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36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重点关注——康复护理专题
    • 水中抗阻训练对类风湿关节炎居家患者手足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2021, 36(9):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01

      摘要 (91) HTML (0) PDF 976.23 K (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水中抗阻训练对类风湿关节炎居家患者手足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 将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1例根据就诊日期单双日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6)。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及关节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水中抗阻训练,每天训练30~60 min,每周至少训练3d。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双手握力均值、功能障碍、疼痛、疲劳评分及晨僵时间。 结果 训练后观察组双手握力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功能障碍、疼痛、疲劳得分及晨僵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对类风湿关节炎居家患者实施水中抗阻训练,有利于手足关节功能康复,改善相关症状,提高身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呼吸操联合穴位按摩对老年尘肺病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2021, 36(9):5-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05

      摘要 (125) HTML (0) PDF 947.44 K (6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提高老年尘肺病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能力。 方法 将83例老年尘肺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41)和对照组(n=42)。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12周的呼吸操联合穴位按摩。两组干预前后测评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6 min步行距离、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呼吸操联合穴位按摩可改善老年尘肺病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及运动能力,有利于延缓尘肺病进程,促使机体康复。

    • 强直性脊柱炎居家患者基于碎片化时间的功能锻炼

      2021, 36(9):8-1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08

      摘要 (77) HTML (0) PDF 978.82 K (6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提高强直性脊柱炎居家患者功能锻炼效果。 方法 将门诊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依据功能锻炼方案进行康复训练,每周5次,每次30 min;观察组依据功能锻炼方案实施基于碎片化时间的功能锻炼。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及晨僵、疼痛、枕墙距、胸廓活动度的改善情况。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晨僵、枕墙距、胸廓活动度及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对强直性脊柱炎居家患者实施基于碎片化时间的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患者症状及脊柱功能,提高日常生活功能。

    • 首发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 36(9):12-1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12

      摘要 (90) HTML (0) PDF 966.09 K (6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首发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的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问卷对177例首发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首发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得分62.69±17.27。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个人月收入、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是首发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的影响因素(P<0.05,P<0.01),解释总变异的51.90%。 结论 首发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重视首发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的评估及干预,促进康复锻炼行为的形成,更好地促进其康复。

    • 全身振动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2021, 36(9):16-1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16

      摘要 (94) HTML (0) PDF 942.80 K (6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全身振动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予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基础上实施全身振动训练。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侧最大自主背屈状态胫前表面肌电参数肌电积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协同收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踝关节主动活动度、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全身振动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气阴两虚出院患者的中医肺康复

      2021, 36(9):19-2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19

      摘要 (90) HTML (0) PDF 942.09 K (6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气阴两虚出院患者中医肺康复方法及效果。 方法 将6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康复治疗及护理指导,包括呼吸功能训练、有氧运动、营养支持、心理干预等;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申时实施中医肺康复措施,包括穴位按摩、穴位贴敷、穴位排痰、五音疗法、气息导引呼吸操。两组连续干预4个月后评价疗效。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中医证候积分(除食欲不振外)、肺功能指标、CAT问卷总分、6 min步行距离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中医肺康复能明显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气阴两虚症状及肺功能,增强运动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康复的研究进展

      2021, 36(9):22-2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22

      摘要 (83) HTML (0) PDF 988.86 K (7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主要肺康复形式如气道廓清技术、神经肌肉电刺激、运动训练、呼吸肌训练、营养支持等,对患者开展肺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目前实施肺康复干预的场所、开始时机进行总结阐述,以期提高医护人员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行肺康复的认识,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推动慢病全程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 >专科护理
    •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 36(9):26-2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26

      摘要 (111) HTML (0) PDF 981.94 K (6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认知功能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中文版癌症患者功能评估-认知功能量表、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疲乏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15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认知功能总分为(120.57±21.32)分;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疲乏是认知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能解释总变异的37.3%。 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认知功能存在受损的风险,性别、年龄和疲乏程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医务人员需关注患者认知状态,根据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进行针对性干预, 以预防及减轻其认知功能障碍。

    • 育龄期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1, 36(9):30-32+3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30

