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28卷第1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重点关注——老年护理专题
    • 老年股骨脆性骨折患者基于骨折联络服务模式的出院计划干预研究

      2023, 38(17):1-4+2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001

      摘要 (43) HTML (0) PDF 1.02 M (2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骨折联络服务模式的出院计划对老年股骨脆性骨折患者的干预效果。 方法 将120例老年股骨脆性骨折患者按病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和出院随访,观察组住院期间按常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同时实施基于骨折联络服务模式的出院计划干预方案。 结果 对照组53例、观察组50例完成研究,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和Morisky服药依从性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出院后9个月观察组居家跌倒发生率及新发脆性骨折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基于骨折联络服务模式对老年股骨脆性骨折患者实施出院计划干预,有助于增强老年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和遵医行为,降低新发脆性骨折风险和居家跌倒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 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合理服药自我效能的潜在剖面分析

      2023, 38(17):5-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005

      摘要 (37) HTML (0) PDF 1.06 M (2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合理服药自我效能的潜在分型,以及与药物自我管理行为的关系,为精准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河南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371例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为调查对象。研究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老年人药物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合理服药自我效能量表。对老年患者合理服药自我效能进行潜在剖面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合理服药自我效能各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 结果 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合理服药自我效能可分为低抗挫组(50.13%)、低掌控组(28.03%)和高抗挫-高掌控组(21.84%);药物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越低,个体被归为低抗挫组和低掌控组的风险越大(均P<0.05)。 结论 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合理服药自我效能具有3个潜在类别,与药物自我管理行为相互影响;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服药自我效能特征,实施精准干预,增强患者合理服药自我效能和药物自我管理能力。

    • 住院老年患者跌倒警觉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3, 38(17):10-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010

      摘要 (51) HTML (0) PDF 1.03 M (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住院老年患者跌倒警觉度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跌倒预防措施提供借鉴。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782例住院老年患者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Morse跌倒评估表、Barthel指数、跌倒警觉度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有效调查住院老年患者695例,住院老年患者跌倒警觉度得分为(62.67±12.34)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自理能力、是否害怕跌倒及知晓治疗用药易致跌倒是患者跌倒警觉度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住院老年患者跌倒警觉度较高,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跌倒警觉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安全指导,预防跌倒发生。

    • 社会参与视角下养老机构适老宜居评价体系的构建

      2023, 38(17):14-1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014

      摘要 (16) HTML (0) PDF 1.04 M (2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养老机构适老化宜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为养老机构适老宜居环境评价提供工具。 方法 基于文献检索建立指标库,运用DPSIR模型法提取并梳理初始指标体系,通过Delphi法对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确定指标,应用优序图法、G1法、决策实验室法组合赋权确定各指标权重。 结果 2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0.91%、9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2、0.72,协调系数分别为0.112、0.298(均P<0.05)。构建的指标体系包含社区水平、社区设施、老年人主观属性、老年人人际关系、社区服务、社区活动、老年人心理状态、老年人老化态度、制度政策9个一级指标和36个二级指标。 结论 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了养老机构客观环境与老年人自身主观感受,可用于养老机构及其他以社区为单位的组织适老宜居环境的评价,以建立优质养老机构,促进老年人社会互动、参与社会活动。

    • 老年冠心病并存衰弱患者运动康复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3, 38(17):19-2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019

      摘要 (37) HTML (0) PDF 1.08 M (2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检索、提取、汇总和分析老年冠心病并存衰弱患者运动康复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冠心病并存衰弱老年患者运动决策和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遵循“6S”证据金字塔模型,由上自下循序检索国内外相关重要数据库中关于老年冠心病并存衰弱患者运动干预的文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临床决策、专家共识、系统评价。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根据主题提取和汇总相关证据。 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包括6篇指南、4篇专家共识、1篇证据总结、4篇系统评价、1篇临床决策。汇总形成8个主题(多学科团队、运动评估、运动流程、运动强度、运动方式、运动频率与时间、运动安全、随访)共29条最佳证据。 结论 医护人员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及具体需求,选择最佳证据用于老年冠心病并存衰弱患者运动康复的临床实践,以减缓或逆转衰弱,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专科护理
    • 孕前身体质量指数对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2023, 38(17):25-2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025

