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35(11):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01
摘要:目的 延伸医院护理服务,满足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 方法 成立“互联网+护理服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初步构建医院-家庭、医院-社区、医院-社区-家庭3种护理服务模式,研发相应信息平台,建立运行保障机制。 结果 实施4个月,为83例患者提供124例次护理服务,未发生护理相关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评分4.41±0.69;参与护理服务的31名护士对该模式的10个评价条目肯定率为64.5%~100%。 结论 以医院为主体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有利于促进护士多点执业的发展。
2020, 35(11):5-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05
摘要:目的 探讨线上线下结构化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将1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健康教育;干预组由多学科团队实施线上线下分层结构化健康教育。 结果 入院时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实施线上线下结构化健康教育,在控制血糖、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及改善妊娠结局方面效果优于常规教育。
2020, 35(11):9-1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09
摘要:目的 探讨蓝墨云班课联合仿真模拟用于手术室新护士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培训的效果。 方法 选取手术室新护士40人,按工作时间段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蓝墨云班课联合仿真模拟培训法。 结果 培训结束后观察组理论、技能操作及临床实训考核成绩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蓝墨云班课联合仿真模拟培训有利于手术室新护士掌握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相关知识,提升其临床操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020, 35(11):13-1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13
摘要:目的 提高高职护理学生综合技能教学效果,为其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方法 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2017级高职护理专业851名学生的《综合技能集训》课程,基于信息化技术、依据高职毕业生核心胜任力和护理岗位胜任力进行重构:包括单项训练、综合训练、考核3个模块5个阶段,再设内科、外科、儿科及重症监护4大岗位相应技能,实行院校联合教学。 结果 学生考核成绩为(89.18±4.84)分,82.02%~90.01%的学生对重构后的课程及教学方法持肯定评价;131名临床带教教师中45.04%~67.18%认为较以往带教的学生有更好的表现。 结论 《综合技能集训》课程的重构及院校联合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好评;为学生进入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2020, 35(11):17-2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17
摘要:数据挖掘通过逻辑回归、贝叶斯、决策树模型、人工神经网络等算法在海量医疗健康数据中挖掘出相关预测值或某病/某种情况的概率,以助医护人员识别潜在危重患者、评估疾病严重程度、预测病死率等,是有效的疾病管控方法。目前国内数据挖掘还处于起步阶段,需在预警模型、护理记录标准化、引进数据集管理人员等方面加强建设,使数据挖掘用于医疗护理工作中,预测病情发展趋势,辅助临床决策,从而维护患者安全。
2020, 35(11):21-2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21
摘要:目的 探讨胆囊疾病合并胃食管反流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禁饮最佳时间,以降低患者口渴、饥饿感。 方法 将163例胆囊疾病合并胃食管反流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B组(41例)、C组(43例)、D组(39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依次予以术前3 h、4 h、5 h、6 h禁饮。 结果 四组手术全程均未发生反流误吸;手术前后口渴、饥饿得分比较,A组显著低于C组、D组,B组显著低于D组(均P<0.05);术后排气排便时间,A组、B组显著短于C组、D组(均P<0.05);下床时间,A组显著短于D组(P<0.05);胃部超声检测胃窦横截面积及胃容积,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胆囊疾病合并胃食管反流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禁饮时间缩短至3~4 h安全,且可降低患者口渴、饥饿感,改善术后相关指标。
2020, 35(11):24-26+3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24
摘要:目的 降低老年脆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 方法 将187例老年脆性髋部骨折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95例,观察组9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生命帮助计划的多学科综合干预,包括成立由骨科、老年科、内科、麻醉科、康复科、药剂科、营养科及护理8个专业的多学科团队,制定和实施全程镇痛与早期活动、抗骨质疏松二级预防、强化一般措施等干预方案。 结果 观察组谵妄及相关并发症(压疮、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基于生命帮助计划的多学科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谵妄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2020, 35(11):27-2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27
摘要:目的 了解听力下降老年住院患者认知状况,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212例于耳鼻喉科住院的听力下降老年患者进行测评。 结果 212例听力下降老年住院患者中,50.47%存在轻度以上认知功能障碍;听力下降轻、中、重度三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听力下降重度组显著低于另两组(均P<0.05)。 结论 听力下降老年住院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认知障碍随听力下降加重而加重;医护人员应对听力下降患者进行认知障碍筛查,以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保障患者住院安全。
2020, 35(11):29-3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29
