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28卷第1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重点关注——护士情绪管理专题
    • 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急诊护士情绪调节策略在应对方式与抗逆力之间的调节效应

      2023, 38(13):1-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001

      摘要 (32) HTML (0) PDF 1.21 M (1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急诊护士情绪调节策略在应对方式与抗逆力之间的调节作用,为护理管理者实施针对性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上海市三甲医院239名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科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抗逆力简表、情绪调节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239名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急诊护士的抗逆力得分为(27.42±7.44)分。认知重评、表达抑制、积极应对与急诊护士抗逆力呈正相关(均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抗逆力呈负相关(P<0.05);积极应对方式可以直接预测抗逆力,认知重评(β=-0.022,P<0.05)和表达抑制(β=-0.031,P<0.05)在积极应对方式与抗逆力间起调节作用。 结论 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急诊护士的抗逆力得分处于较低水平,情绪调节策略能够增强护士积极应对方式对抗逆力的影响。提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急诊护士的积极应对方式,同时帮助他们增强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能够有助于提高急诊护士的抗逆力,减少工作场所暴力带来的不良影响,维持身心健康。

    • 临床护士情绪衰竭在工余塑造与工作绩效间的中介作用

      2023, 38(13):7-9+2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007

      摘要 (27) HTML (0) PDF 1.09 M (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情绪衰竭在工余塑造与工作绩效间的中介作用,为提升临床护士工作绩效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304名临床护士,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余塑造量表、情绪衰竭量表、护士工作绩效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临床护士工余塑造得分为(2.21±0.90)分,情绪衰竭(3.81±1.67)分,工作绩效(2.69±0.74)分。工余塑造与情绪衰竭呈负相关(r=-0.447),与工作绩效呈正相关(r=0.615)。临床护士情绪衰竭在工余塑造与工作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3.43%。 结论 临床护士工作绩效水平较低,可通过提高工余塑造能力、缓解情绪衰竭程度来提升其工作绩效水平。

    • 护士临床沟通能力与冲突处理型态的相关性研究

      2023, 38(13):10-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010

      摘要 (51) HTML (0) PDF 1.08 M (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沟通能力和冲突处理型态现状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提升护士冲突处理能力和沟通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 对临床护士366人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士临床沟通能力量表、护士人际冲突处理型态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得分为(4.49±0.52)分;冲突处理型态中整合型(4.24±0.60)得分最高,且倾向人数最多(190人),支配型(3.30±0.90)得分最低,倾向人数最少(9人);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与冲突处理型态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 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处于较高水平,且更倾向于整合型冲突处理型态。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沟通能力培训等促进护士冲突处理能力的提升。

    • 护士悲伤状态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2023, 38(13):14-1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014

      摘要 (27) HTML (0) PDF 1.09 M (2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汉化护士悲伤状态量表(Grief State Scale for Nurses,GSSN)并在临床护士中检验信效度。 方法 获得原量表作者的授权,严格按照Brislin模型对护士悲伤状态量表进行翻译、回译,通过文化调适后形成中文版护士悲伤状态量表。2022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州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221名临床护士行正式调查,在调查2周后从中随机抽取30名护士再次填写量表,评价中文版护士悲伤状态量表的信效度。 结果 中文版护士悲伤状态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3,4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29、0.855、0.846、0.929;重测信度为0.915。总量表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80,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833~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4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74.232%。 结论 中文版护士悲伤状态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测量护士职业悲伤水平。

    • 团队支持在ICU护士压力与焦虑抑郁间的中介作用

      2023, 38(13):18-2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018

      摘要 (33) HTML (0) PDF 1.11 M (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ICU护士护理压力、团队支持与情绪障碍的关系,考察护理团队支持在ICU护理压力与焦虑、抑郁间的链式中介作用,以期为ICU护理管理提供实证依据。 方法 采样便利抽样法选取179名ICU护士,采用ICU护理压力问卷、护理团队支持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ICU护理压力与抑郁、焦虑呈正相关(r=0.200、0.238,均P<0.05),与护理团队支持总分呈负相关(r=-0.229,P<0.05);护理团队支持总分与抑郁、焦虑呈负相关(r=-0.381、-0.418,均P<0.05);技术支持-情感支持在护理压力与抑郁之间具有完全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0.049,占总效应的35.00%),在护理压力与焦虑之间具有完全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0.080,占总效应的36.90%)。 结论 技术支持-情感支持路径能缓解护理压力对焦虑、抑郁的影响,通过提升对护士的技术支持-情感支持路径可缓解其焦虑与抑郁。

