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36卷第1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重点关注——妇产科护理专题
    • 时距式松弛技术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研究

      2021, 36(13):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001

      摘要 (290) HTML (0) PDF 977.82 K (10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时距式松弛技术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 方法 将自然临产健康初产妇根据是否有意愿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或非药物镇痛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组,n=294)和时距式松弛训练组(n=235)。宫口开2cm后,时距式松弛训练组予时距式松弛训练镇痛,PCEA组予椎管内药物镇痛,观察两组分娩过程、分娩结局及分娩体验。 结果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单次阵痛痛觉时距、单次阵痛心率增快时距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时距式松弛训练组干预后疼痛视觉评分、分娩舒适度评分较PCEA组高,干预后产程时长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时距式松弛训练组产妇相较于PCEA组缩宫素使用率及阴道器械助产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结论 时距式松弛技术可帮助产妇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减少产科干预,增加分娩舒适感。

    • 心理筛查异常孕妇产后抑郁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 36(13):5-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005

      摘要 (253) HTML (0) PDF 982.95 K (1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建档产检时心理筛查异常孕妇产后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纳入建档产检时心理筛查异常孕妇681例。根据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筛查结果判定产妇是否存在产后抑郁症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产后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结果 681例中出现产后抑郁症状105例(占15.4%)。个人精神心理疾病史,孕晚期存在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焦虑抑郁症状并存是发生产后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P<0.05,P<0.01)。 结论 建档产检时心理筛查异常产妇产后抑郁症状发生率不高,提示可能需要重新考虑合适的孕期心理筛查时间点和量表。需重视孕晚期心理筛查异常孕妇和有精神心理疾病史孕妇的跟踪随访,同时提高从业者的心理保健能力,保障心理保健效果。

    • 早产儿母亲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 36(13):9-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009

      摘要 (192) HTML (0) PDF 999.08 K (1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早产儿母亲出院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提高产妇出院准备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青岛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NICU早产儿母亲257名,住院期间实施三阶段干预培训母亲照护技能;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儿科护士与患儿父母伙伴关系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257名早产儿母亲出院准备度总分83.31±9.44,社会支持总分48.38±5.42,早产儿母亲与护士的伙伴关系总分146.55±15.65。是否具有育儿经验、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早产儿母亲出院准备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出院准备度总分与早产儿母亲和护士的伙伴关系、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均P<0.01);育儿经验、社会支持水平、伙伴关系水平是早产儿母亲出院准备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1)。 结论 医护人员可从影响早产儿母亲出院准备度的主要因素着手,给予早产儿母亲足够的社会支持同时制定策略加强其与护士的伙伴关系,从而提高其出院准备水平。

    • 产妇分娩体验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2021, 36(13):14-16+4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014

      摘要 (209) HTML (0) PDF 951.99 K (1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产妇分娩体验及产后抑郁状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对产后42 d常规检查的282例产妇采用中文版分娩体验量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产妇分娩体验总分(2.73±0.44)分,自我能力维度(2.70±0.61)分、参与感维度(2.62±0.58)分、专业支持维度(3.00±0.58)分、自我感知维度(2.47±0.58)分。产妇抑郁得分(7.39±4.21)分,有产后抑郁症状者31例(10.99%)。分娩体验与产后抑郁呈负相关(P<0.01),自我能力和自我感知维度与产后抑郁得分呈负相关(均P<0.01)。 结论 产妇分娩体验水平还有待改善,高水平的分娩体验能够降低产妇发生产后抑郁风险,特别需注意加强产妇自我能力和自我感知方面的体验。

    • 膝胸卧位红光照射联合肛提运动对产后痔急性发作的疗效

      2021, 36(13):17-1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017

      摘要 (149) HTML (0) PDF 927.34 K (9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膝胸卧位红光照射联合肛提运动对产后痔急性发作的改善效果。 方法 将68例经阴道分娩并发产后痔急性发作的产妇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32例。两组产妇产后给予相同的产褥期知识宣教、母婴护理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屈膝侧卧位配合红光照射,观察组给予膝胸卧位红光照射联合肛提运动。观察两组产后24 h和产后5 d痔疼痛程度、肛周水肿程度、治疗效果、治疗过程舒适度。 结果 干预后两组疼痛评分、肛周水肿程度、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治疗过程舒适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产后痔急性发作的产妇应用膝胸卧位红光照射配合肛提运动能有效减轻产妇疼痛及肛周水肿程度,治疗效果较好。

