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映印,张萱,向明芳,李成成,张甜,陈寿莉,刘瑶,廖佳倩,王国蓉
2022, 37(15):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001
摘要: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患者与护士沟通接触行为,为深入理解和帮助机械通气患者与护士有效沟通接触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15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通过现场观察和全景视频录像结合的方式收集护患沟通接触行为。现场观察记录机械通气患者与护士沟通接触类型与沟通内容,结合视频使用沟通互动行为量表评估机械通气患者与护士沟通接触行为质量。 结果 现场观察与视频观察均255 h,共编码记录护患沟通接触过程755次,其中护士发起沟通697次,沟通内容为治疗性690次;沟通接触行为3636个,其中护士正向沟通行为2094个,患者负向沟通行为320个。沟通发起类型、沟通内容与护士、患者正向沟通行为呈正相关,护士正向沟通行为与患者正、负向沟通行为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 ICU护士的沟通行为与患者的沟通行为密切相关,应重视患者的主动沟通行为,优化护患沟通细节,降低患者的负向沟通行为,同时关注患者负向沟通行为对护士产生的心理压力。
2022, 37(15):5-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005
摘要:目的 探索角色模拟培训提升儿科低年资护士人文素养的效果。 方法 将儿科工作时间≤3年的低年资护士59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按年度常规培训计划进行人文关怀及沟通培训,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为期2个月共8次的角色模拟培训。培训前后采用人文关怀能力量表、临床护士沟通能力量表测评培训效果。 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人文关怀能力、沟通能力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对儿科低年资护士进行角色模拟培训,可以有效提升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及临床沟通能力。
2022, 37(15):8-1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008
摘要:目的 汉化英文版拉什顿道德复原力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医务人员道德复原力测量提供有效工具。 方法 采用Brislin模式进行翻译、回译,采用跨文化调适和预测试对拉什顿道德复原力量表进行修订,形成中文版量表。采用中文版拉什顿道德复原力量表、马氏职业倦怠量表服务版、心理弹性量表对372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分析量表的信效度。 结果 中文版拉什顿道德复原力量表包括道德逆境应对、道德效能、关系完整性、个人完整性4个维度16个条目,量表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20~1.000,量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901;中文版拉什顿道德复原力量表得分与职业倦怠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评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307、0.560(均P<0.05);经探索性因子分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4.293%;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拟合良好(χ2/df=2.067,RMSEA=0.076)。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763,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523~0.842。 结论 中文版拉什顿道德复原力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医务人员道德复原力现况的测评工具。
2022, 37(15):12-1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012
摘要: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能力、职业尊重感在体面劳动感对护士责任知觉影响机制中的多重中介作用。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责任知觉量表、职业尊重感量表、人性化护理能力量表、体面劳动感量表对582名护士进行调查,构建并检验链式中介模型。 结果 护士责任知觉总分为(24.17±4.04)分,职业尊重感总分为(101.04±14.54)分,人性化护理能力总分为(69.05±10.04)分,体面劳动感总分为(52.26±9.64)分。护士责任知觉与职业尊重感、人性化护理能力、体面劳动感呈正相关(均P<0.05)。 体面劳动感对责任知觉的总间接效应为0.295,其中人性化护理能力和职业尊重感的特定中介效应分别占54.58%和22.03%,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占23.39%。 结论 护士责任知觉处于中上水平,人性化护理能力与职业尊重感在体面劳动感对护士责任知觉影响机制中的多重中介效应成立。护理管理者应关注体面劳动感弱的护士,加强其人性化护理能力,增强其职业尊重感,以进一步提高责任知觉水平。
2022, 37(15):16-1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016
摘要:综述道德韧性的概念发展,护士道德韧性的测量工具、影响因素、作用及干预措施等。指出道德韧性现有研究的论证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培育护士道德韧性以及促进护士道德行为提供参考。
2022, 37(15):20-2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020
摘要:目的 了解中青年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便利选取270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疲劳量表、重返工作自我效能量表及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于出院后3个月进行调查。 结果 成功随访249例患者,其中153例(61.4%)重返工作,重返工作时间为30(7,60)d。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疾病类型、射血分数、性别、工作性质、疲劳、重返工作自我效能以及家庭功能是患者重返工作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现况有待改善,医护人员可从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方面为患者量身定制康复方案,以提高重返工作率。
