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34(6):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01
摘要:目的 调查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出院过渡期心衰相关症状,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 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 评估量表、心脏病患者抑郁量表、照护负担问卷和家属照护者照护能力问卷,对219例老年心衰患者及主要家庭照护者,于患者出 院前1~2d、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的心衰相关症状随着出院过渡期的延长呈恶化趋势,与出院前1~2d 相比,出院后 1个月和 3个月患者的心衰症状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提高(P<0.01)。抑郁症状在出院后 1个月得分最高 (90.31±3.27),随着过渡时间的延长得分逐渐下降(P<0.01)。回归分析显示,出院过渡期患者心衰相关症状受患者服药种类、 心功能分级和照护能力的影响;抑郁受患者年龄、病程和住院次数的影响(P<0.05,P<0.01)。结论 老年心衰患者出院过渡期 心衰相关症状较差且呈动态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应该制定针对性的过渡期护理计划,减轻患者症状负担。
2019, 34(6):5-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05
摘要:目的 探讨循环抗阻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泵血机能和组织微循环的影响,为开展心脏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将82例冠心病患者 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运动锻炼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循环抗阻训练,即进 行有氧训练和抗阻训练,连续12周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心功能、血管机能、血液和微循环状况相关动力学参数显著 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循环抗阻干预,可提高患者心脏泵血功能,改善组织微循环状况。
2019, 34(6):9-1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09
摘要:目的 减轻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患者术后术侧肢体的肿胀、疼痛程度。方法 将196例择期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的住院患者 分为对照组99例与干预组97例。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手指康复操锻炼。观察两组手掌周径、疼 痛程度、出血情况。结果 干预组手掌周径(术后4、12h)显著小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出 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指康复操锻炼可缓解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术侧手部肿胀程 度及疼痛感,不会增加穿刺点出血发生率。
2019, 34(6):12-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12
摘要:目的 了解冠心病行PCI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现状,探讨 D型人格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对412例 冠心病行 PCI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测定,同时采用一般人口学及临床资料调查表、D 型人格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冠 心病行 PCI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中所有正常 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分钟平均正常 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等低于正常值;D型人格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和高频功率(HF)显著低于非 D 型人 格患者(P<0.0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 型人格是 SDNN、TP、LF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PCI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有待进一步改善,D型人格与 PCI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密切相关。应加强对 D型人格人群的关注,给予针对 性个体化干预,以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2019, 34(6):16-1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16
摘要:总结经心尖二尖瓣夹合术治疗1例二尖瓣反流患者手术护理配合要点。提出术前落实完善各项准备、联合多学科团队共同 探讨可能的突发状况并制定预案;术中熟练使用各种仪器设备,为术者提供动态信息,掌握术中护理配合要点步骤,以保证二尖瓣 夹合术顺利实施。
2019, 34(6):19-2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19
摘要:目的 探讨以镇静目标为导向的程序化镇痛镇静调控方案在 NICU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入住 NICU 的156例手术患 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80例、干预组7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镇痛镇静管理;干预组成立医护合作管理小组,制定并实施程序 化镇痛镇静调控方案。结果 干预组患者ICU 住院天数及镇痛镇静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镇痛镇静满意率显著高 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以镇静目标为导向的程序化镇痛镇静调控方案可有效降低镇痛镇静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 患者 NICU 住院时间,提高医护对镇痛镇静的满意率。
2019, 34(6):23-2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23
