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36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重点关注——心血管疾病护理专题
    • 中青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个人掌控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 36(5):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001

      摘要 (409) HTML (0) PDF 981.60 K (10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中青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个人掌控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个人掌控感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163例中青年PCI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中青年PCI术后患者个人掌控感得分(20.61±3.08)分,焦虑得分(8.69±1.91)分,抑郁得分(8.06±1.85)分,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55±0.34)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冠心病病程、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是中青年PCI术后患者个人掌控感的影响因素(P<0.05,P<0.01)。 结论 中青年PCI术后患者个人掌控感处于中等水平,应多关注文化程度低、家庭收入低及冠心病病程短的患者,临床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加强对疾病的宣教指导,促进疾病二级预防和康复,提高自我效能,促进个人掌控感水平的提高。

    •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基于5A模式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

      2021, 36(5):5-9+3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005

      摘要 (533) HTML (0) PDF 1000.79 K (15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5A模式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按住院时间先后将诊断为AMI并急诊行PCI治疗的8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5A模式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2周和1个月的生活自理能力、康复锻炼依从性,以及两组干预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值、6 min步行距离、冠心病自我管理能力及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值、6 min步行距离、生活自理能力得分,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冠心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后心原性休克、冠状动脉再狭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 结论 基于5A模式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可提高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患者心功能,增强运动耐量,提高自理能力,并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 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管理质性研究的系统评价

      2021, 36(5):10-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010

      摘要 (403) HTML (0) PDF 1002.27 K (1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症状管理的真实体验。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PsycINFO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8月相关的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运用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 结果 共纳入10篇质性研究,提炼出33个完整的研究结果,归纳出9个新的类别,得到2个整合结果:患者对所经历症状的感知和理解;患者形成了适合自己的症状管理方式。 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在与症状共存过程中通过对症状的观察和监测,不断积累症状管理经验,获得了自我成长,但患者在症状管理过程中仍欠缺知识及心理方面的支持,医护人员需针对患者症状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症状管理的干预策略,提高患者的症状管理能力。

    • 预防输注胺碘酮致外周静脉炎的证据总结

      2021, 36(5):15-1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015

      摘要 (446) HTML (0) PDF 1020.52 K (13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和评价预防输注胺碘酮所致外周静脉炎的证据,为临床干预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方法 针对预防输注胺碘酮所致外周静脉炎的问题,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最佳实践、临床决策、系统评价及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5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及总结。 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指南1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6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最终在静脉炎评估、静脉导管置管、静脉导管更换、输液管理、静脉炎处理、监管及培训6个方面总结18条最佳证据。 结论 对预防胺碘酮输注所致静脉炎最佳证据的的总结,形成具体的推荐建议,可为护理人员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2021, 36(5):20-2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020

      摘要 (391) HTML (0) PDF 975.29 K (10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 对1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深入访谈,采用扎根理论分析资料的方法进行编码、归类及分析。 结果 提炼出自我管理动力因素和自我管理障碍因素两大类属,其中自我管理动力因素呈现4个下位类属,包括疾病危机意识、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获得、家庭责任驱动和自我管理益处感知;自我管理障碍因素呈现4个下位类属,包括疾病不良体验、家庭阻碍因素、社会负性健康文化和信息获得障碍。 结论 医护人员应帮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正确转变角色,接受疾病挑战,提高患者知识技能转化能力,注重家庭共同教育;社会应正确引导支架舆论,加强心脏康复宣教,同时完善健康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为患者自我管理提供有效支持。

    • >专科护理
    • 儿童至成人过渡期癫痫青少年参与健康照护意向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 36(5):24-2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024

      摘要 (466) HTML (0) PDF 998.96 K (15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儿童至成人过渡期的癫痫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意向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428例儿童至成人过渡期的癫痫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意向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自我效能量表,调查其参与健康照护意向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癫痫青少年参与健康照护意向总分(124.39±16.82)分,6个参与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参与就医决策、参与诉求、参与质询监督、参与信息互动、参与治疗照护和参与诊疗决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发作类型、共患疾病种类、家庭结构类型、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水平为青少年参与健康照护意向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 结论 癫痫青少年参与健康照护意向处于中等水平;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和混合性发作疾病类型、流动家庭结构的青少年参与健康照护意向水平较高;提供多角度社会支持、提高自我效能,能增加癫痫青少年参与健康照的意愿,有利于该群体由儿童至成人医疗的顺利过渡。

