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35卷第2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重点关注——重症监护专题
    • 不同危重症评分工具预测心脏外科术后再入ICU患者死亡风险的比较

      2020, 35(23):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01

      摘要 (357) HTML (0) PDF 984.19 K (6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5种危重症评分工具对心脏外科术后再入ICU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效果。 方法 选择184例心脏术后转出ICU后再入ICU患者,使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系统(EuroSCORE)、早期预警评分(EW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早期预警评分结合乳酸评分(EWS-L)预测患者的死亡风险。使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判断各评分的校准能力,采用ROC曲线下面积判断各评分工具区分死亡与否的能力。 结果 共30例患者发生院内死亡。EuroSCORE、APACHEⅡ、EWS、EWS-L预测死亡例数的95%CI包括全组实际死亡例数,表现出较高的校准度。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5种评分工具预测死亡例数与实际死亡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EWS-L评分的区分度最好(AUC=0.794),当EWS-L得分为6.45分时,约登指数为0.534,预测值最大。 结论 对心脏外科术后再入ICU患者,建议使用EWS-L评估患者死亡风险,并可通过死亡风险因素分析进一步改良现有的危重症评分工具,以提高其预测准确性。

    • 不同角度俯卧位对ARDS患者早期氧合及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

      2020, 35(23):5-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05

      摘要 (319) HTML (0) PDF 954.94 K (7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三种头高足低位角度对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早期氧合及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 方法 将ICU收治的45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0°、30°和45°头高足低俯卧位组14例、16例和15例,观察比较俯卧位后5 d内的氧合指数、胃残余量和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俯卧位5 d后三组氧合指数均有改善,其中0°组与30°组氧合指数显著高于45°组(均P<0.05)。俯卧位第4天,30°组与45°组胃残余量显著少于0°组(均P<0.05)。非0°组反流发生率显著低于0°组(P<0.05)。 结论 ARDS患者取30°头高足低俯卧位通气可以有效改善氧合,提高喂养耐受性,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

    • 意识障碍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患者侧俯卧位引流效果探讨

      2020, 35(23):8-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08

      摘要 (330) HTML (0) PDF 949.66 K (7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侧卧位引流在意识障碍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神经重症康复单元意识障碍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患者7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人工气道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特定节段3/4俯卧位引流。 结果 干预1周后,观察组自主排痰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后14 d及28 d观察组肺部渗出完全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肺部感染抗生素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侧俯卧位引流在意识障碍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促进肺部渗出物吸收,缩短抗生素治疗时间。

    • 成人重症患者超声引导外周静脉血管穿刺的证据总结

      2020, 35(23):11-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11

      摘要 (304) HTML (0) PDF 981.25 K (7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索、评价和总结成人重症患者超声引导外周静脉血管穿刺的最佳证据。 方法 按照“6S”金字塔模型,进行计算机文献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5月。 由2名研究人员采用英国2012年更新的《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和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对应的评价标准(2016)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结合专业人员的判断,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依据JBI证据预分级系统(2014版)进行证据分级。 结果 共筛选出23篇文献,包括2篇临床决策、5篇指南、3篇证据总结、5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及4篇随机对照试验。从基于超声的血管评估、穿刺前准备、超声引导穿刺方法、穿刺后观察、教育及培训5个方面汇总证据33条。 结论 总结的成人患者超声引导血管穿刺最佳证据,可作为护士实施超声引导外周静脉血管穿刺的指引与规范,以提升外周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相关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

    • 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风险评估与分级护理

      2020, 35(23):15-1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15

      摘要 (373) HTML (0) PDF 949.29 K (8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失禁相关性皮炎(IAD)风险评估与分级护理方案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按入院时间将80例入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危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IAD风险评估与分级护理方案,包括开展IAD风险预警评估,建立IAD护理风险报告制度,落实IAD分级预防措施,准确鉴别和判定IAD,实施IAD分级动态管理。 结果 观察组IA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IAD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IAD风险评估与分级护理方案有助于降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IAD发生率,缩短皮炎持续时间。

    • 病情早期预警系统用于高危孕产妇病情评估研究现状

      2020, 35(23):18-2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18

      摘要 (317) HTML (0) PDF 980.09 K (7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阐述早期预警系统不同预警触发模式对高危孕产妇病情的评估与应对措施研究现状,包括对高危因素早期预警,尽早识别,有效防范,改善其不良结局等。旨在为临床护士对高危孕产妇的病情变化进行早期预警提供参考。