      摘要 (34) HTML (0) PDF 1.41 M (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孕前身体质量指数对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影响,筛选早期中断母乳喂养的高危人群和时间节点,为实施针对性母乳喂养指导提供依据。 方法 便利抽取37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入院待产时建立研究队列,电话随访2年内母乳喂养情况。 结果 研究对象总体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为11.0(7.0,13.0)个月,12个月内母乳喂养中断速度较快;孕前消瘦组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较孕前体质量正常组短2.0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孕前消瘦会增加早期中断母乳喂养的风险[HR=1.429,95%CI(1.028,1.985),P<0.05];孕前超重对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无显著影响[HR=1.105,95%CI(0.813,1.502),P>0.05]。 结论 孕前消瘦是早期中断母乳喂养的高危因素,12个月内是母乳喂养中断的时间节点。建议育龄期女性孕前将体质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卫生保健人员进行母乳喂养指导时需考虑产妇的孕前营养状态,行个性化的母乳喂养指导,合理延长母乳喂持续时间。

    • 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量表的构建与信效度检验

      2023, 38(17):30-3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030

      摘要 (30) HTML (0) PDF 1.05 M (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量表,为临床评价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提供评估工具。 方法 在文献分析基础上整理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相关风险因素并形成初始条目池。通过专家会议法、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对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形成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量表。调查普外科行肠造口手术患者118例,对评估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 结果 构建的正式量表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量表水平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56,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914~1.000。118例肠造口手术患者中发生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42例(35.59%)。量表预测效度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5(P<0.001),当量表临界值为14.5时,Youden指数为0.525,灵敏度为0.643,特异度为0.882。量表总的Krippendorff′s α系数为0.794,一级指标的Krippendorff′s α系数0.651~0.779。 结论 构建的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为临床护理人员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评估工具,以减少肠造口患者皮肤损伤。

    •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行为分层管理系统的构建

      2023, 38(17):35-3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035

      摘要 (39) HTML (0) PDF 1.02 M (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行为分层管理系统,为实现膝骨关节炎患者正向且可持续的行为管理提供适用性方案。 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行为分层管理系统。 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和0.90;第2轮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21~5.00,变异系数为0.00~0.20,协调系数为0.17~0.23(均P<0.05);指标可行性赋值均数为4.04~5.00,变异系数为0.00~0.21,协调系数为0.16~0.23(均P<0.05)。最终形成由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5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34项三级指标构成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行为分层管理系统。 结论 膝骨关节炎患者行为分层管理系统构建过程严谨,且有较好的可靠性,经临床验证后可用于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行为管理。

    • 乳腺癌患者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 38(17):39-4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039

      摘要 (51) HTML (0) PDF 1.06 M (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症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护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方法 2022年4-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全国8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01例乳腺癌化疗期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肿瘤患者神经毒性评估量表、癌症疲乏量表、病人健康问卷、广泛性焦虑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IPN的影响因素。 结果 乳腺癌患者CIPN症状发生率为77.6%,以运动系统症状最为常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使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周期、抑郁和疲乏、日常锻炼次数是CIPN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乳腺癌患者CIPN发生率高,并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医护人员应积极关注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和化疗周期多的患者CIPN发生情况,并可从减轻患者抑郁和疲乏症状、提高患者化疗期规律运动行为等方面实施干预。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知信行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2023, 38(17):44-4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044

      摘要 (16) HTML (0) PDF 1.02 M (1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编制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知信行量表,并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方法 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结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患者电话访谈结果,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专家函询和预调查构建初始量表,对183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患者进行调查,检验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形成终版量表。 结果 量表包括3个维度27个条目,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89~1.000,量表水平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33。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念和行为维度分别提取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5.019%和54.886%。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5,折半信度为0.834,重测信度为0.886。 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知信行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经验证后可作为测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工具。

    • 早产儿出院后父母角色适应评估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2023, 38(17):48-5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048

