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28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重点关注——心理护理专题
    • 中青年炎症性肠病患者“问题管理+”干预模式的实施

      2023, 38(1):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001

      摘要 (54) HTML (0) PDF 995.01 K (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减轻中青年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及自我感受负担。 方法 按照入院时间将68例中青年炎症性肠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炎症性肠病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问题管理+”干预。干预结束后1个月、3个月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 干预结束后1个月、3个月,干预组焦虑、抑郁、自我感受负担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问题管理+”干预可改善中青年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焦虑抑郁水平,提升患者心理健康。

    • 灵性照护对同期放化疗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2023, 38(1):6-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006

      摘要 (33) HTML (0) PDF 982.48 K (2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改善同期放化疗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并提升其创伤后成长水平。 方法 将入住放疗科行同期放化疗的140例恶性肿瘤患者按住院病区分为干预组(73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灵性照护干预。干预前、干预结束后1个月、3个月分别测评患者焦虑、抑郁及创伤后成长水平。 结果 干预组72例、对照组64例完成研究。干预结束后3个月,干预组焦虑、抑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创伤后成长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灵性照护可使同期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在逆境中寻求超越和成长,改善负性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 积极心理干预对头颈肿瘤术后放疗患者身体意象和情绪的影响

      2023, 38(1):10-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010

      摘要 (22) HTML (0) PDF 999.87 K (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改善头颈肿瘤术后放疗患者身体意象水平和情绪状况。 方法 按照入院时间将头颈肿瘤术后放疗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与心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PERMA理论的积极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干预完成时和干预后1个月测评患者的身体意象、正负性情绪并进行比较。 结果 对照组47例、干预组49例完成研究。干预完成时及干预后1个月干预组身体意象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干预完成时及干预后1个月干预组正性情绪得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且干预后1个月干预组负性情绪得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基于PERMA理论的积极心理干预能够改善头颈肿瘤放疗患者的身体意象水平和情绪状态,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 白血病患儿家长团体积极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2023, 38(1):15-1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015

      摘要 (19) HTML (0) PDF 977.85 K (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团体积极心理干预对白血病患儿家长负性情绪及心理适应水平、幸福感的影响。 方法 将儿内科住院的白血病患儿家长86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4人)和干预组(42人)。对照组患儿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儿家长实施基于PERMA理论的团体积极心理干预,干预前后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心理适应量表与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对白血病患儿家长进行测评。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心理适应及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实施基于PERMA理论的团体积极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白血病患儿家长负性情绪,提升其心理适应及幸福感水平,促进身心健康。

    • 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社会适应多中心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 38(1):19-2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019

      摘要 (14) HTML (0) PDF 986.06 K (2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社会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预防恶性肿瘤患儿适应不良结局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7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475例,使用白血病儿童社会适应评定量表、一般家庭功能量表和幼儿依恋关系量表进行多中心横断面调研收集相关资料。 结果 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社会适应得分(68.80±8.22)分,42.95%患儿存在社会适应不良;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疾病阶段、地区、复发、家庭应对方式、一般家庭功能、患儿每天使用网络时长、幼儿依恋关系是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社会适应水平较低,个体特征、疾病阶段、家庭因素等是其主要影响因素,需对恶性肿瘤患儿的行为、心理等适应状态定期评估,制订针对性干预策略,尽快帮助其构建良好的社会适应机制。

    • 鼻咽癌放疗患者社交回避因素的描述性质性研究

      2023, 38(1):23-25+4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023

      摘要 (14) HTML (0) PDF 954.45 K (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患者社交回避的引发因素,为制订针对性护理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12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并提炼主题。 结果 提炼出3个主题7个亚主题,即理想自我形象构建无能(包括面对面交流困难、潜在的负面评价),自我价值感削弱(现实的无效应对、社交活动参与度降低、加重家庭负担的愧疚感),社会支持缺乏(亲友认同支持不足、专业支持不足)。 结论 医护人员需重视鼻咽癌患者社交回避的影响因素,加强医院、社区、家庭的协同合作,增强患者的自我价值感,减轻鼻咽癌放疗患者社交心理负担,使其重返社交环境。

    • >专科护理
    • 运动自我效能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运动益处及障碍感知与锻炼意向间的中介效应