    • >专科护理
    • 门诊肺结节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潜在剖面分析及预测指标研究

      2023, 38(13):22-2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022

      摘要 (25) HTML (0) PDF 1.17 M (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肺结节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潜在类别,并分析不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487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疾病不确定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疾病感知问卷进行调查,对研究对象的疾病不确定感特征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分析、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不同类别间的预测指标。 结果 肺结节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分为3个潜在类别,分别是低水平-复杂性组(28.3%)、中等水平-不可预测性组(35.5%)、高水平不明确性-信息缺乏组(36.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高、积极应对、40~59 岁、已戒烟的患者发展为低水平-复杂性组的可能性更大;消极应对的患者发展为其他两组的可能性更大;离异/丧偶、自费、磨玻璃结节的患者更容易归入高水平不明确性-信息缺乏组。 结论 门诊肺结节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存在明显不同的分类特征,后续对于肺结节患者的情绪管理应根据不同类别特征实施针对性的精准干预。

    • 炎症性肠病患者疏离感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3, 38(13):28-3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028

      摘要 (25) HTML (0) PDF 1.11 M (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患病过程中的疏离感并分析其产生原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法,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15例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提炼主题。 结果 归纳出3个核心主题及13个亚主题:患者疏离的客观表现形式(疾病疏离、人际疏离、自我疏离、劳动疏离、环境疏离)、患者疏离的主观情绪感知(无力感、无价值感、孤独感、厌世感)、患者产生疏离的原因(身体意象障碍、疾病管理过度、情绪心理障碍、社交能力受损)。 结论 炎症性肠病患者存在多维疏离,负性情绪明显且强烈。患者出现疏离感的原因纷繁复杂,未来应制定多维干预策略,以减轻患者疏离感,促进其更好地接受疾病、认同自我、融入社会、积极生活。

    • 呼吸训练导航护理在预防胃癌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中的应用

      2023, 38(13):33-3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033

      摘要 (43) HTML (0) PDF 1.21 M (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导航护理在胃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9年1-3月接受常规护理的胃癌患者纳入对照组(176例),2021年10-12月接受呼吸训练导航护理的胃癌患者纳入导航组(238例)。比较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导航组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呼吸训练导航护理可降低胃癌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 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认知障碍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2023, 38(13):36-3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036

      摘要 (39) HTML (0) PDF 1.09 M (2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青海省3所医院急性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226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价认知功能,纳入人口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饮食和休闲活动等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为69.9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增加认知障碍的风险(OR=2.845,P<0.05);经常吃水果、参与闲暇活动、ADL是认知障碍的保护性因素(OR=0.674、0.932、0.979,均P<0.05)。 结论 青海地区合并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建议合理饮食增加水果摄入,体育锻炼和益智活动相结合,加强防御机制,以延缓认知功能的减退。

    • >手术室护理
    • 多感官干预对全麻斜视矫正术患儿的影响

      2023, 38(13):40-4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040

      摘要 (23) HTML (0) PDF 1.06 M (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多感官干预模式对于全麻斜视矫正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方法 将全麻下行斜视矫正术患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苏醒期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多感官干预模式。比较两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疼痛,苏醒期不良反应,苏醒室留观时长,脑电双频指数值>60、70、80所需时长。 结果 干预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疼痛程度、苏醒期敷料挣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脑电双频指数>80所需时长、苏醒室留观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多感官干预作为一种全方位、简便易操作的干预模式,能降低全麻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减轻术后疼痛、减少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提高苏醒护理质量。

