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37卷第1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重点关注——产科护理专题
    • 院内外团队协作入户对产妇实施母乳喂养与产褥期照护支持研究

      2022, 37(14):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001

      摘要 (103) HTML (0) PDF 942.75 K (9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实施院内外联动母乳喂养与产褥期照护支持,了解母婴产褥期健康问题,总结入户访视经验,为完善产褥期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由医院指导团队对社区入户指导团队4名成员进行培训和一对一对接指导,协助制订入户照护方案,由入户指导团队对102名存在母乳喂养问题的产妇行入户访视服务,包括母乳喂养与产褥期照护支持。结果共完成118人次入户访视服务。最常见的产妇问题为哺乳姿势问题,占73.7%;最常见的婴儿问题为喂养遇到的难题,占65.2%。产妇对访视服务的满意度为100%,未发生事故和投诉。结论院内外团队协作入户对产妇行母乳喂养与产褥期照护支持,能帮助产妇解决母乳喂养遇到的问题,提高产妇满意度。在实施前应构建访视团队以及相应的指导团队,加强入户指导质量把控,提高院内外联动性、对指导者进行一对一指导以提高服务质量。

    • 分娩时肛门括约肌损伤产妇真实体验的Meta整合

      2022, 37(14):4-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004

      摘要 (94) HTML (0) PDF 1013.24 K (8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分娩时肛门括约肌损伤产妇的真实体验,为制订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关于分娩时肛门括约肌损伤产妇真实体验和心理感受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月。依据2016版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利用汇集性整合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共纳入10篇研究,提炼出91研究结果,将相似结果归纳形成8个新类别,最终得出4个整合结果: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对身心方面的影响,产妇缺乏医疗支持与互动,积极恢复、继续生活。结论护理人员应关注和了解分娩时肛门括约肌损伤产妇的真实体验,识别肛门括约肌损伤高危因素,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同时建立多学科产后随访团队,协助产妇更好地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 产妇对以家庭为中心的群组式围生期保健的体验

      2022, 37(14):9-1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009

      摘要 (106) HTML (0) PDF 956.10 K (7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孕产妇参与以家庭为中心的群组式围生期保健模式的真实体验,促进围生期护理质量。方法对44例孕妇行群组式围生期保健干预,干预时间从孕妇入组时(孕周26±3周)至产后3个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分别于产后2 d和2年内对其中的15例产妇进行2次访谈,使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有助于以家庭为中心的积极准备;全程链式专业照护使孕产妇安心;有效延续同伴支持功能。结论群组式围生期保健通过助产士赋予服务对象权利、一对一咨询服务、互联网远程答疑、衔接产前教育内容与分娩阶段需求、产后群组聚会等措施增强孕产妇在孕期、分娩阶段及产后的安全感,但实施过程仍有待改进之处。

    • 孕产妇心理个性特征对硬膜外镇痛效果的影响

      2022, 37(14):13-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013

      摘要 (94) HTML (0) PDF 942.80 K (7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孕产妇心理个性特征对分娩疼痛、硬膜外镇痛效果的影响,为分娩镇痛个性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疼痛恐惧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简式量表及疼痛数字尺对105例单胎头位足月妊娠的孕产妇进行调查与测评,评估记录相关指标。 结果105例孕产妇的焦虑评分为(46.79±7.20)分,26.7%存在焦虑情绪;疼痛恐惧得分(84.60±18.44)分。孕产妇焦虑评分与其要求硬膜外镇痛时的疼痛评分呈正相关,内外向个性与平均每小时镇痛药量、镇痛泵平均每小时按压次数呈正相关(均P<0.05),掩饰性与孕产妇要求硬膜外镇痛时的疼痛评分呈负相关、与镇痛泵平均每小时按压次数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孕产妇焦虑及人格特征(内外向、掩饰性)对硬膜外镇痛效果有一定的预测潜力,对焦虑、内向、掩饰性强的孕产妇需因人而异地制订硬膜外镇痛方案,帮助其获得更好的分娩体验。