      摘要 (64) HTML (0) PDF 947.62 K (6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育龄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体验,为制订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2例育龄期HPV持续感染患者进行半结构式一对一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资料。 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即知识来源匮乏、情绪反应、两性关系改变、生活工作失衡感。 结论 育龄期HPV感染患者面临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其对婚姻家庭社会关系造成了消极影响。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及家属消除对HPV感染的认知误区,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帮助其回归家庭、工作和社会,促进家庭和谐,保护女性生殖健康。

    • 糖尿病患者足部风险筛查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 36(9):33-3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33

      摘要 (107) HTML (0) PDF 981.30 K (6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糖尿病患者足部风险筛查现状,分析患者定期足部风险筛查的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干预以促进糖尿病足风险筛查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湖南省32所综合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1 027例,使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足部风险筛查情况。 结果 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占57.1%,仅15.7%的患者能做到定期筛查。未定期筛查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个人觉得没有必要、不方便去医院检查、医护人员未告知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糖尿病足高危人群、筛查必要性认知是影响糖尿病患者定期足部风险筛查的主要因素(P<0.05,P<0.01)。 结论 糖尿病患者定期足部风险筛查率偏低,需重点关注女性、家庭人均月收入低、非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对筛查认知不足的糖尿病患者,并从患者认知、心理建设、筛查工具选择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干预,从而提高患者定期足部风险筛查依从性。

    • 术后化疗期乳腺癌患者配偶益处发现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1, 36(9):37-4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37

      摘要 (79) HTML (0) PDF 974.51 K (6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术后化疗期乳腺癌患者配偶益处发现的体验,为临床开展针对性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4名术后化疗期乳腺癌患者配偶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 结果 归纳出5个主题,即个人成长(疾病认知度提高、照顾技能提升、理解与耐心),感知社会支持(感知亲友支持、感知同伴支持、感知医护人员支持),领悟角色意义(责任与担当、自我成就感提升、利他行为),积极人生(接受现实努力调整、设定目标规划生活),重视健康(重视体检、健康生活方式)。 结论 医护人员应转变以往关注负性情绪的视角,挖掘配偶正能量在照顾情境中的积极作用,使其以更健康的身心状态投入到照顾中,从而促进患者恢复。

    • 口腔咽喉肿瘤患者经口入路机器人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2021, 36(9):41-4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41

      摘要 (96) HTML (0) PDF 944.99 K (6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口腔咽喉肿瘤患者经口入路机器人手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 方法 对35例口腔咽喉肿瘤患者行经口入路机器人手术,术前加强多学科联合查体评估、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加强体位护理、气道护理、吞咽功能评估及康复训练、咽痛护理、伤口护理、饮食护理。 结果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4 h;术中平均出血量50.0 mL。术后1例出现伤口出血导致误吸,立即行气管切开;4例术前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其余均未行气管切开。34例术后鼻饲管留置时间为2~14 d,平均8.2 d;1例因伤口出血术后30 d拔除鼻饲管。患者术后恢复经口进食时间1~30 d,平均8.4 d。住院时间8~34 d,平均18.7 d。术后随访4~24个月,1例全喉术后需要语言功能重建外,其余均发音正常;无一例转移和复发。 结论 对口腔咽喉肿瘤患者行经口入路机器人手术微创、精准,创伤小、恢复快。加强围术期气道护理、伤口护理、口腔护理、吞咽评估及疼痛管理等,可保障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 >基础护理
    • 基于关联规则的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危险因素分析

      2021, 36(9):44-4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44

      摘要 (70) HTML (0) PDF 943.07 K (6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挖掘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数据中有价值的关联规则,为制订院内非计划性拔管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整理172例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数据资料,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并进行关联规则评定。 结果 筛选出239条规则,结合专业知识选出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关联规则12条,其中男性、年龄60岁以上、意识清醒与自行拔除呈强关联,置管时长1~5 d、意识清醒、自行拔除与再次插管呈强关联,意识清醒的男性与3级导管拔除呈强关联等。 结论 在护理工作中应防范患者自行拔除管道,加强对3级管道的保护、重视管道置入初期患者的管理、准确评估拔管时机及时撤除管道,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 >护理管理
    • 基于KANO模型的患者体验要素筛选及策略优化

