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34卷第1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重点关注——基础护理专题
    • 预防患者跌倒APS规范化实践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2019, 34(13):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01

      摘要 (451) HTML (0) PDF 1.04 M (10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预防患者跌倒规范化实践体系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以“减少跌倒”为目标,从组织管理、评估与措施落实、质 量监控、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构建预防患者跌倒的评估(Assessment)、信息平台(Platform)、监管(Supervise)(下称 APS)规范化实 践体系,对该体系运行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预防患者跌倒 APS规范化实践体系实施后,患者跌倒发生率较实施前显著降 低,护士对患者跌倒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及时性、护理措施落实率实施较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构建预防患者跌倒 APS 规范化实践体系,可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提高患者住院安全性及护士对患者跌倒风险管理的能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 基于决策树的肿瘤患者难免性压疮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2019, 34(13):4-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04

      摘要 (470) HTML (0) PDF 1.15 M (1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决策树预测肿瘤患者难免性压疮风险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为压疮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Braden评分高风险肿 瘤患者611例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 CHAID算法构建肿瘤患者难免性压疮风险预测的决策树模型,并通过 ROC曲线下面积、灵 敏度和特异度指标比较其与 Braden评分的预测效果。结果 46例发生难免性压疮,发生率为7.53%。决策树模型包含3层共11 个节点,提取6条分类规则,筛选出4类高危人群,即 Braden评分≤11分,翻身计划无法落实;Braden评分>11分,皮肤有现存或 潜在损伤;Braden评分≤11分,翻身计划可以落实,但存在增加压疮发生风险的特殊情况;Braden评分>11分,皮肤没有现存或 潜在损伤,但翻身计划无法落实。决策树模型 ROC曲线下面积为0.840;决策树模型的灵敏度为0.848、特异度为0.774。结论 决策树模型 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好,可以用于肿瘤患者难免性压疮高危人群的筛选和管理。

    • 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和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2019, 34(13):8-1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08

      摘要 (592) HTML (0) PDF 968.62 K (1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及管理的证据,为临床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循证方 法,检索数据库及专业网站的相关文献,应用2012版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2014版JBI证据预分级、证据推荐级别系统对文 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证据级别评定。结果 最终纳入4篇指南和1篇证据总结,归纳得出22条证据,包括风险评估、医疗器械的选 择和佩戴、皮肤和医疗器械的评估、预防措施4个方面。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应重视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及管理,根据 具体临床情境、患者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证据进行应用。

    • 住院患者参与用药安全核查认知及态度的质性研究

      2019, 34(13):11-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11

      摘要 (476) HTML (0) PDF 984.94 K (1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参与用药安全核查的认知及态度。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7例住院患者进行半结构 式深入访谈,运用 Colaizzi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受访者对参与用药安全核查的认知主题包括:用药安全核查非常重 要、对参与用药安全核查方式理解不同。对于用药安全核查的态度主题包括:患者参与用药安全核查意愿与医院权威性有关、患 者参与用药安全核查配合程度不同、患者主动参与用药安全核查的意愿不同、患者对主动参与用药安全核查的方式具有不确定 性。结论 需提高住院患者参与用药安全核查的认知,制定患者参与用药安全核查的具体策略,促进患者主动参与用药安全行为, 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 深部组织压力性损伤评估与预防的研究进展

      2019, 34(13):15-17+6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15

      摘要 (521) HTML (0) PDF 976.56 K (17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深部组织压力性损伤评估与预防两方面进行总结。量化评估技术包括超声检测、皮肤水分含量测试、激光多普勒血流检 测及皮肤热成像检测4项;预防措施包括采用多种评估工具综合应用以提高评估准确性,预防性使用减压工具及辅助治疗等减少 深部组织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以期为临床护理早发现、早干预提供参考。

