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36(6):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01
摘要: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探视模式预防ICU肿瘤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的作用。方法 将164例ICU肿瘤重症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探视模式,干预组 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探视模式。比较两组谵妄发生率、ICU住院时间、ICU获得性感染发生率及ICU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ICU患者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ICU获得性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探视模式可有效降低ICU肿瘤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且对ICU获得性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2021, 36(6):5-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05
摘要:目的 评价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相关指南和共识的方法学质量及报告质量,并分析指南及共识中早期活动内容。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网、相关组织网站以及数据库,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4名评价员采用AGREEⅡ评价工具和RIGHT标准评价纳入指南及共识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并对早期活动推荐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共纳入4篇指南及7篇共识,1篇指南质量评价为A级,3篇指南及7篇共识为B级。早期活动的推荐内容可归纳为活动目标、活动原则、活动前风险筛查、活动实施及监测4个方面。结论 纳入的指南和共识方法学质量及报告质量总体一般,需要更高质量证据支持的中国本土化早期活动指南或共识,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为患者实施早期活动。
2021, 36(6):11-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11
摘要:目的 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无创机械通气早产儿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无创机械通气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生理指标,撤机后24h内的血气分析值,撤机后7d内的撤机失败率及无创呼吸机带机时间。结果 干预组在第1、3、5、7天实施袋鼠式护理2h时的呼吸、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SpO2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撤机后24h内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及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组带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袋鼠式护理可提高无创机械通气早产儿氧合能力,改善其呼吸功能,缩短带机时间。
2021, 36(6):15-1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15
摘要:目的 探讨光照疗法联合保守氧疗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效果。方法 将36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观察组各120例。对照1组给予光照强度为100 Lux的安慰光照,对照2组采用10 000 Lux的LED治疗灯进行光照疗法,观察组采用光照疗法联合保守氧疗。比较三组患者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谵妄药物干预、谵妄相关不良结局(非计划性拔管、ICU停留时间、ICU病死率)及睡眠障碍情况。结果 对照1组、对照2组、观察组谵妄发生率分别为26.66%、28.57%、16.67%;三组谵妄持续时间及睡眠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最优。结论 光照疗法联合保守氧疗能减少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缩短谵妄持续时间,改善睡眠障碍。
夏幸阁,王一飞,赵丽洁,张碧瑜,黄文辉,刘燕辉,邓秋香,杨凤娟
2021, 36(6):18-2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18
摘要: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性体位进行综述,包括治疗性体位管理实践标准,体位对神经、骨骼肌发育、生理功能稳定、胃食管反流、颅内出血等的影响,早产儿的理想体位,体位辅助工具以及体位的临床实践现状。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早产儿治疗性体位的认知,通过正确的体位管理,改善患儿结局,促进患儿健康。
2021, 36(6):22-2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22
摘要:目的 对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评估与管理的相关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和内容分析,为我国本土化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评估与管理指南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指南网站、相关专业协会网站及中英文数据库,搜集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评估与管理相关指南。采用AGREE Ⅱ评价纳入指南的质量,并对各指南推荐意见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4部指南,2部A级,2部B级。推荐意见涉及评估、治疗与健康指导3个方面。结论 纳入的指南质量较高,纳入的指南涵盖了较为全面的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评估方法,对我国临床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治疗方法不全,可进一步补充中医护理等方面内容,开发本土化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评估与管理指南。
2021, 36(6):27-3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27
摘要: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及衰弱现状,并探讨认知功能障碍与衰弱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连云港市3所医院的46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及Fried衰弱表型评估方法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8.7%,衰弱发生率为35.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衰弱表型中的握力低和步速减慢是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易受损,衰弱发生率较高,衰弱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对于握力及行走速度下降的患者,应重视其认知功能的评估,及早识别予以预见性干预。