      摘要 (29) HTML (0) PDF 1.05 M (2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编制适用于早产儿出院后父母角色适应水平评估的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 方法 以WHO养育照护框架为指导,通过文献回顾、质性访谈、2轮专家函询进行量表编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380名早产儿父母开展问卷调查,采用项目分析法进行条目筛选并形成正式量表。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量表的效度检验,采用Cronbach′s α系数、折半系数评价量表的信度。 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7个公因子共28个条目,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559%。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χ2/df=1.882,GFI=0.820,CFI=0.912,IFI=0.914,TLI=0.899,RMSEA=0.067。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5、折半信度为0.822。 量表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23~1.000,量表水平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77。 结论 早产儿出院后父母角色适应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早产儿出院后父母角色适应水平的评估工具。

    • 家庭抗逆力在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主要照顾者负担间的中介效应

      2023, 38(17):53-5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053

      摘要 (25) HTML (0) PDF 1.04 M (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抗逆力在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主要照顾者负担间的中介作用,为开展护理干预以有效减轻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提供参考。 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86例脑卒中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中文版、家庭抗逆力评定量表中文简化版、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为(40.86±13.14)分,家庭抗逆力总分为(101.85±14.78)分,照顾者负担总分为(40.98±13.68)分。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与家庭抗逆力总分呈正相关,二者与主要照顾者负担总分呈负相关(均P<0.05);家庭抗逆力在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主要照顾者负担间起部分中介效应,效应量占比为37.44%。 结论 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可通过家庭抗逆力的中介作用对主要照顾者负担产生影响。医护人员在促进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同时应以家庭抗逆力作为干预靶点,充分挖掘家庭内部整体力量,促进家庭抗逆力水平的提高,进而减轻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

    • 配偶夫妻疾病沟通与肠造口患者感知社会约束的交叉滞后模型

      2023, 38(17):57-60+6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057

      摘要 (22) HTML (0) PDF 1.07 M (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配偶夫妻疾病沟通与肠造口患者感知社会约束在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二者间的因果关系,为基于夫妻二元沟通视角的肠造口患者心理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约束量表、夫妻癌症相关沟通问题量表对206例肠造口患者及其配偶于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调查。 结果 出院后6个月内,肠造口患者感知社会约束及配偶夫妻疾病沟通呈改善趋势(均P<0.05)。交叉滞后模型显示,出院后1个月配偶夫妻疾病沟通能够影响出院后3个月患者感知社会约束(β=0.254,P<0.05),出院后3个月配偶夫妻疾病沟通亦能够影响出院后6个月患者感知社会约束(β=0.153,P<0.05),而肠造口患者感知社会约束对配偶夫妻疾病沟通无预测作用(均P>0.05)。 结论 肠造口患者感知社会约束及配偶夫妻疾病沟通在出院后逐渐改善,配偶夫妻疾病沟通能够预测患者感知社会约束。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与配偶的沟通状态,促进患者配偶与患者的良性沟通,以缓解患者感知的社会约束。

    • 银屑病患者皮肤保湿护理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 38(17):61-6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061

      摘要 (21) HTML (0) PDF 1.03 M (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肤保湿护理认知、态度、行为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落实患者皮肤护理健康指导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肤保湿护理知信行问卷,对283例银屑病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肤保湿护理知识维度得分为(10.20±3.22)分,得分率为72.86%;态度维度得分为(24.14±4.14)分,得分率为80.47%;行为维度得分为(17.63±5.36)分,得分率为70.52%。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病程患者的认知、态度或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肤保湿护理知信行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认知和行为水平需要提高。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年龄、学历、病程对患者皮肤保湿护理知识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形成正确的皮肤保湿护理行为,以缓解银屑病症状。

