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37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重点关注——心血管疾病护理专题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的清单制管理

      2022, 37(2):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01

      摘要 (206) HTML (0) PDF 967.15 K (7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清单制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279)及对照组(n=293)。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干预组应用清单制管理模式进行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心脏功能改善情况、院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衰弱得分。结果出院时干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院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及衰弱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患者实施清单制管理模式的心脏康复,可改善患者心脏功能,降低患者院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衰弱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首发症状与院前延迟的关系研究

      2022, 37(2):5-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05

      摘要 (87) HTML (0) PDF 952.04 K (7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首发症状与院前延迟的关系,为临床实施院前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488例,收集患者首发症状、一般资料、疾病相关因素、院前相关因素及院前时间,分析首发症状与院前延迟的关系。结果患者院前时间为135.5(48.3, 1 735.5) min,其中院前时间≤150 min 253例(51.8%),>150 min(即院前延迟)235例(48.2%);首发症状多为胸背痛[146例(29.9%) ],其次为胸前痛124例(25.4%)、腹痛121例(24.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自觉病情严重程度、 胸背痛是院前延迟的保护因素(P<0.01),腹痛、四肢麻木/疼痛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前延迟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常以胸背痛为首发症状,腹痛与四肢麻木/疼痛非典型症状是导致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出现院前延迟的主要因素。需对公众加强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早期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积极就医,缩短院前时间。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 37(2):8-1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08

      摘要 (80) HTML (0) PDF 981.31 K (7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29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自我同情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评分为(57.99±8.7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NYHA心功能分级、病程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1),可解释总变异的40.70%。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医护人员需针对影响因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其自我同情水平,增强患者的积极心理力量。

    • 医患视角下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安宁疗护需求的质性研究

      2022, 37(2):12-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12

      摘要 (199) HTML (0) PDF 940.70 K (7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深入了解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安宁疗护需求,为构建心力衰竭患者安宁疗护模式提供参考。 方法以个人深度访谈法对心力衰竭重症监护病房9例晚期心力衰竭患者、9名医务人员进行访谈,采用Nvivo11.0软件和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提炼主题。 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即迫切需要缓解身心症状;需要多方面社会支持;需要主动评估精神需求;对死亡教育的需求医护人员和患者本人意见存在分歧。 结论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安宁疗护需求较多,满足其生理和心理需求,促进医患有效沟通,重视患者死亡观念影响因素的评估,有利于提升患者临终质量。

    • PCI术后重返工作中青年患者智谋水平及对工作投入的影响

      2022, 37(2):15-1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15

      摘要 (76) HTML (0) PDF 941.20 K (7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重返工作中青年患者智谋水平及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为相关干预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便利抽取15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重返工作中青年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智谋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中青年患者智谋得分为(81.06±12.05)分,工作投入总分为(47.92±7.71)分,智谋得分与工作投入得分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重返工作时间和智谋水平是患者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中青年患者智谋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工作投入水平有待提高。护理人员需加强患者术后随访,鼓励家属及同事多关注和支持患者,帮助患者适应生活和工作,提高智谋水平,使之更好地投入工作。

    • 可穿戴设备用于家庭心脏康复运动的研究进展

      2022, 37(2):18-2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18

      摘要 (141) HTML (0) PDF 985.04 K (10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可穿戴设备具备的功能,包括运动指导、运动记录、远程监管和危险预警;阐述可穿戴设备对家庭心脏康复的效果,即可指导运动训练,提高康复运动有效性;增加身体活动,改善康复运动依从性;实现远程监管,增加康复运动专业性;监测心电活动,保障康复运动安全性。提出需保护患者隐私权益,优化干预措施设计,聚焦老年群体特征等,以改善心脏康复质量,促进心脏康复的实施。

    • >专科护理
    • 医护合作决策危重患者身体约束缩减方案的实施

      2022, 37(2):22-2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22

      摘要 (79) HTML (0) PDF 1012.00 K (7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决策危重患者身体约束缩减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将ICU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27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20年4~11月收治的307例患者设为干预组。对照组常规给予身体约束策略,干预组实施医护合作决策的身体约束缩减策略。比较两组身体约束率、身体约束时间及谵妄、非计划拔管、皮肤损伤发生率。结果干预组身体约束率34.20%,约束时间(25.49±9.61)h,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的53.85%、(31.73±10.26)h;干预组谵妄、皮肤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合作决策的ICU患者身体约束缩减方案的实施,可规范身体约束操作流程,保障约束的合理性,有利于降低患者身体约束率及相关并发症,缩短患者身体约束时间。

