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39卷第2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重点关注——糖尿病护理专题
    • 智慧化自我管理处方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4, 39(23):1-4+2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001

      摘要 (238) HTML (0) PDF 1.12 M (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智慧化自我管理处方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80例。对照组通过智能化管理平台给予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自我管理处方干预,在智能管理平台嵌入智能决策系统,结合患者个体化数据自动生成自我管理处方,包括评估、饮食、运动、监测、教育及并发症防治6部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血糖水平及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结果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行为(除吸烟状态维度外)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智慧化自我管理处方干预,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水平,从而改善血糖控制。

    • 不同蛋白质含量膳食睡前加餐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影响

      2024, 39(23):5-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005

      摘要 (137) HTML (0) PDF 1.10 M (8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蛋白质含量膳食睡前加餐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效果,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3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50例。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睡前(22:00)血糖4.0~5.6 mmol/L为干预时机,对照组予进食饼干9 g(含1.3 g蛋白质),干预组采用100 mL温水冲泡奶粉20 g(含6.6 g蛋白质)。比较两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和睡前加餐后次日血糖达标情况。结果 干预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为3.75%,对照组为1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次日血糖波动幅度、血糖目标范围时间、血糖低于目标范围时间及其达标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提高蛋白质含量的睡前加餐方案可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促进次日血糖达标。

    • 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健康问题解决类型研究

      2024, 39(23):8-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008

      摘要 (131) HTML (0) PDF 1.18 M (7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健康问题解决的潜在类别,分析影响因素,比较不同类别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血脂指标差异,为开展针对性干预、改善健康结局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25例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健康问题解决量表、代谢综合征自我管理知信行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健康信息素养自评量表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探讨健康问题解决的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并对不同类别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血脂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健康问题解决可分为有效型(72.0%)和低效型(28.0%)2个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心理弹性和健康信息素养是健康问题解决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健康问题解决有效型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较低效型患者控制更优(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健康问题解决存在群体异质性,可通过提高自我效能、心理弹性及健康信息素养水平,促进有效型健康问题解决,从而改善自我管理行为、血糖和血脂控制水平。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自我调节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 39(23):14-1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014

      摘要 (159) HTML (0) PDF 1.10 M (7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自我调节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318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调查。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自我调节疲劳得分(50.44±8.2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工作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孕周、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是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自我调节疲劳的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54.1%的总变异。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自我调节疲劳水平较高,医护人员应早期识别,给予在职、家庭人均月收入低和孕周≥28周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更多关注,致力于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从而降低其自我调节疲劳水平。

    • 胰源性糖尿病早期筛查及血糖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4, 39(23):18-2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018

      摘要 (112) HTML (0) PDF 1.15 M (7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索并总结胰源性糖尿病早期筛查及血糖管理的相关证据,为提高胰源性糖尿病检出率及有效血糖管理提供指引。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指南网、专业协会网站有关胰源性糖尿病早期筛查及血糖管理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5月31日。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和汇总。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其中临床指南4篇、专家共识2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3篇、队列研究7篇、病例对照研究1篇。形成早期筛查目的、早期筛查方法、血糖控制目标、血糖管理策略4个方面共15个条目的最佳证据。结论 胰源性糖尿病患者早期筛查及血糖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医护人员实施早期筛查及血糖管理提供指引,在证据转化和应用过程中应结合临床情境,充分评估每条证据的适宜性和可行性。

    • >专科护理
    • 开颅术后患者经眼眶超声颅内压动态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2024, 39(23):24-2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024

      摘要 (107) HTML (0) PDF 1.13 M (7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眼眶超声技术的颅内压动态管理方案在开颅术后患者中的实施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开颅术后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开颅术后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通过文献研究及德尔菲专家函询,构建经眼眶超声技术的颅内压动态管理方案并应用。比较两组患者转出ICU时的NIHSS评分和GCS评分,术后脑水肿、急性肾损伤、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低钙)发生率,术后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组患者转出ICU时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术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术后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显著低于/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经眼眶超声技术的颅内压动态管理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可有效改善开颅术后患者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 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患者运动康复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2024, 39(23):30-3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030

      摘要 (130) HTML (0) PDF 1.96 M (7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患者运动康复方案,并探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7月住院的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患者54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康复护理;2023年7-8月住院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患者52例为干预组,给予基于循证的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患者运动康复管理方案。干预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衰弱状态、体适能、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干预3个月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49例、干预组50例完成研究。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衰弱程度、体适能、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干预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循证的运动康复方案可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患者的衰弱状态,提高患者体适能和生活质量。