    • >专科护理
    •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灾难化及影响因素调查

      2020, 35(23):22-24+3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22

      摘要 (312) HTML (0) PDF 954.39 K (5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灾难化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豫北地区5所三级综合医院的35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疼痛灾难化量表、膝关节功能评分、正性负性情绪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灾难化总分为(31.01±7.05)分,74例(20.79%)患者疼痛灾难化总分≥38分,即达到疼痛灾难化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膝关节功能、正性情绪、职业、年龄是影响疼痛灾难化的主要因素(均P<0.01)。 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灾难化水平较高,膝关节功能低下、正性情绪得分较低、务农人员及高龄患者更容易发生疼痛灾难化,医护人员应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以降低疼痛灾难化的发生。

    • CAR-T序贯治疗难治/复发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

      2020, 35(23):25-2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25

      摘要 (313) HTML (0) PDF 923.12 K (6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89例CAR-T序贯治疗难治/复发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经验。 方法 对89例行CAR19/22 T细胞序贯治疗的难治/复发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加强病情观察、血液学毒性护理、细胞因子风暴护理、CAR-T相关性脑病护理、脱靶毒性护理和心理护理。 结果 89例患者中,51例难治/复发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整体存活率为31.0个月,38例难治/复发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整体存活率为18.0个月;高等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22.4%和1.12%。 结论 重视和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有利于CAR19/22T细胞序贯治疗难治/复发B细胞恶性肿瘤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 六步综合消肿法在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应用

      2020, 35(23):27-3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27

      摘要 (329) HTML (0) PDF 972.29 K (7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六步综合消肿疗法应用于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单侧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其中轻度水肿25例,中度68例,重度12例,均由获得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资格的专科护士给予包括皮肤护理、舒缓瘢痕组织、徒手淋巴引流、空气压力波水肿治疗仪治疗、绷带加压包扎、功能锻炼的六步综合消肿疗法,每天1次,20次为一个疗程。 结果 治疗20次后,患者患肢最大周径值、节段细胞外水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生物电阻抗值及生活质量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1)。 结论 六步综合消肿疗法可以改善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 >手术室护理
    • 医护人员实施剖宫产术中体温管理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2020, 35(23):31-34+4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31

      摘要 (334) HTML (0) PDF 964.95 K (6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医护人员体温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 方法 基于理论域框架设计访谈提纲,对16名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资料采用直接内容分析法形成特定主题,以理论域框架为编码框架,通过类属分析法确定影响剖宫产术中医护人员体温管理行为的相关理论域。 结果 确定医护人员在剖宫产术中体温管理行为有影响作用的理论域为:知识、技能、记忆/注意力和决定过程、社会/专业角色和身份、环境和资源、目标、社会影响、强化和行为调节。 结论 以理论域框架归纳的影响剖宫产术中医护人员体温管理的9个理论域可作为潜在的改进目标,以规范医护人员对产妇术中体温管理行为。

    • >静脉治疗
    •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2020, 35(23):35-3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35

      摘要 (361) HTML (0) PDF 982.01 K (6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风险因素,构建并验证其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选择440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根据导管置入时间按3∶1分为建模组(330例)和验证组(110例)。建模组依据是否发生导管堵塞分组,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建立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L检验、ROC曲线评价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栓史、糖尿病、D-二聚体、肠外营养是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风险预测模型:Y=3×血栓史+1×糖尿病+1×D-二聚体(≥0.5 mg/L)+1×肠外营养。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5,H-L检验结果显示,χ2=9.411,P=0.309。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0,H-L检验结果显示,χ2=14.263,P=0.075。 结论 血栓史、糖尿病、D-二聚体、肠外营养是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强的鉴别和预测效能,能为临床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堵塞提供参考。

    • 改良置管术结合腔内心电图定位用于PICC置管

      2020, 35(23):39-4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39

      摘要 (334) HTML (0) PDF 950.22 K (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PICC置管术结合腔内心电图定位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将1 688例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按照置管时间段分为对照组841例和观察组847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置管流程,以生理盐水为介质获取腔内心电图P波改变;观察组采取改良PICC置管流程,以导丝为介质获取腔内心电图P波改变以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 结果 观察组一次成功置管842例(99.41%),对照组787例(93.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一次成功置管病例置管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 结论 改良PICC置管术结合腔内心电图定位有利于提高肿瘤患者PICC一次性成功置管率,缩短成功置管耗时,是一种高效安全的PICC置管定位方法。

