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35(7):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01
摘要:目的 评价空巢老人舒缓照护志愿服务对本科护生临终关怀及死亡态度的影响。 方法 将2014级本科176名护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8名。对照组开展临终关怀课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空巢老人舒缓照护志愿服务。干预前后,采用临终关怀态度量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评估护生临终关怀及死亡态度。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临终关怀态度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态度描绘量表 中死亡恐惧、死亡逃避、逃离接受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自然接受及趋近接受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开展空巢老人舒缓照护志愿服务有利于改善护生临终关怀照护态度及对待死亡的态度,为日后从事临终关怀工作做好准备。
2020, 35(7):5-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05
摘要:目的 研制符合中国文化的癌症患者安宁疗护需求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 方法 参考《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以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研究、小组讨论、德尔菲专家函询得到初始问卷;采用方便取样法调查198例癌症患者对编制的问卷行信效度检验。 结果 最终形成包含28个条目的问卷;探索性因子分析共产生6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0.563%。问卷内容效度为0.933,各条目内容效度为0.813~1.000。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934,重测信度为0.907。 结论 癌症患者安宁疗护需求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癌症患者安宁照护需求的评价工具。
2020, 35(7):8-1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08
摘要: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对生前预嘱的认知与态度,为终末期肾病患者实施生前预嘱提供参考。 方法 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对1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终末期肾病患者对生前预嘱的认知:对生前预嘱认知不足、生前预嘱部分内容理想化、创新生前预嘱实施方式、谈论生前预嘱可能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对实施生前预嘱的态度:实施生前预嘱的积极意义、实施生前预嘱受多种因素影响、实施生前预嘱的不确定性。 结论 终末期肾病患者对生前预嘱认知不足,但大部分患者认为实施生前预嘱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存在诸多挑战。应提高终末期肾病患者对生前预嘱的认知,并促进患者参与以医务人员为主导的临终对话。
2020, 35(7):12-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12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护理本科实习生照顾临终患者的态度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临终护理教育方案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及照顾临终患者态度量表对在福建省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完成临床实习的358名护理本科实习生进行调查。 结果 护理本科实习生照顾临终患者态度总分为103.30±11.31,其中文科生得分高于理科生,实习轮转过ICU者得分高于未轮转者(均P<0.05);护理本科实习生对死亡的恐惧及自然接受态度水平是其照顾临终患者态度的影响因素(调整R2=0.287,均P<0.01)。 结论 护理本科实习生照顾临终患者的态度较为积极,死亡态度影响其照顾临终患者的态度。在护理本科生的不同教育阶段应开展不同层次的死亡教育及临终关怀教育,以改善其临终照护态度。
2020, 35(7):15-1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15
摘要:介绍尊严的内涵及尊严死的概念,系统综述临终患者尊严感测量工具、影响临终患者尊严死的因素及促进临终患者尊严死的干预措施,旨在为制定促进临终患者尊严死的措施,提高临终患者死亡质量提供参考。
2020, 35(7):19-2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19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适应性领导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方案在门诊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89例门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随访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适应性领导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结合线上、线下干预引导患者及家属应对疾病管理中的技术性挑战和适应性挑战。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妊娠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妊娠相关焦虑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血糖及体质量增长达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母婴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应用基于适应性领导理论的干预方案有利于提高门诊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妊娠相关焦虑,促进患者血糖控制及体质量管理。
2020, 35(7):23-2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23
摘要:目的 探讨高危早产儿临床特征、母亲情绪、早产家庭应对对高危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作用机制,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围产期创伤后应激障碍问卷和早产影响家庭应对量表对随访的202对高危早产儿及其母亲进行调查,基于文献回顾建构路径分析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母亲焦虑通过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早产影响家庭应对对神经发育产生间接影响,总效应系数为-0.10;创伤后应激障碍通过早产影响家庭应对对神经发育产生间接影响,总效应系数为-0.12。喂养是否含母乳、败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影响家庭应对对神经发育的直接效应系数分别为-0.30、-0.29、0.25、-0.19。 结论 早产儿的神经行为发育影响因素多而复杂,随访时应加强早产儿神经发育评估,重点关注患有败血症、未采用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同时,加强对母亲不良情绪和早产家庭应对的指导以促进早产儿神经发育。