摘要:目的 译制适宜中国的特殊儿童家长需求量表(TheFamilyNeedsSurvey),用于特殊儿童父母需求评价。方法 引进特殊儿 童家长需求量表,征得原作者同意后对量表进行翻译、回译及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特殊儿童家长需求量表。结果 总量表的 Cronbach'sα系数为0.933,各维度 Cronbach'sα系数为0.701~0.855;总量表的 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953,各维度分 半信度为0.786~0.900;内容效度为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6个公因子,可解释总变异的61.810%;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显示各拟合指数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 中文版特殊儿童家长需求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特殊儿童父母需求的评估工 具。
2019, 34(6):27-3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27
摘要:目的 调查肺移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改善肺移植患者生活质量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 资料问卷和SF-36量表,对217例肺移植术后门诊随访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肺移植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 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均P<0.01);躯体方面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照顾者、是否发生 血液系统并发症和腹泻天数;心理方面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是否发生血液系统并发症和工作状态(均P<0.05)。结论 肺移植 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较低,术后生活质量受多因素的影响,应重点关注患者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做好针对性护理。
2019, 34(6):31-3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31
摘要:目的 了解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期间内心真实体验,为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减轻鼻内镜术后患者鼻腔填 塞痛苦提供参考。方法 以立意抽样方法抽取15例慢性鼻-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后鼻腔填塞患者,采用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收集 患者资料,以现象学7步分析法进行编码、归纳、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4个主题,即躯体功能紊乱、躯体形象受损、负性情绪、对 术后康复的期待。结论 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患者易出现躯体形象、舒适度改变,并存在焦虑情绪。医护人员需结合患者内心真 实感受采取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以提高其舒适度,舒缓焦虑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2019, 34(6):33-3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33
摘要:目的 探讨对造口旁伤口合并肠瘘患儿行造口、伤口双负压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例造口旁伤口合并肠瘘患儿在造口 旁开放伤口处自制简易负压引流,同时经造口袋引流负压收集造口及肠瘘肠液。结果 双负压治疗应用时间1.5~30.0(14.2± 7.5)d。19例造口旁伤口愈合时间(21.2±8.7)d;肠瘘闭合12例,闭合时间(10.9±7.1)d;7例肠瘘中形成长造口6例。1例效果 不佳改行保守治疗。结论 造口、伤口双负压技术可有效管理造口旁开放伤口合并肠瘘,避免粪水污染伤口及腹腔,促进患儿康 复。
2019, 34(6):36-37+4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36
摘要:目的 观察动态调整肠内营养液输注速度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糖尿病肠内营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 观察组各50例,均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对照组按常规依据患者肠内营养液达全量耐受的速度输注;观察组 根据末次血糖节点值动态调整输注速度。比较两组3d平均血糖值及血糖波动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糖平均值、血糖水平标准 差、最大血糖波动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动态调整肠内营养输注速度有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幅 度。
2019, 34(6):38-3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38
摘要:目的 探讨在床旁超声监测下实施清洁灌肠治疗老年患者低位性不全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低位性不完全性肠 梗阻老年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8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清洁灌肠处理,依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决定是 否重复灌肠处理。观察组清洁灌肠前后采用床旁超声对肠梗阻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决定是否重复灌肠处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 临床疗效、灌肠次数、灌肠液总量、灌肠24h后腹围减少值及灌肠结束后24h结肠镜检肠道清洁度。结果 观察组灌肠次数、灌肠 液总量显著多于对照组,临床疗效、灌肠24h后腹围减少值及结肠镜检肠道清洁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床旁超声监测下对老年低位性不全肠梗阻患者实施清洁灌肠护理操作能使观察更直观,提高肠梗阻患者肠道清洁度。
2019, 34(6):40-4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40
摘要:目的 将气压止血带安全使用的最佳证据应用于骨科四肢手术患者,降低气压止血带使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遵循JBI 的最佳证据临床应用程序,使用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获取气压止血带压力安全使用的相关证据,制定10条审查标准。采 用现场观察、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收集证据应用的障碍,分析可获得的资源,制定解决办法。结果 证据应用后10条审查指 标的执行情况显著高于基线审查(均P<0.01);手术后即刻皮肤损伤发生率由基线审查的65.0%降至20.0%(P<0.01)。结论 手术室气压止血带安全使用最佳证据的临床应用,可规范手术室护士气压止血带临床操作,减少使用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骨科 手术患者的安全。
