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34(7):1-3+1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01
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SBAR模式的危重患儿外出检查标准化交接模型,保证外出检查环节危重患儿的安全。方法 将危重患儿按 入住时间分组,2018年1~4月的150例危重患儿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外出检查交接;2018年6~9月的150例危重患儿为观察 组,实施基于SBAR的危重患儿外出检查标准化交接。比较两组危重患儿外出检查风险事件发生率、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 度、医护外出检查交接沟通合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危重患儿外出检查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 的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实施后医护人员对外出检查交接沟通合作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均 P<0.01)。结论 在 PICU 实施SBAR沟通模式的规范化交接,可保证危重患儿外出检查环节的安全,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增进医护之间的沟通 与协作。
2019, 34(7):4-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04
摘要:目的 探讨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实施目标温度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收治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采 用传统的体温护理方法;2017年收治的47例设为干预组,采用目标温度管理策略进行体温复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损伤 控制性手术前复苏时间,以及在2个时间点的体温、pH 值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在损伤控制性手术前,干预组复苏时间、体 温、血pH 值、乳酸、凝血反应时间、凝血形成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凝固角、最大振幅、纤维蛋白溶解率 及纤维蛋白溶解百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目标温度管理策略可明显改善创伤患者低体温的发生,预 防酸中毒和凝血功能紊乱的发展,为患者行确定性手术赢得时间。
2019, 34(7):8-1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08
摘要:目的 探讨创伤现场救护教育游戏的开发与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 Unity3D虚拟平台开发教育游戏,并应用于本科护生创伤 现场救护实验教学。将426名护生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各142名,对照组采用“理论+实践操作”教学方式,实验 A 组采用“理 论+3D创伤现场救护教育游戏”教学方式,实验 B组采用“理论+3D 创伤现场救护教育游戏+实践操作”教学方式。结果 实验 教学后,三组护生的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创伤现场救护教育游戏的开发与应用,有 利于促进护生对创伤现场救护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其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2019, 34(7):12-1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12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外科ICU(SICU)患者身体功能现状及活动能力水平,为开展早期活动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SICU 符合条件患者100例,应用切尔西危重患者身体功能评估工具(CPAx)和佩尔梅危重患者活动评分量 表进行评估。结果 SICU 患者身体功能评分3~29(14.83±1.91)分,活动能力评分3~15(8.30±1.62)分;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 物及机械通气的患者身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年龄段、是否使用身体约束及机械通气、有无引流 管的患者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SICU 患者的身体功能和活动能力评分较低,需积极 开展重症患者群体中早期活动相关评估,实施适宜的干预措施,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2019, 34(7):15-1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15
摘要:目的 调查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院内评估处置现状,为规范临床创伤患者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创伤低体温救治 问卷对42所医院急诊科的230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42所医院中17所创建了创伤中心;调查对象中分别有29.13%、 17.39%的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创伤修正评分、损伤严重评分;39.57%的医护人员会测量创伤患者的耳温,5.22%的医护人员 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测量频率,14.78% 的医护人员会对血压 <90 mmHg的患者进行体温的监测;分别有 13.48%、6.96%、 25.22%的医护人员会使用升温毯、电热毯、加温输液给创伤低体温患者进行复温;是否成立创伤中心的医院在低体温评估、体温 监测及复温措施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的评估、监测、复温情况均不容乐 观,管理者应积极引进有效的设备运用于临床,同时积极开展关于低体温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创伤低体温认知水 平,完善创伤患者低体温的救治管理。
2019, 34(7):19-2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19
摘要:目的 探讨ICU 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口渴感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口渴数字评分量表(NAS)对108例无创机械通气患 者不同时间点的口渴感水平进行调查。结果 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口渴程度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P<0.01);口渴评 分6.14±1.26。机械通气时间、呼吸型态、吸入潮气量及漏气量、呼吸频率、是否首次使用无创机械通气、面罩舒适度是患者口渴 感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ICU 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口渴感发生率高,口渴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是否首次使用 无创机械通气及呼吸频率、面罩匹配度等因素有关,需对患者积极实施干预,预防和减轻患者口渴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
2019, 34(7):22-25+4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22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并发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期形成适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感 染预警的校正 MEWS评分表,实现更好的预警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79例患者资料,釆用多因素 Logistic回 归方法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形成校正 MEWS评分表,依据患者预后及是否实施应急处置,比较分析两种 MEWS 评分的预测效能,评估其分辨度及最佳截断点。结果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电解质紊乱、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意 识变化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两种评分在死亡组、应急处置组中的分值均分别高于存活组、非应急处置 组(均P<0.01);两种评分在预后的分辨度评价上具有中等程度预测价值,且校正 MEWS评分(AUROC=0.898)的预测价值明 显高于 MEWS评分(AUROC=0.810),最佳截断点分别为8.5、4.5分;在预测实施应急处置上,校正 MEWS评分具有中等程度 预测价值(AUROC=0.730),最佳截断点为5.5分,而 MEWS评分的预测价值较低(AUROC=0.692),最佳截断点为4.5分。结 论 校正 MEWS评分在患者预后及应急处置中呈现中等程度预测价值,更适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并发感染 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警。
