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28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重点关注——PICC护理专题
    • 恶性肿瘤患者三种隧道式PICC置管效果观察

      2023, 38(5):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001

      摘要 (29) HTML (0) PDF 1.00 M (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恶性肿瘤患者三种隧道式PICC置管效果。 方法 将64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n=208),采用常规方法建立隧道;试验组A(n=216),采用常规方法+0.5%利多卡因皮下组织分离后建立隧道;试验组B(n=220),采用常规方法+0.9%氯化钠注射液皮下组织分离后建立隧道。 结果 三组术中总出血量、置管时疼痛评分、置管后24 h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导管自隧道引出一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上述指标两两比较,试验组A、B分别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67);试验组A与试验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3例(1.44%)发生神经损伤,5例(2.40%)发生动脉误伤;试验组A 2例(0.93%)发生局麻药中毒反应。 结论 在隧道式PICC置管中,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皮下组织分离建立隧道方法能减少患者出血,减轻疼痛,提高导管引出成功率,且安全性好。

    • 心腔内电图特异性Q波在上臂输液港导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

      2023, 38(5):5-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005

      摘要 (20) HTML (0) PDF 1023.61 K (2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在上臂输液港植入过程中,心腔内电图特异性Q波对导管尖端定位的指导作用。 方法 将应用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辅助上臂输液港植入的患者124例,根据心腔内电图P波形态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非单纯高尖P波)63例和对照组(单纯高尖P波)61例。观察组应用特异性Q波定位法确定导管置入长度,对照组按中华护理学会发布的团体标准《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确定导管置入长度。通过X线检查,比较两组导管尖端定位精准率,同时比较观察组自身分别应用体表测量法、P/R波振幅50%定位法、双峰P波定位法所对应的导管长度与实际置入长度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界处及上腔静脉下1/3段的定位精准率分别为98.41%、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体表测量法、P/R波振幅50%定位法所对应的导管长度显著小于实际置入长度(均P<0.05),双峰P波定位法对应的导管长度与实际置入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心腔内电图表现为非单纯高尖P波形态的患者,特异性Q波定位法具有较好的精准度和适用性,可作为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补充。

    • 中心静脉导管敷贴更换频率对敷贴下皮肤细菌定植的影响

      2023, 38(5):9-1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009

      摘要 (27) HTML (0) PDF 1.01 M (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敷贴更换频率是否对敷贴下皮肤细菌定植率产生影响。 方法 对PICU和C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试验组(29例)在首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4 h后不更换敷贴,在留置导管的第7天更换敷贴;对照组(28例)在首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4 h后更换敷贴,在留置导管的第8天再次更换敷贴。试验组在第7天、对照组在第8天更换敷贴时对敷贴下皮肤进行采样,比较两组皮肤细菌定植的差异性。 结果 两组皮肤细菌定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培养了228个采样点,其中61个采样点(26.75%)出现阳性结果;两组间各采样部位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结论 在严格无菌屏障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置管24 h后不更换敷贴不会增加敷贴下皮肤细菌定植。

    • 气流冲击振动联合三通负压技术在PICC堵管中的应用研究

      2023, 38(5):13-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013

      摘要 (22) HTML (0) PDF 1003.09 K (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气流冲击振动与三通负压技术联合应用在PICC堵管溶栓中的有效性。 方法 将PICC维护门诊就诊的PICC完全堵塞患者87例,按就诊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三通负压技术溶栓;观察组采用气流冲击振动联合三通负压技术溶栓。两组单日持续溶栓最长4 h,不成功者PICC余腔用尿激酶稀释液封管,第2天再进行4 h的溶栓,仍未见效者汇报医生,采取其他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单日门诊溶栓成功率、溶栓总成功率、溶栓成功耗时。 结果 观察组单日溶栓成功率、溶栓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溶栓成功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气流冲击振动联合三通负压技术在PICC堵管的应用,可以提升溶栓成功率,缩短溶栓时间。

