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35卷第2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重点关注——氧气治疗相关护理专题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吸入装置使用不依从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2020, 35(22):1-4+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01

      摘要 (384) HTML (0) PDF 1.09 M (8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和验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吸入装置使用不依从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为筛选高危人群、减少吸入装置使用不依从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收集215例COPD稳定期患者人口学、疾病和治疗相关资料,并评估其吸入装置使用依从性。应用Lasso回归模型筛选预测因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软件生成风险预测列线图。分别采用C-index、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能力、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一致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通过ROC曲线下面积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215例患者中,117例(54.4%)吸入装置使用不依从。性别、文化程度、病程、急性加重次数、住院史和mMRC分级6个因子构成风险预测模型。模型C-index为0.842,校正曲线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表明阈值概率超过21%时模型的净获益更高。内部验证得到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吸入装置使用不依从发生率较高;性别、文化程度、病程、急性加重次数、住院史和mMRC分级构成的列线图模型可较好地预测COPD稳定期患者吸入装置使用的不依从风险,为临床筛查高危患者提供评估工具。

    • 机械通气患者密闭式吸痰前预充氧必要性分析

      2020, 35(22):5-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05

      摘要 (332) HTML (0) PDF 1.01 M (7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在密闭式吸痰前是否需要常规给予预充氧。方法 选择27例患者,对每例患者密闭式吸痰前行吸氧(吸氧组)和不吸氧(不吸氧组)自身对照,分别记录患者吸痰前、吸痰后、吸痰后1 min时SpO2、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结果 不同时间两组SpO2、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干预效应均P>0.05,时间效应P<0.05、P<0.01;SpO2的交互效应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的交互效应均P>0.05。结论 对于SpO2正常患者,密闭式吸痰前不建议常规给予预充氧,吸痰过程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生理指标变化;吸痰时,对于如心功能不全、气道畸形、支气管哮喘等血氧饱和度有可能显著下降的患者,仍建议密闭式吸痰操作前给予预充氧,以提高氧储备,确保患者安全。

    • ICU氧疗患者高氧血症状况调查分析

      2020, 35(22):8-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08

      摘要 (349) HTML (0) PDF 1.01 M (6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ICU氧疗患者高氧血症的发生现状,为进一步规范氧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ICU住院且接受氧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氧疗方式下高氧血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共纳入1 007例氧疗患者,其中高氧血症376例(37.34%)、SpO2>0.98的患者579例(57.50%)。不同氧疗方式组间高氧血症发生率、SpO2情况及结局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面罩吸氧或T管吸氧时,SpO2>0.98发生率高于双鼻导管吸氧或机械通气。结论 ICU氧疗患者高氧血症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应重视高氧血症的危害,减少过度氧疗导致的高氧血症,纠正传统氧疗观念,实施正确氧疗。

    • 基于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的俯卧位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实施

      2020, 35(22):11-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11

      摘要 (407) HTML (0) PDF 1.02 M (7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耐受评估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行俯卧位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ARDS行俯卧位通气患者30例,按入科时间分为对照组(n=12)和观察组(n=18)。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肠内营养耐受评估表指导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比较两组俯卧位通气治疗期间EN耐受情况、72 h内70%目标热量达标率、达70%目标热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俯卧位通气时间、俯卧位通气前后前白蛋白指标及ICU住院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达70%目标热量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喂养量及72 h内70%目标热量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表在指导行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能规范早期肠内营养方案,及早发现并积极防治肠内营养不耐受情况,对提高俯卧位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成功率有重要的意义。

    • 俯卧位通气的应用与并发症管理研究进展

      2020, 35(22):15-1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15

      摘要 (379) HTML (0) PDF 1.04 M (8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俯卧位通气技术的国内外应用现状、研究进展,重点对俯卧位通气的主要并发症包括颜面部水肿、压力性损伤、气道相关并发症、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及血流动力学紊乱等进行综述,并对以上并发症的预防管理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及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 >专科护理
    • 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发病现状及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2020, 35(22):19-2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19

      摘要 (344) HTML (0) PDF 1.53 M (7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发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诊断模型。方法 对225例CO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骨骼肌含量、力量及运动功能的体格测量。描述及对比分析不同特征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分布情况,风险模型构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列线图,计算各诊断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进行验证。结果 225例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前期、衰减期及严重衰减期的比例分别为44.00%,13.78%,5.33%。肌肉衰减综合征中肌肉含量降低的比例最高(占63.11%)。多因素风险诊断模型构建结果显示骨骼肌含量、力量、运动功能共同的危险因素为:每日更少的膳食蛋白量,轻、中度体力活动水平及COPD分级的C级与D级。每日膳食蛋白量、体力活动水平及COPD分级对肌肉衰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别为0.954、0.917、0.860。结论 COPD患者的蛋白摄入、疾病分级及体力活动水平与肌肉衰减综合征密切相关,应采取精准评估及综合干预,有效预防及延缓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健康水平。

