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35卷第1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重点关注——肿瘤护理专题
    •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服务干预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2020, 35(14):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01

      摘要 (313) HTML (0) PDF 1.03 M (8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制订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服务干预方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文献回顾及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与家庭自我管理理论和过渡期理论构建干预方案。采用整群抽样选取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按科室分对照组56例与研究组60例。对照组接受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及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行制订的出院准备服务干预方案进行干预。结果 两组出院前出院准备度得分、出院指导质量得分、术后4周并发症级别及非计划性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可改善护士出院指导质量,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性再入院率。

    • 居家吞咽训练联合摄食指导在下咽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20, 35(14):6-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06

      摘要 (322) HTML (0) PDF 1017.62 K (7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下咽癌患者居家吞咽训练联合摄食指导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行下咽癌手术的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给予居家吞咽训练联合摄食指导。采用经口摄食功能量表(FOIS)、洼田饮水实验、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MDADI)、BMI评价两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及营养情况。结果 术后30 d时观察组FOIS评分、MDADI得分及BMI显著高于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下咽癌患者术后居家吞咽训练联合摄食指导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

    • >重点关注———肿瘤护理专题
    • 徒手淋巴引流联合凯格尔训练在宫颈癌术后外阴Ⅰ期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

      2020, 35(14):10-1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10

      摘要 (396) HTML (0) PDF 1000.71 K (7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徒手淋巴引流联合凯格尔训练方法在宫颈癌术后Ⅰ期外阴淋巴水肿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宫颈癌术后单纯外阴Ⅰ期淋巴水肿患者10例,采用徒手淋巴引流联合凯格尔训练进行干预,20次为1个疗程,为期28 d。结果 治疗的0、5、10、15、20次患者外阴的Ⅰ期淋巴水肿逐渐好转,1个疗程结束后9例患者外阴Ⅰ期淋巴水肿完全消退,1例部分消退。结论 重视、早期识别和治疗外阴Ⅰ期淋巴水肿至关重要;徒手淋巴引流联合凯格尔训练方法对宫颈癌术后外阴Ⅰ期淋巴水肿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宫颈癌术后外阴淋巴水肿患者的生活质量。

    • >重点关注——肿瘤护理专题
    • 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性护理

      2020, 35(14):13-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13

      摘要 (351) HTML (0) PDF 965.89 K (6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2017年收治的685例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8年收治的76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通过Caprini风险评估、分级,给予预防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术后血液指标、胸管引流量及留置时间、血栓栓塞事件、住院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7 d的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术后胸管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下肢静脉血栓及肺血栓栓塞发生率、住院时间、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的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减少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 转移肌皮瓣修复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胸胃气管瘘患者的护理

      2020, 35(14):15-1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15

      摘要 (303) HTML (0) PDF 990.40 K (6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发生胸胃气管瘘患者的护理方法及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食管癌术后发生胸胃气管瘘后行转移肌皮瓣修复术患者的护理过程。护理要点包括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尽早发现临床症状,积极配合急诊手术;加强皮瓣观察,注意引流管道及胸腔逆行冲洗护理,做好呼吸道管理及肠内营养支持,预防感染促进肌皮瓣成活,促进瘘口愈合;做好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 3例患者经积极治疗护理均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患者进食、呼吸正常。结论 胸胃气管瘘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急诊下行转移肌皮瓣修复术,术后加强专科护理,做好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病死率。

    • >专科护理
    • 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损伤风险预测的膀胱内压临界值研究

      2020, 35(14):18-2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18

      摘要 (335) HTML (0) PDF 996.46 K (7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对脊髓损伤患者预测上尿路损伤风险的膀胱内压临界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脊髓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诊断标准分为上尿路功能损害组和无上尿路功能损害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进行膀胱内压诊断上尿路损伤的ROC曲线分析。结果 上尿路损伤组年龄显著大于无上尿路损伤组,病程显著短于无上尿路损伤组(均P<0.01),根据ROC曲线计算得到膀胱内压最佳临界值为33.25 cmH2O。结论 可将33.25 cmH2O作为预测上尿路损伤的膀胱内压力临界值。

    • 肾移植受者锻炼自我效能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0, 35(14):21-2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21

