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姣花,孙晖,詹昱新,王莹,王培红,刘义兰,张义丹,傅新巧,熊莉娟
2020, 35(9):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01
摘要:目的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方舱医院护理应急综合管理方法 。 方法 迅速组建护理应急管理团队,实施护理应急综合管理,包括统筹管理分组实施,建章立制优化流程,设置岗位明确职责,护理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安全管理、联合协作病区安全管理、护士职业防护安全管理),患者心理应激干预及救援护士心理危机干预。 结果 自2020年2月5日开舱至3月9日休舱,收治患者1 848例,转院521例,出院1 327例;核酸标本采集5 020例次;无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感染。 结论 通过规范和因地制宜的管理策略,精准实施各项护理工作,保证了方舱医院患者集中隔离和救护工作的有序、安全、高效开展。
2020, 35(9):4-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04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定点救治医院医疗防护物资管理方法与效果。 方法 组建防护物资应急管理指挥组,制定系统化管理流程,从防护需求评估与计划、储备管理、调配管理和捐赠物资管理等方面对防护物资进行管理。 结果 疫情高峰期防护服等物资日均申领量5 000余套/件;截至2020年3月1日,防护物资供应可满足抗疫一线诊疗防护需求,无物资不合格或防护效果不足等不良反馈。 结论 构建科学完善的医疗防护物资管理可有效保障医患双方的防护安全。
龚贝贝,韦彩云,米元元,熊燕,方跃平,蒙福清,韦小英,玉明柳
2020, 35(9):7-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07
摘要:目的 构建传染病专科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应急管理体系,并分析实施效果。 方法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期间,迅速构建集管理、培训、调配、救护、感染防控为一体的整体化重大传染病疫情护理应急管理体系,并严格实施。 结果 从2020年1月21日设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至3月2日发热门诊共接诊发热患者2 330例次;隔离病区收治确诊患者58例,治愈出院56例,转院2例。无医务人员感染。 结论 护理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有效实施,能够提升传染病专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救治能力。
高兴莲,杨英,吴荷玉,沈剑辉,王曾妍,马琼,余文静,李婷婷,胡娟娟
2020, 35(9):11-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11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期手术室预防医院感染、保证手术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的有效方法。 方法 成立手术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期感染防控专职小组,制定手术人员健康准入、办公区感染防控、患者入室筛查、手术患者家属管理、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手术感染防控等管理策略并严格实施。 结果 2020年3月9~18日实施择期手术36例,急诊手术71例,其中9例按疑似/确诊病例实施手术,无医护人员感染事件发生。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期感染防控管理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手术室工作科学、有序开展,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
2020, 35(9):15-1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15
摘要: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对14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焦虑发生率为21.63%,抑郁发生率为5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有无胸闷/心慌的感觉、与世隔绝的感觉、容易激动/感到烦恼、担心家人病情/被传染、担心能否治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生焦虑的影响因素(P<0.05,P<0.01)。睡眠、与世隔绝的感觉、担心家人病情/被传染、担心能否治愈是患者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均P<0.01)。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存在一定的焦虑与抑郁,临床应启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2020, 35(9):18-2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18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区管理方法,促进援鄂医疗队顺利开展工作。 方法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病区管理工作中,采用“6S”和目视化管理方法。比较进驻1周内(采用常规病区管理方法)及实施新管理方法1周的效果。 结果 实施“6S”融合目视化管理后,往返拿取物资时间显著缩短,医护人员满意率显著提高(均P<0.01);病区护理质量得分升高。 结论 “6S”融合目视化管理能够帮助援鄂医疗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有效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区的护理工作效率和医护人员满意度。
2020, 35(9):21-2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21
摘要:目的 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集中救治护理应急培训方案并推进实践,为建立健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护理人员培养和使用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CIPP模型的背景、输入、过程、产出评估及柯式模型的行为层、结果层评价,构建护理人员“岗前-在岗”两阶段双向式培训方案,对1 318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储备及在岗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结果 1 318名护理人员均参与隔离病区工作,无护理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入隔离病区1周后812名护理人员发回调查问卷,对培训满意731人(90.02%),认为能够胜任隔离病房岗位工作773人(95.20%)。 结论 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岗前-在岗”两阶段双向式应急培训能快速培养胜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工作的护理人员,提升培训效果。
2020, 35(9):24-2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24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心理护理改善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 方法 从2个隔离病区各选取30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共情、安慰、问答、转移注意力等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心理护理。 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抑郁、焦虑、内向性激惹和外向性激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对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心理护理评价得分为8.07~9.17。 结论 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与勇气。
2020, 35(9):27-2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27
