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34(10):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01
摘要: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肝癌患者围术期全程胃肠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78例肝癌手术患者按时间顺序 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胃肠道管理;干预组在 ERAS理念下实施全程胃肠道管理,即入院后进 行营养不良筛查及干预,术前加服碳水化合物,术后早期进食及营养支持,指导早期活动,嚼口香糖、足三里穴位按摩及小茴香热 敷腹部等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结果 干预组口渴、饥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时间及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提前,白蛋 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腹水及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肝癌患者围术期实施 ERAS 全程胃肠道管理措施,安全有效,可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2019, 34(10):5-7+1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05
摘要:目的 探讨目标管理在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围手术期加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6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择期手术患儿 按家属意愿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实施以目标管理为导向的加速康复护理。结果 观 察组术后疼痛评分、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6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 P<0.01)。结 论 对先天性巨结肠症手术患儿实施以目标管理为导向的加速康复护理可促进患儿康复,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2019, 34(10):8-1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08
摘要:目的 构建适用于肝胆外科的加速康复评价指标体系,为加速康复外科实施效果提供评价工具。方法 在零缺陷管理理论基 础上,通过文献查阅、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肝胆外科加速康复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轮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 分别为0.920、0.919。经过2轮专家咨询,最终构建的肝胆外科加速康复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39个三 级指标;指标重要性评分均>4分,变异系数0~0.166;并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论 肝胆外科加速康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合理, 有较好的可信度,经验证后可作为肝胆外科加速康复质量评价工具。
2019, 34(10):12-1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12
摘要:目的 提炼加速康复外科术中保温技术的最佳证据并应用于肝癌手术患者,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方法 遵 循JBI临床证据应用模式,系统检索后纳入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共12篇文献,总结最佳证据,制定8项审查指标。对47例 肝癌手术患者及7名手术室护士开展基线审查,分析障碍因素,进行系统改进,并将证据应用于47例肝癌手术患者。比较证据应 用前后护士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及患者术中体温维持情况与低体温、寒战发生率。结果 证据应用后护士对7项审查指标的执行 率显著高于证据应用前(均P<0.01);证据应用后患者术中体温显著高于证据应用前,低体温发生率由85.1%下降至27.7% (P<0.05,P<0.01)。结论 基于最佳证据的保温技术用于肝癌患者加速康复外科手术,能维持患者术中体温,降低低体温发生 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2019, 34(10):17-1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17
摘要:目的 了解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结直肠癌患者出院准备度与出院指导质量现状,为优化出院指导质量、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 提供参考。方法 对加速康复外科流程管理模式下的130例结直肠癌出院患者使用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进行调 查。结果 80.0%结直肠癌患者表示做好出院准备,出院准备度总分为149.86±33.65,条目均分为6.81±1.53。出院指导质量 总分为140.24±29.04,条目均分为7.79±1.61,需要内容得分显著高于获得内容得分(均 P<0.01)。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 下的结直肠癌患者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出院指导质量总体水平较好,但患者获得的指导内容尚未满足需求。医护人员应依 据患者需求开展出院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
2019, 34(10):20-22+4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20
摘要:目的 构建胃癌围手术期加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并探讨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427例胃癌拟行胃切除术患者 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214例和对照组213例,对照组按胃切除术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严格按照科室制定 的胃癌围手术期加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肠鸣音时间、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首次饮水及经口 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静脉输液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显著早于/短于对照组(均 P< 0.01),伤口愈合异常、吻合口漏、出血、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临床 护理路径可规范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行为,促进胃癌术后患者早日康复。
2019, 34(10):23-2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23
摘要:报告6例混合现实技术引导下青少年股骨颈骨折微创手术患者的快速康复护理经验。提出术前向患者介绍混合现实技术, 医护患三方通过混合现实技术协同制定手术方案、快速康复计划以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动态观察病情、疼痛管理、合理的功能 锻炼是其护理要点。
