娜娜,曾慧,王燕,程传丽,罗露文,刘容,熊江琴,苏倩,陈淼
2024, 39(2):75-7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075
摘要:目的 开展3C引导性反馈下情景模拟教学,以提高本科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方法 选取2022级全日制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抽取4个班195人为对照组,4个班193人为试验组。在护理学导论第10章护理科学思维方法与决策的教学中,对照组实施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试验组实施3C引导性反馈下情景模拟教学。比较两组批判性思维能力、理论测试成绩及试验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教学后试验组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理论测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91.7%~94.3%的护生表示该教学模式有利于临床思维和评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结论 护理学导论教学中实施3C引导性反馈下情景模拟教学,有利于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护理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2024, 39(2):79-8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079
摘要:目的 探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联合乐龄实训室(Living Lab)的翻转课堂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类实验研究设计,将2022年7-11月在胆胰外科实习的54名护生设为对照组,采取传统临床教学模式。将2022年12月至2023年4月实习的54名护生设为试验组,采取Mini-CEX联合Living Lab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后测评两组护生的考试成绩、人文关怀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结果 教学后试验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人文关怀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Mini-CEX联合Living Lab的翻转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临床教学效果,提升护生的人文关怀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024, 39(2):83-8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083
摘要:目的 探索虚拟仿真技术联合雨课堂在肠造口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护理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将2020级护理本科三年级2个自然班的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与试验组(n=36)。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即教师示教、学生练习、教师巡回、学生反示,试验组采用虚拟仿真技术联合雨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后比较两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教学后试验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70%以上的试验组学生认可虚拟仿真技术联合雨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肯定教学效果。结论 虚拟仿真技术联合雨课堂有利于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临床思维,可有效提高肠造口护理实践教学质量。
2024, 39(2):87-9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087
摘要:目的 探究育龄期男性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的异质性,为不同亚群体患者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36例育龄期男性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后生育忧虑量表-男性版及癌症患者同伴支持量表进行调查,对其生育忧虑进行潜在剖面分析。结果 育龄期男性癌症患者生育忧虑得分为63.19±8.25,其生育忧虑分为低生育忧虑-挂念子女健康组(30.93%)、中等生育忧虑-担忧个人健康组(42.37%)与高生育忧虑-顾忌伴侣知晓组(26.70%)3个潜在剖面。年龄小、文化程度高、未育、具有生育意愿、缺乏同伴支持者更易发展为高生育忧虑-顾忌伴侣知晓组(均P<0.05)。结论 育龄期男性癌症患者生育忧虑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呈现3种类别。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对患者不同忧虑状况进行识别,以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减轻男性患者的生育忧虑。
2024, 39(2):92-9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092
摘要:目的 深入了解脊髓损伤患儿父母的照顾体验,为促进其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立意抽样法抽取11名脊髓损伤患儿的父母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归纳主题。结果 提炼出4个主题,分别为承受照顾负荷、心理体验复杂、适应角色改变并提高照顾技能、渴望家庭和社会支持。结论 脊髓损伤患儿父母的照顾负荷较重,存在负性心理,医护人员需重视评估患儿父母照顾感受,并提供积极的心理干预指导,必要时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以减轻其照顾负荷,改善其心理状况。
2024, 39(2):96-10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096
摘要:目的 对日文版幼儿父母家庭赋能量表进行汉化,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获得量表原作者授权,采用Brislin双人翻译-回译法,对日文版量表进行翻译、回译、整合、文化调适及预调查,形成中文版量表。应用中文版幼儿父母家庭赋能量表对539名幼儿父母进行调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中文版幼儿父母家庭赋能量表包括家庭关系、育儿的自我效能感、与当地社区间的联系、父母角色成就感、育儿服务的认知和有效利用5个维度共24个条目,量表的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57~1.000,量表水平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07;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4.956%;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χ2/df=1.486,RMSEA=0.048,NFI=0.941,IFI=0.980,TLI=0.977,CFI=0.980,GFI=0.869,AGFI=0.838,整体模型拟合度可接受。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6,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8~0.949;量表折半信度为0.801。结论 中文版幼儿父母家庭赋能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幼儿父母家庭赋能筛查的测评工具。