    • >基础护理
    • NCPAP早产儿鼻塞与鼻罩交替间隔时间的研究

      2023, 38(13):43-4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043

      摘要 (30) HTML (0) PDF 1.08 M (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鼻塞与鼻罩2 h和4 h交替降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早产儿鼻部压力性损伤的效果,为预防早产儿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提供参考。 方法 将73例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鼻塞与鼻罩2 h交替组(37例)和4 h交替组(36例),比较两组NCPAP使用时间、用氧浓度、鼻部压力性损伤情况,以及护士工作量。 结果 两组鼻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NCPAP使用时间、用氧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鼻塞与鼻罩4 h交替组的护士工作量显著低于2 h交替组(P<0.05)。 结论 NCPAP使用期间鼻塞与鼻罩4 h交替在改善患儿鼻部压力性损伤的结局,提高患儿舒适度与安全性的同时,可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

    • >护理教育
    • 实习护生工作沉浸体验的潜在类别与生涯适应力的关系

      2023, 38(13):47-5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047

      摘要 (25) HTML (0) PDF 1.12 M (2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实习护生工作沉浸体验的潜在类别及其与生涯适应力的关系,为护理临床教学提供参考。 方法 使用一般资料问卷、工作沉浸体验量表和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量表,以武汉市10所三级甲等综合教学医院的169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进行潜在剖面分析。 结果 实习护生工作沉浸体验可分为低水平沉浸组(12.3%)、中低水平沉浸组(55.6%)、中高水平沉浸组(28.4%)与高水平沉浸组(3.6%)4种潜在类别。不同护理专业喜爱程度、月生活费的实习护生在4种不同工作沉浸体验潜在类别上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工作沉浸体验剖面的实习护生生涯适应力及其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实习护生的工作沉浸体验存在4种潜在类别,且具有人口学差异,实习护生工作沉浸体验的高低影响护理职业生涯适应能力。应针对工作沉浸体验的异质性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帮助实习护生提高工作沉浸体验从而增强生涯适应力。

    • 劳动教育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 38(13):52-5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052

      摘要 (15) HTML (0) PDF 1.08 M (2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的效果。 方法 将2021级及2022级高职护理班学生分别作为对照组(50人)和观察组(48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实施基于课程劳动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案,融知识、技能、素养于一体,期末比较两组学生的实训考核成绩、劳动素养及对教学的评价。 结果 观察组期末实训考核和实训总评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劳动素养各维度中除劳动价值观维度外,其他各维度及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教学效果自评问卷中实训操作自主性、规范性、同理能力和沟通能力项目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劳动教育方案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技能水平,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学生的同理能力、沟通能力。

    •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导师培训方案的构建与实践

      2023, 38(13):56-6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056

      摘要 (13) HTML (0) PDF 1.09 M (2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NS)临床导师岗位需求的培训方案,探讨其应用效果。 方法 通过评估岗位培训需求、文献回顾、专家小组讨论,构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MNS临床导师的培训方案,对1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41名MNS临床导师进行1年半的培训,培训结束后评价效果。 结果 培训后MNS临床导师胜任力、科研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理论和实践成绩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5)。 结论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MNS临床导师培训方案的构建及实施,可有效提升MNS临床导师训效果,提高导师胜任力和科研能力。

    • 五维融通课程思政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2023, 38(13):61-6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061

      摘要 (30) HTML (0) PDF 1.08 M (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五维融通课程思政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9级4个班护理本科生223人为对照组,2020级5个班护理本科生267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五维融通课程思政教学。课程结束评价教学效果。 结果 观察组学生的平时成绩、操作成绩、理论成绩、总评成绩以及专业素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均P<0.05)。 结论 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开展五维融通思政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专业素养,同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教学能力。

    • >心理护理
    • 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自我同情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 38(13):65-6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065

      摘要 (31) HTML (0) PDF 1.12 M (2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自我同情发展轨迹的类别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179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同情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分别于化疗前(T1)、第1个周期化疗后(T2)、第3个周期化疗后(T3)及第6个周期化疗后(T4)进行追踪调查。采用潜类别增长分析模型识别自我同情变化轨迹的潜在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患者的自我同情变化轨迹可分为低水平上升组(45.8%)、高水平稳定组(23.5%)、中水平降低组(30.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肿瘤临床分期、有无造口影响自我同情的轨迹类别(均P<0.05)。 结论 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自我同情分为3种变化轨迹,自我同情存在群体异质性,应基于患者自我同情变化轨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估和干预。