摘要:目的 探讨生活干预对隔离病区轻型及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175例轻型及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按病区分为干预组75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按照制定的作息时间表给予生活干预。比较两组焦虑抑郁、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及疾病进展情况。 结果 出院时及出院后14 d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重症率、危重症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生活干预可减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2020, 35(9):29-3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29
摘要:目的 总结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泌尿外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成立医护一体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小组,强化入院流程管理,精细化病房管理,手术配合管理,优化疾病治疗和护理方法。 结果 2020年2月2~24日共收治患者39例,其中5例发热患者经防控小组会诊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均顺利进行手术治疗后体温正常。 结论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有利于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和护理,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
2020, 35(9):32-3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32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前衰弱相关危险因素,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并预测其效能。 方法 选取拟行骨科大手术的老年患者384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FRAIL衰弱量表、查尔斯共病评估表、运动耐量评估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及微型营养评定简表进行调查,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风险评估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检验模型效果。 结果 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前衰弱发生率为50.5%;年龄≥80岁、记忆丧失与社会活动减少、营养不良、共病4个因素为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前衰弱的预测因素。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27,约登指数为0.422,灵敏度为0.722,特异度为0.700。 结论 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高龄、记忆丧失与社会活动减少、营养不良及共病是术前衰弱的危险因素;模型预测效能较好,需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临床验证。
2020, 35(9):36-3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36
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全麻下肢手术患者术后超早期拔除尿管的效果。 方法 将281例骨科全麻下肢手术患者按病区分为干预组(134例)和对照组(147例)。干预组按指令完成眨眼后实行超早期拔除尿管方案,对照组按常规手术次日拔除尿管。 结果 干预组尿管留置时间、留置导尿相关膀胱不适、拔管后首次排尿不适显著短于/低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恢复自主排尿时间较对照组长(P<0.01),但两组拔管后复插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早期拔除尿管能显著缩短骨科全麻下肢手术患者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留置导尿相关膀胱不适及拔管后首次排尿不适,不会增加拔管后复插率,拔管后自主排尿时间延长,但仍在正常范围内。
2020, 35(9):40-4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40
摘要:总结1例肝移植术后胆肠吻合口瘘及伤口愈合不良患儿的护理经验。通过全面的伤口评估,给予伤口换药及皮肤保护;自制灭菌奶嘴防止肠瘘口脱出、嵌顿;无菌造口袋配合防漏膏、水胶体敷料等收集胆汁;回肠造口日常护理;湿性敷料进行伤口护理;改良弹力绷带的使用,配合全身控制感染、抗排斥、护肝、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及护理,患儿伤口完全愈合,造口回纳,康复出院,恢复良好。
2020, 35(9):42-43+4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42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捉迷藏游戏对双眼睑板腺囊肿切刮术后患儿的镇静效果。 方法 按住院时间将睑板腺囊肿切刮术患儿77例作为对照组,74例作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于术前1 d玩捉迷藏游戏,双眼遮盖20 min。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入苏醒室后10 min 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入苏醒室后20 min、离苏醒室前Ramsay镇静评分及躁动程度优于对照组,苏醒期间眼部敷料摘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术前捉迷藏游戏应用于双眼睑板腺囊肿切刮术患儿,可有效减轻患儿烦躁,防止躁动,提高镇静效果。
2020, 35(9):44-4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44
摘要:目的 比较经股静脉中段置入PICC与经股静脉置入CVC在置管困难血液肿瘤婴幼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置管困难肿瘤婴幼儿1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67例采用经股静脉中段置入PICC,73例采用经股静脉置入CVC。比较两组导管成本费用、置管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 PICC组费用总支出、平均每日维护费用、置管时间低于/短于CV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CVC组(均P<0.01);两组出口部位感染、堵管和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滑脱和静脉炎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经股静脉中段置入PICC在成本支出、置管时间、留置时间和导管并发症方面均优于股静脉CVC,是置管困难血液肿瘤婴幼儿安全、可行的静脉通路。
2020, 35(9):48-5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48
摘要:目的 探索护士主导留置导尿管拔除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对照组375例留置导尿患者按常规拔除留置导尿管,干预组293例留置导尿患者实施护士主导的导尿管拔除:根据指南制定留置导尿适应证,建立拔除导尿管后留置导尿的替代方案;通过每日评估导管,膀胱扫描仪测定残余尿量,选择替代方案管理尿失禁和尿潴留。 结果 干预组不合理使用导尿管率、尿管留置时间及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护士主导的留置导尿拔除模式的实施,能识别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的关键因素,有效缩短置管时间,降低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
2020, 35(9):51-5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51
