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39卷第1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重点关注——老年护理专题
    • 体感游戏康复运动对社区老年人衰弱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2024, 39(14):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001

      摘要 (321) HTML (0) PDF 1.13 M (6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体感游戏康复运动对社区衰弱前期老年人衰弱水平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2022年6-9月,便利选取贵阳市4个社区衰弱前期老年人46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3人。对照组维持日常活动锻炼并接受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体感游戏康复运动干预,每周3次,干预实施12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2周末对两组老年人进行衰弱水平及平衡能力的评估。结果 干预组脱落2人。干预12周末,干预组衰弱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静态平衡能力、动态平衡能力、反应性平衡能力和综合平衡能力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体感游戏康复运动可有效改善社区衰弱前期老年人的衰弱水平,提高其平衡能力。

    • 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影响

      2024, 39(14):6-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06

      摘要 (205) HTML (0) PDF 1.13 M (60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影响。方法 将72例老年糖尿病认知衰弱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均干预8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评分、衰弱表型量表评分和30 s坐站测试结果的差异。结果 共71例患者(对照组36例,干预组35例)完成研究。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两组认知功能和身体衰弱评分比较,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8周后,干预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衰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下肢肌力比较,交互效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能够改善老年糖尿病认知衰弱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身体衰弱状况。

    • 老年人自杀行为真实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2024, 39(14):10-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010

      摘要 (170) HTML (0) PDF 1.15 M (59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系统评价老年人自杀行为的真实体验,为老年人自杀的预防与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并辅以人工检索,检索老年人自杀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采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以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 纳入11篇文献,提炼出37个研究结果,归纳出10个类别,最终整合得到3个整合结果,即老年人自杀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元化,老年人面对自杀行为导致死亡结局的复杂心理,老年人自杀行为后的调节与应对。结论 发生自杀行为的老年人存在复杂的心理体验。家庭、社区、养老机构及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应密切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及心理变化,根据个体差异性实施相应的干预方案。

    • 老年脑卒中患者老化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 39(14):16-2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016

      摘要 (238) HTML (0) PDF 1.13 M (6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调查老年脑卒中患者老化态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化态度问卷、心理困扰量表、社会网络量表、代际支持量表和怀旧感量表对423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脑卒中患者老化态度得分为(72.22±18.05)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自评健康状况、脑卒中并发症、兴趣爱好、身体锻炼情况、心理困扰、社会网络、代际支持与怀旧感是老年脑卒中患者老化态度的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62.1%。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老化态度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促进患者老化态度积极化。

    •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帕金森病患者及照护者 居家康复运动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2024, 39(14):21-2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021

      摘要 (183) HTML (0) PDF 1.14 M (6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及其照护者对居家康复锻炼的真实体验,深入挖掘居家康复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帕金森病患者居家康复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选取16对居家康复锻炼的帕金森病患者及其主要照护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基于Bronfenbrenner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利用主题分析法和配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和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出微系统——帕金森病患者个体特质(疾病现状与进展、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创伤后成长、运动自我效能与动机)、中系统——家庭抗逆力系统(主要照护者微系统特质、家庭信念系统、家庭组织模式、家庭沟通过程)、外系统——相关社会领域及宏系统——文化环境4个主题。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居家康复运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及其家庭应充分激发个体主观能动性、重视主要照护者照护功能、调动家庭抗逆力实现家庭复原、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医疗教育等社会领域应充分聚焦专科性发展、建立支持系统协同实现帕金森病患者居家康复。

    • >专科护理
    • 家庭参与式多感官刺激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影响

      2024, 39(14):27-3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027

      摘要 (174) HTML (0) PDF 1.15 M (60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参与式多感官刺激方案的实施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影响。方法 将8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按照入住时间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家庭参与式多感官刺激谵妄防治方案。结果 两组均有36例完成研究。干预后观察组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家属满意度问卷中信息、保证、被接纳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家庭参与式多感官刺激可有效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 乳腺癌化疗患者锻炼行为觉知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4, 39(14):32-3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032

