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5):1-5+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5.001
摘要:目的 构建胃癌并存肌少症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文献回顾、小组访谈形成营养方案初稿,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形成胃癌并存肌少症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方案。于2023年1-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53例胃癌并存肌少症患者,根据住院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7例、试验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护理,试验组采取胃癌并存肌少症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方案,并于患者术前、术后5 d、出院后1个月评价效果。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和握力比较,组间效应(除握力外)、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围手术期实施营养方案可以改善胃癌并存肌少症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提高患者肌力水平。
2025(5):6-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5.006
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干预映射理论的胰腺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前预康复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2年1-12月60例胰腺肿瘤切除术患者设为对照组,2023年1-12月60例胰腺肿瘤切除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基于干预映射理论的术前预康复干预。结果 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营养指标和运动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和希望水平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干预映射理论的胰腺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前预康复方案具有较高的科学性、适用性,有利于为胰腺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前预康复提供指导,并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前营养状态、运动能力,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
2025(5):11-1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5.011
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心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患者心盛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心盛理论框架选定潜在影响变量,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盛量表、自我同情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362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心盛得分(39.13±3.44)分。患者心盛总分与自我同情、心理韧性及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131I治疗、自我同情、心理韧性和社会支持是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心盛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心盛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应多关注家庭月收入较低和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提高其自我同情、心理韧性及增强社会支持,从而提高患者的心盛水平。
2025(5):16-1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5.016
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癌术后患者习得性无助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习得性无助量表、痛苦表露指数量表、双向社会支持量表对205例口腔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口腔癌术后患者习得性无助感得分(43.54±8.66)分,自我表露总分(27.00±7.10)分,双向社会支持得分(36.27±7.15)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临床分期、自我表露、双向社会支持为口腔癌术后患者习得性无助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自我表露、双向社会支持可解释总变异的14.6%。结论 口腔癌术后患者习得性无助感水平较高,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临床分期严重、自我表露较低、社会支持水平较差的患者,可通过改善患者自我表露能力以及双向社会支持水平来降低患者的习得性无助感。
2025(5):20-2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5.020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症状群的构成,构建症状网络,探索核心症状,为制订症状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55例食管癌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欧洲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量表和食管癌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量表评估其症状发生情况,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症状群,运用R语言构建症状网络,分析中心性指标。结果 食管癌患者共提取6个症状群,分别是疲乏-食欲相关症状群,进食困难相关症状群,呼吸相关症状群,腹泻-反流相关症状群,言语相关症状群,疼痛相关症状群。其中疲乏、食欲减退、疼痛、恶心呕吐和吞咽困难是核心症状。疲乏(rs=4.452 70,rc=0.012 61)和食欲减退(rs=4.318 11,rc=0.012 57)的强度和紧密度较高。结论 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通过对症状群及核心症状进行全程干预,将症状群与网络中心性指标相结合,制订精准的症状管理方案,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2025(5):26-3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5.026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症状群与健康行为现状及其相关性,为医护人员开展精准化症状管理以提高健康行为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便利抽样50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脑卒中症状体验量表,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健康行为总分为(73.18±15.45)分。症状发生率前3位分别为肢体无力(94.6%)、记忆力下降(93.0%)和无法身体平衡(89.8%)。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3个症状群,分别是躯体活动相关症状群、情绪相关症状群、认知障碍-疲乏症状群,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0.210%。健康行为总分与3个症状群呈负相关(均P<0.05)。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个症状群可解释健康行为43.5%的总变异。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存在多种症状群,症状群越严重,健康行为水平越低,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症状群发生情况,制订科学精准的症状管理策略,以提升健康行为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2025(5):32-3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5.032
