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贞,韦伟,李德霞,王洁,马建新,李莉,吕英华,李俊芳,葛艳红
2019, 34(17):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01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云门诊”的虚拟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院外延伸护理提供新方案。方 法 将96例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门诊个体化诊疗及健康指导,电话随 访每2周1次。观察组采用 App线上咨询结合“云门诊”视频问诊的管理模式。出院前、出院后3、6个月测评两组糖代谢指标和 自我管理行为。结果 两组餐后2h血糖、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出院后6个月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基于“云门诊”的虚拟管理可 改善患者血糖,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
2019, 34(17):5-7+2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05
摘要:目的 探讨移动居家护理平台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住院 患者11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移动居家护理平台的延续护理。 干预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患者满意度、疼痛评分及骨密度检测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基于移动居家护理平台的延续护理,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 临床症状改善,有利于患者康复。
赵红梅,李力力,樊俊杰,李莹,金英子,常金良,詹碧华,黄淑波
2019, 34(17):8-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08
摘要: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护理服务面临的问题日益显现,实现老年护理服务的社会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对老年护理服务的现状以及老年护理服务社会化的内涵进行分析,对借助于互联网和物联网建立社会化的老年护理服务模式的 可靠性进行探讨。提出构建社会化护理模式的基本内容,护理服务社会化模式的完善需要政府和老年护理机构以及家庭共同参 与,以加快老年护理服务社会化的进程。
2019, 34(17):11-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11
摘要:“互联网+护理服务”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业迅速发展、人们的医疗护理需求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快捷高效的护理 执业模式。但由于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目前面临诸多困境。对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推进过程中面 临的困境进行分析,主要的困境有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安全风险不明确、配套制度不完善、上门护理服务价格等,并针对困境提 出相关建议,旨在为“互联网+护理服务”持续、健康开展提供参考。
2019, 34(17):14-1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14
摘要:在查阅护士多点执业、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上门服务以及居家护理相关资料与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分 析“互联网+护理服务”背景下开展护士多点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包括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平台存在困 难、患者使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隐私保护问题有待解决,并提出建议,为后续开展护士多点执业研究提供参考。
2019, 34(17):17-2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17
摘要:对“互联网+”延续护理相关概念、发展背景、主要应用形式进行综述,其主要应用形式包括基于常规通信软件的延续护理、 开发移动健康应用程序(App)、基于远程监控系统及网络平台的延续护理、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于延续护理,并总结影响我国“互 联网+”延续护理应用的因素,旨在为今后推广“互联网+”延续护理模式,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2019, 34(17):21-2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21
摘要:目的 建立以个案管理师为主导的妇科日间手术护理流程,使患者得到安全便捷的治疗和护理服务。方法 将300例妇科日 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日间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以个案管理师为主导的妇科日间手术 护理流程。结果 观察组手术临时取消率、住院费用、转科率、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及72h急诊就诊率、7d非计划再入院率显著 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妇科日间手术患者实施以个案管理 师为主导的妇科日间手术护理流程,可以有效缩短患者诊疗时间,减轻经济负担,降低医疗资源浪费,促进患者早日出院,提高患 者满意度。
刘晶晶,张晓玲,周媛苑,曾雪梅,陶莹,范世婷,傅巧美,陈正香
2019, 34(17):25-2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25
摘要:目的 评价脊髓神经功能快速评估流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脊髓对肌的节段性支配分布,结合脊髓损 伤神经学分类标准及临床工作特点,制定脊髓神经功能快速评估流程,并应用于2017年(实施后)收治的1763例脊柱脊髓疾病 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评估。收集患者评估结果并与2016年(实施前)患者资料比较,同时选取12名参与脊髓神经功能快速评 估流程的护士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实施前脊柱脊髓术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或异常发生率为0.49%(9/1824),其中6例被及 时发现,处理后8例神经功能恢复;实施后神经功能障碍或异常发生率为0.40%(7/1763),7例均被及时发现,处理后神经功能均 恢复。访谈护士认为脊髓神经功能快速评估流程快速省时、便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护士容易掌握、患者及家属参与性高。结论 脊髓神经功能快速评估流程的构建与应用,有利于及时发现神经功能变化,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作为脊柱术后常规专科 护理监测项目。
