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34(8):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01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三件好事”积极心理干预对在职护士工作倦怠及工作绩效的影响。方法 将73名存在工作倦怠 症状的在职护士随机分为干预组33名和对照组40名。对照组无干预,干预组接受6个月的基于微信平台的“三件好事”积极心 理干预。结果 两组工作倦怠的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工作奉献、任务绩效及人际促进维度的干预 效应和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三件好事”积极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在职护士的 工作倦怠,提升其主观感知的工作绩效。
程澹澹,孙建萍,杨支兰,宋丹,牛桂芳,常佳婧,乔永丽,贾敏敏
2019, 34(8):4-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04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无望自尊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症状及自尊水平的效果。方法 将太原市2所养老机构的 99名抑郁老年人按所在机构分成干预组52名与对照组47名。对照组接受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 础上接受基于无望自尊理论的护理干预,干预4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老年抑郁量表得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干 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后,干预组自尊量表得分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P<0.01)。结 论 基于无望自尊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机构老年人的抑郁症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人的自尊水平。
2019, 34(8):7-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07
摘要:目的 评价高危妊娠孕妇孕期集体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334例高危妊娠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67例。对照 组进行常规的产检和随访;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6次集体心理干预课程,其中5次为高危妊娠孕妇心理课程,1次为配偶 课程。在孕早中期、孕晚期、产后3d和42d采用产后抑郁筛查量表(PDSS)对两组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孕晚期、产后3d和42 d的 P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参加不同频次干预课程的高危妊娠孕妇孕晚期、产后3d和42d的PDSS评分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丈夫是否参加干预课程的高危妊娠孕妇 PD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集 体心理干预有利于降低高危妊娠孕妇围生期抑郁发生率,但其治疗的依从性和家庭支持系统有待进一步加强。
2019, 34(8):11-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11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心理咨询联络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综合医院SAS≥50分或SDS≥53分的65例住院患者 按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由责任护士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由心理咨询联络护士给予心理咨询 联络护理,包括宣泄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松弛疗法及阳性强化疗法。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 于对照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心理咨询联络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 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加积极应对策略,减少消极应对策略。
2019, 34(8):15-1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15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正念的音乐疗法对脑出血急性应激障碍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70例脑出血急性应激障碍并存睡眠 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正念舒缓音乐训练,连续干预14d。 干预前后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测评两组非快动眼各期 睡眠的差异、主观睡眠质量及急性应激障碍情况。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SASRQ总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总睡眠时间占记录时间比 例、NREM 持续时间、3期及4期持续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正念音乐疗法可有效增加脑出血急性应激障 碍伴睡眠障碍患者深度睡眠时间及所占比例,提高其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的急性应激反应。
2019, 34(8):18-2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18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疾病 进展恐惧简化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154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癌症 复发恐惧得分为(37.76±8.12)分,积极应对、TNM 分期、社会支持、家庭人均月收入是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整 R 2=0.447)。结论 肝癌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状况不容乐观,护理工作者应关注癌症复发恐惧的高危人群,给予针对性护理干 预,调动社会支持系统,引导并鼓励患者积极应对,从而降低其复发恐惧水平。
