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兰,金艳,陈秋香,陈庆,方红梅,耿力,刘倩,吕冬梅,莫蓓蓉,宋锦平,王莉,吴艳艳,杨起,张红梅,周依群,周凤,朱小平,朱震宇,祝毅,程范军
2022, 37(5):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001
摘要:目的 形成《医院参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样本采集管理专家共识》,规范采样管理。 方法 在查阅国内外文献,依据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综合参与采样工作的操作实践及相关专家意见建议,撰写共识初稿,并通过会议讨论及函询征求专家意见,对共识稿进行修改,形成终版共识稿。 结果 专家就采样前准备,采样点、采样台设置及采样人员配置,采样操作管理,标本管理及交接,医疗废物处理,支持督导管理,采样后续管理环节形成一致意见。 结论 该共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可为全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样本采集管理提供参考。
蔡立柏,刘延锦,刘阳阳,梁郝,魏泽旭,白井双,张玉坤,王楚,崔妙然
2022, 37(5):5-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005
摘要: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 方法 将9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人工辅助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基于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主动和被动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住院天数和相关费用的差异。 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主动和被动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住院天数及总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人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训练,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康复效果。
2022, 37(5):9-1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009
摘要:目的 构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Ⅰ期运动康复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方法 将7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7例,干预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构建并实施介入术后Ⅰ期运动康复方案。术后第1天和出院前评价患者功能独立性、焦虑抑郁及睡眠状况。 结果 出院前干预组功能独立性、焦虑抑郁及睡眠状况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实施Ⅰ期运动康复方案,可提高患者功能独立性,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
2022, 37(5):13-1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013
摘要:目的 调查宁夏地区临床护士心脏康复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培养心脏康复护理专科人才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宁夏地区5个市10所医院心脏内外科护士269名,采用自设临床护士心脏康复知信行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宁夏地区临床护士心脏康复知信行总得分为(156.99±18.13)分,总得分率为73.36%;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率依次为65.33%、85.40%和71.83%。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参加康复培训和科室是否开展心脏康复影响护士心脏康复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此外,知识水平还受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护士层级、所在科室、医院级别和类型影响;态度还受年龄、是否为专科护士、医院级别影响(P<0.05,P<0.01)。 结论 宁夏地区临床护士心脏康复态度较积极,但知识和行为有待进一步提高和规范。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不断提升护士心脏康复护理质量的整体水平。
2022, 37(5):17-2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017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五禽戏之鸟戏的康复呼吸操对大叶性肺炎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74例大叶性肺炎患儿按病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五禽戏之鸟戏的大叶性肺炎康复呼吸操方案。 结果 干预1周、3周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用力肺活量(FVC)、最高呼气流速(PEF)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对大叶性肺炎患儿实施基于五禽戏之鸟戏的康复呼吸操有利于促进患儿肺康复。
2022, 37(5):20-2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020
摘要:对医养结合养老背景下我国老年康复护理模式进行综述,常见的老年康复护理模式包括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基于“互联网〖JB(〗〖HT6”K〗+〖JB)〗”的5 E康复护理模式、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多学科协作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4种,分析老年康复护理模式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完善康复设施、推动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康复服务标准化、将老年综合评估应用于老年康复护理、加强老年康复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推动信息化智能养老服务发展等建议,以期为医养结合背景下老年康复护理发展提供参考。
2022, 37(5):24-2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024
摘要:目的 构建骨科老年患者呼吸道梗阻风险评估体系,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 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和小组讨论,拟定评估体系的初级指标,通过2轮专家咨询确定最终指标,并对指标进行初步验证。 结果 构建的风险评估体系由年龄、意识状态、咳痰能力、痰液黏稠度、疼痛程度、可行体位、手术(受伤)部位、麻醉方式、基础疾病及高危因素10个指标构成。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00~5.00,变异系数为0~0.17。应用该评估体系对186例骨科老年患者进行评估,共发生呼吸道梗阻4例(风险评估2级1例,3级2例,4级1例)。 结论 骨科老年患者呼吸道梗阻风险评估体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可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降低呼吸道梗阻发生率。
