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37(12):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001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跌倒预防知信行水平,规避风险。方法 将96例老年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IMB模型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干预完成时及干预完成3个月患者跌倒预防知信行及跌倒恐惧得分。结果 对照组45例、观察组46例完成本研究。两组干预完成时及干预完成3个月跌倒预防知信行得分、跌倒恐惧得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以IMB模型为基础的跌倒预防健康教育能提高老年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跌倒预防知信行水平,降低其跌倒恐惧,具有较好的临床借鉴意义。
2022, 37(12):6-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006
摘要: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应用期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 选择呼吸重症监护病房行ECMO联合CRRT治疗的45例患者,统计ECMO联合应用期间CRRT发生非计划性下机的例次,对比计划下机组和非计划性下机组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构建预测模型,运用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45例患者共行ECMO联合CRRT治疗 343例次,其中无明确诱因的CRRT非计划性下机为212例次(61.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RT血流速度(OR=0.924)、ECMO血流速度(OR=1.706)及ECMO模式(OR=4.764)是ECMO联合应用期间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预测因子,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灵敏度0.825,特异度0.696,最大约登指数0.521,预测模型拟合优势比χ2=10.113,P=0.257。结论 本预测模型效果良好,临床医务人员在ECMO联合CRRT治疗期间,可结合预测模型做好运行监测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2022, 37(12):10-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010
摘要:目的 遴选国内外预防围手术期给药错误的相关证据,为预防围手术期给药错误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相关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和证据总结,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证据分级系统及专家论证会对不同类型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其中指南9篇、系统评价4篇、专家共识4篇、证据总结2篇。最佳证据包括药物采购及存储、药物审查、高危药物/受管制药物、用药流程、转运交接、医嘱管理、给药错误监测、标准化标签、临床决策支持、患者决策辅助、流程制度、安全文化、多学科合作、质量改进和教育与培训15个方面,共68条。结论 医务人员应结合临床情境按照相关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选择有针对性的最佳证据,规范围手术期给药管理,减少围手术期给药错误的发生,提高医疗安全。
2022, 37(12):16-1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016
摘要:目的 了解老年公寓高龄老年人跌倒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机构开展针对性跌倒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3~5月,便利抽取北京市4家老年公寓中256名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对其一般资料、跌倒史、跌倒相关疾病诊断与症状、药物使用和活动障碍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老年公寓高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47.26%,其中女性跌倒发生率为53.02%,男性跌倒发生率为39.2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110)、尿失禁/尿频(OR=1.945)、走路不稳(OR=4.112)是高龄老年人跌倒的高危因素(P<0.05,P<0.01)。结论 老年公寓高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高,且女性高于男性。女性、尿失禁/尿频、走路不稳的高龄老年人更易发生跌倒,应将该部分人群作为机构跌倒风险管理的切入点,实施针对性防跌倒干预。
2022, 37(12):19-21+2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019
摘要:目的 了解手术科室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高危患者预防体验与需求,为制订针对性的VTE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对20例VTE高危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借助Nvivo11.0软件,采用Colaizzi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及分析。结果 提炼出4个VTE预防体验主题:对VTE的低效型认知,VTE预防经验的获得不全面,医护人员对预防VTE指导不一致,VTE预防障碍;3个VTE预防需求主题:宣教方式多样化的需求,及时解决困难的需求,出院后获得信息资源及社会支持的需求。结论 医护人员应针对VTE高危患者的体验和需求改进教育体系,发挥医护一体化联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延续护理服务,为出院患者提供信息资源及社会支持。
2022, 37(12):22-2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022
摘要:目的 探讨线下模拟联合线上教育的早期运动疗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气腹后遗效应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沟通宣教早期运动,按“理论讲解-模拟示教-对照练习”的模式进行;观察组采用线下模拟联合线上教育的早期运动,即按CICARE沟通模式建立腹腔镜手术早期运动的沟通服务流程,同时依托“互联网+”教育行早期运动疗法。记录术后患者对运动疗法的依从情况,肩痛、腹胀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运动疗法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肩痛、腹胀程度及术后48 h内肩痛、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下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线下模拟联合线上教育的早期运动可提高患者对运动疗法的依从性,降低二氧化碳气腹后遗效应的发生率,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2022, 37(12):26-2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026
