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38(2):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001
摘要:目的 构建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痛预防管理方案,评价应用效果。方法 将266例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142例、干预组12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基于循证方法构建的术后咽喉痛分层预防管理方案。结果 干预组术后咽喉痛发生率及咽喉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脊柱科、妇科、泌尿外科、胸外科手术患者进食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基于循证方法构建的术后咽喉痛分层预防管理方案用于全麻气管插管患者,可降低术后咽喉痛发生率和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2023, 38(2):5-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005
摘要:目的 明确ICU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动作特征,为非计划拔管智能识别与预警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28例ICU患者非计划拔管全过程视频图像,对非计划拔管动作进行分析。结果 非计划拔管行为过程分为意图前期、意图拔管以及拔管完成,3个阶段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图前期动作主要为上肢动作(82.1%),其次为头颈部动作(28.6%);上肢摸索最高(53.6%),其次为抬手(25.0%)、触管(25.0%)等。拔管动作拇指、示指参与度均为100%,中指参与度为71.4%。结论 非计划拔管的意图前期持续时间最长,主要为上肢动作,表现为摸索、抬手、触管等,拇指和示指参与度最高。应引入计算机视觉技术早期识别异常行为,达到预警目的,以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2023, 38(2):9-1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009
摘要:目的 探讨3种形状气囊导管对不同黏稠度气囊上滞留物的封闭效果,为临床气道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用20 mL注射器制作9个气管模型分为3组,每组锥形、柱形、梭形气囊导管各1根。使用持续测压仪予导管气囊充气并维持压力29~30 cmH2O,将机械通气患者气囊上Ⅰ度、Ⅱ度、Ⅲ度滞留物分别注入气囊导管上,观察30、60、120、240、360、480 min气囊上滞留物的渗漏情况。不同黏稠度滞留物每组重复操作10次。结果 3种形状气囊导管不同黏稠度滞留物、不同观察时间渗漏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锥形气囊的封闭效果最好,柱形气囊次之,梭形气囊最差;随着时间延长,各形状气囊导管均会渗漏。建议临床可选用带冲洗式的柱形或锥形气囊导管,及时冲洗及抽吸气囊上滞留物,以预防经口咽途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刘彩云,王晓晶,闫丽,卢静,刘姝慧,何小彤,张晓珍,何志娟,郭爱敏
2023, 38(2):12-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012
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主导的吞咽训练对拔管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62例拔管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2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吞咽障碍饮食和相关健康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士主导的吞咽训练,连续5 d。观察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经口进食、拔管后吞咽障碍并发症。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吞咽功能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吞咽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功能性经口摄食等级显著优于对照组,食物残留和误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护士主导的吞咽训练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促进患者经口进食,改善患者预后。
2023, 38(2):16-2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016
摘要:目的 总结成人ICU患者气道廓清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护理人员实施气道廓清护理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指南网站、循证数据库、协会网站及原始文献数据库中有关ICU患者气道廓清的文献,检索时限为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 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其中证据总结1篇、指南2篇、系统评价3篇、随机对照试验5篇、专家共识/意见8篇。形成最佳证据35条,包括气道廓清的基本要求、目标人群、操作评估、方案选择、病情观察与监测、注意事项和健康教育7个方面。 结论 总结的成人ICU患者气道廓清最佳证据内容全面、实用,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订有针对性、个体化的气道廓清方案,推动气道廓清的循证证据向临床实践转化,改善ICU患者临床结局及预后。
2023, 38(2):21-2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021
摘要:对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高发部位、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及防护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使临床医护人员了解及重视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为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提供参考。
2023, 38(2):25-3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025
摘要:目的 探讨多模式运动在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抽取82例结直肠癌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病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步行运动,每次30 min,每周至少3次;干预组采用多模式运动干预,每次30~40 min,每周至少3次。干预前及干预12周,采用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评估工具、Berg平衡量表、修正版跌倒效能量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 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对照组38例、干预组36例完成研究。干预12周后,干预组患者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得分、Berg平衡得分<45分发生率、起立-行走计时测试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跌倒自我效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多模式运动有利于改善结直肠癌患者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体验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跌倒自我效能和移动能力。
