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35(4):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001
摘要:目的 了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诊治过程中入门-球囊扩张(D2B)的时间管理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胸痛中心救治流程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1月31日急诊就诊并行PCI治疗的222例患者,将D2B时间分成5个时间段(进医院大门-首份心电图、抽血-现场快速检验出结果、通知重要相关科室会诊-会诊医生到达、医患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送入介入室-球囊扩张时间),统计每一时间段的时间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D2B时间为76(64,89)min,83.3%患者D2B时间符合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非PCI医院转入、支付费用能力和对疾病的认知是影响D2B时间的主要因素(P<0.05,P<0.01)。结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D2B中位时间符合胸痛中心标准,接诊时需关注年龄大、支付费用能力低、对疾病认知不足的患者,并进一步简化流程,加强非PCI医院与PCI医院间的合作与联系,以切实缩短D2B时间。
2020, 35(4):5-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005
摘要:目的 研制高血压患者赋能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为高血压患者赋能情况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法、Delphi专家函询法构建高血压患者赋能初始量表;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所三级甲等医院16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预调查;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6所三级甲等医院和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7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正式调查,并进行进一步条目筛选和信效度检验。结果 最终版量表由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31个条目组成。量表内容效度为0.922。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9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73.806%。验证性因子分析:RMSEA=0.049,IFI=0.946,CFI=0.945,PGFI=0.689,χ2/df=1.565,提示该量表模型拟合良好,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一、二级指标的收敛效度分别为0.578~0.648、0.439~0.857;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85,分半信度为0.8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赋能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高血压患者赋能情况的测评。
2020, 35(4):10-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010
摘要:目的 检索和分析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 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国际指南图书馆(GIN)、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NAO)、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网(NICE)、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SIGN)、Cochrane Library、PubMed、CINAHL、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等数据库中关于慢性稳定期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的相关证据,包括指南、共识、证据总结、推荐实践、系统评价。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证据15篇,包括指南8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4篇、推荐实践1篇,最终总结出运动的总体要求(10个方面18条最佳证据)及运动种类的具体要求(5种共17条最佳证据)。结论 心功能分级为Ⅰ~Ⅲ级的稳定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规律进行运动锻炼是安全有益的,建议对此类患者全面详细评估后进行个体化的有氧联合抗阻训练。在患者可耐受且保证安全性的情况下,高强度间歇运动可作为有氧运动的推荐之一。部分心功能Ⅳ级的患者可进行运动锻炼,但具体人群的确定、运动方案的实施和安全性还缺乏相应证据。
2020, 35(4):16-1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016
摘要:总结2例肺移植术后成功撤除ECMO早期发生右心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前瞻性评估,肺动脉高压管理、精细调控血流动力学以维持相对低血容量状态,持续肾脏替代治疗以加强液体管理,应用双机联合一引一回换管技术维护右心功能、早期活动。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9、11天病情好转转出ICU。
2020, 35(4):18-2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018
摘要:对冠心病吸烟患者PCI术后复吸现状及导致其复吸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建议未来的研究能够根据PCI术后复吸者的吸烟情况制定并实施针对性、个性化的戒烟干预方案,对患者/家属进行强化戒烟干预,发挥患者自主戒烟的积极性和家属亲友的监督作用;对医护人员加强戒烟知识培训,使戒烟教育具有说服力、科学性、权威性,促进患者戒烟,从而提高患者PCI术后的生存质量。