2019, 34(7):26-2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26
摘要:对6例双侧重度膝关节屈曲畸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3D打印技术辅助膝关节置换术,6例患者平均住院12.4d,5例患 者出院时残留10°左右的膝关节屈曲畸形,1例残留30°左右的膝关节屈曲畸形。术后随访6个月至3.5年,至末次随访时,膝关 节功能评分为82.0分。提出对患者加强抗类风湿药物治疗的护理,术前应用3D 打印模型对患者进行直观、个体化健康教育及 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循序渐进进行康复锻炼、加强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可保障手术治疗效果。
2019, 34(7):28-3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28
摘要:目的 总结球囊肺血管成形术(BPA)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对10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行球囊肺血管成形 术治疗,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加强体位、饮食护理及并发症观察处置等专科护理措施。结果 10例患者无手术相关死亡 病例,9例手术顺利,术后肺灌注流量3级。1例直径2mm 肺动脉经球囊扩张后破裂出血约50mL,行血管栓塞术、止血治疗5d 后好转。10例均于术后1~5d病情好转出院,出院3个月后随访患者心肺功能均明显好转。结论 严格落实围术期专科护理措 施,护士掌握并发症急救与处理流程,有助于提高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球囊肺血管成形术的治疗效果,确保患者安全。
2019, 34(7):31-3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31
摘要:目的 探讨拔罐联合中药热奄包等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肩痛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300例腹腔镜胆 囊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拔罐联合中药热奄包干预。 结果 观察组术后24~72h肩痛程度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P<0.01)。结论 中医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 术患者术后肩痛,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2019, 34(7):33-3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33
摘要:目的 研发适用于手术室医辅人员任务分配管理的智能软件信息系统,并探讨其运行效果。方法 将2018年3月试运行抢单 信息系统的509台次手术设为实验组,对医辅人员运用抢单模式进行管理;对同期未实施的486台次同类手术设为对照组,运用 常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运行效果。结果 实验组应答时间和完成任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士满意率显著提升(均 P< 0.01)。结论 抢单信息系统精准记录了医辅人员的工作量和时间节点,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人员满意率,促进了后勤医辅人员 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2019, 34(7):36-3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36
摘要:目的 比较间歇充气装置与医用弹力袜预防腹腔镜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将腹腔镜胃肠道肿瘤切除手术 患者200例按照时间顺序分组,对照组(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100例术中采用医用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观察组(2017年 2月至2018年2月)100例术中使用间歇充气装置,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持续时间及手术前后凝血/纤溶指标变化。 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手 术开始2hPT、tPA-Ag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24hP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TTP、tPA-Ag值与对照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术中间歇充气可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凝血/纤溶指标。
2019, 34(7):39-4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39
摘要: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改良“人”字形体位安置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实施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 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截石位;改良组采用新型体位垫改良“人”字形体位,观察两组患者体位安置的时间、血压波动情况以 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比较,改良组体位安置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血压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体位稳固性比例及医 生、护士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改良“人”字形体位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可避免患者血压波动,提 高舒适度,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2019, 34(7):42-4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42
摘要:目的 遴选成人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管理的最佳证据,提高管理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 BMJ最佳临床实践、UptoDate、 Cochrane图书馆、美国指南网、JBI证据总结数据库、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网、CINAHL数据库、PubMed、国际指南协作网、中国 临床指南文库、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成人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管理证据。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 2014版JBI证据预分级及推荐级别系统分别对各类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遴选出具 备临床适用性证据15条,涉及吞咽困难的识别、筛查、治疗、给药、营养支持及口腔护理等方面。结论 本研究遴选的最佳证据,可 应用于成人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管理实践中;应用前需评估证据的促进和阻碍因素、患者意愿及偏好等,以选择个体适用证据。
2019, 34(7):47-5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47
摘要:目的 探讨利用 DSA 引导的 PICC置管效益及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185例置管患者随机分入常规组80例,DSA 组105 例。常规组实行在 PICC置管室穿刺置管、放射科 DR 定位、血管外科医生会诊模式;DSA 组实行在介入室 DSA 机下无 X 线置 管、调管,在 Cardiac模式下 X线透视定位,介入医师会诊、预约集中置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平均耗时、导管尖端准 位率、患者接受 X线照射有效剂量与面积乘积值(DAP)的差别。结果 DSA 置管组的平均耗时显著低于常规组,导管尖端准位率 和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P<0.01)。结论 科学利用 DSA 既不额外增加护患双方的 X 线摄入,又能明显提高 PICC置管效能,在疑难血管(或患者)的置管中具有重要意义。
