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35(18):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01
摘要:目的 探讨正念冥想干预对护士第二受害者体验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近6个月内经历不良事件的护士46人进行正念冥想干预,包括4个课程模块,即正念冥想介绍、正念冥想框架、纵向引导冥想计划、正念冥想询问和反思,持续8周。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第二受害者经验及支持量表和希望水平量表评估护士第二受害者体验及希望水平。结果 干预后护士第二受害者体验及支持总分、各维度(除非工作相关支持外)得分显著降低,希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正念冥想干预适用于护士第二受害者人群,能有效降低其经历不良事件后的痛苦体验,提高其支持及希望水平,促进护士心身健康。
2020, 35(18):4-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04
摘要:目的 降低年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育忧虑。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年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基础健康教育,干预组给予多学科模式下的生育咨询及教育干预,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采用生育忧虑量表及自制癌症育龄女性生育知识问卷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癌症相关生育知识得分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生育忧虑总分及备孕、配偶知情、接受度、怀孕能力、自身健康、子女健康维度得分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生育咨询及教育干预可提高年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癌症相关生育知识水平,减轻年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忧虑。
2020, 35(18):8-10+2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08
摘要:目的 探讨PBL式健康教育对肝硬化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心理痛苦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按消化内科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PBL健康教育。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及心理痛苦量表测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40例、对照组39例完成研究纳入分析,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感受负担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心理痛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肝硬化患者实施PBL式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其自我感受负担和心理痛苦,有利于促进患者心身健康。
2020, 35(18):11-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11
摘要:目的 了解乳腺癌化疗患者预期性悲伤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医护人员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以便利抽样方法选取乳腺癌化疗患者196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预期性悲伤评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乳腺癌化疗患者预期性悲伤得分为(35.26±16.97)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人均月收入、自觉心理状况、疲乏、失眠、食欲减退、活动障碍和患病时长的乳腺癌化疗患者预期性悲伤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人均月收入、自觉心理状况、疲乏、活动障碍为乳腺癌化疗患者预期性悲伤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共解释总变异量的24.60%。结论 化疗期乳腺癌患者预期性悲伤处于中等水平,临床医务人员需关注其心理状态,评估并分析导致其预期性悲伤的影响因素,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其预期性悲伤水平。
2020, 35(18):15-1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15
摘要:目的 评估男护士性格优势、优势运用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便利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的注册男护士744名,采用三维度性格优势问卷、优势运用量表和总体幸福感调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男护士性格优势和优势运用得分分别为(3.53±0.58)分、(4.61±1.16)分,主观幸福感总得分为(72.89±12.73)分。男护士性格优势与优势运用、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优势运用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均P<0.01)。性格优势对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优势运用是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为0.101,占总效应的18.70%。结论 男护士的性格优势、优势运用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性格优势可以通过优势运用间接影响男护士的主观幸福感。临床管理者应重视识别男护士的性格优势,引导其正确运用优势,提高主观幸福感。
2020, 35(18):18-2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18
摘要: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化疗期患者的益处发现体验,为促进患者的积极心理形成提供参考。方法 以目的抽样法选取结直肠癌化疗期患者14例,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根据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提炼主题。结果 结直肠癌化疗期患者的益处发现体验包括个人成长、个人领悟、人际成长、接受、健康相关积极行为的改变5个主题,也有少数患者报告无益处发现体验。结论 结直肠癌化疗期患者多经历积极改变,医护人员应重视挖掘其益处发现体验的内涵,加强社会支持,同时明确干预时间,实行个体化干预,以帮助提高患者益处发现水平,促进患者心理健康。
2020, 35(18):22-2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22
