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39卷第1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重点关注——脑卒中护理专题
    • 中青年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社会疏离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2024, 39(15):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001

      摘要 (397) HTML (0) PDF 1.12 M (6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中青年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社会疏离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以能力,机会,动机-行为模型为指导,通过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半结构性访谈及横断面调查,分析影响其社会疏离的促进和阻碍因素及需求,构建中青年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社会疏离干预方案。按住院病区将78例中青年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随访,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社会疏离干预方案至出院后4周。结果 对照组39例、试验组36例患者完成研究。干预后,试验组社会疏离及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感知社会支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中青年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社会疏离干预方案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感知社会支持水平,降低社会疏离水平。

    • 卒中后疲劳患者基于多理论模型的行为改变干预

      2024, 39(15):6-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006

      摘要 (205) HTML (0) PDF 1.11 M (58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多理论模型的行为改变干预对卒中后疲劳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神经内科74例住院卒中后疲劳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多理论模型的行为改变方案3个月。于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评估两组疲劳严重程度、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各36例患者完成研究及随访。两组疲劳严重程度、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显著(均P<0.05),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试验组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基于多理论模型的卒中后疲劳行为改变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疲劳严重程度,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

    • 康复期脑卒中患者日间过度嗜睡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 39(15):11-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011

      摘要 (250) HTML (0) PDF 1.14 M (58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康复期脑卒中患者日间过度嗜睡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便利选取189例康复期脑卒中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Epworth嗜睡量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中风后身体活动障碍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康复期脑卒中患者Epworth嗜睡量表得分为10.00(6.00,14.00)分,日间过度嗜睡发生率为57.6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症数量、睡眠质量、神经功能以及抑郁程度是康复期脑卒中患者日间过度嗜睡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日间过度嗜睡总变异的31.30%。结论 康复期脑卒中患者日间过度嗜睡水平较高,医护人员可结合相应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减少患者日间过度嗜睡行为发生。

    • 基于关联规则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脱水发生特征分析

      2024, 39(15):15-1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015

      摘要 (170) HTML (0) PDF 1.10 M (57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脱水发生特征,探索各特征之间的关联性,为制定脱水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数据挖掘的原理和方法,采集神经重症监护病房351例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脱水患者的11 559项数据,采用Apriori算法对脱水发生特征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得到279条强关联规则,结合专业知识分析,获取具有临床实际意义的强关联规则9条,脑卒中脱水患者具有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留置胃管、意识障碍的特征表现,关联因素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分级为重度、年龄≥65岁、有糖尿病及高血压史、发热、使用呼吸机、利尿剂等。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脱水的发生有一定的特征表现,护理人员可根据强关联规则早期识别易导致脱水的高危人群及因素,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 急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决策辅助的研究进展

      2024, 39(15):19-2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019

      摘要 (234) HTML (0) PDF 1.10 M (60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决策辅助概念和实施步骤,常用工具有决策辅助手册、计算机辅助、视频决策辅助等,实施方式有质性访谈决策辅助、阶段式决策辅助、护理目标决策辅助,比较不同决策辅助方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优缺点,提出未来决策辅助方式的研究方向。

    • >专科护理
    • 白噪声联合握力球干预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患者的影响

      2024, 39(15):23-2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023

      摘要 (152) HTML (0) PDF 1.10 M (57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白噪声联合握力球干预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77例行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59例。对照组术中给予常规护理;握力球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持握力球,术中不适时随意加压握力球;白噪声+握力球组(联合组)在握力球组的基础上进入手术室即佩戴耳机播放预先选择的白噪声音乐。结果 三组分别有51、52、50例完成研究。干预后,在消融术10 min时(T2)、消融到左右肺静脉前壁(T3)和后壁(T4)时,三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芬太尼使用总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联合组显著低于或少于握力球组和对照组(均P<0.05)。三组T2、T3、T4的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心率及收缩压的稳定性优于握力球组和对照组(均P<0.05)。结论 白噪声联合握力球干预可有效缓解心房颤动患者在射频消融术中的疼痛感和焦虑情绪,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 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临床实施效果评价