    • 产后父母安全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2021, 36(13):19-2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019

      摘要 (193) HTML (0) PDF 973.37 K (10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产后父母安全感相关概念、测评工具、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产后护理的相关研究及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促进医护人员提供更为优质的产后医疗护理服务,以增强新生儿父母安全感,提高产妇及其伴侣的心理健康水平。

    • >专科护理
    •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疼痛自我管理方案的设计及实施

      2021, 36(13):23-2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023

      摘要 (206) HTML (0) PDF 1009.42 K (10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促进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自我管理疼痛。 方法 将中轴型脊柱关节炎住院患者按照住院时间段分组,对照组(41例)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45例)实施基于Delphi法设计的疼痛自我管理方案。干预3个月后,测量两组疼痛自我管理阶段、疼痛强度及其影响与疼痛自我效能。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疼痛自我管理阶段分布显著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疼痛强度及疼痛总体影响程度(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日常工作、与他人关系、睡眠、生活兴趣)均显著改善,对照组除疼痛对与他人关系的影响外,其他评分也显著改善(P<0.05,P<0.01);干预后两组平均疼痛强度和疼痛自我效能均改善,但改善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实施疼痛自我管理方案可改变患者自我管理疼痛的意愿及相关行为,有助于改善其疼痛强度和疼痛自我效能。

    • 肾移植受者体力活动的证据总结

      2021, 36(13):28-31+7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028

      摘要 (276) HTML (0) PDF 991.03 K (1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索、评价和整合肾移植受者体力活动的最佳证据,为肾移植受者临床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网站关于肾移植受者体力活动的所有指南、推荐实践、系统评价、专家共识。 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包括指南5篇、系统评价10篇、专家共识3篇。总结肾移植受者体力活动前评估、体力活动时间及频次、体力活动强度、体力活动项目、体力活动场所、特殊肾移植受者的体力活动6个方面22条证据。 结论 本研究汇总了肾移植受者体力活动的最佳证据,可供临床医护人员参考。

    • 1例活体肝移植术后并发耐药大肠埃希菌腹腔感染婴儿的护理

      2021, 36(13):32-3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032

      摘要 (179) HTML (0) PDF 970.49 K (1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总结1例行活体肝移植术后并发耐药大肠埃希菌腹腔感染婴儿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针对感染情况建立保护性隔离体系,实施全环境保护;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实施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方案,规范精细用药、严密监测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给予预见性护理;针对术后不同阶段的营养状态,采用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相结合,分段式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加强代谢和营养支持;同时做好腹胀及腹部切口的护理。经过23 d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随访6个月,一般状况良好。

    • >手术室护理
    • 学龄期手术患儿父母陪伴麻醉诱导的实践

      2021, 36(13):36-3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036

      摘要 (128) HTML (0) PDF 953.99 K (10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父母陪伴麻醉诱导在学龄期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全麻下择期手术的76例学龄期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由责任护士给予术前健康教育并送入手术室,干预组患儿由责任护士给予术前健康教育并告知父母陪伴麻醉诱导的注意事项,手术日由责任护士及家属陪同送入手术室,在志愿者引导下家属参与麻醉诱导后出手术室。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间心率、血压、焦虑情况,麻醉诱导效果及家属手术的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患儿麻醉诱导后心率及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焦虑评分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均P<0.01。干预组家属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麻醉诱导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父母陪伴麻醉诱导可以稳定手术患儿心率和血压,有利于缓解学龄期患儿术前焦虑,提高家属满意度。

