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9(12):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001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疼痛轨迹的时点匹配预防性镇痛在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住院时间将行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2023年4-6月收治的6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镇痛;2023年7-9月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实施基于疼痛轨迹的时点匹配预防性镇痛。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情况、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镇痛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30.88%,对照组为50.75%;对照组中重度疼痛持续时间1(0,2)d,试验组为0(0,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镇痛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疼痛轨迹的时点匹配预防性镇痛干预能实现精准镇痛,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升患者舒适度,提高术后镇痛质量。
2024, 39(12):5-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005
摘要:目的 编制癌痛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为评估癌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供有效工具。方法 基于行为维持理论和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中的癌痛管理5A目标,在文献调研及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通过改良德尔菲法专家咨询、预调查形成癌痛自我管理行为问卷测试版。分别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选取230例、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选取412例癌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4个公因子(包括癌痛评估记录与互动、非药物措施应用、癌痛药物使用、日常生活应对)共15个条目,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9.502%。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良好(χ2/df=2.859,RMSEA=0.057,GFI、AGFI、NFI、CFI均>0.900)。问卷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与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均为1.000。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1,McDonald′s ω系数为0.899,重测信度为0.846。结论 癌痛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估癌痛患者癌痛自我管理行为现状的工具。
2024, 39(12):10-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010
摘要:目的 探讨开放性腰椎融合术患者急性术后疼痛轨迹的潜在类别,分析不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为不同类别患者制定针对性镇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择期开放性腰椎融合术患者251例,在术前1 d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疼痛评分及睡眠质量资料。术后分别于全麻清醒并拔除气管导管的0 h、6 h、12 h、1 d、2 d、3 d、4 d、5 d、6 d 9个时间点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急性术后疼痛轨迹的潜在类别,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术后疼痛轨迹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 识别出3种急性术后疼痛轨迹,分别为疼痛加剧后缓解组(83例,33.0%),疼痛加剧稳定后反弹组(30例,12.0%),轻度疼痛组(138例,55.0%)。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轻度疼痛组,病程≥10年、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手术时间>240 min的患者更容易进入疼痛加剧稳定后反弹组;年龄≤50岁、存在睡眠障碍、术后未使用镇痛泵的患者更容易进入疼痛加剧后缓解组(均P<0.05)。结论 开放性腰椎融合手术患者急性术后疼痛呈现不同的发展轨迹,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发展轨迹重视年龄≤50岁、病程≥10年、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术前有睡眠障碍、手术时间>240 min、术后未使用镇痛泵的患者,给予及时的疼痛评估及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2024, 39(12):15-1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015
摘要:目的 了解生长痛患儿疼痛持续时间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确诊为生长痛的748例患儿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生长痛患儿疼痛症状及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730份。其中464例(63.56%)患儿每次疼痛持续时间<30 min,266例(36.44%)每次疼痛持续时间≥30 min。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生长痛发生当天身体活动持续时间>60 min、不合群是生长痛疼痛持续时间≥30 min的危险因素,患儿初发生长痛后补充维生素D、热敷是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大部分患儿每次疼痛持续时间<30 min,但受到运动、心理行为、照护者应对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议护理人员通过运动指导、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儿积极应对疼痛,加强健康教育以提高生长痛患儿照护者的疾病认知水平,促进其积极采取个性化的干预措施缩短患儿疼痛持续时间,改善患儿疼痛体验。
2024, 39(12):20-2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020
摘要:该文从分娩疼痛产生机制,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于分娩疼痛管理的理论基础及方式进行综述,分析中医适宜技术在减轻产妇分娩疼痛、增加舒适感方面的应用优势,探讨存在的不足,提出对未来的展望,为今后的研究和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2024, 39(12):25-3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025
摘要:目的 构建成人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化疗期的症状网络,识别其核心症状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400例血液系统肿瘤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和简版生活质量量表(SF-12)进行调查。使用R软件构建症状网络,分析中心性指标并确定核心症状;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探讨核心症状对成人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成人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核心症状是苦恼,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口干和睡眠不安,最严重的症状是疲劳、睡眠不安、食欲下降和苦恼。在症状网络中,强度最大为苦恼(rs=1.235 7);紧密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最高为疲劳(rc=0.008 7,rb=30.000 0)。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一般资料变量后,苦恼和疲劳可解释生理领域总分31.5%的变异,以及心理领域总分31.5%的变异。结论 成人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化疗期的核心症状为苦恼;疲劳处于症状网络的中心位置,与其他症状的接近度高;可将苦恼和疲劳作为靶点制定干预措施,提高成人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症状管理效能。