2023, 38(2):30-3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030
摘要:目的 探讨小腿围筛查稳定期男性COPD患者骨骼肌消耗的效果,为早期识别骨骼肌消耗高危患者提供参考。方法 对116例门诊就诊的稳定期男性COPD患者进行小腿围测量,并采用生物电阻抗法评价患者的骨骼肌消耗情况。采用ROC曲线下面积确定小腿围的最佳截点值。结果 6.90%的男性COPD患者有骨骼肌消耗;116例COPD患者小腿围(34.58±3.03) cm,小腿围与四肢骨骼肌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小腿围预测稳定期男性COPD患者骨骼肌消耗的最佳截点值为31.8 cm(灵敏度1.000、特异度0.861、ROC曲线下面积0.963),经调整年龄后,ROC曲线下面积提高为0.973。结论 小腿围可作为稳定期男性COPD患者骨骼肌消耗筛查的有效方法。
2023, 38(2):34-3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034
摘要:目的 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评估图并评价预测效能。方法 便利选取成都市6所血液净化中心1 35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控制营养状态评分分为营养正常组(n=1 030)和营养不良组(n=325),并回顾性收集营养状况评估前1个月营养相关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 4.1.2软件划分营养不良风险等级节点并绘制风险评估图,使用Bootstrap自助抽样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3.99%;年龄≥60岁、并存糖尿病、尿素清除指数<1.2、近1个月内有透析中低血压发生史、甲状旁腺激素>600 pg/mL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发病概率0.231、0.537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低危、中危、高危的分级节点。构建的风险评估图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2,灵敏度为72.80%,特异度为91.50%。决策曲线分析显示模型在10%~94%的阈值概率具有临床净收益。结论 风险评估图可以帮助护士简便、早期识别维持性血液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人群,为进一步开展分级、分类护理提供参考。
2023, 38(2):39-4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039
摘要:目的 调查血液透析上机阶段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现况,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观察血液透析护士在上机过程中发生的护理中断事件,包括次数、持续时间、来源及结局等。结果 共观察34名血液透析护士1 630例次上机操作,发生护理中断2 611次,平均每个上机过程发生中断1.6次。中断事件主要来源于护士同事(46.3%)、患者或家属(42.0%);中断原因前3位为协助双人查对(45.5%)、与治疗相关的交谈(22.0%)、与治疗无关的交谈(16.4%);护士采取的应对方式为立即应对(57.2%)、多任务(20.2%)、延迟执行(18.6%)、拒绝执行(4.0%);中断事件导致消极型结局2 354次(90.2%),其中43次上机错误/隐患事件(1.6%)。结论 血液透析上机阶段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率高,来源多,原因复杂,且多为消极型结局,可诱发护理不良事件。应加强对护士透析工作的支持,同时加强 中断事件认知培训,保障患者安全。
2023, 38(2):44-4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044
摘要:目的 总结掌上无线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护理配合要点。 方法 对51例患者采用掌上超声定位桡动脉穿刺置管,护理配合包括患者准备、仪器及耗材等准备,Allen试验评估,穿刺中配合医生摆放穿刺体位、进行桡动脉穿刺配合,穿刺后护理及常见并发症处理等。 结果 51例均完成置管,其中一次穿刺成功44例(86.28%),1例5次穿刺成功患者出现穿刺处血肿,其余患者未发生感染、血管痉挛、动脉血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 高效、规范的护理配合可提高掌上无线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贺婷婷,李玲利,王晶,赵春林,杨雪,赵文婷,谢培均,袁邻雁,陈潇
2023, 38(2):47-5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047
摘要:目的 了解四川省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职业生涯成功感及与人格特质的关系,为护士长培训及选拔提供依据。方法 对四川省66所三级甲等医院1 067名护士长,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职业生涯成功感量表、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长职业生涯成功感总分为(38.72±8.13)分;人格特质宜人性得分最高(5.13±0.62)分,神经质得分最低(2.72±0.97)分。分层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人口学变量后,人格特质中的严谨性、开放性、外向性对职业生涯成功感总分解释的变异量增加了25.2%。结论 四川省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职业生涯成功感处于较高水平,人格特质对职业生涯成功感产生影响。可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加强护士长积极人格的培养,以提高其职业生涯成功感。
2023, 38(2):51-54+6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051
摘要:目的 了解ICU护士道德勇气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 方法 方便抽样法抽取四川省422名ICU护士,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士道德勇气量表、心理授权量表、医院伦理氛围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ICU护士道德勇气总分(83.96±13.91);多元线性 回归分析显示,参与临床教学、心理授权的自我效能及工作影响维度、医院伦理氛围的与患者关系维度显著正向预测ICU护士道德勇气(均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55.7%。 结论 ICU护士道德勇气处于中上水平,受个人及医院环境的影响。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措施提高ICU护士心理授权,营造良好伦理氛围,以提升护士道德勇气水平,减轻道德困境与伦理冲突。
2023, 38(2):55-5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055
摘要:目的 了解护士主动报告工作场所暴力的促进和阻碍因素,为制订暴力事件上报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 方法,对20名临床护士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 促进因素共析出认知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3个主题和7个亚主题;阻碍因素共析出护士自身因素、临床情境因素2个主题和4个亚主题。结论 护士主动报告工作场所暴力存在一定的促进因素及阻碍因素,医院管理者应完善教育培训提高护士的上报意识,营造积极的上报氛围以及多途径增强组织支持,以激励护士主动上报。
2023, 38(2):59-6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059
摘要:目的 探讨密室逃脱教学法在口腔医院门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口腔医院工作1~3年的108名门诊护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人。对照组按培训大纲进行急救培训,理论及技能培训共12 h;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密室逃脱教学法进行培训,共4次。结果 培训后,试验组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密室逃脱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口腔门诊护士临床急救知识和技能操作,有助于培养护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023, 38(2):63-6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063