摘要:目的 了解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对疾病危险因素与预警症状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为精准和有效地制订干预方案,改善该人群胃癌防控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胃癌危险因素与预警症状认知问卷,对119名胃癌患者一级亲属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患者一级亲属胃癌危险因素与预警症状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对疾病危险因素与预警症状认知总分为(15.29±7.25)分,其中27例(22.68%)处于低水平,46例(38.66% )处于中等水平,46例(38.66% )处于高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工作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保险状况是胃癌患者一级亲属胃癌危险因素与预警症状认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对疾病危险因素与预警症状认知处于中等水平,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应结合胃癌患者一级亲属的具体情况开展个体化指导,提高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对疾病危险因素与预警症状认知水平,以预防和降低胃癌的发生。
2022, 37(12):30-3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030
摘要:目的 总结主动脉弓离断术后患儿胃肠道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经验。方法 对11例主动脉弓离断行重建手术患儿给予术前应用前列腺素E的护理,围术期改善全身循环和氧供,监测胃肠道功能和进食管理等。结果 2例未出现胃肠道并发症,胃肠道并发症Ⅰ级5例,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1例。其中1例Ⅳ级患儿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10例存活。存活的10例中1例并存渗漏综合征,经治疗好转;1例术后并发上静脉狭窄行二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通过术前增加下半身的供血、术后改善全身循环和缺氧、严密监测和评估胃肠道功能,合理喂养,可改善胃肠道功能,从而改善小儿主动脉弓离断术后胃肠道并发症患儿的预后。
2022, 37(12):32-3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032
摘要:总结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行急诊体外膜肺氧合加经皮心房分流器桥接心脏移植的护理经验。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者顺利康复出院。护理要点包括:ECMO护理监测技术与观察,ECMO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经皮心房分流器植入的并发症护理及心脏移植术后预见性护理。
2022, 37(12):36-3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036
摘要:目的 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全身麻醉拔管后苏醒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全身麻醉手术结束拔除气管导管转入麻醉后苏醒室观察的3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常规单孔鼻导管吸氧3 L/min并持续监测心电图、呼吸、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持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数值和波形的变化并及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低氧血症发生情况、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暂停检出率、面罩加压给氧率和苏醒时间。 结果 观察组低氧血症程度、面罩加压给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高碳酸血症、呼吸暂停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对麻醉后苏醒期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可及时发现呼吸暂停、高碳酸血症等呼吸异常事件,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提高麻醉苏醒的安全性,缩短苏醒时间。
2022, 37(12):39-42+6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039
摘要:目的 探讨四子散热熨对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 将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 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四子散热熨,每次20 min,3次/周,连续干预4周。干预前后评估患者盆底肌肉功能、盆底组织形态和尿失禁总体情况,干预1个月后随访时评估患者尿失禁总体情况和尿失禁疗效。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盆底表面肌电值前静息阶段、快速收缩阶段和后静息阶段康复效果和肛提肌裂孔面积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后与随访时,观察组尿失禁总体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尿失禁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四子散热熨能促进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康复,改善尿失禁。
2022, 37(12):43-4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043
摘要:目的 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方法 采取类实验研究设计,将2019年4~11月入住我院NICU的612例新生儿设为对照组,按照常规实施皮肤护理;将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的594例新生儿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皮肤损伤预防管理方案,比较两组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NICU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管理方案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皮肤损伤发生率。