    • >基础护理
    • 早期持续冰敷对上颌截骨正颌术后患者的影响

      2020, 35(23):42-4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42

      摘要 (346) HTML (0) PDF 946.08 K (6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温度控制的持续冰敷对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正颌手术后患者早期上颌肿胀、出血、疼痛、舒适度及非冻结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将63例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正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术后6 h内分别进行基于温度控制的持续冰敷(观察组)和间断冰敷(对照组)。 结果 观察组冰敷前后肿胀进展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冰敷期间的舒适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冰敷期间使用止血药量、镇痛药量和非冻结性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基于温度控制的持续冰敷能有效缓解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正颌手术后患者早期上颌肿胀,增加患者舒适度,不会导致患者皮肤损伤。

    • 新生儿心电监护报警错误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2020, 35(23):45-4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45

      摘要 (293) HTML (0) PDF 1.41 M (5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新生儿心电监护报警错误的影响因素,为降低新生儿心电监护报警错误提供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Ovid Medlin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截止到2020年1月发表的关于新生儿心电监护报警错误影响因素的文献。 结果 纳入分析的文献11篇。报警值[OR=0.847,95%CI(0.816~0.878)]、报警疲劳[OR=0.384,95%CI(0.375~0.394)]、参数设置[OR=0.362,95%CI(0.338~0.388)]是影响新生儿心电监护报警错误的主要因素。 结论 新生儿心电监护报警错误的影响因素涉及报警值、报警疲劳、参数设置。应加强护理人员相关知识培训,根据新生儿病情进行个性化参数设置,提高预警的灵敏性,以降低报警错误的发生。

    • ICU护士处理医疗设备报警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2020, 35(23):49-5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49

      摘要 (314) HTML (0) PDF 940.10 K (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ICU护士处理医疗设备报警的影响因素,为实施有效的报警管理策略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方法,收集13名ICU护士处理医疗设备报警的工作感受,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现象学研究。 结果 ICU护士床旁处理设备报警的影响因素包含4个主题,即患者病情危重程度、报警管理经验、报警疲劳、报警优先级别。 结论 ICU护士处理医疗设备报警涉及多方面的因素,管理者应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报警管理体系,加强相关培训,促进团队合作,从而提升ICU护士报警管理胜任力,保障患者安全。

    • >护理管理
    • 社区安宁疗护护士关怀能力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

      2020, 35(23):52-5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52

      摘要 (304) HTML (0) PDF 940.17 K (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安宁疗护护士的职业认同与关怀能力现状及相关性,为加强安宁疗护护士专业培训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上海市1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22名安宁疗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关怀能力量表和职业认同水平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安宁疗护护士的关怀能力总分为173.80±19.66;职业认同总分110.32±17.15;关怀能力与职业认同呈正相关(均P<0.01)。 结论 社区安宁疗护护士的关怀能力相对较低,应加强实施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帮助其正确认知和对待安宁疗护工作,进而提升护士职业价值感和职业认同感。

    • 护士人性化护理能力量表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2020, 35(23):55-5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55

      摘要 (331) HTML (0) PDF 975.86 K (8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汉化英文版护士人性化护理能力量表,旨在为准确评估我国护理人员人性化护理能力提供测评工具。 方法 严格遵循量表引进原则,采用Brislin翻译模式对英文版量表进行翻译,形成中文版护士人性化护理能力量表,并采用中文版量表调查420名临床护士,分析其信效度。 结果 中文版护士人性化护理能力量表I-CVI为0.830~1.000,S-CVI为0.937。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5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2.27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χ2/df=4.124,RMSEA=0.086,NFI=0.919,IFI=0.938,TLI=0.923,CFI=0.937,此模型基本适配。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1,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57~0.965;量表折半信度为0.829,各维度折半信度为0.734~0.866;量表重测信度为0.928,各维度重测信度为0.706~0.924。 结论 中文版护士人性化护理能力量表信效度良好,可用于评估中国临床护士的人性化护理能力。

    • 三甲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创新能力评价量表常模的界定

      2020, 35(23):59-6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59

      摘要 (303) HTML (0) PDF 964.52 K (7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界定湖北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创新能力评价量表的常模,为评价临床护理人员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按比例、分层抽样法选取湖北省12个城市5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 485名护士,以临床护理人员创新能力评价量表为工具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临床护理人员创新能力得分特点界定均数常模、分类常模、百分位常模和划界常模。 结果 湖北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创新能力均数常模总分为(139.83±20.26)分,各维度均数常模得分分别为创新主体(58.73±8.79)分,创新过程(41.27±7.21)分,创新环境和压力(28.28±5.45)分,创新产品(11.55±5.01)分;根据特征差异形成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年限、职称等的分类常模;按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5%百分位数作为间隔,建立创新能力百分位常模;临床护理人员创新能力总分划界常模<115分为差,115~分为较差,129~分为一般,150~168分为良,>168分为优。 结论 界定的湖北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创新能力评价量表的均数常模、分类常模、百分位常模及划界常模可为临床护理人员创新能力的正确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 肺癌患者自杀意念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 35(23):63-6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63

