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39卷第1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重点关注——妇产科护理专题
    • 不孕症女性与配偶生育压力、感知伴侣回应及家庭复原力的关系研究

      2024, 39(13):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001

      摘要 (232) HTML (0) PDF 1.17 M (5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女性不孕症患者及其配偶双方的生育压力、感知伴侣回应、家庭复原力的关系和互相作用机制,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不孕症的女性患者及其配偶各213例,通过生育压力评估量表、感知伴侣回应性量表、家庭复原力量表进行调查,通过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配偶双方生育压力、感知伴侣回应、家庭复原力的关系和作用机制。结果 女性不孕症患者生育压力评分显著高于配偶,感知伴侣回应、家庭复原力显著低于配偶(均P<0.05)。主客体互倚模型显示,在主体效应中,患者和配偶生育压力对自身家庭复原力均有负向预测价值,患者和配偶感知伴侣回应对自身家庭复原力有正向预测价值(均P<0.05)。客体效应中,患者和配偶生育压力对对方家庭复原力有负向预测价值,配偶感知伴侣回应对患者家庭复原力有正向预测价值(均P<0.05)。中介效应显示,患者与配偶的感知伴侣回应在双方生育压力与家庭复原力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女性不孕症患者及其配偶的家庭复原力与自身及对方的生育压力、感知伴侣回应密切相关,应从夫妻整体出发制定应对措施以提高家庭复原力。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女性述情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 39(13):6-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006

      摘要 (161) HTML (0) PDF 1.13 M (56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女性述情障碍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对294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助孕女性,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不孕症病耻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女性述情障碍总分为(55.53±9.15)分,述情障碍发生率为30.2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抑郁、不孕症病耻感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女性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述情障碍总变异的35.1%。结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女性述情障碍水平较高,建议临床护理人员及时关注受教育程度低、不孕治疗年限长、抑郁程度高、不孕症病耻感水平高的助孕女性的情感表达,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改善其述情障碍。

    • 自然声干预对妊娠晚期孕妇焦虑抑郁的影响研究

      2024, 39(13):10-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010

      摘要 (175) HTML (0) PDF 1.11 M (56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自然声对妊娠晚期孕妇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促进该群体的心理健康。方法 将60名妊娠晚期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名。试验组孕妇每天收听20 min的自然声,连续28 d。对照组在相同时间段安静休息。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孕妇进行调查。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有19、18名完成研究。干预后试验组焦虑、抑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自然声干预作为一种非药物方法,可以有效减轻妊娠孕妇的焦虑、抑郁情绪。

    • 高原地区不同时间结扎脐带对经阴道分娩早产儿的影响

      2024, 39(13):14-1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014

      摘要 (151) HTML (0) PDF 1.07 M (55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高原地区不同时间结扎脐带对早产儿短期预后的影响,为明确高原地区早产儿最佳的脐带结扎时间提供参考。方法 将高原地区经阴道分娩的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常规组、60 s组、120 s组及180 s组各25例,分别于早产儿娩出30 s、60 s、120 s、180 s结扎脐带,比较四组早产儿出生5~7 d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清胆红素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四组早产儿血细胞比容及喂养不耐受、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其他三组,180 s组经皮胆红素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均P<0.05);四组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原地区早产儿脐带结扎延迟至60~120 s有助于提高早产儿出生5~7 d血红蛋白,降低贫血发生率,且不增加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 孕期丧失女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现状

      2024, 39(13):17-2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017

      摘要 (154) HTML (0) PDF 1.13 M (56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孕期丧失女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征与表现、影响因素、测评工具及心理干预方式进行综述,其中心理干预方式主要涵盖认知行为疗法、眼动脱敏与再加工、家庭支持计划及表达性书写等。提出应形成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减少孕期丧失女性创伤后应激障碍。

    • 烦躁不安排乳反射研究进展

      2024, 39(13):22-2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022

      摘要 (150) HTML (0) PDF 1.10 M (56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烦躁不安排乳反射的概念、评估工具、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等,从改变生活方式、加强社会支持、适当药物治疗和专科心理干预4个方面综述干预措施,以期为医护人员正确识别烦躁不安排乳反射,开展相关研究及干预实践提供参考。