2021, 36(6):31-3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31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的分级护理对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228例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13例,干预组1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评估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实施分级护理。比较两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垂直血管壁血栓最大宽度、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 干预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4.35%,对照组11.50%,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垂直血管壁血栓最大宽度、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建立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的分级护理,能有效降低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2021, 36(6):35-3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35
摘要:目的 建立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预测效能。 方法 选取重症医学科患者420例,分为建模组300例和验证组120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应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内部验证,利用验证组数据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D-二聚体、机械通气、静脉血栓史、血管升压素和糖尿病是危重症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建模组风险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35,验证组曲线下面积为0.925。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P=0.901。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效能较好,可操作性强,有利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早筛查、早诊断。
2021, 36(6):38-4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38
摘要:目的 探讨儿科三角评估法在输液室患儿病情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输液室患儿采用儿童三角评估法评估病情,根据病情将患儿标注为稳定组和不稳定组。抽取不稳定组与稳定组患儿各500例,对两组患儿进行相关指标分析。结果 不稳定组与稳定组患儿抢救室滞留时间、住院率、入住ICU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儿科三角评估法可以用于输液区患儿病情观察,以提高医疗安全性。
张曦,杜雪,王荣,杨雪,郭蓉,苏莉,高健,江燕芳,牛盼盼,李燕
2021, 36(6):41-4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41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后不同时间点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状况,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26例,采用癌症患者自我管理测评量表、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分别于患者术后14 d、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调查。结果 乳腺癌患者手术后1个月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总分相对较高,术后3个月下降,术后6个月维持稳定。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患者自我管理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乳腺癌术后患者不同时间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呈动态变化,自我管理水平越高,其生活质量越好。应重视患者自我管理教育,科学评估不同时间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有针对性地提供干预指导,提高其生活质量。
2021, 36(6):44-4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44
摘要:目的 探讨抑菌护理凝胶联合阴道冲洗预防宫颈癌所致急性放射性阴道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接受根治性放疗宫颈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观察组采用阴道冲洗联合抑菌护理凝胶阴道涂抹,对照组采用常规阴道冲洗,比较两组急性放射性阴道炎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急性放射性阴道炎发生率为86.0%,观察组为5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放射性阴道炎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发生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行阴道冲洗联合抑菌护理凝胶阴道涂抹,可降低放射性阴道炎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
2021, 36(6):46-4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46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工勤员主管和护士长协作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工勤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9年开始设置工勤员主管1名,协作护士长进行工勤员管理。评价实施前后管理效果。结果 实施协作管理模式后,工勤员月质量考核分、手术室环境卫生检查得分、医护人员及工勤员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管理前(均P<0.01),工作缺陷减少。结论 工勤员主管和护士长协作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手术室工勤员工作质量,提高工勤员和医护人员满意度。
2021, 36(6):49-5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49
摘要:目的 核算和比较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从置管到拔管全程的总成本,为两种中长期静脉输液通路的选取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横断面调查和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的成本分析和项目成本阶梯分摊法,从卫生服务提供者角度,对置管成本、维护成本、拔管成本和并发症处理成本进行核算并比较PICC和输液港留置全程的总成本。结果 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1 050例患者,匹配后在总留置时间、留置3~个月、留置6~个月和留置9~12个月纳入分析的患者分别为504例、276例、106例和35例。在4个留置时间亚组中,PICC的总成本显著低于输液港(均P<0.01)。各亚组中PICC置管成本和拔管成本显著低于输液港(均P<0.01),而PICC的并发症处理成本显著高于输液港(均P<0.05)。两者的维护成本除在总留置时间中PICC显著高于输液港(P<0.01),其余亚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当导管留置时间≤12个月时,PICC留置全程的总成本显著低于输液港,从卫生资源投入的角度,推荐优先采用PICC作为中长期中心静脉输液通路。
夏漫,刘义兰,詹昱新,王莹,喻姣花,熊莉娟,张玲,王婷,王双
2021, 36(6):54-55+7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54
摘要:目的 总结大型方舱医院短时间内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管理经验。方法 紧急筹备江汉方舱医院开舱前筹备工作,包括落实人员配置,舱内外区域划分,医疗物资及设备准备,病床设施、患者物资准备,各项工作流程、制度的制定,收治时做好患者信息核查、病情评估与观察及突发状况处理等。结果 紧急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684例,均妥善安置入住,无医疗安全事件发生;未发生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结论 充分的人员、物资准备,完善的制度、流程制定及应急事件处理,保障了大型方舱医院紧急大量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安全、有序及高效进行。
