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36(12):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01
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工作沉浸体验、工作旺盛感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工作旺盛感在工作沉浸体验与护士创新行为间的中介作用,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工作沉浸量表、工作旺盛感量表、护士创新行为量表对合肥市268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Pearson 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 护士的工作沉浸体验、工作旺盛感和创新行为的总分分别为40.96±8.45、43.88±9.38、28.53±7.35;工作沉浸体验与工作旺盛感、创新行为呈正相关(均P<0.01);工作旺盛感与创新行为呈正相关(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护士工作沉浸体验对工作旺盛感和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均P<0.01),工作旺盛感对创新行为也有显著正向影响(P<0.01)。结论 护士的工作沉浸、工作旺盛感及创新行为均处于中等水平;工作旺盛感在工作沉浸体验与创新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增加护士的工作沉浸体验可提高其工作旺盛感和促进其创新行为。
2021, 36(12):5-7+1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05
摘要:目的 探究护士组织承诺、心理韧性对医院磁性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护士心理韧性量表、中国职工组织承诺量表、医院磁性要素量表对新疆地区4所三甲综合医院的3 047名临床护士开展调查,并建立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 护士心理韧性得分64.93±15.73,护士组织承诺得分81.53±16.66,护士感知医院磁性水平得分97.31±21.38。护士心理韧性与组织承诺、护士感知医院磁性水平呈正相关(r=0.492、0.483,均P<0.01),护士组织承诺与感知医院磁性水平呈正相关(r=0.561,P<0.01),组织承诺是心理韧性与医院磁性环境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5.40%。结论 护士心理韧性、组织承诺处于中等水平,护士感知医院磁性水平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组织承诺在心理韧性与工作环境间起中介作用。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组织承诺的建立和维护,稳定护士队伍,提高护士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021, 36(12):8-1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08
摘要:目的 改善ICU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对119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ICU护士进行基于员工援助计划的心理干预,措施包括制订心理分级干预方案,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的分级干预,连续干预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后ICU护士SCL-90得分显著下降(P<0.01),其中71名(59.66%)恢复正常;SF-36评分8个维度中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精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5个维度得分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基于员工援助计划的心理健康干预方案可有效改善ICU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2021, 36(12):11-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11
摘要:目的 探讨原位模拟培训提高麻醉专科护士苏醒期呼吸抑制应急处理能力的效果。方法 运用原位模拟培训法,对21名参加湖北省麻醉专科护士培训项目的学员进行麻醉后苏醒期呼吸抑制应急处理能力的培训。比较学员培训前后应急启动时间和呼吸抑制处理有效时间、技术能力和非技术能力评分,以及学员对原位模拟培训的评价。结果 培训后学员应急启动和呼吸抑制处理有效时间显著缩短、技术能力和非技术能力各项得分及总分显著提高(P<0.05,P<0.01);学员对原位模拟培训接受率和满意率较高(均>90.0%)。结论 原位模拟培训的实施提高了麻醉专科护士对苏醒期呼吸抑制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能力和非技术能力,达到了培训目标。
2021, 36(12):15-1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15
摘要:目的 了解低年资护士工作积极性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低年资护士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修订版护士心理资本问卷、护士心理契约量表(医院责任)、工作积极性问卷对211名低年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低年资护士工作积极性得分为74.68±14.5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历,护士心理契约中的团队责任维度,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韧性、乐观维度是其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低年资护士工作积极性处于中等水平,影响因素较多,护理管理者可据此制订针对性干预方案,从多方面着手提高低年资护士工作积极性。
周丽芳,孙春艳,宋利,陈迎归,钟咪,崔冬梅,赵立艳,全梓林,郑淑倩,赵宜娜,符霞
2021, 36(12):19-2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19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护士创新行为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关系,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和护士创新行为量表对全国2 738所医院的10 570名血液透析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血液透析护士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中位数分别为15、3、28分;创新行为总均分为3.08±0.67,产生想法、取得支持、实现想法维度得分分别为3.56±0.76、2.76±0.73、3.03±0.91。创新行为与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呈负相关,与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实现想法是职业倦怠3个维度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 增强血液透析护士的创新行为能力,特别是“实现想法”可显著降低其职业倦怠水平。
2021, 36(12):22-2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22
摘要:梳理国外对公共卫生护士的培养、实践现况、资质要求及岗位职责,分析对我国公共卫生护理人才培养和实践管理的启示,以期促进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公共卫生护理的建设和发展。
2021, 36(12):26-3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26