    • >专科护理
    • 痛风患者健康素养筛查与分层管理的成效分析

      2024, 39(13):26-3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026

      摘要 (161) HTML (0) PDF 1.22 M (55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依据健康素养的分层管理对痛风患者健康素养、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健康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129例痛风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4例,干预组65例。对照组给予痛风常规护理及随访,干预组根据健康素养筛查结果,结合患者疾病状态危险因素分级进行分层管理。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患者的健康素养、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指标。结果 对照组与干预组分别有60、62例完成研究。干预后干预组健康素养、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尿酸、痛风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依据健康素养实施分层管理,能有效提高痛风患者的健康素养、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健康结局。

    • 基于CiteSpace的肠造口护理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2024, 39(13):31-3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031

      摘要 (212) HTML (0) PDF 1.61 M (57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国内外肠造口护理研究现状及热点方向,为护理人员深入研究肠造口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CiteSpace6.1.R2软件对建库至2023年10月31日发表在中国知网及Web of Science中肠造口护理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中文文献2 362篇,英文文献1 948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国内外肠造口护理研究热点包括生活质量、并发症、延续护理、健康教育、肠内营养、造口管理等方面。结论 肠造口护理发展迅速,未来肠造口护理将朝着个性化护理、高技术创新、数字与信息化应用、规范化指南应用和培训的方向发展。

    • 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动脉期呼吸运动伪影的影响因素

      2024, 39(13):36-3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036

      摘要 (105) HTML (0) PDF 1.11 M (55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患者动脉期呼吸运动伪影的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降低伪影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33例初次行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检查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动脉期呼吸运动伪影的危险因素。结果 30.90%患者发生动脉期呼吸运动伪影。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身体质量指数、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腹水是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动脉期呼吸运动伪影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检查患者动脉期呼吸运动伪影发生率高,影响因素较多。对高风险患者应及时干预,以降低动脉期呼吸运动伪影发生率。

    • 个案管理对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4, 39(13):40-4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040

      摘要 (152) HTML (0) PDF 1.09 M (55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对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及并发症影响,促进患者康复。方法 将282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36例,观察组1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眼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3个月自我管理效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3个月,观察组自我管理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切口感染及暴露性角膜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个案管理模式的应用可提高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中医护理
    • 肺癌化疗不耐受患者中医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2024, 39(13):44-4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044

      摘要 (141) HTML (0) PDF 1.10 M (55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肺癌化疗不耐受患者中医管理方案并探讨其实施效果。方法 将130例肺癌化疗不耐受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6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构建并实施中医管理方案。干预2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62例、常规组59例完成研究。干预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及化疗耐受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中医管理可有效改善化疗不耐受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对化疗的耐受性,改善生活质量。

    • 基于数据挖掘耳穴贴压治疗顽固性呃逆的选穴规律分析

      2024, 39(13):48-5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048

      摘要 (142) HTML (0) PDF 1.36 M (55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耳穴贴压治疗顽固性呃逆的选穴配伍规律,为顽固性呃逆患者耳穴贴压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3年8月18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及Web of Science中有关耳穴贴压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文献,对文献中的耳穴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及关联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75篇,顽固性呃逆分型以周围性呃逆(54.17%)及中枢性呃逆(40.28%)多见。耳穴贴压治疗涉及耳穴28个、频次420次,其中最常用耳穴为耳中穴(16.67%)、胃穴(16.19%)、神门穴(14.52%)、交感穴(12.14%)。耳穴贴压治疗顽固性呃逆的常用配伍耳穴为耳中-皮质下-交感-神门-胃、耳中-交感-神门-胃、耳中-神门-胃、胃-耳中等。结论 耳穴贴压治疗顽固性呃逆选穴遵循以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互参为主,结合脏腑辨证、随病因加减配穴为辅的方法,可作为临床护理人员选穴参照。