    • 集束化护理预防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后腹胀

      2020, 35(22):24-2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24

      摘要 (414) HTML (0) PDF 1.03 M (8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方案预防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患者术后腹胀的效果。方法 将122例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予以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预防术后腹胀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包括疼痛干预、早期活动、早期饮水、嚼口香糖、腹部按摩、温水足浴等措施。结果 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发生率及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实施预防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的集束化护理方案能够有效预防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缩短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以及减轻术后腹胀的程度。

    •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个性化自我管理干预

      2020, 35(22):28-3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28

      摘要 (398) HTML (0) PDF 1.02 M (7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个性化自我管理干预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实施脑卒中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自我管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20 d、3个月及6个月脑卒中防治知识水平,康复自我效能感及自我管理行为。结果 干预后20 d、3个月及6个月,两组脑卒中防治知识水平、康复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均P<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个性化自我管理干预可明显提升脑卒中患者脑卒中防治知识水平,提高患者康复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

    • 依据监护大数据精准防护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消化道并发症

      2020, 35(22):32-3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32

      摘要 (328) HTML (0) PDF 1021.45 K (7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依据监护大数据精准防护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消化道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123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发生消化道并发症26例,包括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肠麻痹、应激性胃肠溃疡出血、肠缺血坏死,依据监护大数据对其实施精准护理。结果 97例顺利痊愈出院;26例发生消化道并发症,呼吸机使用时间8~145 h,住ICU时间87~281 h,均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 监护大数据可帮助医护人员及时获得风险预警信息,及时干预,预防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患者预后。

    • 右位心原位心脏移植患者的术后护理

      2020, 35(22):35-3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35

      摘要 (379) HTML (0) PDF 1023.58 K (7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6例右位心原位心脏移植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 6例右位心原位心脏移植患者术后护理要点包括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呼吸道的管理、抗凝的护理、大供心/小受体的护理、抗排斥反应的观察及护理等。结果 6例右位心原位心脏移植患者术后心功能达到I级,5例康复出院,出院后持续随访48个月,均恢复良好;1例术后因顽固性低氧血症伴肺部感染在术后59 d死亡。结论 右位心合并复杂心脏畸形是先天性心脏病的极端情况,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心脏移植术后病死率较高,护理时应引起足够重视,全方位关注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尤为重要。

    • >手术室护理
    • 智能垂直仓储管理系统在手术无菌包转运中的应用

      2020, 35(22):38-4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38

      摘要 (370) HTML (0) PDF 1017.98 K (7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智能垂直仓储管理系统应用于无菌包从消毒供应中心转运至手术中心的效果。方法 将2018年10月152例首台手术用无菌包作为对照组,由工勤人员采用传统密闭车转运无菌包至手术中心;2018年11月174例首台手术无菌包作为观察组,通过智能垂直仓储管理系统转运无菌包。比较两组无菌包转运和取用时间和无菌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无菌包转运和取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无菌包在转运和取用过程中漏取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智能垂直仓储管理系统在无菌包的效期管理、定位查找以及出入库把控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可提升手术无菌包的质量管理,优化工作流程,满足手术需求。

    • 妇科微创术后复苏患者苏醒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2020, 35(22):41-4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41

      摘要 (338) HTML (0) PDF 1020.13 K (7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妇科微创术后复苏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及影响因素,为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加快手术相关床位周转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2 526例妇科微创手术患者资料,统计麻醉复苏室苏醒时间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妇科微创手术患者苏醒时间3~220 min;低体温、麻醉时间、镇静药使用、入麻醉复苏室平均动脉压及恶性肿瘤是麻醉苏醒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妇科微创术后患者苏醒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复苏期护理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多项措施综合干预,以缩短苏醒时间、提高苏醒质量、提高手术相关床位周转率。

    • >中医护理
    • 按摩联合穴位刺激对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乳汁分泌量的影响