2022, 37(12):47-5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047
摘要:目的 设计与实施肺癌患者“全链式”管理的随访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1年6月某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门诊就诊的124例肺癌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随访护理;2021年7月就诊的13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全链式”随访系统干预,即在征集肺癌患者全程护理需求,结合既往遇到问题的基础上设计肺癌患者“全链式”随访系统管理平台的整体流程,主要包括患者纳入、随访档案的建立、在线任务推送、健康教育、实时咨询与问答及后台管理6个功能模块。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86.32%对系统非常满意,出院后3个月随访完成率仍有73.91%。此外,各个宣教视频的总点击量超过2 342次,医患咨询管理模块共收到提问386条,医患互动542次,综合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整体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4.68±0.87 vs. 6.75±1.34,t=-14.983,P<0.05)。结论 肺癌手术患者“全链式”护理随访系统可促进患者全程护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同质化随访服务的开展提供保障。
2022, 37(12):50-5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050
摘要:目的 探索儿童癫痫专科护理门诊的构建及运行效果,提高癫痫患儿护理质量。方法 成立儿童癫痫专科护理门诊,组建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团队,制订服务流程、管理制度,通过门诊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运行效果。结果 儿童癫痫专科护理门诊运行6个月,门诊就诊量增长5.28%,服务增长15.11%;累计为920例患儿建立病案管理档案,其中神经心理与行为健康筛查率78.48%,健康教育参与率92.72%,留治率85.00%,失联率2.83%,中断率7.06%,医疗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P<0.05);培养专科护士3名。结论 儿童癫痫专科护理门诊的建立符合癫痫患儿需求,可有效提升医疗质量及满意度;有利于医院高级护理实践人才的培养和科研发展。
2022, 37(12):54-5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054
摘要: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ICU病房责任分组护理管理模式的构建方案以及临床实践应用效果。方法 2020年7~12月ICU采取常规ICU管理模式(实施前),2021年1~6月ICU实施责任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包括责任组长选拔、护士分层搭配、护理工作实施、小组组内沟通、弹性合理排班等。结果 实施后护士满意度、护士团队协作能力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 根据基层医院实际情况,构建ICU病房责任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士满意度,增强护理人员之间的协作能力,提升护理质量,增强ICU运作效率,实现护理效益最大化。
2022, 37(12):57-5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057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在信息素养和创新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为促进护理人员的创新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信息素养问卷、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和护士创新行为量表对68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信息素养得分76.90±9.41,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得分122.02±19.89,创新行为得分33.85±4.88;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和创新行为之间呈两两正相关(均P<0.01);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在信息素养和创新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2.05%。结论 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提高护士的信息素养能力,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创新行为。
2022, 37(12):60-6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060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刻意练习理论的模拟教学在外科护理实训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310名本科护生分为基于问题的学习组(PBL组,150人)和基于模拟的学习组(SBL组,160人)。两组均参与阶段性护士核心能力训练。PBL组训练采用标准化患者进行训练,训练后进行口头汇报和小组讨论;SBL组基于刻意练习理论的高仿真模拟教学进行训练,即按照刻意练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采用高仿真模拟系统,训练后进行视频辅助的引导性反馈。结果 教学后两组护士核心能力总分较教学前有显著提高(均P<0.01),SBL组护士核心能力总分和实训考核成绩显著高于PBL组(均P<0.01)。结论 基于刻意练习理论的模拟学习可改善外科护理综合实训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2022, 37(12):64-67+7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064