2020, 35(7):27-3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27
摘要:目的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特征分类,为制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对福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326例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利用潜在剖面分析对其自我管理能力进行特征分类。 结果 患者可分为自我管理低下型170例(52.2%)、自我管理一般型123例(37.7%)、自我管理良好型13例(4.0%)、自我管理被动型20例(6.1%)4类;4类患者在年龄、性别、工作状态、文化程度、透析龄及治疗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低下,医护人员应甄别不同类型患者的管理问题及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尤其对老年、无业、文化程度偏低、透析龄较长及情绪管理较差的患者应强化干预,以最大程度地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020, 35(7):31-3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31
摘要:目的 构建鼻咽癌放疗患者专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鼻咽癌放疗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工具。 方法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型,在半结构式访谈、文献回顾法基础上拟定指标体系初稿,采用Delphi法对分别对23名、21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 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30%、100%,专家权威系数Cr值分别为0.869、0.876。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包括结构、过程、结果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41项三级指标。 结论 鼻咽癌放疗患者专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科学、可靠,专病特色突出,进一步验证后可作为专病护理质量评价工具。
2020, 35(7):34-3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34
摘要:目的 探索不同脐带结扎时机对母亲和早产儿分娩结局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明确早产儿脐带结扎的最佳时机。 方法 将经阴道自然分娩的115对产妇及其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即刻断脐处理)40对、干预A组(延迟断脐30~60 s)39对和干预B组(延迟断脐60~120 s)36对,比较各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及早产儿出生1 min、5 min Apgar评分、产后24~48 h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及产后1 d、2 d、3 d经皮胆红素浓度。 结果 干预A、B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干预A、B组早产儿产后24~48 h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干预B组红细胞比容显著高于干预A组(均P<0.05),各组早产儿出生1 min、5 min Apgar评分及产后1 d、2 d、3 d经皮胆红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延迟结扎脐带对早产儿及产妇是安全的。延迟结扎脐带30~120 s为早产儿提供额外的胎盘血,有利于降低早产儿贫血发生率,且减少产妇产后2 h出血量。
2020, 35(7):37-3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37
摘要:目的 探讨下咽癌术后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 方法 对232例下咽癌术后患者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后吞咽障碍的患者为病例组,术后无吞咽障碍的患者为对照组,对吞咽障碍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232例下咽癌患者吞咽障碍发生率为65.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3.183)、肿瘤T分期(OR=13.528)、手术方式(OR=14.355)、术后放射治疗(OR=2.851)为下咽癌术后患者发生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 结论 下咽癌术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高龄、肿瘤T分期晚、喉咽部分切除术、术后放疗易致吞咽障碍发生,护理人员应关注高危患者,采取相应的功能锻炼措施,减少吞咽障碍的发生。
孙莉,史铁英,李艳娇,刘蕊,曹文卓,庄长娟,赵静晗,田薇,王瑞
2020, 35(7):40-42+4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40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示范案例建设的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及效果。 方法 建立静脉治疗专科小组,完善静脉治疗护理操作规范,开展多层级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比较实施前(469例)与实施后(558例)患者穿刺部位、静脉治疗工具使用情况、导管固定方式及并发症。 结果 实施后,护士静脉穿刺部位选择、穿刺工具选择、输液附加装置使用、导管的固定与维护等指标显著改善,患者静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结论 基于示范案例建设的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可提高护士静脉治疗质量,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2020, 35(7):43-4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43
