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35(1):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01
摘要:目的 拓展心理健康服务范围,维护社区居民精神心理健康。方法 依托安徽省创新城市医联体平台,结合临床经验和社区调研结果,构建以护士为主导的医院-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模式,选派具有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资质的高年资护士下沉社区,开设“阳光心理工作室”;横断面调查社区人群焦虑、抑郁、睡眠现状及需求,确立服务项目;对独居老人、失独家庭、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进行重点监管,实施心理状况动态评估和干预;设计特色“心理健康维护服务包”进行个性化签约服务;采用“标准化病人”联合微课形式,对试点社区医护人员进行精神心理专业培训。结果 运行1年半,“阳光心理工作室”接诊人数逐步增加,累计达703人次,112名社区居民签约心理健康维护服务包;社区医护人员精神心理疾病知识、心理健康评估技能、精神症状风险评估技能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以护士为主导的医院-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能够填补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供给不足的现状,提高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素养。
2020, 35(1):5-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05
摘要:目的 探讨生活完全自理或轻度失能的社区老年人对远程护理服务的需求,为提高社区老年人远程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Kano模型分析技术自行设计社区老年人远程护理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对方便抽样的251名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各项远程护理服务的需求情况。结果 Kano属性频数分布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对每个Kano类别有特定的个体属性偏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远程护理服务需求各项目总强度为52.59%~68.13%,满意度52.48%~67.21%,重要度14.88%~36.44%;“远程一键通紧急呼叫器”及“远程紧急救助安排”2项为期望型需求,“远程生活需求呼叫”及“远程护理需求呼叫”2项为无差异型需求,其余11项均为魅力型需求。在象限分析图中,所有远程护理服务内容均为魅力属性。结论 生活完全自理或轻度失能社区老年人对各项远程护理服务需求均呈积极态度,尤其是对远程急救护理的需求,医疗决策者及护理管理者可根据社区老年人服务需求提供相应远程护理,改善护理质量,提高老年人满意度。
2020, 35(1):9-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09
摘要:目的 制定精准随访方案,并探讨其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4例mCRPC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随访,干预组组建多学科协作随访团队,构建骨转移精准随访方案并实施。干预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组骨相关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除外社会/家庭状况)、疼痛控制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强度、疼痛影响及疼痛信念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mCRPC骨转移患者实施精准随访能显著降低疼痛强度,相对减少骨相关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0, 35(1):14-17+2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14
摘要:目的 构建适用于社区医疗卫生站的脑卒中吞咽困难识别与管理循证实践方案,推动医院医疗护理向社区下沉。方法 在已有三甲医院方案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检索国内外吞咽困难相关证据,结合利益相关者会议更新证据,进而更新和调适循证实践方案。结果 对脑卒中吞咽困难识别与管理循证实践方案进行社区医院跨机构调适后,吞咽障碍筛查工具由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改为洼田饮水试验(护士用)和吞咽障碍指数(患者用),营养风险管理工具由NRS2002改为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并增加中医护理技术和远程卒中管理。根据修订结果,重新修订工作流程,更新健康教育材料等。结论 脑卒中吞咽困难识别与管理社区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为在社区医院开展循证实践提供了框架。
2020, 35(1):18-2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18
摘要:目的 了解湖南省贫困县农村空巢老人的互助养老意愿、需求及影响因素,为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定位及对策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湖南省安仁县5个乡镇50个行政村的807名空巢老人,采用自制互助养老意愿及需求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272人(33.71%)选择愿意接受互助养老,互助养老需求评分为3.22±0.6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贫困县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意愿受年龄、文化程度、自理能力、目前患慢性病数量、健康促进生活方式5个因素的影响(均P<0.01)。结论 贫困县农村空巢老人的互助养老意愿不强,对健康服务需求较高,高龄、文化程度高、自理能力差、患慢性病数量多、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低的农村空巢老年人互助养老意愿相对较高。需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对互助养老的认知,以促进农村养老的健康发展。
2020, 35(1):22-2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22
摘要:目的 探讨农村居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废弃针头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98例农村居家胰岛素笔注射治疗患者,通过发放废弃针头专用回收盒,制定居家胰岛素笔废弃针头回收流程,开展多模式健康教育,医院社区联动建立回收点并设置奖励机制等干预措施进行废弃针头回收管理。干预4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实施回收管理干预后,废弃针头回收率从0上升到64.29%,针刺伤发生率从12.24%下降到0(均P<0.01)。结论 胰岛素笔废弃针头回收管理干预能促进农村居家胰岛素笔废弃针头的安全管理,降低针刺伤的发生。
2020, 35(1):24-2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24
摘要:目的 制订肝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方案,探讨实施效果。方法 按照入院时间将93例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活动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下床活动循证实践方案,通过检索数据库获取最佳证据及整合证据,制定肝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实践方案及流程。结果 观察组术后24 h内下床活动率、首次下床时间及术后活动量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疼痛控制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早期活动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最佳实践方案的实施,可加快肝癌患者术后康复,促进患者安全(并不增加患者安全事件)。