    • >中医护理
    • 基于前哨症状的耳穴贴压预防胃癌化疗患者症状群的效果

      2023, 38(17):65-6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065

      摘要 (39) HTML (0) PDF 1.05 M (2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胃癌化疗患者进行预防性症状管理,降低症状群发生率及相关症状严重程度。 方法 将肿瘤科收治的胃癌化疗患者120例按随机序列分为试验Ⅰ组40例、试验Ⅱ组40例、对照组40例。三组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耳穴贴压,试验Ⅰ组选取症状群相关穴位行耳穴贴压,试验Ⅱ组选取疼痛相关穴位行耳穴贴压,对照组选取假穴位贴压,连续干预1周。比较三组干预前后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症状群发生率、症状严重程度的差异。 结果 干预后,试验Ⅰ组症状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Ⅰ组疲乏得分、睡眠得分显著低于试验Ⅱ组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基于前哨症状行耳穴贴压预见性干预胃癌化疗患者,可显著降低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症状群发生率,减轻患者症状困扰程度。

    • 灭菌中药敷贴预防骨折患者外固定针道感染的效果研究

      2023, 38(17):70-7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070

      摘要 (29) HTML (0) PDF 1.03 M (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灭菌中药敷贴预防骨折外固定治疗患者针道感染的效果。 方法 选取47例临时外固定治疗的骨折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试验组采用无菌中药敷贴贴于针道处,7 d更换1次;对照组使用灭菌纱布覆盖针道,以75%乙醇将纱布浸湿,每天2次,每3天更换纱布1次。比较两组针道感染率、针道局部疼痛程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检测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值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 试验组针道感染率为4.17%,对照组为26.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第3~7天针道局部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干预后第7天C-反应蛋白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未发生不良事件,对照组2例发生针道周围皮肤过敏,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 采用中药敷贴应用于外固定针道护理,可有效预防外固定针道感染,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中药敷贴用于外固定针道护理的效果显著。

    • >基础护理
    • 早产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鼻部系带固定方法的改良

      2023, 38(17):74-7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074

      摘要 (41) HTML (0) PDF 1019.63 K (2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降低早产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鼻部系带固定所致的相关并发症。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3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7例采取改良系带固定法,对照组69例采用贴膜无张力包裹棉球及系带固定法,比较两组早产儿眼部肿胀、朝天鼻、鼻部皮肤损伤等发生情况、持续正压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眼部肿胀、朝天鼻、鼻部皮肤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持续正压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改良鼻部系带固定法可以有效地固定鼻塞的位置,保证有效的通气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早产儿住院时间。

    • >护理管理
    • 护士信息素养及循证护理能力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

      2023, 38(17):77-8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077

      摘要 (49) HTML (0) PDF 1.02 M (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信息素养及循证护理能力对创新行为的影响,为提升护士的创新行为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创新行为量表、信息素养量表、循证护理能力量表对北京市5所三甲医院1 304名护士进行调查。 结果 护士创新行为得分(32.28±6.42)分,信息素养得分(75.40±8.35)分,循证护理能力得分(44.62±8.78)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护士创新行为与护士信息素养及循证护理能力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分层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一般资料后,护士信息素养、循证护理能力是影响护士创新行为的主要因素(均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64.4%。 结论 护士创新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医疗机构可从护士信息素养、循证护理能力层面开展培训,充分发挥护士信息素养及循证护理能力对其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并鼓励高学历与高职务护士发挥其优势,进一步提高护士创新行为水平。

    • >护理教育
    • 护理本科生课程思政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 38(17):81-84+9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081

      摘要 (38) HTML (0) PDF 1.02 M (3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专业课程思政知信行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本科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护理专业课程思政知信行问卷,对294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 结果 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专业课程思政知信行总分为(91.10±10.40)分,其中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23.71±3.17)、(28.81±4.02)和(38.57±5.0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护理专业的喜爱程度、参与相关课程思政教学情况及高校组织思政相关活动情况是护理本科生课程思政知信行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专业课程思政的知信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非自主选择护理专业、对护理专业喜爱程度低的护理本科生,调动护理本科生参与课程思政积极性,加强并优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力度和形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专业课程思政的知信行水平。

    • 压力知觉和积极应对在护生生命意义感与职业认同感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2023, 38(17):85-8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085