2019, 34(6):44-4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44
摘要:目的 探讨恢复体验干预对护士睡眠质量和工作投入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114名恢复体验较弱的临床护士随机分为干预组 和对照组各57名。对照组护士给予常规医院人文关怀,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4周的恢复体验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 后3d内、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采用恢复体验问卷(REQ)、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和工作投入量表简化版(UWES9)对两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不同时间恢复体验、睡眠质量和工作投入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时间及交互效应均 P<0.01)。结论 恢复体验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护士的睡眠质量和工作投入状况。
2019, 34(6):48-5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48
摘要:目的 探讨产科病房护理中断事件干预性管理的效果,降低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方法 观察16名护理人员高峰工作时段临 床工作中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情况,并针对护理中断事件来源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次数、中断持续时 间及中断的结局。结果 干预后护理中断事件明显减少,中断时间较干预前显著缩短,因中断导致的消极型结局和不良护理事件 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 护理中断事件干预性管理可以降低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减少中断护理不良事件。
2019, 34(6):51-5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51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的灾害准备度情况,为提高临床护士的灾害准备度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抽取江苏省苏北地区5所三甲 医院的270名临床护士,采用护士灾害准备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的灾害准备度平均得分(185.43±31.42)分;护士职 称、救灾经历、灾害培训是其灾害准备度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应积极 开展灾害护理教育,构建系统的培训体系,促进护士灾害准备度的提高。
2019, 34(6):55-5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55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安全行为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医务人员患者安全行为量表对420名护士进行调 查。结果 护士安全依从性行为均分为(5.69±0.36)分,安全参与性行为均分(5.44±0.61)分。回归分析显示,职称、从事本 专业时间、学历是安全依从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从事本专业时间、学历是安全参与性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 论 安全依从性行为得分高于安全参与性行为得分。护理管理者应着重提高护士安全参与性行为,尤其是不良事件上报和患者 安全相关学习培训的参与度。亦要根据护士的职称、从事本专业时间和学历等情况分别培养和使用,以提高其安全行为,保证 患者安全。
2019, 34(6):58-6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58
摘要: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职业倦怠和共情疲劳状况,分析影响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的因素。方法 采用工作场 所暴力测定频度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和共情疲劳量表对286名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零频度 占25.52%、低频度41.61%、中频度23.43%、高频度9.44%;职业倦怠零倦怠占22.38%、轻度倦怠44.76%、中度倦怠24.83%、 高度倦怠8.04%;共情疲劳轻度16.43%、中度40.56%、重度43.01%;工作场所暴力和职业倦怠不同程度影响共情疲劳(P< 0.05,P<0.01)。结论 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职业倦怠及共情疲劳情况较严重,需要医院管理者采取综合措施, 降低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和职业倦怠水平,改善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状况。
2019, 34(6):62-6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62
摘要:目的 了解护士灵性照顾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医院管理部门提高护士灵性照顾能力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 样法选取406名护士,运用灵性照顾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灵性照顾能力总均分为(3.21±0.27)分,6个维度得分由高到 低依次为对患者灵性的态度、交流能力、支持能力、转介能力、评估和实施能力及专业发展和质量改进能力。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 果显示,学历、医院等级及是否接受过灵性教育是影响护士灵性照顾能力的因素(均 P<0.01)。结论 护士灵性照顾能力处于中 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加强在职人员灵性照顾教育培训,从而提高护士灵性照顾能力。
2019, 34(6):65-6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65