    • 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研究进展

      2023, 38(5):16-19+2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016

      摘要 (58) HTML (0) PDF 1.01 M (2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PICC置入部位的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与PICC置入部位的选择、消毒剂种类及使用方法、导管固定装置种类及更换时间有关。管理措施包括科学合理地粘贴敷贴、使用皮肤保护剂和粘胶去除剂、早期识别有皮肤撕裂危险的高危人群、做好受损皮肤的管理。提出深入探究PICC置管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机制,全面考虑皮肤损伤发生的风险因素,建立系统的皮肤管理程序,在发生损伤后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以保护导管功能,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患者用管安全和生活质量。

    • >专科护理
    •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2023, 38(5):20-2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020

      摘要 (23) HTML (0) PDF 2.88 M (2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487例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7∶3的比例分为建模组(341例)和验证组(146例),确定术后住院≥8 d为术后住院时间延长,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并予以验证。 结果 男性、入院距手术时间、围术期意识障碍、并存疾病数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Ⅲ~Ⅳ为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均P<0.05)。利用上述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预测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8和0.812;预测模型的校准曲线在两组中均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 结论 男性、基本情况较差及入院距手术时间较长等是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该模型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持续微氧渗透技术在新生儿胸骨切口深部感染中的应用

      2023, 38(5):25-2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025

      摘要 (20) HTML (0) PDF 1.02 M (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持续微氧渗透技术在新生儿先心病术后胸骨切口深部感染护理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对13例发生胸骨切口深部感染的先心病术后新生儿,在伤口彻底清创和静脉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持续微氧渗透技术,采用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医护一体化模式,对患儿伤口进行精细化管理。 结果 13例手术结束至诊断胸骨切口深部感染的时间为5~17(8.73±3.84)d;使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持续微氧渗透治疗6~18(11.92±3.48)d;手术至完全愈合16~40(25.35±7.41)d。1例大动脉转位患儿行Switch术后第20天心脏骤停死亡;其余12例患儿予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持续微氧渗透技术辅助治疗后伤口愈合良好,住院时间24~64(44.62±13.51)d。出院后门诊或微信随访,没有因伤口相关问题再次入院。 结论 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持续微氧渗透技术处理伤口安全有效,能促进胸骨切口深部感染伤口快速愈合。

    • 食管癌患者经济毒性体验及应对措施的质性研究

      2023, 38(5):29-3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029

      摘要 (33) HTML (0) PDF 1.00 M (2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食管癌患者经济毒性心理体验与应对措施,为深入理解食管癌患者经济毒性的内涵、采取适合的应对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目的选取25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Giorgi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并提炼主题。 结果 提炼了食管癌患者经济毒性体验3个主题:承担直接及间接多方面经济负担;心理压力、担忧未来与不确定感;经济问题对日常生活影响严重。应对措施4个主题:缩减非必要的治疗成本;降低生活支出;寻求有限的经济援助;选择与决策工作岗位。 结论 食管癌患者面临不同程度的经济毒性问题,对身心健康造成多种影响,其自身也采取一些措施应对经济毒性。建议国家政策及管理者高度关注患者经济毒性问题,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的综合干预策略及措施,帮助患者减少及降低经济毒性问题。

    • 三种袖带加压法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前臂血肿的影响

      2023, 38(5):33-3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033

      摘要 (20) HTML (0) PDF 1023.29 K (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三种袖带加压法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前臂血肿的压迫效果。 方法 选取行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前臂血肿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95例,按住院时间分为三组,每组65例。观察A、B两组采用智能电子血压计分别先测量肿胀、肱动脉处血压,对照组采用水银血压计测量肱动脉处血压,三组再均以袖带充气压比所测收缩压高30 mmHg,排气压为所测舒张压对血肿进行压迫。比较三组压迫期间患者手部肿胀情况、疼痛评分、指尖皮温及护士工作量;压迫结束时和压迫结束后1 h患者臂围、二次压迫情况。 结果 压迫期间三组患者手部肿胀情况、疼痛评分、指尖皮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护士工作量、干预后患者臂围及二次压迫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采用智能电子血压计根据肿胀处血压对血肿进行加压压迫,可以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压迫效果。

