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结合DISC模型的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培养研究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1.湖北中医药大学;2.咸宁市中心医院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2020年湖北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目的 探究人工智能结合DISC模型在护理人文修养与沟通课程中培养护生沟通能力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4级4个本科班共170人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抽取2个班84人为对照组,2个班86人为观察组,在护理人文修养与沟通课程中沟通能力实训教学中,对照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工智能结合DISC个性化教学。结果 教学后观察组临床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和职业认同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护理人文修养与沟通实训教学中,实施人工智能结合DISC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培训,能够有助于提高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和职业认同感。

    Abstract:

    护患沟通是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及陪护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是护理工作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人际沟通方式[1]。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够促进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2]。据统计,因护患沟通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占比高达80%[3],在实习过程中有约84.9%的护生因为胆怯、不善表达导致沟通问题,其中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问题占比高达56.2%[4-6],实习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亟待提高。一直以来,我国护理教育领域普遍对护生沟通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通常只在人文课程中开展普适化的沟通知识教育,缺乏个性化培养及数字教育技术的应用,护生沟通能力提升效果不佳。沟通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性格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因素[7]。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其沟通能力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何惠仪等指出[8],根据护士不同性格类型采取DISC模型进行针对性沟通能力培训,能够帮助护士学会控制自身情绪,提升沟通技能。DISC性格分析理论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Marton首次提出[9],该理论将人的性格特点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支配型(Dominance,D 型)、影响型(Influence,I 型)、稳健型(Steady,S型)和服从型(Compliance,C型),旨在解析个体的行为风格与沟通偏好,以提升沟通能力和团队效能。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已深度融入护理教育领域,其在个性化教学系统构建、临床决策模拟训练以及教育质量智能评估等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成效。基于此,本研究在护理人文修养与沟通课程的沟通实训教学中采用AI技术结合DISC模型的个性化培训模式,探索技术赋能与个性适配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5-04-02
  • 最后修改日期:2025-04-18
  • 录用日期:2025-04-29
  • 在线发布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