2019, 34(10):25-2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25
摘要:分析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早期活动的概念,总结术后早期活动水平、活动耐力及活动记录3个方面的监测管理工具,详细阐 述各工具的测评内容、适用人群、信效度及应用发展。建议在临床护理实践时考虑不同工具的人群适用性,同时将主客观监测工 具结合起来综合评价,以促进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开展,推动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
2019, 34(10):30-3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30
摘要:目的 探讨 E-Coach慢病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16例) 和对照组(11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门诊管理,研究组在常规门诊管理的基础上接受由专科护士为主导的 E-Coach慢病管理模 式管理。干预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对照组98例、研究组102例患者完成全程干预。研究组血压控制率、平均每周有氧锻炼 时间、认知症状管理及与医生沟通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E-Coach慢病管理 模式有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血压控制率。
2019, 34(10):34-3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34
摘要:目的 探讨序贯性早期床上运动对ICU 老年患者肌力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80例ICU 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予ICU 常规护理及运动,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序贯性早期床上运动。比较两组干预 前及转出ICU 时 MRC肌力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组转出ICU 时 MRC肌力评分及 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 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序贯性早期床上运动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肌力,改善其自理能力,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 治疗时间。
2019, 34(10):38-4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38
摘要:目的 探讨eCASH 理念结合早期活动在ICU 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6例ICU 机械通气患者按入院时间分 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镇痛镇静及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eCASH 理念的舒适化浅镇静管理结合早期活动。 结果 观察组谵妄发生率和ICU 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MRC肌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 住院 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eCASH 理念结合早期活动应用于ICU 机械通气患者,可降低患者谵妄和ICU 获得性衰弱,缩短机械通气和ICU 入住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2019, 34(10):42-4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42
摘要: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衰弱的发生情况及衰弱状态与双重任务行走步态特征的关系。方法 方便抽取老年2型糖尿 病患者189例,采用 Fried衰弱表型量表评估其衰弱情况,便携式步态分析仪采集双重任务行走状态下的步态参数。结果 189例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无衰弱、衰弱前期、衰弱分别为30.69%、51.32%、17.99%;与非衰弱患者比较,衰弱前期及衰弱患者步速减 慢、步频及步长减少、跨步时间延长(均P<0.05);步速、步频及步长与衰弱程度呈负相关,跨步时间与衰弱程度呈正相关(均P< 0.01)。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衰弱患者的步态性能恶化较衰弱前期及无衰弱者更加明显,应关注衰弱患者 的步态参数,避免出现跌倒等更严重的结局。
2019, 34(10):46-4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46
摘要:目的 汉化ICU 活动量表(ICU MobilityScale,IMS)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遵循 Brislin双人翻译与回译原则,采用专家咨 询法进行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IMS量表。选取60名ICU 护士对量表的可靠性进行检验;同时选取ICU 护士和物理治疗师各1 名使用中文版IMS量表与中文版 PermeScore量表分别对200例ICU 患者进行评估,检验量表信效度。结果 中文版IMS量表 包含11个条目,总分0~10分,95.0%的ICU 护士能在1min内完成对患者活动水平的评估。中文版IMS量表评分者一致性 (加权 Kappa值)为0.84、效标效度为0.872。结论 中文版IMS量表简单易懂,具有较好的可接受性,可用于对ICU 患者活动水 平的评估。
2019, 34(10):49-5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49
摘要:目的 提高慢性乙肝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方法 对82例门诊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评价 法评估其自我管理能力差的4个方面原因,实施“医护联合管理、促进患者自我管理、改善医疗环境、改进护理方法”4个改善方向 与11条改善措施的专案改善管理。比较护理专案行动前后1年患者随访、服药、饮食依从性及病情进展情况。结果 患者随访依 从性从护理专案行动前的34.2%~53.7%上升为护理专案行动后的39.0%~91.5%;服药、饮食依从性好从20.7%~24.4%、 20.7%~26.8%上升为37.8%~58.6%、31.7%~45.1%;病情好转率从39.0%~52.4%上升为51.2%~65.9%。结论 实施护 理专案行动能提高慢性乙肝轻、中度肝功能损伤患者随访、服药、饮食依从性,改善乙肝5项指标。
2019, 34(10):52-54+8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52
摘要:目的 建立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压疮高危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应用效果,为减少手术压疮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 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1163例,通过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手术压疮高危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通过 ROC 曲线确定临界值;在 443例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中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成人心血管手术压疮风险预测模型包括术前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血 钠、血钾,术中平均体温、最低平均动脉压,以及患者吸烟频率、高血压史、年龄≥70周岁;绘制 ROC曲线后得出LogitP 的临界值 为-1.259(曲线下面积 AUC=0.751)。模型的灵敏度为0.657、特异度为0.793、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0.207和0.343。结论 该模型可较好地预测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的手术压疮风险。