2020, 35(1):29-3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29
摘要:目的 探讨幻听症状自我管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的影响。 方法 将住院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按病区分为两组,常规组(41例)接受幻听常规护理,干预组(42例)接受幻听自我管理干预4周。采用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SYRATS-AH)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对两组测评。 结果 干预组PSYRATS-AH项目中对声音起源的信念、幻听的痛苦程度、声音对生活的破坏、对声音的控制评分及总分显著低于常规组,ITAQ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1)。 结论 幻听症状自我管理干预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疾病的自知力及治疗态度,改善幻听的负面影响。
2020, 35(1):32-3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32
摘要: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延续护理在尿道下裂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60例尿道下裂手术患儿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 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延续护理;干预3个月后评价效果。 结果 观察组尿管堵管、脱管、尿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对延续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对尿道下裂手术患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延续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患儿康复。
2020, 35(1):35-3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35
摘要:目的 探讨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使用子宫托治疗的随访护理方法。 方法 将60例盆腔脏器脱垂使用子宫托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专门的回访护士实施随访。 结果 观察组子宫托放置3个月时脱落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固定护士随访可降低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子宫托脱落率。
2020, 35(1):37-4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37
摘要:目的 汉化共情沟通编码系统并应用于新生儿监护室护患沟通,了解护患双方共情沟通行为模式。 方法 收集新生儿监护室护患沟通的录音,运用汉化的共情沟通编码系统识别和归类患儿父母主动提供的共情机会及分析护理人员对此机会的反应模式。 结果 共收集32名护理人员与78名患儿父母的对话,识别91个共情机会-共情反应的对话组合。多数患儿父母倾向于直接表达“挑战”(38.5%)和“情绪”(29.7%)类型的共情机会,其次是“间接”(20.9%)和“进展”(6.6%),极少为“护士引发”(4.4%)。护理人员多采取“隐性识别”(27.5%)、“识别但未追问”(23.1%)和“拒绝”(16.5%)的共情回应策略,其中“情绪”型共情机会相对于其他类型能够得到更高层级的共情反应。 结论 中文版共情沟通编码系统可用于探索护患双方的共情沟通行为模式,为共情培训提供参考。
2020, 35(1):41-4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41
摘要:目的 了解重症脑卒中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特征并分析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选择上报的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重症脑卒中患者308例为病例组,以性别进行1∶1匹配,选取同期住院的308例未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因素。 结果 3 573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308例,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8.62%;压力性损伤发生部位骶尾部最多(占33.97%),分期以1期为主(占55.49%)。住院时间、空腹血糖>6.1 mmol/L、留置导管、机械通气、发热、贫血、瘫痪、大小便失禁是重症脑卒中患者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营养支持、使用气垫床、使用预防性敷料是保护因素(P<0.05,P<0.01)。 结论 应针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并加强营养,预防性使用保护器具,以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2020, 35(1):45-4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45
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相关渗血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渗血预测及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301例,根据是否发生留置针相关渗血事件分为对照组和渗血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渗血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回归方程模型。在14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验证模型预测价值。 结果 心血管疾病患者留置针相关渗血发生率为51.5%。年龄≥65岁、血管条件Ⅱ~Ⅲ级、置管侧肢体频繁测血压、凝血异常为渗血的危险因素,软管外留为保护因素(P<0.05,P<0.01)。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回归方程,该方程预测渗血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5(95%CI 0.741~0.888,P<0.01),预测一致率为73.4%。 结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存在高危渗血风险,以年龄、血管条件、凝血功能、置管侧肢体频繁测血压及软管外留构建的回归方程对预测留置针渗血事件有较高的准确性。
2020, 35(1):48-5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48
摘要:目的 构建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临床护理人员评估自杀提供工具。 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焦点小组讨论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筛选评估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住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结果 2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4.29%、90.91%,权威系数分别为0.849、0.857,协调系数分别为0.308、0.343;最终构建的住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及24个三级指标,并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结论 住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被专家认可,可进一步开展临床实证研究。