摘要:目的 制订并实施假体周围感染预防护理方案,以降低髋膝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方法 建立多学科团队,参照相关诊断指南构建假体周围感染预防护理方案,包括术前金黄色葡萄球菌筛选去定植,备皮器具选择及皮肤准备流程优化;术中手术环境与植入物管理,伤口冲洗与体温控制,止血与输血管理;术后引流管留置、夹闭时机控制,伤口预警管理。选取髋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住院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26例和观察组251例,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假体周围感染预防护理方案。结果 观察组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为0.40%,对照组为1.77%;观察组住院时间(11.86±5.58)d ,对照组为(12.20±6.85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1~7 d行走训练疼痛指数为(2.72±0.99)分,对照组为(3.59±1.3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假体周围感染预防护理方案的构建,融入了多项护理应对策略及质量持续改进项目,可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行走训练疼痛程度。
2020, 35(18):26-2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26
摘要:目的 探索分娩预演结合3D技术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 按照住院日期将在产科门诊产检的200例初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产前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孕32周时对初产妇进行临产征兆、住院流程、自然分娩的分娩预演结合3D技术的产前教育。对两组产妇分娩恐惧、自我效能、分娩方式意愿选择及分娩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教育后观察组分娩恐惧、分娩自我效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自然分娩意向、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初产妇进行分娩预演结合3D技术的产前教育,可以降低初产妇分娩恐惧,提升其分娩自我效能,进而提高其自然分娩意愿,降低剖宫产率。
2020, 35(18):29-3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29
摘要:目的 探讨ADOPT模式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妇产科门诊就诊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及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ADOPT模式护理干预,持续8周。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血糖控制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巨大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ADOPT模式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改善患者妊娠结局。
2020, 35(18):32-3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32
摘要:目的 了解孕产妇母乳喂养自我调节动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母乳喂养干预以延长母乳喂养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在围生期保健门诊就诊的孕产妇(处于孕晚期或产后42 d)201例,应用简体中文版母乳喂养自我调节问卷进行母乳喂养自我调节动机的横断面调查。结果 孕产妇母乳喂养自我调节动机得分为(18.26±3.29)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孕产期、孕期是否接受过母乳喂养指导是影响孕产妇母乳喂养自我调节动机的主要因素(均P<0.01)。结论 孕产妇母乳喂养自我调节动机水平处于中等,医护人员应评估母亲母乳喂养自我调节动机水平,确定对母乳喂养自我调节动机有积极影响的关键因素,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母乳喂养动机,延长母乳喂养持续时间。
杨丽全,彭娘慧,魏碧蓉,黄茂新,顾琳,李真真,周建福,郑晓娴
2020, 35(18):36-3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36
摘要:目的 了解儿科ICU护士对重症患儿不再心肺复苏(DNR)决策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儿科护士对重症患儿签署DNR意愿书/同意书态度问卷对239名儿科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儿科ICU护士DNR决策态度总均分为(2.88±0.27)分,30.96%的儿科ICU护士的DNR决策态度积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是影响儿科ICU护士DNR沟通态度的主要因素,了解患儿治疗决策、信仰是影响儿科ICU护士DNR决策策略态度的主要因素,了解患儿治疗决策是影响儿科ICU护士DNR决策态度的主要因素(P<0.05,P<0.01)。结论 儿科ICU护士对重症患儿DNR决策态度积极性较低,专科以下学历和不了解患儿治疗决策者积极性更低。建议对儿科ICU护士开展临终关怀及DNR相关知识培训,改善DNR决策态度。
2020, 35(18):40-4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40
摘要:目的 对晚期癌症患者问题提示列表(QPL-AC)进行汉化,为促进晚期癌症患者参与医患沟通提供辅助工具。方法 对QPL-AC进行汉化,使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患者认知性访谈法进行文化调适,抽取60例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可行性评估调查。结果 11名专家参与咨询,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达100%,权威系数0.91,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164(P<0.01);55例(91.67%)患者参与可行性评估,患者认为“癌症与预后”“抗癌治疗无效时”及“为以后做准备”主题下条目会引起不悦,但50例(90.91%)患者认为中文版QPL-AC具有可理解性与可利用性。结论 QPL-AC的引入需要根据文化语境进行调适,中文版QPL-AC经过修订后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可用于辅助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医患沟通。
2020, 35(18):44-4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44
摘要:目的 系统分析紧急剖宫产患者决策分娩时间延迟现状,为产科急诊流程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对95例紧急剖宫产患者进行全程跟踪记录,绘制价值流程图,分析从决定行剖宫产手术至胎儿娩出各环节过程。结果 紧急剖宫产患者决策分娩时间为43(29,65)min,其中工作时间为23(18,32)min,延误时间为16(7,37)min。发生决策分娩时间延误64例(67.37%),主要延误环节为医生决定手术至患者到达手术室,延误率为52.63%。结论 紧急剖宫产手术决策分娩时间延误时间偏长,紧急剖宫产院内流程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果断决策分娩,开启绿色通道,提高各科室间的合作,多样化的病情告知方式等是优化流程的关键措施。
2020, 35(18):47-48+7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47