2019, 34(10):55-5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55
摘要:目的 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方法 成立多部门协作的手术室效率管理小组,实施精益管理,包括改进硬件设施,优化工作职 责及流程,确保首台手术准时开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奖惩机制,建立“3个1”响应机制。比较管理前(2016年1~12月) 与管理后(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平均接台间隔时间、准点开台率、延迟手术率、患者及手术医生满意度。结果 与管理前比 较,管理后平均接台手术时间缩短,准点开台率提高,延迟手术率降低,患者及手术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P<0.05,P< 0.01)。结论 多部门协作实施精益化管理可加快手术运转,提高手术室整体效率、手术医生和患者满意度。
2019, 34(10):59-6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59
摘要:目的 探讨多学科团队合作预防脊柱后入路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6月行脊柱后入路 手术患者655例作为对照组,2017年1~6月65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压力性损伤防护管理方法,观察组实施 多学科团队合作的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干预。结果 对照组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9例(15处,发生率为1.37%),观察组发 生2例(3处,发生率为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多学科团队合作的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 管理,能有效降低脊柱后入路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2019, 34(10):62-6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62
摘要:对6例怀疑前列腺癌患者采用新型肿瘤显像剂68Ga-PSMA-11行PET/CT检查,以18F-FDG护理方法为参考,依据68Ga-PSMA-11 药理作用特点调整护理方法,均顺利完成检查并获得满意的诊断图像。提示68Ga-PSMA-11 用于 PET/CT 检查可部分参 考18F-FDG护理方法,但具有自己的特色,不需要禁食禁饮、不需要测空腹血糖、显像剂可与呋噻米同时静脉注射等。
2019, 34(10):64-6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64
摘要:目的 评价负压吸引式牙刷口腔护理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使用负压吸引式牙 刷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资料进行提取、评价后,应用 RevMan5.3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4500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使用负压吸引式牙刷进行口腔护理, 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口腔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口腔内污物残留和口腔异味(均P<0.01)。结论 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 采用负压吸引式牙刷行口腔护理,可提高口腔护理效果,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口腔并发症发生率。
2019, 34(10):68-6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68
摘要:目的 探讨渐进式气管套管堵管器在气管切开患者堵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干预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使用橡胶瓶塞全堵管,干预组使用自制气管套管堵管器堵管,从1/2逐渐过渡到3/4,最后达到 完全堵管。结果 干预组堵管24h、48hPaO2 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 显著低于对照组,堵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 干预组拔管成功率(95.0%)高于对照组(85.0%)。结论 渐进式气管套管堵管器可缩短患者的堵管时间,提高拔管成功率。
2019, 34(10):70-7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70
摘要:目的 深入了解肿瘤科护士对智能静脉药物配置机器人的使用体验。方法 对肿瘤科病房及日间化疗中心10名护士进行半 结构式深入访谈,应用 Colaizzi资料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归纳的使用体验包含5个主题:不同应用阶段体验不同,减轻工作量 和劳动强度,优化职业防护,提升冲配药物质量,人工智能在临床护理的发展前景。结论 使用智能静脉药物配置机器人调配抗肿 瘤药物有较明显的优势,但需要加强使用方法培训,以使护士掌握操作方法,改善使用体验。
2019, 34(10):73-7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73
摘要::目的 基于 ADDIE教学模型开展护理创新培训,探讨对护士创新能力的影响。方法 成立创新培训团队,按 ADDIE教学模 型的5个阶段,对100名自愿报名参加创新学习的护士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于培训前和培训6个月后对护士进行创新行为调 查,于培训结束后进行教学情况评价。结果 3个项目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培训后护士创新行为得分(4.82±0.78),显著高于 培训前(3.52±1.05,P<0.05);92.0%的护士认为该创新培训课程对今后的护理工作重要,98.0%的护士认为培训对自己以后 的学习和工作创新产生积极影响。结论 基于 ADDIE教学模型的护理创新培训可提高护士的创新能力。
2019, 34(10):76-7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76
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残障患者残障接受度的影响。方法 便利抽样法抽取视力残障 的糖尿病视网 膜 病 变 患 者 454 例,采 用 残 障 接 受 度 及 家 庭 亲 密 度 和 适 应 性 量 表 进 行 调 查。结 果 患 者 残 障 接 受 度 总 分 (184.01±46.15)分,86.4%的患 者 残 障 接 受 度 为 低 中 水 平;实 际 家 庭 亲 密 度 得 分(53.19±5.79)分,实 际 家 庭 适 应 性 得 分 (49.77±5.21)分。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人口学变量后,实际家庭亲密度、实际家庭适应性可以解释残障接受度变异 量的22.8%。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残障患者的残障接受度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可通过改善患者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 性提高其对视力残障的接受度。