      2020, 35(22):44-4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44

      摘要 (363) HTML (0) PDF 1.03 M (7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乳房按摩联合穴位刺激对母婴分离的早产儿母亲乳汁分泌量的影响。方法 将母婴分离的160例早产儿母亲随机分为乳房按摩、穴位刺激、乳房按摩联合穴位刺激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0例。分娩后24 h内根据分组给予母亲相应指导,直至婴儿回归母亲身边。比较四组母亲的泌乳Ⅱ期启动时间,产后7 d内乳汁分泌量和30 d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四组母亲泌乳Ⅱ期启动时间、产后7 d乳汁分泌量和30 d纯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其中联合组最优,对照组最差。结论 乳房按摩和穴位刺激,无论是单独还是联合使用均可以提早泌乳Ⅱ期启动时间,增加产后初期乳汁分泌,提升产后1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其中联合使用效果佳。

    • 基于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中医体质的个体化护理

      2020, 35(22):48-5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48

      摘要 (330) HTML (0) PDF 1.02 M (7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中医体质的个体化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7例脑卒中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首先评估患者中医体质,然后根据患者中医体质给予个体化护理。在治疗后第21天评估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治疗有效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21 d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及睡眠障碍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基于中医体质的个体化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

    • >护理管理
    • “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医院护理管理者运营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0, 35(22):52-5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52

      摘要 (320) HTML (0) PDF 1.04 M (7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从江苏省首批“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的医院护理管理者视角出发,了解她们对该试点工作的运营管理体验,为正式指导意见的出台提供参考。方法 对9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9名护理部主任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结果 共提炼出3个主题群:“互联网+护理服务”带来的积极体验、“互联网+护理服务”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思考。结论 江苏省9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护理管理者在“互联网+护理服务”运营管理过程中,有积极体验也有消极体验,需完善相关机制与法律法规的建设,以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良性发展。

    • 肺癌化疗患者症状与护士负性情绪关系视角下的护患共同体初探

      2020, 35(22):57-5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57

      摘要 (355) HTML (0) PDF 1018.74 K (7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护患共同体的实证证据,为护患共同体的良性发展和实现护患双赢提供思路。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应用问卷调查肺癌化疗患者住院期间症状,并选取患者所对应的责任护士,调查其工作压力、工作倦怠以及焦虑状况,分析患者症状严重度与护士工作压力、工作倦怠以及焦虑状况的相关性。结果 肺癌化疗患者住院期间胃口差、健忘、麻木,咳嗽为发生率与严重度均高的症状,症状得分为32.33(17.00,42.00)分;不同症状负担的患者,其责任护士的工作倦怠及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患者症状与护士工作倦怠、工作压力、焦虑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 护士的工作倦怠、工作压力、焦虑与患者症状严重性相互影响,证实了护患共同体的存在,可通过对患者症状管理及人文关怀降低护士工作压力,实现护患共赢,促进护患共同体的和谐发展。

    • 建设临床技能实践基地对提高县区助产人员岗前规范化培训效果的观察

      2020, 35(22):60-6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60

      摘要 (316) HTML (0) PDF 1012.02 K (6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岗前系统化技能培训对县区医疗机构新上岗助产人员培训效果和助产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取得助产技术合格证、拟在县区医疗机构产房工作的助产人员60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人。观察组采取统一管理、规范培训、综合实践模式在临床技能实践基地集中进行岗前培训,由专家考核合格发放结业证书后方可独立上岗;对照组采用“传帮带”传统实践模式,即在县区医疗机构按培训计划由带教老师对新入职者进行临床技能传授。比较两组培训效果及助产质量。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助产终末质量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在临床技能实践基地对助产人员进行岗前系统化培训能明显提高助产人员的技能水平,对助产质量有提升作用。

    • 养老机构护理员实施身体约束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0, 35(22):63-6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63

      摘要 (312) HTML (0) PDF 1.01 M (7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养老机构护理员对老年人实施身体约束过程中的体验及应对方式,为养老机构管理者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长沙市3家养老机构20名护理员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现象学研究中的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共提炼3个主题:①身体约束实施对象;②护理员对老年人实施身体约束的情感体验,包括内疚自责、矛盾、同情、认为对老年人有益;③应对方式,包括补偿性行为、内心合理化、自我释放、同事间相互倾诉、获取领导支持。结论 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实施身体约束的情感体验以负性体验为主,能一定程度上合理应对;养老机构管理者应通过提升养老护理员身体约束知识与技能水平、积极寻求约束替代方案和创造支持性工作环境等方式帮助其积极应对。