2022, 37(15):24-27+3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024
摘要:目的 调查癌症生存者经济毒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降低经济毒性的针对性干预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1 065例癌症生存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慢性病治疗的经济毒性功能评估综合评分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简化版、癌症孤独和负面社会期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安德森症状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 结果 癌症生存者经济毒性总分为(24.20±7.75)分,其中535例(50.23%)存在经济毒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可支配的家庭存款、截止目前自付费用、治疗费用信息了解程度、患肿瘤部位、抗肿瘤治疗方式,以及症状严重程度、心理弹性、孤独感、社会期望是癌症相关经济毒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经济毒性总变异的39.0%。 结论 经济毒性在癌症生存者中普遍存在,除人口学、疾病、经济层面因素外,症状严重程度、心理弹性、孤独感和社会期望均会影响癌症生存者相关经济毒性,需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其经济毒性水平。
2022, 37(15):28-3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028
摘要:目的 探讨母乳嗅觉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进程及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为早产儿营养支持提供参考。 方法 将114例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饲喂养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母乳嗅觉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即用0.1 mL母乳(3滴)滴至早产儿舌下,并给予安抚奶嘴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同时用3 mL母乳将大棉签浸润后放置在距离早产儿鼻腔2~3 cm处进行嗅觉刺激。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全经口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肠外营养维持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出院体质量、喂养不耐受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母乳嗅觉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有利于缩短管饲喂养早产儿喂养过渡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肠外营养维持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
2022, 37(15):32-3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032
摘要:目的 对ICU谵妄评估工具诊断准确性试验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 方法 2022年4月,计算机检索7个英文和3个中文数据库中与ICU谵妄评估工具诊断准确性相关的系统评价,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方法学及证据质量评价。通过GRADE pro GDT(Guideline Development Tool)在线工具进行证据质量分级。使用重叠百分比,重叠区域及修正重叠区域对纳入系统评价中的原始研究重复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5篇系统评价,3篇为高质量,2篇为中等质量。整体证据质量级别为低和极低。ICU意识模糊评估法合并敏感度为0.77~0.84,合并特异度为0.95~0.97。纳入研究修正重叠区域为0.24。 结论 ICU意识模糊评估法可能是ICU患者谵妄评估的最佳工具,但证据质量级别低。亟待构建诊断准确性试验系统评价质量评价工具,未来指南改编可应用系统评价再评价为推荐意见的形成提供证据来源。
2022, 37(15):36-3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036
摘要:目的 探讨教育机器人智能随访系统在早产儿随访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 将200例早产儿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按早产儿常规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教育机器人智能随访系统进行随访。 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92例和100例完成随访。观察组早产儿12个月身长、体质量、头围,家长照护知识及护理技能和随访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早产儿1岁时发育商异常检出率及父母亲职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应用教育机器人智能随访系统有利于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缓解父母亲职压力,提高家长随访满意度及随访管理效果。
2022, 37(15):40-4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040
摘要:目的 探索心脏移植受者生命意义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提高受者的意义感和精神幸福感。 方法 采取滚雪球抽样法选取12例心脏移植术后1年的受者进行半结构访谈,并用Colaizzi 7步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共提炼出有关生命意义的3个主题和7个亚主题:生活意义(重获新生、求生意志、爱与被爱),发展意义(实现个人价值、投身器官捐献),重构压力(不确定性压力、经济压力)。 结论 心脏移植受者的生命意义具有复杂性和独特性,且受者术后重构意义存在压力和阻碍,提示在关注受者身体机能恢复的同时,医护人员需重视其生命意义的探索。
2022, 37(15):43-45+6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043
