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35(3):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01
摘要:目的 提高养老机构轻度失能老人日饮水量,纠正饮水量不足所致的相关问题。方法 将入住养老机构的99例轻度失能老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饮水照护;观察组构建基于自立支援照护理念的轻度失能老人饮水流程,并应用于老人饮水照护。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时评价日饮水量、血浆渗透压、泌尿系感染及便秘4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6个月日饮水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6个月血浆渗透压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泌尿系感染及便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自立支援照护理念的养老机构轻度失能老人饮水流程的应用,可提高其饮水量,从而改善机体相关指标。
2020, 35(3):4-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04
摘要:目的 改善老年患者出院结局,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将入住老年科的440例慢性疾病急性加重老年患者按入住病区分为对照组182例、干预组258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采取老年人急性期快速恢复(ACE)照护模式,即构建ACE照护病区,在治疗急性疾病的同时,注重康复护理及功能维护,早期进行出院规划等。结果 干预组衰弱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跌倒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ACE照护模式较常规诊疗护理能更有效改善老年患者出院结局,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2020, 35(3):8-1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08
摘要:目的 汉化及验证STEADI老年人跌倒风险自我评估量表,为我国老年人提供适用性自评工具。方法 选取STEADI工具包中的“Stay Independent Brochure Questionnaire”,按翻译、回译和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老年人跌倒风险自我评估量表”,分别选取医护人员10名、住院老年人197例、门诊老年人196例、社区老年人232例进行效度信度检验。结果 中文版老年人跌倒风险自我评估量表在住院、门诊、社区老年人群中的Cronbach′s α信度系数分别为0.716、0.674、0.608;重测信度r值分别为0.992、0.996、0.998;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UA为0.920,S-CVI/AVE为0.980,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00~1.000;因子分析共提取4个公因子,住院、门诊、社区的公因子对应的条目不同,其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4.096%、52.730%、51.180%。结论 中文版老年人跌倒风险自我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用于中国老年人跌倒风险自我评估。在使用过程中,注意结合老年人生活场景和健康状况进行最终跌倒风险判定。
2020, 35(3):13-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13
摘要:目的 了解退休老年护士健康老龄化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健康老龄化卫生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郑州市区3所三级医院96名退休老年护士,采用健康老龄化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护士健康老龄化总均分3.76±0.54,9个维度中自我照护维度得分最高,接受年老维度得分最低;一般效能感总均分为3.40±0.23,与健康老龄化总分呈正相关(r=0.629,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慢性疾病数、自觉健康状况、一般自我效能感是老年护士健康老龄化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整R2=0.732,均P<0.01)。结论 三级医院退休老年护士健康老龄化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院管理者需重视个体健康状况,视其特点实现护理人力资源再利用,以促进社会健康积极老龄化。
2020, 35(3):16-1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16
摘要:目的 深入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人文关怀感知,为进一步改善养老机构关怀服务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对3家养老机构中的18名老年人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对获取的资料采用Colaizzi资料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提炼出2个类属,其中老年人感知较好的人文关怀包括生活方面照顾好、娱乐活动丰富、志愿服务暖心、党和政府关怀多、感受亲情温暖、老年人间相互关怀;感知不足的人文关怀包括便民措施缺乏、与同室老年人交流困难、医疗保障不足、缺乏个性化关怀、有时感觉不被尊重。 结论 养老机构老年人感知到了较多的人文关怀,但也存在不少亟待完善的方面,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意识与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2020, 35(3):19-2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19
摘要:目的 为痴呆老年人友好化环境的设置提供最佳证据。 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8月31日,包括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推荐实践及系统评价,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 共纳入文献18篇(指南6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11篇),汇总证据17条,其中A级推荐9条,B级推荐8条。 结论 17条证据涵盖友好化环境的安全性、稳定性与熟悉性、定向线索和感官刺激四方面,养老机构或家庭可结合养老条件选用证据,以构建规范、友好化养老环境,降低意外事件发生。
2020, 35(3):23-2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23
摘要: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家属治疗决策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为帮助其确定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 对14名癌症患者家属进行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资料,形成类属和核心类属。 结果 析出癌症患者家属治疗决策内在机制1个核心类属,以及内生信任、信息收集、决策合理化、决策生成、决策促进因素、决策阻碍因素6个类属。 结论 患者家属治疗决策通过多步骤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了解癌症患者家属治疗决策内在机制,协助其作出符合患者实际需求的决策。
2020, 35(3):27-3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27