摘要:目的 调查中医康复护士中医护理能力与培训需求,为进一步开展中医康复护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设中医康复护 士中医护理能力及培训需求问卷,对642名从事中医康复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中医康复护士中医护理能力平均得分 (3.27±0.76)分。中医护理技术掌握较好的是涂药、穴位贴敷、耳穴压豆,培训需求较高的是蜡疗、麦粒灸、悬灸;知识维度掌握较 好的是饮食情志护理、养生保健、经络学说,培训需求较高的是藏象学说、阴阳五行、气血津液;高级中医康复护理实践维度掌握较 好的是中医护理查房、中医康复护理循证实践,培训需求较高的是专科专病辨证施护、技术规范研究。结论 中医康复护士护理能 力有待提高。应重视中医康复护士中医护理能力的继续教育,提高中医康复护士的中医护理知识水平和辨证施护能力。
2019, 34(6):68-7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68
摘要:目的 探讨在新护士通科知识技能培训中运用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方法 将136名新护士随机分成 对照组76人和观察组6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新护士通科知识技能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微课结合翻转课堂培训方法。结果 培 训后观察组操作成绩和临床应用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1),观察组新护士对培训形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P<0.01)。结论 微课结合翻转课堂的培训方法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新护士操作技能和临床实际运用能力。
2019, 34(6):72-7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72
摘要:目的 探讨将 Kotter变革模式应用于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接受规范化培训的52名新护士列 为常规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2016年接受规范化培训的58名新护士列为 Kotter组,引入 Kotter变革模式,修订培训方案。培训 24个月后比较两组新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患者满意度及岗位胜任能力。结果 Kotter组新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患者满 意度、岗位胜任能力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1)。结论 将 Kotter变革模式应用于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可提高新护士岗 位胜任能力。
2019, 34(6):75-77+9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75
摘要:目的 了解三级民营医院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可行的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方案提供科学参 考。方法 采用自制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需求问卷,调查分析98名新入职护士及35名护理管理人员对岗前培训的需求。结果 三 级民营医院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需求得分(4.44±0.45)分;新入职护士培训需求与护士长认为其应接受培训的需求程度比较,在 护理安全、疾病知识、专业技能、医院文化、护士礼仪、护理专业思想、教育服务理念7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 0.01);年龄、职称、学历、职业发展需求是新入职护士培训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新入职护士培训需求程度 较高,护士长更关注新入职护士的医院发展需求培训;低年龄、低职称、高学历及有职业发展规划的护士其培训需求更高。护理管 理者应制定系统全面、具有针对性、与能级对应的分层次培训。
2019, 34(6):78-8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78
摘要:目的 了解规培护士职业期望及心理弹性现状及其相关性,为规培护士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便利取样方法,使用职业 期望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对四川省4所三级甲等医院接受规培的39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规培护士职业期望(4.74± 0.32)分,心理弹性(2.55±0.59)分;职业期望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r=0.223)。结论 规培护士职业期望处于较高水平,心理弹 性处于较低水平;护理管理者应了解规培护士的职业期望,拟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重视提升规培期间其心理弹性,激发内在动 力,提高规培护士的综合能力。
2019, 34(6):81-8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81
摘要:目的 提高终末期癌症患者死亡质量。方法 成立舒缓疗护小组,对5例终末期癌症患者基于神经语言程序学方法深入了解 其未了心愿,制定和实施心愿清单。结果 对5例患者访谈4~6次,历经28~336d,均达成预期目标;3例在医院、2例如愿回到 家中安然离世。结论 对终末期癌症患者,计划和实施基于神经语言程序学方式的心愿清单,有利于促进患者家庭和谐,帮助患者 尊严、无憾离世,从而提高死亡质量。
2019, 34(6):84-8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84
摘要:目的 探讨沈阳市血液透析护士工作家庭冲突、工作投入、心理资本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工作投入量表 及心理资本量表对沈阳市238名三甲医院的血透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工作家庭冲突(24.24±6.42)分,心理资本(98.02±16.09)分, 工作投入(56.69±11.50)分。工作家庭冲突各维度与工作投入、心理资本各维度呈负相关,心理资本各维度与工作投入各维度呈正相关 (均P<0.05)。心理资本在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投入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工作家庭冲突既可以直接影响血透护士工作投入水平, 也可以通过心理资本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工作投入。护理管理者应重视血透护士心理资本的培养,以利于其在工作与家庭间的角 色切换,降低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投入的负性影响。