    • >康复护理
    • 基于干预图的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康复干预方案构建

      2023, 38(13):70-7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070

      摘要 (45) HTML (0) PDF 1.30 M (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康复干预方案,为临床康复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干预图与行为改变轮理论,在循证及对11例患者半结构访谈基础上,构建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康复干预方案。 结果 构建的干预方案包括动机、能力、机会3个层面,教育、说服、激励、强制、培训、环境重建等要素,以及12项具体措施。 结论 构建的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康复干预方案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可作为临床康复干预的依据。

    • 专科护士主导的双重任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2023, 38(13):74-7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074

      摘要 (30) HTML (0) PDF 1.09 M (2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专科护士主导的步行-认知双重任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住院患者60例,按照住院病房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单任务步行训练,观察组实施步行-认知双重任务训练。干预3个月后评估患者脑卒中姿势控制、Berg平衡、跌倒效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结果 干预后两组姿势控制能力、平衡能力、跌倒自我效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专科护士主导的步行-认知双重任务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对提高患者平衡功能,增强独立活动信心及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 基于ADOPT模式的运动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2023, 38(13):78-82+8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078

      摘要 (29) HTML (0) PDF 1.10 M (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ADOPT模式的运动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适能、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依从性的实施效果。 方法 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根据其透析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透析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ADOPT模式的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适能指标(上肢肌力、下肢肌力、动态平衡、柔韧性及有氧耐力)、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依从性得分。 结果 两组各44例患者完成研究,干预12周后干预组体适能指标(除柔韧性外)、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基于ADOPT的运动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运动行为,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适能指标、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依从性得分。

    • 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促进和障碍因素的系统评价

      2023, 38(13):83-8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083

      摘要 (41) HTML (0) PDF 1.14 M (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心力衰患者运动康复的促进和障碍因素,为患者实施针对性运动康复提供参考。 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促进和障碍因素的质性研究、量性研究和混合性研究,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月。根据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以实施性研究综合框架的5个维度为基础,分析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的促进和障碍因素。 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2 576例心力衰竭患者。通过对纳入文献研究结果的提取,总结出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15条促进因素、20条障碍因素,归纳为干预方案特征层面、外部因素层面、内部因素层面、个体特征层面和实施过程层面5个类别。 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性研究综合框架5个维度中运动康复行为的促进和阻碍因素的确定,可为心力衰竭患者制定运动康复策略提供参考。建议采取多方面的策略,解决多个领域的因素,以促进心力衰竭患者开展运动康复。

    • 高龄患者主动和被动踝泵运动量化管理的效果分析

      2023, 38(13):89-9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089

      摘要 (41) HTML (0) PDF 1.09 M (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主动和被动踝泵运动量化管理对高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提高高龄患者踝泵运动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选取老年科住院的高龄患者20例,借鉴国内外文献制定适合高龄患者的踝泵运动量化管理方案并录制口令视频,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及被动踝泵运动。 结果 干预2个月,本组患者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被动踝泵运动后0 min和5 min,腘静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腘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与主动踝泵运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运动后10 min和15 min两种运动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被动踝泵运动后不同时间点腘静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腘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与静息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主动踝泵运动后仅运动后0 min与静息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龄患者主动踝泵运动效果不佳,而辅助进行量化管理的被动踝泵运动能有效促进其下肢血液循环。

    • >循证护理
    • 新生儿娩出后脐带处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3, 38(13):93-9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093

      摘要 (50) HTML (0) PDF 1.27 M (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脐带处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 系统检索新生儿脐带处理相关的临床决策、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和系统评价,分别对其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随后对资料进行提取、分析并汇总成最佳证据。 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包括1篇临床决策、16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和1篇系统评价。总结为脐带结扎、脐带挤压、脐带检查、脐带护理和尊重妇女意愿5个方面24条最佳证据。 结论 正常足月儿娩出后脐部处理最佳证据可为临床提供决策依据。临床应用时,应结合具体情境,并充分考虑妇女意愿,使母婴获益最大化。