    • >专科护理
    • 开胸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影响因素分析

      2019, 34(13):18-2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18

      摘要 (456) HTML (0) PDF 998.87 K (12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开胸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围术期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资料收集 表,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222例入住心脏外科的开胸心脏手术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开胸手术前后心、肺及肾功能 指标,手术基本资料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筛选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 成人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24 h)发生率2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包括 NYHA 分级Ⅳ级(OR=37.266,P=0.002)、既往 有心脏手术史(OR=4.755,P=0.020)、术中红细胞输注量(OR=1.192,P=0.010)、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OR=12.068,P= 0.000)、应用1种血管活性药物(OR=5.139,P=0.000)、应用3种或以上血管活性药物(OR=8.677,P=0.002)。结论 成人心 脏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发生率高,其围术期影响因素较多,需加强危险因素评估,加强针对性护理,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减少术后并发症。

    • 无抗凝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体外循环装置使用时间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9, 34(13):22-2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22

      摘要 (432) HTML (0) PDF 1.04 M (1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无抗凝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体外循环装置使用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合理的无抗凝 CRRT 护理 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首次行无抗凝 CRRT 合并高危出血风险的257例急慢性肾衰竭患者进 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无抗凝 CRRT治疗中体外循环装置发生衰竭125例(48.64%),CRRT体外循环装置使用时间为(248.51± 87.56)min。多因素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4个独立影响因素与体外循环装置使用时间显著相关,分别为:治疗中血流 量不畅停泵次数(HR=1.572,95%CI=1.373~1.801),静脉壶栓塞容积比(HR=1.022,95%CI=1.014~1.030),红细胞压积 (HR=1.037,95%CI=1.007~1.068),CRRT治疗剂量(HR=1.336,95%CI=1.007~1.772)。结论 治疗中血流量不畅停泵 次数、高静脉壶栓塞容积比、高红细胞压积、高 CRRT剂量是影响无抗凝 CRRT 体外循环装置使用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中 施行周期性生理盐水冲洗并不能有效延长体外循环装置的使用时间。临床工作者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 施,进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体外循环装置衰竭的发生率,延长装置使用时间,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 中文版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信效度评定

      2019, 34(13):27-3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27

      摘要 (569) HTML (0) PDF 990.25 K (1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验证中文版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GI.NET21)的信度及效度。方法 在征得欧洲癌症治疗研 究组织同意后,获得原始量表。邀请国内6名医护专家对量表内容进行评分,计算内容效度。应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核心量表 (QLQ-C30)和 QLQ-GI.NET21分别对235例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于2周后随机抽取60例进行再次问卷 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 220份,46例完成 2周后的重测。QLQ-GI.NET21 总 量 表 内 部 一 致 性 信 度 0.913;重 测 信 度 为 0.899;内容效度指数为0.889;与 QLQ-C30量表总分的相关性为0.417(P<0.01),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5个公因子,累积贡 献率63.10%,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该量表各条目有良好的区分度(P<0.05)。结论 中文版 QLQ-GI.NET21量表具有良好的 信效度,可用于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测评。

    • 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对PICC维护人文关怀体验与需求的质性研究

      2019, 34(13):31-3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31

      摘要 (443) HTML (0) PDF 963.90 K (11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对 PICC维护的人文关怀体验与需求,为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 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5名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进行半结构访谈,并运用 Colaizzi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提炼出4 个人文关怀体验主题:主动服务,为他人着想;技术娴熟、动作轻柔;尊重、体谅家属;善于与患儿沟通。4个人文关怀需求主题: PICC日常照顾知识需求;满足患儿尊重的需求;多形式开展人文关怀的需求;普及 PICC维护点的需求。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儿父 母对 PICC维护的人文关怀持肯定态度,但仍存在各种特殊需求,亟需不断完善 PICC维护工作,多途径满足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 关于 PICC维护的人文关怀需求。