      2024, 39(15):27-3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027

      摘要 (146) HTML (0) PDF 1.14 M (5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在上海市某三甲妇产科医院预约初诊建卡的低危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485例和对照组499例。对照组接受以产科医生为主导的常规孕产保健服务;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包括孕期8次助产士门诊访视、微信群组干预及电话访视、产时陪伴分娩及产后访视。结果 干预组助产士门诊访视中位数为7次,分娩计划制定率和执行率分别为76.70%和84.68%。干预组剖宫产率为27.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25%(P<0.05)。干预组硬膜外镇痛率、人工破膜率、会阴切开率、新生儿转入NICU率、第三产程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及总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孕期保健服务体验、分娩体验、产后保健服务体验、孕晚期生殖健康素养、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分娩自我效能评分及出院前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临床实施有利于促进正常妊娠分娩,提升孕产保健服务体验,实现孕产妇和助产士之间的双重赋能。

    •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放化疗宫颈癌患者病痛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4, 39(15):33-3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033

      摘要 (173) HTML (0) PDF 1.09 M (58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探讨放化疗宫颈癌患者的病痛体验。方法 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例宫颈癌放化疗患者以及12名妇科肿瘤科医护人员进行叙事访谈以及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提炼出3个主题及10个亚主题:身体完整性遭破坏(消化系统损伤、泌尿生殖系统改变、皮肤改变),身份序列被打乱(社会角色转变、家庭角色调整、自我认同危机),新的康复断裂与冲击(医疗照护服务断裂、饮食习惯改变、社会再融入障碍、癌症复发恐惧)。结论 放化疗宫颈癌患者病痛体验复杂多样,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和感受,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缓解患者身心痛苦。

    • PICU转科患儿照顾者准备度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2024, 39(15):37-40+4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037

      摘要 (174) HTML (0) PDF 1.13 M (58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编制PICU转科患儿照顾者准备度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以Meleis过渡理论和Roy适应模式为理论依据,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函询和预调查编制初始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PICU转科患儿的397名照顾者作为调查对象,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结果 PICU转科患儿照顾者准备度量表包含5个维度共23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9.294%;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χ2/df=1.998,GFI=0.891,CFI=0.964,IFI=0.916,TLI=0.901,RMSEA=0.060。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6,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5~0.963;分半信度为0.904。结论 编制的PICU转科患儿照顾者准备度量表信效度良好,可用于评估PICU住院患儿恰当转科时机及照顾者准备程度。

    • >手术室护理
    • 脊柱侧凸畸形患者行后入路矫形术体位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4, 39(15):41-4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041

      摘要 (113) HTML (0) PDF 1.15 M (57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脊柱侧凸畸形患者行后入路矫形术的体位管理相关证据,为临床护理人员实施手术体位安置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指南网站、数据库、专业网站及原始文献数据库中有关脊柱侧凸畸形患者行后入路矫形术的体位管理文献,检索时限为2013年6月至2023年6月。结果 最终纳入12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3篇、专家共识5篇、系统评价1篇和证据总结3篇。形成最佳证据30条,包括体位安置原则、体位评估与训练、安置程序、术中监测与配合、术后护理和特殊情景下体位管理6个方面。结论 总结的手术体位安置最佳证据内容全面、实用,手术人员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应用。

    • >中医护理
    • 浅刺针联合火龙罐疗法对颈椎病颈痛患者的影响

      2024, 39(15):47-50+6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047

      摘要 (153) HTML (0) PDF 1.12 M (57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浅刺针联合火龙罐疗法对颈椎病颈痛患者颈痛、颈部软组织张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5例颈椎病颈痛患者随机分为浅刺针组、火龙罐组、浅刺针联合火龙罐组(联合组)各35例。浅刺针组给予浅刺针5次/周,火龙罐组给予火龙罐2次/周,联合组实施浅刺针联合火龙罐疗法,干预频次同前两组,均连续干预2周,干预结束1个月后随访。结果 浅刺针组33例、火龙罐组34例、联合组34例完成研究。三组视觉模拟评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显著,干预2周后联合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浅刺针组和火龙罐组(均P<0.05);干预2周后联合组的颈部软组织做功和位移显著大于其他两组(均P<0.05);三组Northwick-Park颈痛量表评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显著,且联合组干预2周后及干预后1个月随访时评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 浅刺针联合火龙罐疗法可快速缓解颈椎病患者颈痛症状,改善患者颈部肌肉组织弹性,缓解颈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 >基础护理
    • 基于时机理论的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预防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2024, 39(15):51-5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051

