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肺康复护理联盟专业委员会,武汉市护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
2021, 36(1):1-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01
摘要:目的 形成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护理策略专家共识,旨在规范临床护理实践。 方法 在查阅国内外文献并对关键知情人访谈的基础上,根据暴发性心肌炎疾病特点,制订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护理策略专家共识初稿,设计专家函询表,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和专家会议,结合客观证据和专家意见,对共识初稿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专家共识。 结果 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护理策略专家共识包括早期评估与动态监测、静脉治疗与用药护理、生命支持治疗的护理、常见并发症预防与护理、康复护理与专业团队管理6个方面。 结论 形成的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护理策略专家共识,对规范暴发性心肌炎临床护理实践有指导作用,以达到提高救治效果及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
2021, 36(1):7-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07
摘要:目的 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基于专科联盟的慢性伤口管理模式,运行并评价其实施成效。 方法 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质性访谈的基础上构建基于专科联盟的慢性伤口管理模式,并将其运用于联盟区域内慢性伤口管理。10个月后从联盟工作开展情况、患者就医成本以及患者基层医院就诊满意度3方面评价管理模式初步实施效果。 结果 管理模式运行期间牵头单位共对联盟成员医院进行现场技术指导13次,开展远程会诊102次,现场会诊6次,在线教学6次,接收进修人员23人次,培养伤口专科护士57人。慢性伤口患者下转至联盟成员单位后平均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显著降低(均P<0.01);管理模式运行后患者对基层医院就诊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P<0.01)。 结论 基于专科联盟的慢性伤口管理降低了患者就医成本,提高了患者基层医院就诊满意度,有利于联盟区域内卫生资源整合,从而实现区域内慢性伤口的高效管理。
2021, 36(1):10-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10
摘要:目的 了解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夫妻疾病沟通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夫妻沟通干预效果提供参考。 方法 便利抽取221例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使用一般资料问卷和夫妻癌症相关沟通问题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肠造口患者夫妻癌症相关沟通总分为(17.10±5.20)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 TNM分期、自我护理能力和造口时间是肠造口患者夫妻疾病沟通的影响因素(P<0.05,P<0.01)。 结论 肠造口患者夫妻疾病沟通问题处于中等水平,低收入、晚期、造口时间短及自我护理能力低下的患者更容易与配偶出现疾病沟通问题,可据此制定夫妻沟通培训方案,从而改善夫妻沟通问题。
2021, 36(1):14-1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14
摘要:目的 调查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的体力活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开展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体力活动指导和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286例,采用基本资料调查表和中文版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短卷进行调查。 结果 45.80%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为低水平体力活动,仅25.87%患者达到指南推荐的每周至少150 min的中度至高强度体力活动。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个人月收入、吸烟、造口术后时间、是否存在造口并发症患者体力活动指南推荐量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个人月收入、吸烟及造口术后时间是影响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体力活动达到指南推荐量的主要因素(P<0.05,P<0.01)。 结论 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体力活动状况不佳,特别是女性、中等收入群体、吸烟及术后1~6个月的患者,医护人员应高度关注该人群的体力活动状况,制订个性化体力活动处方,提高其身体运动水平,促进身体康复。
2021, 36(1):18-2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18
摘要:目的 了解预防性肠造口患者出院早期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对266例预防性肠造口患者于出院前1 d进行调查,出院后60 d使用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预防性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102.22±17.5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是否进行放化疗、是否有造口相关并发症和出院准备度水平是预防性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1)。 结论 预防性肠造口患者出院早期自我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应关注预防性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为患者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患者健康结局。
2021, 36(1):22-2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22
摘要:目的 调查输尿管皮肤造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延续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门诊复诊的125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尿路造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需求评估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输尿管皮肤造口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需求总分为(82.47±21.83)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照护需求满足情况、家与医院距离、工作状态是输尿管皮肤造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 结论 输尿管皮肤造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需求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时期患者的需求情况,提供针对性干预措施和延续护理服务,以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使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2021, 36(1):25-2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25