2022, 37(5):27-3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027
摘要:目的 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深静脉血栓防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取前瞻性非同期类实验设计,按照入院时间将412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栓预防方案;干预组采用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按照团队制订的血栓预防流程及分层预防方案,落实乳腺癌围术期患者血栓防控工作。 结果 干预组血栓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患者对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实施后医护人员深静脉血栓防治知识测试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 结论 采用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可降低乳腺癌患者深静脉血栓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升医护人员血栓防治知识。
2022, 37(5):31-3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031
摘要:目的 总结5例开颅术后早期因急性肾功能损害而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护理。 方法 组建多学科团队,拟定患者的监测参数和治疗目标,采取多模态监测下的重要参数的目标化管理,密切观察出凝血功能,做好感染防控、镇静及镇痛护理,早期进行肠内营养。 结果 5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未因颅内出血或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行再次手术。2例完全康复,2例好转,1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 结论 开颅术后早期因急性肾功能损害需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病情危重,多学科团队综合神经重症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理念实施个性化的监测、治疗和护理,可以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
蒋琪霞,唐永利,展颖颖,王学红,赵静,张燕双,索惠娟,李冬梅,李霞,蔡蕴敏,黄玲,庞建喜,杨海燕,窦薇,张晓蓉
2022, 37(5):34-3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034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我国不同医疗机构老年患者皮肤撕裂伤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老年皮肤撕裂伤提供参考。 方法 招募16个省、2个自治区和2个直辖市52所医院或养老院,整群抽取≥60岁的住院患者,从头到脚检查纳入对象的皮肤识别是否存在皮肤撕裂伤及其严重度,并收集人口学、健康状况以及皮肤撕裂伤致伤原因等相关资料。 结果 共获得14 675例有效资料,发现皮肤撕裂伤129例,现患率0.88%;康复医院皮肤撕裂伤现患率最高(0.97%),其次为综合性医院(0.90%)、老年医院(0.49%),养老院为0。前三位致伤原因为跌倒(27.13%)、钝力创伤(24.03%)和移除粘性敷料(17.83%)。回归分析显示,有皮肤撕裂伤发生史、有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是老年患者皮肤撕裂伤的危险因素(OR=230.240、4.050)。 结论 老年皮肤撕裂伤常见致伤原因为跌倒、钝力创伤和移除粘性敷料;最近6个月内有皮肤撕裂伤发生史和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是独立危险因素。需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简便易行和具有良好预测效度的预测工具。
2022, 37(5):38-4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038
摘要:目的 调查口腔专科医院门诊护士工作投入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提高口腔门诊护士工作投入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投入量表、护理工作环境量表对7所三级口腔专科医院的801名门诊护士进行调查。 结果 口腔门诊护士工作投入总均分为(3.98±0.97)分。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后,护理工作环境可解释工作投入总变异的36.5%。 结论 口腔专科医院门诊护士工作投入处于中等水平,工作环境可显著影响其工作投入。管理者应采取措施优化口腔门诊护理工作环境,积极营造认可氛围,完善基本保障,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并充分发挥口腔门诊护士的专业自主性,从而提高其工作投入水平。
2022, 37(5):42-4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042
摘要:目的 提高护理联盟地县级医院护士长护理管理能力。 方法 选取2020年参加护理管理联盟培训的55名护士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个月的系统培训。在培训开始前与培训结束后3个月分别发放患者安全胜任力量表与护士长领导力问卷进行评价。 结果 培训后地县级医院护士长的患者安全胜任力、护士长领导力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 结论 通过区域护理专科联盟,对地县级医院护士长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培训,有助于提升护士长的患者安全胜任力和领导力,进而提高地县级医院的护理质量。
2022, 37(5):45-4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045
摘要:目的 了解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与工作-家庭支持的状况,并探讨其相关性。 方法 采用工作-家庭支持量表和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对1 47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护士工作-家庭支持总分为(107.54±25.59)分,人文关怀能力评分为(192.26±27.76)分。护士工作-家庭支持情况与人文关怀能力呈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士工作-家庭支持、工龄对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效应为20.50%。 结论 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与工作-家庭支持密切相关。应给予护士更多的工作与家庭支持,以促进其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
2022, 37(5):48-5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048