2019, 34(8):22-2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22
摘要:目的 构建急性冠脉综合征胸痛患者急诊危重度评分系统(ESISS-ACS),并验证其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68例急性 冠脉综合征患者资料,以一般资料作为自变量,急诊危重度指数为因变量,构建 Logistic回归模型,进入回归模型的自变量作为 ESISS-ACS最终条目,根据其相对危险度赋分,由 ROC曲线确定 ESISS-ACS各危重度界值,并进行信效度检验;使用构建的 ESISS-ACS与 ESI判别法分别对51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胸痛患者进行急诊危重度判别,比较分诊准确率及分诊耗时。结果 ESISSACS包含13个分诊条目,ESIⅠ、Ⅱ、Ⅲ、Ⅳ~Ⅴ级的界值分别是11、6、4、3,对应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67、0.832、0.836、0. 931;量表 Cronbach'sα系数0.675,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3.152%;使用 ESISS-ACS对急性冠脉 综合征患者危重度 ESIⅠ~Ⅱ、Ⅲ、Ⅳ~Ⅴ分诊准确率显著高于 ESI(均P<0.05),ESISS-ACS分诊耗时(7.91±2.37)min和 ESI 分诊耗时(7.38±1.8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 ESISS-ACS有较好的信效度,临床应用提高了急 性冠脉综合征胸痛患者的分诊准确率,可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危重度判别。
2019, 34(8):26-2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26
摘要:目的 探讨住院中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便利抽样法,选取 348例住院中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其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根据 得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与认知功能障碍组,对比分析中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并应用多因 素 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住院中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9.66%,认 知功能障碍组延迟记忆、注意力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 历、体育锻炼频次、平均血氧饱和度是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均 P<0.01)。结论 住院中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 通气综合征患者存在较严重的认知功能损伤,其中以延迟记忆及注意力领域受损为主;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年龄偏大、学历偏 低、体育锻炼不足、血氧饱和度偏低有关。
2019, 34(8):30-3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30
摘要:目的 了解新生儿 PICC专科护士护理决策行为,为制定提升新生儿 PICC专科护士护理决策水平的干预对策提供参考。 方法 对12名新生儿科 PICC专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新生儿 PICC专科护士对临床 护理决策的认识提炼出2个主题:感知护理决策的重要性和对决策的具体概念和过程模糊不清;对临床护理决策体验归纳出5 个主题:多重角色冲突对决策有负面影响,决策过程个体差异性大,渴望便捷的专科支持与合作,挑战困难决策与害怕后果的 矛盾心理,决策后经验总结与自我反思。结论 新生儿 PICC专科护士对临床护理决策认识不足,多种正性与负性体验共存,建 议护理教育及管理者提高专科护士对临床护理决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减少决策压力,搭建区域性专科互动平台提高决策效 率。
2019, 34(8):34-3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34
摘要: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现状,分析其与接受医护支持及授权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糖尿病(成人)知识量 表、糖尿病授权评分表 DAWN 简化版、患者慢性病评估表 DAWN 简化版对湖南省18所医院的151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 查。结果 口服药组糖尿病知识总得分及得分率为55.61±15.95及57.93%,胰岛素组分别为59.08±16.11及57.36%,联合治 疗组62.00±16.03及55.86%;得分率最高的为胰岛素组的并发症应对维度(76.00%),得分率最低的为胰岛素组的患病时维度 (41.75%);条目正确回答率为5.89%~92.33%,其中正确回答率最低的3个条目分别属于低血糖、足部护理、饮食/食物维度; 糖尿病知识得分与医护支持得分及授权能力得分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普遍偏低,可通 过加强患者的授权教育和医护支持提高其糖尿病知识水平。
2019, 34(8):37-4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37
摘要:目的 了解 PICU 危重患儿肠内营养及喂养的实施现状。方法 自制调查表对15所医院 PICU 的危重患儿肠内营养及喂养 的实践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仅4个 PICU 成立营养团队并参与临床营养工作;共11个 PICU 对危重患儿进行营养评估并且滞留 期间定期评估患儿营养状况变化。监测环节中,有14个 PICU 将胃残余量作为喂养监测指标,但所设定的阈值存在差异,10个 PICU 将奶量的50%作为高胃残余量定义。结论 我国PICU 喂养临床实践中缺乏多学科合作,营养师参与度较低,喂养实施行为 变异度较大。需要根据我国国情构建基于循证的标准化喂养流程,规范危重患儿喂养行为,改善危重患儿营养状况。
2019, 34(8):41-4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41