    • 肾积水患儿术前禁食禁饮多学科链式管理的实践

      2021, 36(5):29-3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029

      摘要 (360) HTML (0) PDF 984.08 K (1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下肾积水患儿术前禁食禁饮链式管理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将146例肾积水患儿按时间段分组,2018年4~12月7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19年1~9月68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前禁食禁饮管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下术前禁食禁饮链式管理方式,评估记录两组禁食禁饮情况及口渴、饥饿、哭闹、血糖等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前口渴、饥饿(除≥3岁患儿)和哭闹情况以及术后口渴和饥饿情况(除≥3岁患儿)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对肾积水患儿术前在多学科协作模式行禁食禁饮链式管理可有效缩短患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改善患儿术前术后口渴、饥饿不适感,减少哭闹的发生,同时不增加术中呕吐误吸风险。

    •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早期离床活动流程构建的循证实践

      2021, 36(5):33-3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033

      摘要 (379) HTML (0) PDF 989.32 K (1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TACE)术后早期离床活动流程构建及应用效果。 方法 将拟择期行TACE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利用循证护理构建早期离床活动流程并实施;比较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 结果 观察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显著提前,术后皮肤压伤、发热、腰背疼痛发生率及术后3 d SAS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结论 循证护理有效构建了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早期离床活动流程,缩短了下床活动时间,降低了术后压伤、发热、腰背疼痛并发症,改善了焦虑状况。

    • 日间病房输注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肿瘤患者的护理

      2021, 36(5):37-3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037

      摘要 (326) HTML (0) PDF 952.72 K (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日间病房输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患者的护理经验。 方法 对264例肿瘤患者在日间病房行PD-1输注治疗,通过设置日间病房模式;提升护士免疫治疗专业能力;制定特殊用药管理规范;双重把控,全面评估,知情同意;严格药物交接、检查;正确配制、准确输注;多途径多维度健康教育;及时观察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264例患者每次在院中位时间102 min,输注费用中位数172元/次。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74例(28.03%),其中1~2级62例;3~4级12例,其中7例经评估后永久性停用PD-1抗体,1例患者停药后终因肿瘤进展死亡。 结论 采取日间病房模式输注PD-1抗体,可以缩短患者在院时间,降低患者医疗费用。但需要完善特殊用药制度、流程及应急预案,严格药物交接、检查,规范操作流程,以确保患者安全。

    • 新生儿日间光疗病房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实践

      2021, 36(5):40-4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040

      摘要 (474) HTML (0) PDF 932.30 K (13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在新生儿日间光疗病房的实践效果。 方法 将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对照组,在新生儿病房住院行蓝光治疗和常规护理;10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在新生儿日间病房行蓝光治疗,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结果 观察组住院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在新生儿日间光疗病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降低医疗费用,有利于缓解因母婴分离导致的患儿家属焦虑,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手术室护理
    • 复杂胸主动脉夹层钬激光原位三开窗腔内修复术患者的护理

      2021, 36(5):42-4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042

      摘要 (404) HTML (0) PDF 951.76 K (10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复杂胸主动脉夹层钬激光原位三开窗腔内修复术患者的护理要点,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对5例累及头向血流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钬激光原位三开窗技术保留主动脉弓上分支血管,使患者获得腔内修复。 结果 5例患者手术时间265~410(304.0±52.0)min,术后住院5~12(7.2±1.8)d,4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患者发生脑中动脉栓塞导致右侧偏瘫转入康复医院继续康复治疗。 结论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熟悉手术过程,充分准备物品,合理布置导管室格局;术中默契配合是复杂胸主动脉夹层钬激光原位三开窗腔内修复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的关键。