      摘要 (28) HTML (0) PDF 1.06 M (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压力知觉和积极应对在护生生命意义感与职业认同感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为实施干预策略提升护生职业认同感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9所护理专业院校的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压力知觉量表、简易应付方式量表和护生职业认同感量表对1 463名护生进行调查。 结果 护生生命意义感总分为(45.72±6.74)分,压力知觉总分为(41.19±6.48)分,积极应对总分为(20.88±6.19)分,职业认同感总分为(57.70±10.94)分。护生生命意义感、积极应对与职业认同感呈正相关,压力知觉与职业认同感呈负相关(均P<0.05)。路径分析结果显示,生命意义感直接影响护生职业认同感,直接效应为0.454[95%CI(0.365,0.543)];同时,生命意义感可以通过压力知觉影响护生的职业认同感,中介效应为0.042[95%CI(0.021,0.069)];生命意义感还可经由积极应对影响护生的职业认同感,中介效应为0.131[95%CI(0.082,0.183)];且压力知觉和积极应对在生命意义感与职业认同感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022[95%CI(0.013,0.032)]。 结论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生命意义感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生命意义感可以直接影响护生职业认同感,也可通过改变护生压力反应过程影响其职业认同感。护理教育者可通过提升护生生命意义感,以帮助护生降低压力知觉,建立积极应对方式,进而提升职业认同感。

    • 护理硕士研究生质量与安全能力临床评估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2023, 38(17):90-9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090

      摘要 (29) HTML (0) PDF 1.96 M (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汉化并验证护理硕士研究生质量与安全能力临床评估量表,为护理硕士研究生提供有效的质量与安全能力测评工具。 方法 采用Brislin翻译模型对护理硕士研究生质量与安全能力临床评估量表进行翻译,由6名专家对量表进行跨文化调适,并选取524名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以验证中文版量表的信效度。 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6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7.432%,各条目的因子载荷均>0.40。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指标均在可接受范围(χ2/df=2.034,CFI=0.935,GFI=0.816,NFI=0.881,IFI=0.936,TLI=0.927,RFI=0.866,RMSEA=0.063,RMR=0.026)。量表重测信度为0.868;折半信度为0.926,Cronbach′s α为0.960。 结论 中文版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评估护理硕士研究生护理质量与安全能力的有效工具,能够为护理硕士研究生质量与安全能力培养提供新视角。

    • >心理护理
    •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对心理痛苦影响的作用路径分析

      2023, 38(17):95-9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095

      摘要 (19) HTML (0) PDF 1.11 M (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对心理痛苦影响的作用路径,为医护人员识别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开展精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抽取山东省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484例,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简化版、事件影响程度量表修订版、焦虑抑郁自评量表、Connor-Davidson弹性量表简化版进行调查。 结果 患者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总分为(31.81±7.17)分,心理痛苦总分为(33.69±11.87)分。患者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心理痛苦、焦虑、抑郁呈正相关,心理痛苦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心理弹性与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心理痛苦呈显著负相关,焦虑、抑郁与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χ2/df=2.385,RMSEA=0.054,GFI=0.988,AGFI=0.956,NFI=0.992,CFI=0.996,模型适配度良好。路径结果显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可以直接预测心理痛苦,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作用于心理痛苦的路径中起链式中介作用(均P<0.05)。 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及心理痛苦处于中等水平。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可以正向预测心理痛苦,亦可以通过焦虑抑郁-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心理痛苦。医护人员应及时关注患者负性情绪,采取干预措施调动患者内在驱动力,以降低患者负性情绪的困扰。

    • 乳腺癌乳房再造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3, 38(17):100-102+12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100

      摘要 (25) HTML (0) PDF 1016.91 K (2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深入了解乳腺癌乳房再造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的真实体验,为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以目的抽样法联合滚雪球抽样法选取12例乳腺癌乳房再造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面对面或电话访谈形式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归纳分析并提炼主题。 结果 共提炼出自我反思、自我重塑(人生价值观的改变、个人力量增强、对疾病认识由消极转变为积极)、自我实现(积极心理、有效应对、利他行为)3个主题及6个亚主题。 结论 乳腺癌乳房再造术后患者在对抗逆境的过程中能体验到创伤后成长,并呈现出积极自我变化。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积极体验,激发患者积极力量,促进患者心理健康。