摘要:目的 了解器官移植患者对护士提供灵性护理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文版患者对护士提供灵性照护的需求量 表对120例器官移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器官移植患者对护士提供灵性护理的需求总分为(27.65±4.17)分;多元回归分析结 果显示,年龄、宗教信仰、术后生活自理能力及家庭年收入是器官移植患者灵性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器官移植患者对护士提供灵性护理的需求处于中等水平,年龄越小、有宗教信仰、术后生活自理能力越差及家庭年收入越低的患 者灵性护理需求程度越高。应有效地评估患者的灵性困扰,更多地关注移植后患者身-心-社-灵状况并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满 足患者的灵性需求。
2019, 34(8):44-4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44
摘要:目的 分析我国孕期增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孕期增重护理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 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2003~2018年国内孕期增重的文献,使用文献计量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 纳入710篇文献,来自我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期刊的合著率为66.72%,文献核心著作群发文数占15.63%,57.61%的文 献被引用过,有基金资助的文献占22.75%;研究内容以妊娠结局、孕前体重指数、新生儿体质量三个方面为主。结论 近年来关于 孕期增重的文献呈上升趋势,研究的核心著作群尚未形成,且多以区域性文章为主。未来需要加强医护合作,特别是提高护理人 员对孕期体质量的研究。
2019, 34(8):46-4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46
摘要: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体力活动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炎症性肠病问卷对128例炎症 性肠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44(34.4%)例患者体力活动不足,疲乏、腹痛、关节疼痛是阻碍患者参与体力活动的主要因素。患者 中等强度休闲活动水平与生活质量总分、情感功能得分、社会功能得分呈正相关(均 P<0.05),低强度(总步行)活动水平与肠道 症状得分、全身症状得分、社会功能得分呈正相关(均P<0.05),总步行时间为421~630min/周的患者社会功能维度得分显著高 于其他患者(均P<0.05)。结论 炎症性肠病患者体力活动水平较低,中等强度休闲相关和低强度(总步行)活动水平越高者生活 质量越好。
2019, 34(8):50-5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50
摘要:目的 评价麻醉科护士绩效分配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 以工作量、工作质量、发展和学习4个方面构建护理绩效分配方案, 并用于麻醉科护士进行绩效分配,对绩效分配开展前后不同年份的护理质量、护士满意度、医生对麻醉护理满意度等进行比较。 结果 麻醉科医生、护士对麻醉护理工作满意度逐年提高,护士对绩效分配方案的满意度逐年提高,护理质量检查达标率显著上升 (P<0.05,P<0.01)。结论 建立合理的麻醉科护士绩效管理对于提升护士工作积极性、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医护合作有 重要意义。
2019, 34(8):54-5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54
摘要:目的 对 PICC与 CVC、VPA 的经济学评价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为决策者和实践者选择适宜的中心静脉输液方式提供证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比较 PICC与 CVC、VPA 经济学评价的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1月4日,由2名 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采用JBI经济学评价的文献质量评价工具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最终 纳入10篇文献,方法学质量中6篇,低4篇,主要缺陷包括未描述成本测量方法、未进行贴现、未进行敏感性分析等。10篇文献 均采用了成本分析,其中7篇文献对 PICC与 CVC进行成本比较,各研究在置管、维护的单项成本及总成本上存在较大的差异;6 篇文献对 PICC和 VPA 进行成本比较,指出 PICC置管单项成本低于 VPA,维护单项成本高于 VPA,而置管、维护及拔管的总成 本存在差异。结论 目前关于 PICC与 CVC、VPA 经济学评价的研究数量有限,评价方法单一,且评价内容不够规范、评价方法学 质量存在缺陷,导致评价结果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尚需开展采用成本-效果/效益/效用分析的高质量、大样本、规范的经济学评 价研究,从而为决策者及实践者选择适宜的中心静脉输液方式提供证据。
2019, 34(8):59-6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59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多专科协作的精准护理模式在难治性癌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镇痛科收治的208例难治性癌痛患者 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癌痛护理,观察组创建多专科护理团队实施专科协作的精准护理,出 院1个月采用简明疼痛量表、癌痛自我效能感量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 显著低于对照组,癌痛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基于多学科协作的精准护理模式能有效 改善难治性癌痛患者的疼痛状况,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及其生活质量。
2019, 34(8):63-6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63