    • 造血干细胞移植幸存者重返工作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 37(2):26-2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26

      摘要 (84) HTML (0) PDF 949.49 K (6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幸存者重返工作状况,分析其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对12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幸存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疲乏量表、医疗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12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幸存者中50例(39.68%)重返工作岗位;疲乏阳性率50.79%,医疗社会支持得分62.37±9.47。回归分析显示,疲乏、移植时间、文化程度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幸存者重返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幸存者重返工作率较低。医护人员应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实施干预,以利造血干细胞移植幸存者安全、长久地重返工作岗位,回归正常生活。

    • 腹式呼吸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腔肌筋膜痛的干预效果

      2022, 37(2):29-3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29

      摘要 (87) HTML (0) PDF 940.54 K (7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腹式呼吸放松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腔肌筋膜痛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产后盆腔肌筋膜痛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基础上行腹式呼吸放松训练,干预2个疗程。于干预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估量表评价患者盆底肌触诊时疼痛程度、产后腰背肌疼痛程度,采用生物反馈刺激仪检测盆底肌表面肌电值,以评估两组治疗效果与复发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盆底肌触诊时疼痛评分,腰背肌疼痛评分,盆底肌前、后静息肌电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干预结束1个月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后盆腔肌筋膜痛患者行腹式呼吸放松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可以有效降低产后盆底肌紧张程度,缓解盆腔痛、腰背痛,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促排卵药物自我注射的护理干预

      2022, 37(2):32-3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32

      摘要 (116) HTML (0) PDF 958.33 K (9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促排卵药物自我注射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类实验性研究,将初次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促排卵患者99例按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自我注射促排卵药物护理干预方案,包括促排药物自行注射笔记的使用、语言教育联合实践教育方式,同时采用线上咨询为患者提供延续性服务。促排卵治疗完成后评价并比较两组自我注射完成率及自我注射正确率。结果 观察组自我注射完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自我注射正确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实施促排卵药物自我注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自我注射能力,促进促排卵治疗顺利完成。

    • >中医护理
    • 全息刮痧疗法对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

      2022, 37(2):35-3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35

      摘要 (125) HTML (0) PDF 935.00 K (7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全息刮痧疗法对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胃癌根治术后行肠内营养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行肠内营养护理,观察组在肠内营养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每日首次输注肠内营养前30 min实施全息刮痧疗法。比较两组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肠内营养输注达目标量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肠内营养输注达目标量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全息刮痧疗法可促进胃癌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提高肠内营养耐受性,缩短肠内营养输注达目标量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手术室护理
    • 手术室一次性低值耗材套餐式管控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2022, 37(2):38-40,8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38

      摘要 (105) HTML (0) PDF 954.01 K (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一次性低值耗材套餐式管控平台对手术低值耗材的管理效率。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研究,2019年5~12月手术室完成手术量17 522台,低值耗材按常规管理(精准管控前);2020年5~12月完成手术量15 447台,低值耗材行精准管控(精准管控后),即根据手术室各专科手术特点,开发一次性低值耗材套餐式管控平台,并对一次性低值耗材进行精控管理。结果 一次性低值耗材精准管控后,每周库存检查时间和临时申请次数显著低于精准管控前(均P<0.01);一次性低值耗材库存余量、按效期规范摆放率 与精准管控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手术室实施一次性低值耗材套餐式精准管控,有利于手术室低值耗材的动态管理,提高低值耗材管理质量,减少库存和损耗。

    • >护理管理
    • 新入职护士死亡教育需求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 37(2):41-4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41