2020, 35(4):22-2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022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颈部静力性运动对改善颈椎融合术后患者轴性症状的效果。 方法 将2017年4~8月入院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入院的120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早期颈部静力性运动。对两组术后第1、3、5天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颈部不适度、颈部活动度、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轴性症状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1、3、5天颈部不适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1、3、5天,观察组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侧屈的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后第3、5天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访3个月,观察组轴性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颈部静力性运动可改善颈椎融合术后患者的颈部不适,增加颈部活动度,促进其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
2020, 35(4):26-3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026
摘要:目的 调查并分析癌症晚期患者及家属对预前指示及预前指示所含的生命维持治疗、死亡地点、诊断告知等态度的一致性。方法 便利抽取北京市某三甲医院肿瘤科268对癌症晚期患者及家属,采用预前指示态度及终末生命意愿量表调查患者及家属对预前指示及生命维持治疗、死亡地点、诊断告知的态度。结果 59.0%的患者愿意做预前指示,有88.4%的家属愿意遵守患者制定的预前指示意愿,患者及家属对预前指示态度的一致性系数Kappa值为0.010。患者及家属对生命维持治疗、死亡地点及诊断告知态度的Kappa值分别为0.158~0.235,0.227,0.056,一致性较差。结论 癌症晚期患者及家属对预前指示态度一致性较差,家属对生命维持治疗、死亡地点、诊断告知的态度不能代表患者本人的意愿。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预前指示态度的一致性。
2020, 35(4):30-3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030
摘要:目的 建立肝移植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流程,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行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141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出院宣教指导;以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行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135例为干预组,多学科团队制定出院准备服务流程,责任护士于干预组患者围术期不同阶段实施出院准备服务。结果 干预组住院时间及30 d内再入院率显著短于和低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组家属出院时照护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入院时(P<0.01)。结论 出院准备服务流程的应用有利于缩短肝移植患者住院时间,降低30 d内再入院率,提高家属照护能力。
2020, 35(4):34-3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034
摘要:目的 探讨膀胱癌患者膀胱灌注全程管理记录表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时间段将80例行膀胱癌手术并接受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膀胱灌注常规护理,干预组应用膀胱灌注全程管理记录表进行规范化管理。设计膀胱灌注全程管理记录表,并应用于患者膀胱灌注1年疗程中。结果 干预组按时灌注率、膀胱灌注治疗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膀胱灌注全程管理记录表的使用能规范、系统地对膀胱灌注患者进行管理,提高患者灌注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满意度和灌注知识水平。
2020, 35(4):37-38+4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037
摘要:总结1例重症干眼症患者行异体唇腺移植手术的手术期护理经验。护理重点包括心理护理加强信念支持、术前充分准备、术中患者安全管理、唇腺移植片的制取与保护。术后随访8个月,唇腺移植片存活,分泌功能良好,患者左眼视力恢复至0.25,右眼视力恢复至0.20,无其他并发症,移植成功。
2020, 35(4):39-4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039
摘要:目的 基于故障树理论构建ICU患者镇静镇痛管理策略,并进行应用。方法 通过故障树分析法明确镇静镇痛的现存问题,基于eCASH镇静模式,构建了统一评估工具与方法、严密监测镇静效果与再评估、加强相关培训与考核、落实镇静镇痛护理措施、镇静镇痛追踪的综合管理策略,通过半年的临床应用,明确ICU镇静镇痛管理策略的效果。结果 通过实施镇静镇痛综合管理策略,ICU机械通气患者浅镇静率达57.98%,谵妄发生率降至26.67%,平均机械通气时间由7.63 d降至6.57 d,ICU平均住院时间由8.94 d降至7.25 d,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eCASH镇静镇痛管理原则指导下,基于故障树理论构建的ICU镇静镇痛管理策略,能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
2020, 35(4):44-4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044
摘要:目的 调查护士对心电监护仪报警的认知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改善心电监护仪报警现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18年11月选取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381名,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心电监护仪报警认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对心电监护仪报警的知识得分为(6.39±0.9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作年限、参加心电监护仪报警相关知识培训、心电监护仪报警不良事件分析会议对知识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护士对心电监护仪报警的态度得分为(28.59±2.1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科室和参加心电监护仪报警相关知识培训对态度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护士对心电监护仪报警知识掌握程度整体良好,态度较积极。建议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低年资和综合ICU护士的培训,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以提高培训效果。