摘要:目的 调查医院中心血管通路装置(CVADs)使用及管理现状,为制定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 对河北省12所三级医院(126个科室)和30所二级医院(86个科室)使用 CVADs的科室进行调查。结果 二级和三级医院分别有 51和99个科室使用 PICC导管,22个和54个科室在 PICC穿刺时能做到最大化无菌屏障,17个和58个科室在疑有导管相关性 血流感染时处理正确,二级和三级医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二级和三级医院在 CVADs维护中使用专用维护 包的科室有33个和44个,使用浓度>0.5%氯己定乙醇溶液作为皮肤消毒剂的科室有12个和9个,使用消毒棉片擦拭法消毒无 针接头和导管接口的科室有9个和7个,不同等级医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使用袋装浓度>10U/mL的肝素 钠盐水作为封管液的科室分别有19个和27个;封管液储存超过2h的科室有30个和27个,存在封管液多人共用现象的科室分 别有21个和10个,不同等级医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河北省二、三级医院在 CVADs的使用和管理上 存在较多问题,发生中心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风险较大,应制定 CVADs使用和管理制度,加强培训与督查,促进 CVADs使用安 全。
2019, 34(8):67-68+7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67
摘要:目的 探讨微波热疗联合置管肢体运动训练预防肿瘤患者 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将274例 PICC置管的肿瘤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微波组各137例。对照组在常规导管护理基础上进行置管肢体运动训练,微波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微 波热疗,均连续治疗14d。结果 微波组置管14d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 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微波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波热疗联合 置管肢体运动训练预防肿瘤患者 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效果优于单纯肢体运动训练。
2019, 34(8):69-7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69
摘要:目的 构建一套有效的护理质量督查模式,提升护理质量管理水平,促进质量持续改进。方法 对临床护理质量督查标准、督 查专家、督查对象、督查方法、督查结果、督查改进等进行多元整合,在全院106个护理病区实施,比较实施多元整合型督查模式前 后全院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落实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施后,护理质量指标落实率显著高于实施前,护理不良事件发 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P<0.01)。结论 应用多元整合型督查模式,从过程和结果全面监控护理质量,有利于提升护理 管理者能力,鼓励护士参与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2019, 34(8):72-7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72
摘要:目的 构建住院患者护理难度评价指标体系,为精准评估护理工作量提供工具。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及半结构式访谈初步制 订住院患者护理难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28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结果 确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6项一级指标(疾 病严重程度、日常生活自 理 能 力、精 神 心 理 状 况、依 从 性、社 会 支 持 状 况 和 期 望 值)及 所 属 的 21 项 二 级 指 标。专 家 积 极 度 为 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40,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一、二级指标分别为0.462、0.414(均P<0.01)。结论 构建的住院患者护理难 度评价指标体系可信度较高,进一步验证后可用于护理工作量的精准评价。
2019, 34(8):75-7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75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职业认同与离职意愿的现状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职业认同量表和离职意愿量表对102名血液 净化专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职业认同得分为(39.73±7.63)分。离职意愿得分为(13.16±3.44)分,得分率 为54.83%;离职意愿Ⅲ维度得分最高(得分率为71.75%);53.92%的护士离职意愿处于较高及以上水平。职业认同与离职意愿 总分、离职意愿Ⅰ和离职意愿Ⅱ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 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离职意愿处于中 等水平,其职业认同与离职意愿呈负相关。应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感,降低其离职意愿,稳定护理队伍。
2019, 34(8):78-8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78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亚专业组管理模式在提升感染内科病区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科室收治病种特点,建立4个护 理亚专业组,构建感染内科护理亚专业组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士核心能力、科室护理质量基础指标及专业指标的差异。结 果 护理亚专业组管理模式实施后,护士核心能力、科室护理质量基础指标及专业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P<0.01)。 结论 对感染内科实施护理亚专业组管理模式,有利于护士核心能力的提升,以及感染内科护理质量的提高。
2019, 34(8):81-84+8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81