      摘要 (82) HTML (0) PDF 963.68 K (7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新入职护士死亡教育需求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院管理者对新入职护士开展死亡教育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7~8月选取河北省11所医院的387名新入职护士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死亡教育需求量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及死亡焦虑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新入职护士死亡教育需求总分为171.76±40.83;死亡教育需求与正向死亡态度和死亡焦虑呈正相关(均P<0.01),与负向死亡态度呈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历、所在医院等级、对护理工作的态度、在校是否开展死亡教育、死亡态度及死亡焦虑是死亡教育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1),可解释总变异的67.6%。结论 新入职护士死亡教育需求处于较高水平,且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院管理层应提供以提高死亡应对能力为前提的个性化、多样化死亡教育培训,多途径、多层次提升新入职护士 死亡相关知识的储备与积累,进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 新入职护士问题解决能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 37(2):45-4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45

      摘要 (61) HTML (0) PDF 973.40 K (6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新入职护士问题解决能力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促进新护士快速成长提供依据。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选取济南市8所医院的441名新入职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问题解决能力量表、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新入职护士问题解决能力条目均分为(3.09±0.32)分,各维度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正性问题定向、理性问题解决、冲动疏忽风格、负性问题定向、回避风格。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离职意愿、夜班次数、行为承诺、未来意向、远目标定向、目的意识是新入职护士问题解决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1),可解释总变异的44.1%。结论 新入职护士问题解决能力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护理管理者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应根据影响因素完善培训课程,提高新入职护士问题解决能力。

    • 临床护士工作自主性与行为目标达成度的相关性分析

      2022, 37(2):49-5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49

      摘要 (123) HTML (0) PDF 932.87 K (7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工作自主性与行为目标达成度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为提高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提供参考。方法 以方便抽样法选取临床护士286名,采用工作自主性量表、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工作自主性得分为(5.16±1.45)分,行为目标达成度得分为(4.22±0.69)分;工作自主性与行为目标达成度呈正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层级、婚姻状况和工作自主性是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临床护士的工作自主性和行为目标达成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临床护士工作自主性越高,其行为目标达成度越好。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培养护士的工作自主性,挖掘护士的工作潜能,提高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 护理人员对老年人态度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 37(2):52-5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52

      摘要 (158) HTML (0) PDF 939.23 K (7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对老年人态度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措施提高护理人员对老年人态度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版Kogan老年态度量表、汉化版医院伦理氛围量表、护士人性化护理能力量表对478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的老年态度得分为(110.39±19.08)分。婚姻状态、工作科室、工作之外与老年人接触频率、工作影响、与护士的关系及与医院的关系是护理人员对老年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护理人员对老年人的态度偏积极,但积极性不高。护理管理者可实施针对性干预,提高护理人员对老年人的态度,从而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质量。

    • >护理教育
    • 密室逃脱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心血管内科临床实践的应用

      2022, 37(2):56-5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56

      摘要 (96) HTML (0) PDF 636.23 K (6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密室逃脱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心血管内科临床实践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实习的护理本科生96人,按入科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将1~48号护理本科生设为对照组,49~96号护理本科生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按实习大纲计划进行临床实践教学,实验组在常规临床实践教学基础上开展密室逃脱教学。实习结束后,对两组护理本科生批判性思维、学习投入水平、出科考试成绩进行评价。结果 教学后实验组批判性思维得分、学习投入得分及出科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护理本科生采取密室逃脱教学法,能激发护理本科生积极投入学习,有效提升临床实践教学效果。

    • 导学式情境模拟教学法在实习护生职业风险培训中的应用

      2022, 37(2):60-6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60

      摘要 (139) HTML (0) PDF 968.81 K (7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提高实习护生护理职业风险意识。方法 根据实习时间将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的实习护生98人作为对照组,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的实习护生72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开展以PPT讲授为主导的不良事件分析会进行职业风险培训。观察组运用导学式情境模拟教学法,将护理不良事件案例结合情境模拟进行职业风险培训。采用中文版护士安全态度问卷、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认知问卷及自行设计的临床职业风险教学模式反馈问卷进行评估。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护理安全态度总分及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实习护生对临床教学模式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实习护生实施导学式情境模拟教学,可有效提升实习护生的安全态度及对不良事件的认知,为今后的护理实践中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奠定基石。