摘要:目的 比较Scott Triggers(ST)评分表与Munro量表对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评估效果,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提供参考。 方法 使用ST评分表和Munro量表对413例手术患者进行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以术后压疮实际发生数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和Bayes判别分析ST评分表与Munro量表的评估能力。 结果 共有43例(10.41%)手术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ST评分表与Munro量表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26(95%CI:0.578~0.673)、0.670(95%CI:0.622~0.71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叉验证法对函数进行验证,Munro量表与ST评分表的正判率,分别为89.60%、89.80%。 结论 ST评分表和Munro量表评估效果相近均可用于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的评估,ST评分表条目少而简洁,应用更便捷。
冯丽娟,余琪,童瑾,孙杉杉,赵洁,沈蕾,陈友铃,尹世玉,汪晖
2020, 35(7):47-4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47
摘要:目的 降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门诊PICC带管患者和护理人员感染率,避免PICC导管堵管及感染。 方法 对疫情期间需行PICC导管维护的155例患者,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施线上管理与健康指导、线上精准预约维护时间,加强PICC专科护士职业防护、PICC维护室环境的清洁消毒,改进PICC维护流程与修订制度的防护管理。 结果 155例PICC带管患者导管维护期间均未发生堵管及导管相关性感染。截至3月2日,本科室PICC维护护士均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对PICC带管患者加强防控管理,可避免PICC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2020, 35(7):50-5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50
摘要:目的 探讨降温贴预防儿童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疗效。 方法 将102例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降温贴冷敷患儿两侧颊部1周。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口腔p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口腔黏膜炎分级显著轻于对照组,且口腔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降温贴冷敷有利于改善口腔内pH值,有效预防化疗性口腔黏膜炎,减轻口腔黏膜炎严重程度及口腔疼痛。
2020, 35(7):53-5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53
摘要:目的 探讨同质化护理质量管理对区域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护理质量及护士急救技术的影响。 方法 以医联体主体医院为核心,以核心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标准为参照,建立适合基层医疗机构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的同质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及质量评价标准,并应用于区域医联体内23所基层医疗机构。 结果 同质化护理质量管理后,23所基层医疗机构护理安全管理、护理文件书写、急救车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和病区质量管理5个方面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显著高于管理前(均P<0.01),护理人员心肺复苏+呼吸球囊使用和经口鼻吸痰技术操作成绩显著高于管理前(均P<0.01)。 结论 在医联体内实施同质化护理质量管理,有利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护理质量和护士急救技术水平,保障分级诊疗体系的推进和医联体建设。
2020, 35(7):56-5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56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医院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严峻挑战。充分发挥护理部职能作用,进行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应对挑战的重要保障。介绍了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科学安排、激励支持等管理经验,提出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对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2020, 35(7):59-6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59
摘要:目的 提高ICU护士肠内营养的知识、信念及行为,降低ICU肠内营养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方法 选择青岛市12所医院的690名ICU护理人员为对象,进行肠内营养相关知识培训,培训方式包括理论授课、在线授课、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式教学、教学查房以及实践操作。培训前及培训后使用自行设计的肠内营养知信行问卷对培训对象进行调查,同时比较培训前后患者的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 结果 培训后护理人员肠内营养理论知识、态度信念、行为能力显著高于培训前,ICU肠内营养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培训前(均P<0.01)。 结论 多模式培训有利于提高ICU护理人员肠内营养理论知识、态度信念及行为能力,降低ICU肠内营养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2020, 35(7):62-6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62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遭遇工作场所欺凌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为防范管理与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中文版负性行为问卷对北京市5所医院543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 结果 临床护士工作场所欺凌得分为(31.24±10.73)分;215人(39.59%)在过去6个月中遭遇工作场所欺凌,其中12人(2.21%)遭遇严重欺凌。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聘用方式、医院级别是工作场所欺凌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 结论 工作场所欺凌在临床护士中普遍存在,工作于三级医院的高学历、合同制、护龄11~15年的护士更容易遭受工作场所欺凌。护理管理者、教育者应高度重视,实施有效防范措施和针对性教育,以降低临床护士工作场所遭遇欺凌。