    • >基础护理
    • 腹部悬空俯卧位机械通气对ARDS患者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的影响

      2024, 39(13):52-5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052

      摘要 (130) HTML (0) PDF 1.10 M (56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悬空俯卧位机械通气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顺应性、氧合功能及俯卧位相关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68例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俯卧位通气,试验组以凝胶体位垫辅助进行腹部悬空俯卧位通气,比较两组俯卧位通气前,通气4、8、12 h及通气后4 h的肺顺应性、氧合指标及俯卧位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不同时间点试验组潮气量、平台压、肺顺应性、PaO2、PaCO2、SpO2、氧合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处理效应均P<0.05);试验组眼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部悬空俯卧位机械通气有利于改善中重度急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

    • >手术室护理
    • 手术室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4, 39(13):56-6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056

      摘要 (195) HTML (0) PDF 1.13 M (57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索、评价并整合手术患者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指南网、压力性损伤专业学术网站以及综合数据库中关于预防手术患者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相关文献,文献类型包括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循证团队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根据主题对证据进行提取与汇总。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指南3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2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从风险评估、器械的选择和使用、预防策略、术后交接与记录、教育与培训5个方面总结出23条最佳证据。结论 整合的手术患者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循证依据,但证据使用者应基于前期充分的风险评估,结合手术室具体情境调整预防策略,以降低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 >护理管理
    • 血液透析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法探索与现况调查

      2024, 39(13):61-6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061

      摘要 (144) HTML (0) PDF 1.12 M (58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血液透析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计算方法,了解血液透析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为医疗行政部门完善相关管理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血液透析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护患比计算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陕西省178所医院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力资源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陕西省血液透析室全天护患比为1∶6.09(4.93,7.03),达到时点护患比1∶6.67的医院122所(68.54%)。不同性质、等级、开设班次医院全天护患比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1.46%医院血液透析护理人力资源年实际配置总人数达到理论配置总人数。结论 陕西省血液透析总体护理人力配置及时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整体基本达标。建议在血液透析护理人力配比及各班次时点排班时,参考时点护患比临界值及护士人力资源总体配置数量计算方法,合理安排护理人力,以减轻护士工作压力,确保患者的透析质量和安全。

    • 边境地区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影响路径分析

      2024, 39(13):65-6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065

      摘要 (122) HTML (0) PDF 1.21 M (55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边境地区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影响路径,为提升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云南边境区域3个市(州)的1 21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心理资本问卷、体面劳动感知问卷和医护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心理资本、体面劳动感知和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评分分别为(4.11±1.10)分、(3.48±0.81)分、(3.55±0.96)分;心理资本、体面劳动感知与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呈正相关(均P<0.05);心理资本对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起直接作用,体面劳动感知在心理资本和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9.34%。结论 云南边境地区护士心理资本、体面劳动感知与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均处于中等水平,心理资本和体面劳动感知对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提升护士心理资本和体面劳动感知是提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有效途径。

    • 护士产后返岗初期工作压力的潜在剖面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 39(13):70-7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070

      摘要 (141) HTML (0) PDF 1.14 M (55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产后返岗初期工作压力的潜在剖面,并探究不同潜在类型影响因素,为制定产后返岗护士工作压力精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江苏省14所三级医院的200名产后返岗初期护士,应用护士产后返岗工作压力量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抑郁-焦虑-应激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护士产后返岗初期工作压力特征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分析产后返岗初期工作压力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 护士产后返岗初期工作压力特征分为3个潜在类别:低压力组(26.0%)、中压力组(50.0%)、高压力组(24.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照顾孩子日均时长、返岗时调岗、睡眠质量及抑郁症状是产后返岗初期工作压力不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护士产后返岗初期工作压力存在潜在异质性。护理管理者可根据不同潜在类别和影响因素,实施精准干预,帮助产后护士返岗后有效应对护理工作压力。

    • 感染科护士专业生活品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 39(13):75-7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075