    • 医护人员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3, 38(13):98-10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098

      摘要 (29) HTML (0) PDF 1.13 M (2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整合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评估、预防、处理相关的证据,为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医脉通、JBI证据总结数据库、世界卫生组织(WHO)、 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苏格兰校际指南网(SIGN)、国际指南协作网(GIN)、荷兰循证管理中心(CEBMa)、PubMed中关于职业性相关接触性皮炎管理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专家共识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10日。 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3篇、指南6篇、系统评价6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从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评估、防护措施、处理措施及教育培训4个方面进行证据总结,形成33条最佳证据。 结论 职业性相关接触性皮炎管理的最佳证据为规范管理提供循证依据。建议医护人员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合理应用证据,防止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发生发展。

    • >安宁疗护
    • 濒死期青年肿瘤患者父母照护体验的现象学研究

      2023, 38(13):103-10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103

      摘要 (21) HTML (0) PDF 1.09 M (2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青年肿瘤患者父母在照护濒死期患者时的体验,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选取19名濒死期青年肿瘤患者的父母照护者进行深度访谈,访谈资料通过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和14个亚主题:身体状况受损(身体负荷过重、健康水平下降、语言表达不畅、行为改变),心理复杂多变(坚强与无助、温暖与孤独、质疑与逃避、敏感与恐惧),支持系统不足(经济支持不足、知识支持不足、家庭支持不足、社会支持不足),灵性关怀缺乏(宗教信仰缺失、死亡教育缺乏)。 结论 父母照护濒死期青年肿瘤患者过程中,身心健康受到威胁,医护人员应联合家庭和社会建立支持性关怀系统,为父母照护者提供身心社灵全方位的关怀,从而提高照护能力和改善哀伤情绪。

    • 我国精神科护理研究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

      2023, 38(13):108-11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108

      摘要 (46) HTML (0) PDF 3.11 M (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国内精神科护理研究现状和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2009-2021年收录的精神科护理文献,运用EndNote软件和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的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 结果 检索出符合要求的文献11 061篇,文献呈现波动变化趋势,2011-2013年和2016-2018年精神科护理论文年发文量均超过900篇;不同机构之间合作不紧密,核心作者群尚未充分建立;分析得出124个高频共现关键词,10个聚类,其中抑郁症护理和干预研究为热点领域,其他热点包括精神病、心理护理、生活质量等。 结论 精神科护理科研持续发展,机构和作者合作群的建立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未来情感类精神疾病、老年精神护理及精神科患者康复等相关内容成为热点和研究前沿。

    • >综述
    • 急性创面无干扰伤口愈合的护理研究进展

      2023, 38(13):112-1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112

      摘要 (37) HTML (0) PDF 1.09 M (2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无干扰伤口愈合的概念及其在急性创面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无干扰伤口愈合在急性创面愈合中的促进因素及效果评价,以期为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重视将急性创面处于无干扰愈合环境,结合患者情况,制定最佳的创面处理方案提供参考。

    • 脑卒中患者家庭复原力的研究进展

      2023, 38(13):116-11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116

      摘要 (35) HTML (0) PDF 1.10 M (2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家庭复原力的概念、理论模型和测评工具,总结脑卒中患者家庭复原力的影响因素包括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干预策略有支持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提出目前的研究多为量性和横断面研究,今后可在研究方法上进行改进,并进行实践干预研究。

    • 产褥期产妇育儿胜任感研究进展

      2023, 38(13):120-12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120

      摘要 (29) HTML (0) PDF 1.08 M (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产褥期产妇育儿胜任感水平,对产妇、婴儿的影响,影响因素(人口学因素、社会学因素和心理因素)及干预措施等方面,以期为改善产褥期产妇育儿能力及满意度提供参考。

    • 设计思维及其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与展望

      2023, 38(13):124-12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13.124

      摘要 (43) HTML (0) PDF 1.14 M (2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思维作为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多学科合作的方法,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医疗护理领域中。本文介绍了设计思维的模型及其在医疗护理领域中的研究应用进展,并提出设计思维在护理领域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我国护理工作者更系统地应用设计思维提升健康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