摘要:对1例多系统萎缩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患者,给予严格限水、适当补钠、抗感染、降高热等治疗及护理;同时加强安全防护、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强化出院指导。结果患者住院13 d好转出院;随访半年,肺部炎症吸收,膀胱造瘘定期换药,未发生泌尿系感染,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波动于38℃左右;长期常规口服盐胶囊。提出针对罕见、复杂疾病患者,兼顾疾病、心理、安全、早期康复训练的综合防护措施是有效治疗的保障。
2020, 35(11):32-3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32
摘要:目的 探讨隔姜灸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的疗效。 方法 将10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2)。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术后1~7 d在患者双侧血海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及太冲穴进行隔姜灸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7 d凝血功能相关指标。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7 d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延长,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两组均未发现出血征象。 结论 隔姜灸可安全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
2020, 35(11):36-4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36
摘要:目的 评价间歇导尿相关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整合现有指南的推荐意见,为规范间歇导尿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检索2009年1月至2019年3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间歇导尿相关临床实践指南,使用AGREEⅡ工具对纳入指南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 共纳入7部指南,总体质量评价为A级3部,B级3部,C级1部,经证据整合,形成间歇导尿评估、实践、教育和管理4个方面共27条推荐意见。 结论 现有间歇导尿指南整体质量尚可,指南制定方法学和报告规范有待提高;所整合证据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意义,可进行实践转化。
2020, 35(11):40-4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40
摘要:目的 探讨身体约束缩减方案在神经外科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神经外科ICU住院的263例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131例、干预组1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约束管理,干预组制定约束缩减方案,用于患者身体约束中。 结果 干预组身体约束率、约束致皮肤受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非计划性拔管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约束缩减方案的应用有效降低了神经外科ICU患者身体约束率及由此所致皮肤受损率,有利于患者自主活动和康复。
2020, 35(11):44-5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44
摘要:目的 探讨3%过氧化氢浸泡预处理对神经外科金属吸引头管腔清洗质量的效果,为提高器械清洗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将200件神经外科金属吸引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件。对照组流动水冲洗管腔15 s后喷洒保湿剂,实验组采用3%过氧化氢溶液浸泡5 min后再按照对照组方式处理。两组器械干燥后采用5倍放大镜检查、白通条检测、ATP检测合格率。 结果 实验组3种方法检测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用3%过氧化氢溶液浸泡预处理能有效提高金属吸引头管腔的清洗质量。
黄勤,李丽玲,杨童玲,王丽,陆春梅,刘晴,朱晓婷,郑如意,陶一波,刘婵,顾莺,张晓波,曹云,胡晓静
2020, 35(11):45-4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45
摘要:目的 探讨改善大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患儿结局的有效管理方法。 方法 自2014开始将责任护士负责式护理模式改为以护理小组为单位、专岗执行转运、呼吸治疗,组建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微护理专业团队解决各专科护理难点问题的护理工作模式。 结果 截至2019年,NICU共组建新生儿肠内外营养、血管通路、皮肤(伤口造口)、呼吸道管理、感染预防控制、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精细化护理、护理教育7个微护理专业团队;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VLBWI医院感染发生率、死亡率,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逐年下降(均P<0.01);VLBWI母乳喂养率,患儿家长满意度得分逐年上升(均P<0.01)。 结论 大型NICU在改进工作模式的同时建立微护理专业团队并投入实践中,有利于改善患儿结局,提高家长满意度。
2020, 35(11):49-5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49
摘要:目的 了解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智谋现况及其潜在类别,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智谋量表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成都市9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 026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护理人员智谋可分为低智谋型(14.23%)、一般智谋型(45.91%)、较强智谋型(33.33%)、强智谋型(6.5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医院类型及是否教学医院、每月夜班次数是智谋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护理人员智谋大部分处于一般水平,分为4个潜在类别,在综合及教学医院工作者智谋能力较强,而夜班次数的增多不利于强智谋能力的发展,护理管理者可针对不同智谋类别展开针对性训练。
2020, 35(11):54-5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54
摘要:目的 探讨安全转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管理。 方法 参与组织实施1 48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转运,做到周密计划,落实患者准备及物品准备,严格消毒防护。 结果 患者均安全转移至指定医疗点,参与转运工作的工作人员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结论 全面细致的安排和严格消毒隔离,为大规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安全转运提供了保障。