      摘要 (202) HTML (0) PDF 1.13 M (59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乳腺癌静脉化疗患者的锻炼行为觉知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92例乳腺癌静脉化疗患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锻炼益处及障碍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分析锻炼益处及障碍评分与运动自我效能、社会支持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锻炼行为觉知的影响因素。结果 192例乳腺癌患者锻炼益处及障碍评分总分(109.82±14.82)分,运动自我效能评分(61.45±8.59)分,社会支持评分(42.17±5.73)分;锻炼益处及障碍评分与运动自我效能评分、社会支持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运动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婚姻状况、文化程度、TNM分期是乳腺癌患者锻炼行为觉知水平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乳腺癌静脉化疗患者锻炼行为觉知水平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工作者可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干预,提高患者的锻炼行为觉知水平。

    • ICU患者暴露性角膜炎风险评估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2024, 39(14):37-4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037

      摘要 (178) HTML (0) PDF 1.12 M (60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编制ICU患者暴露性角膜炎风险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方法 基于循证系统查阅文献编制量表初始条目池;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形成初始版量表;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98例ICU患者,采用暴露性角膜炎风险评估量表进行调查,对量表信效度进行检验,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 ICU患者暴露性角膜炎风险评估量表包括3个维度、12个条目;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和80.95%,权威系数为0.892、0.888,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64和0.492;量表整体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4,折半信度为0.795,评定者间信度0.841,内容效度为0.917;最佳临界值为8.5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5。结论 ICU患者暴露性角膜炎风险评估量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ICU患者暴露性角膜炎的风险评估。

    • 闭合性骨折患者针道感染预防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4, 39(14):41-4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041

      摘要 (166) HTML (0) PDF 1.14 M (59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闭合性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术针道感染预防护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护理人员实施针道护理提供可靠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普维网中关于闭合性骨折患者针道感染预防护理的文献,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至2024年1月。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系统评价8篇、随机对照试验4篇。汇总包括环境、消毒剂、敷料选择、消毒手法、消毒频率、体位摆放、健康教育7个方面21条证据。结论 总结的闭合性骨折患者外固定架针道感染预防护理的证据内容全面,临床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推动针道护理的循证证据向临床实践转化,降低闭合性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术后患者发生针道感染的概率。

    • 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2024, 39(14):45-47,5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045

      摘要 (137) HTML (0) PDF 1.11 M (59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MEK)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对18例(18眼)内皮功能失代偿患者实施DMEK,给予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改善术后并发症的专科护理。结果 18例患者手术顺利,住院时间6~12(8.17±1.82) d。14例在术后2 h出现高眼压,经放掉部分前房气体解除瞳孔阻滞,利用体位护理后眼压均下降;发生部分脱位5例(27.8%),通过再次前房注气后移植片均能完全复位。术后随访3个月,随访期间移植片在位,贴附良好,无排斥反应,无内皮功能失代偿,14例患者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大于0.5,4例患者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在0.2~0.5。结论 对DMEK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重视术后体位控制以及对于高眼压的处理,对于确保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 >静脉治疗
    • 成人患者困难静脉通路识别与处置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4, 39(14):48-5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048

      摘要 (190) HTML (0) PDF 1.20 M (60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识别和处置成人患者外周困难静脉通路的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由2名研究人员采用循证方法,检索数据库及专业网站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8月31日。应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证据级别评定。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3篇,其中指南3篇、专家共识2篇、临床决策2篇、证据总结3篇、系统评价3篇。总结出包括危险因素识别、困难静脉通路评估、置管人员、置管策略、教育培训5个主题24条最佳证据。结论 护理人员应关注识别和处置外周困难静脉通路的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证据进行应用,提高困难静脉穿刺成功率。

    • ICU成人患者静脉血管通路装置评估与选择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4, 39(14):54-58,7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054