    • 发展性照顾联合婴儿主导喂养方式在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中的应用

      2023, 38(5):37-4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037

      摘要 (27) HTML (0) PDF 1.02 M (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对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采用发展性照顾联合婴儿主导喂养方式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选择新生儿科收治的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完成研究56例),对照组(60例,完成研究53例);在发展性照顾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婴儿主导喂养方式干预,对照组采用医生主导喂养方式干预,干预时间为4周。观察两组经口喂养康复、生化、免疫、生长发育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干预4周后,观察组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过渡时间,以及N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血清胃泌素和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显著低于对照组,CD3+和CD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早产儿头围、身长和体质量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发展性照顾联合婴儿主导喂养方式能提升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免疫功能,促进生长发育,改善营养状态和预后。

    • 出生体质量低于500 g超早产儿的生命与发育支持护理

      2023, 38(5):42-4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042

      摘要 (25) HTML (0) PDF 1023.18 K (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总结3例出生体质量低于500 g、胎龄不足23周的超早产儿的生命与发育支持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3例超早产儿主要的救治方案包括断脐后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有创与无创呼吸支持治疗,根据病情给予抗感染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治疗,根据循环状况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筛查与治疗等。结果3例分别住院112、125、125 d完全脱氧,喂养正常,康复出院。提出做好超早产儿生命支持护理和发育支持护理,可提高超早产儿存活率,减少并发症与后遗症的发生。

    • 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健康素养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2023, 38(5):46-5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046

      摘要 (17) HTML (0) PDF 1.00 M (2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编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健康素养量表,并评价其信度和效度,为PCI患者提供健康素养测量工具。 方法 依据Netbeam健康素养理论,参考已有量表,结合半结构式访谈,经过2轮专家咨询形成预试量表。对310例PCI术后患者调查,应用临界比值、相关性分析、同质性检验、信效度分析对条目进行调整,形成正式量表。 结果 PCI患者健康素养量表包含3个维度,分别为功能性健康素养、交流性健康素养与批判性健康素养,共27个条目。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79,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03~1.000;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24,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40~0.886;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41,各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627~0.827;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109%;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卡方自由度比值(χ2/df)=2.004、近似误差的均方根(RMSEA)=0.052、递增拟合指数(IFI)=0.924、规范适配指数(TLI)=0.912、比较拟合指数(CFI)=0.909,均达到模型适配标准。 结论 PCI患者健康素养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PCI患者健康素养水平的评价工具。

    •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肌少症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 38(5):50-5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050

      摘要 (22) HTML (0) PDF 1.01 M (2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66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在入院12 h内进行四肢骨骼肌量测定及一般资料、营养状况等调查评估。 结果 166例肌少症发生率19.88%,营养风险发生率57.23%,营养不良发生率50.6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营养风险、慢性病数量、体脂百分比是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肌少症发生率高。临床医护人员需及时识别肌少症高危人群,以便采取补充必需氨基酸、适当增加肌肉和脂肪含量等措施改善患者预后结局。

    • >中医护理
    • 关节活络法联合中药熏洗对创伤后腕指关节康复的影响

      2023, 38(5):54-5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054

      摘要 (18) HTML (0) PDF 1.00 M (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活络法结合中药熏洗对创伤后腕指关节康复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创伤后腕、指关节僵硬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自主关节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关节活络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腕指关节功能、关节功能活动度、疼痛和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腕手关节功能和腕关节屈曲、伸展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和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使用关节活络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可更好地调节创伤后腕、指关节僵硬患者炎症水平,减轻疼痛,改善腕、指关节功能和活动度。