    • 压力源视角下哺乳期妇女奶粉添加行为的归因分析

      2022, 37(14):16-1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016

      摘要 (136) HTML (0) PDF 938.02 K (7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妇女哺乳期添加奶粉的原因,为母乳喂养行为改变的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扎根理论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一对一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收集32名哺乳期妇女资料,采用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选择性编码三级编码整理和分析数据。结果妇女哺乳期奶粉添加行为归因于母亲自身、婴儿、母婴二联体及哺乳环境多维度的哺乳压力。结论哺乳期妇女面临着来自自身、婴儿、母婴二联体及环境的多维度哺乳压力,应加强对这些压力源的识别,并对母乳喂养行为改变进行预测。

    • 肾移植女性受者妊娠管理的研究进展

      2022, 37(14):19-2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019

      摘要 (133) HTML (0) PDF 983.83 K (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妊娠对女性肾移植患者的影响,肾移植术后妊娠的管理(妊娠前风险提示、妊娠前风险评估、妊娠期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妊娠期产检及移植肾功能随访、分娩及麻醉方式的选择、产后喂养方式),肾移植术后多胎妊娠受者的现状等。旨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对肾移植术后患者妊娠管理的经验,提升移植专科护理人员对术后妊娠群体的关注度,为有妊娠意愿的肾移植术后患者提供支持。

    • >专科护理
    • 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取血管下肢不同抬高角度的研究

      2022, 37(14):23-26+5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023

      摘要 (86) HTML (0) PDF 964.60 K (8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抬高角度对冠脉搭桥患者取血管下肢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冠脉搭桥术后下肢取血管患者12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取血管下肢抬高20°组40例、抬高30°组40例、抬高40°组40例(最终完成研究38例)。观察比较三组术后第2~5天取血管下肢肿胀程度、舒适度评分、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冠脉搭桥术患者取血管下肢不同抬高角度,不同时间点取血管下肢肿胀程度、舒适度评分、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40°组肿胀程度最轻,30°组舒适度评分最高,疼痛评分最低。并发症发生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0°组并发症最少。结论冠脉搭桥术患者取血管下肢抬高30°组患者虽然取血管下肢肿胀程度较下肢抬高40°组患者重,但是在三组中舒适度评分最高、疼痛评分最低、并发症最少,综合考虑到患者舒适度以及临床效果,冠脉搭桥患者取血管下肢抬高30°为宜。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恐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2022, 37(14):27-3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027

      摘要 (105) HTML (0) PDF 999.93 K (1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恐惧水平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医院抑郁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锻炼社会支持量表分别于住院期间(T0)、出院后1个月(T1)、出院后3个月(T2)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147例完成研究。3个时间段运动恐惧水平得分分别为(44.80±6.14)分、(42.26±6.06)分、(38.99±5.26)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运动自我效能是T0~T2时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均P<0.05),住院天数在T1、T2时对运动恐惧产生影响(均P<0.05), 社会支持仅在T0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恐惧产生影响(P<0.05),抑郁仅在T1时对运动恐惧产生影响(P<0.05)。结论随着出院时间延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恐惧水平呈下降趋势。医护人员需关注运动恐惧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而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2022, 37(14):32-3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032

      摘要 (152) HTML (0) PDF 995.56 K (8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先心病患儿手术后不同阶段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不同阶段的护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PedsQLTM3.0心脏模块中文版对先心病行手术治疗的95例患儿及其照顾者95人,分别在手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生存质量调查。结果先心病患儿术后3个月内生存质量水平较低,术后12个月内生存质量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3个时间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儿与家长报告配对比较显示,心脏症状及其治疗相关问题、治疗相关焦虑问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阶段先心病患儿术后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主要照护者角色、主要照护者职业、主要照护者文化水平、家庭居住情况、就医延迟、家庭子女数量、家庭经济状况、主要照护者对疾病的认知、术后发生并发症(均P<0.05)。结论先心病患儿术后12个月内整体生存质量处于中等水平,且生存质量水平及影响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动态变化;家长报告可大部分代表患儿的生存质量状态,但应注意症状、治疗和焦虑相关问题。建议医护人员注意早期识别不同阶段影响患儿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善患儿术后生存质量。

    • 智慧化护理流程在肺癌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2022, 37(14):37-3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037