      摘要 (251) HTML (0) PDF 1.17 M (62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检索、评价并整合ICU成人患者静脉血管通路装置评估与选择的最佳证据。方法 依据PIPOST确立循证问题,按照“6S”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相关数据库中ICU成人患者血管通路装置评估与适宜性选择的相关决策、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推荐实践、系统评价及原始研究等。检索时间为2018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1日。由2名经过循证护理培训的研究者对纳入文献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与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3篇,证据总结1篇,指南4篇,专家共识4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共提取9个主题总结出34条最佳证据。结论 ICU成人患者血管通路装置评估与选择的最佳证据总结可以为医护人员临床决策提供借鉴,但临床情境复杂多样,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其自身情况适当调整选择策略。

    • >护理管理
    • 重症监护室护士道德困境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2024, 39(14):59-6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059

      摘要 (157) HTML (0) PDF 1.14 M (60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护士道德困境的真实体验,为管理者制定干预措施,提高重症监护室护士幸福感,稳定护理队伍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关于重症监护室护士道德困境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24日。根据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推荐的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Meta整合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从纳入研究中提炼出36个主题,将其归纳成为10个新类别,综合成3个整合结果,即ICU护士经历道德困境受多种因素影响,护士遭遇道德困境时的情感体验,应对道德困境的策略。结论 重症监护室护士存在一定程度的道德困境,护理管理者应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制定和实施有效干预措施,以减少重症监护室护士道德困扰,促进护士生理心理健康发展,稳定护理队伍。

    • >护理教育
    • 实习护生参与式互动安宁疗护培训的效果探讨

      2024, 39(14):65-6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065

      摘要 (171) HTML (0) PDF 1.12 M (59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本科实习护生开展基于参与式互动教学理念的安宁疗护培训,评价培训效果。方法 采取自愿原则招募在院实习的本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参加安宁疗护培训分为干预组(71人)和对照组(44人)。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实践和安宁疗护带教,干预组在常规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接受基于参与式互动教学理念的安宁疗护培训。临床实践结束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组临终关怀态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生死亡态度倾向于自然接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干预组94.4%及以上护生对培训效果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结论 参与式互动安宁疗护培训得到了护生的认可,有助于改善本科实习护生临终关怀态度和帮助其正确面对患者死亡。

    • 美育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 39(14):70-7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070

      摘要 (175) HTML (0) PDF 1.13 M (60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效果。方法 将2021级144名采用常规教学的护理学本科生作为对照组;将2022级147名护理学本科生设为观察组,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融入美学教育,包括理论、实训及实践教学,融知识、能力、素养于一体。比较两组期末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并对观察组教学前后美育素养及职业认同感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基础护理学理论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教学后美育素养及职业认同感显著高于教学前(均P<0.05)。结论 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融入美育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美育素养和职业认同感。

    • 护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现状

      2024, 39(14):75-78,8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075

      摘要 (150) HTML (0) PDF 1.13 M (59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护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现状,为丰富和完善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10-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对贵州省9所本科和高职院校共302名护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认知、情感和行为总得分为(39.51±7.21)分,其中认知、情感、行为得分分别为(14.14±2.98)分、(13.68±2.23)分和(11.70±3.5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政治面貌、主持的课程思政教改项目数、课程思政相关论文公开发表情况以及参加课程思政的培训次数是影响护理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主要因素(均P<0.05)。多重响应分析显示,课程思政重要性认知不足、缺乏课程思政教学技巧、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手段单一及同行之间缺乏交流合作的平台是护理教师实施课程思政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阻力。结论 护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和情感处于中等水平,行为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应健全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深度挖掘专业课育人潜能,激励教师积极参加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研究。

    • 护理本科生跨专业合作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4, 39(14):79-8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079