摘要:目的 分析并阐述慢性病患者内感知的概念内涵,以期为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INAHL、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与慢性病患者内感知相关的文献,并采用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37篇文献,其中6篇中文文献,31篇英文文献。慢性病患者的内感知概念属性包括体内生理信号的准确解读、生理状态波动的敏锐感知、基于情境的感知动态变化3个方面;其前因变量包括人口学因素、疾病相关特征、心理因素、社会支持;后果包括优化情绪状态、提升自我护理能力、改善临床结局。结论 明确慢性病患者内感知的概念,可为以后国内研制不同慢性疾病患者内感知特异性评估工具,构建本土化的干预策略提供思路。
2025(5):37-41+4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5.037
摘要:目的 了解频繁急性加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使用吸入药物的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应的吸入药物依从性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能力、机会、动机-行为(COM-B)模型,通过目的抽样,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对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17例频繁急性加重的COPD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定向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3个主题及10个子主题,分别是能力因素(吸入药物使用技能、疾病和药物相关认知、药物自我管理);机会因素(家庭支持、医疗护理可及性不够、经济负担);动机因素(治疗自我效能、急性加重体验、感知治疗益处、疾病污名化)。结论 频繁急性加重的COPD患者在使用吸入药物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应综合评估影响患者吸入药物依从性的能力、机会和动机因素,注重对其提供教育和培训以提升患者的技能和素养,同时创造良好的外部资源环境,以提升其吸入药物依从性。
2025(5):42-4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5.042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体外心肺复苏患者住院期间继发神经系统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体外心肺复苏患者继发神经系统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4年4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结果 共纳入17项研究,涉及18个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00~0.945;模型重复报告前5位的预测因子为年龄、ECMO前乳酸水平、可电击心律、CPR到ECMO治疗的时间、ECMO前的pH值;乳酸水平的测量时间尚存在争议;纳入17项研究均为高偏倚风险,主要原因是数据来源不合适、变量事件数<20、缺乏模型性能评估以及模型过度拟合等;14项研究总体适应性较好。结论 针对体外心肺复苏患者住院期间继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预测模型尚不完善。在后续的研究与模型开发中,应尽可能避免偏倚,同时重点关注模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便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优化患者的治疗计划和改善预后。
2025(5):48-50+5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5.048
摘要:目的 探讨音频指导呼吸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110例全身麻醉手术后转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PACU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予常规气管拔除后PACU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音频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比较两组动脉血气指标、PACU停留时间、气管导管拔除1、5、10、15 min时的呼吸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PaO2、PaCO2、SaO2)、PACU停留时间、气管导管拔除不同时间呼吸频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全麻术后苏醒期拔除气管导管的老年患者,应用音频指导呼吸可促进自主呼吸功能恢复,缩短PACU停留时间,提升苏醒质量。
张一帆,马艳杰,李蕊,于淑坤,刘琪琪,管亚辉,李淑敏,李晶晶,倪嘉欣,刘倩
2025(5):51-5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5.051
摘要:目的 检索、评价和整合危重症休克患儿骨髓腔输液的相关证据,为准确实施骨髓腔输液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使用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中关于危重症休克患儿骨髓腔输液治疗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证据总结和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5月。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1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2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从骨髓腔输液通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穿刺设备、穿刺部位、皮肤消毒、药物性质、输液速度、骨髓腔输液通路移除、疼痛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操作资质及教育培训10个方面,共总结了40条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危重症休克患儿骨髓腔输液的最佳证据,可为医护人员准确实施骨髓腔输液提供参考,建议医护人员结合临床情景及患儿实际情况应用证据。
2025(5):57-6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5.057
