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37(1):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01
摘要:目的 设计并实施基础护理与护理人文整合课程,评价课程改革效果。 方法 随机将2019级高职护理专业2个班72名学生设为实验组,另2个班69名学生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按原教学安排常规授课;实验组采用整合课程授课:将基础护理课程与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管理三门护理人文课程进行整合,通过函询专家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培养教师实施整合课程授课,辅以“标准化病人”实践、考核,并建立线上课程平台。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并进行问卷调查,综合评估教学效果。 结果 实验组第2学期平时成绩、3门课程考试成绩(除护理管理外)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人文素养和临床思维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基础护理与护理人文整合课程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课程成绩和职业能力。
2022, 37(1):6-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06
摘要:目的 构建护理本科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护理本科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指导课程思政教学开展提供参考。 方法 设计指标体系初稿,运用德尔菲法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结果 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8;2轮函询后一、二、三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327、0.304、0.311。护理本科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目标定位、师资队伍、课程资源、教学实施、教学效果)、12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 结论 护理本科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可作为客观评价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工具。
2022, 37(1):10-1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10
摘要:目的 建设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案例库,为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方法 组建思政案例库建设团队,修订课程标准,确定六大核心思政元素,收集素材案例,邀请专家审核修订思政案例。 结果 形成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案例131个,其中核心价值观17个、科学精神18个、四个自信15个、职业道德39个、专业素养33个、伦理法律9个。 结论 内科护理学思政案例库的建设可将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教学,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引领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2022, 37(1):13-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13
摘要:目的 探讨手绘人形图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抛硬币法将高职护理专业1个班56人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1个班56人设为试验组,运用手绘人形图教学法。 结果 试验组3次理论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P<0.01);96.43%的试验组学生对人形图教学法总体满意。 结论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手绘人形图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得到学生较高的认可。
2022, 37(1):16-1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16
摘要:目的 探讨O-AMAS有效教学模型在健康评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9级护理专业2个班90名学生设为对照组,在健康评估课程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020级护理专业2个班90名学生设为观察组,实施基于O-AMAS有效教学模型的课程教学,包括教学目标、课堂激活、多元学习、有效测评、简要总结5个环节。学期结束后比较两组期末考核成绩、师生教学评价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结果 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实训考核成绩,教师评学、学生评教评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O-AMAS有效教学模型在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应用可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师生教学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22, 37(1):20-2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20
摘要:目的 构建癌症患者治疗间歇期的症状网络,识别核心症状及核心症状群,为精准症状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便利选取511例癌症患者,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调查。通过R语言构建症状网络,分析中心性指标;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症状群,根据症状网络的中心性指标及分层回归分析中症状群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初步确定核心症状群。 结果 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睡眠不安、疲乏和苦恼,最严重的症状是疲乏、睡眠不安和疼痛。在症状网络中,悲伤感的强度最大(rs=1.12),疲乏的紧密中心性最高(rC=1.08),胃口差的中介中心性最大(rB=1.38)。共提取3个症状群:精神情绪症状群、胃肠道症状群和神经相关症状群,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3.8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精神情绪症状群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对模型的解释力度为30.5%。 结论 疲乏和悲伤感分别是癌症患者治疗间歇期的核心症状和最重要的症状,胃口差是桥梁症状,精神情绪症状群是核心症状群。护理人员可基于核心症状和症状群制订干预措施,提高治疗间歇期症状管理效能。
2022, 37(1):25-2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25
