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27(6):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01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的视频分散法干预对学龄前手术患儿麻醉诱导配合度的改善效果。方法 对学龄前手术患儿麻醉诱导配合度非药物改善策略中视频分散法相关主题进行系统检索和质量评价,结合临床情景和专业判断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确定将视频分散法用于手术患儿麻醉诱导临床循证实践。基于视频分散法循证结果制订干预策略,选取择期手术患儿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循证的视频分散法临床实践方案,比较两组术前焦虑水平和麻醉诱导配合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诱导期合作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基于循证相关证据制订的视频分散法临床实践方案,可有效提高学龄前手术患儿麻醉诱导配合度,改善术前焦虑情况,推进了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规范及流程。
李天红,刘新文,吴轶璇,宗慧,周汨,肖晓燕,王天霞,朱文迪,李志坚,易冬霞,陈冬力
2022, 27(6):5-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05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绘本的术前黑暗适应性训练在眼科学龄期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眼科行择期手术的134例学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实施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绘本阅读和黑暗适应性训练,比较两组患儿围术期焦虑程度、术后适应行为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回病房时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配合心电监护、吸氧、蒙眼放松、排尿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对适应性训练的道具、方式、时机、内容、绘本等的满意率均≥95%。结论 基于绘本的黑暗适应性训练可降低眼科手术患儿的焦虑情绪,提高对黑暗的适应性和行为依从性。
2022, 27(6):9-1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09
摘要: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便利蜷曲减轻 足月新生儿肌内注射时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206例足月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2例和观察组104例,对照组采取轻拍、抚触等安抚行为后常规肌内注射,观察组采取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便利蜷曲后进行肌内注射。两组分别在注药后、拔针时及拔针后3 min进行疼痛评估,比较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便利蜷曲可减轻足月新生儿肌内注射过程中的疼痛程度。
2022, 27(6):12-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12
摘要:目的 探索小丑照护对学龄前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采取整群随机法,分别将入住儿科三楼、四楼的学龄前患儿纳入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在静脉留置针穿刺置入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小丑照护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疼痛、啼哭情况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儿主观疼痛与客观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静脉穿刺时啼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是两组穿刺后1 min内啼哭停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家长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丑照护能有效减轻患儿的疼痛程度,降低啼哭发生率,提升家长对静脉留置针置入操作的满意度。
2022, 27(6):15-1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15
摘要:目的 探讨家长协同治疗性游戏对上肢骨折手术患儿焦虑、恐惧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6月上肢骨折手术患儿168例,按照住院日期分成对照组(单日)和观察组(双日)各84例。对照组由社工和护士对患儿行治疗性游戏干预,对家长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家长协同对患儿行治疗性游戏干预,家长与护士、社工共同参与患儿疾病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儿童医疗恐惧调查量表评估患儿的焦虑、恐惧;采用Frankl依从性量表中文版评估患儿治疗依从性。结果 干预3 d后,观察组患儿焦虑、恐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护理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家长协同治疗性游戏干预由护士、患儿、家长和社工共同参与,对降低患儿住院焦虑和恐惧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提升患儿住院舒适度,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
2022, 27(6):18-2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18
摘要:目的 探讨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性护理流程在围术期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78例围术期患儿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32例和观察组1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建立并运用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性护理流程。结果 两组皮炎型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性护理流程的建立,可有效降低围术期患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
2022, 27(6):21-2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21
摘要:总结危重患儿ICU过渡期护理的内容(包括转出前的客观评估与综合干预、过渡期间规范的病情交接、转出后的个性化随访和风险预测)、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对负性心理情况的关注、过渡期间缺乏连续性照护、非计划ICU重返率高)并分析原因。提出促进患儿安全过渡的改善策略,包括促进良好的沟通、给予人力支持、促进患儿及家属心理健康。
2022, 27(6):25-2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25
摘要:目的 对比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及其照护者的出院准备度和出院指导质量差异。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对广州市1所三级甲等医院心胸外科的138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及其照护者进行调查。结果 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总分为(160.33±38.92)分,家属为(168.25±35.1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出院指导质量评分分别为(148.29±32.24)分、(162.68±24.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和照护者的出院准备度和出院指导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在临床工作中要重视并提高患者及其照护者的出院准备度,减少患者并发症和再入院率。