    • >静脉治疗
    • 中晚期妊娠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

      2021, 36(5):45-46+6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045

      摘要 (403) HTML (0) PDF 927.56 K (9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护理的安全性。 方法 对11例妊娠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全程管理的理念,组建多学科合作团队,置管前充分评估患者与胎儿情况,充分评估风险,排除置管禁忌后,采用心脏彩超结合腔内心电图定位导管头端,置管后定期追踪随访,以了解PICC置管相关不良反应。 结果 11例患者经心脏彩超结合腔内心电图定位确保PICC头端位置,患者化疗顺利实施。1例拔管前超声筛查出现无症状导管相关性血栓,经抗凝治疗7 d后拔管。11例随访10~48个月,患者乳腺癌无复发,婴儿各项生长发育指标正常。 结论 通过多学科协作,落实置管前评估,远期追踪与随访,心脏彩超结合腔内心电图定位在妊娠期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中安全可靠。

    • >护理管理
    • 中文版Braden QD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在患儿中的信效度研究

      2021, 36(5):47-5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047

      摘要 (509) HTML (0) PDF 975.23 K (16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Braden QD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进行汉化并检验其信效度。 方法 在获得原量表作者授权后,对原量表进行翻译、回译、检译、跨文化调适以及预调查,形成中文版Braden QD量表;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323例住院患儿进行问卷调查,以测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结果 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60,折半信度为0.820,各条目删除后新的Cronbach′s α系数均较删除前的Cronbach′s α系数低,组内相关系数为0.991(P<0.01);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和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均为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抽取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3.959%,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良好。 结论 中文版Braden QD量表经验证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我国住院患儿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

    • 死亡应对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2021, 36(5):51-5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051

      摘要 (537) HTML (0) PDF 978.12 K (1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引进并翻译死亡应对量表并在肿瘤科护士中检验其信效度。 方法 按照Brislin翻译模式对英文版量表进行直译和回译,采用专家咨询及预试验对中文版量表进行初步检验;选取全国5所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的446名肿瘤科护士进行信效度验证。 结果 中文版量表包括6个因子共28个条目,S-CVI为0.987,I-CVI为0.832~1.000;6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0.800%。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5、折半信度为0.784、重测信度为0.973。 结论 中文版死亡应对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可作为评估中国肿瘤科护士死亡应对能力的工具。

    • 住院患者人文关怀体验质性研究的系统评价

      2021, 36(5):55-5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055

      摘要 (452) HTML (0) PDF 1.02 M (1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普通住院患者对人文关怀的感知体验,为临床开展人文关怀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Embase)、EBSCO(CINAHL、PsycINFO)、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网(VIP),收集普通住院患者人文关怀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2月28日。采用2016年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整合。 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提炼出67个明确的研究结果,归纳出6个新的类别,得到2个整合结果:关注患者外在/直接/生理需求的感知和回应,能增强患者人文关怀体验;注重对患者内在/间接/心理需求的感知和回应,能稳固患者人文关怀体验。 结论 住院患者对人文关怀的感知体验涉及多个方面,护理人员应采取个性化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满足患者对人文关怀的多层次需求。

    • PICC技术规范化培训后迁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2021, 36(5):59-6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059

      摘要 (427) HTML (0) PDF 961.61 K (1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PICC技术规范化培训后培训迁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纵向变化,为促进PICC技术持续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参加PICC技术规范化培训学员30名,应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护理人员培训迁移行为问卷、护理人员培训迁移影响因素量表于培训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调查。 结果 PICC技术规范化培训后3个时间点培训迁移行为评分分别为23.00±2.20、16.00±2.20、15.50±1.46。培训迁移影响因素中管理支持、培训项目有效性维度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均P<0.01),组织中的阻碍因素维度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P<0.01)。 结论 PICC技术规范化培训迁移行为随时间延长不断降低,其影响因素也存在一定变化规律,管理者需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推动PICC技术的持续规范应用。