    • >护理管理
    • 未来时间洞察力在新入职护士自我效能感与转型冲击中的中介作用

      2021, 36(13):39-4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039

      摘要 (142) HTML (0) PDF 1.07 M (15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新入职护士的转型冲击与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以及未来时间洞察力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省临沂市4所三级综合性医院405名新入职护士为研究对象,选用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问卷、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一般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本次新入职护士的转型冲击总体得分为(81.60±19.04),未来时间洞察力总分为(56.14±10.28),自我效能感总分为(26.81±6.41)。转型冲击与未来时间洞察力、自我效能呈负相关(均P<0.01);未来时间洞察力在自我效能与转型冲击之间呈部分中介作用,效应比为55.63%。 结论 自我效能可直接影响新入职护士的转型冲击,也可以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间接影响转型冲击。

    • 护理人员知识隐藏行为与创新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2021, 36(13):43-4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043

      摘要 (154) HTML (0) PDF 965.48 K (1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知识隐藏行为及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为改善护理人员知识隐藏行为、提高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 方便抽样211名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知识隐藏行为量表及创新行为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护士知识隐藏行为总分(21.88±9.29)分,知识隐藏行为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合理化、聋哑式、逃避式;创新行为条目均分为(3.61±0.55)分,创新能力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创新过程、创新环境和压力、创新主体、创新产品;护士知识隐藏行为得分在学历、婚姻状况、科室职务、护理团队角色、参与创新学习5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护士创新能力在性别、护龄、婚姻状况、科室职务、护理团队角色、参与创新学习、是否为专科护士7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护士知识隐藏行为与创新能力得分呈负相关(P<0.05)。 结论 护士的知识隐藏行为和创新能力总体状况一般,两者呈负相关。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创建良好的氛围、增加学习机会等措施降低护士的知识隐藏行为,激发护士创新行为。

    • 差错反感文化在护士内部人身份认知与道德勇气间的中介作用

      2021, 36(13):47-5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047

      摘要 (203) HTML (0) PDF 1018.49 K (10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差错反感文化对护士内部人身份认知与道德勇气的影响及机制,为提高其道德勇气提供依据。 方法 抽取湖南省湘西自治州7所二级医院的693名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差错反感文化量表、内部人身份认知量表及道德勇气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护士的差错反感文化、内部人身份认知、道德勇气总分分别为(26.05±4.92)分、(27.99±3.15)分、(84.28±9.48)分。差错反感文化与道德勇气呈负相关,内部人身份认知与道德勇气呈正相关(均P<0.01),差错反感文化在内部人身份认知与道德勇气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15.74%。 结论 护士的道德勇气总体水平较高,可以通过合理管理差错反感文化、增强内部人身份认知来提高护士道德勇气。

    • 三级医院护士伦理敏感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 36(13):51-5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051

      摘要 (178) HTML (0) PDF 968.88 K (33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护士伦理敏感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伦理敏感性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 便利选取5所医院773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伦理敏感性量表、管理关怀性量表、工作嵌入量表对其进行调查。 结果 护士伦理敏感性得分中位数为39.00分,与管理关怀性、工作嵌入呈正相关(均P<0.01);护龄、医院性质、管理关怀性、工作嵌入是护士伦理敏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 结论 护士伦理敏感性处于中上水平;医院管理者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增进其伦理敏感性水平。

    • 设立专项人才基金对专科护士绩效管理的影响

      2021, 36(13):55-5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055

      摘要 (168) HTML (0) PDF 947.36 K (1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改革专科护士绩效管理方案,建立专项人才基金为专科护士绩效考核的专项基金,切实激励专科护士发展,提升专科护理水平和质量。 方法 建立专科护士基础专项基金,设立以年资系数为主的绩效标准,通过对全院144名专科护士专科工作能力、专科指导培训、专科引领、专科能力提升和加分项5个方面进行绩效考核并发放奖励。 结果 基于专项人才基金的绩效考核实施后,2020年肿瘤、危重症和静脉治疗专科护理质量较2019年显著提升(均P<0.01)。 结论 设立专项人才基金行专科护士绩效考核可以有效激励专科护士,提升专科护理质量。