摘要:目的 探讨阅读疗法对晚期肺癌患者照顾者获益感、照顾负担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方法 将80例晚期肺癌患者照顾者按住院病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阅读疗法。干预前、干预5周及干预9周分别采用照顾者获益感问卷、照顾者负担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干预效果。 结果 两组照顾者获益感、照顾负担以及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阅读疗法可以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照顾者获益感水平,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减轻照顾负担。
2022, 37(1):29-3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29
摘要:目的 探讨降低急诊科自杀未遂患者自杀意念的有效方法。 方法 依据《照顾有自杀风险的成年患者——急诊科共识指南》制订简要自杀风险干预流程清单,对57例急诊科住院或留观的自杀未遂患者进行干预。 结果 57例患者均未再出现自杀行为。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患者自杀态度及自杀意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实施简要自杀风险干预能改善自杀未遂患者的自杀态度及自杀意念。
2022, 37(1):32-3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32
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因素,为临床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将253例宫颈癌手术后发生下肢淋巴水肿的患者作为病例组,采用1∶2配对将未发生下肢淋巴水肿的5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口社会学、术前及术后生活行为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下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因素。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术前/术后长时间站立或坐立等身体保持同一姿势、术后上班、术后日常生活活动(以家务活或农活为主)是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夫妇同住及夫妇+子女同住、术前日常劳动强度大、术前规律运动、术后运动频次高是保护因素(P<0.05,P<0.01)。 结论 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高危人群及时进行健康教育,积极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以预防和减少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2022, 37(1):36-3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36
摘要: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口腔癌患者围术期的干预效果。 方法 将口腔癌手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112例。对照组实施口腔癌围术期常规护理及术后随访,观察组由多学科个案管理团队实施个案管理。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营养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个案管理模式较常规护理可改善口腔癌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焦虑水平和生活质量。
2022, 37(1):39-4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39
摘要:目的 建立儿童术中低体温列线图预测模型,为术中儿童低体温评估与预防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1 086例患儿,在医院病历系统中收集相关资料。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因素,利用R软件绘制儿童术中低体温列线图预测模型。 结果 儿童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17.31%;年龄、术前体温≤36.9℃、血红蛋白≤118.5 g/L、禁食时间≥6 h、麻醉时间>62.6 min,是儿童术中低体温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列线图预测儿童术中低体温风险的ROC曲线下方面积为0.698(95%CI:0.598~0.789)。 结论 儿童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较高,应用列线图模型可快速预测低体温发生概率,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保障患儿手术安全。
2022, 37(1):42-43,6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42
摘要:目的 设计麻醉准备间预约系统,提升麻醉准备间的运行效率,形成闭环管理流程。 方法 以医院住院系统、手术排班系统为依托,构建麻醉准备间预约系统,对手术患者从预约准备间到离开准备间进行闭环管理。 结果 应用预约系统后预约信息准确率显著提高,患者准备间占用时间缩短,医护人员满意度提高(P<0.05,P<0.01)。 结论 麻醉准备间预约系统的应用,实现对患者准备前后的全程质量控制,提高了手术室工作效率。
2022, 37(1):44-45,6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44
摘要:对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无痛检查,操作前完善对患者的评估,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操作前药品、物品准备,配合超声医生进行体位摆放;合理安放仪器设备,术中密切配合麻醉、超声医生的操作,操作人员合理站位及布局,做好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60例患者检查操作顺利完成。提出麻醉护士应熟悉该检查的各种探头操作手法,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配合医生对突发情况做出积极应对,确保检查顺利完成。
2022, 37(1):46-4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46
摘要:目的 探讨穴位揿针联合五音疗法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失眠的改善作用。 方法 采用类实验研究设计,将144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并存失眠患者分为四组,每组36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揿针干预、五音干预,揿针联合五音干预。干预2周后比较四组睡眠质量及降压疗效。 结果 揿针组1例脱落,最终143例完成研究。干预后四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及降压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联合组显著优于其他组(均P<0.05)。 结论 穴位揿针联合五音疗法可有效改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失眠症状,提高降压疗效。
2022, 37(1):49-5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49
摘要:目的 开发全结构化电子护理记录单,评价其应用效果。 方法 设计全结构化电子护理记录单并在南院区投入使用,北院区仍采用自由文本输入的方式记录电子护理记录单。实施1年后从2个院区各抽取230份出院病历对比护理记录,通过查看录像资料对比护士的记录效率。 结果 南院区护理记录结构正确率、符合专科护理指南率、护理诊断/评价及护理措施记录量与合格率显著高于北院区(均P<0.01);2个院区相同科室(内分泌科、儿科除外)护理记录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全结构化电子护理记录单能提高护理书写质量和数据质量,但用于部分专科会增加记录时间,仍需要进一步优化。
崔冬梅,周丽芳,梁馨苓,宋利,钟咪,赵立艳,全梓林,陈迎归,孙春艳,赵宜娜,符霞
2022, 37(1):53-55,8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53