    • 改良Peycon四步教学法在新入职护士岗前操作培训中的应用

      2022, 37(2):63-6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63

      摘要 (86) HTML (0) PDF 944.84 K (7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提高新入职护士岗前护理操作技能培训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度新入职护士32人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度新入职护士30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操作培训,观察组采用改良Peycon四步教学法进行护理操作培训。结果 对照组护理操作考核成绩(90.63±1.27)分 ,观察组为(96.03±1.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实践能力及培训满意度各项目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新入职护士采用改良Peycon四步教学法进行岗前护理操作培训,有利于调动新入职护士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护理操作培训效果,同时提升新入职护士的培训体验满意度。

    • 基于ANCC护理继续教育认证原则的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2022, 37(2):67-7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67

      摘要 (65) HTML (0) PDF 971.13 K (6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提高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方法 选择34名临床护理教学组长进行教学能力培训,以美国护士认证中心(ANCC)的护理继续教育认证原则为指导,设计并实施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培训项目。比较培训前后临床护理教学组长教学能力。结果 培训后,护理教学组长的朗诵表演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授课能力及综合教学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P<0.01)。结论 基于ANCC护理继续教育认证原则进行教学能力培训,能够精准把握临床护理教师的培训需求,有效提升其教学能力。建议开展ANCC护理继续教育认证,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标准化。

    • >心理护理
    • 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2, 37(2):71-7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71

      摘要 (99) HTML (0) PDF 956.25 K (6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深入了解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非自杀性自伤的心理感受,为制订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住院期间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18例,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出4个主题,即难以应对的负性情绪,受症状支配,自我矛盾心理,求助动力不足。结论 护理人员需关注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的心理感受,重视患者情绪变化,加强社会支持,提供个性化心理护理,以防止自伤事件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 家庭坚韧性在中青年癌症患者照顾者知觉压力与家庭适应间的中介效应

      2022, 37(2):74-7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74

      摘要 (86) HTML (0) PDF 941.59 K (5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中青年癌症患者照顾者知觉压力、家庭适应及家庭坚韧性之间的关系,为制订相关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方便抽样法抽取362名中青年癌症患者的照顾者,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知觉压力量表、家庭坚韧性量表、家庭适应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中青年癌症患者照顾者知觉压力得分为(26.46±10.14)分,家庭坚韧性得分为(143.56±17.56)分,家庭适应得分为(46.41±9.08)分;家庭坚韧性、家庭适应与照顾者知觉压力呈负相关,家庭坚韧性与家庭适应呈正相关(均P<0.01);家庭坚韧性是照顾者知觉压力与家庭适应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1.82%。结论 照顾者知觉压力、家庭坚韧性和家庭适应均处于中等水平;家庭坚韧性在照顾者知觉压力和家庭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医护人员应重视中青年癌症照顾者家庭坚韧性评估,可设计干预项目进行护理干预,以增强家庭坚韧性,进而提高中青年癌症患者照顾者家庭适应水平。

    • 消极认知情绪调节在头颈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吞咽困难间的中介作用

      2022, 37(2):78-8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78

      摘要 (84) HTML (0) PDF 1.31 M (5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头颈癌患者吞咽困难现状,分析疾病不确定感对吞咽困难的影响及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中文版、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和消极认知情绪调节方式分量表调查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头颈癌患者200例。结果 头颈癌患者吞咽困难得分(53.10±11.50)分;消极认知情绪调节与疾病不确定感呈正相关,吞咽困难与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均P<0.01)。消极认知情绪调节在疾病不确定感与吞咽困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0.0%。结论 头颈癌患者普遍存在吞咽困难,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视对头颈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评估,尽早识别其消极认知,进行相应的认知情绪调节干预,以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 >老年护理
    • 农村随迁老年人参与隔代抚养感受的质性研究

      2022, 37(2):81-8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81

      摘要 (91) HTML (0) PDF 942.43 K (6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农村随迁老年人参与隔代抚养的感受,从积极心理学角度为参与隔代抚养的老年人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选取13名参与子代育儿的农村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归纳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主题5个,即家庭责任,社会适应(迁移障碍、适应良好),负担和苦恼(角色冲突、负性情绪与身体不适),缺乏照护信息,自我认同。结论 参与隔代抚养的农村随迁老年人存在负性感受,同时也表现出较强的成就感与价值感,家庭及社会应正视老年人的负面感受,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挖掘积极因素,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 社区老年人痴呆恐惧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 37(2):85-8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85