摘要:从压力性损伤卫生经济学评价常用方法(包括成本分析、成本最小化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和模型(包括决策树模型和马尔可夫模型)、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治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现状3个方面进行综述,总结当前的研究结果并指出不足,为日后开展相关研究和进行护理决策提供参考。
2021, 36(1):30-3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30
摘要:目的 构建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临床预测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 149例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资料,随机分为建模组(766例)、验证组(383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H-L)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判断模型的预测效果。 结果 建模组、验证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6.76%、23.2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OR=0.120)、住院时间(OR=2.052)、糖尿病病程(OR=6.434)、周围血管病变(OR=2.979)、糖化血红蛋白(OR=0.215)和三酰甘油(OR=0.470)是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7,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614,最佳临界值为0.329,对应的灵敏度为0.766、特异度为0.848,H-L检验P=0.071;验证组独立数据检验结果显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95,灵敏度为0.730,特异度为0.884。 结论 构建的预测模型效能较好,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早期识别2型糖尿病低血糖高危人群提供参考。
2021, 36(1):34-3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34
摘要:目的 分析中青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决策困境,旨在为医护人员实施决策辅助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4例中青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结果 中青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存在决策困境。可归纳为4个主题:观念困境、情绪困境、信息困境、沟通困境。 结论 中青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面临决策困境,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遭遇的困境采取干预措施,以推进共享决策的实施。
2021, 36(1):37-4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37
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泛长三角地区产妇分娩镇痛服务实施现况,为构建适用于临床情境的分娩镇痛循证实践方案并推动助产机构分娩镇痛服务的有效开展提供前期基础。 方法 根据非药物性和药物性分娩镇痛相关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等最佳证据及推荐意见,自行设计产妇分娩镇痛查检表,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泛长三角地区9所助产医疗机构分娩的单胎头位产妇863例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863例产妇接受了不同形式的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服务,其中联合使用药物性分娩镇痛服务的产妇为532例(61.6%)。 非药物性分娩镇痛中产时陪伴服务各条目实施率为44.5%~85.5%;呼吸及放松技术各条目实施率为62.3%~92.4%;冷热敷、经皮电神经刺激法、水中待产及分娩、无菌水注射、芳香疗法的开展比例为0~45.4%。药物性分娩镇痛服务各条目实施率为66.3%~99.1%。 结论 我国泛长三角地区产妇药物性分娩镇痛服务实施状况相对较好,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服务的实施现状仍有待改善。需要进一步构建分娩镇痛循证实践方案,用于指导助产医疗机构分娩镇痛服务的科学实施。
2021, 36(1):41-4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41
摘要:目的 降低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 方法 将60例颈椎前路术后患者根据入住病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颈椎全麻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护理干预方案。 结果 术后1周两组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舒适度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实施吞咽困难护理干预方案,可降低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及相关不适症状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结局,提高患者舒适度。
2021, 36(1):44-46+4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44
摘要:目的 观察耳穴埋豆联合“呵”字诀对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干预效果。 方法 将90例经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耳穴组和联合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围术期护理,耳穴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1 d进行耳穴埋豆,联合组在耳穴组基础上于术前1 d进行“呵”字诀呼吸法训练,连续干预至术后第3天。分别记录三组围术期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和血压,于干预前、术前晚和干预结束后评估患者焦虑程度。 结果 三组不同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前晚和干预结束后联合组与对照组和耳穴组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结论 耳穴埋豆联合“呵”字诀能有效缓解患者围术期的焦虑情绪,维持血压、心率相对稳定,减轻机体应激反应。
2021, 36(1):47-4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47