    •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前对预先指示认知情况调查

      2019, 34(13):34-3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34

      摘要 (414) HTML (0) PDF 984.02 K (10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术前对预先指示认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方便抽取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 172例,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及预先指示认知问卷调查患者。结果 41.3%的患者听说过预先指示,60.5%的患者愿意接受预 先指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是否接受预先指示的独立因素有:文化程度、医疗决策主体、医疗决策中谁的意见最重 要、病情难以逆转或疾病晚期是否放弃治疗、生存质量重要还是生存时间重要、是否听说过预先指示、是否听说过生前预嘱、是否 听说过预立医疗代理人(均P<0.01)。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对预先指示的了解较少,但对预先指示持支持态度,提高患 者对预先指示的认知水平有助于提高患者对预先指示的接受程度。

    • 三维干预对轻度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期间徘徊行为的影响

      2019, 34(13):38-4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38

      摘要 (468) HTML (0) PDF 987.49 K (1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降低轻度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期间徘徊行为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60例轻度老年痴呆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 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三维干预,即从调整危险因素、缓解当前症状及增进生活质量干预策 略3个方面进行干预。干预前后采用 Algase徘徊量表、老年痴呆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调查,并比较两组徘徊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徘徊行为各因子、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P<0.01)。结论 轻度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期间实施三维干预能够降低徘徊行为,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递减式调整VSD负压对软组织严重损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2019, 34(13):42-4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42

      摘要 (418) HTML (0) PDF 973.18 K (10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递减式调整负压封闭引流术(VSD)负压对软组织严重损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79例开放性软组织严重损 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39例,两组创面彻底清创后给予 VSD 引流。观察组递减式调整负压,初期创面损伤软组 织、坏死物及渗液较多的情况负压调整至-0.06~-0.08 MPa,之后除创面感染渗液多且黏稠不易引出外,采用递减式调整负 压,逐渐调整至-0.02~-0.04 MPa;对照组负压值持续维持在-0.06~-0.08 MPa。比较两组引流液量、创面面积变化、创面 清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堵管、出血、疼痛、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出血、疼痛、创面面积、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堵管、引流液量、创面清洁时间、新发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对 软组织严重损伤创面采用递减式调整负压的 VSD引流较常规 VSD引流,具有引流充分、减少疼痛及出血、促进创面愈合等优点。

    • 分娩镇痛初产妇第二产程运用腹压的时机分析

      2019, 34(13):45-4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45

      摘要 (431) HTML (0) PDF 965.37 K (1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分娩镇痛初产妇第二产程运用腹压的最佳时机。方法 将172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组各86例。对照组宫口全开后即使用腹压,观察组胎先露下降至3cm 时使用腹压。比较两组第二产程时间、使用腹压时间、会 阴裂伤程度、侧切率、产后疲倦度及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腹压使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第二产程时间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裂伤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侧切率、产后疲倦评分、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 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分娩镇痛初产妇当胎先露下降至3cm 时使用腹压,可有效缩短腹压使用时间,同时改善产 妇分娩结局。

    • 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容量管理的效果

      2019, 34(13):48-5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48

      摘要 (413) HTML (0) PDF 988.15 K (10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的容量管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水盐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的多阶段容量管理干 预,连续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容量管理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液体摄入量、食盐摄入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食欲 减退、水肿、气促、胸闷等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口渴评分、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尿量均逐渐减 少;干预前后两组超滤量无明显改变(均P>0.05)。结论 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的容量管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容量管理行为转 变,提高患者的水盐摄入依从性,改善患者容量状况。

    • 成年血液透析患者不同封管液应用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2019, 34(13):52-5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52

      摘要 (412) HTML (0) PDF 1.02 M (1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不同封管液对成人血液透析患者的封管效果。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 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中国知 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9月。收集不同封管液对血液透析患者封管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 使用 Cochrane5.1.0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价,Stata12.0软件绘制网络图,WinBUG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5 篇,包含7种封管液,共计样本量2159例。网状 Meta结果显示,对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接口处感染以及病死3个结局指标, 各个研究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就概率排序,对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接口处感染以及病死的发生,最优的封管液 分别为抗生素、枸橼酸盐和乙醇。结论 结合网状 Meta分析结果和概率排序,考虑抗生素耐药特性,推荐乙醇或枸橼酸盐作为血 液透析患者的封管液。