    • 揿针二白穴联合祛毒汤坐浴用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

      2023, 38(5):58-6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058

      摘要 (11) HTML (0) PDF 1021.70 K (2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揿针二白穴联合祛毒汤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及水肿的临床疗效,为混合痔患者术后个性化护理提供依据。 方法 将58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按照是否接受揿针治疗分为对照组(29例)与观察组(29例),对照组给予祛毒汤坐浴,观察组给予揿针二白穴联合祛毒汤坐浴,比较两组VAS评分(术后1 d、3 d、7 d)与水肿评分(术后3 d及7 d)。 结果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均P<0.05,观察组术后3 d、7 d VAS评分及水肿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揿针二白穴联合祛毒汤坐浴可有效降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的术后疼痛,缓解水肿,无不良反应发生。

    • >基础护理
    • 改良呼吸训练操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影响

      2023, 38(5):62-6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062

      摘要 (28) HTML (0) PDF 1.00 M (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呼吸训练操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经口进食期间恶心呕吐的影响。 方法 将57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良呼吸训练操进行功能锻炼,入院时即开始,每天训练4次,每次20 min,共训练8周,术后1周、2周、4周及8周采用罗德恶心呕吐指数量表和呕吐生活功能指数量表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 术后1周、2周、4周和8周观察组经口进食期间恶心呕吐症状及生活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改良呼吸训练操可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经口进食期间恶心呕吐症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护理管理
    • 临床护士循证护理文献阅读参与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3, 38(5):66-7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066

      摘要 (35) HTML (0) PDF 1014.93 K (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参与循证护理文献阅读的体验,为优化及推广循证护理文献阅读活动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描述性现象学方法对16名参加循证护理文献阅读的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 结果 共提炼出2个主题,分别是参与促进和参与障碍。参与促进包括拓宽视野、促进反思、现实需求和线上形式4个次级主题;参与障碍包括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活动方案和实施过程4个次级主题。 结论 循证护理文献阅读为临床护士了解循证护理领域的相关知识提供了学习途径,拓宽循证护理相关知识面。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影响临床护士参与循证护理文献阅读的影响因素,不断优化活动方案,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持续开展循证护理文献阅读活动。

    • 清单式形成性评价体系在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2023, 38(5):70-7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070

      摘要 (16) HTML (0) PDF 1020.00 K (2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核心能力清单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了解其在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我院建立的护士核心能力清单框架,将培训内容以清单的形式展现,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并在2020级57名新入职护士(观察组)中实施;并与采用常规规范化培训的2019级53名护士(对照组)进行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及核心能力评分比较。 结果 观察组理论合操作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核心能力总分及法律和伦理实践能力、临床护理能力、人际关系3个维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基于清单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在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和实践,使培训目标更清晰和具体,评价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多元化,有利于护士在理论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

    • 低年资护士职业性腰背痛预防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3, 38(5):74-7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074

      摘要 (17) HTML (0) PDF 1023.98 K (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低年资护士职业性腰背痛预防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对446名低年资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护士预防职业性腰背痛量表、离职意愿量表及职业疲劳耗竭恢复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低年资护士职业性腰背痛预防行为总分(92.31±17.1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离职意愿、职业疲劳耗竭恢复(急性疲劳、慢性疲劳、班次间恢复)、学历为低年资护士职业性腰背痛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低年资护士职业性腰背痛预防行为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低年资护士职业性腰背痛防护水平。

    • 综合医院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管理模式的建立与优化

      2023, 38(5):78-8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078

      摘要 (35) HTML (0) PDF 1.02 M (2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综合医院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管理模式的建立优化及实践成效。 方法 在三级垂直管理体系下,建立与优化医院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管理模式,实施潮汐式调配、片区化机动管理。评价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情况、优化前后护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变化。 结果 应用优化后的调配管理模式,2021年共动态调配护理人员2 937人次,其中常规调配护士1 296人次、应急调配护士1 641人次;优化后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总体质量及动态调配、弹性排班维度评分显著高于优化前(均P<0.05)。 结论 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管理模式的优化有利于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及时调配,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 专科护士工作获得感源泉的质性研究