摘要:目的 分析与提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350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谵妄发生率,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获得术后患者谵妄相关危险因素,基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校正曲线和ROC曲线评估其准确度和区分度。结果 60例术后发生谵妄,发生率17.14%;高龄、术前NIHSS评分和术前焦虑是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由3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谵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曲线和观察曲线基本吻合,AUC=0.888。结论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谵妄发生率较高;高龄、术前焦虑及脑卒中倾向是术后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区分度,可提高筛选效能。
2021, 36(12):30-3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30
摘要:目的 基于三元影响理论构建HIV定期检测行为模型,为提升男男性行为群体定期检测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网络调查结合现场便利抽样,选取北京、武汉两地的男男性行为人群,获得其HIV检测相关行为、个人、社交、环境等层面因素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HIV定期检测行为模型。结果 531例中56.1%进行HIV定期检测。结构方程模型拟合(CFI=0.954, TLI=0.945, RMSEA=0.041, SRMR=0.05,χ2/df=1.675)显示,意图是直接影响检测行为作用最强的因素(β=0.208, P<0.01),自我效能、主观规范、知识、获取医疗服务舒适度以及性伴数量等来自个人、社交、环境层面中的因素,均对HIV定期检测有直接或经检测意图具有中介作用(均P<0.05)。结论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定期检测行为比例处于中等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干预对策不仅应关注提高男男性行为个体内在因素,更应重视来自社交环境对其检测行为决策的影响,增强社会组织赋权以及医疗机构与不同团体间的合作。
2021, 36(12):35-3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35
摘要:目的 提高老年早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延缓疾病进展。方法 将60例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分阶段管理,干预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肌酐比值及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抑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多学科分阶段管理可显著改善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疾病相关指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改善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2021, 36(12):39-4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39
摘要:目的 深入了解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管理的体验,为优化症状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对17例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关于症状管理体验的半结构式访谈,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症状感知、症状困扰、症状管理知识缺乏、症状管理心理4个主题。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管理认知一般,存在症状识别困难、知识缺乏及消极应对等情况,护理人员需加以重视,给予针对性干预,以提高患者症状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2021, 36(12):43-45+5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43
摘要:目的 探讨与优化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血糖管理方案,稳定患者血糖控制水平,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方法 将153例神经外科重症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80例,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持续静脉胰岛素泵入控制血糖。对照组参照Portland草案实施应激性高血糖管理;观察组构建和实施高血糖优化管理方案。结果 观察组胰岛素应用时间、空腹血糖值、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发生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本优化管理方案可有效控制和稳定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状况,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2021, 36(12):46-4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46
摘要:目的 基于三维结构模型构建胸外科标准化护理体系,为胸外科临床护理实践提供路径指引,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以三维结构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检索初步形成胸外科标准化护理体系框架,运用德尔菲法,经过2轮专家函询,确定胸外科标准化护理体系框架。结果 构建的胸外科标准化护理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及64项三级指标;重要性赋值为4.27~5.00,变异系数为0~0.187。结论 构建的胸外科标准化护理体系具备三维结构模型的层次性、开放性、科学性的特点,经临床验证后可作为胸外科护理指引,以促进优质、同质护理服务质量。
2021, 36(12):49-5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49
摘要:目的 总结EB病毒阳性晚期鼻咽癌患者行T 细胞受体工程化T 细胞(TCR-T)治疗的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方法 对13例行TCR-T治疗的EB病毒阳性晚期鼻咽癌患者,做好TCR-T治疗的 预处理护理、TCR-T输注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异常及时有效处置;做好随访等。结果 13例均顺利完成TCR-T治疗,治疗后28 d,3例疾病进展,10例病情稳定。结论 精细全方位的护理有助于治疗顺利进行,同时降低或减轻不良反应。
2021, 36(12):52-5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52
摘要:目的 探讨火龙罐疗法在气虚血瘀证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4例气虚血瘀证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康复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火龙罐疗法,于干预前、干预后2周和干预后4周比较两组患侧上肢疼痛评分、手肿胀程度、运动功能和肌力评级。结果 两组各45例完成全程研究。干预后4周干预组患侧上肢疼痛评分和手肿胀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和肌力提高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生烫伤、水疱和瘙痒等。结论 火龙罐疗法能有效改善气虚血瘀证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肢体功能康复,且安全。
