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36(20):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01
摘要:目的 构建居家养老环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开展老年人居家环境风险评估提供测评工具。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焦点小组讨论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筛选评估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老年人居家养老环境风险评估体系。结果 2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2.31%、86.11%,权威系数分别为0.878、0.892;Ⅰ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276、0.291;最终构建的居家养老环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括Ⅰ级指标9个和Ⅱ级指标43个,并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论 居家养老环境风险评估体系被专家认可,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全面、权重合理,但需进一步在社区开展实证研究。
2021, 36(20):5-9+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05
摘要:目的 构建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循证实践方案,为临床护理随访提供指引。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脑卒中患者家庭管理最佳证据并形成推荐意见,拟定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循证实践方案初稿,进行2轮专家函询。结果 构建包括组织管理、护理评估、设定目标、家庭管理、患者个性化服务、远程服务6个方面共40个条目的方案,据此形成问题评估清单和实践流程。第1轮及第2轮专家积极性分别为93.75%、100%,权威系数为0.805、0.810, Kendall′s W系数为0.326、0.442及0.422、0.456(均P<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循证实践方案构建过程规范严谨,内容全面,可用于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实践。
2021, 36(20):10-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10
摘要:目的 探讨适用于社区老年人肌少症筛查的工具,为早发现、早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山西省吕梁市13个县市城区社区的1 455名老年人,分别采用肌肉减少症五条目(SARC-F)量表、肌肉减少症五条目联合小腿围(SARC-CalF)量表、肌肉减少症五条目结合老龄和体重指数(SARC-F+EBM)量表进行测量,以2019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肌少症诊断标准为依据,计算SARC-F、SARC-CalF、SARC-F+EBM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社区老年人肌少症发病率为18.69%。SARC-F、SARC-CalF及SARC-F+EBM诊断敏感度分别为 21.32%、66.67%、43.75%,特异度分别为86.19%、92.73%、87.2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5.89%、66.70%、44.0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2.62%、91.65%、87.09%,AUC分别为0.665、0.755、0.752。结论 SARC-CalF、SARC-F+EBM比SARC-F具有更好的诊断性,可作为我国社区老年人肌少症的快速筛查工具。
2021, 36(20):15-1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15
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老化期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化期望量表-21、感知年龄歧视调查表和家庭支持量表对唐山市滦南县城社区217名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社区老年人老化期望总分为45.86±12.28,4个维度中精神健康均分最高(2.68±0.66),认知功能均分最低(1.87±0.5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知年龄歧视、年龄、家庭支持、自评健康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爱好、慢性病数量是社区老年人老化期望的影响因素(调整R2=0.762,P<0.05,P<0.01)。结论 社区老年人老化期望表现呈中等偏下水平,其中精神健康期望最高、认知功能期望最低;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影响因素,制订精准干预措施,平衡和满足其老化期望。
2021, 36(20):19-2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19
摘要:目的 基于老年人视角了解其对社区嵌入式养老的认知、选择意愿和需求,为完善该养老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自拟提纲对武汉市6个社区的12名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式一对一深入访谈,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出社区嵌入式养老认知欠缺,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家庭养老,视自理能力入住社区内养老机构,入住商业养老机构),养老服务需求(上门服务,入住养老机构,日间照料)3个主题及6个下属主题。结论 老年人对社区嵌入式养老的认知度较低,养老服务需求呈多元化特点。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同时推动养老服务标准化及人才队伍建设,以促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良性发展。
2021, 36(20):23-25+5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23
摘要:目的 防范泌尿外科肿瘤手术患者胃肠功能障碍风险,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法 将470例入住泌尿外科的肿瘤手术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57例、观察组213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编制胃肠功能障碍风险护理评估表,用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分级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胃肠功能障碍风险护理评估表的应用,有利于泌尿外科肿瘤手术患者胃肠功能障碍风险的早发现、早干预,从而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2021, 36(20):26-2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26
摘要:目的 验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管理系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水分及营养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102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透析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管理系统管理;实施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饮食依从态度及行为得分、上臂肌围、白蛋白、血红蛋白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体质量增加值、体质量增长率、改良主观综合营养评估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管理系统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正确饮水饮食依从性,提高管理效果,改善相关营养指标。