摘要:目的 探讨亲友案例教学法在慢性病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级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44人)和对照组(45人)。在慢性病护理教学中,试验组采用亲友案例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案例教学法,共36学时。结果 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教学效果满意度、职业认同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亲友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慢性病护理教学,可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教学满意度及职业认同感。
2023, 38(2):66-68+8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066
摘要:目的 探讨经历患者安全事件的临床护士心理复苏路径,为制订支持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质性研究中的诠释现象学研究方法,选择11名经历患者安全事件的临床护士进行深度访谈。结果 经历患者安全事件的临床护士心理复苏路径包括心理混乱期、事故反应期、侵入性思维期、积极内省期、情绪恢复期和正面应对期6个阶段。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士经历患者安全事件后的不同心理阶段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护士正确应对患者安全事件,缓解心理压力。
2023, 38(2):69-7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069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短视频的健康教育在父亲支持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3对住院分娩的初产妇及其配偶按照住院时间顺序分组。对照组52对,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51对,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基于短视频的健康教育。结果 干预组产后42 d父亲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初产妇对配偶参与母乳喂养满意度评分、产后3 d及42 d纯母乳喂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基于短视频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父亲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提升产妇对配偶参与母乳喂养的满意度,进而促进纯母乳喂养。
2023, 38(2):73-7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073
摘要:目的 探讨微课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72例脊髓损伤康复治疗后出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电话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微课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出院后居家康复指导,共6个月。于出院前及出院后1、3、6个月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对照组35例、干预组34例患者完成研究。干预组出院后6个月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微课健康教育能提高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2023, 38(2):77-8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077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IKAP理论的口腔管理健康教育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IKAP理论的口腔管理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干预完成时及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口腔健康素养及口腔相关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组50例、干预组51例完成研究。干预完成时及干预后3个月,两组口腔健康状况、口腔相关生活质量及口腔健康素养得分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IKAP理论的口腔管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口腔健康素养水平及口腔相关生活质量。
2023, 38(2):82-8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082
摘要:目的 确立康复专科常用的护理技术及评价各技术难度系数。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专家会议法确立19项常用康复专科护理技术,便利选取507名康复科高年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加权线性和法计算各项康复专科护理技术难度系数。结果 被调查护士熟悉程度、判断系数和权威程度分别为0.70、0.88、0.79。康复专科护理技术难度系数0.96~1.23;其中困难类13项,普通类4项,简单类2项。结论 康复专科常用护理技术及难度系数的确定,可为康复专科护士分层次培训、护理技术工作量统计及人力资源调配提供依据。
2023, 38(2):85-9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085
摘要:目的 评价不同运动方式对COPD患者肺康复的影响,为患者选择最优运动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8个数据库关于运动训练改善COPD患者肺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3月1日。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内容。采用R4.1和ADDIS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4项研究,包括2 373例患者,运动方式共9种。网状Meta分析显示:与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9种运动方式均有效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FEV1%pred、FEV1/FVC%)及呼吸困难程度(除瑜伽运动不能改善FEV1%pred外);FEV1%pred组间比较显示, 抗阻运动、太极拳、有氧抗阻联合运动优于八段锦,太极拳优于呼吸操和六字诀。最优概率结果显示:抗阻训练对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最好;六字诀对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效果最好。结论 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症状,可根据干预预期目标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2023, 38(2):91-9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091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心脏康复患者的效果。 