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血液透析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影响因素,为血液透析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1省/直辖市/自治区1 208所医院共4 712名血液透析护士进行调查。 结果 每10例患者配备护士人数<1的医院347所(28.7%),每名护士每班次负责机器台数>5的医院有455所(37.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医院性质、月透析例次、医院等级、每名护士每班次负责机器台数是影响护士配置的主要因素(均P<0.01);每10例患者配备护士人数、月透析例次是影响每班次护士配置的主要因素(均P<0.01)。 结论 我国血液透析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且每班次护理患者数量超标。建议补足护理人力及保证每个治疗班次的护理人力,以减轻护士工作压力,确保患者的透析质量和安全。
2022, 37(1):56-5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56
摘要:目的 编制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专科护士工作投入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为专科护士工作投入水平测量提供工具。 方法 根据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及专家函询形成量表初稿;通过江苏省专科护士在线培训平台对2 260名省级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共32个条目,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3.281%;验证性因子分析提示模型拟合满意(χ2/df=2.462,GFI=0.941,NFI=0.955,CFI=0.964,RMSEA=0.041)。量表I-CVI为0.834~1.000,S-CVI为0.842,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58,折半信度为0.895。 结论 专科护士工作投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专科护工作投入水平的测量工具。
2022, 37(1):60-6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60
摘要:目的 了解ICU医护人员对以家庭为中心的查房的认知与态度,为丰富ICU查房形式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长沙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77名ICU医护人员进行调查。 结果 仅70人(18.6%)同意家属参与查房;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为医护人员提供重要的病史和家庭信息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查房的主要益处,延长查房时间、减少治疗和护理患者的时间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查房的主要弊端。不同学历、科室以及所在ICU实施不同探视形式的医护人员对以家庭为中心的查房态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 结论 ICU医护人员对在ICU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查房支持率不高,受其学历、ICU类型及ICU探视形式的影响。是否在国内ICU中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查房,还需要更深入研究。
2022, 37(1):64-6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64
摘要:目的 探讨以夫妻为焦点的网络认知行为干预对青年宫颈癌化疗患者心理痛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便利抽取青年宫颈癌化疗患者及其配偶106对,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3对。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夫妻为焦点的网络认知行为干预,共8周。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测评两组患者心理痛苦和生活质量。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心理痛苦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以夫妻为焦点的网络认知行为干预能够降低青年宫颈癌化疗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杨祎玲,梁丽婵,孟江南,廖小妹,蔡瑞卿,叶红雨,张雨微,何小凤,史蕾
2022, 37(1):68-7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68
摘要:目的 汉化父母疾病进展恐惧量表,并在癌症患儿父母中检验其信效度。 方法 通过翻译、回译、文化调适和预试验形成中文版父母疾病进展恐惧量表,对广州市3所三甲医院癌症患儿父母329人进行问卷调查,以检验中文版量表的信效度。 结果 中文版父母疾病进展恐惧量表包括情感反应、家庭生活和学校3个维度共12个条目。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86,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33~1.000;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6.965%;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χ2=116.325,χ2/df=2.281,RMSEA=0.075,SRMR=0.044,GFI=0.919,TLI=0.934,CFI=0.949,IFI=0.950;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93,折半信度为0.894,重测信度为0.819。 结论 中文版父母疾病进展恐惧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我国癌症患儿父母疾病进展恐惧心理的测评工具。
2022, 37(1):72-7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72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肺癌术后拟进行4个疗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信视频群聊的方式开展6次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每次化疗结束时调查患者焦虑、抑郁情况。 结果 干预组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网络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减轻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抑郁情绪。
2022, 37(1):75-7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75
摘要:目的 编制农村居家失能老年人健康管理需求评估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 方法 以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为理论框架,综合文献回顾形成问卷条目池,对18名专家进行2轮Delphi专家函询形成预试问卷。对河南省213名农村居家失能老年人进行调查,检验问卷的信效度。 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6个公因子29个条目,包括健康档案、身体评估、心理健康、医疗环境、健康知识、智慧养老,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2.992%;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89~1.000,平均内容效度为0.975。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897,折半信度为0.876,重测信度为0.902。 结论 农村居家失能老年人健康管理需求评估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可作为评价农村居家失能老年人健康管理需求的有效工具。