      摘要 (77) HTML (0) PDF 972.83 K (7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痴呆恐惧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痴呆恐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自尊量表对621名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老年人痴呆恐惧得分55.65±13.56,社会支持得分29.59±8.31,自尊得分27.18±4.99。社区老年人痴呆恐惧与社会支持、自尊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痴呆家族史、社会支持水平及自尊水平是社区老年人痴呆恐惧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 社区老年人痴呆恐惧处于中等偏高水平,需重点关注女性、文化程度低、有痴呆家族史、社会支持及自尊水平低的社区老年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其痴呆恐惧水平。

    • >营养护理
    • 巨大胃肠间质瘤患者的全程营养管理

      2022, 37(2):88-9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88

      摘要 (73) HTML (0) PDF 944.76 K (10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1例巨大胃肠间质瘤患者在全麻下行十二指肠降段巨大间质瘤切除+十二指肠修补+幽门成形+胃空肠吻合+胃造瘘+空肠近远端造瘘术,围术期加强营养筛查及评估、肠内外营养支持、消化液回输、导管维护、营养相关并发症预防护理等策略。全营养期间,患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维持基本稳定,未发生水电解质失衡、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未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和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良事件,术后第47天携带导管步行出院,经2月持续随访管理后拔除胃造瘘管及空肠营养管,恢复正常经口进食。

    • >循证护理
    • 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胀预防及管理最佳证据总结

      2022, 37(2):91-9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91

      摘要 (144) HTML (0) PDF 942.34 K (8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索并获取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胀的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循证决策依据。方法 按照证据金字塔“6S”模型检索Best Practice、UpToDate、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 关于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胀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结合临床专业判断,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及综合。结果 纳入文献24篇,归纳提取肠内营养相关腹胀的定义、评估、体位及用药干预、肠内营养干预、腹内压监护、中医护理6个方面共17条最佳证据,其中14条A级推荐、3条B级推荐。结论 提取的17条最佳证据质量较高,可用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胀预防及管理。

    • 肿瘤患者失眠评估与护理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2, 37(2):96-10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096

      摘要 (182) HTML (0) PDF 1008.44 K (1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肿瘤患者失眠评估与护理干预的最佳证据,为改善肿瘤患者失眠症状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UpToDate、JBI循证实践数据库、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医脉通、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有关肿瘤患者失眠评估与护理干预的指南、专家共识、临床决策、最佳实践、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4月22日。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进行证据的提取和归纳。结果 纳入12篇文献,包含3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1篇临床决策、3篇证据总结、4篇系统评价。汇总了关于失眠筛查与评估、评估工具、转诊、睡眠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运动干预和中医护理7个方面的24条证据。结论 肿瘤科医护人员应定期筛查和评估肿瘤患者失眠状况,并根据临床实际组建多学科团队,结合患者意愿和睡眠情况提供适宜可行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 >综述
    • ICU谵妄亚型评估及护理研究进展

      2022, 37(2):101-10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101

      摘要 (123) HTML (0) PDF 1000.86 K (1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谵妄因临床症状表现各异而出现亚型的差异,了解谵妄的不同亚型有助于重新认识谵妄潜在病因、发病机制及预测不良结局,进而影响治疗决策及护理管理

    • 婴幼儿照护者顺应喂养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2022, 37(2):105-10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105

      摘要 (93) HTML (0) PDF 973.94 K (10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顺应喂养的概念,对国内外婴幼儿照护者顺应喂养评估工具的主要内容、信效度、特点、适用人群、优缺点进行综述。现有的根据不同研究目的及不同婴幼儿年龄段的家长研发的评估工具有多种,评估工具重点测评婴幼儿照护者喂养行为和喂养信念,部分评估工具对行为因素进行测评。国内关于顺应喂养评估工具的研究处于起始阶段,缺乏经过严格信效度检验的高质量顺应喂养量表,需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文化背景研制适合我国婴幼儿照护者顺应喂养评估的工具。

    • 慢性疼痛患者治疗期望的研究进展

      2022, 37(2):109-1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2.109

      摘要 (190) HTML (0) PDF 972.62 K (10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慢性疼痛患者治疗期望的概念、分类、作用机制、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慢性疼痛患者治疗期望的认识,为调整患者的治疗期望、改善预后和提高治疗满意度提供参考。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