      2023, 38(1):26-3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026

      摘要 (24) HTML (0) PDF 1019.93 K (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运动益处及障碍感知、运动自我效能与锻炼意向的关系,为建立有效的运动康复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透析患者感知运动益处及障碍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及锻炼意向问卷对249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锻炼意向得分为14.0(12.0,14.0)分,运动益处感知为37.0(34.0,39.0)分,运动障碍感知为33.0(30.0,35.0)分,运动自我效能为40.0(36.5,44.0)分。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运动障碍感知对锻炼意向有直接负向作用(β=-0.230,P<0.05),运动自我效能对锻炼意向有直接正向作用(β=0.246,P<0.05)。运动自我效能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运动益处感知锻炼意向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在运动障碍感知对锻炼意向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贡献率为15.13%。 结论 运动自我效能在运动益处及障碍感知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锻炼意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医护人员应采取措施降低感知到的运动障碍对患者运动意向的影响,帮助其逐步适应运动锻炼并建立自信心,从而使患者有意向参与透析康复锻炼。

    • 肺癌患者术后咳嗽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3, 38(1):31-3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031

      摘要 (26) HTML (0) PDF 956.24 K (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肺癌患者术后有效咳嗽能力现状,为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提供参考。 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方法选取肺癌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后24 h评估患者咳嗽能力,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恐动症情况,分析肺癌患者术后咳嗽能力的影响因素。 结果 患者术后咳嗽能力得分为3.04±0.60,其中19例(15.83%)咳嗽能力弱,101例(84.17%)咳嗽能力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后24 h疼痛评分、掌握正确咳嗽方法、对咳嗽重要性的认知是肺癌患者术后咳嗽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共同解释总变异的62.70%。 结论 肺癌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咳嗽能力弱,需对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健康指导,客观动态评估咳嗽能力,针对影响因素加强护理干预,以提高肺癌患者术后咳嗽能力,促进术后康复。

    • 非药物干预对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2023, 38(1):34-3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034

      摘要 (28) HTML (0) PDF 1.27 M (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综合评价非药物干预对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为选择最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Scopus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3月,收集不同非药物干预对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Stata 16.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6项研究,总样本量为2 011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对性心理干预(OR=10.15,P<0.05)对患者术后谵妄的防治效果最佳,其次分别为早期活动、音乐疗法、ABCDE集束化护理措施、目标性镇静镇痛结合早期活动(OR=3.48~5.42,均P<0.05)等。 结论 针对性心理干预和早期运动分别为最佳的多组分和单一非药物干预措施,多组分非药物干预相比单一干预措施对预防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术后谵妄更有优势。未来可根据循证证据制订 策略精准的多组分非药物干预方案,以降低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

    • 腹膜透析患者运动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3, 38(1):39-4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039

      摘要 (17) HTML (0) PDF 1004.90 K (2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腹膜透析患者运动相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循证支持。 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网及数据库中有关腹膜透析患者运动的相关证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提炼证据。 结果 纳入14篇文献,共归纳39条证据,包括运动有效性和安全性、人员及场所支持、运动前准备、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开始及停止时机、运动类型、运动后护理和随访9个方面。 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运动的最佳证据,可作为临床医护人员运动处方制订及健康教育的参考。

    • >手术室护理
    •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预防专家共识

      2023, 38(1):44-4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044

      摘要 (51) HTML (0) PDF 989.11 K (2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形成《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预防专家共识》,为预防手术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提供实践指导。 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提取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相关的证据和专家推荐意见,形成初稿,通过2轮专家咨询和4次线上会议进行修改和完善。 结果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预防专家共识内容包括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因素与护理评估、评估工具选择、评估时机选择、风险界定与分级、分级预防措施和管理6个方面。 结论 该共识基于证据与指南,通过循证方法构建,操作性、实用性强,可为手术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手术室护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基础护理
    • 照顾者参与住院患儿用药安全指引清单的构建及应用

      2023, 38(1):48-5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048

      摘要 (14) HTML (0) PDF 981.24 K (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照顾者参与住院患儿用药安全指引清单,提高住院患儿用药安全。 方法 按住院时间将2022年3~4月住院患儿照顾者作为对照组(30人),2022年5~6月住院患儿照顾者作为干预组(30人),对照组遵循常规用药安全管理方案,干预组在常规用药护理方案基础上采用自行构建的照顾者参与患儿用药安全指引清单进行用药管理。出院前调查照顾者用药管理参与度及满意度,并统计用药不良事件。 结果 干预组照顾者用药管理参与度及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用药不良事件。 结论 照顾者参与用药安全指引清单内容全面、实用,对照顾者采用患儿用药安全参与指引清单进行用药管理,能够促进护患合作,有效引导照顾者参与用药管理实践,提升参与体验。

    • 急诊科医护人员过度氧疗知信行多中心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 38(1):52-5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052