摘要:目的 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冠心病患者运动恐惧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及效应大小,为改善患者心脏康复运动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316例心绞痛患者,采用一般因素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疼痛灾难化量表、多维疲劳量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及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结果 冠心病患者运动恐惧得分45.97±11.13。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较好(RMSEA=0.067,GFI=0.992,NFI=0.980),疲乏、疼痛灾难化、疼痛程度、自我管理及焦虑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总效应分别为0.587、0.348、0.245、-0.235、0.154。疲乏通过疼痛灾难化、自我管理和焦虑间接影响运动恐惧,焦虑通过疼痛灾难化间接影响运动恐惧,疼痛程度通过疲乏和自我管理间接影响运动恐惧,疼痛灾难化通过自我管理影响运动恐惧。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运动恐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降低患者疲乏感、疼痛灾难化、焦虑、疼痛程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是改善其运动恐惧的有效途径。
2022, 37(12):68-7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068
摘要:目的 了解从NICU出院后矫正6月龄内早产儿母亲育儿压力轨迹,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干预措施减轻早产儿母亲育儿压力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从NICU出院的356名早产儿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式育儿压力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共同养育关系量表、新生儿医学指数分别在早产儿出院后1周、矫正1月龄、3月龄和6月龄来院随访时进行调查。结果 早产儿出院后1周、矫正1月龄、3月龄和6月龄时母亲育儿压力总分分别为(100.73±19.11)分、(105.96±21.08)分、(90.71±17.16)分和(88.22±17.76)分。与母亲育儿压力相关的因素分别是婴儿出生体质量、是否已生育子女、母亲抑郁状况及社会支持状况(P<0.05,P<0.01)。结论 早产儿出院后早期母亲育儿压力呈先升后降趋势,提示医护人员应根据影响因素制定干预策略,尽早开展针对性育儿支持措施,帮助早产儿母亲适应母亲角色以减轻其育儿压力。
沈晓雯,周红花,郑小芬,欧云霞,张惠惠,王闰平,叶慧雯,邹萍,张春梅
2022, 37(12):72-7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072
摘要:目的 探讨运动干预对化疗期急性白血病患儿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6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按照住院时间段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运动干预,包括运动前评估、根据不同运动负荷进行运动及运动监测。采用多维疲乏量表、儿童普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12周后,干预组疲乏总分、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运动干预可有效改善化疗期急性白血病患儿癌因性疲乏,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2022, 37(12):75-7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075
摘要:系统分析运动依从性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概念属性、案例、前因、后果,从护理和康复实践的角度厘清心力衰竭患者运动依从性的概念内涵。结合我国心力衰竭患者的患病特点,归纳其运动依从性的概念属性:本质上是心力衰竭患者接受运动指导后行为的改变;目的是维持运动治疗的积极效果;运动依从性是具有主观意识的行为概念,体现过程与结果特征。本研究明确了心力衰竭患者运动依从性的概念属性,为我国开展心力衰竭运动康复实践或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2022, 37(12):79-82+1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079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志愿者对农村空巢老人健康促进的干预效果。方法 2021年3~5月采取抽签法随机将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某两个村落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村落中的空巢老年人分别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老人各35例。干预组采取护生志愿者入户进行10次一对一的慢病防护健康教育、营养支持、运动锻炼以及心理护理等健康促进干预方法,对照组采取空白对照。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老年抑郁评估量表、孤独感量表对两组老人干预前、干预5周后、干预10周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5周后两组老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健康职责、营养行为以及自我实现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0周后两组老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健康职责、营养行为、运动锻炼、压力应对、自我实现、抑郁总分以及孤独感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护生志愿者入户对农村空巢老人实施一对一的健康促进干预,有助于提升其健康素养,改善其健康行为,减少其负性心理,从而促进农村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
2022, 37(12):83-8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083
摘要:目的 建立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风险预测模型,为预防性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335例ICU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用列线图展示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准确度,采用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价模型的有效性。结果 163例(48.66%)ICU患者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风险预测模型纳入APACHE-Ⅱ评分、口服钾制剂时间、使用胃肠动力药、禁食时间和白蛋白水平5个预测因子。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0,灵敏度为81.82%,特异度为91.18%,准确度为86.57%,最大Youden指数0.73所对应的预测临界值为122分。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于1的直线,准确度良好。临床决策曲线显示模型的净获益值较高。结论 该模型可以有效预测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且评价指标在开始行肠内营养时即可获得,可为ICU医护人员及时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提供借鉴。