2022, 27(6):29-3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29
摘要:目的 了解产后疲乏与母婴依恋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为制订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产后疲乏量表、母婴依恋量表、产后抑郁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210例产后6周复查的产妇进行调查。结果 产后疲乏总分为(15.70±2.98)分;母婴依恋总分为(74.82±6.43)分;产后疲乏总分与母婴依恋总分呈负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抑郁、产次、年龄和家庭人均月收入是产后疲乏的影响因素(P<0.05,P<0.01);产后疲乏、婴儿哭闹频率、社会支持和抑郁是母婴依恋的影响因素(P<0.05,P<0.01)。 结论 产后6周的产妇处于中等疲乏水平,产后疲乏及母婴依恋受诸多因素影响,疲乏对母婴依恋产生负面影响。应针对产妇疲乏水平采取干预措施,缓解产后疲乏。
朱仕涛,李雯静,刘川,黄敬烨,张宝珠,蒋振杰,王诗雅,卿琪,孙庆文,杨淳,徐远达
2022, 27(6):34-3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34
摘要:目的 探讨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前后胃内压的变化。方法 回顾2015年6月至2020年9月行胃内压监测的重度ARDS患者,每次采用俯卧位通气前后自身对照,记录吸气相胃内压与呼气相胃内压。根据俯卧位通气期间肠内营养是否减速分为减速组与非减速组。结果 16例患者共监测46例次俯卧位通气治疗前后数据,俯卧位后吸气相和呼气相的胃内压较俯卧位前显著升高(均P<0.01)。其中减速组24例次,非减速组22例次,两组俯卧位通气后呕吐/反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SS评分比较,非减速组镇静效果显著优于减速组,两组俯卧位后胃内压较俯卧位前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 俯卧位通气会显著增加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胃内压;在俯卧位通气期间应综合评估患者状况,对肠内营养进行减速,以确保患者安全。
2022, 27(6):37-3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37
摘要:目的 探讨双抗靶向CIK细胞序贯PD-1抗体治疗在6例肝癌患者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6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其中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1例免疫性腮腺炎,1例干燥综合征,均对症处理后得以缓解。结果 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6例均完成治疗,不良反应得到及时解决。随访至2021年8月,2例患者病情基本得到控制,无明显进展;3例患者接受微波消融治疗;1例患者去世。结论 双抗靶向CIK细胞序贯PD-1抗体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的护理中,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是前提,做好用药的安全护理及不良反应护理是关键和重点,治疗期间做好患者病情的追踪和记录是持续治疗的支持。
2022, 27(6):40-4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40
摘要:目的 总结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对26例患者实施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配合包括对手术室护士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术中巡回护士重点做好机械设备布局,机器人不同机位调整,加强术中机械臂无菌管理;器械护士密切配合完成动力系统安装、截骨、胫骨平台打桩及假体置入。结果 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完善的手术配合流程,合理的机器设备布局,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顺利实施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
2022, 27(6):43-4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43
摘要:对2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结果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中2例发生低氧血症,1例出现拔管后误吸,1例出现治疗后低血糖,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麻醉护理重点包括治疗前完善对患者插管条件的评估,配合医生进行体位摆放;双腔支气导管在肺灌洗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移位,麻醉护士随时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采用听诊器进行气管导管位置的听诊,保证患者在肺灌洗治疗过程中的氧合;手术完成后配合麻醉医师做好患者的苏醒护理,以确保患者安全。
2022, 27(6):46-49+5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46
摘要:目的 探讨五音调神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心理和睡眠的影响。方法 将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认知治疗组(n=35)和五音调神组(n=36),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认知治疗组采取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五音调神组采取针刺督脉要穴(百会、印堂、神庭)联合角调式五行音乐治疗。干预前后观察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临床疗效和多导睡眠图检查参数变化。结果 干预后两组抑郁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均P<0.01)。两组抑郁、睡眠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导睡眠图检查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睡眠总时间、REM潜伏期和睡眠效率显著增加,睡眠潜伏期时间、觉醒时间显著缩短,觉醒次数显著减少,且五音调神组睡眠进程变化较认知治疗组更显著(P<0.05,P<0.01);干预后两组N1、N2、N3、REM期睡眠时间延长,N1、N2期睡眠比例降低,N3、REM期睡眠比例增加,且五音调神组显著优于认知治疗组(均P<0.01)。结论 五音调神法能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和失眠症状。
2022, 27(6):50-5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50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综合留观病房患者中心静脉治疗的护理专案管理效果。方法 在对2018年7~12月(实施前组)收治的236例患者静脉治疗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基础上,对2019年7~12月、2020年7~12月收治的253例(实施后1组)、219例患者(实施后2组)开展中心静脉治疗护理专案改善工作。结果 实施专案管理后,实施后组静脉治疗工具选择合理率显著提高,中心静脉治疗导管并发症中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显著下降,中心静脉治疗维护督导质量显著提升(P<0.05,P<0.01)。结论 护理专案管理可提高急诊留观病房患者静脉治疗工具选择及中心静脉治疗使用的合理性,规范中心静脉治疗维护,降低中心静脉治疗管路并发症发生率。
2022, 27(6):54-5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54