2019, 34(7):50-5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50
摘要:目的 探讨腰麻下行单侧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不留置尿管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147例行单侧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 料。将患者分为尿管组69例和无尿管组78例,比较两组尿潴留发生率,并对无尿管组尿潴留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术 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输液量是单侧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P<0.05)。结 论 单侧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无需常规留置尿管,但应控制术后输液量,以减少术后尿潴留发生风险。
2019, 34(7):53-55+6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53
摘要:目的 调查护理院校营养学课程设置现状及实习护生对营养学知识的需求和课程建议,拟为完善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提供 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福建省9所医学院校402名实习护生营养学课程设置的需求及意见建议。结果 9所院校 中,2所开设营养学独立必修课程。95.73%的护生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97.26%遇到过使用肠内或肠外营养的患者;94.03%表 示学校有必要开设或增设更多关于营养学的课程。结论 护理专业有必要开设营养学课程,学校应不断完善营养学课程设置,以 提升护生的营养学知识,更好地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求。
2019, 34(7):56-5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56
摘要:目的 探讨反例结合微视频教学在护生心肺复苏实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6级大专护理学生40人,随机分成对照 组和观察组各2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反例结合微视频教学。实训结束后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 组心肺复苏技能考核成绩、模拟抢救成功率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操作易错点发生率显著 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反例结合微视频教学能有效提高护生心肺复苏操作质量,培养评判性思维,激发学习动 机。
2019, 34(7):59-6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59
摘要:目的 了解当前我国护理学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拟为教育主管部门和护理院校优化课程设置提供参考。方法 采 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国内66所护理学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院校的课程设置情况。结果 护理学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 类型以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为主;66所院校平均设有23.44门课程,护理专业类课程资源不足;课程主要包括思想 政治教育、医学专业知识、护理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等。院校间学分要求有所差异,64所院校平均总学分为32.07分。结论 我国 护理学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逐渐完善,但存在院校间学分要求差异较大,护理专业课程开设不足等问题。各院校需结合 自身情况,从调整学分要求、加强护理专业课程建设、减少医学专业课程等方面优化护理学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教育主 管部门应帮助各院校更加科学地设置护理专业核心课程。
2019, 34(7):63-6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63
摘要:目的 探讨 E-learning教学结合知信行理论应用于护理人员压疮防护培训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58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 象,以 E-learning结合知信行理论进行压疮相关知识培训。结果 培训后,护理人员压疮防护知信行水平显著提高(均 P<0.01)。 结论 E-learning教学结合知信行理论培训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压疮防护知信行水平,为提高临床压疮护理质量奠定基础。
2019, 34(7):65-6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65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青年女性甲状腺癌患者生育忧虑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癌症后生育忧虑量 表、中文版病人健康问卷-9对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212例青年女性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青年女性甲状腺癌 患者生育忧虑总分为(65.73±12.3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子女数、生育意愿、是否需行131I治疗以及抑郁程度 是青年女性甲状腺癌患者生育忧虑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 青年女性甲状腺癌患者生育忧虑程度偏高,其中抑郁程 度对其影响最大,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其生育忧虑。
2019, 34(7):69-7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69
摘要:目的 了解治疗后宫颈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临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 样法,抽取2所综合医院治疗后宫颈癌患者140例,采用疾病进展恐惧简化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 查。结果 治疗后宫颈癌患者复发恐惧得分为37.51±8.1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疾病程度、面对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是 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治疗后宫颈癌患者复发恐惧现状不容乐观,临床医护人员需加强对年轻、疾病 较重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并采取措施帮助患者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以降低其疾病复发恐惧。
2019, 34(7):73-7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73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移动医疗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患者对移动医疗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调 查表,对193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患者对移动医疗使用意愿得分32.35±13.75,影响使用意愿的因素依次是创新便 利因素、个人因素、传播渠道;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老年患者对移动医疗的使用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影响医院 “天下医生”App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为传统的诊疗习惯很难改变(36.54%)和没听说过(27.88%)。结论 老年患者对移动医疗 的使用意愿不强。提高老年患者对移动医疗的使用意愿,应丰富其体验感,加强他们对新型医疗模式优点的认知,并从推广传播、 简化操作、政策保障等方面给予更多改善。
2019, 34(7):76-7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76