2019, 34(17):29-3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29
摘要:目的 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限钠饮食执行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中文版限钠饮食问卷对182例住院慢性心力 衰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73例(95.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低盐饮食医嘱,仅23例(12.64%)得到医护人员具体盐摄入 量(5~6g/d)的指导;17例(9.83%)总是严格遵循规定的低盐饮食,89例(51.45%)多数时候严格遵循;86例(49.71%)认为遵循 规定的低盐饮食非常容易及容易;48例(27.75%)认为遵循低盐饮食对管理心脏状况很有帮助。限钠饮食问卷态度维度得分为 (3.90±0.52)分,主观规范得分为(4.43±0.55)分,知觉行为控制得分为(3.01±1.13)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文化 程度患者的限钠饮食态度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者的知觉行为控制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限钠饮食执行不佳,尤其是在知觉行为控制方面。医护人员应重视对慢性心力衰 竭患者执行限钠饮食阻碍因素的评估和干预,以提高患者限钠饮食依从性。
2019, 34(17):33-3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33
摘要:目的 探讨踩球运动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提供参考。方 法 将4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麻醉清醒后指导患者 床上进行踝泵运动,观察组麻醉清醒后指导患者床上进行踩球运动。于首次运动前后及术后第3天观察两组下肢股静脉血流峰 速及血流平均速度情况。结果 术后首次运动不同时间点及术后第3天两组下肢血流峰速和血流平均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均P>0.05)。组内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示,两组运动前后血流峰速和血流平均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踩球运动或踝泵运动后立即及30min下肢静脉血流峰速和血流速度显著高于静息状态(均 P<0.01)。结论 对妇科恶 性肿瘤术后患者行早期踩球运动可提高下肢血流速度,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可以部分替代踝泵运动或作为踝泵运动的有益补充, 作为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措施。
2019, 34(17):36-3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36
摘要:目的 明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延迟就医的原因,为引导 COPD患者及时就医提供参考。方法 对15例延迟就医 的 COPD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质性研究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分析与提炼。结果 受访者延迟就医时间20~90d。延迟 就医原因提炼出5个主题,分别是自行处理与暂时缓解、判断疾病错误、妥协疾病症状、就医能力不足、医疗条件限制。结论 COPD患者延迟就医现象普遍,患者及家属应学会正确判断就医时机,改变不良就医习惯;医护人员及社会相关部门需重视患者 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引导 COPD患者及时就医。
2019, 34(17):39-4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39
摘要:目的 改进造口袋更换方法,以提高回肠造口、襻式造口和水肿造口三类特殊造口患者的维护效果。方法 将行临时性或永 久性肠造口术患者7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更换造口袋,观察组采取改进方法更换造口 袋,即调整涂抹防漏膏、套入造口袋和清洁皮肤的顺序。比较两组术后9d内粪水性皮炎发生率、造口底盘渗漏率和造口袋更换 用时。结果 观察组术后9d内粪水性皮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和第6天造口底盘渗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但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6天造口袋更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均 P<0.01)。结论 采取改进的造口袋更换 方法对特殊造口进行维护,有利于减少造口底盘渗漏,降低粪水性皮炎的发生。
2019, 34(17):41-4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41
摘要:目的 编制腹膜透析患者延续护理需求评估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通过微信随访、文献系统评价及专家会议形成问卷 初始条目,通过咨询5名专家及调查255例腹膜透析患者行问卷信效度检验。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7个公因子,解释总变 异量的75.183%;该问卷 Cronbach'sα系数为0.909,各维度 Cronbach'sα系数为0.673~0.885;问卷重测信度为0.905,各维度 重测信度为0.689~0.892;问卷的内容效度为0.861,各条目的内容效度为0.840~1.000。最终版问卷共包含7个维度32个条 目。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延续护理需求评估问卷编制过程合理,问卷的信效度良好,可用于腹膜透析患者延续护理需求的评估。
2019, 34(17):45-4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45
摘要:目的 总结人造瓣膜瓣周漏患者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致溶血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 对96例人造瓣膜瓣周漏患者行经导 管介入封堵治疗,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尿液变化及肾脏功能,严格控制出入水量,加强抗凝及发热护理。结果 术后 并发溶血23例,其中5例血红蛋白低至73~80g/L,经输血治疗后血红蛋白升至99~105g/L;发生急性肾衰竭2例,行 CRRT 治疗3~5d,1例肾功能逐渐恢复,1例因重度溶血性贫血导致急性肾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22例患者治疗后7d内血浆游 离血红蛋白下降至18.2mg/L,尿红细胞0~12个/μL;其余患者术后随访1年未见溶血。结论 加强围术期观察和专科护理是介 入封堵治疗人造瓣膜瓣周漏患者预防溶血发生的护理关键。