    • 胸腔镜术后自控镇痛患者规范化镇痛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2019, 34(13):57-6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57

      摘要 (459) HTML (0) PDF 957.97 K (10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规范胸外科术后患者的疼痛管理,以提升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实施规范化镇痛管理之前的胸腔镜术后自控镇痛患者 作为对照组(n=206),将实施多学科团队规范化镇痛管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n=181)。比较两组镇痛效果、有效按泵的次数、镇 痛满意度以及镇痛并发症(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两组疼痛评分呈下降趋势,观察组评分相对低于对照组,仅术后第3天观察 组静息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有效按压镇痛泵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除术后3d),恶心呕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镇痛满 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多学科合作的规范化镇痛管理模式整体提升了胸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管理质量, 为护士的疼痛护理实践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患者镇痛效果。

    • 晚期足月妊娠Foley尿管水囊引产患者的护理改进

      2019, 34(13):60-6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60

      摘要 (424) HTML (0) PDF 969.67 K (10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晚期足月妊娠患者在用 Foley尿管水囊引产过程中的护理改进效果。方法 将足月妊娠且使用 Foley尿管水囊引 产的2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5例)和对照组(121例)。观察组水囊引产过程中采用了规范的全程观察和护理措施,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水囊引产后24h内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 产妇绒毛膜羊膜炎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相对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足月妊娠 Foley尿管水囊促宫颈成熟 引产的过程中,建立并实施引产全程管理的护理规范,对提高引产后24h内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及部分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率具有重要意义。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方案实施不佳原因的质性研究

      2019, 34(13):63-6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63

      摘要 (433) HTML (0) PDF 967.90 K (1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ICU 护士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方案临床实施不佳的原因,为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 究的现象学方法,对在我中心ICU 工作1年以上的19名护理人员进行深入访谈,按现象学研究方法整理分析资料。结果 通过阅 读、分析、反思、分类,提炼4个主题,包括病情限制不能实施相关护理、低学历低年资护士缺乏业务知识和临床经验、护理任务繁 重而人员相对短缺的困扰、医嘱执行中的不规范问题。结论ICU 护士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方案实施不佳的主要原 因有多方面,需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重视,采取有效应对来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中医护理
    • 杵棒点穴联合督脉灸在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

      2019, 34(13):66-67+7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66

      摘要 (453) HTML (0) PDF 934.95 K (9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杵棒点穴联合督脉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86例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 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遵医嘱予温经散痹方口服及传统督脉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温经散痹 方口服,并在进行传统督脉灸治疗前,先用杵棒依次按摩刺激督脉上的穴位(大椎至腰阳关等腧穴)及肾俞、气海俞,每日1次,每 次30~40min,7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比较两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改善效果。结果 通过2个疗程的治疗,观 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杵棒点穴联合督脉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 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能有效缓解疼痛。

    • >护理管理
    • 感染科护士触摸舒适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019, 34(13):68-7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68

      摘要 (402) HTML (0) PDF 954.45 K (1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感染科护士触摸舒适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350名感染科护士,采用护士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触摸舒适 感量表、护理工作环境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感染科护士触摸舒适感得分为72.47±25.51,职称、年龄、家人对在感染科工作 支持程度及护理工作环境是感染科护士触摸舒适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感染科护士的触摸舒适感处于 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感染科特征制定相应制度与措施改善感染科的护理工作环境,从而提高感染科护士的触摸舒适感, 推动优质护理的发展。

    • 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成员单位护理质量同质化的实践

      2019, 34(13):71-7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71

      摘要 (440) HTML (0) PDF 978.49 K (1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主体单位对成员单位实施同质化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医联体主体单位南京医科 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对成员单位淮安北京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建立统一标准、规范,优化流程、一对一帮扶指导、参与质 控管理、畅通沟通渠道、建立培训机制等措施来实现同质化管理,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2.5年。结果 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 通过实施同质化管理,成员单位护理质量检查得分、住院患者满意度、护士临床实境工作能力考核情况显著优于管理前(均 P< 0.01)。结论 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实施护理同质化管理,能有效帮助成员单位提升护理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和患者满意度。