摘要:目的 构建妇科患者手术期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为临床提供有效评估工具。 方法 以Virchow血栓形成三要素为理论基础,广泛查阅文献,参考相关指南及临床常用量表形成初始量表条目池,运用Delphi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 结果 2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1,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55和0.58;最终形成的评估量表包含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 结论 构建的妇科患者手术期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内容全面、科学,可进一步验证其临床预测效能,为妇科患者手术期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提供工具。
2021, 36(1):50-5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50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患者参与框架的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预防干预策略的实施效果。 方法 根据住院时间将2019年1~6月收治的58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7~12月收治的58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实施预防跌倒措施,观察组基于患者参与框架制订并实施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预防干预策略,包括“告知、参与、赋权、合作及电子化信息支持”五部 分内容。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参与跌倒预防知信行水平、跌倒效能水平及跌倒发生率。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参与跌倒预防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和跌倒效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住院期间无跌倒发生,对照组发生2例。 结论 基于患者参与框架实施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干预策略,可提高患者参与跌倒预防知信行水平和跌倒效能,降低跌倒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2021, 36(1):54-55+7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54
摘要:目的 探讨泡沫敷料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处理急性重度放射性皮炎的效果。 方法 选取重度放射性皮炎患者120例,根据就诊时间顺序分为A、B、C、D四组,A组采用泡沫敷料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B组单纯采用泡沫敷料,C组采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处理皮肤损伤,D组采用比亚芬乳膏。四组除所用药物不同外,其余处理方法一致。比较首次换药时揭除敷料时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用药后7 d各组治疗效果。 结果 四组疼痛评分、治疗效果、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组治疗效果、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显著优于B、C、D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C、D组(均P<0.05)。 结论 泡沫敷料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能够充分发挥两者间的优势作用,促进急性重度放射性皮炎创面快速愈合,减少换药次数、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2021, 36(1):56-5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56
摘要: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对护患共享决策实践的认知,为促进高质量护患共享决策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4所三甲医院的20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及所属的10个亚主题:对护患共享决策实践的态度(肯定认同、疑惑犹豫),实践过程的认知(实施顺畅、实施困难),实践中的障碍因素(护士自我效能不足、患者支持系统缺乏、共享决策支持系统不完善)和对实践的建议(提供护患双方情感支持、提升专业素养、完善决策管理支持系统)。 结论 护理人员对护患共享决策秉持积极的认知观并发挥主动引导参与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面对一定的现实阻力和困境。各级管理者需关注并优化决策支持系统和完善实践模式,以促进护患共享决策高效实施。
2021, 36(1):60-6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60
摘要:目的 调查临床护理人员科研伦理认知现状及培训需求,为医院制定针对性培训计划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自制的临床护理人员科研伦理认知问卷对30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 结果 临床护理人员科研伦理认知总分13.00(11.00,14.00)分。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的护理人员科研伦理认知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5.67%临床护理人员未学习过科研伦理相关知识;97.33%的护理人员愿意学习科研伦理等相关理论知识;培训需求内容占比最高的是伦理审查依据、原则、程序(86.30%),而对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相关国际伦理规范学习的需求较低(分别为65.41%、59.93%)。79.45%的临床护理人员希望通过微课、慕课等方式学习科研伦理知识。 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对科研伦理的认知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但学习意愿强烈。建议在继续教育中增加科研伦理知识培训,以满足临床护理人员对护理科研伦理相关知识的培训需求。
2021, 36(1):63-6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63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医学叙事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制定临床护士医学叙事能力培训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应用医护人员医学叙事能力量表对292名临床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 结果 临床护士医学叙事能力条目均分为(5.41±0.72)分,关注倾听、理解回应、反思再现维度条目均分分别为(5.40±0.70)分、(5.38±0.82)分、(5.46±0.8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叙事医学/叙事护理知晓程度及同事关怀程度是临床护士医学叙事能力的影响因素(均P<0.01)。 结论 临床护士医学叙事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叙事医学/叙事护理知晓程度及同事关怀程度。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培训策略,提升临床护士医学叙事能力。
2021, 36(1):66-6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66