黄跃师,张晓菊,杨瑒,张雯,蔡婷婷,朱瑞,吴傅蕾,黄青梅,盛芝仁,袁长蓉
2021, 36(20):29-3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29
摘要:目的 为国内癌症患者提供简便有效的身体活动能力自评量表。方法 对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PROMIS)身体功能简表6b进行翻译和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PROMIS身体功能简表6b;对240例癌症患者进行调查,检验简表的测量学属性。结果 中文版PROMIS身体功能简表6b为6个条目的单维度结构,验证性因子分析,χ2/df=2.260,CFI=0.983,TLI=0.971,SRMR=0.029,RMSEA=0.072;效标效度为rs=0.668,P<0.01;条目间最大标准化残差矩阵-0.349~0.184,Rasch分析模型单维度解释量为80.8%,各条目与总分相关系数为 0.71~0.89,受试者信度为 0.86,条目难度分布不存在重合;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0.892;被试者填表时间1.0~1.5 min。结论 中文版 PROMIS身体功能简表6b具有良好结构效度、内容效度、受试者信度及效标效度,条目难度分布合理,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答题便捷;可用于国内癌症患者身体活动能力自评。
2021, 36(20):33-3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33
摘要:目的 减轻原发性肝癌肝叶切除术患者手术炎性应激反应,促进康复。方法 将174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7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饮食管理;观察组优化饮食管理方案,即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术后采取早期梯度递增法依次给予温开水、营养制剂、清流质、半流质、软食、普食进食方案。结果 对照组82例、观察组86例完成研究进入数据分析。术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IL-6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首次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早于和少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均未发生误吸。结论 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联合术后早期进食方案可降低肝癌肝叶切除患者术后炎性应激反应水平,促进术后康复。
2021, 36(20):36-3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36
摘要: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治疗相关性症状与生活质量及功能状况的关系,为肿瘤患者症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治疗相关性症状列表、卡氏评分量表及肺癌治疗功能评价表对302例肺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肺癌患者治疗相关性症状总分为(20.62±9.10),生活质量总分为(91.17±16.08),卡氏评分为(76.32±13.84)。超过20%患者自评为“严重/非常严重”的治疗相关性症状包括食欲下降、脱发、恶心、呕吐、感觉疲乏、味觉改变6种。治疗相关性症状总分与生活质量总分,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肺癌附加关注维度评分及卡氏评分的相关系数r为-0.617、-0.183、-0.379、-0.194、-0.584、-0.516、-0.374(均P<0.01)。结论 肺癌患者存在较严重的治疗相关性症状负荷,尤其是治疗引起的食欲下降、脱发、恶心、呕吐、感觉疲乏、味觉改变,且治疗引起的症状负荷越严重者,生活质量及功能状况越差。
陈光毅,李秀梅,陈进忠,潘丽云,廖素珠,洪宝娟,纪淑娟,王永乾,邓金川
2021, 36(20):40-41+7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40
摘要:目的 探讨胃黏膜清洁剂联合体位操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胃镜检查的29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9例和对照组148例。对照组服用胃黏膜清洁剂后静坐待检,观察组服用胃黏膜清洁剂后指导其做自行编排的体位操,直至胃镜检查。结果 观察组胃镜检查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总体胃黏膜清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胃黏膜清洁剂联合体位操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胃镜检查效率。
2021, 36(20):42-4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42
摘要:目的 改进中晚期口腔癌手术患者胃管置入管理方法,提高术中置管率、术后一次置管成功率。方法 将72例中晚期口腔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入院时间段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采取医护协作改进后的胃管置入流程。结果 观察组术中置管率、术后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置管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实施改进后的胃管置入管理法有利于提高术中置管率和术后一次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术后置胃管的疼痛体验。
2021, 36(20):45-4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45
摘要:目的 提高医院静脉治疗管理质量与效率。方法 组建静脉治疗安全信息管理小组, 制订静脉治疗敏感指标,构建结构化静脉治疗安全管理信息平台(下称信息平台)用于静脉治疗管理。比较信息平台应用前后护士统计分析敏感指标耗时,敏感指标统计准确率及7项静脉治疗敏感指标的变化。结果 信息平台应用后护士统计分析敏感指标耗时显著下降,静脉治疗敏感指标统计准确率显著上升(均P<0.01),7项静脉治疗敏感指标均显著优于信息平台应用前(P<0.05,P<0.01)。结论 信息平台的应用有效提高了静脉治疗管理效率和降低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实现了准确、高效管理目标。
2021, 36(20):48-5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48
摘要:解读2021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新增标准之一的无菌不接触技术,从无菌不接触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风险评估和临床实践等方面全面介绍无菌不接触技术,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无菌技术,提高输液治疗护理质量,保护患者安全提供借鉴。
2021, 36(20):52-5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52