摘要:目的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综合医院应对全员核酸检测保障任务时,项目管理理论在护理人力资源应急管理中的应用经验。 方法 运用项目管理理论的科学方法,包括启动核酸采样护理应急项目组,制订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库入选计划、人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实施双轨制工作模式,重视过程管控。评价项目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核酸采样及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状况。 结果 2021年8月3~12日,调配护理人力资源23批、计680人;完成108个采样点超30万人次的核酸采样,受检者未发生交叉感染,护理人员无职业暴露发生;双轨制工作模式下护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未出现明显下滑,管理质量达标。 结论 项目管理有利于护理人力资源的高效调配与双轨制工作模式的稳步运行,可为今后应对突发应急事件提供参考。
2022, 37(5):51-53+5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051
摘要:目的 了解新护士工作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湖北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工作1年内的护士,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毕业护士工作准备度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314名新护士工作准备度得分为(268.93±68.64)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他医院工作经历、家庭支持程度、与同学是否相处融洽是新护士工作准备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 结论 新护士工作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影响因素较多。护理管理者应为新护士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提高工作准备度。
2022, 37(5):54-5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054
摘要:目的 探讨情景模拟联合实训口诀法在ICU护生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 方法 将80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情景模拟联合实训口诀法进行心肺复苏培训。比较两组培训前后的理论、操作成绩,操作失误率,抢救时各项操作落实时间及观察组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心肺复苏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环境评估和顺序颠倒失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抢救落实措施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对此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为100%。 结论 情景模拟联合实训口诀法培训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培训效果,提高护生满意度。
2022, 37(5):58-6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058
摘要:目的 探讨任务驱动的参与体验教学对护生老化知识、老年态度及老年护理择业动机的影响。 方法 将选修老年护理学的126名护理本科生按行政班随机分成对照组(n=60)和实验组(n=66)。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法,实验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利用任务驱动的参与体验教学在养老机构完成老年健康评估和老年怀旧访谈任务。教学前后采用老化知识问卷、老年人态度量表和护生老年护理择业动机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实验组课程结束后的老化知识、老年态度总分及其积极维度、老年护理择业动机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将任务驱动的参与体验教学应用于老年护理学教学,能有效提高护生的老年知识、态度,增强老年护理择业动机。
2022, 37(5):61-6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061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护理科研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效果。 方法 成立临床护理科研专业小组和项目管理小组,基于成果目标设计理论及实践培训方案,对51名护士进行为期2年的护理科研理论及实践培训。 结果 培训后护士的科研能力自评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P<0.01);撰写论文、发表论文、获得科研课题及专利发明数均增加。 结论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临床护理科研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全面提升护士的科研能力,增加科研成果产出。
2022, 37(5):65-6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065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护士亲身经历患者自杀事件后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为设计有效的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Ovi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护士亲历患者自杀后的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进行质量评价,依据其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结果整合。 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提炼63个研究结果,归纳成9个类别,综合成4个整合结果:患者自杀事件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使护士产生压力感;个体和社会的应对资源影响护士对患者自杀事件的反应;因压力源和应对资源的不同,护士采取积极或消极的应对方式;护士个体化应对患者自杀事件后的生理、心理及行为变化。 结论 护士自身、护理管理者和医院要及时识别护士亲历患者自杀后的压力源和应对资源,重视其应对方式和压力反应,给予系统化的对策,恢复护士身心健康。
2022, 37(5):70-7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070
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服毒自杀患者焦虑、自杀态度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50例服毒自杀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两组入院均迅速采用急救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自杀态度问卷、希望量表评分。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自杀态度、希望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服毒自杀患者的焦虑程度及自杀态度,提高希望指数。
2022, 37(5):73-7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073