      摘要 (157) HTML (0) PDF 1.12 M (6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护理专业本科生跨专业合作能力及真实体验。方法 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目的抽样选取17名护理本科生为访谈对象进行跨专业合作体验的半结构化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整理、分析资料。结果 在跨专业合作过程中体验主要为4个主题,分别是跨专业合作的意义及优势(学科发展的必要性与互补性、学科任务的挑战性、思维培养的多元性、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开展跨专业合作的情况(创新创业中的跨专业合作、日常教学中的跨专业合作),影响跨专业合作的因素(个体社会学特点与沟通能力、学科匹配度与知识储备、学习习惯),护理教育中跨专业学习合作的推进方法(建立跨专业合作思维及跨学科合作任务、跨专业团队师资的培养、建立跨专业合作学习的运行机制与平台)。结论 护理专业本科生需具备一定跨专业合作能力,教育管理者可从教育和培训、组织结构、文化差异和资源等多个方面着手,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推动护理跨专业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 >心理护理
    • 正念疗法对肺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2024, 39(14):84-87,9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084

      摘要 (138) HTML (0) PDF 1.14 M (59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正念训练对肺腺癌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法将呼吸内科2个病区按抛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纳入肺腺癌患者40例。对照组给予肿瘤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连续8次的正念疗法。干预前后采用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中文版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C30进行测评。结果 对照组38例、观察组33例完成全程研究。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总分、人生感悟、个人力量、新的可能、自我转变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总体生命质量、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正念疗法可以提升肺腺癌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并影响其生命质量。

    • >康复护理
    •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 39(14):88-9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088

      摘要 (221) HTML (0) PDF 1.07 M (60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康复,包括坐式八段锦、中药热敷、按摩等。结果 干预3个月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 >人文关怀
    • 《病区护理人文关怀管理规范》团体标准解读

      2024, 39(14):91-9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091

      摘要 (862) HTML (0) PDF 1.10 M (2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本质和核心。医院管理者、医护人员都在积极探索实施人文关怀。病区是患者接受医疗护理包括人文关怀的主要场所。目前,尚缺乏明确的便于护理人员使用的指导性文件。因此,项目牵头医院组织全国25所医院共同编制《病区护理人文关怀管理规范》团体标准,由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发布。提出病区护理人文关怀适用范围、术语与定义、基本要求、制度与流程、素养与培训、环境与设施、质量评价与改进。本文对团体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条目进行详细解释,以便于使用者理解,促进病区护理人文关怀规范的实践。

    • >信息化护理
    • 按需康复计划微信公众号在关节镜术后 患者居家训练中的应用

      2024, 39(14):95-99,10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095

      摘要 (131) HTML (0) PDF 1.18 M (1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按需康复计划微信公众号对关节镜术后居家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3月关节镜手术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2023年4-6月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常规随访,观察组采用按需制定的康复计划微信公众号行居家康复随访,该软件包括信息档案、干预指导、互动咨询、激励4个应用模块,依据管理层级设置不同权限行关节镜术后患者延续康复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各60例患者完成研究。术后1、3个月观察组居家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患者积极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上肢及下肢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对该系统可用性评价总分4.30±0.57,可用性较好。结论 按需康复计划微信公众号的应用能为关节镜术后患者提供持续、全程、实时的健康服务,提高患者家庭康复锻炼依从性,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 >医院感染
    •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2024, 39(14):100-10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100

      摘要 (156) HTML (0) PDF 1.08 M (1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为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将16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治疗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n=80)和未感染组(n=88)。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 16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院期间接受化疗188例次,其中医院感染患者80例,发生感染96例次,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及消化系统感染。年龄、糖尿病、国际分期体系分期、Durie-Salmon分期、住院时间是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可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干预,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改善预后。

    • 不同超声清洗时间对眼科显微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

      2024, 39(14):103-10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103

      摘要 (125) HTML (0) PDF 1.11 M (12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超声清洗时间对眼科显微器械的清洗效果,探索兼顾清洗质量和低损耗的超声清洗时间。方法 选取使用后的眼科白内障包、玻璃体切除包各30个,两种器械包随机均分至A、B、C三组,每组眼科显微器械各180件。三组均采用超声波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机的清洗方式,超声清洗时间分别为20 s、40 s、60 s。通过目测法、ATP荧光检测和蛋白残留测定法对三组清洗后的器械进行清洗质量评价。结果 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检测三组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残留测定三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7)。结论 超声清洗+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是眼科显微器械的有效清洗方式,超声时间在40~60 s为宜。