摘要:目的 调查护士长工作相关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实施针对性干预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襄阳市14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护士长327人,以工作相关生活质量量表和简单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护士长总体工作相关生活质量得分(2.27±0.48)分;不同年龄、职称、工作年限、体育锻炼频次、24 h手机开机状态的护士长工作相关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工作相关生活质量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应对方式、年龄、职称、体育锻炼频次及24 h手机不关机为护士长工作相关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 结论 护士长群体工作相关生活质量水平偏低,合理安排护士长工作量,鼓励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改善护士长的工作相关生活质量。
2021, 36(1):69-7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69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学科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热点,为护理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提供参考。 方法 登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站、梅斯医学网以及科学网检索并筛选2015~2019年护理学科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对资助项目总体分布情况以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结果 近5年护理学科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共计180项,资助总金额为7 518.46万元。资助项目涉及管理科学部、医学科学部、信息科学部、工程及材料科学部,其下的三级学科代码共24个。资助项目热点主要包括慢性病管理、老年患者照护、医护人员管理及健康管理等。 结论 近5年来,护理学科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助数量与资助金额波动上升。护理科技工作者应把握护理学科发展热点方向,加强跨学科合作项目研究,拓宽护理学科发展路径,促进护理学科持续发展。
2021, 36(1):73-7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73
摘要:目的 了解护理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现状,探讨时间管理倾向、科研自我效能感与科研能力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8所普通院校2017~2019级353名护理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学术型硕士科研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护理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护理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总分为89.41±13.11,时间管理倾向得分3.58±0.39,科研自我效能感得分3.57±0.54;时间管理倾向可正向预测科研能力和科研自我效能感(均P<0.01);科研自我效能感在时间管理倾向与科研能力中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5.75%。 结论 护理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总体水平较高,科研自我效能感在时间管理倾向与科研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可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加强护理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提供新思路。
2021, 36(1):76-7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76
摘要: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心理资本、知觉压力及癌症复发恐惧现状,探讨心理资本在乳腺癌患者知觉压力及癌症复发恐惧间的作用机制,为促进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及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对27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乳腺癌患者心理资本总分(110.40±19.48)分,知觉压力总分(42.49±8.22)分,癌症复发恐惧总分(30.72±8.30)分。知觉压力、癌症复发恐惧与心理资本呈负相关,知觉压力与癌症复发恐惧呈正相关(均P<0.01);心理资本在知觉压力与癌症复发恐惧间的中介效应为0.101,占总效应的15.51%。 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知觉压力较高,心理资本、癌症复发恐惧均处于中等水平,知觉压力可通过心理资本影响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医护人员应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资本进行评估,以采取干预措施减轻其心理压力,进而降低其癌症复发恐惧。
李雪,崔岩,李少玲,张艳,胡建,曹丽华,卢晓虹,于晓燕,张静雅
2021, 36(1):80-8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80
摘要:目的 探讨赋能教育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运动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PCI治疗患者73例,按照收治病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进行赋能教育,分3个阶段、8次进行。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有氧运动耐力、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依从性。 结果 干预1个月、3个月后,干预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运动自我效能得分、运动依从性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实施赋能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有氧运动耐力、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依从性,从而促进患者运动康复。
2021, 36(1):84-8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84
摘要:目的 了解成年人预防痴呆健康信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痴呆一级预防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痴呆预防知识问卷、中文版改变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以降低痴呆风险动机量表对666名中西部地区18岁以上成年人进行网络调查。 结果 成年人预防痴呆健康信念总得分为(93.31±12.84)分,7个维度中总体健康动机得分最高,易感性及严重性感知得分较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痴呆家族史及痴呆预防知识是成年人预防痴呆健康信念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 结论 中西部地区成年人预防痴呆健康信念处于中等水平,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重点关注男性、中青年人群及有痴呆家族史者,多渠道加强痴呆预防知识宣教,以增强人们预防痴呆的健康信念、促进痴呆预防行为。