2020, 35(7):65-6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65
摘要: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就医的真实体验,探究患者住院过程中关注的体验要素,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6例住院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提炼出5个主题:服务水平,后勤保障,信息支持,服务效率,情感安全。结论 患者的就医体验要素既存在共性又具有个性化,医疗机构应针对这些要素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患者体验。
2020, 35(7):69-7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69
摘要:目的 探讨普通病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院内交叉感染的应急护理管理方案。 方法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对微创妇科病区进行应急管理,包括环境与物资准备,护理人员准备,患者管理,病区入口管理,日常工作管理。 结果 2020年1月26日至2月14日,医护人员、护理员、保洁人员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手卫生、口罩、帽子的正确使用、标准防护知识;顺利收治7例患者,完成平诊手术2台、急诊手术4台,10例患者好转出院,2月14日住院患者16例。科室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无患者及医护感染新冠肺炎,患者及家属情绪稳定,医疗护理工作正常运行。 结论 微创妇科病区采用的应急护理管理方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院内交叉感染。
2020, 35(7):72-74+8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72
摘要:目的 探讨榜样教育在本科护生职业素养培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28名不同年级的本科护生采取榜样人物访谈、撰写榜样人物访谈录、举办榜样人物学习分享会、开展情景剧表演和个性化指导等榜样教育。 本科护生以榜样教育对职业素养的影响撰写学习体会报告,教师 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并提炼主题。 结果 榜样教育对本科护生职业素养的影响归纳出6个主题:加深对护理职业的认知;增强职业认同感和价值感;重新认识护患关系;深入感知护理职业精神品质;坚定职业选择的信心和决心;促进积极行动。 结论 榜样教育有助于护生职业素养的培育,高校或护理教育者要积极运用榜样资源,发挥榜样教育优势,通过多种形式的平台和途径,加强榜样教育在本科护生职业素养培育中的应用。
2020, 35(7):75-7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75
摘要:目的 探讨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护士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方法 在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采用心理健康状况量表、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量表对175名一线护士进行调查。 结果 护士躯体化、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均P<0.01)。护士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相关性(均P<0.01)。 结论 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临床护士躯体化与焦虑评分较高,发挥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正向作用有利于改善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
2020, 35(7):77-7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77
摘要:目的 探讨电子游戏干预对白血病患儿轻中度抑郁情绪的影响。 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两个病区住院的存在轻中度抑郁情绪的白血病患儿共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疾病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医务人员提前下载好电子游戏的iPad,在医务人员及家属的指导监督下按要求合理地玩电子游戏。干预前及干预2周结束时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估两组的抑郁情绪。 结果 两组干预后PHQ-9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PHQ-9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合理玩电子游戏有利于缓解白血病患儿治疗期间的轻中度抑郁情绪,医务人员及家属需做好监督及控制。
2020, 35(7):80-8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80
摘要:目的 探讨微信群同伴教育对喉癌术后患者疾病感知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方法 将喉癌术后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和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出院后持续6个月的微信群同伴教育干预。评价并比较两组入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疾病感知和创伤后成长水平。 结果 两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疾病感知总分及创伤后成长总分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结论 微信群同伴教育有利于喉癌术后患者方便获得来自同伴的支持,从而提高其疾病感知和创伤后成长水平。
2020, 35(7):84-8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84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患者提前行6分钟步行试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 将69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于出院前1 d行6分钟步行试验,观察组于PCI术后第4天行6MWT。比较两组6分钟步行距离及试验中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BORG评分和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均完成6分钟步行试验,两组6分钟步行距离及试验中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BORG评分、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均P>0.0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患者将6分钟步行试验提前至术后第4天进行安全可行,可以评价Ⅰ期心脏康复的效果和运动能力,使患者出院前能更好得掌握自我训练方法,从而提高运动耐力。