摘要:目的 了解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决策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决策辅助方案构建提供参考。 方法 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决策参与量表、决策冲突量表对11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决策过程中,59例(53.64%)倾向于与医生共享决策,但实际参与过程中60例(54.54%)为被动决策。患者决策冲突得分45.91±9.30。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并存疾病数量、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以往就医体验、实际参与角色是主动脉夹层患者决策冲突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 结论 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决策期望与实际参与存在差异,决策冲突处于高水平,且受多因素影响。医务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尊重患者决策偏好,以信息支持为基础构建决策辅助工具,为患者提供适当决策支持,降低决策冲突。
2022, 37(5):77-79+9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077
摘要:目的 基于互联网医院构建一站式医护上门多系统集成平台,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方法 设计开发“医护上门”服务平台,实施患者居家护理服务。统计应用前6个月(采用电话预约方式实施居家服务)与应用后6个月服务患者的情况,比较患者满意度及护士认可度。 结果 应用前开展项目12项,接受服务63例;应用后开展项目28项,接受服务299例。应用后患者满意度评分及护士认可度评分显著高于应用前(均P<0.01)。 结论 医护上门平台实现了多系统、多学科的有效融合,可为患者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居家护理服务,促进了居家护理服务业态的持续发展。
2022, 37(5):80-8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080
摘要:目的 探讨“互联网+健康教练技术”对学龄期癌症患儿PICC自我管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将64例PICC置管的学龄期患儿按出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3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采用“互联网+健康教练技术”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及干预4个月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导管阻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教练技术的应用可提高患儿家长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癌症患儿PICC并发症的发生。
2022, 37(5):84-8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084
摘要:目的 探索基于微信平台的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 方法 将1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69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出院后护理。干预组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即由医院专科护士、社区护士、患者三主体构成医院延续护理干预轨道和社区干预轨道。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6 min步行距离及Borg评分。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6 min步行距离及Borg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P<0.01)。 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模式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相关知识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2022, 37(5):87-9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087
摘要:目的 运用医共体协作健康管理模式对农村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探讨促进农村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有效方法。 方法 选取15家医共体成员单位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4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建立医院及15家医共体单位组成的干预小组,实施医共体协作的高血压健康管理模式。比较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两组血压及自我管理行为。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医共体协作健康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农村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2022, 37(5):91-9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091
摘要:对症状网络的定义和相关指标,同期网络、时态网络和动态网络的应用进行阐述。提出使用症状网络可提供症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以外的症状信息,发现关键症状靶点,提供复杂干预的有效干预机制,提供个体化精准干预措施。并提出我国在构建症状网络的建议,为促进临床护理人员实施精准化的症状管理策略提供借鉴。
2022, 37(5):95-9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095
摘要:对护理缺失评估的相关量表的研究进行综述与总结,以期为护理缺失理论的应用以及开发适合我国使用的研究工具提供借鉴,为全面准确地评估护理缺失现状提供参考依据。
2022, 37(5):100-10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100
摘要:PICC相关心律失常指PICC置管时或导管使用时或拔除导管时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表现,本文对PICC相关心律失常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以期提高护理人员对相关并发症的关注以及鉴别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2022, 37(5):104-10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104
摘要:介绍社会处方的产生与发展、相关概念、经典转诊路径,分析社会处方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对我国社区健康管理的建议。认为中国社区健康管理应当突破传统医疗模式的局限,关注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加强机构间的联系,激活社区资源,保障护理服务的连续性;非医疗处方与医疗处方相辅相成;充分发挥护理专业优势,是未来护士处方发展的方向。
2022, 37(5):109-11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5.109
摘要:系统介绍慢性伤口照护中的决策树模型,Markov模型和决策树-Markov模型3种卫生经济学评价模型及最小成本法、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4种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旨在为慢性伤口照护中开展卫生经济学评价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