摘要:目的 了解创伤性截肢术后患者的疾病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对188例截肢术后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患者的疾病感知得分50.57±9.11,Barthel指数得分65.08±13.30,焦虑及抑郁得分分别为14.38±3.70、15.12±3.2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截肢部位、焦虑及抑郁、住院时间及生活自理能力是患者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调整R2=0.442,P<0.05,P<0.01)。 结论 创伤性截肢术后患者的疾病感知度中等偏高,截肢部位及其导致的功能改变及心理是主要影响因素;临床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并实施针对性干预,以促进其康复和改善疾病认知。
2020, 35(3):30-3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30
摘要: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症状,探讨其症状群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修订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及改良呼吸困难问卷对137例AECO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19项症状发生率为5.8%~99.3%,其中>50%为12项,严重程度得分中位数为0.12~2.56;因子分析得出情感症状群与呼吸功能症状群2个症状群,Cronbach′s α系数为0.826、0.746。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情感症状群严重度的影响因素为月收入、肺功能分级及呼吸困难程度(均P<0.01);呼吸功能症状群严重度的影响因素为合并疾病种数、肺功能分级及病程(均P<0.01)。 结论 AECOPD患者相关症状发生率高、呈中重程度,症状聚集为情感、呼吸功能2个维度,受经济、疾病复杂及严重程度影响,医护人员应针对该类患者特点加强评估与干预,以减轻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020, 35(3):35-3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35
摘要:目的 促进泌尿系肿瘤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 方法 将141例泌尿系肿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71例、观察组70例。对胃肠功能障碍,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腹式呼吸训练,盆底肌训练,腹部按摩,肛门直肠刺激,肛门注入液体石蜡5项措施综合应用的方法。连续干预3 d后评价效果。 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及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对泌尿系肿瘤术后肠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效果更显著。
2020, 35(3):37-3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37
摘要:目的 优化婴儿MRI检查护理配合方法,提高检查效率。 方法 按时间段将300例行MRI检查的婴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准备与配合,观察组成立多学科小组,对预约、镇静、环境适应、婴儿移动等检查环节进行改进。 结果 观察组检查成功率、图像质量达标率及检查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护理配合方法的优化,有效提高了婴儿MRI检查效率和质量。
2020, 35(3):40-41+4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40
摘要:目的 探讨肝移植围术期预防肺部感染的集束化护理管理效果。 方法 将222例肝移植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02例、观察组120例;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防肺部感染集束化护理管理。 结果 住院期间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迟(P<0.05,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施预防肺部感染集束化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肝移植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2020, 35(3):42-4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42
摘要:目的 分析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特征。 方法 回顾性调查48 398例手术患者,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的219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匹配438例未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特征。 结果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较高(OR=1.086)、术前Braden评分<23分(OR=4.600)、术前白蛋白异常(OR=3.896)、麻醉时长延长(OR=1.009)是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术中压力性损伤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护理人员应评估围手术期患者体质量、术前Braden评分、术前白蛋白及麻醉时长,积极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同时关注术中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风险。
2020, 35(3):46-4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46
摘要:目的 提高静脉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方法 按时间段将2 2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 152例、观察组1 112例;对照组执行原有标准,观察组设计并实施静脉治疗标准作业程序手册,包括成立手册汇编小组、制定标准作业程序手册,全员培训,专项质控等。 结果 观察组静脉治疗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静脉治疗标准作业程序手册的应用规范了静脉治疗操作技术,有效提高了静脉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2020, 35(3):49-5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3.049
摘要:目的 了解新入职护士逆境商与反馈寻求行为现状,分析逆境商水平对其反馈寻求行为的影响。 方法 对378名新入职护士采用一般资料问卷、逆境商量表和反馈寻求行为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新入职护士逆境商得分134.92±17.22;反馈寻求行为得分60.63±11.76;新入职护士的入职时间、逆境商得分及入职前实习医院级别是其反馈寻求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整R2=0.516,均P<0.01)。 结论 新入职护士逆境商与反馈寻求行为均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入职时间较短、逆境商得分较低及在二级医院实习者反馈寻求行为较弱;医院护理管理者应加强相关机制建设,制定针对性管理对策,以提高新入职护士反馈寻求行为。