      摘要 (143) HTML (0) PDF 1.12 M (59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预防护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德尔菲法拟定基于时机理论的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预防护理方案。按照住院时间将鼻咽癌放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时机理论的鼻咽癌放疗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预防护理方案。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9和0.868,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80和0.409(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口腔黏膜状况、体重指数及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实施基于时机理论构建的鼻咽癌放疗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预防护理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口腔黏膜状况、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

    • >护理管理
    • 临床护士感知社会支持和抗逆力在职业倦怠与抑郁间的链式中介效应

      2024, 39(15):56-6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056

      摘要 (228) HTML (0) PDF 1.15 M (60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感知社会支持和抗逆力在临床护士职业倦怠对抑郁影响机制的多重中介作用,为开展干预以促进护士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资源保护理论,采用职业倦怠量表、感知社会支持量表、抗逆力量表和抑郁量表对1 574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构建并检验链式中介模型。结果 护士职业倦怠得分为2.19(1.33,3.02)分,感知社会支持得分为71.00(59.00,80.00)分,抗逆力得分为30.00(22.00,34.00)分,抑郁得分为8.00(2.00,10.00)分;职业倦怠与感知社会支持及抗逆力呈负相关,与抑郁呈正相关,感知社会支持和抗逆力与抑郁呈负相关(均P<0.05)。职业倦怠对抑郁影响的总效应为0.441,感知社会支持和抗逆力在职业倦怠对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11.56%和14.74%,两者的链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4.51%。结论 临床护士职业倦怠和抑郁负性心理问题仍较为严重。感知社会支持和抗逆力在护士职业倦怠与抑郁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可通过提高护士群体的感知社会支持和抗逆力水平,以帮助其缓解职业倦怠对抑郁的影响,改善其心理健康。

    • 区域医联体医院ICU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 39(15):60-6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060

      摘要 (199) HTML (0) PDF 1.12 M (57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区域医联体医院ICU护士核心能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医联体内ICU护士核心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纳入黄冈地区医联体内19所医院的285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ICU护士核心能力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258.79±65.11)分,条目均分(3.50±0.88)分,其中临床实践能力维度条目均分最高(3.70±0.92),专业发展能力维度条目均分最低(3.28±0.95);职业获益感总分为(53.75±10.86)分。医院等级、职称、参加过ICU专科培训、获得ICU专科护士证书、工作保障、工作价值是区域医联体医院ICU护士核心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医联体医院ICU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需开展ICU专科培训及提高职业获益感,从而提高其核心能力。

    • >护理教育
    • 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结合翻转课堂在护理研究教学中的应用

      2024, 39(15):65-6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065

      摘要 (195) HTML (0) PDF 1.11 M (57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结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分组方法,将2019级本科护理专业4个平行班的学生分为对照组(103名)和观察组(103名),对照组护理研究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结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结果 除期末考试客观题得分外,观察组护理研究课程期中测验、期末考试主观题、科研项目申报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课程后,观察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分显著高于课程前(P<0.05)。结论 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结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提高本科生护理研究课程教学效果。

    • 密室逃脱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思维训练模块实训中的应用

      2024, 39(15):69-7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069

      摘要 (186) HTML (0) PDF 1.12 M (59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密室逃脱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思维训练模块实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级4个护理学本科班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80人和对照组82人,对照组采用案例教学法及自主训练进行授课,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操作训练中增加4次密室逃脱教学训练。结果 观察组课程考核成绩、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4次闯关耗时依次缩短(P<0.05)。结论 密室逃脱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思维训练模块实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提高护生的操作水平、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

    • 护理学生口腔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 39(15):73-7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073

      摘要 (296) HTML (0) PDF 1.12 M (59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护理学生口腔健康素养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安徽省3所护理院校的572名护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口腔健康素养量表、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电子健康素养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学生口腔健康素养得分(31.91±6.54)分,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得分(50.84±8.55)分,电子健康素养得分(30.18±5.4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层次、家庭居住地、家庭月收入、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自评口腔健康状况、口腔不适时及时就诊、每天刷牙≥2次、口腔保健自我效能、电子健康素养是护理学生口腔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均P<0.05),共解释口腔健康素养总变异的35.0%。结论 护理学生口腔健康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加强对学生的口腔健康培训及开设相关课程,以提高其口腔健康素养水平。