      2023, 38(5):82-86+10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082

      摘要 (13) HTML (0) PDF 1.01 M (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专科护士工作获得感的源泉,为专科护士使用和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选取我国11所医院33名专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主题。 结果 提炼出专科护士工作获得感源泉的4个主题及12个亚主题,包括工作回报获得感(能力提升、发展晋升、薪酬激励)、价值认同获得感(患者认同、职业归属、社会认可)、组织支持获得感(医院支持、文化塑造、管理赋能)、自我超越获得感(自主决策、挑战创新、职业期望)。 结论 医院通过健全管理体系、增强职业认同、加强医院支持与获得环境等方面的优化提升,激发专科护士工作获得感,进而增强其工作投入度、主动性与创造力,最终实现医院专科护理队伍高质量发展。

    • 基于临床知识库的智能学习型不良事件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2023, 38(5):87-9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087

      摘要 (21) HTML (0) PDF 1.02 M (2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临床知识库的智能学习型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方法 组建研发小组,构建智能学习型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包括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知识库,以及事件上报、分析、整改、分享、数据统计分析5个模块,结合试点病区医务人员反馈的改进需求对系统进行优化后正式上线。 结果 系统应用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68‰、0.72‰;系统应用后不良事件引发的投诉率由16.85%降低至12.04%,流程改进数量由28个增加至43个;医务人员对医院患者安全文化同意率除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对患者安全的管理支持两个维度外,其他10个维度显著提高(均P<0.05)。 结论 基于临床知识库的智能学习型不良事件管理系统能为不良事件管理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促进不良事件管理的规范化,增强医院患者安全文化氛围,进一步保障了患者安全。

    • 对居家老年退休护理人员关爱志愿服务探索

      2023, 38(5):92-9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092

      摘要 (18) HTML (0) PDF 997.46 K (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为老年退休护理人员提供关爱志愿服务的方法及成效。 方法 招募在职护理人员及护理院校学生志愿者为有需求的居家退休护理人员定期开展电话或上门志愿服务。 结果 志愿服务6个月,参与服务的志愿者33名,接受志愿服务的退休护理人员29名。退休护理人员认为志愿服务能够解决实际困难、增强积极情绪、感到被重视。志愿者为退休护理人员提供上门服务49人次。78.8%的志愿者认为收获很大或较大;84.9%的志愿者有很大或较大成就感。 结论 开展志愿服务对于创新老年服务模式、切实关爱居家老年人及改善老年人的生活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 >康复护理
    •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肥胖型肌少症患者的影响

      2023, 38(5):95-10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095

      摘要 (27) HTML (0) PDF 1.06 M (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肥胖型肌少症患者的影响,为制订有效的运动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肥胖型肌少症患者随机分配为干预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上肢弹力球、下肢弹力带加空中踩脚踏车的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干预12周,对两组重要肌肉、肥胖、实验室指标及生活质量得分进行比较。 结果 干预组29例、对照组30例完成研究。6周后干预组内脏脂肪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12周后干预组握力、血清白蛋白及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可有效改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肥胖型肌少症患者的肌肉力量及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 卒中患者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康复方案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3, 38(5):101-10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101

      摘要 (26) HTML (0) PDF 1.05 M (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提取并汇总国内外卒中患者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康复护理及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制订适合我国的卒中患者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康复方案提供参考。 方法 按照循证资源“6S”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各数据库及指南网关于卒中患者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汇总、系统评价、专家意见/共识、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对文献进行整体评价,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纳入并提取证据。 结果 共检索文献3 314篇,去除重复、结果指标不明确或不相关、质量不达标及不完整的文献,最终纳入19篇,包括指南4篇、证据总结3篇、系统评价8篇、随机对照试验4篇。总结的最佳证据包括评估、干预计划、干预时机、干预频率、干预前准备、参数调整、注意事项、效果评价和健康教育9个方面23条推荐意见。 结论 该研究总结的卒中患者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康复方案最佳证据具有一定的前沿性与科学性,可以为临床医护人员实施机器人步态康复训练提供相应的循证依据。