2020, 35(7):87-88+10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87
摘要:目的 编制冠心病患者康复运动知信行问卷,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 方法 以知信行理论为框架,采用文献回顾、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冠心病患者康复运动知信行问卷,调查130例冠心病患者分析问卷的信效度。 结果 研发的问卷包括知识、态度、行为3个维度共23个条目,总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833,问卷CVI为0.956,3个维度的CVI分别为0.950、0.960、0.966。 结论 冠心病患者康复运动知信行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估冠心病患者康复运动知识、态度、行为。
2020, 35(7):89-9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89
摘要:目的 调查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衰弱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老年抑郁量表、衰弱表型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对291例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共25例(8.6%)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认知衰弱。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个人月收入、夜间睡眠时长、糖化血红蛋白、抑郁是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患病率较高,个人经济收入水平较低、夜间睡眠时间不足、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存在抑郁症状者更容易罹患认知衰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重视其认知衰弱的筛查和干预。
2020, 35(7):93-9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93
摘要: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护士以需求为导向的实操式护理科研培训效果。 方法 整群抽取某基层医院参加科研培训的73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科研培训需求问卷了解其培训需求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基于需求的实操式科研培训,比较护士培训前后的科研能力及对培训的满意度。 结果 实操式培训后护士科研能力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且护士对培训满意度的各条目评分均大于4分(总分5分)。 结论 基层医院护士科研能力较差,但培训需求强烈,以需求为导向的实操式培训有利于提高其科研能力。
2020, 35(7):95-9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95
摘要:目的 基于连续性记录与评估工具(CARE)分析养老院老人的照护时长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对5名评估员(1位医生、1位护士、3位护理员)进行统一培训,利用基于CARE量表设计的手机App收集239名养老院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照护时长等数据,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照护时长的影响因素。 结果 老年人每24小时所需照护时长平均为93.56 min,中位数为0(0,179.83)min,其中照护时长为0 min者119人(49.79%),<120 min者63人(26.35%),120~360 min者43人(17.99%),>360 min者14人(5.86%)。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生活自理能力、肌力是养老院老人照护时长的关键影响因素(均P<0.01)。 结论 养老院在为老年人提供照护服务时,应优先考虑非高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肌力衰退的老年人,合理分配医疗照护资源。
胡明钰,周春兰,王艳芳,吴艳妮,从维莲,刘丽萍,李晓霞,陈丽玲
2020, 35(7):99-10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099
摘要:目的 调查临床护理教师的循证实践概况,分析临床护理教师循证实践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促进临床护理教师循证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中文版循证实践概况量表对372名临床护理教师进行调查。 结果 临床护理教师各维度均分由高到低为循证实践态度3.95±0.63,循证实践学习意向3.59±0.89,循证实践与工作兼容性3.20±0.70,循证实践基本了解度2.97±0.83,临床相关术语2.56±0.76,循证实践行为2.46±0.82,循证实践相关术语2.31±0.94,循证实践技能2.09±0.76。回归分析显示,循证实践态度,循证实践学习意向,循证实践技能,循证实践相关术语,循证实践培训经历,工作年限及发表文章是临床护理教师临床循证实践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P<0.01)。 结论 临床护理教师循证实践态度、学习意向较高,但其循证实践知识、技能及应用有待提高。参与过循证实践培训、具备良好的循证实践态度、知识与技能、发表过学术论文、工作≥10年的高年资临床护理教师循证实践行为较好。医院管理者可通过循证实践继续教育培训等针对性措施,提升护理教师的循证实践水平及应用。
2020, 35(7):102-10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102
摘要:介绍临床护理教学行为的概念及内涵,从学生单向评估、临床教师自评、第三方观察者评价、学生与教师双向评估4种评价方式系统综述临床护理教学行为评估工具、特点及应用范围。建议不同人群采用对应的评估工具,同时从多个角度客观评价教学行为,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2020, 35(7):106-10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106
摘要:分析叙事护理的概念,对癌症患者叙事护理的实施者、实施对象及实施形式进行综述,并从丰富叙事形式、推广叙事护理、培养叙事人才3个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对癌症患者实施叙事护理提供参考。
2020, 35(7):110-1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7.110
摘要:介绍基于体验的协同设计的概念,分析基于体验的协同设计实施的参与、计划、探索、发展、决策与改变六要素,并系统综述其在癌症服务、急诊环境、精神卫生保健服务及其他护理领域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关注患者体验,促进服务质量改进提供参考。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