2020, 35(1):52-5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52
摘要:目的 了解不同等级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差异性,为针对性开展WPV预防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分别选取苏州市2所三级医院、4所二级医院护士1 305人和632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二级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69.94%)显著高于三级医院(62.61%),且语言攻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二级医院护士听说过工作场所暴力等4个条目认知率显著低于三级医院护士,对医院鼓励上报、有处理工作场所暴力科室等4个条目选择率低于三级医院护士(P<0.05,P<0.01)。 结论 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象较普遍;二级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高于三级医院护士,但暴力认知(及对所在医院暴力事件处理方式的评价)低于三级医院护士。应加强对二级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关注,加强暴力应对培训,提升医院管理部门对暴力事件的重视,从而降低暴力事件的发生。
2020, 35(1):55-56+6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55
摘要:目的 了解专科联盟内慢性伤口患者的就医流向、选择就诊医院的影响因素及对基层医院的卫生服务需求,为开展慢性伤口医疗协作服务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专科联盟内1所牵头医院及6所基层医院的800例慢性伤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39.5%的患者首选三级医院就诊,60.5%选择基层医院;不同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居住地、病程、自理能力的患者,其选择就诊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选择三级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是医疗水平高、有专业的伤口治疗师和伤口产品,选择基层医院的主要原因是医保报销比例高、就近方便。90.3%的慢性伤口患者对基层医院有卫生服务需求。 结论 慢性伤口患者对就医医院的选择不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基层医院的卫生服务需求较高。牵头医院应选择合适的方式帮扶基层医院,促其提供多样化的医疗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对基层医院的卫生服务需求。
2020, 35(1):57-6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57
摘要:目的 探讨意外创伤者早期创伤后成长水平及与自我表露的关系。 方法 采用情感表达矛盾问卷、伯克利情绪表达量表和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问卷对320例意外伤者于受伤90 d内进行调查。 结果 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41.89±13.06)分,与积极情绪表达、消极情绪表达、积极情绪表达强度和消极情绪表达强度呈正相关,控制人口学变量后,积极情绪表达强度和消极情绪表达强度可正向预测创伤后成长(均P<0.05)。 结论 意外创伤者早期阶段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临床护士需尽早干预,鼓励伤者深层次表露各种情绪以促其个人成长。
2020, 35(1):61-6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61
摘要: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教学在角膜塑形术首次戴镜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160例角膜塑形术患儿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比较两组患儿戴镜成功率和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患儿戴镜一次成功率、总成功率及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翻转课堂教学能提高角膜塑形术患儿戴镜成功率,提升患儿及其家长的满意度。
2020, 35(1):64-6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64
摘要:目的 探讨自制华法林尺在口服华法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按住院时间将244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为两组各122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设计并应用华法林尺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前测评两组华法林相关知识水平。 结果 干预组华法林相关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华法林尺设计合理,使用及携带方便,能更好地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2020, 35(1):66-6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66
摘要:目的 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的异质性轨迹,并分析睡眠质量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轨迹的预测作用,为制定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Barthel指数评定表、阿森斯失眠量表对济南市5个区26家养老机构的296名老年人进行基线调查,追踪调查老年人1年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每6个月调查1次,共调查3次。结果 3次分别有296、244、203人完成调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依次为78.62±25.90、74.31±27.78及74.11±27.81;对完成2次调查的250人拟合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高维持、中下降、低维持3条轨迹;Logistic回归分析示,睡眠质量、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年龄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轨迹的预测因素(P<0.05,P<0.01)。结论 睡眠质量可以预测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轨迹,老年人睡眠质量越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轨迹越偏向于“低维持”。应为养老机构老年人制定可行的干预措施以改善其睡眠质量,从而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020, 35(1):70-7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70