2024, 39(12):31-3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031
摘要:目的 探讨初乳灌肠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胎粪排出和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4例。干预组采用2 mL/kg初乳灌肠;对照组采用1 mL/kg开塞露+1 mL/kg生理盐水1∶1稀释灌肠。灌肠自早产儿出生后24 h开始,至胎粪排尽时停止。结果 干预组脱落10例,对照组脱落9例。干预组胎粪排尽时间和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体质量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首次排出与排尽时的胎粪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A浓度、出生后第1次与第6天尿液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初乳灌肠能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胎粪排出,缩短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提高体质量增长速度,提高早产儿免疫功能,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2024, 39(12):36-4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036
摘要:目的 探讨宁夏地区护士胰岛素注射知信行的特征、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与便利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宁夏地区3所二级医院、4所三级医院的1 087名护士进行胰岛素注射知信行调查,并进行潜在类别分析。结果 护士胰岛素注射知识、信念、行为得分分别为(13.30±3.13)、(17.37±3.08)、(79.55±12.39)分。可分为2个潜在类别:知识一般-信念行为良好组(86.4%)、知识差-信念行为一般组(13.6%)。工作年限、所在科室、日均胰岛素注射次数、参与胰岛素注射操作培训次数是护士胰岛素注射知信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宁夏地区护士胰岛素知信行水平存在异质性,提示护理管理者可根据不同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以提升护士胰岛素注射知信行水平。
2024, 39(12):41-4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041
摘要:目的 探讨自由体位在分娩镇痛初产妇纠正胎方位异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分娩镇痛足月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对照组104例行常规仰卧位或半坐卧位分娩,干预组129例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比较两组产妇胎方位异常纠正率、缩宫素使用、分娩方式、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产后2 h阴道流血量、会阴损伤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干预组胎方位自然纠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缩宫素使用、会阴损伤、产程时长、产后2 h阴道流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自由体位分娩能够有效纠正胎方位异常,促进正常分娩,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2024, 39(12):44-4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04.044
摘要:目的 探讨经肛门灌洗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肠道管理方案,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简易工具进行经肛门灌洗。结果 两组各有39例完成全程研究。干预后干预组腹胀发生率及排便频率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经肛门灌洗可有效减轻脊髓损伤后肠功能障碍患者腹胀、排便频率异常等肠道症状,改善患者肠道功能。
2024, 39(12):47-5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047
摘要:目的 探讨阶段性综合吞咽训练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胸外科住院食管癌术后患者60例,按照病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实施阶段性综合吞咽训练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吞咽康复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术后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吞咽功能、摄食能力、营养相关指标以及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均完成研究,干预组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短于和低于对照组,术后吞咽功能和摄食能力得分及营养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阶段性综合吞咽训练方案的实施有利于促进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改善术后营养状态,降低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2024, 39(12):51-5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051
摘要:总结1例克-雅病并发紫色尿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肌阵挛发作的早期观察和护理,紫色尿袋综合征的识别和处理,实施个性化营养支持,落实隔离防护措施,患者出院前做好居家防护及用药指导,出院后严格核查患者使用后的所有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经多学科合作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5 d明确诊断后家属要求自动出院。出院1个月电话随访,患者无压疮、肺部感染及紫色尿袋综合征等情况发生。
2024, 39(12):55-58+6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055
摘要:目的 构建与验证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麻醉恢复室转出延迟的风险预测模型,为识别转出延迟高风险患者提供评估工具。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某三甲医院的手术患者511例,分为训练集361例和验证集150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麻醉恢复室转出延迟的风险因素,绘制列线图模型,在验证集中验证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麻醉ASA Ⅲ级、低体温、高血压、术中出血>200 mL、中重度贫血5项因素为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麻醉恢复室转出延迟的主要危险因素。使用这5项因素构建转出延迟风险预测模型,训练集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95%CI(0.752,0.857)],最大约登指数为0.484;验证集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28[95%CI(0.753,0.914)],最大约登指数为0.569,校准曲线为斜率近似于1的直线。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能为临床早期甄别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麻醉恢复室转出延迟提供参考。
2024, 39(12):59-6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059