摘要:目的 评价和总结老年患者术后谵妄非药物预防措施的最佳证据。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 BMJ最佳临床实践、Cochraneli brary、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等文献中的所有证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信息册、推荐实践及系统评价。 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临床指南3篇、证据总结3篇、系统评价1篇、推荐实践1篇。 得到9项最佳证据为:提倡使用多方式、多学科团队协作,进行术后谵妄的预防和管理;对存在谵妄高风险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 健康教育;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应接受谵妄相关知识教育培训;通过多种方式在患者术后进行感官刺激预防谵妄发生;早期活动 有利于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术前对存在谵妄高风险患者进行老年科会诊;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患者睡眠,维持正常的睡眠觉醒 周期;推荐术后优化疼痛控制,进行疼痛评估和处理;尽可能减少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如营养不良、体液失衡等。结论 医护人员 应评估临床实际环境与患者特点,制定术后谵望相应的预防性措施,进行证据的应用。
徐宝兰,洪金花,何陆英,曾小燕,张霞,熊云花,时艳霞,王晓松
2019, 34(7):80-83+8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80
摘要:目的 探索基于需求导向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疲乏的影响。方法 运用德尔菲法编制患者院 外护理需求量表评估需求内容,将符合标准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院 外护理需求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后3个月、6个月末使用肺癌治疗功能评定量表,癌症疲乏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生活 质量和疲乏状况。结果 干预后3个月末,观察组肺癌特异性、生活质量总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1);干预后6个月 末,观察组社会/家庭、情感、生活质量总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情感疲乏、认知疲乏、疲乏总分得分低于对照组(均 P<0.01)。结论 基于肺癌术后化疗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研究,采用延续性干预可提高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并一定程度 减轻患者癌因性疲乏。
2019, 34(7):84-8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84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络的延续护理对减轻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患儿家庭照顾负担的影响。方法 选取川崎病并发冠状 动脉瘤的连续病例68例,根据使用互联网络平台前后分为对照组33例和干预组3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 此基础上采用微信、QQ、手机 App等各形式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在出院后6个月在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BS)、川崎病知识问 卷得分。结果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照顾者的家庭日常活动、家庭娱乐活动、家庭关系、家庭成员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维度评分及 家庭负担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川崎病知识问卷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运用多种网络工具 下的延续护理可以提高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患儿照护者对疾病的掌握度,减轻患儿的家庭负担。
2019, 34(7):88-9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88
摘要:目的 对国内外近5年成人癌症营养实践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分析近年来癌症营养领域实践指南现状,并甄别出高质量指南 供我国临床医护人员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数据库、指南网站和专业学会网站近5年成人癌症营养实践指南,采用 AGREEⅡ对符 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指南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纳入成人癌症营养指南共20篇,A 级推荐2篇,B级推荐11篇,C级推荐7篇;20 篇指南在 AGREEⅡ6大 领 域 的 平 均 标 准 化 得 分 分 别 为 清 晰 性 85.09%、范 围 和 目 的 77.13%、严 谨 性 52.64%、参 与 人 员 41.11%、独立性29.44%、应用性21.46%。结论 近5年的成人癌症营养指南的总体方法学质量一般,高质量指南均为国外指 南,我国的癌症营养指南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019, 34(7):92-9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92
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全程营养管理在日间病房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日间病房治疗的消化 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分别实施常规肿瘤营养管理和医院、社区、家庭全程营养管理。结果 干预后, 出院时、出院3个月两组 PG-SGA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组住院时间和营养干预依从性显著短于和优 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日间病房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全程营养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提高营养治疗的效果。
2019, 34(7):95-9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95
摘要: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恐动症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阐述恐动症的发生情况、不良影响、危险因素及干预方法,为预见及预防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恐动症的发生提供信息支持,以达到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正常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2019, 34(7):99-10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099
摘要:对国内外肺癌症状群及其管理相关研究进行回顾,阐述症状群概念、症状管理理论、肺癌患者症状测评工具、肺癌患者的症 状群。提出肺癌患者症状群管理策略及护士在肺癌症状群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旨在为肺癌症状群管理研究及临床护理实践提供 参考。
2019, 34(7):103-10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103
摘要:综述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灵性的特点、灵性照护的作用、方法,影响因素等,提出应根据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的特点制 定针对性的灵性照护方案,建立跨学科灵性照护团队,开发护士专业化灵性照护教育课程等,以更好地满足其灵性照护需求。
2019, 34(7):107-1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107
摘要:对声带息肉术后的嗓音功能改变、声休的意义、声休方案进行综述,提出声带息肉手术后的创面愈合和嗓音功能的恢复与合 适的声休方案有一定关系,但实施声休的意义、是否需要实施声休、声休时间和方式的选择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未来应当进行深 入的基础和临床实验性研究,以获得更加科学和权威的证据,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2019, 34(7):111-1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7.111
摘要:介绍国际上使用恢复期转出标准的使用情况、优缺点,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者对恢复室转出标准的选择提供依据,为我国 学者研究转出标准提供参考。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