      摘要 (25) HTML (0) PDF 993.72 K (2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急诊科医护人员过度氧疗知信行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开展氧疗相关培训、规范氧疗行为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急诊科医护人员过度氧疗知信行问卷,对全国10个省市20所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医护人员998人进行调查。 结果 急诊科医护人员过度氧疗知信行总分为(120.76±13.61)分,知识、态度、行为维度得分分别为(29.54±5.45)分、(41.60±4.44)分和(49.62±9.49)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诊科医护人员过度氧疗知信行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医院级别、近12个月内是否学习过相关文献、职业、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职务等(均P<0.05)。 结论 急诊科医护人员对过度氧疗知识、态度、行为水平均处于中等水平。医院管理者应针对影响因素对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过度氧疗知识培训,改变氧疗观念,以规范临床用氧,提高氧疗质量。

    • 运动干预对结肠镜检查患儿肠道准备的影响

      2023, 38(1):56-5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056

      摘要 (37) HTML (0) PDF 958.33 K (2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运动干预对结肠镜检查患儿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为提高结肠镜检查患儿肠道准备效果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消化内科行结肠镜检查的16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80例和干预组86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肠道准备,干预组在常规肠道准备基础上实施运动干预。比较两组肠道准备依从性、肠道清洁度合格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干预组肠道准备依从性、肠道准备清洁度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腹胀/腹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运动干预可以提升患儿及家长对肠道准备的依从性,有效保障儿童肠道准备清洁度,提高结肠镜检查患儿肠道准备质量。

    • ICU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工具准确性的网状Meta分析

      2023, 38(1):59-63+6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059

      摘要 (47) HTML (0) PDF 1.09 M (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不同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工具对ICU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的准确性,为准确筛查ICU压力性损伤风险患者提供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INAHL、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ICU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工具相关研究,经文献筛选、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后,采用ANOVA模型实现基于贝叶斯方法的诊断实验准确性网状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28篇文献,共计11 221例患者,涵盖12个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工具。Meta分析结果显示,改良版Cubbin & Jackson量表优势指数最高,灵敏度[0.72,95%CI(0.59,0.82)],特异度[0.75,95%CI(0.63,0.84)],其次为EVARUCI量表,灵敏度[0.75,95%CI(0.54,0.90)],特异度[0.65,95%CI(0.42,0.83)];Braden量表优势指数最低,灵敏度[0.66,95%CI(0.62,0.71)],特异度[0.58,95%CI(0.54,0.61)]。 结论 改良版Cubbin & Jackson量表、EVARUCI量表具有较好的诊断试验准确性,临床医护人员评估ICU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时可优先选用。

    • >静脉治疗
    • PICC和PORT静脉输液技术综合输液效果比较

      2023, 38(1):64-6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064

      摘要 (23) HTML (0) PDF 1005.62 K (2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PICC和PORT的综合效果指数进行测算,以评价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技术的综合输液效果。 方法 抽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采用PICC或PORT行中长期静脉输液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和横断面调查收集两种静脉输液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患者体验相关指标,测算并比较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技术在总留置时间、留置3~个月、6~个月及9~12个月的综合效果指数。 结果 PICC和PORT置管患者分别纳入377例、293例,PICC留置时间显著短于PORT,置管及维护过程中次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PORT,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低于PORT(均P<0.05)。PICC在总留置时间、留置3~个月、6~个月及9~12个月的综合效果指数值均小于PORT。 结论 PORT的综合输液效果优于PICC,从输液效果角度,建议优先选择PORT作为中长期静脉输液的血管管路。

    • >护理管理
    • 基于扎根理论的产妇护理服务满意度理论框架的构建

      2023, 38(1):69-7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069

      摘要 (11) HTML (0) PDF 1.00 M (2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产妇护理服务满意度理论框架,为提升产科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产妇满意度提供参考。 方法 对即将出院的35名产妇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收集产妇对护理服务的认知、感受与需求等相关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析取主题。 结果 析出的主题为产妇护理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包括6个类属,即安全性、关怀性2个核心要素,延续性、及时性2个关键要素,可靠性、可及性2个基本要素,并以此构建产妇护理服务满意度理论框架。 结论 产妇护理服务满意度框架的构建可引导护理人员根据产妇的护理诉求,制订个体化护理服务计划,采取针对性、实用性的干预策略,以满足产妇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提升其护理服务满意度。