      摘要 (147) HTML (0) PDF 943.02 K (8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智慧化护理流程在肺癌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1~4月80例肺癌围术期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21年5~9月101例同类患者作为观察组,通过搭载人工智能输液监测系统(包括患者端输液监测器、护理端输液监测手表、病区输液监测大屏)、移动护理站建设、智能手环关护系统、物流机器人、智能解答机器人及病区人机交互体感模拟系统等,实施智慧化护理流程。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静脉治疗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短于/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未观察到智慧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在护理质量评价方面,智慧护理流程在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率、患者日呼叫次数、护理三级质控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智慧化护理流程对于肺癌围术期患者安全有效,有助于提升患者住院安全性及护理质量。

    • 肠造口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 37(14):40-4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040

      摘要 (123) HTML (0) PDF 962.90 K (15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肠造口患者社会疏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帮助造口患者回归社会提供依据。方法对277例结直肠癌行肠造口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疏离感量表、社会影响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肠造口患者一般疏离感得分(2.98±0.82)分,社会影响得分(2.92±0.6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影响、主要照顾者、造口类型、住院次数是肠造口患者社会疏离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肠造口患者社会疏离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对主要照顾者为父母、临时造口、住院频繁的患者采取个体化干预,以改善其社会疏离感状况。

    • 居家肿瘤患者对预防深静脉血栓阻碍因素感受的质性研究

      2022, 37(14):44-4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044

      摘要 (130) HTML (0) PDF 945.75 K (7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深入了解居家肿瘤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阻碍因素的感受,为进一步寻求切实有效的静脉血栓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肿瘤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居家肿瘤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行为受患者知识的限制,情绪态度的限制,行为能力的限制3个主题。结论对居家肿瘤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阻碍因素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 头颈部肿瘤综合治疗后并发淋巴水肿患者的护理

      2022, 37(14):47-4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047

      摘要 (136) HTML (0) PDF 941.53 K (10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头颈部肿瘤综合治疗后合并淋巴水肿患者的护理经验,为头颈部淋巴水肿的干预提供借鉴。方法对5例头颈部淋巴水肿患者实施个体化的手法淋巴引流和压力治疗,加强皮肤护理,功能锻炼指导;出院后定期随访。结果5例患者住院16~20 d出院。治疗前颈围(46.4±3.4)cm,治疗后(42.4±2.7)cm;治疗前患者细胞外水分比率(38.4±0.5)%,治疗后(37.5±0.5)%,头颈部水肿和组织水肿程度减轻。患者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测量,基本维持了出院时的效果。结论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技术是头颈部肿瘤综合治疗后淋巴水肿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 >中医护理
    • 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针刺项八穴联合认知功能康复训练

      2022, 37(14):50-5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050

      摘要 (71) HTML (0) PDF 947.56 K (9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针刺项八穴联合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智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认知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以针刺项八穴。连续干预8周后评价效果。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智力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及脑卒中影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应用针刺项八穴联合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可促进认知功能、智力水平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

    • >基础护理
    • 机械通气湿化罐细菌呼吸管路定植的实验研究

      2022, 37(14):53-5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053

      摘要 (189) HTML (0) PDF 955.72 K (8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过程中湿化罐细菌是否会随着呼吸机气流定植到呼吸管路其他位置,为保证人工气道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对30例有创机械通气ICU患者的呼吸机湿化罐内的湿化水、湿化罐出口采样并送细菌培养。建立30个体外模拟机械通气的实验模型,分别种植铜绿假单胞菌或鲍曼不动杆菌到湿化罐的湿化水中,每15个模型种植同一种细菌,并添加肉汤促进细菌繁殖,在种植细菌后第24 h、72 h、168 h分别对湿化罐的湿化水及呼吸机管路的不同位置采样并送细菌培养。结果30组临床样本中,湿化罐内湿化水、湿化罐出口的细菌阳性率分别为46.7%、16.7%。30个体外实验模型中,湿化罐内的细菌大量生长,种菌后24 h、72 h、168 h细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化罐出口的细菌阳性率在种菌后24 h达36.7%,72 h达63.3%,168 h达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机管路的Y型管处及种菌后168 h距湿化罐出口10 cm的细菌培养为阴性。种菌后72 h、168 h,铜绿假单胞菌组在湿化罐出口的细菌浓度高于鲍曼不动杆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机械通气过程中,湿化罐内的湿化水会存在细菌定植,如果细菌在湿化罐内大量繁殖,细菌可随气流定植到湿化罐出口,不同细菌定植到湿化罐出口的量不同,但细菌不会定植到距湿化罐出口10 cm以上的呼吸管路。