2019, 34(6):87-9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87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 乳 腺 癌 患 者 照 顾 者 的 照 护 体 验,为 指 导 医 院、社 区 及 居 家 的 延 续 性 护 理 提 供 参 考。方 法 计 算 机 检 索 PubMed、TheCochraneLibrary、EMbase、WebofScience、Medline、CNKI、CBM、WanfangData、VIP数据库,检索关于乳腺癌患者 照顾者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3月。采用 NoteExpress软件筛选和分析文献、澳大利亚JBI卫生保健 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7)评价文献及 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提炼50个结果,归纳组 合为9个新类别,整合成4个结果:照顾者渴望疾病和治疗信息,但医务人员提供的信息不能满足其需求;照顾者尽力帮助患者, 二者关系增强;照顾者身心负担重,渴望得到家庭及外界支持;照顾者的生活方式改变,但逐渐面对现实,主动增强自身照护能力, 承担家庭重任,胜任力建立。结论 照顾者照护体验到照顾负担、信息和支持需求,且在照顾过程中照护能力提升。政府、医疗机 构、社区应重视乳腺癌对照顾者的影响,了解并尊重其需求,为照顾者提供照护指导,给予物质和精神支持,提高照护能力,促进乳 腺癌患者及照顾者的身心健康。
2019, 34(6):92-9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92
摘要:目的 观察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随 机分为常规组和IMB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IBM 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指导下的健康教育。 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父母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感受负担、焦虑抑郁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3个月后, IMB组患者父母对疾病知识、家庭管理方法和复诊要求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自我感受负担及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 对照组(均P<0.01)。结论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父母疾病知识,改善其自我 感受负担和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2019, 34(6):95-9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95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同伴教育对膝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05例膝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按照入 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5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微信同伴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入院、 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康复自我效能感、康复依从性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康复自我效能感、康 复训练依从性、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同伴教育能提高膝交叉韧带重建患者 的康复自我效能感及康复训练依从性,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2019, 34(6):99-10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099
摘要:目的 调查ICU血培养标本污染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导出2017年1~12月ICU 血培养相关数 据,分析护士因素、环境因素及患者因素对血培养标本污染率的影响。结果ICU血培养标本污染率为4.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为主要污染菌。护士级别、标本采集时间及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是血培养标本污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血 培养标本污染受患者血管条件、护士操作及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管理者需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以降低ICU血培养标本污染率。
2019, 34(6):102-10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102
摘要:目的 了解基线水平独立的老年患者住院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依赖现状,探索出院后3个月 ADL 恢复的预测因 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量表、简易智力测量量表、5项老年抑郁量表对2 所三级甲等医院内科233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随访出院后3个月的 ADL水平,分析影响出院后 ADL恢复的因素。采用 ROC 曲线评估各项因素对 ADL恢复的预测价值。结果 233例老年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 ADL恢复独立的比例为53.2%。认知得分 (OR=1.201,P<0.01)、出院时 ADL得分(OR=1.047,P<0.01)是出院后3个月 ADL恢复的预测因素。两者单项预测 ADL 的 ROC曲线下面积为0.719、0.792,联合预测的 ROC曲线下面积为0.808。结论 基线独立、住院后 ADL依赖老年患者出院后 功能恢复的状况有待改善。认知得分、出院时 ADL得分是出院后3个月功能恢复的主要预测因素。
2019, 34(6):106-1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106
摘要:综述乳腺癌术后患者性功能障碍状况,分析乳腺癌术后患者性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提出乳腺癌手术及术后综合治疗都会 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性功能,改善性功能的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健康教育、配偶关爱、药物干预等。
2019, 34(6):110-1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6.110
摘要::对国内外有关化学性静脉炎动物模型观察指标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总结分析化学性静脉炎在不同动物模型中的判断标 准、检测方法及观察指标的内容,为未来的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