2021, 36(12):56-5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56
摘要:目的 探讨火龙罐疗法改善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 将69例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火龙罐疗法,均每3天1次,连续10 次。于干预后评价两组患者睡眠障碍改善程度,于干预前后及随访期(干预后1个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睡眠障碍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随访期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干预后PSQI评分显著下降,但随访期PSQI评分显著升高(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PSQI评分显著下降(P<0.05),之后维持在稳定状况。两组干预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火龙罐疗法可有效地改善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患者睡眠障碍,安全且效果相对持久。
2021, 36(12):60-61+6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60
摘要:目的 总结3例在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行小儿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对先天性肺气道畸形或隔离肺行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儿,通过特殊体位用物设计,规范小儿体位安置;根据人性化术前访视制定护理计划;细化术中配合预防术中并发症等实施护理。结果 3例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小儿肺叶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低体温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 细致的手术观察和精细娴熟的手术配合,能保证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小儿肺叶切除术的手术安全。
黄伶智,李亚敏,柴湘平,邱华丽,童德军,陶澄,邓奇坚,朱洪涛,龚红辉,滕朝宇,夏良伟
2021, 36(12):62-6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62
摘要:目的 探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下综合医院探视陪护管理小组的构建、运行及成效。方法 护理部联合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信息网络中心等多部门共同组建探视陪护管理小组,开展制度制定、流程改进、培训督查,研发电子住院证、电子陪护证等。统计6个月运行效果。结果 督查患者22 147例次,一患一陪落实率99.34%,患者总体满意度与住院环境满意度显著提高(均P<0.01),电梯单程运行时间和乘坐人次显著减少(均P<0.01);电子住院证已在53个护理单元应用,累计使用76 116例次;其余护理单元已经完成应用培训,拟分批应用。结论 探视陪护管理小组的构建和运行符合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能使医患双方获益。
2021, 36(12):66-6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66
摘要:我国护士处方权应定义为“经执业注册的护士所享有的在执业地点为患者开具法定范围内作为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的权利”。通过研究护士处方在美国、英国的立法进程及我国安徽省的试点工作可知,我国护士处方权的发展受到现行的各部门法的诸多制约。我国护士处方权的确立与建设进程应包括:广泛开展试点调研工作,科学确定护士处方权准入门槛;强化家庭医生和护士的监督职责,形成医护间的监督机制;确立主诊医师负责制,健全责任确认机制以及制定部门规章,给予护士处方权法律保障。
2021, 36(12):70-7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70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腹膜透析中心护理工作现状,为改善现状和制定管理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腹膜透析中心护理工作情况问卷对北京地区开设腹膜透析中心的29所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9所医院中22所已设置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岗位,共有腹膜透析专职护士54人,腹膜透析患者共2 947例,护患比1∶10~1∶120,平均为1∶55。腹膜透析专职护士负责门诊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护理操作、新患者培训、门诊随访等工作,其中24所医院的腹膜透析护士参与医院腹膜透析护理会诊,27所医院的腹膜透析护士参与科室质量管理,14所医院的腹膜透析中心承担护理教学任务,15所医院的腹膜透析中心承担护理科研任务。结论 北京市腹膜透析中心的护士配置,部分医院难以达到要求;腹膜透析专职护士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专科护士的角色职能,腹膜透析护理逐渐向专科化发展。
2021, 36(12):73-7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73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践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级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3个班的15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模式教学。结果 护理学基础课程结束后本组学生的平时成绩、操作成绩、总评成绩均显著高于同年级其他学生(均P<0.01);思政综合素养评分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 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开展思政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和综合素养,同时有利于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思政意识。
2021, 36(12):76-7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76
摘要:目的 探讨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56例住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收治病房分为对照组(28例)和干预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干预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组关节锻炼行为得分、疾病管理指标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疾病管理,可促进患者的健康行为,改善关节活动度和疼痛等临床指标。
2021, 36(12):79-8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79
摘要:目的 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方法 将188例AECOPD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90例)与观察组(98例)。两组均行规范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肺功能锻炼,观察组根据对患者的BODE指数评分构建和实施A、B、C、D 4级康复训练与护理方案。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对照组85例、观察组92例完成全程研究进入数据分析。观察组FEV1、FEV1/FVC%及6分钟步行测试距离显著优于对照组,生活功能量表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AECOPD患者,依据BODE指数评分构建和实施分级康复训练与护理方案,可有效持续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及运动耐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2021, 36(12):83-8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83