      摘要 (350) HTML (0) PDF 1.00 M (6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肾移植受者术后锻炼自我效能的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因素,为临床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锻炼行为阶段量表、锻炼自我效能量表和锻炼社会支持量表对 308例肾移植受者进行调查。结果 锻炼自我效能量表中行动自我效能(13.47±4.31)分,保持自我效能(35.41±11.70)分,恢复自我效能(9.91±3.49)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行动自我效能主要受锻炼社会支持、透析时间、血糖和肾功能的影响,保持自我效能主要受行动自我效能和锻炼社会支持的影响,恢复自我效能主要受保持自我效能的影响(P<0.05,P<0.01)。结论 肾移植受者锻炼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临床医务人员加强科学锻炼指导,以提高患者的锻炼自我效能水平,促进患者健康锻炼行为。

    • 无痛分娩中入量管理途径的研究

      2020, 35(14):25-2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25

      摘要 (357) HTML (0) PDF 998.22 K (7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入量管理用于无痛分娩对产程进展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按期产检并行经阴道无痛分娩的178例低危初产妇,按照入院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n=90)和对照组(n=88)。在入量动态调整下,对照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开始采用静脉补液,观察组活跃期开始采用静脉补液配合进食管理,比较两组产程进展和分娩结局差异。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缩宫素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自然分娩率和产时出血量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呕吐发生率以及血糖、血钠和血细胞比容无显著改变,两组新生儿pH值、乳酸、碱剩余和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阴道无痛分娩初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开始给予静脉补液和进食管理可缩短产程时间,减少缩宫素的使用,提高自然分娩率,对产妇呕吐以及血糖、血钠水平和新生儿评分无不利影响。

    •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的护理

      2020, 35(14):28-3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28

      摘要 (337) HTML (0) PDF 1000.52 K (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纤维蛋白凝胶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G-ACI)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2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分2次接受手术:第1次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膝关节镜软骨组织取出术,送实验室进行分离培养;1个月后接受第2次手术,分别为纤维蛋白凝胶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G-ACI)手术和全镜下G-ACI手术。2例患者术前完善各项评估和检查,做好软骨取出术后护理及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后护理,配合正确而有效的康复训练,并做好并发症预防及护理。结果 2例顺利完成手术, 移植术后6周均能扶拐下地,负重1/2体质量,术后10周例1能够完全负重、例2可以3/4负重,术后9个月2例患者均能跑步和骑自行车;移植术后1年可上下楼梯、长途行走,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术后康复训练是保证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给予软骨取出部位及移植后患肢护理,规范的康复训练指导,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康复周期长,个体化的、精确的、规范的康复训练计划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 >手术室护理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综合医院手术室的规范化管理

      2020, 35(14):31-3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31

      摘要 (338) HTML (0) PDF 987.71 K (6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避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手术患者及医务人员感染。方法 从疫情防控三级组织、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患者的管理、手术室布局管理、手术相关人员管理、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方面总结疫情期间的规范化管理方法。结果 共实施手术448台,其中急诊手术282台,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手术5台。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及辅助工人1 200余人次,均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职业暴露及医院感染。结论 手术室规范化管理制度和流程指引有利于参与手术的各类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有序应对和及时抢救,同时可避免职业暴露及医院感染的发生。

    • >基础护理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排尿护理流程的构建与应用

      2020, 35(14):34-3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34

      摘要 (307) HTML (0) PDF 1.01 M (7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排尿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94例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6例,观察组18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介入治疗围术期排尿护理,观察组应用经专家咨询建立的围术期排尿护理流程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围术期排尿情况、术后首次排(导)尿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 观察组术前及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术后首次排(导)尿前收缩压及舒张压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围术期排尿护理流程可改善患者围术期床上排尿困难,有效预防尿潴留,有助于维持患者术后血压稳定。

    •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导管不同固定方法的比较

      2020, 35(14):39-4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39

      摘要 (362) HTML (0) PDF 971.16 K (7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导管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 按入院时间将78例使用脐静脉导管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按常规方法固定脐静脉导管;观察组(40例)采用改良法固定脐静脉导管。对比两组脐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 观察组脐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为(8.16±0.74)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6.21±1.02)d;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脐静脉导管固定法可有效延长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置管时间,降低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且操作简便。

    • >护理管理
    • 养老机构医护人员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实践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0, 35(14):41-4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41