    • 综合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管控实践

      2020, 35(22):67-7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67

      摘要 (326) HTML (0) PDF 1011.88 K (6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综合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管控经验。方法 采取综合管控方案,包括实施环境改造、人力资源合理调配、流程重建、医务人员和患者管理策略优化、陪护管理制度落实等措施。结果 截至2020年4月30日,共成功实施透析治疗8 044例次,医护人员、工勤人员、透析患者及家属均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净化中心实施综合应急管理,可避免血液透析患者在发生医院感染,保障患者血液净化治疗的顺利进行和医护人员安全。

    •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应急队伍快速培训方案的实施

      2020, 35(22):70-7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70

      摘要 (310) HTML (0) PDF 1016.52 K (7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信息化平台,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称新冠肺炎)护理应急队伍快速培训方案。方法 依托“京颐512”信息化平台,通过“人员管理”“理论培训管理”“操作培训管理”及“我的学习”4大功能模块,构建新冠肺炎护理的应急队伍、理论培训内容及操作培训内容。其中应急队伍包括管理组(6名)、师资组(13名)、骨干组(529名)及心理健康服务组(8名);理论培训内容包含诊疗方案、安全防护、感染控制、风险沟通和心理健康5个方面;操作培训为新冠肺炎个人防护用具的穿脱技能。结果 529名护理骨干成员3 d内完成了理论学习和测试,1周内完成了防护操作培训,参与率及合格率达100%。结论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新冠肺炎护理应急队伍培训方案具有一定的高效性和实用性,便于迅速培养新冠肺炎的护理应急队伍,为满足新冠肺炎的护理人力资源需求提供了保障。

    • >护理教育
    • 本科生在线学习期间健康自评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2020, 35(22):73-7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73

      摘要 (318) HTML (0) PDF 1.02 M (6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编制本科生在线学习期间健康自评量表并检验信效度,为在线学习过程中自我健康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质性访谈及专家函询等方法编制本科生在线学习期间健康 自评量表,对969名正在接受在线课程学习的高校医学生进行调查,检验量表信效度。结果 终版量表共计32个条目,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28,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24~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在线学习诱发躯体症状、在线学习诱发心理症状、继续在线学习心理预期、在线学习角色适应与社会支持、在线学习健康状况变化5个公因子,共解释总变异量的72.946%;维度间相关性系数为0.103~0.721(均P<0.01),量表总分与维度相关性系数为0.398~0.924(均P<0.01)。量表总体Cronbach′s α系数0.939,Guttman 折半信度系数0.733,重测信度0.962,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0.817~0.957。量表评分分4级,正常0~29分、轻度异常30~56分、中度异常57~87分、重度异常88~112分。结论 本科生在线学习期间健康自评量表在医学生群体中信效度良好,可有效测评医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的健康水平,建议在其他学生群体中进一步验证。

    •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护理本科生学习动机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020, 35(22):77-8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77

      摘要 (340) HTML (0) PDF 1.07 M (6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与验证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护理本科生学习动机模型,为学生学习动机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学习气氛问卷、基本心理需求量表、学习自我调节量表调查467名学生的社会人口学资料、自主性支持、基本心理需求和自主型指数,构建模型并验证。结果 模型拟合结果χ2/df=1.954,NFI=0.979,IFI=0.990,CFI=0.989,RMSEA=0.045,SRMR=0.030,模型适配良好。自主性支持、基本心理需求、自主型指数三者间呈正向效应(均P<0.01),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对自主型指数预测力的排序依次为自主、胜任、关系(均P<0.01)。自主型指数对学生成绩呈正向效应(P<0.01)。结论 自我决定理论作为理解学习动机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模型,可应用于本科护理学生这一群体中。

    • >心理护理
    • 复发型宫颈癌患者配偶预期性悲伤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0, 35(22):81-8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81

      摘要 (332) HTML (0) PDF 1.02 M (6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复发型宫颈癌患者配偶预期性悲伤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预期性悲伤量表调查206名复发型宫颈癌患者配偶,结合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以及痛苦表露指数量表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复发型宫颈癌患者配偶的预期性悲伤得分为(89.87±12.78)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情况、无治疗间隔期、治疗方式、婚龄以及自我表露、创伤后成长影响配偶预期性悲伤水平(P<0.05,P<0.01)。结论 复发型宫颈癌患者配偶的预期性悲伤较严重,可通过提高自我表露和创伤后成长水平,改善配偶的预期性悲伤。