摘要:目的 探讨指骨骨折术后分阶段康复护理的长期效果。方法 将166例指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3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后康复护理,观察组采取分阶段康复护理,于干预4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肢指关节功能优良率、患肢关节功能及基本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康复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指骨骨折术后患者分阶段落实各项重点护理措施,可更有效改善患肢功能,提高患者康复护理满意度。
2021, 36(12):86-8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86
摘要:目的 探索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发生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对674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衰弱表型、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问卷以及简版老年人抑郁量表进行调查;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提取认知衰弱影响因素,基于主要影响因素构建认知衰弱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运用Bootstrap法验证模型效能。结果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认知衰弱检出率为33.5%;年龄、独居、营养不良、抑郁、体育锻炼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分类校准曲线贴合紧密,ROC曲线下面积为0.970。结论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认知衰弱发生率较高,高龄、独居、营养不良及抑郁是认知衰弱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体育锻炼为保护性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精准度与区分度良好,可用于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认知衰弱筛查。
谭江红,田艳珍,王浪,孙亭亭,黄红斌,包正军,Rodrigo Lopez
2021, 36(12):90-9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90
摘要:目的 带领社区医护人员为居家患者提供有偿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构建以基层医疗为中心,以区域医疗中心为主导的护联体平台;实行患者线上下单,区域医疗中心护士与社区护士联合上门居家护理服务的方式。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护联体运行以来,107名医疗中心护士带领社区护士共提供上门更换胃管、PICC维护、更换尿管、伤口造口护理、压疮护理等14个项目的护理服务;其中更换胃管(73例次)堵管率、PICC维护(97例次)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返院维护组(护联体平台运行前,返院更换胃管53例次、PICC维护80例次)(均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返院组(P<0.01);两种护理模式均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与纠纷。结论 基于护联体模式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可一定程度上满足居家患者的护理需求,护患双方均有较好的安全保障。
2021, 36(12):94-9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94
摘要:目的 了解中国住院癌症患者自杀意念发生率的总体情况,为住院癌症患者自杀行为预防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10月的相关文献,采用R4.0.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5篇,总样本量6 328例。文献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住院癌症患者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1.6%[95%CI (15.9%,27.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使用多条目自杀测评工具、南方地区癌症患者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结论 我国住院癌症患者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综合医院应早期识别住院癌症患者的自杀意念,并及时对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采取预防及干预措施。
2021, 36(12):98-10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098
摘要:癌症晚期患者普遍存在呼吸困难,风扇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感。论述了风扇疗法的起源、干预呼吸困难的作用机制、应用效果及优势,以及风扇疗法应用的文化差异现象,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展望,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对该疗法的认识,为癌症晚期呼吸困难患者开展风扇疗法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021, 36(12):102-10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102
摘要:骨科大手术术中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个体因素和手术因素;物理预防措施包括间歇性气动加压装置、弹力袜及足底静脉泵的应用。提出需对手术室护士加强针对性培训,以提高护士对术中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重要性的认知,积极采取防范措施,降低骨科大手术患者术中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2021, 36(12):106-1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106
摘要:阐述决策冲突概念、理论,总结和分析癌症患者替代决策者参与决策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探索临床生命终止决策问题。为我国医护人员进一步开展决策冲突研究、探索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提供依据;促进构建本土化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推动我国安宁疗护事业发展。
2021, 36(12):110-1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2.110
摘要:从导航模式的定义、国内外导航模式临床应用现状、导航员的分类等方面,阐述导航模式在肿瘤治疗全程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着重介绍入院前、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个阶段实施肿瘤导航项目及效果评价,提出对我国开展肿瘤导航工作建议,以期完善并推广导航模式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