      摘要 (149) HTML (0) PDF 1.13 M (55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感染科护士专业生活品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其专业生活品质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湖北省11所三甲医院的388名感染科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专业生活品质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我同情简表进行调查。结果 感染科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中倦怠、二次创伤和共情满意维度得分分别为(26.16±5.90)分、(22.42±4.91)分、(30.26±8.16)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每日工作时长、收入满意度、饮食状况、自评身体状况、社会支持和自我同情是倦怠的影响因素;独生子女、学历和自我同情是二次创伤的影响因素;独生子女、工作年限、收入满意度、饮食状况、自评身体状况、社会支持和自我同情是共情满意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感染科护士的专业生活品质处于中等水平,影响因素较多。建议针对感染科护士的不同特征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方案,以提高其专业生活品质。

    • 儿科护士实施人文关怀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4, 39(13):80-8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080

      摘要 (187) HTML (0) PDF 1.09 M (6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儿科护士实施人文关怀的真实体验,为促进对护士的关怀和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5名儿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 儿科护士实施人文关怀过程中的体验归纳为3个主题及11个亚主题,即正性体验(积极实施人文关怀、护患关系改善、职业认同感和价值感增强),负性体验(无奈与挫败、儿科护理人文关怀实践难度高),儿科护理人文关怀实践过程中的阻碍因素(专业技能及人文知识缺乏、工作负荷重、缺乏团队支持、缺乏评价标准、患儿家属信任与尊重的缺失、职场暴力)。结论 儿科护士在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较为积极,但也存在诸多障碍。需要加大对儿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及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加强团队合作,制定儿科护理人文关怀评价标准,同时注重对护士的关怀。

    • >护理教育
    • 护理硕士研究生学业成就的潜在剖面分析

      2024, 39(13):84-88+10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084

      摘要 (155) HTML (0) PDF 1.22 M (5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护理硕士研究生学业成就的潜在剖面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构建个性化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北省2所院校及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62名护理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学业成就量表、知识隐藏量表和相对剥夺量表进行调查。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学业成就进行潜在剖面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剖面的影响因素。结果 护理硕士研究学业成就分为中庸型(60.69%)、社交型(21.37%)和好学型(17.94%)。培养方式、就读护理专业原因、招生类型、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参与导师课题、学位类型及知识隐藏行为是护理硕士研究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教育者应根据护理硕士研究生学业成就不同分型特点及影响因素,构建个性化教育方案,以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助推其职业发展。

    • 医学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评价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2024, 39(13):89-9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089

      摘要 (113) HTML (0) PDF 1.09 M (5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编制医学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评价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准确客观评价医学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以及指导性文件初步拟定条目池,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确定量表条目,将编制的量表对258名医学专业课教师进行调查,检验其信效度。结果 编制的医学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评价量表包括4个维度共24个条目。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29,折半信度系数为0.915,重测信度为0.843;探索性因子分析4个维度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250%,内容效度指数0.923。结论 编制的医学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评价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评价医学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工具。

    • 基于护生临床体验反思日记的“双师型”教师榜样示范作用研究

      2024, 39(13):92-9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092

      摘要 (144) HTML (0) PDF 1.09 M (5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双师型”教师在临床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方法 选取42名高职院校护生作为研究对象,要求护生书写关于临床实习过程中产生的感受、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师榜样作用的反思日记,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反思日记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共提取4个主题:注意期(改变护理刻板印象,激发学习热情)、保持期(端正工作态度、学会独立思考)、效仿期(知识技能与心理素质并行发展)、动力期(职业路径愈渐清晰)。结论 “双师型”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可以有效激发护生主动学习与探索,促进职业认同。应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遴选与培训,充分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

    • >心理护理
    • 父母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4, 39(13):96-9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096

      摘要 (156) HTML (0) PDF 1.09 M (6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父母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心理感受,为制定针对性家庭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15名经历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住院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父母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归纳、提炼主题。结果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父母对孩子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心理体验归纳为5个主题:自伤前部分重心聚焦工作,忽视孩子情感需求;暴露初期言语过激无法自己,抱怨自责情感脆弱;治疗前期内心焦虑思绪徘徊,害怕暴露不愿求医;治疗期无奈降低自身期望,努力改变迎合孩子;恢复期思想矛盾决择困难,担心孩子未来成长。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父母对孩子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心理体验复杂,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的行为有重要影响,应引导父母给孩子提供正确的家庭支持。