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ICU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证据在临床转化的效果,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将394例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基线审查组、第1轮证据应用组、第2轮证据应用组、第3轮证据应用组,每组94例。以CLARITY循环为指导,将筛选出的29条成人ICU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最佳证据进行3轮临床应用。结果 审查指标总体达标率由11.11%提升至81.48%;ICU护士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知识总分由55.0(43.8,60.0)提升至90(78.8.95.0);ICU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由20.21%降为3.19%;ICU治疗费用和医用粘胶剂相关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家属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层面新增医用粘胶剂使用和揭除流程,并持续检测应用效果。结论 开展成人ICU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与管理的循证实践,可提升ICU护士对各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和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促进最佳证据向临床实践科学转化。
2025(5):64-67+9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5.064
摘要:目的 了解硕士学位护士资质过剩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在全国48所三甲医院抽取581名硕士学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资质过剩感量表、组织支持量表、三维度性格优势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硕士学位护士资质过剩感总均分为(29.84±7.62)分;工作年限、每月夜班数、工作内容、日常承担工作量、组织支持感、品格优势是硕士学位护士资质过剩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硕士学位护士资质过剩感较高,管理者应关注培养该群体的品格优势并给予一定的组织支持力度,以改善硕士学位护士的资质过剩感现状,最大化地发挥其价值。
2025(5):68-7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5.068
摘要:目的 总结自杀未遂急诊患者再自杀风险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对该人群的自杀预防研究或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按照“6S”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相关证据,证据类型包括指南、最佳实践、临床决策、系统评价、证据总结、专家共识,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3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根据主题进行证据提取、归纳和汇总。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包括1篇最佳实践、2篇临床决策、2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和10篇系统评价。提取归纳自杀未遂急诊患者再自杀风险管理相关证据共27条,汇总为5个主题,分别为组织支持、快速处理、自杀评估、干预措施、随访与转介。结论 医护人员应用证据时应结合国内临床情境,审慎地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同时构建多学科协作机制,扩大自杀未遂急诊患者的支持系统,从而降低患者的再自杀风险。
廖露露,何笑笑,杨玲花,谭蕾,龙环,黄胜兰,李霞,韩影,彭笑,陈荟菁,杨秀芬,李慧,刘义兰
2025(5):74-7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5.074
摘要:目的 编制养老护理员优质照护行为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将以人为中心照护框架作为理论基础,结合文献回顾法、半结构式访谈法、专家函询和预调查,形成量表测试版。2024年4-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华中地区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11家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作为调查对象,第1次调查330名、第2次调查340名养老护理员进行量表项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结果 最终形成的养老护理员优质照护行为量表包括整体照护、个性关怀、尊老敬老、积极互动、赋权增能5个维度共26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7.907%;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χ2/df=2.607,RMSEA=0.069,CFI=0.914,TLI=0.903,IFI=0.914。效标关联效度结果显示,量表与以人为中心的照护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894;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8,折半信度为0.889。结论 养老护理员优质照护行为评估量表信效度较好,可作为评估养老护理员优质照护行为的有效工具。
2025(5):79-8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5.079
摘要:自反性主题分析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及解释性,为深入探讨护理领域的多元现象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路径。本文介绍自反性主题分析法报告指南(Reflexive Thematic Analysis Reporting Guidelines,RTARG)的发展背景、内容、优势及局限性等,旨在为国内质性研究提供报告规范,提高自反性主题分析法报告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推动护理学科质性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2025(5):84-8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5.084
摘要:目的 汉化实习护生归属感量表(Sense of Belonging in Nursing School Scale,SBNS),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Brislin翻译模型对量表进行正译、回译、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SBNS。采用便利抽样法对410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检验量表信效度。结果 中文版SNBS包括3个维度,17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0.622%;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χ2/df=2.041、RMSEA=0.071、RMR=0.051、IFI=0.952、TLI=0.944、CFI=0.952;总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77,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57~1.000;聚合效度结果显示,各维度的平均方差萃取量均>0.5,组合信度均>0.7;区分效度显示3个维度的异质-单质比率值均<0.85。信度分析结果显示,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0,重测信度为0.938,折半信度为0.803。结论 中文版SNB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够准确评估实习护生的临床归属感。
2025(5):89-9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5.089