      2021, 36(9):47-5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47

      摘要 (89) HTML (0) PDF 999.22 K (6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筛选患者体验要素,以期为临床制订针对性的患者体验优化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428例住院患者,基于KANO模型设计问卷并进行患者体验要素调查,运用要素选择线、灵敏度分析确定患者体验改进要素。 结果 28个体验要素中共筛选出21个需要改进的患者体验要素,其中6个魅力属性、10个必备属性、5个期望属性。 结论 绝大部分魅力属性、全部的必备属性、期望属性都出现在患者体验改进要素中,对患者体验的影响比较强,有必要通过优化服务流程、促进生理舒适、尊重患者隐私、促进服务连续性等针对性措施对患者体验进行改善,以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 中医医院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1, 36(9):51-53+8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51

      摘要 (87) HTML (0) PDF 940.75 K (6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广东省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护士对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及影响因素,为医院开展针对性的应急救护培训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问卷对广东省26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7 314名护士进行调查。 结果 中医医院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得分为(3.86±0.67)分。不同工作年限、科室、应急事件理论培训及应急演练次数、救援经历的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科室、救援经历、应急事件理论培训及应急演练次数是影响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主要因素(均P<0.01)。 结论 广东省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护士传染病应急事件应对知识和技能水平有待提高。需加强对中医医院护士开展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以提高护士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能力。

    • 肿瘤科护士共享决策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2021, 36(9):54-5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54

      摘要 (149) HTML (0) PDF 971.34 K (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肿瘤科护士共享决策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共享决策培训提供支持。 方法 采用自制的肿瘤科护士共享决策知信行调查问卷对郑州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的351名肿瘤科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 结果 肿瘤科护士共享决策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34.76±6.99)分、(21.48±4.00)分、(19.83±5.02)分,总分为(76.07±13.98)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务、是否为肿瘤专科护士是肿瘤科护士共享决策知识和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是否为肿瘤专科护士是其态度的影响因素(均P<0.01)。 结论 肿瘤科护士的共享决策态度较为积极,但知识及行为有待提高。应根据肿瘤科护士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共享决策知识培训,以促进内化为积极的行为信念,并自觉外化为行为,提高肿瘤患者的决策质量。

    • 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与医学叙事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2021, 36(9):58-6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58

      摘要 (103) HTML (0) PDF 943.70 K (7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现状,探讨其与医学叙事能力的相关性,为提升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704名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医护人员医学叙事能力量表进行在线问卷调查。 结果 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总分(133.94±12.72)分,医学叙事能力总分(149.46±20.04)分。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医学叙事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均P<0.01)。 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处于高水平,其文人关怀品质与医学叙事能力相关。加强叙事医学能力培训可不断增强人文关怀理念与感知,有助于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的培养与提升。

    • >护理教育
    • 规范化培训护士叙事护理培训课程的构建

      2021, 36(9):61-6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61

      摘要 (79) HTML (0) PDF 975.94 K (6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规范化培训护士叙事护理培训课程,为护士叙事护理教育提供教材。 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现状调查、半结构式访谈拟定规范化培训护士叙事护理培训课程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21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两轮咨询。 结果 第1、2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2.00%、91.30%;权威程度分别为0.85、0.84;专家协调程度分别为0.115、0.126(均P<0.01)。最终形成了包括培训目标、内容、方法、师资、效果评价5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65个三级指标的规范化培训护士叙事护理培训课程。 结论 构建的规范化培训护士叙事护理培训课程内容全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编写完成后可用于规范化培训护士叙事护理培训,推动人文教育。

    • Med-Match游戏在心血管内科护生用药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21, 36(9):65-6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65

      摘要 (91) HTML (0) PDF 972.01 K (6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Med-Match游戏在心血管内科护生用药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护理学院大四学生采取抽签法随机分配至2所附属医院进行临床实习,将A医院心血管内科实习的护理本科生78名分为对照组,B医院心血管内科实习的护理本科生75名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实践教学,观察组则在传统实践教学基础上融入Med-Match游戏。入科第1天、出科前1 d,对两组评判性思维及临床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结果 出科前1 d观察组评判性思维及临床实践能力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在临床用药实践教学中融入Med-Match游戏,使理论、实践与临床护理实际有效衔接,能显著提升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是培养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 危险预知训练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2021, 36(9):69-71+9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69