2020, 35(3):52-5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52
摘要:目的 了解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欺凌现况,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对11名临床护士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 结果 归纳为工作场所欺凌的来源(主要为领导和同事)与表现形式(工作压制,孤立排斥,人身攻击);工作场所欺凌行为的归因(外因为不良工作氛围,内因为自己软弱);遭受工作场所欺凌的消极体验(愤怒与委屈,自信及自尊降低);面对欺凌行为采取的应对方式(回避与隐忍,直接面对,大多不上报)4个方面。 结论 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工作场所存在的欺凌现象,提供针对性的解决途径与措施,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氛围。
李万玖,黄惠根,陈星伟,陈凌,周晓舟,谭惠仪,陈妙霞,张容,陈瀚熙,陈嘉萍,余逍,巴志琼
2020, 35(3):56-5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56
摘要:目的 了解广东省医院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对广东省117所医院的10 853名临床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针刺伤现况调查表、护理职业生活质量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2 414人(22.24%)近1年发生过针刺伤,其中1 317人(12.13%)被污染针刺伤。护理职业生活质量总分170.27±27.23,焦虑得分45.85±11.75,针刺伤组2项得分均显著低于未被针刺伤组(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院等级、婚姻状况、工作年限、工作科室、每月夜班数、职业防护培训频率、采血佩戴双层手套、了解患者感染状况、安全型针具使用、焦虑、工作环境是针刺伤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P<0.01)。 结论 广东省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较高,高频率轮值夜班、防护措施不到位、焦虑情绪等是其危险因素。管理者需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创建有利于护士工作的职业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针刺伤发生率。
2020, 35(3):60-6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60
摘要:目的 了解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对627名护士采用自制“护士职业性腰背痛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499名(79.6%)护士近1年发生过职业性腰背痛,其中99.2%(495/499)护士认为对护理工作及身心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工作年限、体重指数、月晚夜班数、床旁护理操作舒适度、单位时间内徒手搬运患者频次、使用辅助设备及心理疲劳是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 结论 护士职业性腰背痛发生率高,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护士职业性腰背痛发生率。
2020, 35(3):64-66+7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64
摘要:目的 提高骨科实习护生临床教学效果。 方法 将骨科实习的58名本科护生按实习时间分为对照组30人、观察组28人;对照组按常规实行临床带教;观察组依据奥马哈系统按患者表现、护理问题及干预措施3个层面制作教学转盘,用于临床教学中;骨科实习结束评价教学效果。 结果 观察组骨科护理知识及案例分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奥马哈系统4个领域护理问题评估考核均达标。 结论 应用奥马哈系统转盘有利于提高骨科临床护理教学效果。
2020, 35(3):67-7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67
摘要:目的 了解乳腺癌生存者重返工作后病耻感及工作行为现状,分析两者关系及工作行为的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病耻感量表、工作退缩行为量表对314例乳腺癌治疗后重返工作的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病耻感总分43.14±10.26,工作退缩行为总分3.86±0.67;病耻感总分与工作退缩行为总分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耻感、年龄、疾病治疗方式、重返工作时间是患者工作退缩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整R2=0.342,均P<0.01)。 结论 乳腺癌生存者重返工作后病耻感及工作退缩行为均呈中等水平,并相互关联;医护人员应加强延续护理,尤其应重视病耻感严重、青年、接受手术+靶向治疗、重返工作时间较短的患者,使之提高认知与自信心,重新适应社会。
2020, 35(3):70-7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70
摘要:目的 探究中青年淋巴瘤患者二元应对水平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取夫妻二元应对量表、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量表对156例中青年淋巴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中青年淋巴瘤患者二元应对总分124.00±11.30,自我管理效能总分86.46±22.40,二者呈正相关(r=0.223,P<0.01);病程、家庭人均月收入、癌症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调整R2=0.261,均P<0.01)。 结论 中青年淋巴瘤患者二元应对呈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中可从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自我效能为切入点制定干预措施,以提高其二元应对水平。
2020, 35(3):74-7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74
摘要: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灵性需求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中文版灵性需求量表对220例癌症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癌症患者灵性需求总分75.23±14.01,条目均分3.27±0.61;总分、爱与联系及意义与目的2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国内相关研究,接受死亡及与超自然的关系2个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国内相关研究(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及有无劳动能力是癌症患者灵性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1)。 结论 癌症患者灵性需求处于中等水平,入院前有劳动能力和女性患者灵性需求高,应重点关注此类患者。
2020, 35(3):77-7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77