2021, 36(6):56-5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56
摘要:目的 了解已育二孩护士家庭功能与工作压力及其相关性,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家庭功能量表、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对郑州市4所三甲医院172名已育二孩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172名二孩护士的家庭功能总得分为(130.26±21.14)分,工作压力总得分为(82.19±10.47)分;其家庭功能与工作压力源呈正相关(P<0.05)。结论 已育二孩护士家庭功能存在一定问题,工作压力处于中等水平。应重视改善其家庭功能,减轻工作压力。
2021, 36(6):58-6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58
摘要:目的 探讨追踪方法学联合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老年患者口腔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老年患者口腔管理追踪检查小组,运用资料查阅、现场访谈、实地查看等追踪方法,对老年患者口腔管理进行追踪检查,并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进行风险评估,完善老年患者口腔管理方法。比较实施前后各100例老年患者(对照组与观察组)风险优先指数值、口腔护理规范率及口腔功能状态。结果 观察组风险优先指数值、老年患者口腔护理规范率及患者口腔功能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运用追踪方法学联合FMEA可降低老年患者口腔疾病风险,提高口腔管理质量。
2021, 36(6):62-6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62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ICARE理念下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 采取抽签法,将2017级护理本科班164人作为对照组,166人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在教学中融入ICARE理念。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及职业精神态度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学生在人文关怀能力及职业精神态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融入ICARE理念,不仅能加强护理本科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还能显著提升护生的职业精神态度,是课程思政的具体体现。
2021, 36(6):66-6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66
摘要:目的 分析高职护生职业价值观与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护理职业价值观量表和护理伦理决策问卷,对1 241名高等职业学院在校专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职护生职业价值观总均分为(97.30±18.79),护理伦理决策能力总均分为 (268.20±25.68),均处于中等水平;职业价值观是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 护生的职业价值观与护理伦理决策能力呈正相关,护理教育者应重视护生的职业价值观培养,提高护生对职业价值观的认同,以提升其护理伦理决策能力。
2021, 36(6):69-7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69
摘要:目的 使跨专业创新课程设置更科学,课程效果更佳。方法 在2018年由护士主导于高校开设跨专业创新课程的基础上,于2019年应用德尔菲法构建跨专业创新课程内容,在2019级本科生中进行实践。与2018级选修同种课程的本科生比较创造力水平变化。结果 构建的跨专业创新课程内容框架包括6项一级指标(课程版块),11项二级指标(课程名称),28项三级指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束后2019级本科生创造力总均分、想像性与挑战性维度得分显著高于2018级(均P<0.01)。结论 改良的跨专业创新课程实现了跨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同时增加了实践课程学时,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围绕医疗临床需求进行协同创新、优势互补,解决临床问题。
2021, 36(6):73-7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73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柯氏评估模式培训体系应用于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360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180人和观察组18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集中理论授课及操作演示教学模式进行培训;观察组运用基于柯氏评估模式培训体系实施培训。培训12个月后,对两组护理人员在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4层级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施培训后,观察组在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4层级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将柯氏评估模式培训体系应用于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培训中,能提高其针刺伤预防能力,降低临床针刺伤事件的发生。
2021, 36(6):76-8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76
摘要:目的 分析归纳男护生就读护理专业期间的体验,为提高男护生职业价值观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相关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7月与男护生就读护理专业体验有关的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 JBI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版质性研究真实性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与归纳。结果 共纳入34篇文献,归纳组合成6个新类别,综合得出3个整合结果:专业认同体验;专业学习体验;职业期望与规划。结论 男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随着对护理专业的学习开始转变,部分男护生在实习阶段逐渐建立起职业认同感,但缺乏归属感、存在的职业刻板印象以及性别观念等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要注重培养男护生的专业认同感,并积极调整教学策略,改善男护生学习体验,同时重视男护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2021, 36(6):81-8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81
摘要: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2月22日至3月5日,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一般健康问卷对全国12省市的1 261例孕产妇进行调查。结果 孕产妇抑郁发生率为27.7%,焦虑发生率14.3%,焦虑、抑郁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均P<0.01)。因疫情延误产检、疫情对围生期的影响是孕产妇抑郁、焦虑的的共同危险因素。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孕产妇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重视孕产妇心理状态,进行个体化干预措施。