    • >心理护理
    • 心理处方干预对初诊肉瘤儿童照顾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4, 39(15):78-81+9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078

      摘要 (147) HTML (0) PDF 1.13 M (57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处方干预降低初诊肉瘤儿童照顾者心理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住院的50名初诊肉瘤儿童照顾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及干预;2022年6月到2023年5月住院的49名初诊肉瘤儿童照顾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处方干预,包括深度访谈、正念冥想、静心呼吸、亲子沙盘、亲子芳香疗愈、家长座谈会6个单元,持续4周。结果 两组各48名照顾者完成研究。干预后,观察组广泛性焦虑评分、应激(压力)反应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心理处方干预有利于降低初诊肉瘤儿童照顾者的焦虑及应激(压力)反应,调整照顾者心理应激状态,满足照护需求,改善照护体验。

    • 基于扎根理论的孕产妇心理健康素养理论框架构建

      2024, 39(15):82-8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082

      摘要 (222) HTML (0) PDF 1.15 M (8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孕产妇心理健康素养理论框架,为提高孕产妇心理健康素养提供参考。方法 对32例门诊孕产妇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收集孕产妇心理健康素养相关信息,探索她们在心理健康素养方面的认识、理解、感受和需求。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数据进行主题分析。结果 析出知识与信息(获取渠道、提升认知、提早识别),支持与沟通(咨询参与、沟通能力、支持网络),应对与调适(压力应对、情绪管理、心境塑造),效能与弹性(提升技能、提高韧性、增强信心)4个主题。结论 孕产妇心理健康素养理论框架的构建为深化对其心理健康素养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逻辑基础,为孕产妇心理健康素养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

    • 癌症患者对未成年子女养育忧虑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 39(15):87-9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087

      摘要 (165) HTML (0) PDF 1.13 M (7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对未成年子女养育忧虑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癌症患者养育忧虑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抽取372例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养育忧虑问卷、痛苦表露指数量表、感知伴侣回应性量表和育儿胜任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癌症患者对未成年子女的养育忧虑总分为32.00(24.00,41.00)分。广义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最小未成年子女的年龄、子女健康状况、是否出现转移或复发、痛苦表露、感知伴侣回应性和育儿胜任感是癌症患者对未成年子女养育忧虑水平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癌症患者对未成年子女的养育忧虑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医护人员应根据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缓解癌症患者养育忧虑。

    • >老年护理
    •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0 d再入院的预测价值

      2024, 39(15):92-9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092

      摘要 (156) HTML (0) PDF 1.31 M (6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30 d再入院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324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后30 d是否再入院,分为未入院组269例和入院组55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30 d再入院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单独GNRI以及校准混杂因素后对30 d再入院的评估价值,以决策曲线分析法分析单独GNRI以及校准混杂因素后预测30 d再入院的实用价值。结果 入院组长期氧疗占比、CAT评分、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显著高于未入院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PaO2、GNRI显著低于未入院组(均P<0.05)。GNRI按四分位数分组,Q4组、Q3组、Q2组、Q1组再入院率分别为4.94%(4/81)、6.17%(5/81)、23.46%(19/81)、33.33%(2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氧疗、FEV1%pred、CAT评分、GNRI为AECOPD患者30 d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均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长期氧疗、CAT评分和FEV1%pred混杂因素前后,GNRI Q3、Q4者再入院风险显著降低(均P<0.05),且OR值呈降低趋势(P<0.05)。GNRI单独预测AECOPD患者30 d再入院的AUC为0.819(95%CI:0.773~0.860),校正混杂因素后AUC为0.858(95%CI:0.815~0.894),校正前后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GNRI预测AECOPD患者30 d再入院风险的净获益率为0.04~0.61,校正混杂因素后为0.05~0.70。结论 GNRI为AECOPD患者30 d再入院的独立影响因素,可有效预测AECOPD患者30 d再入院的发生。