    •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护士专业社会化经历的质性研究

      2023, 38(1):73-7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073

      摘要 (24) HTML (0) PDF 979.72 K (2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护士专业社会化经历,为制订培训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14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护士,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提炼出6个主题,即理论与实践的差异、教育经历、职业信念和行为、团队合作、内部动机、榜样作用。 结论 护理管理者及护理教育者需认真分析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护士专业社会化影响因素,制订并实施合适的培训策略,以改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护士专业社会化进程,使之尽快胜任专业角色。

    • 骨科责任护士出院计划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3, 38(1):77-7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077

      摘要 (34) HTML (0) PDF 955.90 K (2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责任护士的出院计划能力水平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责任护士出院计划能力量表对武汉市1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548名骨科责任护士进行调查。 结果 骨科责任护士的出院计划能力总分为(102.13±25.9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历、是否了解出院计划、是否参加过出院计划培训及是否实施过出院计划是骨科责任护士出院计划能力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骨科责任护士出院计划能力较好。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提供出院计划相关继续教育及培训,提高骨科责任护士出院计划能力。

    • >护理教育
    • 基于“三因”理念的生死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

      2023, 38(1):80-8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080

      摘要 (13) HTML (0) PDF 974.07 K (2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提高生死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方法 基于“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理念设计生死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对90名选修该课程的本科医学生进行教学。对比开课前后学生的生命态度,并在结课后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结果 结课后,学生的生命态度总分及生命意志意义、生命控制、苦难接纳、死亡接纳4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开课前(均P<0.05);在课程评价中,96.67%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符合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90.00%学生认为满足了其心理需求和思想期待,95.56%学生认为收获较大,92.22%学生对课程满意。 结论 基于“三因”理念的生死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生命态度和思政素养水平,学生总体获益感较高,教学效果满意。

    • >老年护理
    • 老年住院患者照护者健康素养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2023, 38(1):84-8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084

      摘要 (13) HTML (0) PDF 981.10 K (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编制老年住院患者照护者健康素养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 方法 以健康素养概念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专家咨询、预调查形成初始版老年住院患者照护者健康素养问卷,选取229名老年住院患者照护者进行调查,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 结果 老年住院患者照护者健康素养问卷包括健康知识、照护技能、知识获取、心理支持、寻求帮助5个维度共30个条目。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462%;问卷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67,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00~1.000;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947,折半信度为0.893,重测信度为0.954。 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照护者健康素养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够用于评估老年住院患者照顾者健康素养水平。

    • >社区护理
    • 基于养老服务管理者及老年人视角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SWOT分析

      2023, 38(1):88-9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088

      摘要 (12) HTML (0) PDF 976.64 K (2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优劣势、机遇及威胁,为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及滚雪球抽样法抽取天津市6名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管理者及6名接受服务的老年人,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基于SWOT模型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4个维度对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 社区嵌入式养老优势包括提供服务多元、满足情感需求、统筹整合优质资源、开放式养老;劣势为场地资源受限、盈利困难;机遇有服务需求量大、政府有力支持、信息技术发展日益成熟;威胁包括功能定位模糊、护理员短缺、老年人缺乏自主消费观念。 结论 在积极推进“互联网+社区养老”的背景下,天津市社区嵌入式养老因其服务多元,形式灵活,兼具地缘优势,具有良好的社会反响。未来,需在运营中进一步加强政府引导及监督,细化功能定位、稳定护理员队伍,以切实满足社区老年人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

    • 养老机构自立支援实施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2023, 38(1):92-9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092

      摘要 (16) HTML (0) PDF 997.19 K (2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养老机构实施自立支援的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以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综合框架(i-PARIHS)为指导,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13人和老年人6人,对其进行半结构深入访谈,应用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资料分析。 结果 呈现出3个主题和8个子主题,包括变革(优势、风险)、组织环境(照护理念、护理员配比、设施设备及用物配备、领导者支持)、接受者(护理员的实施能力、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接受意愿)。 结论 养老机构实施自立支援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增强机构实施自立支援的意愿、完善机构的组织环境、提升护理员的实施能力、增强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接受意愿,有助于推动自立支援在养老机构的开展。