    • >护理教育
    • 基于对分易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妇产科护理学形成性评价体系

      2019, 34(13):75-7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75

      摘要 (433) HTML (0) PDF 977.08 K (1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适应高等护理人才培养要求的形成性评价考核体系。方法 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5级护理本科生 186人,将3个班级分为观察班(94人),3个班级分为对照班(92人)。对妇产科护理学课程评价,对照班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 成绩组成;观察班基于对分易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包括上课签到、随堂测试、阶段性测试、实验课成绩及课间见习 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6个部分组成。结果 两班期末考试成绩、综合成绩及授课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结 论 基于对分易网络教学平台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可以及时、有效地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合理评价,有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能 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 >心理护理
    • 肠造口患者及家属焦虑抑郁状况及对患者造口自护能力的影响

      2019, 34(13):79-8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79

      摘要 (435) HTML (0) PDF 961.10 K (10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造口患者及家属围手术期及术后近期焦虑、抑郁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可能的原因,以及焦虑抑郁对患者造口自我 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汉密顿焦虑及抑郁量表、造口适应量表和造口自我效能量表,对45组造口患者及家属围手术期(术 前、术后3天)及术后1、3、6个月分别进行测量,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造口患者及家属围手术期及术后近期焦虑与抑 郁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家属焦虑、抑郁与患者自我效能及造口适应水平呈正相关(均P< 0.01)。结论 造口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影响患者对造口的适应水平及焦虑抑郁水平,医护人员应在术前早期对患者及家属提供 支持和帮助,使其较好地控制焦虑、抑郁,并在术后持续关注患者生理、心理需求,提高患者造口适应能力,恢复身心健康。

    • 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期间的认知行为干预

      2019, 34(13):82-8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82

      摘要 (402) HTML (0) PDF 960.66 K (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以心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的认知行为干预在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焦虑、抑郁的作用。方法 将 12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健康教育、个体化心理疏导;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专业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认知行为干预,包括 ABC转换思维练习、书写感恩日记、听音乐、冥想、运动 等。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在干预前(入院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干预2周(完成诱导化疗出院前) 和干预4周(第2次入院时)对两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干预前 SDS和 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干预2周、4周时SDS评分和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认 知行为干预有助于减少患者治疗期间的负面心理情绪。

    • >康复护理
    • 基于目标控制的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9, 34(13):85-87+10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85

      摘要 (456) HTML (0) PDF 958.30 K (10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目标控制的系统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自我效能、目标希望的影响。方法 将64例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病变干预的同时行功能性物理治疗和生物反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 照组(n=32)配合常规康复护理支持,观察组(n=32)则启动基于目标控制的 SCI膀胱功能康复治疗方案。干预8周后,采用慢 病自我效能量表(SECD6)、希望水平量表(HHI)对两组进行评估;同时通过自行排尿频次、膀胱残余尿及膀胱容量指标的检测,评 价膀胱功能状态。结果 干预8周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希望水平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1);两组在自 行排尿频次、膀胱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等相关膀胱功能指标较干预初期明显改善,而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对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执行基于目标控制的康复训练策略,有利于患者自我效能的提高和康 复计划的稳步推进,促进尽早恢复膀胱功能。

    • >社区护理
    • 四方联动防跌护理在社区跌倒高危老年人中的应用

      2019, 34(13):88-9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88

      摘要 (415) HTML (0) PDF 984.57 K (1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专科护士-社区护士-个体-家庭四方联动防跌护理模式在社区跌倒高危老年人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 深圳市龙岗区的2个社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从两个社区登记建档的跌倒高风险老年居民中分别随机抽选45名进行干 预。观察组采用“专科护士-社区护士-个体-家庭”四方联动推进的综合干预方案。对照组接受社区防跌倒常规护理。于干预 前及干预后12个月使用修订版社区老年人跌倒危险评估量表、步态和平衡测试量表对两组老年人进行评测,记录两组1年内跌 倒发生例次。结果 干预期间跌倒发生情况:观察组1人次,对照组6人次。观察组步态和平衡测试得分提高,跌倒危险评估表得 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四方联动的综合干预方案应用于社区居家老年人,能有效降低老 年人跌倒风险,提升其防跌能力,对预防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 周回访单在慢性肠炎患儿随访中的应用