2021, 36(6):84-8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84
摘要:目的 探讨萨提亚模式培训对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的影响。方法 将120名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人。对照组给予一般支持性心理辅导,观察组给予萨提亚模式心理辅导的课程培训,每个月1次。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在培训前及培训6个月后职业获益感得分。结果 观察组护士职业获益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萨提亚模式培训可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获益感。
2021, 36(6):88-90+9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88
摘要:目的 探索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心理痛苦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开展有效心理支持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及其相关问题列表、自尊量表、知觉压力量表对399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心理痛苦得分为(3.34±2.81)分,显著心理痛苦水平检出率为43.6%。患者心理痛苦水平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与知觉压力水平呈正相关(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月收入、无时间精力做家务、经济问题、恐惧、悲伤、担忧、睡眠问题、便秘、口腔疼痛、疼痛等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痛苦检出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予以重视并给予有效措施减轻其心理痛苦水平。
2021, 36(6):91-9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91
摘要:目的 了解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护理员对养老服务的态度及其在服务中的收获和发现的问题。方法 对温州市瓯海区3家养老服务企业46名居家养老护理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居家养老护理员对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多持积极态度;居家养老护理员在服务过程中的收获归纳为工作稳定与时间弹性、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反思生命价值与意义3个主题,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专业形象不清晰、薪酬福利体系不完善、人身安全存在隐患。结论 居家养老护理员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收获较大,但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加强政府、养老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等多方合作,加大对居家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力度,完善管理机制。
2021, 36(6):95-9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95
摘要:目的 探讨远程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症状及远程护理感知的影响。方法 将2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远程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同时采用远程照护感知问卷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远程照护感知问卷得分(62.48±4.50)分。结论 远程护理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症状,患者对远程照护的感知持积极态度,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021, 36(6):97-10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097
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低收入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健康扶贫工作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方便抽样选取武汉市6个社区中326例低收入高血压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家庭关怀度指数测评量表和健康调查简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低收入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生理健康总分为(53.26±24.38)分,心理健康总分为(70.78±18.22)分;家庭关怀度为6(3, 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社区低收入高血压患者生理健康总分的影响因素为年龄、性别、月收入、工作状况;心理健康总分的影响因素为家庭关怀度、年龄、月收入、工作状况和居住方式(P<0.05,P<0.01)。结论 城市社区低收入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尚可,年龄大、收入低、女性、无业、无稳定居所等是患者生活质量的不利因素。家庭关怀度是社区低收入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但其家庭关怀度水平总体较差。在健康扶贫工作中,除经济帮扶外,还应注重改善低收入高血压患者居住环境,提高家庭支持水平,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1, 36(6):101-10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101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制作的手功能康复视频在烧伤患儿家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烧伤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儿分别在出院后第1~6个月进行随访复查。对照组以电话、微信语音或图片的方式讲解注意事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多学科团队录制的手功能康复视频发送给患儿家长,指导其学习并对患儿实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儿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及照顾者满意度。结果 出院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家长对患儿手部外观、宣教内容及形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多学科团队协作制作的手功能康复视频可以促进患儿及照顾者积极配合进行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促进患儿手部康复。
2021, 36(6):105-10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105
摘要:综述生命末期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流行病学、诱发因素、评估工具及干预现状,提出其诱发因素包括年龄、活动障碍、营养状况、基础疾病等内在因素及压力、摩擦力、剪切力、潮湿、住院时间长等外在因素,其干预包括压力再分布、伤口护理、皮肤护理、营养支持、疼痛护理等。
2021, 36(6):109-11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6.109
摘要:综述国内外护理团队冲突的内容、冲突测评工具、冲突影响因素、冲突处理对策。护理团队冲突包括任务冲突、关系冲突、过程冲突;提出应提高护理人员冲突处理技巧及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管理者冲突处理水平,以避免或减少团队冲突,提高工作效率。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