    • >手术室护理
    • 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护理标准操作程序的建立与应用

      2022, 37(14):56-5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056

      摘要 (155) HTML (0) PDF 956.06 K (12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护理标准操作程序,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行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围术期护理措施。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的1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体位安置用时,机器人使用时间,围术期意外事件发生率及医生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术前体位安置所需时间、机器人使用时间及机器人运行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医生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护理标准操作程序的建立有效规范了手术室护士的护理行为,可提升手术室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

    • >护理管理
    • 自我效能感在护士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工作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

      2022, 37(14):60-6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060

      摘要 (161) HTML (0) PDF 1.13 M (7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工作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感知高绩效工作系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工作幸福感量表,对327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得分为(64.21±9.54)分,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30.61±6.57)分;护士工作幸福感中积极情感和工作满意度维度与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呈正相关(均P<0.05);积极情感和工作满意度维度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均P<0.05);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P<0.05),一般自我效能感是护士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和积极情感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7.25%,一般自我效能感是护士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和工作满意度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7.65%。结论护士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影响护士的工作幸福感水平,医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高绩效工作系统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幸福感,同时自我效能的提高也会使护士的工作幸福感提高。

    •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风险管理

      2022, 37(14):64-6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064

      摘要 (77) HTML (0) PDF 977.19 K (8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综合医院预防住院患者自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跨专业的多学科小组,绘制预防住院患者自杀流程图,对预防患者自杀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严重度、发生的可能性、探测的可能性评分,根据危害评分矩阵评估风险优先指数,针对风险优先指数>125分的5项失效模式进行改进。比较实施前后的风险优先指数和住院患者自杀发生率。结果实施后,住院患者自杀风险总体风险优先指数由(238.96±67.03)分下降为(73.48±6.05)分;住院患者自杀率由4.8/10万下降至2.1/10万。结论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风险优先指数,可早期识别和干预有自杀倾向的住院患者,保障患者安全。

    • 护士长胰岛素规范化注射知识与医院管理状况调查

      2022, 37(14):68-7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068

      摘要 (96) HTML (0) PDF 967.86 K (8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护士长胰岛素规范化注射相关知识与医院管理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湖北省25所医院的796名护士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胰岛素注射知识问卷、胰岛素院内同质化管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护士长知识得分为(14.10±3.26)分,院内同质化管理问卷得分为(11.48±2.81)分,科室和学历是胰岛素注射知识得分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医院级别及知识得分是院内胰岛素同质化管理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临床护士长对胰岛素注射知识了解情况较差,胰岛素院内同质化管理水平处于中等水平,需要进一步增加培训,加大全院胰岛素注射规范化管理的力度。

    • ADDIE模型在病区血标本采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2022, 37(14):72-7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072

      摘要 (79) HTML (0) PDF 961.68 K (8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提高病区静脉血标本采集质量。方法以儿童血液肿瘤2个病区3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针对静脉血标本退回率为0.95%(53/5 594)的问题,采取ADDIE模式对护士进行培训与静脉血标本采集操作督导。设定改进目标为血标本退回率降至0.49%。结果干预后血标本退回率为0.32%(37/11 527),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护士血标本相关知识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护士对培训满意度为91.18%~100.00%。结论运用ADDIE模型进行培训与督导,可有效提高护士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静脉血标本采集质量。

    • 静脉治疗护理亚专科的建设与实践效果

      2022, 37(14):76-8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076

      摘要 (91) HTML (0) PDF 976.54 K (1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治疗护理亚专科团队的建设和实践效果。方法我院于2019年7月正式成立静脉治疗护理亚专科,通过建立静脉治疗团队、明确静脉治疗亚专科的工作内容与管理机制来实现静脉治疗亚专科的运行。结果通过2年的静脉治疗护理亚专科团队构建与管理,临床护士的静脉导管维护能力显著改善(P<0.05)、科研创新能力较前提高;输液工具选择合理率、输液接头使用正确率、导管固定正确率、敷料维护正确率、穿刺点发红发生率较实施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项目实施后静脉血管通路门诊工作量较前增加,患者和护士满意度得分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亚专科的建设与实践不仅提升了专科护理人员综合水平,在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静脉治疗护理服务的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多元化治疗需求,进一步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深化专科内涵,促进静脉治疗专科不断向纵深发展。