    • 专科联盟内慢性伤口患者基层医院就诊体验及卫生服务需求的质性研究

      2021, 36(5):62-6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062

      摘要 (314) HTML (0) PDF 948.80 K (9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专科联盟内慢性伤口患者基层医院就诊体验及其对基层医院的卫生服务需求,为基于联盟构建高效的慢性伤口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方法 对10名慢性伤口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现象学研究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提炼主题。 结果 提炼出2个主题:基层医院医疗资源不足,患者缺乏信任感;慢性伤口患者对基层医院支持性医疗服务需求。其中主题二又析出伤口规范化护理需求、卫生资源可及性需求、基础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需求、心理支持需求4个次级主题。 结论 明晰患者就诊体验及卫生服务需求是基于专科联盟构建慢性伤口管理模式的前提,联盟工作的开展应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提高联盟内基层医院专业化水平,以满足慢性伤口患者对基层医院多样化的卫生服务需求。

    • >护理教育
    • 对口帮扶民族地区护理专业建设实践

      2021, 36(5):65-6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065

      摘要 (314) HTML (0) PDF 976.70 K (9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精准扶贫背景下对口帮扶民族地区护理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效果。 方法 对口帮扶怒江州职业教育中心护理专业建设。通过座谈会、现场走访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查阅文献等方式查找专业建设短板,组成“四方协同”帮扶工作组,设计“基层面向、康养特色、中高衔接”三位一体的护理专业建设方案,创新“双向多岗”师资队伍帮扶机制,搭建实践平台共建模式。 结果 帮扶后该校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就业率、对口率显著高于帮扶前(均P<0.01),毕业生对学校总体满意度显著提升(P<0.01),师生获奖数量、质量较帮扶前提高,教师发表论文数量增加。 结论 有效的帮扶管理机制下可提高民族地区护理专业建设水平,促进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泌尿外科线上护理实习教学实践

      2021, 36(5):69-7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069

      摘要 (330) HTML (0) PDF 951.96 K (1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常态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下泌尿外科护理线上实习教学经验,为应对特殊情形下的临床教学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20年7~8月入泌尿外科毕习实习轮转1周的127名护生,采取线上直播教学,包括成立线上教学小组、线上课程设计,多形式线上授课与考核等。 结果 护生课堂签到率100%;综合考核成绩(82.41±6.53)分,达标率100%;教学质量评分(95.51±3.03)分,达标率100%。 结论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实施线上实习教学效果良好,为线下临床实习打好了基础,有效减少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 虚实结合法在静脉注射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2021, 36(5):72-7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072

      摘要 (409) HTML (0) PDF 952.19 K (11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虚实结合法在静脉注射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7级护理专业1班46名学生为观察班,2班43名学生为对照班。在静脉注射实训教学中,分别采用虚实结合法和传统实训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训结束后,对两班学生进行实训理论知识考核、技能操作考核和问卷调查,综合评估实训教学效果。 结果 观察班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均P<0.01)。问卷调查显示,观察班学生对本班实训教学法赞同率显著高于对照班(均P<0.01)。 结论 运用虚实结合法进行静脉注射实训教学能显著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 急救护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学生参与度调查

      2021, 36(5):75-7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075

      摘要 (358) HTML (0) PDF 973.21 K (1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学生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参与度水平、生态学影响因素及其特征。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210名护理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结束1周内完成线上问卷调查,包括参与情况、参与度数字评分、影响因素等。 结果 虚拟仿真实验学习的学生参与度评分为(7.83±1.86)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效能是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均P<0.01)。 结论 虚拟仿真实验学习的参与度为中等水平。在学生、教师、平台维度构成的学习生态系统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感对参与度具有预测作用。虚拟仿真实验学习生态系统具有学生主体性、环境信息化、需求个体化的特征。

    • >心理护理
    • 辨证行为疗法对调节膀胱癌术后患者心理弹性、认知情绪的作用

      2021, 36(5):79-8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079

      摘要 (371) HTML (0) PDF 980.36 K (1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辨证行为疗法对膀胱癌术后患者心理弹性、认知情绪的调节效果。 方法 将72例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进行辨证行为疗法干预。采用心理弹性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消极情绪调节策略中的沉思、自我责难、灾难化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积极情绪调节策略中的接受、积极重新关注、积极重新评价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辨证行为疗法能够提高膀胱癌术后患者的心理弹性,降低消极情绪调节水平和提高积极情绪调节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 >康复护理
    • 颜面部烧伤患者基于行为转变理论康复护理方案的实施