    • 磁性医院管理对基层托管二级民营医院护士离职率的影响

      2021, 36(13):58-6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058

      摘要 (151) HTML (0) PDF 964.17 K (9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磁性医院管理在基层托管二级民营医院的实践效果。 方法 将磁性医院管理应用于托管二级民营医院:培养护理管理者领导力、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构建支持性工作环境、打造磁性医院关爱文化等,增强临床护士凝聚力。比较实施前后护士职业价值观、离职意愿及离职率状况。 结果 实施磁性医院管理实践后,临床护士职业价值观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离职意愿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均P<0.05);离职率由2017年33.05%降至2020年6.19%(P<0.01)。 结论 磁性医院管理能引导临床护士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降低护士离职意愿及离职率。

    • 泌尿外科低年资护士的激励管理研究

      2021, 36(13):62-6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062

      摘要 (191) HTML (0) PDF 944.08 K (10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激励管理对泌尿外科低年资护士职业价值感的影响。 方法 成立管理小组,了解低年资护理人员职业价值感现状及阻碍因素,制定激励管理方法,同时将学习力和个人成长纳入绩效考核,激发护士自主学习意识,提升职业价值感。比较实施前后低年资护士职业价值感、自主学习能力及护理管理效能的变化。 结果 激励管理后护士职业价值感、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及质量检查得分显著提高(均P<0.01);申请科研项目5个、获批专利3个、撰写论文8篇。 结论 激励管理方法可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发挥能动性和主动性,提升主动学习意识和自我职业价值感。

    • 荧光标记联合视频录制反馈在护士穿脱防护用品培训中的应用

      2021, 36(13):65-6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065

      摘要 (147) HTML (0) PDF 943.28 K (1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荧光标记联合视频录制反馈在护士穿脱防护用品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感染科12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名;观察组采用荧光标记联合视频录制反馈法进行培训,对照组采用常规面授及操作训练法进行培训。比较两组操作考核成绩及培训满意度。 结果 两组操作考核成绩及培训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运用荧光标记联合视频录制反馈的培训方法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正确率和培训满意度。

    • >护理教育
    • 儿科方向护理本科生培养方案及实施效果评价

      2021, 36(13):68-7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068

      摘要 (142) HTML (0) PDF 980.55 K (10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与实施儿科方向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从学生视角对培养成效进行评价。 方法 制定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儿科方向课程和教学资源,实践“理实同步”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增设儿科定向实习并将新护士适任培训内容嵌入其中,形成校院合作运行机制,对学生进行早期全程专业文化熏陶。通过自制问卷和座谈会对2015、2016级两届共59名毕业生的学习满意度进行评价,对学生毕业综合考试成绩、就业和岗位留用情况进行统计。 结果 学生对儿科方向培养总体满意度为(4.41±0.58)分,毕业成绩和毕业优秀论文篇数逐年提高;儿科岗位就业率83.05%。 结论 以“通科培养+儿科方向课程+儿科临床思维训练+儿科适任培训提前嵌入”为特色的儿科方向护理本科生培养方案,适用于培养儿科护士。未来需要以长期纵向的视角对定向培养方案进行完善,对成效进行多元化评价。

    • 护理本科生实习参与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 36(13):73-7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073

      摘要 (226) HTML (0) PDF 947.86 K (13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生实习参与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临床教育计划、提高护理本科生实习效果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10~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兰州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35名实习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本科生实习参与度评价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护理本科生实习参与度得分为(76.80±11.46)分。实习前参加过专业见习、动手操作机会和能很好地与带教老师沟通是实习参与度的影响因素(P<0.05,P<0.01),可解释护理本科生实习参与度总变异的86.9%。 结论 护理本科生实习参与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校和医院可将安排学生实习前专业见习、增加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作为切入点,同时注重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并创设有效激发护理本科生实习参与度的临床环境,以促进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高。

    • >心理护理
    • 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1, 36(13):76-7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076