摘要:目的 调查郑州市社区居民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使用意愿以及影响因素。 方法 对346名郑州市居民采用自制社区居民对“互联网+护理服务”使用意愿调查表进行调查。 结果 郑州市社区居民“互联网+护理服务”使用意愿总分61.85±10.88,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医保形式、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了解“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社区居民的 使用意愿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年龄、文化程度、患慢性病、了解“互联网+护理服务”与否是使用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1)。 结论 郑州市社区居民“互联网+护理服务”使用意愿呈中等水平,该类平台应针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用户群体增加人性化、简洁化应用功能,尤其应重点关注文化程度较低的慢性病老年人群的使用意愿及体验。
2020, 35(3):80-8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80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鼻胃管与鼻肠管肠内营养所致并发症情况。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中鼻胃管与鼻肠管肠内营养所致并发症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纳入15篇RCT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5.3软件行Meta分析。 结果 15篇RCT文献共1 059例样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鼻肠管肠内营养所致反流、误吸、肺部感染及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鼻胃管肠内营养(均P<0.01),腹泻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采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反流、误吸、肺部感染及腹胀发生率低于鼻胃管肠内营养。
2020, 35(3):84-86+9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84
摘要:目的 评价并总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肠外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干预提供方案。 方法 计算机检索JBI循证护理数据库、英国卫生医疗质量标准署数据库、美国国立指南库、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等,按文献质量评价原则和标准提取证据。 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其中证据总结1篇,指南2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2篇。纳入最佳证据14条,包括肠外营养评估、预防外渗及导管并发症、预防代谢异常及标签管理4个方面。 结论 总结的最佳证据可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肠外营养管理;临床应用过程中宜根据当时情形针对性地选择证据,以保障适用、安全。
2020, 35(3):87-89+10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87
摘要:目的 深入了解心力衰竭患者对自身营养不良的感知现况,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对16例能量、蛋白质摄入不足营养不良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一对一深度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 结果 提炼出忽视营养不良感知,病理生理因素局限进食,合理营养与心力衰竭关系认知不足,生活习惯改变及治疗影响进食,不知道如何改善营养,家庭支持不足6个主题。 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对自身营养状况感知不良,存在较多误区,医护人员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针对性干预,以改善营养不良状况,从而改善心力衰竭预后。
2020, 35(3):90-9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90
摘要:人类学和护理学存在共同点及互补之处,以此形成了护理人类学这一交叉学科。20世纪初人类学开始在护理实践中应用,随后人类学知识被广泛应用于护理教育与护理研究之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跨文化护理理论的提出,以及组建跨文化护理协会。我国护理研究者可从社会生物、跨文化、政治经济以及生活志4个视角将人类学应用于护理和护理学研究中,具体可从跨文化护理和护理民族志路径进入,以丰富我国的护理人类学研究,最终达到全人优质护理的目标。
2020, 35(3):94-9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94
摘要:综述人工神经网络与循环神经网络的概念、优势,以及在护理不良事件、延续护理、慢病管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方面的应用现状,旨在提高我国护理研究者对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认知,并为护理人员应用该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2020, 35(3):98-10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098
摘要:综述食管癌手术患者护理实践模式,主要包括护理个案管理模式、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和延续性护理模式,结合目前国内现状以及食管癌切除术后护理需求现状,提出优化食管癌手术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的建议,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2020, 35(3):102-10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102
摘要:对自杀未遂急诊患者及时有效的风险评估与干预是减少和防范患者再自杀的关键。通过对自杀与自杀未遂相关概念、自杀未遂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国内外自杀未遂急诊患者的风险评估与干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构建和完善我国自杀未遂急诊患者的评估和干预机制提供参考与借鉴,预防患者再自杀。
2020, 35(3):106-1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106
摘要:综述国内外“互联网+延续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研究进展,包括行为改变理论、线上到线下模式、技术接受模型等理论模型及线上健康教育、在线咨询、远程监护、网络社会支持、“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等服务内容,分析其可能存在的法律、信息安全、应用程序设置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促进“互联网+延续护理”在慢性病领域中更广泛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0, 35(3):110-1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3.110
摘要:灵性对癌症患者的健康结局有着积极影响,灵性应对作为一种独特作用机制受到国外研究者广泛关注。对灵性应对的概念、相关理论框架、研究现状、测量工具及影响因素等进行文献回顾,以促进我国医护人员对灵性应对的理解,为癌症患者开展灵性照护提供借鉴。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