    • 低年资护士应对患者死亡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2, 37(14):81-8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081

      摘要 (91) HTML (0) PDF 978.98 K (9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低年资护士应对患者死亡事件的真实体验,为今后制订支持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对湖北省3所三甲医院的10名低年资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共提炼出4个主题:心理和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认知变化、失眠),积极应对(反思与检讨、共情),需要提高死亡应对能力(死亡应对技能、提高死亡应对能力的方式),外在支持系统薄弱(期待更多同伴支持、缺乏系统的组织支持)。结论经历患者死亡后低年资护士有不同程度的哀伤体验,面对死亡他们积极应对,但应对能力欠缺,缺乏完善的外部支持。管理者应重视低年资护士应对死亡的负性体验和需求,帮助他们提高应对能力,减轻不良情绪,保持积极态度。

    • >心理护理
    •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自我表露干预

      2022, 37(14):86-8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086

      摘要 (138) HTML (0) PDF 963.29 K (8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自我表露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将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按入住病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3)。对照组实施乳腺癌术后化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自我表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表露水平、负性情绪及癌症复发恐惧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表露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内向刺激、外向刺激、抑郁、焦虑、癌症复发恐惧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实施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自我表露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表露水平,缓解负性情绪,降低癌症复发恐惧。

    • >康复护理
    •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前预康复

      2022, 37(14):90-9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090

      摘要 (174) HTML (0) PDF 970.91 K (9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目标责任制护理的术前预康复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按照入住病区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目标责任制护理的术前预康复。比较两组术后1周及2周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疼痛评分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及2周的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周及2周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目标责任制护理的术前预康复可提高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

    • 早期抗阻力训练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2022, 37(14):94-9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094

      摘要 (170) HTML (0) PDF 945.99 K (7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抗阻力训练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及运动康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抗阻力训练,抗阻力训练间隔48 h,共进行3次。比较两组术后第7天6 min步行距离、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首次下床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抗阻力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运动能力,缩短卧床时间,加速患者康复。

    • >文献分析
    • 颅脑损伤患者肺炎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2022, 37(14):97-10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097

      摘要 (110) HTML (0) PDF 986.05 K (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地评价、分析颅脑损伤患者肺炎发生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颅脑损伤患者肺炎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8月2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并使用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PROBAST分析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结果共纳入6项颅脑损伤患者肺炎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开发研究;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06~0.949;GCS评分、机械通气、术后白蛋白水平、APACHE Ⅱ评分是纳入的6个模型中包含最多的预测因子。6项研究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适用性尚不清楚,主要是因为未报告盲法、样本量不足、模型过度拟合、未报告或未处理缺失数据、模型性能缺乏评估。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肺炎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今后可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结合大数据分析方法,开发预测性能优良、使用简便的预测模型,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更新校正,为临床提供实际可用的模型。

    • >综述
    • 护士主动报告患访暴力事件阻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22, 37(14):101-10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101

      摘要 (97) HTML (0) PDF 974.54 K (7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个人、组织、社会三个层面围绕阻碍护士主动报告患访暴力事件的相关因素及应对策略进行综述,阻碍因素包括人格特征、认知水平低下、上报意识淡薄、心理压力过大、上报流程不完善、上报培训不到位、处理流程不规范、部分媒体报道失真、法律和经济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旨在为提高护士主动报告患访暴力意识,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 现实主义综述在护理领域的应用进展

      2022, 37(14):105-10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105

      摘要 (102) HTML (0) PDF 1004.55 K (8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现实主义综述的定义、哲学基础和实施步骤,以及该方法学在护理领域的研究范围、应用现状及优势和不足,旨在提高护理研究者对现实主义综述的认识,为开展现实主义的护理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 优劣尺度法在护理领域的应用进展

      2022, 37(14):110-1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4.110

      摘要 (303) HTML (0) PDF 990.31 K (13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优劣尺度法是一种患者偏好评估工具或数据收集方法。介绍优劣尺度法概念、理论基础、类型、数据分析模型,并例举在护生工作选择中的应用,比较优劣尺度法和常用的评级量表以及其他评估工具,详细介绍了优劣尺度法在患者或其利益相关者偏好评估中的应用现状,以为今后优劣尺度法在护理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