摘要:目的 探讨耳穴贴压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家兔模型的作用机制,为耳穴贴压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提供参考。 方法 将30只SD清洁型家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耳穴组各10只。耳穴组于造模成功后耳穴贴压胃、大肠、耳中穴,每日按压3次,每次每穴30 s,连续干预7 d;模型组进行造模手术未进行耳穴贴压;空白组不给予任何处理。 结果 耳穴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显著早于模型组(均P<0.05)。三组术后6 h、3 d及7 d血清皮质醇浓度的干预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显著,模型组及耳穴组术后6 h及3 d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空白组,且术后3 d耳穴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均P<0.05)。干预后,三组小肠推进率、C-kit蛋白阳性表达、iNOS活性有显著差异,其中耳穴组、空白组小肠推进率、C-kit蛋白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但iNOS活性显著低于模型组,耳穴组的C-kit蛋白阳性表达显著低于空白组(均P<0.05)。 结论 耳穴贴压可缩短腹部术后家兔首次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降低血清皮质醇浓度及应激反应,有助于提升小肠推进率及结肠组织中C-kit蛋白阳性表达,促进腹部术后胃肠蠕动恢复。
2022, 37(15):46-48+7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046
摘要:目的 观察火龙罐综合灸疗法对宫颈癌化疗患者心脾两虚型睡眠障碍的影响。 方法 选择宫颈癌化疗心脾两虚型睡眠障碍患者共73例,回顾性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宫颈癌化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第2~4个化疗周期前1 d及后1 d各加用火龙罐综合灸1次,干预3个化疗周期共6次。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睡眠障碍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和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火龙罐综合灸疗法能有效改善宫颈癌化疗心脾两虚型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状况及中医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
2022, 37(15):49-5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049
摘要:目的 基于循证方法构建围手术期低体温预防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方法 在预防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最佳证据总结和证据应用的基础上,形成以“结构-过程-结果”模式为框架的条目。经过2轮专家函询,确定最终指标。 结果 最终形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的围手术期低体温预防的护理敏感指标体系。 结论 构建的围手术期低体温预防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用于评价围手术期低体温预防的护理质量。
2022, 37(15):52-5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052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日间手术患者延迟出院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延迟出院高风险的Nomogram模型,为临床个性化护理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日间手术病房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 985例老年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日间手术患者延迟出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 结果 共155例(7.81%)老年日间病房手术患者延迟出院。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70岁)、SAS焦虑评分(≥58分)、手术或麻醉方式改变、术后谵妄、术后切口出血及术后1 h VAS疼痛评分是老年日间手术患者发生延迟出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采用内部数据进行验证,该列线图模型预测的C-index为0.848(95%CI:0.679~0.931)。当高风险阈值>0.16时,此列线图模型可提供显著高于单个独立危险因素的额外临床净收益。 结论 年龄、SAS焦虑评分、手术或麻醉方式改变、术后谵妄、术后切口出血以及术后1 h VAS疼痛评分是老年日间手术患者延迟出院的独立影响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贾维慧,孙香莲,厉丹阳,赵姝姝,孙宁鑫,宋艳梅,李洪利,尹崇高
2022, 37(15):56-6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056
摘要:目的 构建乳腺癌患者输液港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 方法 收集609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建模组,收集26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验证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获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预测模型。 结果 建模组中83例(13.63%)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1.75%(59/114)。最终筛选出糖尿病史、各周期化疗平均使用蝶形针时间、静脉输液港留置时间、治疗方案、肠外营养、白蛋白6个因素构建出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曲线和观察曲线基本吻合,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 结论 糖尿病史、蝶形针各周期化疗平均使用时间及静脉输液港留置时间较长、姑息治疗、合并肠外营养支持、白蛋白<30 g/L是乳腺癌患者输液港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区分度,预测效能较好。
2022, 37(15):61-6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061