2022, 37(12):88-9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088
摘要:目的 探讨改善口腔癌患者营养实践的方案,提高其营养管理效果。方法 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型为研究框架,通过证据提取、现况审查、证据引入和效果评价4个阶段将循证证据应用于口腔癌患者,并采用中断时间序列设计,比较循证实践前(96例患者实施常规营养管理方法)、循证实践后(98例患者)体重指数、营养评分、首次离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最终纳入18条证据,制订10条审查指标。与循证实践前患者比较,循证实践后患者出院前体重指数显著增加,营养评分显著降低,首次离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均P<0.01)。结论 基于证据的循证实践能降低口腔癌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2022, 37(12):92-9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092
摘要:目的 使用网状Meta分析比较不同营养筛查工具在癌症患者营养筛查中的准确性,为临床营养筛查工具的正确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收集有关营养筛查工具的诊断性试验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0月。采用Stata15.0和WinBUGS1.4.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包含5 936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排序结果显示,在7种营养筛查工具中,患者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表(PG-SGA)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的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最高,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UST)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的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最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MUST在7种癌症患者营养筛查工具中距离原点最远。结论 MUST可作为癌症患者营养筛查的首选工具,PG-SGA可作为首次确诊癌症患者营养筛查工具,但需进一步研究。
2022, 37(12):97-10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097
摘要:目的 分析我国2000年以来护理信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护理信息学的发展及未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护理信息学相关研究文献,限定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1年9月。利用Bicomb2.0软件统计相关研究文献中的高频关键词,采用SPSS25.0软件生成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树状图,进行共词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3 644篇,提取35个高频关键词。共词聚类分析得到7个研究热点,分别是信息技术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移动护理在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满意度、电子护理病历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手术室护理安全的信息化管理、护士/护生信息素养及影响因素、标准化护理术语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以及糖尿病患者的远程延续性护理。结论 近20年来我国护理信息学相关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和分散性的特点,未来应积极在全球视野下探索本土化护理信息学的发展方向,汲取有益经验,为我国护理信息学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022, 37(12):101-10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101
摘要:综述国内外长期照护者职业吸引力的相关概念、评价工具、影响因素,提出当前研究的成果和不足,旨为我国开展长期照护者职业吸引力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从而有效提高长期照护者的职业吸引力,稳定我国长期照护队伍。
2022, 37(12):104-10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104
摘要:分析智能监测及决策支持、互联网照护技能指导、专业人员-照护者远程联系、同伴支持、心理支持和多成分干预等各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老年性痴呆照护者干预支持的研究进展,剖析当前互联网技术运用于老年性痴呆照护者干预支持存在的问题,探寻该领域未来可进一步推进的研究方向,提出更好地发挥互联网技术运用于老年性痴呆照护者干预支持作用的建议,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干预方便、高效和覆盖面广的优势,满足老年性痴呆患者及家庭照护者的需求。
2022, 37(12):108-11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108
摘要:综述国内外护理机器人的现状、种类、应用以及发展潜力,以推动护理机器人的研究设计与改进。护理机器人种类较多,其中主要包括康复类护理机器人、排泄类护理机器人、转运类护理机器人、护士助手机器人等。康复类护理机器人中,照护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临床应用受限,有待进一步开发。护士助手型、排泄类、转运类护理机器人的需求量日渐增高。提出护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应着重总结护理机器人的使用优势与不足,为护理机器人的研发提供充分的研究依据,提高护理机器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2022, 37(12):111-1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12.111
摘要:综述肿瘤患者营养认知现状、影响因素、评估工具及提高营养认知水平的干预方法。肿瘤患者营养认知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人文背景的患者对于营养认知的反应不同。医护人员应提高自身营养相关知识水平;医院及相关部门应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以提高整体营养认知水平,降低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提高其生存质量。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