      摘要 (156) HTML (0) PDF 952.14 K (10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因素。 方法 将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78例纳入研究,将其按照溶栓后PSD发生与否分为PSD组(61例)、无PSD组(117例)。比较两组各项基线资料(包含年龄、性别、负性生活事件、生活环境、病灶部位)及心理阻抗状况,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PSD的影响因素。 结果 61例(34.27%)患者发生PSD,其中轻度35例、中度18例、重度8例。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负性生活事件、溶栓后并发症及心理阻抗是静脉溶栓患者PSD的危险因素(P<0.05,P<0.01)。 结论 心理阻抗、负性生活事件、溶栓后并发症会增加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PSD发生风险,临床实际工作中可通过加强心理护理、健康知识宣教、积极预防溶栓后并发症等举措达到改善患者抑郁心理的目的。

    • 癌症患儿家长自悯能力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1, 36(13):79-8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079

      摘要 (166) HTML (0) PDF 979.59 K (10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癌症患儿家长自悯能力现状,并分析其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成长及抑郁的相关性。 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广州市3所医院治疗的227名癌症患儿家长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自悯量表、中文版创伤后应激障碍平民版筛查问卷、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及抑郁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癌症患儿家长自悯能力得分为18.75(17.80,20.50)分;自悯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状态呈负相关,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均P<0.01);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成长和抑郁是家长自悯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P<0.01),能解释总变异的38.3%。 结论 癌症患儿家长自悯能力有待提高,医护人员应积极开展针对性干预提升家长自悯能力,缓解其负性情绪,促进创伤后成长,改善患儿和家长的生活质量。

    • 可敏索码熵家棋疗法对儿科护士负性情绪及职业倦怠的影响

      2021, 36(13):83-85+9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083

      摘要 (176) HTML (0) PDF 945.69 K (12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可敏索码熵家棋疗法对儿科护士焦虑、抑郁情绪及职业倦怠的干预效果。 方法 将77名儿科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39)与对照组(n=38),干预组采用可敏索码熵家棋疗法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支持性心理疗法进行干预,两组均干预5周,每周1次,每次40~60 min。分别于干预前、干预5周后及干预结束12周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对两组护士进行测评。 结果 不同时间干预组焦虑、抑郁及职业倦怠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结论 可敏索码熵家棋疗法可明显改善儿科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职业倦怠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 >康复护理
    • 乳腺癌术后居家患者基于运动捕捉技术的康复训练

      2021, 36(13):86-9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086

      摘要 (129) HTML (0) PDF 995.44 K (10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无标识运动捕捉技术的在线康复程序在乳腺癌术后居家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6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前宣教包括发放康复锻炼指导的书面材料以及加入微信群接收锻炼提醒通知;观察组使用基于无标识运动捕捉技术的在线康复程序进行干预。持续干预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上肢功能评估得分、肩关节活动度以及握力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出院时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上肢功能评估得分、肩关节活动度以及握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各项评价指标(除握力外)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基于无标识运动捕捉技术的乳腺癌术后康复程序可有效增加患者早期居家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减轻术后患者上肢疼痛、麻木、无力、僵硬以及针刺样感觉等症状,加快患侧肩关节活动的恢复,利于患者术后居家的快速康复。

    • >老年护理
    • 老年患者出院计划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2021, 36(13):91-9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091

      摘要 (229) HTML (0) PDF 971.82 K (9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老年患者出院计划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以全面评估老年患者出院相关信息及医疗护理需求。 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确立老年患者出院计划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并检验信效度;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级指标权重。 结果 老年患者出院计划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基本情况评估、躯体精神评估、出院管理)、9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47、0.850,协调系数分别为0.165、0.257(均P<0.01);Cronbach′s α为0.869,I-CVI 0.667~1.000,S-CVI/Ave为0.935;各级指标通过一致性检验,CR值均<0.1。 结论 老年患者出院计划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经检验,专家意见集中,结果科学可靠,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内容效度良好,可为制订全面的出院计划服务提供依据。