摘要:目的 满足淋巴水肿患者康复需求,促进淋巴水肿专科护理发展。 方法 建立淋巴水肿康复护理中心,制定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质量管理体系,开展护理专科门诊、综合消肿治疗、院内外会诊、疑难病例国际远程会诊、淋巴水肿治疗师临床培训及“互联网+健康教育”等工作。 结果 综合消肿治疗量、院内会诊量、护理门诊量等不断增加,中心建立1年后患者满意度从97.2%上升至99.1%。 结论 淋巴水肿康复护理中心的建立,提升了淋巴水肿康复护理服务能力,推动专科护理发展。
2020, 35(9):54-5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54
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专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构建10个骨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于4个骨科病区进行专科护理质量评价,动态分析数据,针对分析结果以PDCA循环方法持续改进。 结果 启动实施(2018年4~9月)与实施半年后(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护患比分别为1∶8.71、1∶8.69,过程指标中的局部或患肢血循环评估正确率、神经功能评估正确率、疼痛评估正确率、体位护理合格率、康复行为训练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果指标中的外固定并发症、深静脉血栓、高风险患者呼吸道梗阻发生率从0.12%~0.25%降为0,出院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 结论 骨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专科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专科护理持续改进有一定促进作用。
2020, 35(9):57-5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57
摘要:目的 探讨在新入职护士培训中融入循证护理对其核心能力的效果。 方法 将95名新入职护士以科室为单位分为对照组45名和干预组50名,对照组进行常规培训,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课程培训,两组均培训1年。分别于培训前后进行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测评。 结果 培训后两组护士核心能力得分均有所提高,干预组核心能力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新入职护士培训融入循证护理课程有助于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核心能力,促进其成长发展。
2020, 35(9):59-6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59
摘要:2018年1月通过组建团队、制定计划、选拔成员、集中培训确定“小丑照护”实施人员,在儿科开展“小丑照护”相关活动。累计开展活动32次,医院第三方机构的服务满意度测评2018年全年平均满意率为91.98%,2019年前三季度平均满意率为95.98%。
2020, 35(9):61-6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61
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长隐性缺勤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长健康生产力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斯坦福隐性缺勤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重庆市6所医院的232名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护士长隐性缺勤得分为19.09±4.18,高隐性缺勤率为54.31%;不同工龄、年龄、婚姻状况、聘用类型、职称、担任护士长时间、健康状况和收入满意度的护士长隐性缺勤得分及高隐性缺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健康状况、工龄、个人成就感、情感衰竭是护士长隐性缺勤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 结论 护士长隐性缺勤现象较严重,尤其是工龄较短的护士长。医院管理者应采取措施改善护士长群体的健康状况,降低其职业倦怠,以减少隐性缺勤行为。
2020, 35(9):64-6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64
摘要:目的 探讨四八拍胸外按压计数法在实习护生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急诊科200名实习护生按实习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计数胸外按压急救方法进行教学,干预组采用四八拍计数胸外按压急救法进行教学。 结果 干预组心肺复苏考核中按压深度、按压频率、送气量错误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施救体验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应用四八拍胸外按压计数法进行心肺复苏教学可以提升心肺复苏模拟操作质量。
2020, 35(9):66-6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66
摘要: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心理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疾病获益感量表、预期性悲伤量表、照顾者准备度量表对208名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 结果 照顾者疾病获益感得分中位数为86.00分,与预期性悲伤、照顾者准备度呈正相关(均P<0.05);居住地、预期性悲伤及照顾者准备度是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1)。 结论 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疾病获益感处于中上水平;医护人员与照顾者沟通时应注重其信息与心理方面的引导,采取相应措施,增进其疾病获益感水平。
霍少娟,申希平,包海荣,周立元,李淑芳,陈颜芳,刘晓霞,刘晓菊
2020, 35(9):69-7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69
摘要:目的 编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训练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问卷,为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改善肺康复训练行为提供评估工具。 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德尔菲法及预调查形成待验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00例进行调查,对待验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评价,形成正式问卷。 结果 总问卷条目23个。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累积解释变异率63.042%,3个因子条目分布与预想较为一致。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知识、态度、行为的因子负荷均在0.5以上,模型拟合较好。总问卷内容效度指数为0.880,Cronbach′s α系数0.822,折半信度系数0.782,重测信度系数0.999。 结论 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初步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训练现状的测评工具。
2020, 35(9):72-73+7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72
摘要:目的 探讨自制康复床上座椅在ICU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100例入住ICU 24 h后符合早期活动标准的重症患者100例,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分别进行常规卧位训练和应用自制康复床上座椅进行床边坐位锻炼。 结果 干预组患者首次及平均每次床边坐位锻炼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早于/短于对照组,ICU获得性衰弱和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借助自制康复床上座椅促进ICU患者开展卧位训练,操作简单,可提前下床活动时间,有利于促进重症患者康复。
2020, 35(9):74-7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74