2020, 35(4):47-4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047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款式的加压弹力袜在ICU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使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ICU自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1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3组各72例,在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分别给予过膝低压弹力袜(15~20 mmHg),膝下中压弹力袜(20~30 mmHg),膝下低压弹力袜(15~20 mmHg);比较3组患者使用不同弹力袜后DVT发生情况、穿着部位出现不适情况及使用依从性情况。结果 3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穿着部位不适情况发生率及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膝下低压组穿着部位不适情况发生率最低,而依从性最高。结论 3种加压弹力袜在降低脑卒中患者DVT发生率方面无差异,而从使用后出现不适情况及依从性的角度膝下低压弹力袜效果更好,在结合患者病情的前提下推荐选用。
2020, 35(4):50-5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050
摘要:目的 探讨精准帮扶对基层医院重症监护护士核心能力的效果。方法 成立帮扶小组,对海南省3所二级医院重症监护室精准扶贫,根据需求制订及实施帮扶计划,提升基层医院重症监护护士核心能力。结果 3所二级医院ICU护士核心能力精准帮扶前后总分均值分别为 271.35±22.69、321.65±2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专业知识及技能、患者安全及权益、职业道德、团队合作、个人及专业发展能力维度上帮扶前后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精准帮扶后二级医院ICU护士理论、技能成绩及达标率显著高于帮扶前(均P<0.01)。结论 精准帮扶对基层医院重症监护护士核心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020, 35(4):53-5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053
摘要:目的 了解护士对“互联网 +护理服务”的认知和参与意愿的现况,为促进“互联网 +护理服务”在郑州市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郑州市13所医院40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1.10%护士不知晓国家卫健委下发的“互联网 +护理服务”通知。82.89%护士对“互联网 +护理服务”表示支持。64.30%护士表示参与的意愿强烈。护士最愿意提供的服务项目有血糖监测(75.65%)、健康指导(74.61%)、静脉输液(74.35%)和静脉采血(71.76%),参与意愿较低的服务项目包括灌肠(38.60%)、膀胱冲洗(37.56%)、造口护理(34.46%)、吸痰(32.90%)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具有专科护士证书、月收入3000~5999元及知晓“互联网 +护理服务”程度高的护士更愿意参与到“互联网 +护理服务”(P<0.05,P<0.01)。结论 护士对“互联网 +护理服务”的知晓度较低,但具有较高的参与意愿。提示相关卫生部门应紧跟国家政策,加大对新兴护理模式的宣传力度,鼓励护士积极参与,以护士的认知和参与意愿为导向,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引导“互联网 +护理服务”在非试点地区进行尝试和应用。
2020, 35(4):57-5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057
摘要:目的 了解广东省三级医院麻醉科护士人力、工作岗位现况,为麻醉护理单元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广东省76所三级医院麻醉科护士及工作岗位、时长进行调查。结果 76所医院共有麻醉科护士547名,麻醉医护比例为1∶0.25。工作岗位开展中最高为总务工作,开展率96.05%,最低为麻醉诱导室护理(18.42%)。工作周时长最高56 h,最低8 h,中位数37 h。结论 广东省三级医院麻醉科护士工作岗位开展不均,下一步学科建设应以人力配备、工作规范及专科培训为主。
2020, 35(4):60-62+7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060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工作坊模式的三级综合医院护士科研能力培训的效果。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构建基于工作坊模式的三级综合医院护士科研能力培训体系(包括40项课程内容,27课时;培训师资包括临床护理专家、医疗博士、统计学博士、护理学研究生和护理教育专家;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考核),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湖北省某三级医院选取50名临床护士,采用该模式进行培训,采用护理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和科研创新情况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培训后临床护士的护理科研能力总分显著高于培训前(P<0.01);培训后临床护士发表论文数,专利、新业务新技术、科研课题获批项目数高于培训前。结论 构建的工作坊模式的三级综合医院护士科研能力培训体系具有实用性,应用于临床护士的培训可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改善护士科研创新能力。
2020, 35(4):63-6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063