      摘要 (335) HTML (0) PDF 1.24 M (7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肺癌患者自杀意念现况,并探讨联结中断、心理痛苦、绝望对其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患者健康问卷、联结中断量表、心理痛苦量表及Beck绝望量表对366例肺癌患者进行调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因素间的关系。 结果 肺癌患者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2.68%;联结中断、心理痛苦、绝望均可直接影响自杀意念(直接效应值为0.13、0.37、0.17);联结中断通过心理痛苦、绝望可间接影响自杀意念(间接效应值为0.38),其总效应值最大(为0.51),且可调节绝望对自杀意念的影响;绝望可通过心理痛苦间接影响自杀意念(间接效应值为0.17),二者无交互作用。 结论 肺癌患者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以增强肺癌患者联结感为关键,通过减轻患者心理痛苦、增加其希望对减少自杀意念的发生尤为重要。

    • >护理教育
    • 本科护生器官捐献认知与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 35(23):68-7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68

      摘要 (303) HTML (0) PDF 652.77 K (6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本科护生器官捐献认知与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升护生捐献意愿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及自制问卷对367名在校本科护生进行调查。 结果 护生器官捐献知识总分为2(1,3)分,愿意、不确定、不愿意器官捐献的比例为46.0%、33.0%、21.0%;促进护生器官捐献的主要因素是“帮助被疾病折磨的患者,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58.3%),阻碍其捐献的主要因素是“担心遗体不被尊重或被他人用于牟利”(32.2%);年级、自我评价和当志愿者宣传的意愿是器官捐献知识得分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对家人捐献态度及当志愿者宣传意愿是护生捐献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P<0.01)。 结论 护生的器官捐献知识得分和意愿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多路径加强器官捐献知识的宣教,完善捐献善后机制,促进捐献意愿的确立,提高捐献率。

    • 健康信息学方向护理专业硕士全英文护理科研导论课程设计及评价

      2020, 35(23):71-7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71

      摘要 (299) HTML (0) PDF 941.15 K (7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针对健康信息学方向专业硕士的护理科研导论全英文课程,并初步评价教学效果。 方法 在首届7名复旦大学与芬兰图尔库大学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健康信息学方向研究生中开设全英文护理科研导论课程,融入健康信息学方面的相关实例,采用讨论式教学,课程评价包括课程成绩和教学反馈。 结果 有6名研究生课程成绩在良好以上,学生反馈该课程有助于其在多元环境中应用护理科研知识解决健康信息领域中的科学问题。 结论 初步评价显示该课程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团队将根据学生反馈建议进一步改进教学质量,持续追踪教学效果。

    • 及时教学法联合同伴教学法用于护理学导论的效果评价

      2020, 35(23):74-7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74

      摘要 (299) HTML (0) PDF 998.97 K (6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及时教学法联合同伴教学法用于助产专业护生护理学导论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8级助产班护生59人作为对照组,在护理学导论课程中采用同伴教学法;2019级助产班护生52人作为观察组,采用及时教学法联合同伴教学法。评估两组教学前后自主学习能力、测试成绩及观察组对联合教学模式的评价。 结果 观察组课后测试、期末考试成绩及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和除人际关系外的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78.85%~100%的护生认为联合教学模式对学习态度、知识学习以及课堂教学过程等方面均有积极影响。 结论 及时教学法联合同伴教学法用于助产专业护生护理学导论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及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且取得护生的普遍认可。