摘要:目的 总结13例胰液肠内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术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3例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行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早期加强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和引流管引流性质的观察,做好指端血糖监测和液体管理等预防护理。结果 13例患者中,7例患者发生1~3种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有急性排斥反应、胰腺坏死导致的腹腔出血、抗凝过度导致的腹腔出血、肠梗阻),除1例死亡,其余均顺利出院。结论 加强胰液肠内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预防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020, 35(18):49-5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49
摘要:目的 总结4例婴儿心脏移植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4例心脏疾病婴儿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原位心脏移植。做好大供心综合征预防护理,俯卧位机械通气的监测与护理,延迟关胸的观察和护理,腹膜透析护理,一氧化氮吸入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观察与护理,营养支持护理,免疫排斥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结果 4例婴儿住院55~131 d。出院时复查心脏超声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55%~68%。出院后门诊定期复查,随访3~62个月,4例婴儿一般情况可,左心室射血分数53%~70%。结论 婴儿心脏移植手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护理人员需掌握婴儿心脏外科术后各项危重症护理技术,多维度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婴儿心脏移植术后生存率。
2020, 35(18):52-5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52
摘要:目的 提高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患者体位安全性。方法 对157例全麻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采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行脊髓和神经功能监测,依据MIOM异常信号及时进行排查和体位调整。结果 11例发生神经电生理信号异常,经排查和调整受累肢体体位后,MIOM信号均恢复至基线水平,术后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结论 对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患者,MIOM可起到较好的体位异常预警,有利于及时有效排查处置,避免患者发生体位相关神经损伤。
2020, 35(18):55-5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55
摘要:目的 探讨75%乙醇不同喷雾量消毒瓶塞的消毒效果及待干时间,以选择适宜喷雾量。方法 选择同批号西林瓶200瓶,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A组、实验B组和实验C组,每组50瓶。对照组采用75%乙醇擦拭消毒,实验组采用75%乙醇喷雾式消毒,每个西林瓶消毒1次,实验A组、B组、C组单次喷雾量分别为0.10 mL、0.13 mL和0.16 mL。分别记录每瓶西林瓶消毒后的待干时间并取样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四组均未检出细菌,合格率为100%。对照组与实验A、B、C组的消毒待干时间分别为(77.82±13.02)s、(61.76±8.26)s、(69.60±8.84)s和(78.62±8.46)s,组间比较除对照组与实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选择75%乙醇单次喷雾量0.13 mL对瓶塞进行消毒,可保证消毒效果且减少消毒待干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020, 35(18):58-6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58
摘要:目的 审查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预防和管理的最佳证据,分析循证护理实践中的障碍因素,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最佳证据并总结,确定审查指标、审查方法,针对审查结果进行障碍因素分析。结果 依据12条最佳证据制订13条质量审查指标,障碍因素主要为培训不足、物资缺乏、医务人员意识问题、缺乏规范化管理。结论 临床科室需要结合临床环境、医务人员应用证据的促进因素及阻碍因素、患者意愿及偏好等有针对性地选择证据,同时应用者还需持续对证据进行更新。
2020, 35(18):61-6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61
摘要:目的 了解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伤害事件的发生特征,探索各特征之间的关联性,旨在为制定跌倒伤害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3所综合性医疗机构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发生的115例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伤害事件,采用Aprior算法对跌倒伤害事件发生特征进行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结果 通过设定筛选条件共得到473条强关联规则,结合护理专业知识最终得到9条具有临床实际意义的强关联规则,主要包括发生时间为00:01~06:59、3~6种并存疾病和未主动寻求帮助等。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伤害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特征,挖掘出的关联规则能够为护理人员提供跌倒伤害高频场景的指导意见,以此识别易导致跌伤的高危人群及环境,为预防跌倒伤害项目提供较好的案例支持。
2020, 35(18):65-6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65
摘要:目的 建立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口渴护理干预策略,以提高患者口腔舒适度。方法 将便利选取的289例胃肠道术后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99例)、观察1组(96例)、观察2组(94例),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观察、反思、计划、行动的2个循环过程,不断修正、完善口渴护理干预策略,并形成围术期口渴症状管理流程。统计三组患者术后2 h及6 h口渴程度和口腔舒适度评分。结果 观察2组术后2 h口渴程度与口腔舒适度评分均改善,但与对照组及观察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 h口渴程度改善明显,口腔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基于行动研究法对胃肠肿瘤手术患者进行口渴护理干预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口渴程度与口腔舒适度。