    • 基于PASS理论的方步运动方案在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2023, 38(5):106-10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106

      摘要 (36) HTML (0) PDF 1.04 M (2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PASS理论构建的方步运动方案对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平衡功能、跌倒风险的影响。 方法 将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康复训练和认知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PASS理论构建的方步运动方案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 结果 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Morse跌倒评估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基于PASS理论构建的方步运动方案能够改善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平衡能力,降低患者跌倒风险。

    • >互联网+护理
    • 公众对上门护理服务的态度和关注点:基于网络爬虫的文本挖掘

      2023, 38(5):110-113+11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110

      摘要 (16) HTML (0) PDF 1.12 M (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爬虫获取上门服务平台评论数据,采用文本挖掘技术探讨用户对上门服务的关注焦点和情感态度。 方法 采用Python代码爬取上门护理服务平台评论数据,用狄利克雷分布主题模型挖掘获取评论潜在主题,利用ROSTCM6.0软件对评论文本数据进行高频词统计、主题情感分析等过程,挖掘护士和患者所关注的热点、核心主题,以及评论情感倾向。 结果 共抓取到3 166条评论,主题模型识别出6个潜在主题,分别为平台功能、服务价格和效率、服务内容和专业度、护士态度及患者体验、服务对象、平台的下载和使用;评论中用户对“护士”“服务”“态度”“方便”“平台”等词提及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用户感受和关注重点;用户积极情绪占59.19%,中性情绪占27.23%,消极情绪占13.58%,用户消极情绪主要集中在服务水平存在差异、收费不合理、平台下载使用等方面。 结论 用户对各平台整体服务感知较好,但目前发展中仍存在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收费不规范、平台不正规等困境,建议针对发展过程中的短板精准地实施改进,推动上门护理服务良性发展。

    • >信息化护理
    • 移动智能采血系统的应用

      2023, 38(5):114-11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114

      摘要 (18) HTML (0) PDF 998.16 K (2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移动智能采血系统在病房采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6月和2021年1~6月病房采血标本作为对照组(n=13 435)和观察组(n=12 378),对照组常规留取血标本,观察组应用移动智能采血系统,优化并规范采血流程,实现病房采血工作的移动化、智能化以及自动化。比较两组平均每管采血时间、标本错误率。 结果 观察组平均每管采血时间、标本错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应用移动智能采血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少人工差错,有效提升医疗安全和患者安全。

    • >综述
    • 护理专业学生伦理敏感性的研究进展

      2023, 38(5):117-12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117

      摘要 (30) HTML (0) PDF 1.01 M (3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伦理敏感性的相关概念、前因变量、结果变量、测评工具以及干预措施等方面对护理专业学生伦理敏感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开阔我国护理专业学生伦理研究视野,提高其伦理敏感性。

    • 专家型患者计划在慢性病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3, 38(5):121-12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121

      摘要 (21) HTML (0) PDF 1.01 M (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就专家型患者计划的概念,专家型患者的招募、培训、健康教育的实施,以及专家型患者计划在国内外造口、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深入探究专家型患者计划具体实施步骤,为国内专家型患者计划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为慢性病患者的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 血液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的护理研究进展

      2023, 38(5):125-12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5.125

      摘要 (16) HTML (0) PDF 1.04 M (2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血液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综述,危险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吸烟、口腔环境、口腔清洁度、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结果、肿瘤类型、化疗药物种类及使用方法,预防口腔黏膜炎发生的措施包括化疗前口腔检查与清洗、有效刷牙与漱口、选择合适的漱口液、采用口腔冷冻疗法和低强度激光治疗、健康教育,今后可建立口腔黏膜炎的风险预测模型,以识别高风险人群,并采用多学科联动及综合性护理干预,以有效防治口腔黏膜炎发生。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