摘要:目的 探索ICU老年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related Skin Injury,MARSI)发生现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89例 ICU住院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ICU期间的MARSI发生状况进行评估和记录,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29例患者观察期间发生了MARSI,发生率为10.03%。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糖尿病、使用镇静剂、存在营养风险、低体质量及低蛋白血症是ICU老年患者MARSI的危险因素(P<0.05,P<0.01)。 结论 ICU老年患者是MARSI的高危人群,应针对危险因素制订防范措施,防止MARSI的发生。
2022, 27(6):58-6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58
摘要:目的 了解护士工作繁荣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济南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427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工作繁荣量表、护士组织支持感问卷、反馈寻求行为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工作繁荣得分为(53.67±9.73)分,护士工作繁荣与组织支持感总分、反馈寻求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是否喜欢护理工作、组织支持感、反馈寻求行为是护士工作繁荣的影响因素(P<0.05,P<0.01),可解释总变异的56.7%。结论 护士工作繁荣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可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干预,提高护士的工作繁荣水平,进而促进护士的成长发展和提升护理组织效能。
2022, 27(6):62-6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62
摘要:目的 探讨智慧护理系统在创伤护理一体化团队激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1~6月创伤中心抢救的严重创伤患者199例作为对照组,同年7~12月抢救的严重创伤患者148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由创伤护理一体化团队实施护理,观察组结合智慧护理系统实施一体化团队创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院前院内衔接时间、转运时间、监护室护理措施落实时间、首次创伤心理评估时间、首次康复护理会诊时间、救治成功率以及护士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各救护时间节点耗时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患者救治成功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护士应用智慧护理系统整体满意率91.42%。结论 智慧护理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护理水平与护理效果,使患者获益。
2022, 27(6):66-6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66
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长真实型领导与护士心理所有权和建言行为的关系,以提高护理管理效率。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3所三甲医院的442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真实型领导量表、心理所有权问卷和建言行为量表。结果 护士评估的护士长真实型领导评分为4.48±0.47,心理所有权评分为4.85±0.68,建言行为评分为3.52±0.25,三者之间互为正相关(均P<0.01),且心理所有权为真实型领导与建言行为的中介变量。结论 护士长真实型领导对护士建言行为有积极的影响,同时心理所有权在真实型领导和建言行为之中起到中介作用。可以通过提高护士心理所有权促进其建言行为,进而推动护理质量的提升。
2022, 27(6):69-7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69
摘要:目的 探讨优化后的无接触智慧门诊运行效果,为进一步完善就诊流程提供依据。方法 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门诊系统基础上优化就诊全流程、全环节,包括线上挂号、择医、预约,智能就诊,集成信息管理等。实施1年后选取其中6个月(2020年7~12月)与优化前同期(2019年7~12月)比较效果。结果 与优化前比较,优化后门诊月均公众号关注例次、新增绑卡例次明显增多,自助机办卡例次、自助机挂号例次、自助机缴费例次、人工窗口结算例次明显下降;优化后患者排队等候时间、就诊往返医院次数、院内重复排队次数显著减少或降低,医生诊断时间显著延长,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无接触智慧门诊提高了患者就诊效率,从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2022, 27(6):72-7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72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现状,为构建更完善的护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以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北京市4所高等医学院院校护理学院的1 077名学生开展调查。结果 护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参与者1 059人(98.33%),比较和非常赞同志愿活动能丰富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学生分别有810人(76.49%)和742人(70.07%),认为志愿服务与专业大部分/完全相关者743人(70.16%),认为学校对大学生志愿者管理机制比较/非常有效者931人(87.91%);但志愿服务每次都签协议仅占11.80%,对志愿者每次都提供保险金和补贴仅占9.82%和6.80%。 结论 护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度高,志愿服务对学生影响积极;但活动内容有待丰富、活动保障有待加强、活动培训体系有待完善。应建立规范的志愿服务保障和激励机制,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有效有益开展。
2022, 27(6):77-8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77
摘要:分析乳腺癌患者失志综合征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327例乳腺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失志量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327例中发生失志综合征152例(46.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越高、居住地为城市、社会支持越高为乳腺癌患者失志综合征的保护因素,疾病分期为Ⅲ~Ⅳ期、疼痛麻木感越重、上肢淋巴水肿、自我感受负担越重为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乳腺癌患者中失志综合征占比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制订针对性措施予以干预增进患者心理健康。
2022, 27(6):81-84+9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81
摘要:目的 探讨线上线下联动教育模式对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方式进行院内及出院指导,干预组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教育进行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自我管理能力、胰岛素注射意愿、胰岛素注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最终完成97例患者的调查研究。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注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胰岛素注射意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线上线下联动教育可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减轻对胰岛素的抗拒,同时可降低胰岛素注射不良事件发生率。