2022, 37(1):79-8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79
摘要:目的 构建临床护士老年护理能力分层标准体系,为对临床护士开展老年护理能力分层规范化培训、考核及评价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专家会议、半结构式访谈拟订临床护士老年护理能力分层标准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8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并利用优序图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结果 2轮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14,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0.091~0.824,0.084~0.778(均P<0.05)。最终确定临床护士老年护理能力分层标准包括基础实践级、胜任实践级、高级实践级3个层级,每个层级均包括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1~49个三级指标;并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结论 咨询专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构建的临床护士老年护理能力分层标准体系较可靠,可为临床分层次培训及老年护理人才分层管理与使用提供参考。
2022, 37(1):84-86,10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84
摘要:目的 探讨政府购买社区养老服务在城镇和农村的供需特点,为制定养老服务政策、提供以需求为导向的养老服务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选取温州市享有政府购买社区养老服务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对养老服务的供给和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城乡差异。 结果 分别调查城镇老年人439人,农村老年人397人。城镇老年人对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服务的需求高于农村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低于农村老年人(均P<0.01);城镇老年人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服务供给率高于农村老年人,每月获得的服务次数、每次服务时长、服务项目数量多于农村老年人(均P<0.01)。 结论 政府购买社区养老服务在供需方面均存在城乡差异,应从城乡视角把握老年人的需求特点,综合考虑照护资源供给可达性的制约因素,满足城乡老年人的不同养老服务需求。
2022, 37(1):87-90,10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87
摘要:目的 检索、评价和整合早产儿低体温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 方法 使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中关于早产儿低体温预防及管理的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和专家共识。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和汇总。 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4篇、指南2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3篇、专家共识1篇,最终总结包括危险因素、评估、体温测量、预防及管理措施、培训5个方面的22条最佳证据。 结论 早产儿低体温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涉及低体温管理的全过程,涵盖产房、转运、病房,可为医护人员提供循证依据。
2022, 37(1):91-9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91
摘要:目的 总结儿童癌症幸存者向成人医疗过渡准备的最佳证据,为我国制订和开展相关循证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根据证据金字塔“6S模型”,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6月30日有关儿童癌症幸存者向成人医疗过渡准备相关的指南、专家意见、证据总结、推荐实践及系统评价,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 共纳入25篇文献(指南10篇,系统评价8篇,证据总结1篇,专家意见6篇),汇总的证据23条,涉及过渡准备的目的、干预时机、评估过渡准备度、患儿准备、家庭准备、医疗系统准备、效果评价7个方面,其中A级推荐15条,B级推荐8条。 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可结合证据早期前瞻性地管理儿童癌症幸存者,发展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助其提升准备度,有效应对疾病和治疗影响。
2022, 37(1):95-9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95
摘要:对床旁超声用于评估压力性损伤的机制、床旁超声在压力性损伤评估中的临床应用、床旁超声在压力性损伤评估中的挑战进行综述,为护理人员在临床中使用床旁超声评估压力性损伤提供借鉴,以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2022, 37(1):99-10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99
摘要:综述国内外医院感染控制人员能力评估工具,从其基本特征、适用对象及推广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医院感染控制人员能力评估工具的构建、完善与应用。
2022, 37(1):103-10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103
摘要:对癌症患者死亡教育、发展进程、开展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在借鉴国外成熟的死亡教育经验基础上,探索适合中国本土癌症患者的死亡教育模式。建议从加强医护人员死亡教育培训、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组织的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开展癌症患者的死亡教育,传递科学的死亡观,引导其理性地面对死亡,帮助癌症患者安然渡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2022, 37(1):106-10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106
摘要:阐述ICU生命末期患者临终记忆制作的概念,总结新生儿及儿童、成人ICU临终记忆制作的类型,分析ICU临终记忆制作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国内ICU开展临终记忆制作实践提供参考。
2022, 37(1):110-11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110
摘要: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后,家庭成员的参与对改善老年人身心健康、提升其养老生活质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家庭参与老年人机构养老的内容及其干预进行综述,旨在为实施家庭参与老年人机构养老的干预提供参考。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