      摘要 (327) HTML (0) PDF 1019.35 K (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养老机构医护人员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实践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探讨对策。方法 便利选取重庆市主城9个行政区内15所养老机构的223名医护人员进行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知识、行为、行为阻碍因素的调查。结果 养老机构医护人员预立医疗照护计划行为总分为(10.22±2.19)分,处于中等水平,预立医疗照护计划行为平均参与率为20.1%;阻碍预立医疗照护计划行为的首要因素是“临终老年人的治疗通常由家属的意见决定”;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知识总分为(20.88±6.33)分,处于中下水平;预立医疗照护计划了解情况、推行意愿及知识总分影响医护人员预立医疗照护计划行为(均P<0.01)。结论 养老机构医护人员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实践较少,应加强培训宣传,针对影响及阻碍因素制定应对策略,以促进养老机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工作的顺利推行。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

      2020, 35(14):45-4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45

      摘要 (299) HTML (0) PDF 984.98 K (8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经验,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借鉴。方法 将肿瘤中心改建为符合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标准的定点医院,设14个病区850张床位;与援鄂医疗队共同成立联合护理部,制定护理工作制度和规范,建立护理安全事件处理流程,构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严格督导与质控。结果 累计收治患者1 022例,治愈出院763例;三级护理质量控制检查合格率为100%;隔离病区医护人员零感染。结论 构建统一的制度、工作流程及质量与安全管理标准,有利于多团队协作工作及同质化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 规范化培训护士人文执业能力与心理资本的相关性研究

      2020, 35(14):48-5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48

      摘要 (303) HTML (0) PDF 1008.05 K (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规范化培训护士人文执业能力与心理资本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护士人文执业能力量表、护士心理资本问卷(中文修订版)于2019年6~8月对广东省4所三甲医院的955名规范化培训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规范化培训护士的人文执业能力总分为(111.45±16.11)分,心理资本总分为(95.25±15.48)分,相关性研究显示二者呈正相关(r=0.697,P<0.01);回归分析显示护龄、来自家人的关心程度、自我效能、希望是规范化培训护士人文执业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可预测规范化培训护士人文执业能力总变异的50.4%。结论 规范化培训护士人文执业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心理资本处于中上水平,两者呈正相关。护理管理者应从心理资本角度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人文执业能力。

    • 可穿戴设备用于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管理的可行性研究

      2020, 35(14):52-5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52

      摘要 (308) HTML (0) PDF 1.04 M (6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可穿戴设备在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居家养老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客观评价工具。方法 将36名养老院护理人员按照性别分层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两组穿戴好设备后,分别根据自己的动作习惯(第1天)和培训后的规范(第2天)完成9项护理服务,得到数据集A、B(未培训数据)和数据集A’、B’(培训后数据)。根据构建的护理行为识别实验模型,采用python编写程序来完成数据的分类识别。进行4组实验,即实验Train(A’)、Test(A’-left)和Train(B’)、Test(B’-left)、实验Train(A’)、Test(B’)和Train(B’)、Test(A’)、实验Train(A’,B’,A)、Test(B)、实验Train(A’,B’,A,B)、Test(A-left),分别得到护理服务行为的识别精度(precision)、精准率和召回率的简单调和平均数(f1_score)和召回率(recall)值。结果 9项护理服务行为的precision、f1_score和recall都大于0.9600,且最高可达1.0000。分类精度最低为0.7522,而通过培训采用标准化护理服务的动作要点,可以有效地将分类精度提高到0.9821以上。结论 可穿戴设备对护理行为的识别精度较高,可用于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管理。

    • “互联网+”心血管专科护理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2020, 35(14):57-6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57

      摘要 (353) HTML (0) PDF 1006.24 K (6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互联网+”构建心血管专科护理管理平台,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7月构建 “互联网+”心血管护理管理平台,在平台应用前(2019年4月)与平台应用后(2019年8月)便利抽取心血管疾病患者各40例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同一组护士30名,干预时间为3个月。对照组常规入院护理、随访护理,护士通过传统的面授、考核形式进行培训。观察组借助心血管专科护理管理平台行全程护理,护士亦通过平台进行患者管理和接受培训。结果 平台应用后护患对平台的满意率较高,均达90%以上;平台应用后各项护理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应用前(均P<0.01)。结论 “互联网+”心血管专科护理管理平台的构建整合了医护端和患者端的多个模块,既提升了护理管理水平,又提高了护患满意度,同时有利于提高护士的自身价值。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救治定点医院驰援护士院感防控培训与管理