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所拥有的资源(职业价值观、心理资本、情绪智力、组织支持感)、情绪劳动与患者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为激发护士情绪劳动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护士情绪劳动量表、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心理资本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及护士组织支持感问卷,对247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护士的情绪劳动条目均分为(4.22±0.59)分。患者满意度高分组护士情绪劳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患者满意度低分组(均P<0.05)。护士情绪劳动与职业价值观、心理资本、情绪智力与组织支持感呈正相关(均P<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模型拟合可接受(CFI=0.960,TLI=0.941,RMSEA=0.092,SRMR=0.054);资源以情绪劳动为中介变量可间接预测患者满意度(P=0.027,95%CI=0.015~0.245)。 结论 护士情绪劳动处于高水平,对患者满意度存在积极效应,且高资源存量可以通过高水平情绪劳动正向预测患者满意度。护理管理者应为护士提供资源保障,激发情绪劳动积极效应,提高患者满意度,形成资源增值。
金丽红,陈圆圆,邹继华,叶秋玉,吴婧,尚旭丽,陈敏华,陈晓红,陈琴芬,季美芬
2022, 37(15):65-6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065
摘要:目的 提高医联体基层医院联络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能力。 方法 选取医联体内3所基层医院28名压力性损伤联络护士为培训对象,由医联体主体医院的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理团队构建压力性损伤护理同质化培训方案,采取线上对分课堂与线下工作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训19学时,并进行6个月临床在岗压力性损伤护理实践。 结果 培训后,联络护士压力性损伤管理自我效能感得分、压力性损伤护理知识得分、压力性损伤同质化护理实践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实践前(均P<0.05),学员对培训的总体满意度达92.8%。 结论 对医联体基层医院联络护士开展压力性损伤护理同质化培训能有效提高其压力性损伤知识和护理实践能力。
丁晓敏,陈贵儒,潘世华,黄蓉蓉,漆加兴,林洪,李洁莉,孙慧敏
2022, 37(15):69-7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069
摘要:目的 了解护士第二受害者复苏路径及促进复苏的因素。 方法 基于诠释性哲学研究范式开展扎根理论研究,对28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资料分析及模型构建。 结果 护士第二受害者应激症状严重度通常在事件发生后24 h内达到高峰,随后逐步缓解并保持在一定水平;护士第二受害者复苏路径包括平台期、应激反应期、应对与成长期3个阶段。促进护士第二受害者复苏的模型包括3个层次(第二受害者现象认知正常化、基于公正认识到错误、获得学习与成长)和1个支柱(预防反复和触发)。 结论 医疗机构应当广泛开展第二受害者教育,提高护士第二受害者认知,并将第二受害者支持管理纳入不良事件管理流程。
2022, 37(15):73-7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073
摘要:目的 评价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异质化分组用于《母婴儿童护理学》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 方法 选取护理本科大三学生119人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1班59人为对照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0组,每组5~6人;2班60人为研究组,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根据学生的语言、数理逻辑、人际、肢体运动和自我认识智能测评进行异质性分组,分为10组,每组6人,两组均采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 结果 课程结束后,研究组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投入、学习收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基于异质化分组的翻转课堂教学用于《母婴儿童护理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其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
2022, 37(15):77-7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077
摘要:目的 探讨BOPPPS教学模式在《临床综合护理技能》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6级81名护理本科生和2017级98名护理本科生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BOPPPS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教学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考核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护理临床决策意识量表、中文版护生问题解决能力问卷。 结果 观察组学生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考核、综合成绩评分及护理临床决策意识评分、问题解决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BOPPPS教学模式在《临床综合护理技能》课程中的设计及应用可以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有效提高整体教学成绩,且可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护理临床决策意识。
2022, 37(15):80-8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080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跌倒骨折患者跌倒恐惧体验的变化,为制订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纵向质性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骨科病房16例老年跌倒骨折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对资料进行横断面和纵向分析。 结果 共提炼出3个主题及8个亚主题:跌倒恐惧情绪体验的变化(负向情绪发展,正向情绪调节),跌倒恐惧认知体验的变化(成因多元化,自我效能降低),跌倒恐惧应对体验的变化(保持谨慎态度,树立康复信心,提升知识储备,寻求外部支持)。 结论 老年人跌倒恐惧体验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呈现动态的变化过程,临床医护人员在跌倒预防计划中应早期识别存在跌倒恐惧的老年人,并通过多学科团队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