仲伟莹,汤芳,徐岚,于梅梅,何娜,谷苏梅,张梦姣,朱霞明,陆茵,卫峰,毛燕琴,王洪霞,翟英颖
2024, 39(2):101-10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101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周围神经病变的运动模式(Exercise for Peripheral Neuropathy, EPN)改良版肢体运动训练对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生活质量及周围神经病变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运动训练,干预组进行EPN改良版肢体运动训练,持续4周。干预前后对两组生活质量、神经病变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共59例患者(干预组31例,对照组28例)完成研究。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得分(107.23±12.21)分,周围神经病变严重程度得分[7.00(7.00,9.00)]分,对照组分别为(95.04±15.11)分、[9.00(9.00,10.0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EPN改良版肢体运动训练能提高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改善其周围神经病变情况,且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张卓雅,王淼,官春燕,蔡花,范国润,米元元,耿力,王双,黄海燕
2024, 39(2):105-10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105
摘要:目的 检索、评价并总结发音障碍患者嗓音康复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开展嗓音康复护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按照“6S”证据金字塔模型检索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各大指南网、数据库及专业协会网站中关于发音障碍患者嗓音康复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间为2013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16日,涵盖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等文献类型,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证据提取整合、等级评价和推荐级别确定。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2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7篇和1篇证据总结,整合为发音障碍患者嗓音康复的多学科协作、嗓音评估、干预措施、随访4大方面,共17条证据。结论 总结的发音障碍患者嗓音康复的最佳证据可指导临床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嗓音康复训练,促进发音障碍患者的嗓音功能康复。
张华倩, , ,张梦 , M,马晓雯,李敏,朱宁宁
2024, 39(2):110-1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110
摘要:目的 构建并验证脑卒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风险预测模型,并编制简易风险评分量表,为规范用药偏差管理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性、连续性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蚌埠市某三甲医院脑血管病大数据平台中出院2周的脑卒中患者400例为建模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构建用药偏差风险预测模型,使用Hosmer-Lemeshow(H-L)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及预测效果。同法抽取基本资料匹配的210例患者进行模型外部验证,并编制用药偏差简易风险评分量表。结果 建模组有245例(61.25%)发生用药偏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无照护者、用药史是否完整、半年内门急诊或住院经历、长期使用药物数量、服用高风险药品、服药依从性是患者发生用药偏差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H-L检验拟合效果P=0.814,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0.929,灵敏度为0.873,特异度为0.826;验证组的AUC为0.925,预测正确率为88.57%;最终编制了总分值为10分、截断值为4分、AUC为0.913的简易风险评分量表,评分量表的预测正确率为85.24%。结论 构建的脑卒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风险预测模型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可以有效预测用药偏差的发生;简易评分量表可供临床医护人员测评用药偏差高风险患者,以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发生用药偏差。
2024, 39(2):116-12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116
摘要:介绍生态瞬时干预的概念、产生和发展、分类,综述生态瞬时干预在健康饮食、控制饮酒、戒烟、增强身体活动等健康行为促进中的应用,并对生态瞬时干预在健康行为促进中的应用提出建议,旨在为医护人员进一步开展健康行为干预提供参考。
2024, 39(2):121-12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121
摘要:慢性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大量和长期的投入,但目前仍然是全球的重要负担,自然处方旨在解决慢性疾病的高负担。本文从自然处方的概念、起源与发展、跨学科合作以及在慢性病患者中的实践及效果方面进行综述,分析自然处方实施的障碍,为我国慢性病医疗护理实践发展提供参考。
2024, 39(2):126-12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02.126
摘要:介绍护理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防控能力的内涵及现状,其主要能力有临床实践能力、学习与教育能力、心理抗压能力;总结影响护理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防控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如性别、年龄、学历、参与培训的个人意愿等)、工作因素(如工作满意度、工作年限、职业角色、是否参加培训演练、是否具备相关救援经历等)及组织因素(如医院级别和组织支持等);采用的评估工具有葛森医院安全氛围量表、护士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能力调查问卷等。提出提升护理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防控能力的相关策略,以期为提升护理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防控能力提供参考。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