      摘要 (121) HTML (0) PDF 938.30 K (7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危险预知训练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根据新护士入科时间,将2018年8月入手术室的新护士23名作为对照组,使用常规培训方法进行带教;将2019年8月入手术室的24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在常规培训基础上,实施危险预知训练。培训6个月后比较两组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安全态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评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安全态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工作1年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 对手术室新护士开展危险预知训练,能提高其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安全态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手术室护理安全。

    • >心理护理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庭照顾者心理一致感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1, 36(9):72-7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72

      摘要 (134) HTML (0) PDF 949.41 K (6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庭照顾者心理一致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提供指导。 方法 便利抽样选取武汉市2所三甲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庭照顾者237名,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理一致感量表、照顾准备度量表及积极感受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庭照顾者心理一致感得分为(56.37±11.77)分。家庭照顾者心理一致感与照顾准备度、积极感受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照顾准备度及积极感受是家庭照顾者心理一致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1),共可解释其38.0%的总变异量。 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庭照顾者心理一致感处于较低水平。医护人员需针对影响因素给予指导干预,提高其心理一致感,促进心理健康。

    • >健康教育
    • 回授法联合微信健康教育对后颅窝肿瘤术后吞咽困难患者康复的影响

      2021, 36(9):75-7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75

      摘要 (113) HTML (0) PDF 967.97 K (6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回授法联合微信健康教育对后颅窝肿瘤术后吞咽困难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 根据住院时间,将2019年1~6月行后颅窝肿瘤术后并发吞咽困难患者43例分为对照组,2019年7~12月行后颅窝肿瘤术后并发吞咽困难患者43例分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回授法联合微信进行健康教育。于干预后1周、1个月、3个月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 干预后1周,干预组误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个月、3个月干预组吞咽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吞咽功能评分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干预组下降更明显(P<0.05)。 结论 应用回授法联合微信对后颅窝肿瘤术后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误吸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机体康复。

    • 基于语义图示工具的健康教育预防食管癌术后误吸的实证研究

      2021, 36(9):79-8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79

      摘要 (67) HTML (0) PDF 971.79 K (6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语义图示工具的健康教育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误吸的预防作用。 方法 将253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27例)和观察组(126例)。对照组应用幻灯片开展健康教育,观察组基于语义图示工具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误吸预防知信行得分、误吸风险评分及误吸发生率。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误吸预防知识、预防态度、预防行为3个维度得分及知信行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误吸风险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肠内营养后第3天、开始经口进食第3天误吸风险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期间误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基于语义图示工具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误吸预防知信行水平,降低患者术后误吸风险,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延续护理
    • 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护理随访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021, 36(9):83-8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83

      摘要 (87) HTML (0) PDF 977.80 K (5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设计针对静脉血栓栓塞症出院患者的护理随访系统,观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方法 组建研究团队,基于护理程序设计结构化随访表单,构建静脉血栓栓塞症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知识库,以医院信息系统为支撑平台构建结构化护理随访系统,于2018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统计运行期间各质量评价指标及随访结果。 结果 截至2020年6月,随访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3 417例(4 783例次),静脉血栓栓塞症出院患者电话随访通话成功率为96.78%。2018~2020年30 d内因静脉血栓栓塞症或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原因再入院率由3.60%降至2.88%;患者服药依从性、用药信息了解度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逐年提高。 结论 基于护理程序设计的结构化护理随访系统可有效提升随访工作质量及效率,为高质量、规范化、同质化随访服务提供保障。

    • >社区护理
    • 老年失智症家庭照顾者管理策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 36(9):87-9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87

      摘要 (94) HTML (0) PDF 997.82 K (6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老年失智症家庭照顾者管理策略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开展老年失智症家庭照顾者管理策略指导提供参考。 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选取老年失智症家庭照顾者202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失智症管理策略量表、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照顾者哀伤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家庭照顾者的失智症管理策略各维度得分分别为积极管理(43.34±8.98)分,鼓励/支持(33.98±10.00)分,批评(28.03±12.64)分。家庭照顾者文化程度、疾病知识了解程度、哀伤和积极感受是批评维度的影响因素;家庭照顾者文化程度、与患者关系和积极感受是鼓励/支持维度的影响因素;失智症照顾经验、哀伤、积极感受和社会支持是积极管理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P<0.01)。 结论 老年失智症家庭照顾者管理策略以积极管理和鼓励/支持为主,较少采用批评。医护人员需重视老年失智症家庭照顾者管理策略现状,充分利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为家庭照顾者提供家庭管理培训,以形成健康的家庭管理策略。