      2020, 35(14):61-6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61

      摘要 (312) HTML (0) PDF 979.14 K (6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在疫情紧急的情况下,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救治定点医院驰援护士进行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和管理的方法。方法 综合运用现场授课、网络培训、培养感控专员法、宣传法、视频监控法、日常巡查法和主题会议法对外省医疗队的护理人员进行新冠定点医院感染防控培训与管理。结果 以来自江苏省的100名护理人员为例,在驰援51 d后全部安全撤离,无医护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定点医院感染防控方案在驰援护士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和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符合疫情特殊时期医院感染防控要求,保障了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安全。

    •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情域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0, 35(14):64-6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64

      摘要 (325) HTML (0) PDF 1008.31 K (6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贵州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情域能力现状并探讨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情域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护士情域能力评价量表对贵州省9个州市45个临床科室的1 823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情域能力评价量表总得分、专业信念感知能力、专业内涵领悟能力、专业价值评价能力、专业价值内化能力得分分别为108.61±22.53、21.71±4.82、30.34±6.43、26.48±5.51、30.08±6.72。护士年龄、岗位、最高学历、是否门急诊片区及离异是临床护士情域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贵州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情域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可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加强对低年资、无职务、学历较低、门急诊片区、离异护士情域能力的培训。

    • >护理教育
    • 实习护生转型冲击与反馈寻求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2020, 35(14):68-7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68

      摘要 (352) HTML (0) PDF 1012.42 K (7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实习护生转型冲击与反馈寻求行为现状,分析实习护生反馈寻求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综合医院实习护生189名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问卷、转型冲击评价量表和反馈寻求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习护生转型冲击得分为92.66±19.71;反馈寻求行为得分为61.27±9.35;学生干部经历、对护理工作的态度和转型冲击是实习护生反馈寻求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 实习护生转型冲击与反馈寻求行为均处于中等水平,提示护理教育者与管理者应营造良好的反馈互动文化氛围,针对实习护生反馈寻求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端正其护理工作的态度,降低转型冲击程度,以提高实习护生的反馈寻求行为,提高护生临床实习质量。

    • 实习护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认知及应急能力的调查研究

      2020, 35(14):72-7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72

      摘要 (301) HTML (0) PDF 982.83 K (7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认知及应急能力,为提升实习护生应急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运用一般资料问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风险认知量表和护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量表,对77名在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实习的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实习护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认知得分和应急能力得分分别为(3.59±0.50)分和(3.25±0.47)分,均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和实习科室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不同实习科室是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实习护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和应急能力有待提高,教学医院和高校应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提高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 >心理护理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方舱医护人员共情疲劳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 35(14):75-7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75

      摘要 (327) HTML (0) PDF 1.00 M (9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方舱医护人员共情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专业生活质量量表(ProQOL)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在武汉市3所方舱医院工作的219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共情疲劳得分为共情满意维度(38.74±7.83)分,职业倦怠维度(21.64±5.05)分,继发性创伤应激维度(20.90±6.29)分;其中轻度共情疲劳105人(47.95%),中度共情疲劳32人(14.61%),重度共情疲劳23人(10.50%);共情疲劳受医护人员工作单位所在省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史、方舱工作时间、工作环境适应情况、工作负荷、睡眠情况、心理弹性的影响(P<0.05,P<0.01)。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护人员共情疲劳现象普遍存在,可通过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培训与督导、合理人力资源管理、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一线医护人员人文关怀等措施帮助改善共情疲劳状态,维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一对一心理干预的效果

      2020, 35(14):79-8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79

      摘要 (331) HTML (0) PDF 989.56 K (7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方法 对经心理筛查焦虑抑郁并存的5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一对一心理干预,包括倾听、呼吸放松训练、疾病意义的认知、改变经验元素法等。干预前后采用数字评分尺对其担心、焦虑、恐惧及其他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前数字评分尺评分担心、焦虑、恐惧、其他心理状况≥4分者分别为5例、5例、4例、3例,干预后分别为2例、1例、1例、2例。结论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负性情绪较重,及时的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其心理危机。