摘要:目的 构建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国际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护理教育国际化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德尔菲法对20名护理教育领域的专家就 构建的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国际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两轮函询。结果 经两轮专家函询,确定一级指标3个,即国际化知识、国际化技能、国际化思维与意识,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22个;两轮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72,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14~0.546,各指标的变异系数0.063~0.136。结论 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能作为评价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国际化能力的标准。
2020, 35(4):66-68+8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066
摘要:目的 探讨童年创伤、心理弹性与护理本科生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肠易激症状严重程度问卷、童年期创伤量表、中文版心理弹性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对126名肠易激综合征症状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肠易激综合征症状护理本科生童年创伤发生率为50.4%,其中情感创伤的护生症状严重程度得分为208.9±57.9,高于无情感创伤者(P<0.05)。心理弹性高的护生症状严重程度、抑郁和童年创伤得分分别为71.3±44.4、30.9±7.3和33.1±6.8,均低于低心理弹性者(P<0.01)。心理弹性和抑郁在情感创伤与症状严重程度间起链式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为0.037)。结论 童年情感创伤和心理弹性可影响肠易激综合征症状,情感创伤可通过降低心理弹性、增加抑郁情绪对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产生影响,需提高肠易激综合征护理本科生的心理弹性,以更好管理其肠易激综合征症状。
2020, 35(4):69-7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069
摘要:目的 将老年患者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通过质量审查促进护理质量改进。方法 采取前瞻性对照设计,总结老年患者医用粘胶剂皮肤损伤的最佳证据,基于证据制定10条审查指标。于2018年7~11月在试点病房实施循证护理实践,通过基线审查(基线审查组119例),分析临床情景障碍因素,构建循证变革方案,并将方案应用于132例老年患者(证据应用组)。结果 最佳证据应用后进行第2轮审查,老年患者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由10.08%降至0.76%,患者皮肤瘙痒发生率、揭除敷贴后疼痛发生率由19.33%、39.50%降至2.27%、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护士对最佳证据的执行率及相关知识知晓率均大幅提高。结论 老年患者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可规范护士应用医用粘胶剂的操作手法,降低患者皮肤损伤发生率,促进患者舒适。
罗盛,高航,王祥,张锦,罗莉,李伟,刘聿秀,胡善菊,张翠萍,董毅
2020, 35(4):74-7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074
摘要:目的 了解老年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提出社区康复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3个城市共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服务的495名脑卒中老年人进行慢性病患病情况、生命质量、日常生活能力(ADL)、社区康复护理方面的调查。结果 老年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服务总需求得分为(72.87±11.32)分,各维度得分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健康教育86.67%、康复护理技术66.03%、一般治疗技术56.90%。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独处时间、经济收入、就医距离、EQ-VAS评分是老年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 脑卒中老年人的社区康复护理需求较高。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应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需求,从政府、社区、医院、家庭、市场等多个维度制定综合性的预防、控制和护理措施,提高脑卒中老年人生活质量。
2020, 35(4):78-8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078
摘要:目的 为确保失能老人从医院到家庭等的顺利转介,构建一套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失能老人出院计划服务模式。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德尔菲法专家函询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失能老人出院计划服务模式及各项指标权重。结果 2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Cr值均为0.882,肯德尔协调系数W值分别为0.123和0.167(均P<0.01)。最终形成出院计划服务模式包括4个一级指标(角色功能、实施路径、核心环节、主要服务内容)、11个二级指标、66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失能老人出院计划服务模式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我国延续性护理模式的研究和建设提供依据。
2020, 35(4):82-8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082
摘要:目的 通过文献对延续性护理的发展、概念应用、属性、案例、前因、后果等进行系统分析,从护理实践的角度厘清我国延续性护理的概念内涵。方法 收集2009~2019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CINAHL、Embase、PsycINFO等数据库中延续性护理相关文献,采用Walker和Avant的概念分析法进行分析。 结果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护理发展新形势特点,归纳出我国延续性护理的概念属性:患者发生不同医疗机构转移或不同照护层次转变;提供连续性、协调性、整体性的照护服务;目的是维护患者健康或满足其健康需求;存在信息、关系和管理三方面的延续。结论 我国延续性护理的概念属性从护理实践角度出发,结合新形势下护理发展特点,可为我国具体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实践或研究提供清晰的概念支持,并为各级医院和社区开展相关延续性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2020, 35(4):86-88+9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086