2019, 34(10):80-8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80
摘要:目的 了解终末期患者和家属治疗决策意向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南充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终末期患者及 家属268对,应用自行设计的终末期治疗决策意愿调查表分别进行调查。结果 终末期患者与家属在“患者参与制定治疗决策”、 “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姑息治疗”决策一致性为69.03%、74.63%(Kappa值分别为0.529、0.530,均 P<0.01);其余4项决 策一致性为32.84%~47.39%(Kappa值为0.080~0.210;P<0.05,P<0.01)。结论 终末期患者与家属治疗决策意向存在差 异,家属的治疗决策无法完全体现患者真实意愿。
2019, 34(10):84-86+9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84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对卫生行业标准《安宁疗护实践指南》的践行行为现状。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收治疾病末期患者 较多科室的216名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践行行为总分为(119.40± 22.03)分,症状控制维度得分最高,心理支持维度得分最低;不同特征护士践行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 临床护士《安宁疗护实践指南》总体践行行为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要针对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护士践行行 为,以提高安宁疗护护理质量。
2019, 34(10):87-9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87
摘要:目的 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药物素养。方法 将长沙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个,对照组153例 患者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常规健康服务;干预组144例患者依据制订的高血压患者药物素养促进计划实施为期1个月 的干预。结果 干预后第3个月,干预组血压控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药物素养、服药自我效能得分显著优于对照 组(P<0.05,P<0.01)。结论 实施高血压患者药物素养促进计划可以提升患者药物素养、服药自我效能及服药依从性,从而改 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
孙亭亭,谭江红,胡玲利,谢竟,罗国艳,Rodrigo Loper
2019, 34(10):91-9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91
摘要:目的 从患者和社区医疗机构层面了解 PICC延续性照护服务现状并分析制约因素,为 PICC维护技术在社区医疗机构的推 广提供参考。方法 对在株洲市3所三级医院进行 PICC置管维护的196例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对10家社区医疗 机构负责人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结果 88.8%的 PICC带管者平时的维护地点为三级医院,31.1%的患者愿意到社区医院进 行导管维护,61.2%的患者因社区诊疗技术不足而不到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导管维护。访谈共提取6个主题:人力资源不足,相关 知识及技术缺乏,担心风险,收费标准缺乏文件依据,缺乏国家政策支持,建议提高医疗风险的保额。结论 社区医院PICC维护情 况不容乐观,推进 PICC维护进社区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政府、三级医院及社区医疗机构应积极采取对策加以改进,以发挥社区 医疗机构初级医疗保健作用。
2019, 34(10):95-9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95
摘要:目的 调查社区女性乳腺癌健康素养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乳腺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 抽样的方法,对济南市2个社区738名女性采用乳腺癌健康素养评估工具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女性乳腺癌健康素养具备率为 16.9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家属)是否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是社区女性乳腺癌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均P<0.01)。结论 社区女性乳腺癌健康素养水平偏低,应大力开展乳腺癌健康教育,尤其要重点加强年龄大、文化程度和月收 入低以及家庭中无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女性。
2019, 34(10):98-10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98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进,混合式教学成为高等教育研究者、实践者和管理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阐述混合式教 学的起源及概念演变,分析混合式教学的理论框架即探究社区理论模型的核心要素,总结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方法,并介绍混合 式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为构建适用于我国护理教育领域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2019, 34(10):101-10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101
摘要:对肺癌患者肺康复的发展历程、肺康复训练的方法及评价、现阶段存在的不足及后期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提出肺康复在 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如肺康复介入的时机、最合理的运动方式与时间、肺康复的远期研究等均可作为肺癌患者肺 康复的研究内容。
2019, 34(10):105-10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105
摘要:体外膜肺氧合成为治疗严重心、肺衰竭患者的一种新方法并在重症患者中逐渐应用,而早期活动可促进危重患者康复。本 文就近年来关于成人体外膜肺氧合患者早期活动的意义、安全性、开展情况及主要障碍、实施流程、实施策略等进行综述,为促进 体外膜肺氧合患者早期活动的开展、改善预后提供参考。
2019, 34(10):109-1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109
摘要:对儿科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概念、发展现状、立法情况、参与者态度、相关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我国发展儿科预立医 疗照护计划的建议,以期为临床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