摘要:目的 构建适用于硕士学历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方案,为高学历护士规范化培训打下基础。方法 基于胜任力理论,运用半结 构访谈法及文献回顾法设计硕士学历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问卷,通过 Delphi法对25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立硕士学历护 士规范化培训方案。结果 硕士学历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方案包括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考核方式4方面共70个条目。2 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3%、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83、0.869;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76、0.302。结论 本研究 构建的硕士学历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有较高的专家认同度和可靠性,适用于硕士学历护士的培训;尚有待实践检验和进一步完 善。
2019, 34(8):85-8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85
摘要:目的 观察回授法对住院糖尿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 将212例住院糖尿病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 111例与观察组10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教育,观察组运用回授法进行教育,比较干预后两组低血糖防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注 射知识知晓率。结果 观察组低血糖表现和处理、口服降糖药服用方法、胰岛素名称、注射部位、部位轮换、保存等知晓率显著高于 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回授法用于健康教育可提高住院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
2019, 34(8):89-9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89
摘要:目的 验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MRSA-VAP)预防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按照住院先后 顺序将综合ICU6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ICU 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渥太华证据转化模式为理论框 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制订并实施 MRSA-VAP预防方案。结果 培训后,医护人员 MRSA-VAP预防知识水平显著高于干预前 (P<0.01)。干预后,观察组发生 MRSA 定植2例(6.45%),经去定植处理后 MRSA 定植0例;观察组 MRSA-VAP发生率、机械 通气时间、ICU 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应用 MRSA-VAP预防方案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 MRSAVAP预防知识水平,降低ICU 患者 MRSA-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降低ICU 住院费用。
2019, 34(8):93-9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93
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开展的家庭照顾者支持项目,总结其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方法 采用同类横向比较 的方法,从各国家庭照顾者支持项目的总体情况、服务内容、获得支持的条件、项目配套政策、组织结构、取得的成效以及质量监管 体系等方面进行定性比较分析。结果 各国共性经验包括4个方面:重视政府主导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既为家庭照顾者提供 支持信息,也方便政府相关机构对提供老龄服务的社区机构进行监控和管理;重视老年人能力评估服务的专业化发展,评估结果 作为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费用的依据;为照顾者提供的支持服务包括心理咨询、互助小组和照顾者培训服务等,内容和形式丰富多 样;各国采用第三方监管机构进行质量监管,重视监管体系的科学性。结论 建议在我国家庭照顾者支持体系建设中,重视信息化 网络平台和专业的老年人能力评估体系构建,促进支持服务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同时加强第三方监管体系的构建。
2019, 34(8):97-10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97
摘要:介绍共情及共情疲劳的概念、共情疲劳的测评工具及共情疲劳干预的理论基础,系统综述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的干预方法,并 分析当前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旨在为制定适合我国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2019, 34(8):101-10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101
摘要::介绍患者投入式研究的概念,总结患者持续投入比较效果研究的理论框架、患者和服务用户投入研究的框架、患者投入基 于实践的研究与创新的框架及患者持续投入临床实践指南构建的理念框架四种理论框架及其应用,并分析其共性与差异,以期为 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考虑实施过程中可能的促进或障碍因素,探索适合我国患者投入研究的策略。
2019, 34(8):104-10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104
摘要:介绍护士预先指示认知的测评工具,对护士预先指示的认知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提出提升护士预先指示认知 水平的对策,旨在提高护士的预先指示认知水平,为我国开展预先指示提供参考。
2019, 34(8):108-11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108
摘要:介绍肌少症的诊断依据,从肌量、肌力、肌肉功能和风险评估方面综述肌少症的护理评估方法,并对老年肌少症的护理评估 提出建议,旨在为开展老年肌少症护理评估及筛查提供参考。
2019, 34(8):111-1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111
摘要:随着医疗护理行业的改革发展及大众健康需求的逐渐提升,护理人员的职责及角色分工不断细化完善,各专业专科护士的 发展及培养已成为护理行业进步的必然。本研究对眼科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及培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眼科专科护 士的发展及培训提供依据。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