      2021, 36(5):83-85+9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083

      摘要 (386) HTML (0) PDF 946.80 K (9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康复护理方案对颜面部烧伤患者歧视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64例颜面部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干预组采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康复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的歧视感评分和精简烧伤健康量表评分。 结果 两组歧视感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干预后1个月、3个月干预组歧视感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康复护理方案有助于降低颜面部烧伤患者受歧视的感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护能力,干预时间越久效果越明显。

    • 术前预康复护理在日间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1, 36(5):86-8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086

      摘要 (371) HTML (0) PDF 928.14 K (1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预康复护理在日间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预约日间膝关节镜手术的1 220例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620例,观察组6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术前预康复护理模式。 结果 观察组日间手术临时取消率、术前等待时间和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对膝关节镜日间手术患者设计并实施术前预康复护理方案可提高日间手术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老年护理
    • 山西省农村老年人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 36(5):88-9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088

      摘要 (360) HTML (0) PDF 960.59 K (9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山西省农村老年人衰弱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实施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对山西省平遥县483名老年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衰弱表型、咀嚼物软件色彩分析法对衰弱情况进行调查与测评。 结果 衰弱206例(42.7%),无衰弱277例(57.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服用药物、自然牙齿数量、义齿情况和咀嚼能力为农村老年人衰弱危险因素(均P<0.01)。 结论 农村老年人衰弱发生率较高,其衰弱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重视农村老年人衰弱筛查并针对影响因素尽早干预。

    • 中国养老机构老年人入住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2021, 36(5):91-9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091

      摘要 (366) HTML (0) PDF 999.27 K (9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入住体验,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检索CNKI、维普期刊网、万方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收集从建库至2020年9月发表的关于老年人养老机构入住体验的质性研究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7)评价文献及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 结果 经筛选最后共纳入10篇中文文献,2篇英文文献。提炼81个研究结果,相近结果经归纳组合后形成11个新类属,将其综合而成4个整合结果(基本需求获得的满足感,存在多种不适应感,对自身健康状况担忧,存在经济困扰)。 结论 老年人养老机构入住体验喜忧并存,既满足于日常照护、基础健康维护等正性体验,也存在情感关怀、医疗照护感知不足等负性体验。需家庭、机构、社会、政府共同努力应对,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正性入住体验。

    • >延续护理
    • 2型糖尿病患者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延续护理

      2021, 36(5):96-9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096

      摘要 (375) HTML (0) PDF 974.60 K (1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痛苦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延续护理。比较干预前、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心理痛苦及生存质量评分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心理痛苦及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延续护理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营养护理
    • 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

      2021, 36(5):100-101+10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100

      摘要 (385) HTML (0) PDF 926.33 K (1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140例颅脑肿瘤手术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饮食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由营养管理协作小组根据NRS2002营养不良风险筛查评分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比较两组入院时、出院后1个月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体重指数。 结果 观察组出院1个月时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和体重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可缩短术前禁食时间,尽早恢复术后进食,降低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 >综述
    • 儿童术后疼痛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2021, 36(5):102-10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102

      摘要 (514) HTML (0) PDF 1.49 M (12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儿童疼痛管理的主要问题是评估,适宜准确的疼痛评估可提高患儿的舒适度、生活质量,反之会延长术后疼痛时间甚至是住院时间。对15种不同年龄段儿童适用的术后疼痛评估工具进行综述,以期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儿童疼痛的程度及性质,改善儿童疼痛管理质量以及预后。

    • 慢性肾脏病核心结局指标集构建的研究进展

      2021, 36(5):109-11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05.109

      摘要 (346) HTML (0) PDF 998.05 K (1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国内外慢性肾脏病核心结局指标集开发的现状,介绍指标集构建的必要性、研制方法、工具选择方法,展示现已研制成功的核心指标集内容,以期为适应我国文化背景的肾脏病核心结局指标集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