摘要:目的 构建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平台,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效果。方法 基于内部控制理论及患者安全目标等构建包括质量控制目标、质量检查、培训整改及信息沟通4个模块的护理质量管理信息管理平台;选取2个病区试运行成功后在全院开放应用。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平台应用后跌倒、非计划性拔管、压疮发生率显著下降,护理安全隐患上报率及护理质量评分显著升高(均P<0.01);应用平台的422名护士使用整体满意率达93.84%。 结论 构建的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平台适用性良好,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2021, 36(20):55-5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55
摘要:目的 提高护士长护理风险管控能力,提高护理安全性。方法 对31名年轻护士长进行针对性风险管理培训,聘任护理风险导师、实施现场指导与示范,建立不良事件上报奖励机制等。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Ⅱ级、Ⅲ级不良事件发生数由干预前(2018年、2019年)的145、143起,164、165起减少至干预后(2020年)的61、93起,Ⅳ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从1.3%、3.2%增加至98.3%(P<0.01)。结论 多措并举的风险培训与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年轻护士长护理风险识别与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
2021, 36(20):59-6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59
摘要:目的 探讨疫情防控常态下住院患者院内转运的全程链式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768例院内转运患者,实施疫情防控常态下的院内转运全程链式管理,包括健全管理制度,实施全员培训,做好转运准备及加强转运中各部门协调沟通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转运,转运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0.65%,转运时间较常规转运方式显著缩短(均P<0.01)。结论 疫情防控常态下患者院内分级转运实施全程链式管理,可保障患者转运安全,提高转运效率。
2021, 36(20):62-6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62
摘要:目的 降低结直肠外科病区噪声,提高住院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方法 将入住结直肠外科病区行择期手术治疗的568例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81例和观察组287例。对照组行常规噪声管理;观察组基于舒适理论建设结直肠外科静音病房,包括噪声来源调查分析,制订和实施改善环境设施、规范操作管理、强化人员管理等措施。干预4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病区噪声值、舒适度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基于舒适理论构建和实施静音病房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病区噪声,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睡眠质量,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2021, 36(20):65-6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65
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三级医院低值耗材管理现状,为低值耗材高效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自制调查问卷对河南省56所三级医院的220个病区进行耗材管理现况调查。结果 耗材管理人员均为护士;耗材管理中采取传统管理模式136个病区、随时配送模式82个病区、智慧供应链模式2个病区;传统管理流程涉及盘点、申报、领取、分类、计价、效期检查等多个环节,平均耗时(242.91±8.12)min;存在耗材申领过程繁琐、耗材存放不合理、积压、过期浪费、计价不精准、溯源管理难等问题。结论 河南省三级医院低值耗材管理以护士手工管理为主,耗工耗时;医院管理者应引起高度重视,构建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智能供应链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2021, 36(20):68-7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68
摘要:目的 探讨ICU护士资质过剩感现状及对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分析相对剥夺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为针对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陕西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03名ICU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资质过剩感量表、医院护士工作幸福感问卷和相对剥夺感问卷进行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图进行中介效应检验,使用分层回归分析进行调节效应检验。结果 资质过剩感得分为2.97±0.65,工作幸福感得分为4.29±0.76,相对剥夺感得分为2.96±0.71。相对剥夺感在资质过剩感和工作幸福感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效应值-0.13,占总效应的24.5%。相对剥夺感在资质过剩感和工作幸福感间具有调节作用(调节R2=0.051,P<0.01)。结论 ICU护士工作幸福感相对较低,相对剥夺感可增强资质过剩感对工作幸福感的负面影响。护理管理者应加强针对性干预,提升护士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增加其工作幸福感。
2021, 36(20):73-7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73
摘要:目的 了解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孤独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对252例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孤独感量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癌症疲乏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孤独感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癌症孤独感得分为19.82±3.0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居住状态、症状数量、癌症疲乏、恐惧疾病进展为患者癌症孤独感的影响因素(调整R2=0.552;P<0.05,P<0.01)。结论 患者癌症孤独感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予以重视,重点关注年龄较大、独居,存在多种并发症、疲乏、恐惧疾病进展患者,早评估、早干预,以缓解其癌症孤独感。
2021, 36(20):77-7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77
摘要:目的 探讨外科护士大五人格特质与出勤主义行为的相关性,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大五人格特质简化(NEO-FFI)中文版问卷、出勤主义行为问卷,对303名外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出勤主义行为得分6.08±1.78,大五人格特质的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与责任感维度得分(34.35±7.07)~(42.68±5.27)分;神经质、外向性维度与出勤主义行为的相关系数r=0.180、-0.128,均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职称、神经质维度是出勤主义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年龄亦有一定影响(P=0.051)。结论 外科护士出勤主义行为呈中等偏高水平,较高职称、较大年龄,及神经质倾向者发生出勤主义行为较高;护理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干预,以降低其出勤主义行为,维护护士身心健康。