    • 以夫妻为中心的心理干预对孕产妇心理状况影响的系统评价

      2023, 38(17):103-10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103

      摘要 (27) HTML (0) PDF 1.13 M (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以夫妻为中心的心理干预对孕产妇心理状况的影响。 方法 检索PsycINFO、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纳入以夫妻为中心的心理干预对孕产妇心理状况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通过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探索异质性的可能来源,并评估结果的稳健性。 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包括3 123名孕产妇。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夫妻为中心的心理干预显著降低抑郁症状发生率[RR=0.45,95%CI(0.33,0.60),P<0.05],并降低孕产妇抑郁、焦虑、压力水平(均P<0.05)。干预跨度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前干预组、分娩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抑郁、焦虑得分的差值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 结论 以夫妻为中心的干预对改善孕产妇的抑郁、焦虑和压力状况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各研究间的异质性,有待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其效应量。

    • >康复护理
    • 七步循环站立平衡训练联合Soundsory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

      2023, 38(17):108-11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108

      摘要 (29) HTML (0) PDF 1.02 M (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七步循环站立平衡训练联合Soundsory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存在认知障碍的首发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七步循环站立平衡训练联合Soundsory认知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采用Brunel平衡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定干预效果。 结果 干预2、4周后,干预组平衡功能及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七步循环站立平衡训练联合Soundsory认知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平衡、认知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远程康复使用意愿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2023, 38(17):112-1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112

      摘要 (19) HTML (0) PDF 1.03 M (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编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远程康复使用意愿量表,为评估COPD患者远程康复使用意愿提供测评工具。 方法 以整合技术与采纳模型及健康信念模型为理论依据,结合文献回顾和德尔菲专家函询形成量表的初始条目。便利选取COPD患者156例进行问卷调查,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 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2、0.888;Kendall′s协调系数分别为0.114、0.113(均P<0.05);变异系数为0.08~0.23、0.05~0.22。正式量表共计26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7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4.84%;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0.800~1.000,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13;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63;分半信度为0.884。 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远程康复使用意愿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COPD患者远程康复使用意愿的评估工具。

    •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3, 38(17):116-12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116

      摘要 (29) HTML (0) PDF 1.06 M (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的相关证据进行总结和评价,为医护人员开展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体力活动指导提供参考。 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网、相关数据库及骨科相关专业协会网站中关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的临床决策、推荐实践、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及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2013年2月24日至2023年2月24日。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评价和证据分级,提取并汇总最佳证据。 结果 共纳入文献10篇,包括2篇临床决策、3篇证据总结、1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3篇Meta分析,形成包括体力活动的类型、评估、恢复及时机、重要性、安全性及随访共5个类别的21条最佳证据。 结论 总结的证据可指导医护人员制定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体力活动方案,以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体力活动水平,改善患者康复结局。

    • >综述
    • 移动医疗用于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的范围综述

      2023, 38(17):121-12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121

      摘要 (33) HTML (0) PDF 1.06 M (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移动医疗在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中应用的研究进行范围审查,识别移动医疗的要素及应用效果,为未来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的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以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框架,检索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Sco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移动医疗在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3月20日。对纳入文献进行汇总和分析。 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包含13篇随机对照试验和5篇类实验研究。移动医疗在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中应用的类型主要有应用程序、可穿戴设备、远程康复系统、网络信息化平台及社交媒体;居家康复内容涉及运动功能康复、语言功能康复、吞咽功能康复及心理康复;结局指标包括康复效果指标、生活质量、自我管理及患者体验。 结论 移动医疗在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可行,且具有积极效果。未来应探索合适的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服务规范,在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专业性及普适性的移动医疗设备,提升移动医疗在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中应用的质量。

    • 营养影响症状的研究进展

      2023, 38(17):126-12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7.126

      摘要 (38) HTML (0) PDF 1.04 M (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阐述营养影响症状的概念及对患者的影响,包括对患者营养状况、临床结局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营养影响症状的评估工具多样,但也突显出应用人群的局限性;在症状管理方面,传统的药物管理居于主导地位,非药物干预策略处于持续探索阶段。建议加强临床医护人员及相关研究人员对营养影响症状的认识,提升营养影响症状流行人群的照护水平和生活质量。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