    • >心理护理
    • 产妇产后母婴连结与抑郁及焦虑相关性的Meta分析

      2020, 35(23):77-8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77

      摘要 (285) HTML (0) PDF 1.66 M (7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产妇产后母婴连结与抑郁及焦虑的相关性,为临床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以促进母婴连结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母婴连结与抑郁及焦虑相关性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0月。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总样本量为6 221,文献质量总体较好。Meta分析显示,采用产后连结问卷及母婴连结量表测量的母婴连结与抑郁相关系数分别为0.41[95%CI=(0.34,0.49)]及0.24[95%CI=(0.09,0.39)],产后母婴连结与焦虑合并相关系数为0.30[95%CI=(0.09,0.49)]。母婴连结与抑郁间相关系数随样本量的增大而增大,呈规律性变化;不同发表年份测出的相关系数不同,但变化无规律;年龄≥30岁产妇测出的相关系数大于年龄<30岁者。在样本类型亚组中,双样本(抑郁或焦虑的临床样本/健康人群样本对照组)测得的相关系数最高,抑郁或焦虑的临床样本最小,健康人群样本居中。 结论 产妇产后母婴连结与抑郁存在弱/中相关性,与焦虑存在弱相关性,且不同样本类型、发表年份、样本量之间存在差异。进行产妇心理健康干预将会有利于改善母婴连结质量。

    • 希望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领悟社会支持与平静心境间的中介及调节效应

      2020, 35(23):81-8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81

      摘要 (316) HTML (0) PDF 2.37 M (7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急诊ICU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平静心境与希望间的关系,为心理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平静心境量表和Herth希望量表,对239例急诊ICU内AMI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急诊ICU内AMI患者平静心境得分率为46.96%;希望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平静心境间起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4.66%,调节效应边界值为26.37。 结论 急诊ICU内AMI患者平静心境水平较低,希望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平静心境间起中介及调节效应,医护人员应提升AMI患者希望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从而使其内心平静。

    • >社区护理
    • 中医特色志愿护理服务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影响

      2020, 35(23):85-8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85

      摘要 (310) HTML (0) PDF 938.71 K (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特色志愿护理服务用于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效果。 方法 将81名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按照社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特色志愿护理服务4个月。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中医特色志愿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 >信息化护理
    • 基于临床决策支持的儿科输血闭环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2020, 35(23):88-9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88

      摘要 (353) HTML (0) PDF 939.88 K (6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临床决策支持的儿科输血闭环管理体系,并验证应用效果。 方法 以闭环管理理念为基础,通过对传统输血管理流程进行改进,规范申请用血、备血、取血、输血、血袋回收等主要环节,并依托信息技术,将临床决策支持的逻辑判断进行提醒或拦截等功能植入到系统中,构建了“同型输血模式”与“异型输血模式”。 结果 系统上线后4个月输血相关近似失误或差错事故发生率与系统上线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医生、护士、血库人员操作1例输血的平均时间显著短于系统上线前(均P<0.01),且各类医务人员对输血系统的满意度评分均大于4分(总分5分)。 结论 儿科输血闭环管理体系规范了输血流程,实现了输血的过程管理,其应用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满意度。

    • >饮食与营养
    • 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2020, 35(23):91-9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91

      摘要 (326) HTML (0) PDF 953.31 K (6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为采取针对性对策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肾移植患者300例,分别在患者入院及出院前24 h采用患者主观整体评定量表进行营养评估,同时收集其他相关营养指标。 结果 经患者主观整体评定量表评估,肾移植患者在入院时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8.0%,出院时为42.0%;患者入院时与出院时体质量、体重指数、血红蛋白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患者肾移植前营养不良率较高,术后早期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应加强营养评定及营养支持,以促进肾移植患者术后恢复及长期的健康管理。

    • >综述
    • 癌症晚期患者终末意愿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2020, 35(23):94-9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94

      摘要 (320) HTML (0) PDF 989.02 K (7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生命维持治疗医嘱、临终意愿评估模型、生命优先事项和家属观念调查3种癌症晚期患者终末意愿依从性的评估方法,阐述死亡地点依从性、生命维持治疗依从性及疾病信息告知依从性现状,综合分析了终末意愿的依从性受医疗政策、宗教文化、可利用的医疗资源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并提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是提高癌症患者终末意愿依从性的方法,旨在为提高癌症晚期患者终末意愿依从性提供参考。

    • EuroSCORE Ⅱ在心脏手术患者风险预测中的应用进展

      2020, 35(23):98-10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098

      摘要 (533) HTML (0) PDF 993.74 K (13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新版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分系统EuroSCORE Ⅱ的发展及评估内容,从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死亡风险预测、手术后并发症及ICU住院时间预测方面综述其临床应用进展,并提出提高预测效能的针对性措施,旨在为心脏手术后患者制订预防性治疗和护理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提供参考。

    •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0, 35(23):102-10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3.102

      摘要 (296) HTML (0) PDF 975.91 K (7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内涵及管理程序,对其在慢性病护理领域研究应用及潜在发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本土化应用该理论提供参考,为创新慢性病管理模式提供新思路,最终提升慢性病护理服务质量。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