2021, 36(20):80-8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80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预康复改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围术期身体功能及营养指标的效果。方法 将168例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预康复组各84例。于术前9~11周新辅助化疗期间,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护理;预康复组实施术前预康复方案,包括运动预康复(有氧运动,阻力训练,肺功能锻炼)和营养支持(改善疾病相关症状,优化身体素质,平衡饮食)。结果 对照组75例、预康复组80例完成全程研究。术前1 d及术后4周预康复组6分钟步行距离,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白蛋白输入量、肺部感染率显著少于/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行术前预康复可改善围手术期身体功能和营养状态,有利于患者完成全程治疗。
2021, 36(20):84-8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84
摘要:目的 了解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干预现状,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武汉市1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卒中重症病房、神经内科和康复科作为田野地,通过田野观察和非正式访谈收集资料。结果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护理包括吞咽障碍筛查、营养管理、健康教育及辅助康复治疗4个方面;存在吞咽障碍筛查、健康教育不到位,营养管理未达指南要求,康复治疗参与度低等问题。结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干预欠佳,应针对护士进行专项培训,提升专科知识水平,构建循证管理方案,促进多团队协作,全面提高吞咽障碍康复干预水平。
2021, 36(20):88-9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88
摘要:目的 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康复行为和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对22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基于能力-机会-动机-行为模型及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和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出能力、动机、机会因素3个主题及下属10个亚主题,即感知身体欠佳、运动康复知识欠缺、健康信念与运动价值认知、运动心理、运动康复体验、运动自我效能、运动习惯、运动处方与指导、运动康复条件、社会环境。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应为其制订个性化运动康复处方,强化运动动机,重视运动结果反馈,建立多元社会支持系统,以提高运动康复行为依从性,实现运动康复益处最大化。
黄瑶,周英,汪国成,王梓寒,张港娜,骆冬怡,宫玉翠,陈丽萍,吁英
2021, 36(20):93-9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93
摘要: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尊严期望现状,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普通话版住院患者尊严量表对442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住院患者尊严期望值为48.00(40.00,53.00)分,尊严满意度为71.00(61.00,75.00)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住院科室是住院患者尊严期望值影响因素(均P<0.05);近年住院经历、经济负担、文化程度是住院患者尊严满意度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住院患者尊严期望值处于中度水平,满意度较高。临床护士应根据不同尊严期望值和尊严满意度患者提供个性化和针对性干预,满足其尊严期望和尊严满意度。
薛晶,刘义兰,莫蓓蓉,马国珍,廖雨风,胡德英,黄金定,王双,王峥嵘
2021, 36(20):97-9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097
摘要:目的 探讨合作医院人文关怀护理推进策略及效果。方法 选派护理专家至合作医院进行驻点指导,建立人文关怀护理组织架构,制定人文关怀护理标准和制度,强化护理管理和服务理念,实施人文关怀培训、试点病房人文关怀护理,督导推进人文关怀护理规范化,全面推进合作医院人文关怀护理。结果 合作医院建立首批人文关怀试点病房12个,实施后护士关怀能力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患者对关怀护理满意度及护士工作满意度逐步提升。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推进策略在合作医院的推进,促进了护士对患者的关怀、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的关怀,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护士的关怀能力和工作满意度。
2021, 36(20):100-10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100
摘要:目的 整合重症患者暴露性角膜炎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制订暴露性角膜炎预防及管理规范提供参考。方法 针对重症患者暴露性角膜炎预防及管理的问题,按照“6S”模型检索相关文献,采用约翰·霍普金斯证据分级系统进行证据分级,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和证据推荐系统(2014版),对各类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及证据推荐级别评定。结果 共纳入文献13篇,包括8篇指南,1篇临床决策,1篇推荐实践及3篇系统评价。最终总结了22条最佳证据。结论 重症患者暴露性角膜炎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疗决策者提供参考,最佳证据应用需结合临床患者具体情况,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
2021, 36(20):104-10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104
摘要:阐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机制,包括胃肠动力障碍、肠屏障功能受损、肠吸收功能减弱等;其护理策略包括喂养不耐受评估(间接评估与直接评估)与护理干预(营养液的管理、患者管理及肠道管理)等。提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肠内营养患者应干预与研究并重,以切实有效降低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2021, 36(20):107-1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107
摘要:介绍患者安全胜任力的概念及相关框架,护生及护士有关患者安全胜任力常用评估工具。提出我国在构建患者安全胜任力评估工具时应基于理论框架,结合国情构建多维度、具有针对性的患者安全胜任力评估工具。
2021, 36(20):110-1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20.110
摘要:对混合现实技术的概念、特点,混合现实技术在医学基础课程、护理情景教学、急救护理训练等护理教学领域中的应用现状,现阶段的应用问题以及应用展望进行综述, 旨在促进混合现实技术在护理教学中应用与进一步发展。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