赵敬,张艳,王昱,许阳,杜灿灿,李宏洁,李思思,田雨同,刘珍
2020, 35(11):56-5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56
摘要:目的 深入了解安宁疗护试点病房护士的真实工作体验,为完善相关管理机制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全国首批安宁疗护试点病房的12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 结果 提炼出收获与成长、压力与挑战、需求与期待3个主题及其9个类属。 结论 护士感受到收获与压力并存;应加强专项培训,完善各项支持与管理机制,提高民众对安宁疗护认知等,以使安宁疗护顺利开展。
2020, 35(11):60-6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60
摘要:目的 深入了解临床护士工作安全感受与体验,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对15名临床护士进行有关工作安全感受的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以Colaizzi七步分析法整理分析资料。 结果 提炼出工作中缺乏安全感、工作中安全防护意识强、安全支持系统薄弱、安全应对方式无效4个主题。 结论 临床护士安全感受欠佳;医院管理者应加以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临床工作环境安全性。
2020, 35(11):63-6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63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对职业益处的真实体验,为急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对16名急诊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主题。 结果 提炼出专业价值、组织支持、良好的工作氛围及家庭增益4个主题。 结论 急诊科护士有较好的职业获益感,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护理管理者应加以重视,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升职业获益感,从而稳定急诊护理队伍。
2020, 35(11):66-6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66
摘要:目的 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产房防控管理,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方法 迅速成立产房应急管理小组,制定急诊孕妇预检分诊收治流程;严格落实分娩分区、分娩间规范终未处理、医务人员分级防护等院感防控措施;科学管理与调配人力;注重分娩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结果 收治分娩孕妇160例,其中确诊或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孕妇37例;经阴道分娩57例,剖宫产术103例;未发生产妇及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快速建立产房应急管理体系、科学管理人力资源并严格落实院感防控措施,可有效地保障母婴安全,防止医院感染发生。
2020, 35(11):69-7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69
摘要:目的 提高本科男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方法 将男女护生各80名分为男护生组和女护生组,女护生组按常规授课,男护生组在此基础上开设护理人文选修课、相关课程增加专项学时等进行人文关怀能力培养。采用人文关怀能力量表评价效果。 结果 培训后男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显著提升(均P<0.01);培训前显著低于女护生组(均P<0.01),培训后与女护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对男护生实施人文关怀能力培养可有效提高其人文关怀能力。
2020, 35(11):72-7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72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放射科人员分层防护快速培训机制,以提高防护技能。 方法 根据放射科六类人员(医生、护士、技师、工勤、保洁、安保人员)不同的工作范畴和职责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理论知识、防护技能、制度、流程等内容进行培训,采用腾讯课堂网上教学、微信自主理论学习、现场防护技能练习、情景模拟病例演练相结合等方式,进行分层快速培训。 结果 六类人员经培训考核均合格后上岗。 结论 分层防护培训可以缩短培训时间,防止交叉感染。
2020, 35(11):75-7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75
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自我表露的乳腺癌患者益处发现干预方案,为患者心理康复提供解决方案。 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法形成干预方案草案;通过结构式访谈法和专家会议法咨询乳腺癌患者、护理人员及专家,修订干预方案;采取对照预实验(两组各15例)初步验证干预方案。 结果 形成的干预方案包括6次自我表露干预(含主题、引导性表露提纲及辅助干预措施等);专家权威系数Cr为0.812;两组完成6次干预均为10例;干预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益处发现及认知评价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本乳腺癌患者益处发现干预方案可行、有效,但干预方案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大样本验证。
2020, 35(11):79-8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79
摘要: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生活事件冲击量表(IES-R)对131名儿科护士进行心理状况调查。 结果 131名儿科护士SCL-90得分115.45±37.01,有心理困扰30人(占22.9%),其中6人(4.6%)存在中重度心理问题。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是否在发热一线工作、既往身体健康状况、家人中有疑似或确诊病例、暴露史的护士SCL-90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生活事件冲击量表结果显示,49.6%的儿科护士生活受到影响,其中15.3%受到中度以上影响,可疑应激性创伤障碍检出率为32.8%。儿科护士SCL-90得分与生活事件冲击量表的高唤醒症状、回避症状、侵袭性症状,以及回避症状+侵袭症状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儿科护士的身心产生影响,应重视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心理疏导和相应支持,尤其对救治一线、存在暴露史、既往身体健康较差的护士给予重点关注。