2020, 35(18):68-7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68
摘要:目的 了解ICU护士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执行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促进早期下床活动在ICU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ICU护士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执行情况问卷,对南京市15所三级综合医院的333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12.91%的ICU护士从未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护士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及医生对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态度是ICU护士协助患者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部分ICU护士未重视和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需提升护士早期下床活动相关知识及医生对早期下床活动的态度,以促进ICU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2020, 35(18):71-7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71
摘要:目的 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管理,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方法 在医院现有信息系统基础上,基于PDA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管理系统,实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的智能化全程监控。将此系统应用于2019年收治的75例患者(观察组),并与2018年的84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应用效果比较。结果 观察组门球时间及救治各环节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系统应用后观察组抢救路径完整执行率达到86.67%,医护人员对系统使用满意率为93.33%。结论 基于PDA开发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管理系统,可规范患者诊疗过程,实现对患者抢救过程的科学管理,有效缩短患者门球时间,有利于提高抢救效率。
2020, 35(18):75-7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75
摘要:目的 编制护理人员职业偏差行为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在文献回顾与访谈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偏差行为分类体系形成量表原始条目池;对9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后形成原始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国家级护理学习班的临床护士3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形成的量表包括5个维度 21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5个,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1.816%。量表的各因子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r)为 0.650~0.871(均P<0.01),各因子之间的r为0.340~0.609(均P<0.01);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 0.975,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7,奇偶折半信度为0.897,重测信度为0.846。结论 护理人员职业偏差行为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护理人员职业偏差行为的评价工具。
2020, 35(18):79-8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79
摘要:目的 了解安宁疗护护士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安宁疗护护士疼痛管理实践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便利抽取湖南省长沙、株洲和益阳地区的276名安宁疗护护士,采用疼痛护理工作现状调查表、中文版卡尔森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先决条件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安宁疗护护士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总得分为(3.05±0.49)分,既往实践、疼痛需求、创新、社会系统属性4个分量表得分分别为(3.48±0.85)分、(3.20±0.50)分、(2.80±0.75)分、(2.47±0.83)分。工作单位、职称、参加过疼痛护理培训、经常主动观察评估疼痛、在校接受过安宁疗护教育可解释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水平54.5%的变异(P<0.05,P<0.01)。结论 安宁疗护护士的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水平处于中等水平,需加强安宁疗护护士疼痛教育培训,提高其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水平,提升安宁疗护质量。
2020, 35(18):83-8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83
摘要:目的 了解高年资专科护士自我超越的促进因素。方法 对15名高年资专科护士就自我超越的动力因素进行深入访谈,对访谈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归纳和提炼。结果 归纳出2个主题和9个副主题,包括内在驱动力(思维结构改变、个性特征、目标导向、反馈寻求行为、反思与自我激励)和外在驱动力(团队支持、领导授权、外源性压力和社会认可)。结论 促进高年资专科护士自我超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建议护理管理者采取相应措施,重视发挥专科护士的内在动力,优化外力支持环境,以促进专科护理队伍建设。
2020, 35(18):87-8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87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专科护士科研能力现状,为实施针对性培训、提高专科护士的科研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对1 199名临床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专科护士科研能力总分为(55.57±20.47)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发现问题能力、文献查阅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科研实践能力、资料处理能力和科研设计能力。不同性别、学历、职称、医院级别,是否参与专科护理门诊、疑难病例会诊和主持教学查房的临床专科护士科研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临床专科护士科研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需重视专科护士科研能力培养,尤其需针对性进行科研设计和资料处理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专科护士的护理科研能力。