摘要:目的 总结老年人成功老龄化的主观观点及真实体验,为更好地促进成功老龄化提供参考。 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文献依据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原理进行归纳。 结果 共纳入29篇研究文献,提炼出86个研究结果,形成9个新类属:保持身体功能,独立性与自我掌控,家庭及亲密关系的支持,政府与卫生系统医疗保障,联结,接受现实与积极应对,建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自我统和与超越,希望;最终合成自尊、生活重建、支持、希望4个结果。 结论 护理人员应了解并尊重老年人老龄化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和需求,构建有效的成功养老支持体系,开发和提供能够满足老年人综合需求的照护服务。
2020, 35(1):75-76+8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75
摘要:目的 提高肺肿瘤切除术肥胖患者的肺康复效果。 方法 将行肺肿瘤切除术肥胖患者按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按常规行呼吸道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围术期肺康复管理。 结果 观察组术后机械通气使用率及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高碳酸血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对肺肿瘤切除术肥胖患者加强围术期肺康复管理,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2020, 35(1):77-8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77
摘要:目的 对非药物干预预防ICU获得性谵妄的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为预防ICU获得性谵妄循证护理实践方案的制定提供证据支持。 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CINAHL、OVI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非药物干预预防ICU获得性谵妄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筛选文献后,采用AMSTAR量表和GRADE系统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等级评价。 结果 共纳入16个系统评价/Meta分析,AMSTAR评分4~9分;32条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分级为高1条,中7条,低15条,极低9条。 结论 非药物干预预防ICU获得性谵妄的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不高,证据质量等级较低。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为多组分联合干预,环境、睡眠、早期康复或物理治疗等干预措施的预防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020, 35(1):83-8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83
摘要:目的 评价和总结放射性皮炎预防和管理的最佳证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指南网站,汇总有关放射性皮炎预防和管理的证据,文献类型包括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临床决策。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和证据提取。 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指南1篇,证据总结4篇,系统评价2篇,临床决策1篇。最佳证据包括预防(皮肤清洁、一般日常保护)和管理(非药物和药物管理)两个方面共22条证据。 结论 护理人员应从循证的角度对放射性皮炎进行预防和管理,根据证据的不断更新,汇总最佳证据,提升护理质量。
2020, 35(1):87-88+1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87
摘要:回顾正常分娩的概念和范畴的发展历程,分析和总结正常分娩可采取的有利干预措施、不属于正常分娩范畴的措施,以及正常分娩与相关概念的鉴别,为临床实践和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2020, 35(1):89-9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89
摘要:学科培养标准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参照和行动指南,决定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过程和结果。在欧盟教育调整项目支持下,欧盟多国采用了统一的包括智力能力、专业/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护理教育核心能力培养标准,并提出了护理学毕业生应具有的通用能力和5个方面学科特定能力,即护士的专业价值和角色理念,护理实践和临床决策能力,专业知识和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领导管理与团队合作。我国在制定护理人才培养计划时,可借鉴欧盟相关经验,重视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护理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人际交往、管理合作、科研等能力的培养。
2020, 35(1):93-9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93
摘要:归纳ICU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环境和治疗相关因素,并总结了睡眠障碍的非药物干预措施,认为通过加强环境管理、规范治疗管理、合理设置机械通气模式、提供睡眠指导与心理干预等,可以改善ICU患者的睡眠质量。
2020, 35(1):97-10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097
摘要:介绍高强度间歇运动的概念及对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总结不同负荷持续时间与间歇休息时间的高强度间歇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该运动处方面临的挑战,为糖尿病患者选择适合的高强度间歇运动模式提供参考。
2020, 35(1):102-10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102
摘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失能模型、影响因素、测评工具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建议提高护理人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失能的认知,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扩展研究内容,优化测评工具,全面考虑失能影响因素,从提高患者疾病预防和管理能力角度构建护理干预措施。
2020, 35(1):107-1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107
摘要:介绍尊严和尊严模型的概念、重症监护室患者尊严的相关研究以及评估工具,为构建中国情境下重症监护室患者尊严模型及尊严维护体系提供参考。
2020, 35(1):111-1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01.111
摘要:从患者、环境、医务人员、家庭、器械设备等方面多维度深入剖析门诊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因素,归纳分析了相关的跌倒风险评估工具,并总结了注意义务、预见性护理和细节管理等预防门诊患者跌倒干预策略的相关内容,为指导医护人员实施针对门诊老年患者可行、有效的预防跌倒安全实践提供参考,保障老年患者就医安全。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