    • >安宁疗护
    • 基于和谐护理理论的安宁疗护患方结局评价指标的构建

      2021, 36(9):92-9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92

      摘要 (111) HTML (0) PDF 972.34 K (7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和谐护理理论构建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安宁疗护患方结局评价指标,为客观评价安宁疗护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理论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初步拟定安宁疗护患方结局评价指标,结合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20名专家进行函询。 结果 共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第2轮函询专家的判断系数为0.889,熟悉程度为0.856,权威系数为0.877,Ⅰ~Ⅲ级指标的专家意见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34、0.247、0.234。最终形成的安宁疗护患方结局评价指标包括Ⅰ级指标4条(身体和谐、心理和谐、社会和谐、精神和谐),Ⅱ级指标9条,Ⅲ级指标30条。 结论 基于和谐护理理论构建的安宁疗护患方结局评价指标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可为相关机构安宁疗护服务质量评价提供客观、可行的依据。

    • >饮食与营养
    • 食管癌术后家庭肠内营养患者的支持性护理干预

      2021, 36(9):96-9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96

      摘要 (141) HTML (0) PDF 945.13 K (7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支持性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术后家庭肠内营养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方法 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将食管癌根治术后需行家庭肠内营养的1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93例和干预组97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出院指导及门诊定期复诊,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支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出院前、出院1个月及3个月时体质量、BMI和生活质量。 结果 两组体质量和BMI比较,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组生活质量总分及饮食限制、反流、焦虑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结论 对食管癌术后行家庭肠内营养患者实施支持性护理干预,有利于维持食管癌术后患者体质量,改善患者症状相关生活质量。

    • 肠内营养并发低血糖风险预警分级标准及措施的构建

      2021, 36(9):99-10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099

      摘要 (142) HTML (0) PDF 950.89 K (6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肠内营养并发低血糖风险预警分级标准及措施,以实现肠内营养患者分级管理。 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肠内营养并发低血糖的相关文献,制订肠内营养并发低血糖风险预警分级标准和护理措施,对18名护理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函询。 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5和0.87,肯德尔协调系数W分别为0.150和0.289(均P<0.01)。最终确定4个一级指标(分级标准),13个二级指标(护理措施)。 结论 肠内营养并发低血糖风险预警分级标准及措施的专家函询结果较可靠,可为肠内营养患者分级管理提供参考,但需进一步验证临床应用效果。

    • >循证护理
    • 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皮肤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1, 36(9):102-10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102

      摘要 (187) HTML (0) PDF 979.00 K (7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皮肤护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方法 检索国内外指南网站、协会网站和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皮肤护理的相关指南、共识、系统评价、证据总结和推荐实践等最佳证据,证据检索的截止时间为2020年9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检索的证据进行筛选,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证据进行质量评价和内容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7篇,其中指南3篇、专家共识3篇,证据总结1篇。提取了皮肤检查、皮肤清洁、润肤护理、避免损伤、感染预防、健康教育6个方面21条最佳证据。 结论 医护人员应结合临床情景,充分评估患者皮肤状况,做好皮肤方面的健康教育、检查和护理,预防皮肤感染的发生、延缓淋巴水肿进展。

    • >综述
    • 痴呆患者淡漠症状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2021, 36(9):106-10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106

      摘要 (108) HTML (0) PDF 982.44 K (8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阐述国内外痴呆患者淡漠症状评估工具,重点介绍普适性和特异性痴呆患者淡漠症状评估工具,并分析其优缺点,指出部分评估工具的信效度及适用性仍有待验证。建议根据现有评估工具,汉化或开发我国本土化痴呆患者淡漠症状评估工具,促进淡漠症状的早期筛查与识别,预防患者病情恶化,为后续相关研究及构建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 孕妇体力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021, 36(9):110-1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9.110

      摘要 (91) HTML (0) PDF 986.60 K (8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孕期体力活动推荐标准、孕妇体力活动现状及孕期体力活动益处进行阐述,总结了孕期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人口学因素(如年龄、居住地、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妊娠特征等)、孕期体力活动相关知识缺乏、社会支持及时间、环境和资源缺乏,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孕期保健服务,指导妊娠期妇女合理、正确进行体力活动,促进母婴健康提供参考。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