2020, 35(11):82-83+10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82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武汉市抗疫 一线医护人员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维护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武汉市110名抗疫一线医护人员采用 焦虑自评量表(SAS)以问卷星形式进行调查;对其中3名医生及7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结果 医护人员焦虑得分(47.62±13.20)分,其中轻度焦虑24人(21.82%),中度焦虑16人(14.54%),重度焦虑3人(2.73%)。不同性别、职业医护人员焦虑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访谈提炼3个主题,即工作压力大、缺乏安全感、对新环境不适应。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武汉市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尤其是女性、护士群体。应关注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疏导机制和提供人文关怀等,以缓解医护人员焦虑情绪。
2020, 35(11):84-8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84
摘要:目的 提高脑梗死患者早期主动运动依从性和运动效果。 方法 按入院时间将201例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98例,干预组10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由护理人员设计偏瘫步道用于患者步行训练,每天2次,每次15~45 min,连续2周后评价效果。 结果 干预组主动运动依从性、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均无跌倒事件发生。 结论 偏瘫步道设计合理,可提高脑梗死患者早期主动运动依从性和运动效果。
2020, 35(11):87-9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87
摘要:目的 了解食管癌术后康复期患者症状困扰、支持性照顾需求及其相关性,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安德森胃肠道肿瘤症状量表及支持性照顾需求量表,对167例食管癌术后康复期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18项症状发生率为39.5%~79.0%,严重程度得分中位数为2.06分;对6项生活方面的干扰发生率为50.9%~67.7%,干扰程度得分中位数为1.83分;支持性照顾需求总分为86.79±27.18,症状严重程度及困扰程度与支持性照顾需求呈正相关(r=0.481、0.541,均P<0.01)。 结论 患者康复期存在多种症状,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扰;支持性照顾需求主要为卫生及信息方面;症状及其困扰越重需求越高。医护人员应加强评估与针对性干预,以满足患者需求,减轻其症状困扰。
2020, 35(11):91-9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91
摘要:目的 分析近10年国内外肺康复研究热点,为我国肺康复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以肺康复、呼吸康复、pulmonary rehabilitation为主题词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近10年的文献,进行词频分析和聚类分析。 结果 共纳入PubMed文献2 719篇,CNKI文献1 540篇。PubMed数据库肺康复文献2009年有209篇,近5年来发文量仍呈上升趋势;共出现69个高频主题词,聚为6类(肺康复的地位;肺康复对肺癌手术患者的影响;肺康复对呼吸困难改善的作用;COPD患者的自我管理;肺康复运动对患者神经心理的影响;基于社区的肺康复项目实施)。CNKI数据库肺康复文献2009年为52篇,2016年后出现飞跃式上升(2016年194篇,2018年达341篇);共出现38个高频主题词,聚为4类(肺康复训练对不同程度COPD患者的影响;肺康复训练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重症患者的早期肺康复干预效果;心肺康复训练对心脏病患者的影响)。 结论 西方发达国家肺康复研究开展较早,覆盖面较广,发展稳定;我国肺康复研究起步晚,近年发展较快,但研究较为局限。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以推进我国肺康复研究深入发展。
2020, 35(11):95-97+10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95
摘要:目的 了解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膳食结构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膳食调查及结构测评工具、中国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调查问卷对99例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进行膳食结构及影响因素调查。 结果 患者中国膳食宝塔10类食物总分为22.21±3.01;能量及三大产热营养素充足比为44.4%~105.4%;患者膳食营养与健康知识行为总分为112.53±15.63,其中膳食营养得分90.88±12.58,健康知识行为得分21.65±4.18;肿瘤分期、膳食营养与健康知识行为是患者膳食结构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膳食结构欠合理,受肿瘤分期及相关知识行为影响。医护人员应针对影响因素给予有效干预,以提高膳食结构合理化水平。
马国珍,姜鹏君,薛晶,金娅芳,Song Jenny,Lin Helen
2020, 35(11):98-10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98
摘要:介绍新西兰怀卡托省医院-社区-家庭老年健康管理相关情况。多学科团队通过服务对象的健康管理系统对医院术后患者进行早日康复,恢复其回归社会的能力;针对居家有康复需求的居民,政府把相应的服务人员与物品转移至家庭进行高效康复;为了维持及促进居民的健康,社区诊所成立相应的多学科服务团队,科学、规范地管理服务对象的健康。可参照其完善我国老年健康管理体系,以满足社区老年人健康护理服务需求。
2020, 35(11):101-10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101
摘要:伤残接受度被认为是残疾调整和价值变化的过程,测量工具包括伤残接受度量表及其修订版和疾病认知问卷;人口学特征、疾病相关特征及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脑卒中患者伤残接受度;伤残接受度影响患者情绪、社会参与及生活质量。目前我国主要为横断面调查研究,应开展纵向调查和干预研究,包括测量工具的制订等,以促进脑卒中患者全面康复。
2020, 35(11):105-10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105
摘要:可信赖专业活动自2005年由荷兰医学教育家提出,近年逐步受到护理领域的关注,表现为在临床照护中作为患者照护以及护理质量评估的标准;在人才培养中通过将抽象的胜任力转化为具体的临床实践活动,开发与胜任力相匹配的课程与评估框架;在教师发展中将传统的师徒式带教转变为基于临床情境的教学与评估相结合,提升临床教师专业发展。国内护理领域对胜任力理念的应用与研究已较为成熟,也应延续对可信赖专业活动的研究与实践,促进其在我国护理教育及临床创新中的应用。
2020, 35(11):109-11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109
摘要:对干预映射的内涵、步骤及其在健康促进(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方面)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包含通过干预映射制定系统的干预计划,按步骤实施,强调各项措施基于证据和临床指南。提出我国护理人员可应用干预映射框架设计护理策略,以提高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健康促进效果。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