2021, 36(1):88-9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88
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低龄老年人对互助养老的认知和参与动机,为提高社区低龄老年人互助养老参与度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按照资料饱和原则,选择15名社区低龄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共提取2个主题,即对互助养老的认知和参与动机(包括互利互惠、价值表达、经验学习和利他主义)。 结论 社区低龄老年人对社区互助养老的接受度较高,但对社区互助养老的认知度较低;参与互助养老的动机明确,有其人群特异性。社区需加大宣传力度,强调“内在性报酬”的作用,以促进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
2021, 36(1):91-93+10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91
摘要:目的 探讨流动老年人社区健康管理利用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建立其作用关系模型,为社区护士开展流动老年人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便利抽取杭州市6个社区的流动老年人636人,采用自行设计的流动老年人社区健康管理利用情况影响因素问卷进行调查,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与路径。 结果 流动老年人社区健康管理利用行为总分为(8.65±3.58)分,其中高利用者40人,中等利用者173人,低利用者423人。流动老年人社区健康管理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中健康需要的效应值最大(总效应值为0.51),其次是政策影响和环境可及性(总效应值分别为-0.45和-0.35),而社会支持、健康信念和环境影响性仅对利用行为水平有间接影响(总效应值分别为0.26、0.16、-0.08)。 结论 流动老年人社区健康管理利用行为受健康需要、政策、环境可及性、利用意愿、社会支持、健康信念、环境影响性的影响较大,需从提升流动老年人健康管理需要意识、完善社区卫生资源分配等多方面入手,以提高其社区健康管理利用行为。
2021, 36(1):94-9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94
摘要:目的 构建宫颈癌根治术后间歇导尿患者延续护理方案,以规范间歇导尿延续护理实践。 方法 结合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在检索指南、专家会议基础上,采用Delphi法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 结果 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20、0.926,方案重要性的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140、0.334;形成方案包括间歇导尿护理问题评估表和延续护理实施方案2个部分,共8项一级指标、45项二级指标和83项三级指标。 结论 方案基于指南证据,结合临床情景和专家意见形成,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可为宫颈癌根治术后间歇导尿患者提供规范的延续护理。
2021, 36(1):98-100+10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098
摘要:目的 探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研究现状、热点情况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以中国知网作为检索源,选取主题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文献,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7月31日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使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5.6.R5对文献进行计量分析。 结果 共检索出有效文献231篇,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方向多集中在单一护理领域,作者和机构间合作较少,热点关键词为延续护理、专科护士、临床护士、慢性病、老年人、养老服务、医师多点执业等,研究热点变化从临床护士、护理管理者、养老服务到专科护士、质性研究、伤口造口、信息化平台、慢性病等方向。 结论 “互联网+护理服务”日益受到研究者关注,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加强“互联网+护理服务”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学科间、作者和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展研究主题,从而使“互联网+护理服务”得到健康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2021, 36(1):101-10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101
摘要:对决策疲劳的概述、对个体的影响、评估工具及应对策略进行综述,分别概括了决策疲劳的理论模型、概念发展及概念鉴别;分析了决策疲劳对个体认知、行为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并介绍了决策疲劳的调查工具;最后总结了医护人员决策疲劳的应对策略,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021, 36(1):105-10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105
摘要:目的 对安宁疗护患者性与亲密需求评估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范围综述,为医护人员对患者性与亲密评估及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按照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网,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8月。收集安宁疗护患者性与亲密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相关原始研究。 结果 共纳入9项研究,包括1篇量性研究、5篇质性研究和3篇混合性研究。安宁疗护患者仍有性与亲密需求,但其需求未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影响患者性与亲密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环境因素和文化因素。 结论 医护人员应根据安宁疗护患者性与亲密需求的特点与心理,给予个性化的综合评估或干预,以满足此阶段患者性与亲密需求,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2021, 36(1):109-11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1.109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大数据的应用,基于计算机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可帮助分诊护士做出分诊决策,不仅可以缩短分诊时间,还可以提高分诊准确性,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证患者安全。目前,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缺乏统一、标准、完善的急诊分诊决策支持系统。本文对国内外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内涵、构建与设计、应用现状和效果进行综述,旨在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化急诊分诊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借鉴和参考。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