    • >安宁疗护
    • 基于Meta人种学的生命末期家庭照顾体验理论模型的研究

      2023, 38(1):97-10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097

      摘要 (18) HTML (0) PDF 1.03 M (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整合中国家庭在患者生命末期的照顾体验,明确家庭照顾体验的核心元素,尝试构建诠释中国家庭照顾生命末期患者现象的理论模型。 方法 系统检索6个英文数据库和5个中文数据库中发表在2021年12月之前的描述中国家庭在患者生命末期的照顾体验的质性研究或混合型研究。采用Meta人种学方法对纳入的16篇文献进行整合。 结果 整合形成了8个核心元素,即爱与责任、临终意识、伴行、告别、五味杂陈、生活改变、个人成长和需求。其中7个核心元素的GRADE-CERQual整合质量评价的可信度为低至中度,1个核心元素的可信度为高度。论证整合显示,患者优逝是中国家庭照顾者临终照顾的最终目标。 结论 中国家庭对临终患者的照顾体验过程是动态的,对患者的爱和责任是中国家庭照顾者坚持的动力,家庭照顾者会因患者获得优逝而感到欣慰。

    • 社区医护人员实施居家安宁疗护促进及阻碍因素的质性研究

      2023, 38(1):104-10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104

      摘要 (19) HTML (0) PDF 983.27 K (2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医护人员实施居家安宁疗护的促进及阻碍因素,为有效推进居家安宁疗护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昆明市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3名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整理、分析资料。 结果 提炼出社区医护人员实施居家安宁疗护促进及阻碍因素2个主题,促进因素主题的3个亚主题包括意识到居家安宁疗护的重要性、容易与居民取得联系、患者有居家安宁疗护的需求;阻碍因素主题的4个亚主题包括政策支持因素、医护人员因素、患方因素、风险因素。 结论 社区医护人员实施居家安宁疗护的促进及阻碍因素是多维度的,应重视政府、社区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居家安宁疗护的重要性,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

    • 社区居民参与预立医疗照护计划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2023, 38(1):108-11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108

      摘要 (11) HTML (0) PDF 1008.24 K (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居民参与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促进与阻碍因素,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推广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2月发表的关于社区居民参与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Meta整合。 结果 纳入12篇文献,提炼53个结果,经分析汇总成14个类别,最终进一步归纳成4个整合结果,即社区居民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认识、社区居民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态度、社区居民参与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影响因素及对实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建议。 结论 社区居民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认知不足,社区医务人员需加强社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推广宣传,同时丰富社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实践方式,促进“以家庭为中心”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干预模式。

    • >延续护理
    • 基于患者需求的“胰管家”健康管理小程序的设计与使用

      2023, 38(1):113-11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113

      摘要 (19) HTML (0) PDF 1006.86 K (2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开发适用于胰腺疾病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小程序,并验证其可用性。 方法 基于文献调研、患者访谈和医护人员调查,全面整合不同胰腺疾病患者延续性照护及界面呈现需求,设计并开发一款适用于胰腺疾病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小程序。该小程序包含就诊服务、消息中心和我的健康3个主模块,3个主模块下设在线咨询、延伸护理、健康课堂、量表测评、信息填报、异常症状等15个分模块。 结果 小程序投入使用后有567例患者及其照护者完成注册,每3~7天使用1次、每次约10 min。共咨询健康问题153条。小程序用于胰腺疾病出院患者的可使用性和易学性评价得分分别为(30.31±1.68)和(7.56±0.62)分。 结论 此小程序兼具易学性和可使用性,能够促进优质照护全程化、健康教育多元化、信息采集便捷化、医患沟通实时化等,以提高患者延续性照护质量。

    • >综述
    • 护士参与终末期患者临终决策的研究进展

      2023, 38(1):117-12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117

      摘要 (23) HTML (0) PDF 988.33 K (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临终决策是终末期患者不可避免的话题,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决策参与度对临终患者影响较大。对护士参与终末期患者临终决策的概念、现状、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完善国内相关研究及提高护士临终决策参与率提供参考。

    • 护理诊断差异性验证方法的研究进展

      2023, 38(1):121-12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121

      摘要 (26) HTML (0) PDF 983.63 K (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护理诊断差异性验证方法进行综述,共检索到6种差异性验证方法,分别为Gordon & Sweeney模型、Fehring模型、Hoskins模型、潜在类别模型、多重对应分析及决策树,通过对差异性验证方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应用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各种方法的优势、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开展护理诊断的差异性验证研究提供参考。

    • 新入职护士职场适应的研究进展

      2023, 38(1):125-12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3.01.0125

      摘要 (48) HTML (0) PDF 1008.64 K (2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新入职护士职场适应的概念、评估工具、现状、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进行综述,新入职护士职场适应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涉及到个人、组织和工作、心理三方面,提出护理管理者应该优化护理工作环境,为新入职护士提供人文关怀,积极提供引导与帮助,探索出提高新护士职场适应度的方法,以提升新入职护士职场适应度,促进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