    • >健康教育
    • ADOPT联合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干预对学龄期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管理的影响

      2024, 39(13):100-10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100

      摘要 (119) HTML (0) PDF 1.13 M (6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提高学龄期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控制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90例学龄期1型糖尿病患儿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ADOPT(态度Attitude、定义Definition、开放性思维Open mind、计划Planning、实施Trying)模式联合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干预。比较干预前,出院后1个月、3个月两组血糖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组44例、干预组42例完成研究。干预组患儿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除学校表现外)评分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上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3个月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DOPT模式联合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干预可改善患儿血糖控制水平,提高患儿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 >营养护理
    • 肿瘤恶病质患者非药物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4, 39(13):106-110+1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106

      摘要 (139) HTML (0) PDF 1.36 M (6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全面检索并总结国内外肿瘤恶病质患者非药物营养管理的相关最佳循证证据,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6S证据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网站关于肿瘤恶病质患者非药物营养管理的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9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对证据进行提取、评价、整合,形成最佳证据。结果 共纳入文献19篇,包括指南8篇、临床决策2篇、临床路径1篇、立场文件2篇、系统评价3篇、证据总结1篇、专家共识2篇,最终从肿瘤恶病质的评估与诊断、多学科团队及管理目标、营养支持3个方面提取汇总了22条证据。结论 肿瘤恶病质患者非药物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肿瘤恶病质患者开展营养干预提供决策依据,建议临床医护人员结合具体临床情境、患者意愿进行证据转化。

    • >康复护理
    • 基于希望理论的肺康复训练对COPD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2024, 39(13):111-1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111

      摘要 (185) HTML (0) PDF 1.11 M (6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1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实施呼吸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肺康复训练。干预前及干预4、12周后采用Herth希望量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及BODE指数对两组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希望水平、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BODE指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肺康复训练能有效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希望水平及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生存状况。

    • >综述
    • 高危人群癌症风险感知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

      2024, 39(13):116-12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116

      摘要 (135) HTML (0) PDF 1.13 M (8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总结癌症风险感知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包括普适性与特异性测评工具的主要内容、信效度及应用现状。提出癌症高危人群癌症风险感知测评工具的研究对于高危人群早期筛查方案及干预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癌症风险感知测评工具繁多,未来研究者应研制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测评工具,以利于针对性策略的制定。

    • 患者旅程地图在慢性病照护中的研究进展

      2024, 39(13):121-12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121

      摘要 (381) HTML (0) PDF 1.14 M (19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阐述患者旅程地图的概念、起源与发展、基本原则、应用目的、构建方法。提出患者旅程地图是医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家属之间信息共享的重要工具。未来应结合我国国情及相关政策针对不同类型的慢性病患者展开患者旅程地图的探索,以优化慢性病患者就医体验及长期照护质量。

    • 护士多点执业研究的范围综述

      2024, 39(13):125-12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3.125

      摘要 (153) HTML (0) PDF 1.13 M (6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国内外护士多点执业的研究现况,并结合本国国情探讨适合我国护士多点执业开展的方法。方法 以JBI 2020版的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框架,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同时对各国政府网站发布的政策文件进行手动搜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结果 共纳入8个国家的31篇文献。执业形式大致分为代理机构护士、院外兼职护士及互联网上门服务护士3类;执业地点包括医院、家庭、社区、私人诊所、长期照护机构、监狱和学校等;注册护士是多点执业资格准入的基本标准;各国多点执业的注册管理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不同国家护士多点执业的形式不一、执业场所多样。我国护士多点执业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进一步丰富护士多点执业形式、拓展多点执业场所、科学规划多点执业准入机制和优化执业注册制度,发展本土化护士多点执业。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