摘要:目的 了解儿科护士血压测量操作现状,为规范儿童血压测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全国18个省、2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共230所医院的2 817名儿科护士,使用自行编制的儿童血压测量操作现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有效调查2 674名;788名(29.47%)护士选择的血压测量设备在儿童中经过验证;2 037名(76.18%)护士根据儿童上臂围选择袖带型号,但1 669名(62.42%)护士测量上臂围方法错误;护士血压测量次数及数值报告方法各异,甚至有17.31%的护士仅测量1次血压就取读数。结论 儿童血压测量操作临床实践差异较大,需制定儿童血压测量规范化操作流程及标准,加强儿童血压测量技术的培训及推广,以提高儿科护士进行血压测量操作的规范性。
2024, 39(12):64-6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064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尊重感在安全组织与职业偏差行为间的中介效应,为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其职业偏差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护理人员职业偏差行为量表、安全组织量表及护士职业尊重感量表对729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手术室护士职业偏差行为评分为(25.02±5.96)分;职业尊重感、安全组织与职业偏差行为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职业尊重感在安全组织与职业偏差行为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8.54%。结论 安全组织水平越高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偏差行为越少,职业尊重感在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应积极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促进手术室护士工作中的安全行为,提高其职业尊重感,从而减少职业偏差行为。
2024, 39(12):68-7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068
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预防肿瘤患者自杀的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理论域框架,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对13名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资料采用主题分析法确定影响护士预防肿瘤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理论域。结果 对护士预防肿瘤患者自杀有促进作用的理论域为意愿和社会影响,有阻碍作用的理论域为决策过程、环境及资源、结果信念和情绪。结论 基于理论域框架归纳护士预防肿瘤患者自杀的影响因素可作为改进目标,以规范护士预防肿瘤患者自杀行为。
2024, 39(12):72-7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072
摘要:目的 探讨线上线下体验式教学在护理学导论课程思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级护理本科两个班为试验组,应用线上线下体验式课程思政教学;2021级护理本科两个班为对照组,应用传统课程思政教学。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课程思政效果及学生对授课模式及提高综合素质的满意度。结果 授课结束后,试验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为(83.83±5.8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成绩(80.94±5.56)分(P<0.05);试验组对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明显的比例,对授课模式及提高综合素质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线上线下体验式教学能明显提高课程思政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4, 39(12):76-8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076
摘要:目的 基于主客体互依中介模型探究中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配偶疾病感知、应对方式与恐惧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39例中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其配偶,采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简易疾病感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中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得分为(38.48±8.50)分;配偶得分为(38.05±8.21)分;患者恐惧疾病进展与其自身以及配偶的疾病感知、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均P<0.05);配偶恐惧疾病进展与其自身以及患者的疾病感知、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而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均P<0.05)。主客体互依中介模型显示,患者与配偶双方的疾病感知均对自身的恐惧疾病进展有直接预测作用(均P<0.05);双方疾病感知均可以通过自身的积极应对方式对自身恐惧疾病进展产生影响(均P<0.05);患者疾病感知对配偶的恐惧疾病进展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双方疾病感知均可以通过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对对方的恐惧疾病进展产生影响(均P<0.05)。结论 中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配偶的恐惧疾病进展存在二元交互影响,患者及配偶的疾病感知均可通过患者积极应对方式对对方的恐惧疾病进展产生影响。临床医护人员可从二元角度制定提高夫妻双方积极应对的干预措施,以缓解夫妻双方恐惧疾病进展心理。
2024, 39(12):81-8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081
摘要:目的 探讨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反应的异质性,并分析自我怜悯及感知伴侣回应对轨迹类别的预测作用。方法 基于前瞻性研究设计,于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选取符合标准的247例中青年乳腺癌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乳腺癌患者心理反应量表、感知伴侣回应量表及自悯量表于术后化疗前、首次化疗后、化疗中期及化疗结束4个时间点进行随访调查,使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识别轨迹类型。结果 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反应存在3种不同变化轨迹,命名为中等迟发下降组(61.13%)、低心理反应组(23.89%)和高危持续缓解组(14.98%);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反应轨迹类型的影响因素包括手术方式、自我怜悯及感知伴侣回应(均P<0.05)。结论 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反应存在不同变化轨迹,手术方式、自我怜悯及感知伴侣回应能够预测患者的心理反应轨迹,应加强对中青年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反应干预,根据轨迹类型制定有效干预方案。
2024, 39(12):86-8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086
摘要:目的 了解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社会疏离的主要原因,为帮助患者更好地重返和适应社会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对19例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用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3个主题及8个亚主题:社交能力受损(症状困扰、照护需求高、日常生活受限);社交动机不足(病耻感强烈、无意义感涌现、不安全感加剧);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家庭功能不良、公众认知偏差)。结论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因社交能力受损、动机不足、支持缺乏而产生社会疏离,医护人员应加强该人群的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注重心理疏导,强化家庭及社会支持,以帮助其康复和重返社会。