    • 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压迫时间研究

      2024, 39(23):36-3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036

      摘要 (137) HTML (0) PDF 1.09 M (6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穿刺处最佳压迫时间。方法 将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各515例,相同手术方式的患者随机分为5组各103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穿刺处采用弹性绷带包扎,每组分别止血2 h、3 h、4 h、5 h、6 h。评估各组患者不同时间压迫止血的有效性(出血、血肿发生率)、安全性(桡动脉闭塞、迷走神经反射、水疱发生率)、患者感受(疼痛、前臂肿胀程度)。结果 各组均未发生桡动脉闭塞、迷走神经反射。不同压迫时间组出血、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压迫时间组水疱发生率及疼痛、前臂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2 h、3 h、4 h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后缩短压迫止血时间未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可减轻疼痛和前臂肿胀程度。

    • 阴道分娩产妇盆底肌功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2024, 39(23):40-4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040

      摘要 (115) HTML (0) PDF 1.09 M (6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6~8周产妇盆底肌功能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阴道分娩产妇1 232例,于产后6~8周完成盆底肌功能检测,回顾性收集其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盆底肌表面肌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1 232例产妇盆底肌前静息阶段异常605例(49.1%),快肌(Ⅱ类纤维)阶段异常839例(68.1%),慢肌(Ⅰ类纤维)阶段异常1 012例(82.1%),耐力测试阶段异常1 029例(83.5%),后静息阶段异常443例(36.0%)。第一产程时间是慢肌阶段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30岁是耐力测试阶段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经产妇是快肌阶段和耐力测试阶段异常的保护因素,硬膜外镇痛是慢肌阶段、快肌阶段和耐力测试阶段异常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硬膜外镇痛是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的保护因素,年龄≥30岁及第一产程过长会增加盆底肌损伤的风险。可根据产妇情况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保护其盆底肌功能。

    • >中医护理
    • 基于疾病特征的内养功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4, 39(23):44-4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044

      摘要 (101) HTML (0) PDF 1.08 M (7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脑卒中疾病特征的内养功训练方案,验证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首发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与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脑卒中疾病特征的内养功训练,每次60 min,每天1次,共干预4周。在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4周后,干预组焦虑、抑郁及认知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基于脑卒中疾病特征的内养功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焦虑抑郁和认知功能。

    • >护理管理
    • 护理管理者毒性领导行为对临床护士工作投入的影响

      2024, 39(23):48-5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048

      摘要 (136) HTML (0) PDF 1.10 M (7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者毒性领导行为对护士工作投入的影响,为护士工作投入水平提升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29所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1 310名临床护士,采用护理管理者毒性领导行为量表和工作投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工作投入总分(59.07±10.03)分,护理管理者毒性领导行为总分(70.32±16.61)分。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一般资料变量后,护理管理者毒性领导行为可独立解释临床护士工作投入总分32.2%的变异。结论 护理管理者毒性领导行为对临床护士工作投入可产生消极影响,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有毒领导行为,促进护士工作投入水平的提高。

    • 护理中断应对资源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2024, 39(23):52-5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052

      摘要 (107) HTML (0) PDF 1.11 M (7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编制护理中断应对资源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为护理中断应对资源研究及管理提供测评工具。方法 以资源保存理论为基础提出的6种类型资源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和预调查形成问卷初稿。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湖北省和西藏自治区各1所三甲医院547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检验问卷的信效度。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8.21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修正后的模型拟合良好(χ2/df=2.776、RMSEA=0.058、CFI=0.961、NFI=0.940、TLI=0.955)。最终形成的护理中断应对资源问卷包括关键资源、建设性资源、能量资源、宏观资源、社会支持5个维度,共26个条目。问卷总体内容效度指数0.980,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0.923~1.000。问卷总的Cronbach′s α系数0.985,重测信度为0.932。结论 护理中断应对资源问卷信效度良好,可作为评价护理人员护理中断应对资源水平的工具。

    • 202所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现况调查

      2024, 39(23):57-60+9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057

      摘要 (141) HTML (0) PDF 1.12 M (6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我国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现状,为“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对策制订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7-8月,以方便抽样法抽取全国202所不同等级医院,采用问卷星形式,向各医院护理部主任或分管“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护理管理者发放自行编制问卷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仅81所(40.10%)医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其中三级医院开展率为44.13%。56.79%~95.06%有相关制度及配套设施;100.00%要求从业护士最低学历为大专及以上,97.53%要求最低职称为护师及以上,98.77%要求最低工作年限3年及以上;“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61.73%、55.56%分别具有一键报警功能、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开展项目中伤口造口护理和PICC/输液港维护开展率较高,分别为91.36%和90.12%;14.81%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收费项目无价格公示,81.48%以患者支付给平台的方式支付服务费用。60.49%医院出诊人员为护士单人。结论 我国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率较低,主要集中在三级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护士准入及管理制度、平台建设标准、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支付制度等尚有待完善。可依托医联体联盟促进二级医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同时开展多学科、多部门、跨领域合作,制订相关政策,以促进我国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深度发展。