    • 四种方法消毒视力检查遮眼板效果比较

      2024, 39(14):107-10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107

      摘要 (84) HTML (0) PDF 1.08 M (1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四种消毒方法清洁消毒视力检查遮眼板的效果。方法 选取患者使用过的遮眼板120件,设置为A、B、C、D四组(各30件),分别采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75%乙醇、复合醇消毒湿巾、湿热消毒法进行消毒。在消毒前、消毒后5 min,消毒后4 h及8 h分别采用微生物培养法和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比较消毒合格率,并比较四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成本。结果 消毒后5 min,四组微生物培养和ATP生物荧光检测的消毒不合格率均为0;消毒后4 h,B组消毒不合格率显著高于D组(P<0.008),消毒后8 h,A组、B组和C组消毒不合格率显著高于D组(均P<0.008)。结论 湿热消毒法消毒效果明显优于500 mg/L含氯消毒剂、75%乙醇及复合醇消毒湿巾,简便易行。

    • >社区护理
    • 生命末期家庭照顾体验理论模型的拓展研究

      2024, 39(14):110-116,12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110

      摘要 (142) HTML (0) PDF 1.58 M (1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进一步完善前期研究初步形成的生命末期家庭照顾体验的理论模型。方法 系统检索6个英文数据库和5个中文数据库中发表在2023年3月之前的描述家庭成员在患者生命末期的照顾体验的扎根理论研究。采用主题扩展法和理论生成Meta整合法对纳入的14篇文献进行整合。结果 对前期研究形成的生命末期家庭照顾体验的理论模型雏形中的8个核心元素进行了调整,对核心元素内涵进行了扩展。最终形成了包括动机与动力、临终意识、伴行、情绪体验、生活改变、需求、结局和目标7个核心元素的生命末期家庭照顾体验理论模型。理论模型中的多个核心元素受到照顾者自身、患者、家庭、医疗体系以及其他社会层面因素的影响。结论 护理人员可根据构建的生命末期家庭照顾体验理论模型给予患者家属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协助家庭照顾者从认知、精神、行为等多个层面应对临终照顾任务。

    • >综述
    • 癌症患者存在痛苦的研究进展

      2024, 39(14):117-12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117

      摘要 (242) HTML (0) PDF 1.15 M (1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癌症患者存在痛苦的概念、现状、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5个方面进行综述。提出癌症患者存在痛苦的识别和干预对其生活质量及预后至关重要。未来应深入癌症患者存在痛苦的相关研究,开发符合我国文化的研究工具,构建符合我国临床环境的干预方案,以提高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质量。

    • 肺癌术后慢性咳嗽患者行为言语疗法的研究进展

      2024, 39(14):122-12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122

      摘要 (182) HTML (0) PDF 1.14 M (1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阐述了行为言语疗法用于肺癌术后患者慢性咳嗽的机制、实施步骤、临床应用效果及实施中常用的评估工具。行为言语疗法包括教育、喉部保健及水合策略、止咳技术、心理辅导4个步骤。行为言语疗法的应用可降低患者咳嗽频率、改善生活质量、节省医疗成本。提出应进一步发挥护士在行为言语疗法中的作用,并将该技术应用到术前及社区护理中。

    • 口服抗肿瘤药癌症患者药物素养的研究进展

      2024, 39(14):126-12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4.126

      摘要 (214) HTML (0) PDF 1.12 M (1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口服抗肿瘤药是癌症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药物素养是确保患者安全用药的基础,药物素养不足会导致药物不良事件的产生。本文对癌症患者口服抗肿瘤药的药物素养概念、现状、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保障癌症患者安全服用抗肿瘤药提供参考。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