2024, 39(12):90-9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090
摘要:目的 深入了解中青年肺结核患者重返工作的成因,为制定中青年肺结核患者重返工作的支持性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3年5-7月在广州市某专科医院,选取10名结核科医护人员和16例中青年肺结核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分析得出3个主题及7个亚主题:污名化伤害(强烈的病耻感、工作被区别对待、来自同事的疏离感)、疾病相关恐惧(持续的身体不适、复发恐惧心理)、专科宣教不足(缺乏专业建议、缺乏专业科普)。结论 中青年肺结核患者普遍存在延迟重返工作现象,应通过心理干预和多元化支持,帮助中青年肺结核患者在合适的阶段重返工作。
2024, 39(12):94-9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094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和整合老年人对善终认知的质性研究,为医护人员实施符合老年人意愿的善终关怀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23年11月收录的关于老年人对善终或优逝认识与了解的质性研究。运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提炼出37个研究结果,归纳成8个新的类别,综合成3个整合结果:躯体层面(避免成为负担、保持独立自理,放弃无效救治、希望无痛离世,体面离世、缩短濒死过程);精神层面(朋友支持、家人陪伴,寻找精神慰藉、传承优良品质,克服负面情绪、自然平静死亡);社会层面(奉献社会、珍爱生命,完成人生使命、妥善处理后事)。结论 老年人在晚年渴望能够实现善终,家庭成员和医护人员是该过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人员,建议医护人员全面了解老年人对善终的认知及理解,帮助其实现善终。
2024, 39(12):99-10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099
摘要:目的 总结安宁疗护中临终患者多感官刺激疗法的最佳证据,为临终患者的生命末期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6S”证据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指南网站及专业协会网站中关于临终患者多感官刺激的文献,检索时限自2003年1月至2023年11月。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与汇总。结果 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其中指南1篇,临床决策3篇,证据总结2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7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从环境管理、感官刺激2个方面总结12条证据。结论 总结的临终患者多感官刺激疗法最佳证据,可作为临床医护人员临终护理的指引或参考。
2024, 39(12):103-10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103
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互助养老需求与双向社会支持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关系,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6-9月方便抽取湖南省3个社区256名居家老年人,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社区居家互助养老需求量表及简版双向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居家互助养老需求总分为(34.86±7.35)分;双向社会支持总分为(38.64±4.08)分。社区居家互助养老需求总分与双向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r=0.398,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的居住方式、锻炼情况、所患慢性病数量及双向社会支持得分是互助养老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共能解释39.8%的变异。结论 社区老年人互助养老需求及双向社会支持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互助养老需求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老年人个体特征及需求予以干预,以促进互助养老模式开展。
2024, 39(12):107-11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107
摘要:目的 总结头颈癌放疗患者家庭肠内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决策和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网站中自建库至2023年12月关于头颈癌放疗患者家庭肠内营养的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等,对各类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提取证据。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总结包括家庭肠内营养的评估与启动、家庭肠内营养的实施、患者自我管理、组织管理、营养监测与随访5个方面共30条证据。结论 总结的头颈癌放疗患者家庭肠内营养最佳证据,可为开展家庭肠内营养实践提供指引。
2024, 39(12):112-1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112
摘要:目的 构建护理研究生科研伦理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护理研究生的科研伦理素养提供工具。方法 以素质冰山模型为理论基础,基于文献回顾和小组讨论拟订护理研究生科研伦理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初稿,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最终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结果 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和85.0%,专家权威系数为0.900、0.921,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34、0.189(均P<0.05)。最终形成的护理研究生科研伦理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外显科研伦理素养、内隐科研伦理素养)、5个二级指标(科研伦理知识、科研伦理技能、科研伦理能力、科研伦理态度、科研伦理价值观)、31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护理研究生科研伦理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可作为护理研究生科研伦理素养的评价工具。
2024, 39(12):116-12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116
摘要:从脑卒中患者康复动机概念、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包括社会人口学因素、疾病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康复服务因素)和干预措施方面综述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展脑卒中患者康复动机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024, 39(12):121-12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121
摘要:综述咀嚼口香糖在成人择期手术前的应用现状,包括咀嚼口香糖的作用原理、在成人术前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以期未来能作为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
2024, 39(12):125-12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2.125
摘要:新生儿监护室中的早产儿由于全身器官尚未成熟,睡眠周期尚未建立,容易受到声音、光线等有害刺激的影响,这些刺激往往会扰乱并中断其睡眠。睡眠的中断对其神经及生长发育有着负面影响。本文对早产儿睡眠周期、评估工具和促进策略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早产儿睡眠保护的认知,为促进早产儿睡眠发育提供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