    • 坐-立位平衡导引训练对老年衰弱前期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

      2024, 39(15):96-9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096

      摘要 (149) HTML (0) PDF 1.10 M (6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坐-立位平衡导引训练改善老年衰弱前期患者平衡能力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老年衰弱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坐-立位平衡导引训练12周。训练4周及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计时起立-行走测试和Berg平衡量表得分。结果 训练4周后,试验组的Berg平衡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12周后,试验组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显著短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老年衰弱前期患者开展坐-立位平衡导引训练,有利于缩短患者起立-行走时间,提高其身体平衡能力。

    • 基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多元化照护银行框架构建

      2024, 39(15):100-10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100

      摘要 (107) HTML (0) PDF 1.09 M (5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多元化照护银行框架,为多元化照护银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在多元化照护银行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组织10名多学科团队专家开展2轮专家小组会议,共同讨论并初步构建多元化照护银行框架。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邀请老年长期照护领域的21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完善多元化照护银行框架。结果 多元化照护银行框架包括多元化照护人员、多样化照护内容、多元化储存兑换内容3个一级指标及所属的10个二级指标和58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多元化照护银行框架科学合理,为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奠定了理论框架,有利于推动多元化照护银行的落地实施。

    • >延续护理
    •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2024, 39(15):104-10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104

      摘要 (196) HTML (0) PDF 1.11 M (6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构建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理论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法选取1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通过开放式编码、轴心编码、选择性编码构建高血压患者的家庭血压监测影响因素模型。结果 患者相关因素直接影响其家庭血压监测行为,疾病与治疗相关因素为内部情境因素,医疗服务系统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为外部情境因素,对家庭血压监测行为起调节作用。结论 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影响患者血压监测的阻碍与促进因素,加强医患沟通并完善随访体系,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家庭血压监测行为,优化血压管理。

    • 三级医院老年患者出院延续护理转介单的设计及应用

      2024, 39(15):108-11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108

      摘要 (115) HTML (0) PDF 1.09 M (6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设计三级医院老年患者出院延续护理转介单,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参考文献资料,采用焦点小组讨论法,设计老年患者出院延续护理转介单,嵌入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病区护士使用转介单对有延续护理需求的患者进行转介,延续护理服务部专职护士接收转介,到病区为患者提供出院计划服务及出院后上门护理。结果 2021-2022年全院21个老年患者所在科室均应用老年患者出院延续护理转介单实施转介,转介患者386例,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219例(56.7%),内科系统9个科室共转介患者267例(69.2%)。为386例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提供上门护理服务597例次,患者出院30 d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率为5.2%。结论 设计及应用老年患者出院延续护理转介单,有利于促进转介及提高不同部门工作人员之间合作协调性,从而满足出院老年患者延续护理服务需求及降低出院后非计划性再入院率。

    • >综述
    • ICU后门诊应用情况的范围综述

      2024, 39(15):112-11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112

      摘要 (158) HTML (0) PDF 1.13 M (5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国内外ICU后门诊的应用情况进行范围综述。方法 以JBI范围综述指南为框架,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1月28日,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其中中文4篇、英文8篇,发表时间为2003-2023年,分析总结了ICU后门诊的接诊对象、随访时间点、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ICU后门诊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结论 ICU后门诊在延续护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缺乏统一的指南和诊疗流程,未来需探讨ICU后门诊的开展模式,为构建符合我国医疗体系的ICU后门诊提供参考。

    • 生活化功能锻炼预防老年人跌倒研究进展

      2024, 39(15):117-12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117

      摘要 (205) HTML (0) PDF 1.11 M (9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生活化功能锻炼在老年人跌倒预防领域的应用现状,包括生活化功能锻炼的概念、起源与发展、实施方案以及在老年人跌倒预防领域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促进生活化功能锻炼在老年人跌倒预防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 数字疗法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2024, 39(15):120-12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120

      摘要 (204) HTML (0) PDF 1.13 M (7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数字疗法的起源、概念和特点,综述数字疗法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形式、应用效果及经济效益,旨在促进数字疗法更科学、有效、便捷地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

    • 老年人复能照护的研究进展

      2024, 39(15):125-12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4.15.125

      摘要 (186) HTML (0) PDF 466.97 K (6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复能的概念和复能照护相关测评工具,系统综述以功能为中心的护理、自立支援照护、家庭独立计划、居家保持活跃计划、长期照护复能服务、协助计划6种复能照护的实施现状,并提出研究启示,旨在为我国推广实施复能照护提供参考。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