摘要:目的 探讨视频微课结合Teach-back教育模式在克罗恩病留置鼻肠管全肠内营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入住消化内科的90例克罗恩病留置鼻肠管全肠内营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9例和干预组41例。对照组按照护理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视频微课结合Teach-back教育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营养相关指标和鼻肠管堵管率。结果 随访6周,干预组生活质量各项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和身体质量指数高于对照组,堵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视频微课结合Teach-back教育模式在克罗恩病全肠内营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营养状态、降低堵管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存结局。
2025(5):94-9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5.094
摘要:目的 探讨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居家液体摄入管理影响因素,为制订居家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基于Pender健康促进模式,对20例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主题提练。结果 提炼2个主题及8个亚主题,促进因素为感知液体管理益处,参与主动健康行为,积极发挥自我效能,自护时间投入增加;障碍因素为居家应对行为不佳,记忆力减退,消极认知与延迟就医,内外部支持削弱。结论 引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树立正确液体摄入管理认知,激励居家患者发挥自我效能,落实居家液体摄入管理,同时加强“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持续追踪患者疾病轨迹。
2025(5):99-103+10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5.099
摘要:目的 研发基于临床照护分类系统的住院患者跌倒专项管理信息化平台,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跌倒专项知识库,通过系统信息集成,形成跌倒专项管理平台。基于不良事件管理平台监控数据,以系统中跌倒专项管理平台上线时间为分界点,分实施前(2022年1-9月)和实施后(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两个阶段,实施前为责任护士主导的跌倒管理,实施后为信息化平台辅助责任护士进行跌倒管理,应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基于临床照护分类系统的住院患者跌倒专项管理平台实施后住院患者跌倒率发生为0.018‰,显著低于实施前的0.036‰(P<0.05)。中断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系统上线前,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有上升趋势(β1=0.004,P<0.05);系统上线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斜率为-0.002(<0),呈下降趋势,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实施后患者跌倒伤害率降低,跌倒伤害程度较轻,但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住院患者跌倒专项管理平台的实施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有助于临床跌倒不良事件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同时可为制订住院患者跌倒预防实践提供决策依据。
2025(5):104-10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5.104
摘要: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构建乳腺癌机会性筛查管理系统并验证其在筛查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数据挖掘构建筛查管理系统,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5月进行乳腺癌机会性筛查的患者,按照系统应用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 373例。观察组采用系统进行筛查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筛查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明确诊断和入院治疗时间,以及对乳腺癌机会性筛查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明确诊断、入院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其对乳腺癌机会性筛查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应用基于数据挖掘的乳腺癌机会性筛查管理系统进行筛查管理,可缩短患者筛查至首次入院治疗的时间,促进患者早诊早治,提高患者满意度。
2025(5):108-1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5.108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大语言模型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在护理领域,大语言模型对助力护理教育变革、协助护理决策、帮助患者自我管理和辅助疾病诊断等方面取得成效。然而,大语言模型在护理领域的应用也面临着威胁患者安全、责任界定不明晰、生成内容缺乏情感和知情同意实践程序缺位等伦理风险。研究当前大语言模型应用于护理领域的创新应用、伦理风险及治理路径,对于引导大语言模型在护理领域发挥正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进数字时代护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2025(5):114-12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5.114
摘要:目的 总结并分析医学模拟教育中复盘教学评估工具的内容、开发过程、特点以及应用情况,为我国医学教学领域复盘评估工具的选用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JBI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框架,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3年11月1日。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结果 最终纳入21篇全文文献,共涉及8种复盘教学评估工具,其中10篇关于评估工具的开发,11篇关于评估工具的验证。常用工具主要为医学模拟复盘评价量表、客观结构化复盘评估工具、医学模拟教育追溯评级工具、实时复盘评估工具、同行复盘评估工具、复盘体验量表、引导者胜任力评价量表、有意义学习复盘评估量表。结论 模拟医学教育中针对复盘技能的评估工具种类多样,建议护理教育工作者全面考量和评估我国国情结合相关教学情景,合理选择评估工具,以促进有效和高质量的医学模拟教育复盘教学活动。
2025(5):121-12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5.121
摘要:老年人指向语是一类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沟通方式,具有语言简化、音律夸张等特点,在与认知障碍患者的护患沟通中较为常见。本文对老年人指向语的语义属性、特征、理论模型、测量工具、应用现状及对策进行综述,以期为优化认知障碍患者的护患沟通质量提供参考。
2025(5):126-12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5.05.126
摘要:综述机器学习算法在ICU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中的应用,预测模型包括逻辑回归模型、基于树的模型、决策树模型、贝叶斯算法、循环神经网络及集成模型,旨在为制订个性化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方法,以提升ICU护理水平。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