2022, 37(15):84-8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084
摘要:目的 构建并验证社区老年衰弱前期风险预测模型,为早期识别社区老年衰弱前期高危人群提供参考。 方法 筛选542名社区无衰弱和衰弱前期老年人作为建模组,运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衰弱前期预测模型;再筛选205名社区无衰弱和衰弱前期老年人作为验证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构建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时间跨度验证。 结果 按照重要性排序,社区老年衰弱前期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住院史、跌倒史、运动量少、多病共存、抑郁倾向、认知功能下降、文化程度低、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及多重用药。以logistic回归模型作为参考,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效能佳,AUC为0.891,95%CI(0.846~0.918),灵敏度为0.858,特异度为0.782。 结论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效能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社区工作人员可通过预防跌倒、运动干预、慢病健康教育、抑郁及认知干预等预防老年衰弱前期的发生发展。
2022, 37(15):88-9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088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伴衰弱患者家庭心脏康复实施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FRAIL量表得分≥3分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3个月集运动训练、饮食教育、药物管理、烟草管理、心理支持于一体的家庭心脏康复。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FRAIL得分、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低于对照组,微型营养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无氧阈、最大摄氧量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家庭心脏康复有利于改善老年冠心病伴衰弱患者的衰弱、营养状况、心功能及运动耐力。
2022, 37(15):92-94+9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6.092
摘要:目的 构建成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饮食与营养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以评价其教育效果。 方法 以“知信行”理论为框架,系统检索国内外文献,拟定评价指标各级条目;通过2轮专家(28人)咨询及层次分析法确定最终评价指标。 结果 构建的评价指标包括营养管理知识、营养管理信念和营养管理行为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25项三级指标。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55%、96.55%,权威系数为0.862、0.869,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14、0.268(均P<0.05)。 结论 评价指标可用于评价患者饮食与营养知信行情况,了解教育效果,指导临床实践。
2022, 37(15):95-9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095
摘要:从益处发现的概念、测量工具、影响因素以及提高糖尿病患者益处发现的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中提高糖尿病患者益处发现水平提供参考。
2022, 37(15):99-10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099
摘要:目的 对基于自我同情的网络干预在心理障碍人群中的应用研究进行范围审查,以识别网络干预内容的要素及应用现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以JBI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框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PsycINFO和Cochrane Library中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0月。对纳入文献进行汇总和分析。 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网络干预的内容要素包括提供自我同情教育、自我同情冥想、自我同情写作/日记和学习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自我同情技能。干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已得到初步证实。 结论 基于自我同情的网络干预对心理障碍人群起到积极作用,在未来研究中需增加参与者之间的联系、干预者与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并将课程内容精简化、形象化、科技化,以提升干预效果。
2022, 37(15):103-10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103
摘要:介绍荒野计划疗法的概念和发展、理论基础、体系和分类、实施者的资质、实施方法和干预时间,并从缓解负性情绪、减轻癌因性疲乏、增强自我效能、促进自尊重建4个方面综述其实施效果,旨在为我国癌症幸存患儿相关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
2022, 37(15):106-10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106
摘要:介绍危重症患儿腹内压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经膀胱测量法、经胃测量法)及体位、膀胱灌注量和躁动3种测量影响因素,对腹内压监测在器官移植、脓毒症、机械通气及其他危重症患儿中的应用现状及危重症患儿腹内压监测的护理要点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探索和完善危重症患儿腹内压监测方法提供参考。
2022, 37(15):110-1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5.110
摘要:综述了脑血管介入术穿刺点压迫方法(包括人工压迫、弹力带加压、压迫器加压、血管闭合装置压迫、止血敷料压迫、气囊加压6种)、止血压力以及压迫时间,提出由于穿刺点和压迫方法的不同,其压迫时间、减压时间和压力大小等需要进一步探讨,为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穿刺点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