    • >康复护理
    • 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研究

      2020, 35(14):82-8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82

      摘要 (348) HTML (0) PDF 1.00 M (6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2018年6~9月30例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同期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术后24~72 h拔除伤口引流管前早期离床活动;对照组待拔除伤口引流管后离床活动。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离床活动的安全性相关指标(伤口引流量、总失血量、出院前血红蛋白、伤口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有效性相关指标(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日)。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日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伤口引流量、总失血量、出院前血红蛋白及伤口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规范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下,术后24~72 h拔除伤口引流管前早期离床活动,不会增加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后患者出血的风险,能减少术后住院日。

    • >医院感染
    • 脉动真空清洗消毒器在腔镜器械再处理中的应用

      2020, 35(14):86-8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86

      摘要 (320) HTML (0) PDF 968.17 K (7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脉动真空清洗消毒器在腔镜器械再处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0件术后腔镜器械随机分成两组各250件,进行预处理后对照组采用喷淋清洗,观察组采用脉动真空清洗。比较两组清洗效果,记录用时。结果 清洗后两组腔镜器械目测合格率和残留蛋白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清洗≥2套腔镜器械时,脉动真空清洗用时短于喷淋清洗用时。结论 脉动真空清洗术后腔镜器械效果可靠,且可优化工作流程,节约人力,提高腔镜器械周转效率。

    • >循证护理
    • 老年肌少症患者非药物干预的证据总结

      2020, 35(14):88-9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88

      摘要 (397) HTML (0) PDF 1.01 M (9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和评价老年肌少症患者非药物干预的最佳证据,为其健康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按照“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根据PICOS原则构建循证问题,系统检索老年肌少症非药物干预的相关证据,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和总结。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6篇。共提取总结8条证据,包括运动干预类型、运动干预处方、营养干预、健康教育和综合干预5个方面。结论 建议证据使用者根据临床环境、专业技能及患者意愿,选择裁剪最佳证据,且在证据应用前,应对老年肌少症患者的基线运动水平和营养状况进行严格评估。

    • >社区护理
    • 基于网络的区域辐射管理在居家老年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中的应用

      2020, 35(14):92-9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92

      摘要 (300) HTML (0) PDF 1012.05 K (6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网络的区域辐射管理模式,并评价其在老年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85例老年压力性损伤高危居家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按照护理常规给予出院指导及随访,观察组采用基于网络的老年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居家护理的区域辐射管理模式,并制定了评估、服务、会诊流程。干预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老年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居家护理区域辐射管理模式的建立,形成了科学规范的出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管理制度,提升了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的居家护理质量及管理水平,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文献分析
    • 亚低温治疗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儿干预疗效的系统评价

      2020, 35(14):96-99+10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096

      摘要 (330) HTML (0) PDF 1.11 M (6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亚低温治疗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儿疗效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等,查找有关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用Rev Man5.3、Stata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4篇文献,共924例颅脑损伤患儿。Meta分析显示,亚低温组与常温组病死率、格拉斯哥结局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早期对降低患儿颅内压有一定作用。亚低温组与常温组比较,显著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P<0.05),而其他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肺炎、ARDS、败血性休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亚低温干预对颅脑损伤有一定疗效,但应用于颅脑损伤患儿的体温管理尚需综合谨慎考虑。

    • >综述
    • 高磷血症透析患者膳食管理的研究进展

      2020, 35(14):100-10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100

      摘要 (307) HTML (0) PDF 1.02 M (7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磷血症是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科学的膳食管理是有效控制高磷血症方式之一。本文就高磷血症透析患者膳食磷摄入的评估方法、膳食管理现状、其他管理策略进行综述,旨在为高磷血症透析患者膳食管理提供借鉴。

    • 创伤患者谵妄的早期识别及预防护理策略研究进展

      2020, 35(14):104-10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104

      摘要 (355) HTML (0) PDF 1.02 M (7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创伤谵妄早期识别(包括危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估工具的应用)、预防护理策略(包括谵妄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和对因治疗护理)、以及管理策略三方面进行综述,为创伤患者谵妄的早期识别和预防提供参考。

    • 消化系统癌症高危人群预防主动行为的研究进展

      2020, 35(14):109-1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4.109

      摘要 (314) HTML (0) PDF 1.03 M (6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主动行为的概念,针对消化系统癌症高危人群,介绍其癌症预防主动行为的具体表现,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整理分析,提供癌症预防行为策略,以期提高消化系统癌症高危人群癌症预防水平,为我国医务工作者有针对性的为消化系统癌症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指导提供参考依据。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