      2019, 34(13):92-9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92

      摘要 (404) HTML (0) PDF 990.31 K (1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周回访单在慢性肠炎患儿中的应用对其疾病控制及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105例慢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 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随访干预,观察组使用自行设计的周回访单进行长期照护,回访6个月后对比两组 患儿的疾病控制情况、家属幸福指数及焦虑抑郁水平。结果 两组患儿干预后不同时间腹泻与腹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儿家属焦虑抑郁和主观幸福感显著优于对照组(均 P<0.01);观察组患儿的复查间隔时间显著 短于对照组,复查频次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周回访单的应用能够提高家属对小儿慢性肠炎疾病的关注度与护理 科学性,提升患儿疾病症状控制效果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及幸福感。

    • >营养护理
    •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经胃/空肠造瘘管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方案的实施

      2019, 34(13):96-9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96

      摘要 (429) HTML (0) PDF 954.12 K (10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经胃/空肠造瘘管(PEG/J)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HEN)患者的实施效果。方 法 对21例SMAS经治疗后病情稳定患者放置 PEG/J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由家庭营养支持小组行 HEN 方案,于 HEN 结束后通 过人体测量及实验室检查等给予效果评价。结果 经 HEN 治疗,21例SMAS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改善、体质分析和血液营养指标 均显著改善,上消化道造影提示梗阻解除,患者恢复正常饮食,HEN 治疗108~235(148.19±31.24)d拔除 PEG/J导管,结束 HEN。2例患者分别在拔除 PEG/J管8个月、10个月后SMAS复发,通过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 HEN 方案的建立与实施对经 PEG/J管行 HEN 治疗的SMAS患者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

    • >论坛
    •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9, 34(13):99-10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099

      摘要 (427) HTML (0) PDF 958.06 K (13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系统梳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现状,分析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实践情况,提出目前我国长期护理 保险制度试点地区逐步增多,筹资机制趋于多元化,保障范围及服务内容逐步拓展,但是具体实践中还存在筹资机制不清晰,保障 对象的确定和评估缺少科学性,标准化保障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今后的研究应注重探索可推广的长期护理保险运行模式,以建 立可持续性的筹资机制和标准化保障体系。

    • >综述
    • 机械通气患者非语言沟通的研究进展

      2019, 34(13):102-10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102

      摘要 (431) HTML (0) PDF 1.01 M (9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机械通气患者非语言沟通现状、影响护患非语言沟通的因素、护患非语言沟通不良所导致的影响、促进护患非语言沟通 的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阐述影响护患非语言沟通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患者因素、护士因素,护患非语言沟通不良对患者、家属 以及护士的不良影响,促进护患非语言沟通的方法有完善评估与培训、扩大替代沟通系统的运用等。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外周静脉入路超滤治疗护理进展

      2019, 34(13):107-1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107

      摘要 (404) HTML (0) PDF 973.58 K (8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外周静脉入路行超滤治疗的应用标准、护理方法、护理注意事项等,旨在推动慢性心力衰竭经外 周静脉入路超滤治疗的规范护理提供参考。

    • 糖尿病信息化随访及其规范化的研究进展

      2019, 34(13):110-1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3.110

      摘要 (399) HTML (0) PDF 1001.42 K (10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糖尿病信息化随访内涵、主要形式、参与者、随访内容、干预手段、时间、质量评价、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结合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思考如何充分发掘信息化随访的潜在优势,探索糖尿病信息化随 访规范化进程,使随访工作获得更大的成效。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