    • >护理教育
    • 智慧化课程思政教学在护理本科精神科护理学中的实施

      2024, 39(23):61-6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061

      摘要 (110) HTML (0) PDF 1.11 M (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智慧化课程思政教学在护理本科精神科护理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级103名护理本科学生作为对照组,2021级120名护理本科学生作为试验组。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构建智慧化课程思政方案及多模态思政资源用于教学。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及实践考核,采集课堂实录视频分析学生思政教学参与度,并调查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结果 试验组学生理论、实践考核成绩及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学生课堂情绪以积极为主,对照组以消极为主,试验组学生情绪唤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智慧化课程思政教学在精神科护理学的实施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提升教学质量。

    • 护士人文修养本科一流课程建设与展望

      2024, 39(23):66-7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066

      摘要 (95) HTML (0) PDF 1.11 M (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总结护士人文修养省级本科一流课程建设经验。主要介绍6个方面的课程特色:医校协同、教学资源共享,丰富的第二课堂,多元化教学方法,精选国家级规划教材,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全程融入课程思政。从学生和教师的成长阐述本课程建设成效,并提出课程建设展望,旨在为同类院校护士人文修养课程建设提供参考,提高护理人文教育质量。

    • 基于知识元理论循环系统疾病护理知识图谱的构建

      2024, 39(23):70-7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070

      摘要 (135) HTML (0) PDF 1.88 M (6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循环系统疾病护理知识图谱,为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Python工具从医药相关网站中抽取与心血管相关的疾病数据,构建为三元组关系;基于知识元理论,对内科护理学教材中循环系统疾病护理的文本进行解析、标引;采用知识图谱技术对标引的数据进行抽取和表示,采用Neo4j进行知识存储与可视化。结果 形成“疾病-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标引模板,并构建循环系统疾病护理的知识图谱,包括病名、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4种实体类别和包含、组成、因果、对应、相关5种关系类别,共3 242个实体、10 013条关联关系。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知识图谱有较好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可为内科护理学知识图谱构建与数智化转型奠定基础。

    • 案例联合对分课堂教学法在驻点班护理本科生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4, 39(23):74-7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074

      摘要 (107) HTML (0) PDF 1.08 M (6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联合对分课堂教学法在驻点班护理本科生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校两个驻点班2021级护理本科生按班级随机分为试验组26人和对照组28人。在循环系统护理教学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案例教学法,试验组采用案例教学联合对分课堂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后阶段性测试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护生的教学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案例联合对分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教学满意度。

    • >人文护理
    •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人性化健康教育中护理人员关怀行为探讨

      2024, 39(23):78-8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078

      摘要 (91) HTML (0) PDF 1.10 M (6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行为特征,为在健康教育中实践关怀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4月30日的人性化健康教育事例1 316篇,采用内容分析法归纳人性化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关怀行为。结果 人性化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关怀行为可归纳为7个主题29个类目,分别为:识别健康教育需求、个性化评估、关怀性健康行为指导、提供关怀性环境支持、协调外部关怀性支持、反馈健康教育和延续关怀性健康教育。结论 关怀行为在人性化健康教育中的表现形式多样,护理人员可参照关怀行为类目实施健康教育,以满足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需求。

    • >心理护理
    • 团体叙事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病耻感、自尊及心理资本的影响

      2024, 39(23):83-8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083

      摘要 (85) HTML (0) PDF 1.08 M (6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团体叙事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病耻感、自尊及心理资本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团体叙事干预,2次/周,干预4周。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病耻感、自尊及心理资本评分。结果 对照组59例、干预组57例完成研究。干预4周后,两组自我病耻感、自尊及心理资本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团体叙事干预能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病耻感,提升自尊及心理资本水平。

    • 重症患者代理决策者生命支持决策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2024, 39(23):87-9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087

      摘要 (95) HTML (0) PDF 1.13 M (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整合危重症患者代理决策者决策体验的质性研究,揭示代理决策者共性体验,为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有关危重症患者代理决策者生命支持治疗决策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1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提取结果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提炼42个主要结果,归纳为11个类别,最终形成4个整合结果:艰难的决策过程,复杂的情感体验,多样的决策需求,生命末期的综合考量。结论 危重症患者代理决策者面临多元决策挑战,建议医护人员增加对代理决策者的关注,制订综合支持策略,增强代理决策者在生命支持决策中的应对能力,减轻代理决策的情感压力。

    • >健康教育
    • 基于社会选择理论的乳腺癌患者性健康教育问题清单构建

      2024, 39(23):93-9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093

      摘要 (143) HTML (0) PDF 1.12 M (6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社会选择理论构建乳腺癌患者性健康教育问题清单,为明确性健康教育优先次序、开展针对性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12例乳腺癌患者的质性访谈及纳入20篇文献的证据总结,初步拟订乳腺癌患者性健康教育问题清单;对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对性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要性评分,结合Copeland社会选择函数遴选性健康教育问题。结果 乳腺癌患者对29个问题的重要性评分为(4.97±3.13)~(8.28±2.21)分,Copeland评价值为-24~28。结论 基于社会选择理论的乳腺癌患者性健康教育问题清单的构建,可客观反映患者集体偏好,明确性健康教育的优先重点。