2019, 34(17):47-5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47
摘要:目的 调查三级医院专科护理门诊护士执业现状、多点执业的态度和意愿及对多点执业的建议和看法,为护士开展多点执业 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专科护理门诊护士多点执业态度和意愿问卷对苏州市三级医院168名专科护理门诊护士进行 调查。结果 45.8%的专科护理门诊护士为市级及以上专科护士,86.3%的护士独立出诊;81.0%的护士对多点执业表示赞成, 89.3%的护士表示愿意尝试。在多点执业形式上,60%以上的护士愿意到下级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兼职,每周愿意花4~8h进 行多点执业。90%以上的护士认为多点执业的益处是让患者就近享受更好的护理服务,困难是相关法律法规及执业保障机制不 健全。结论 三级医院专科护理门诊护士临床护理经验丰富,多点执业态度积极、意愿较高,具有多点执业的优势。护士目前主要 担心多点执业安全问题,希望政府及卫生健康行政等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规范,为护士多点执业提供安全保障。
2019, 34(17):51-5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51
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认同在职业获益感与工作投入的中介效应,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方便选取498名护士,采用 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及工作投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职业认同、职业获益感、工作投入总分分 别为(100.95±15.21)分、(129.86±16.40)分、(63.88±22.94)分;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均P<0.01);职业认同在职业获 益感与工作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对总效应的贡献率为54.56%。结论 提高护士的职业认同感,能够增强其职业获 益感,进而提高工作投入水平。
2019, 34(17):54-5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54
摘要:目的 调查呼吸专科护士慢性呼吸疾病管理现状,为提高慢性呼吸疾病的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中国成人慢性呼 吸疾病患者护理管理指南》设计调查问卷,对重庆、四川、贵州、陕西、河北、湖北、海南7省市的205名呼吸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 查。结果 呼吸专科护士慢性呼吸疾病管理总分为(140.72±23.90)分。慢性呼吸疾病管理得分最低的3个条目有评估工具应 用、个性化管理计划的实施、慢阻肺随访的次数及指导哮喘患者使用峰流速仪;呼吸专科护士所在单位慢性呼吸疾病管理平台建 设均低于50%。结论 呼吸专科护士慢性呼吸疾病管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评估是慢性呼吸疾病管理的薄弱点。需加强呼吸专科 护士专业能力培养,规范慢性呼吸疾病全程管理,强化医院平台建设等,提高慢性呼吸疾病的管理水平。
2019, 34(17):57-59+6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57
摘要: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结合情景模拟在急诊护士创伤急救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培训时间将急诊科规培护士 分为两组,将2017年1~12月的30名护士设为对照组,按传统培训方式进行创伤急救规范化培训;2018年1~12月的32名护士 为观察组,采用思维导图结合情景模拟方法进行创伤急救规范化培训。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 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和7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思维导图结合情景模拟的培训方式有助于提 高急诊科规培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增强培训效果,从而使护士能更好地配合创伤急救,提高创伤急救护理工作质量。
2019, 34(17):60-6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60
摘要:目的 探讨服务学习模式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方法 将护理专业选修社区护理学 2个班级的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班和观察班,每班各50人。对照班采取传统授课方式教学,观察班采取服务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比 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班课程理论成绩、基础实践技能操作评分、自主学习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班(P<0.05,P<0.01)。 结论 服务学习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趣味性,提高其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医学人文精神, 有利于社区护理学教学效果的提高。
2019, 34(17):63-6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63
摘要:根据危机干预模式对1例直肠癌自杀未遂患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即加强安全防范以保障患者安全、与患者建立同盟关 系、开展问题探索以确定危机、提供相关支持、帮助患者以积极方式应对危机、重新建立自我控制、获得承诺和随访。住院期间患 者接受2次心理危机干预,出院接受1次随访。实施危机干预后,患者情绪稳定,未再萌生自杀念头;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和康 复指导,能按期返院接受化疗,生活完全自理。
2019, 34(17):66-6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66
摘要:目的 提高儿童及家长防治龋病相关知识及口腔保健意识,降低儿童龋齿发生率。方法 在患儿候诊期间开展关怀课堂教 育,包括现场讲授、操作示范、情景模拟等,随机对200例完成关怀课堂教育的患儿及家长(观察组)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及健康教育 满意度调查,并与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的20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授课后观察组口腔健康知识评分和健康教育满意度显著 高于对照组(均P