    • 蒙台梭利训练改善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异常进食行为的行动研究

      2021, 36(13):95-9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095

      摘要 (135) HTML (0) PDF 974.50 K (1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蒙台梭利训练改善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异常进食行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建立阿尔兹海默病患者蒙台梭利训练的适宜模式。 方法 选取68例阿尔兹海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采用行动研究法予以蒙台梭利进食训练,首先明确问题,了解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食存在的问题;再采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为轴线的行动研究方法进行干预。比较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况及异常进食行为改善情况。 结果 干预前后患者自主进食时间、实际进食比例、异常进食行为、营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基于行动研究法建立和完善阿尔兹海默病患者蒙台梭利进食训练模式,可改善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异常进食行为。

    • >社区护理
    • 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的交互式群组管理

      2021, 36(13):99-103+10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099

      摘要 (273) HTML (0) PDF 999.85 K (11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交互式群组管理对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效果。 方法 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分为干预组35例,对照组36例。干预组接受为期12周的交互式群组管理活动,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指导。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基础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阿尔茨海默病生命质量量表进行评价。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认知功能、生命质量得分高于干预前水平和对照组同期水平(均P<0.01),干预后,干预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低于干预前水平(P<0.05),但与对照组同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交互式群组管理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和线下群组活动交融,是一种有效的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管理模式,可改善其认知功能和生命质量。

    • >信息化护理
    • 关联规则法用于护士给药错误的数据挖掘分析

      2021, 36(13):104-10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104

      摘要 (223) HTML (0) PDF 984.42 K (8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发生给药错误的特征,通过关联规则找寻给药错误发生的相关因素各特征之间的联系,为预防给药错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上海市3所综合性医院发生的136例给药错误案例的相关信息,采用关联规则的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从给药错误发生人员特征、发生时间、给药途径、错误类型和错误项目总结用药差错发生的特征,其中136例给药错误事件中共125例护士给药错误,共发现706条强关联规则,最终筛选出12条具有临床实际意义的关联规则,规则1~3揭示了护士未用PDA的相关因素,规则4~8揭示了护士未依照标准操作流程操作的相关因素,规则9~12揭示了人员疏忽的相关因素。 结论 护理人员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给药错误发生时间、科室、给药途径与未用PDA、未依照标准操作流程操作和人员疏忽的之间的关联规则,为临床护士识别给药中的危险因素提供了指导意见,临床管理者可从加强护理人员正确用药观念,注重各阶段护士培训,推行人力资源配置适时性,完善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预防给药错误的发生。

    • 肠造口患者的远程延续护理

      2021, 36(13):108-1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108

      摘要 (214) HTML (0) PDF 938.16 K (10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利用微信群为肠造口患者提供延续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提高自护能力,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焦虑心理,促进其身心健康。 方法 选取肠造口手术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在院期间给予常规造口知识指导,出院后通过微信群给予持续远程指导,包括造口相关知识推送、护理技能指导、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心理护理等,比较患者出院当天和出院14 d的自护能力、心理焦虑程度及出院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患者出院后14 d的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出院时,患者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出院时(均P<0.01);出院后发生的31例并发症中,21例造口周围皮肤潮湿相关性损伤者恢复,4例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者恢复,1例深度皮肤黏膜分离者于当地造口门诊治疗,3例造口凹陷者均有好转,1例造口旁疝者未进一步加重,1例造口狭窄者患者未进一步加重后期行还纳。 结论 微信群可为出院肠造口患者提供延续性的造口护理知识和健康指导,帮助患者提高造口自护能力,处理并发症,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

    • >综述
    • 气管插管患者咳嗽力度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2021, 36(13):111-1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3.111

      摘要 (335) HTML (0) PDF 967.49 K (16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咳嗽力度评估对气管插管患者拔管成功与否具有预测作用,咳嗽力度评估工具包括咳嗽峰流速、白卡试验、半定量咳嗽强度评分、膈肌活动度的超声评估及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变化评估。临床护士可选择合适的咳嗽力度评估方法预测气管插管患者的拔管结局,为拔管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