摘要:目的 了解肿瘤医院护士灵性照护能力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595名肿瘤医院护士,应用灵性照护能力量表、护士工作环境量表及道德困境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灵性照护能力评分为78.73±14.28;每天接触患者时间、宗教信仰、道德困境及工作环境是灵性照护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1)。 结论 肿瘤医院护士灵性照护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可通过调整人力资源配置,减轻护士道德困境及改善工作环境等方法,逐步提高灵性照护能力。
2020, 35(9):78-8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78
摘要:目的 了解青海省护理人员安宁疗护知识及临终关怀态度,为推动安宁疗护的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青海省3所三级医院、16所二级医院1 833名护士进行安宁疗护知识及临终关怀态度调查。 结果 护理人员安宁疗护知识得分(11.82±3.74)分;临终关怀态度得分(95.06±10.01)分;安宁疗护知识得分与临终关怀态度得分呈正相关(P<0.01)。安宁疗护知识的影响因素为医院级别、性别、职称、是否接受过安宁疗护相关培训、宗教信仰和平均月收入;临终关怀态度的影响因素为医院级别、性别、职称、是否接受过安宁疗护相关培训、职务和学历(P<0.05,P<0.01)。 结论 青海省护理人员安宁疗护知识及临终关怀态度处于中等水平,受多种人口学因素的影响;应加强相关知识培训,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以推动安宁疗护的发展。
2020, 35(9):81-8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81
摘要:目的 探讨饮食指导对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的干预效果。 方法 按住院时间将肺癌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和干预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饮食指导,共持续2个化疗周期。干预前及干预后3周每周采用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量表评估味觉改变情况。 结果 干预后两组味觉改变量表总分、进食困扰和整体味觉改变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结论 饮食指导能够降低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的严重程度。
2020, 35(9):84-8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84
摘要:目的 应用STEADI跌倒风险自评量表筛查社区老年人跌倒风险,并了解其对老年人远期跌倒的预测效能。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选取重庆市社区老年人1 168人,运用汉化版STEADI跌倒风险自评量表筛查其跌倒风险。6个月后电话随访老年人跌倒发生情况。 结果 321人(27.5%)自评有跌倒风险。6个月后有效电话随访825人,64人发生跌倒,跌倒发生率为7.8%(64/825),跌伤率为71.9%(46/64)。汉化版预测6个月后社区老年人发生跌倒的灵敏度为45.3%,特异性为75.4%,AUC为0.604,约登指数为0.208。71.6%的老年人认为跌倒风险自我评估对其有意义,69.9%的老年人评估后实施了预防跌倒的相关措施。 结论 大多数老年人认可跌倒风险自评的意义并采取相关措施预防跌倒,但汉化版预测社区老年人6个月后发生跌倒的效能欠佳,建议结合步态、力量和平衡的评估结果来预测老年人跌倒风险。
2020, 35(9):88-9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88
摘要: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6个主城区13所养老机构中的303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 应用衰弱表型(FP)、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进行认知衰弱评估; 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简易营养评估量表(MNA-SF)、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孤独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126人(41.6%)存在躯体衰弱,116人(38.3%)存在轻度认知障碍,82人(27.1%)存在认知衰弱。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居住环境、体育锻炼、智力活动、疾病情况、抑郁情绪是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衰弱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 结论 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衰弱发生率较高,医护工作者应重视机构老年人认知衰弱问题,并结合老年人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多角度的综合干预措施,以延缓或减轻机构老年人认知衰弱的发生发展。
2020, 35(9):93-9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93
摘要:目的 探讨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医疗废物处置现状及认知、态度,为妥善处置居家腹膜透析医疗废物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自制量表对南京市3所医院172例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61.05%的患者将使用后的棉签等医疗垃圾直接放入生活垃圾;88.37%的患者知晓医疗废物处置不当带来的后果;97.09%患者认为合理处置医疗废物很重要。 结论 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医疗废物处置现状不容乐观,但认知及态度较好。医务人员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宣传医疗废物相关知识,完善居家医疗废物管理,确保居家患者医疗废物得到妥善处置,避免医疗废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2020, 35(9):96-9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96
摘要:运动疗法是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综述弹力带抗阻运动干预方案,分析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实施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依从性等,为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运动方式提供参考。
2020, 35(9):99-10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99
摘要:介绍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围生期抑郁多维风险评估工具,总结各评估工具的评估内容、计分方法、适用时段等,为临床合理选择评估工具提供参考。
2020, 35(9):103-10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103
摘要:从肿瘤治疗对生育力的影响、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相关指南、国外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服务研究热点和进展等进行综述,旨在基于国外研究成果、局限性及国内现况,为开展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相关研究服务及出台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共识或指南提供参考。
2020, 35(9):108-11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108
摘要:阐述社会疏离的概念,总结相关测量工具及乳腺癌幸存者社会疏离现状、影响因素、干预措施,为今后开展相关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以促进患者最大程度地回归、融入社会。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