    • 基于深度学习情感分类模型的个性化抑郁症护理策略

      2020, 35(22):85-8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85

      摘要 (347) HTML (0) PDF 1.05 M (8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个性化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实现精准护理以加速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方法 将60例抑郁症患者按病种和病情分层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深度学习情感分类模型分类后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即利用脑电图像(EEG)采集设备获取大量带标记的脑电信号数据构建EEG情感训练库,标记抑郁症类型;通过深度学习情感分类模型识别抑郁症患者EEG信号对应的情感类别;根据其识别结果,采取相应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等间隔的抑郁量化评估和护理满意率调查。结果 干预4周时,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自评抑郁量表(SDS)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干预8周时的康复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情感分类模型的个性化护理方法能显著缓减患者的抑郁程度,加快抑郁症患者的康复速度。

    • >康复护理
    • 悬吊运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的效果评价

      2020, 35(22):89-91+9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89

      摘要 (330) HTML (0) PDF 1023.35 K (7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悬吊运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72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悬吊运动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持续被动运动进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膝关节屈曲度,疼痛情况,股四头肌肌力。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疼痛评分及股四头肌肌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悬吊运动可以有效提高TKA术后患者膝关节屈曲度,缓解TKA术后患者疼痛情况,提高股四头肌肌力,有利于促进TKA术后患者的康复。

    • >社区护理
    • 失能老人照护者网络照护信息获取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0, 35(22):92-9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92

      摘要 (338) HTML (0) PDF 1.03 M (7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失能老人照护者运用网络获取照护信息的真实体验及其对信息平台的使用期望,为进一步开发或优化相关平台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名失能老人照护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析出失能老人照护者网络照护信息获取体验和照护者对信息平台的使用期望2个主题,其中体验包括信息甄别困难、信息理解困难、信息与需求不匹配3个方面;照护者对信息平台的使用期望包括资源可信度高、信息针对性强、平台适用性佳3个方面。结论 失能老人照护者网络照护信息获取体验较差,应重视信息资源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以及网络信息平台的用户友好化。

    • >循证护理
    • 循证实践准备度干预在循证护理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2020, 35(22):96-9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96

      摘要 (357) HTML (0) PDF 1.01 M (8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提高心血管内科护士对“住院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循证实践项目”的循证实践准备度,促进证据成功转化。方法 采用护理人员基线调查表和循证护理实践准备度评估量表对44名护士进行调查,针对调查结果制定并采取干预措施,实施干预后再次评估准备度。结果 干预后循证护理实践准备度评估总量表和3个分量表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项目实施前进行准备度评估并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有利于循证项目顺利开展。

    • >延续护理
    • 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清洁间歇导尿的居家护理

      2020, 35(22):99-100+10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099

      摘要 (340) HTML (0) PDF 994.55 K (7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清洁间歇导尿的居家护理措施。方法 对157例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专科护士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清洁间歇导尿操作,提高患者首次清洁间歇导尿成功率;通过多种健康教育方式,每日微信群规范化随访,适时电话指导,保证患者间歇清洁导尿的规范及导尿日记的正确记录,预防及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进行有效沟通,采取同伴教育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结果 112例(71.3%)通过规范化的居家护理最终顺利完成清洁间歇导尿,尿潴留治愈;45例(28.7%)患者因多种因素放弃治疗,改为留置尿管。结论 通过完整的、个性化的居家护理可以保证患者清洁间歇导尿的质量和安全,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提高尿潴留治愈率。

    • >综述
    • 哺乳体位护理研究进展

      2020, 35(22):101-10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101

      摘要 (327) HTML (0) PDF 1.02 M (6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常见的哺乳体位(卧位、坐位及趴位)的姿势要点,和特殊情况,如双胎、舌系带过短婴儿、母亲乳头凹陷及唇腭裂婴儿哺乳体位的选择,以了解哺乳体位的护理实施状况和研究进展,为临床解决因为哺乳姿势不当及婴儿含接乳头姿势不正确所引起的母亲乳头疼痛及母乳喂养失败提供参考。

    • 新生儿PICC导管异位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2020, 35(22):105-10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105

      摘要 (335) HTML (0) PDF 1.03 M (15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新生儿PICC导管原发性与继发性异位的不良影响与后果、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以期引起临床上对新生儿PICC导管异位的重视,强化前置管理,提高预防意识,降低新生儿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率,为提高新生儿PICC护理质量提供思路与参考。

    • 肺移植受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

      2020, 35(22):109-1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22.109

      摘要 (344) HTML (0) PDF 1.05 M (5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近年来肺移植受者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文献进行综述,提出肺移植受者感染危险因素包括肺移植独特的易感因素、肺移植前的危险因素、肺移植手术相关因素和肺移植手术后的危险因素,护理措施包括肺移植前感染的预防、围手术期感染预防及护理、出院患者感染的预防护理,为肺移植受者感染预防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