    • >老年护理
    • 老年人拖延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交叉滞后模型

      2024, 39(23):98-10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098

      摘要 (94) HTML (0) PDF 1.22 M (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老年人拖延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变化趋势,探讨拖延对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预测作用,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青岛市3个社区的268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在2023年5月(T1)、2024年5月(T2)分别使用一般拖延量表和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进行调查。构建交叉滞后模型探索拖延对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预测作用。结果 T1和T2时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得分分别为30.81±7.05、34.89±10.92。交叉滞后分析结果表明,T1时的拖延对T2时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预测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β=0.286,P<0.05),T1时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对T2时拖延的预测作用不具有统计学意义(β=0.074,P>0.05)。结论 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拖延可以预测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社区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并改善老年人拖延,以提高其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 >医院感染管理
    • 猴痘患者的护理与防控管理

      2024, 39(23):102-10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102

      摘要 (93) HTML (0) PDF 1.09 M (6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猴痘患者的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和防护提供参考。方法 对31例猴痘患者行对症支持治疗,轻症者以补液、营养支持、皮损护理、口腔护理、镇痛治疗为主,有继发细菌感染者系统给予抗生素治疗。护理上注重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发热、皮疹、疼痛等实施对症护理,预防皮肤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及时关注患者心理状况并给予心理疏导。结果 经过治疗与护理,猴痘确诊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住院1~17 d,平均7.0 d康复出院。结论 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个体化、支持性护理措施,及时更新猴痘相关治疗护理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科学、有效地做好治疗、护理及防控工作。

    • 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感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4, 39(23):105-1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105

      摘要 (129) HTML (0) PDF 1.15 M (6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检索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感染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英文循证资源数据库、指南网站、专业学会/协会网站及文献数据库中关于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感染预防及管理的相关文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专家共识以及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22日。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6篇,包括指南9篇、专家共识2篇、证据总结1篇、临床决策2篇、系统评价1篇和队列研究1篇。从感染风险因素、围手术期感染防控、规范穿刺操作、日常维护宣教、感染的识别与处理以及持续质量改进6个方面共汇总33条证据。结论 移植物动静脉内瘘感染预防及管理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支持,建议医护人员应用证据时结合具体临床情境,制订个体化的感染预防及管理方案,以有效降低移植物动静脉内瘘感染。

    • >综述
    • 即时适应性干预在身体活动促进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2024, 39(23):111-11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111

      摘要 (230) HTML (0) PDF 1.17 M (7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即时适应性干预在身体活动促进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即时适应性干预研究的开展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框架,系统检索国内外主要中英文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24年6月20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即时适应性干预交付载体多为智能手机及应用程序,干预人群包括学生、职业人群、老年人、超重/肥胖人群以及慢性病患者;理论基础包括行为改变理论和福格(Fogg)行为模型;干预的设计框架包括远期结局、近期结局、决策点、干预选项、适配变量和决策规则;干预的结局指标包括久坐时长、活动水平、步行距离、心理/情感状态、生活质量、生理参数、可行性、可接受性8个方面。结论 即时适应性干预具有生态学效度、自动化及趣味性优势,有助于提升干预人群的身体活动水平。未来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重视受试者群体特征及需求,完善方案设计,优化学习算法,考虑干预交付实施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提升即时适应性干预在活动促进中的渐进性影响。

    • 同情聚焦疗法在护理心理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4, 39(23):117-12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117

      摘要 (88) HTML (0) PDF 1.09 M (7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同情聚焦疗法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综述。同情聚焦疗法包括感知同情、分析动机、聚焦行动3个步骤。同情聚焦疗法干预形式灵活(线上或线下,个体或团体),并在肥胖及饮食失调者、精神障碍患者、慢性疼痛患者和父母教育中都有显著效果。未来可在我国文化背景下,开发简洁、高效的护理干预方案范本,结合中医技术、传统艺术等,进一步发展和实践同情聚焦疗法。

    • 患者旅程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2024, 39(23):121-12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121

      摘要 (147) HTML (0) PDF 1.11 M (7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患者旅程的绘制方法,回顾患者旅程在乳腺癌领域的应用现状及作用,剖析患者旅程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旨在为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更好地实现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提供思路。

    • 超越老化在健康促进领域的研究进展

      2024, 39(23):125-12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23.125

      摘要 (87) HTML (0) PDF 1.11 M (6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超越老化的概念内涵、测评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为了解超越老化、开展超越老化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