摘要:目的 分析我国护理文献中应用内容效度指数进行测量工具内容效度评价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帮助护理研究者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发测量工具。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纳入收录的测量工具开发中涉及内容效度的护理期刊文献,由2名研究者根据评价标准汇总,指出其中的错误及不当做法,并提出参考性建议。结果 共纳入110篇文献,在专家选择方面,10.00%文献未从足够丰富的专业或领域选择专家,86.36%文献对专家所处地区描述不详,84.55%对专家的测量工具构建能力描述不详;在函询方法运用与描述方面,91.82%文献未描述咨询函内容,87.27%未评价测量工具的全面性;CVI计算与呈现方面,94.55%未先计算评定者间一致性,63.64%未标识S-CVI的类型。结论 内容效度指数在护理测量工具开发领域应用广泛,但存在一些认识与应用上的误区,主要在专家选择与描述、专家函询与评分、内容效度指数的计算与呈现三方面。应提高护理研究者对内容效度指数相关知识的认识,掌握正确的应用方法,减少对内容效度指数的不规范应用。
2020, 35(4):89-9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089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围手术期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干预在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3例巨结肠根治手术患儿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成立营养专科护理小组,并对患儿进行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后不同时间营养指标、术后营养相关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3天、术后第1周营养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进食时间、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围术期开展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干预,能有效改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术后恢复。
2020, 35(4):93-9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093
摘要:综述芳香疗法的起源、概念和发展,芳香疗法应用于原发性痛经的机制,芳香疗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痛经症状和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提出芳香疗法在原发性痛经患者应用中的挑战与展望,旨在为我国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2020, 35(4):97-10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097
摘要:介绍离散选择实验的概念、理论基础、设计与实施,以及离散选择实验在护理研究中的优势,综述其在国内外护理相关领域的应用现状,就现阶段我国护理形势对离散选择实验的应用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护理领域更系统地开展离散选择实验提供参考。
2020, 35(4):101-10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101
摘要:综述ICU丧亲者心理障碍发生率,提出ICU丧亲者心理障碍与患者拒绝治疗、在插管时死亡、家属未能与其告别却目睹患者死亡、医患沟通不良等因素有关;阐述丧亲者心理障碍评估工具及常见的干预方式,包括叙事护理、死亡后随访会议、为丧亲者提供监护室“礼物”(包括吊唁信、ICU日记、心电图纪念品)等。提出今后需积极探索丧亲者心理支持干预策略,采用严谨的试验设计,且对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测评,从而改善ICU丧亲者长期不良心理结局。
2020, 35(4):104-10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104
摘要:综述住院患者常用的Caprini血栓评估量表在临床使用中的有效性及局限性。Caprini评估表可以有效地预测脑卒中、肿瘤术后、整形科等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但在危险等级的划分、危险因素的纳入、预防措施的制定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提出在临床使用Caprini评估表时应根据不同病种患者尤其是VTE高危人群的疾病特点,划分适合其使用的危险等级、增加相关疾病特有的危险因素类型,并根据不同等级制定更为详细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预防方案。
2020, 35(4):108-11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108
摘要:慢性病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防治已成为世界范围所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慢性病患者健康促进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从该理论的内涵、特点进行介绍,对其在国内外慢性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分析现存问题,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旨在为今后慢性病患者健康促进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020, 35(4):111-1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4.111
摘要:对国内外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换液环境的研究现状、换液环境未达标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降低患者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