方法 计算机检索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中国知网数据库,搜集有关虚拟现实技术在心脏康复患者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11月19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检索并筛选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59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虚拟现实技术降低患者抑郁[SMD=-0.57,95%CI(-0.88,-0.26),P<0.05]、焦虑[SMD=-0.38,95%CI(-0.69,-0.07),P<0.05]及压力[SMD=-0.76,95%CI(-1.08,-0.45),P<0.05],提高患者满意度[SMD=0.55,95%CI(0.24,0.86),P<0.05]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心脏康复干预;对患者依从性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6,95%CI(0.08,8.37),P=0.86]。 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心脏康复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但在改善患者心功能和依从性方面尚缺乏有力证据。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2023, 38(2):96-9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096
摘要:目的 编制晚期癌症患者居家安宁疗护需求评估量表并检测信效度。方法 以支持性照护理论框架为基础,通过质性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及小样本测试形成预试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5所医院425例选择居家安宁疗护的晚期癌症患者进行调查,检验问卷的信效度。结果 最终形成的正式量表包括日常生活照护需求、身体症状管理需求、心理照护需求、满足自我决定的需求、社会支持服务需求、灵性护理需求 6个维度共39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6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9.742%;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模型拟合度较好。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62,折半信度为0.921,重测信度为0.945;总量表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82。结论 晚期癌症患者居家安宁疗护需求评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居家安宁疗护需求的测评工具。
2023, 38(2):100-10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100
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互联网〖HT6K〗+医联体”的老年慢病患者延续护理模式,并评价实施效果。方法 1所三级医院、1所二级医院、1所社区医院、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3家村卫生室建立医联体,对医联体内出院的老年慢病患者,开展“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实施前后对患者的满意度、照顾者负担及护士职业认同感进行测评。结果 实施2年7个月,共开展“互联网〖HT6K〗+医联体”延续护理服务1 859例次,胃管护理最多(37.32%),其次为导尿及相关护理(35.87%);患者对9个条目的满意率为75.59%~100%;实施后,照顾者负担评分显著降低,护士职业认同感得分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HT6K〗+医联体”的老年慢病患者延续护理满足了老年慢病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轻照顾者负担,提升护士职业认同感。
2023, 38(2):104-10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104
摘要:目的 汉化英文版公众健康积极指数量表,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 方法 遵循Brislin翻译模式,经过翻译、回译、跨文化调适和预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江苏省6所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182例慢性病患者进行测试。 结果 中文版量表的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812,重测信度系数为0.979;量表水平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60,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00~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知识、自我效能及行动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8.784%。 结论 中文版量表在慢性病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慢性病患者健康积极度的测量工具。
2023, 38(2):108-11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108
摘要:目的 对肺移植患者术后症状群研究文献进行范围综述,为完善肺移植术后患者症状群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9个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3月10日收录的肺移植患者术后症状群相关研究。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提取9个症状群,频次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心理、神经肌肉、胃肠道症状群。症状群评估工具包括单一症状评估量表和多症状评估量表;症状群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并存疾病等。结论 肺移植患者术后症状群随时间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异性测评工具有待开发。
2023, 38(2):112-11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112
摘要:综述青少年慢性病患者过渡期护理相关概念、护理内容、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为我国青少年慢性疾病患者过渡期护理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2023, 38(2):117-12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117
摘要:对癌症患者照顾者健康素养的概念模型、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进行阐述,为开展癌症患者照顾者健康素养相关研究,探索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2023, 38(2):121-12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121
摘要:综述包容型领导的概念、相关理论基础和测量工具,以及在护理领域的应用效果。提出由于组织文化背景不同,未来需在相关理论指导下进一步探索护理领域包容型领导方式的内涵、测量及影响因素,使护理领导者科学发挥包容型领导力,从而促进护理发展,提高组织绩效。
2023, 38(2):125-12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2.125
摘要:尊严是人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信仰,尊重和维护患者尊严是护理实践的基本要求。脑卒中患者因躯体功能、吞咽及语言功能障碍等,容易出现尊严受损。本文总结脑卒中患者尊严的评估方法、影响因素、干预措施,以期有效维护脑卒中患者尊严,提高生活质量。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