2022, 27(6):85-8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85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虚拟护理工作室的运营方式与实践效果。方法 2020年11月构建虚拟护理工作室平台,实施网上预约和线下服务。2021年2月针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重组虚拟护理工作室成员,根据护士资质分成普通护士、市级专科护士和省级专科护士;由工作室护理长定岗线上预检分诊,实施分级派单;不同级别的护士上门实施护理,为患者提供延续性、全程、精确的居家照护服务。结果 线上预检分诊与分级派单制实施后,预约错误、退诊、退费发生率显著降低,实际服务例数、服务对象满意率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虚拟护理工作室实施线上预检分诊与分级派单制可以精准对接患者需求,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
2022, 27(6):88-9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88
摘要:目的 调查三甲医院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互联网+护理服务”在湖州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对湖州市三甲医院500名符合国家“互联网+护理服务”资质的护士,采用自制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30.80%的护士知晓“互联网+护理服务”政策;37.00%愿意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18.40%拒绝,44.60%持观望态度;PICC/输液港护理(64.95%)、静脉注射(63.97%)、留置引流管的护理(63.48%)、静脉输液(63.24%)、皮下及肌内注射(62.25%)及鼻饲(61.27%)是参与意愿较高的护理服务项目;护士政策知晓度、是否有足够空余时间、“互联网+护理”从业经历是影响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 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总体参与意愿较低,而业余时间充裕、有“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经历以及对该项政策存在一定知晓度的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参与意愿更强。应从多方位加大“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推广教育,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有序开展。
2022, 27(6):92-94+10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92
摘要:目的 深入了解导管护理网约护士的工作压力感受,旨在探讨缓解其压力的措施,为促进网约导管护理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对11名导管护理网约护士进行质性访谈,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提炼出3个主题,包括压力源,来自于患方、安全保障和护士自身;压力导致的正性和负性反馈;压力应对,包括个人应对和管理层应对。结论 导管护理网约护士存在多方压力,宜多方合力缓解护士压力,促进网约导管护理的进步与发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2022, 27(6):95-9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95
摘要:目的 探讨远程监控对居家自动化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的影响。方法 将74例居家自动化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随访管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远程监控干预,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容量管理相关知识、容量自我管理行为、体内水剩余和血压。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容量管理相关知识得分、容量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较干预前提高(P<0.05,P<0.01),体内水剩余值、血压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均P<0.01);观察组干预后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远程监控能提高居家自动化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相关知识和容量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改善其容量负荷。
2022, 27(6):99-10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099
摘要:目的 探讨间接能量测定系统(代谢车)在肝病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对住院肝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n=90)和常规组(n=88),分别按代谢车监测的静息能量消耗(REE)及Harris-Benedict(H-B)公式计算出的基础能量消耗(BEE)给予对应的营养治疗。治疗第10天测定比较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结果 入院时,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患者REE比较,以及不同年龄段患者REE与BEE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10 d后,干预组血清前白蛋白(171.32±11.24)mg/L,血清白蛋白(37.65±2.11)g/L,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129.52±12.31)mg/L,血清白蛋白(33.46±2.2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依据代谢车测定能量需求值确定的营养治疗方案对于肝病患者营养指标改善效果更好。
2022, 27(6):102-10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102
摘要:促进ICU患者身体功能康复最简便、有效的措施是运动,如能早期开始,其益处更大。ICU患者早期活动实践存在很多障碍,主要包括患者层面和医院层面两大方面。而针对障碍因素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可促进ICU患者早期活动的落实。
2022, 27(6):106-10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106
摘要:通过概述国内外缓和医疗家庭心理干预的理论及其应用以及研究现状,分析在我国肿瘤缓和医疗实践中实施和推广晚期癌症患者家庭心理干预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包括资源短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和培训力度不够、晚期癌症患者和家属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缺乏,并提出展望,旨在为今后开展晚期癌症患者缓和医疗家庭心理干预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2022, 27(6):110-1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6.110
摘要:从阴道分娩后会阴疼痛的机制、影响产后会阴疼痛的因素以及围生期视角预防/治疗产后会阴疼痛的非药物干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主要阐述近年来阴道分娩后会阴疼痛非药物干预研究的现状与局限,旨在为临床上管理阴道分娩后会阴疼痛提供参考。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