2020, 35(18):90-9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90
摘要:目的 调查临床护士对医院伦理氛围感知和临床关怀态度现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开展针对性干预以改善护士临终关怀态度提供参考。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20名临床护士,采用医院伦理氛围量表和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对医院伦理氛围感知得分为(107.05±11.91)分,临终关怀态度得分为(106.22±9.39)分。临床护士对医院伦理氛围感知与临终关怀态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临床护士对医院伦理氛围感知与临终关怀态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院管理者通过营造良好的医院伦理氛围,可改善护士对医院伦理氛围感知,从而提高护士临终关怀态度的积极性。
2020, 35(18):93-95+10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93
摘要: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结合案例分析在本科护生外科护理学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抽签法将2个本科护理教学班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融入思维导图结合案例分析方法。结果 教学后实验组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批判性思维能力、理论成绩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50%以上实验组学生对改革后教学方法持肯定态度。结论 思维导图结合案例分析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本科护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外科护理学教学效果。
2020, 35(18):96-9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96
摘要:目的 评价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分层培训的效果。方法 成立科研培训管理小组,根据护士科研能力自评得分及意愿将参与培训的81名护士分层并分配至初级班37名、中级班27名和高级班17名,设置各层级培训课程,开展针对性的护理科研培训,持续5个月。结果 培训后,护士科研能力自评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P<0.01)。培训后,初级班问题发现、论文写作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中级班科研能力总分、文献查阅、论文写作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P<0.01);高级班科研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科研能力分层培训有利于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但是培训后护士科研能力自评得分并不高,护士的科研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020, 35(18):99-10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99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基于出院评估单的医院-社区-家庭三方联动的延续护理实施效果。方法 根据住院时间将2019年1~5月心内科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评估、出院指导和随访;2019年6~10月心内科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出院处置基础上,出院前评估患者出院准备度,根据出院评估单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三方联动的延续护理。比较两组出院准备度、家庭自我管理、复诊、基层医疗机构就诊、非计划就医和再入院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院准备度得分、家庭自我管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复诊情况高于对照组,而非计划就医和再入院情况低于对照组。结论 基于出院评估单的医院-社区-家庭三方联动延续护理的实施,可加强医院-社区-家庭三方的互联互通,完善冠心病患者的院外管理,改善患者预后,减少非计划就医和再入院,并提高患者的基层就诊率,促进分级诊疗。
2020, 35(18):103-10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103
摘要:目的 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营养管理,以改善其营养状况。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首次置管行腹膜透析患者分为两组,2018年1~5月收治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按腹膜透析管理流程实施常规护理,由腹膜透析护士负责腹膜透析治疗、营养管理、延续护理等;2019年1~5月收治的45例患者为干预组,组建多学科营养管理团队,实施多学科协作营养管理。结果 干预组出院后1个月和6个月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铁结合力、BMI、上臂肌围及营养不良炎症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多学科协作营养管理,能有效改善腹膜透析患者营养水平,并能够强化护士在营养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2020, 35(18):107-1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107
摘要:随着精准理念向临床医学各个专业迅速渗透,精准护理应运而生。通过溯源精准护理的内涵、理清其概念范畴,从护理评估、症状管理、用药督导和健康教育4个方面分析精准医学视域下护理理念的革新和实践进展,展望精准护理的未来前景,以期为精准护理研究和实践的深入推进提供参考。
2020, 35(18):110-1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110
摘要:家庭抗逆力在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促进家庭的良好适应、减轻社会的疾病负担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有效挖掘家庭自身力量,实施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家庭抗逆力已成为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对国内外现有的家庭抗逆力实践干预项目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保持家庭坚强项目、慢性病儿童家庭抗逆力干预项目和以家庭为中心的弹性训练项目,以期为实施有效干预和进一步开展有关家庭抗逆力的护理研究提供参考。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