2019, 34(17):69-7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69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决策辅助的术前教育在三镜联合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三 镜联合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前教育,干 预组采取基于决策辅助的术前教育。结果 干预结束时,干预组决策参与满意度得分和术后治疗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 预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
2019, 34(17):73-7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73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动态误吸风险评估的康复训练对高龄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高龄吞咽障碍患者按住院时间分 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预防误吸护理干预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误吸风险等级行吞 咽康复训练,每2周重复进行误吸风险评定,根据评定结果调整康复训练措施。比较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两组吞咽功能评分和误 吸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误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依据动态误吸风险评 定结果对高龄吞咽障碍患者行分级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减少误吸发生,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2019, 34(17):76-7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76
摘要:目的 探讨多形式延续护理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焦虑情绪、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前列腺癌根治 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多形式延续护理。出院前及 出院后不同时间测评患者焦虑程度、生活质量,并统计尿失禁改善情况。结果 出院后1、3、6个月观察组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 组,出院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尿失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
2019, 34(17):79-82+9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79
摘要:目的 了解居家男性痛风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425例痛风患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痛风影响量表 和 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痛风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为(4.87±2.22)分,疾病影响评分为(60.08±15.77)分。 除发作期间对活动的关注外,患者痛风影响程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服药依从性总分呈负相关(P<0.05,P< 0.05,P
2019, 34(17):83-8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83
摘要:目的 提高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效果。方法 将30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出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延续性护理,观察组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为理论依据,设计随访时间点和随访内 容,采用电话随访和“杏树林”电子病历随访系统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于出院前和出院6个月后比较两 组自我管理水平、服药依从性。结果 238例患者完成本次研究,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及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 对照组(均P
2019, 34(17):86-8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86
摘要:目的 探讨农村老年人运动障碍综合征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河南省豫北地区6个行政 村的463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人运动功能量表(GLFS-25)对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老年 人运动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为27.86%;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慢性病种数等特征的老年人运动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
2019, 34(17):90-9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90
摘要:目的 深入了解重庆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为提高养老机构照护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 法,对3家养老机构12名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使用 Colaizzi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养老机构老年人的长期 照护需求可以归纳为4个主题:躯体功能照护、精神心理支持、社会功能维持、环境营造。结论 当前政策及经济条件下,老年人长 期照护需求有其特殊性,社会公共系统、养老机构及照护者应当重视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评估,有针对性提供长期照护服务。
2019, 34(17):94-9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94
摘要:阐述预立医疗照护计划与缓和医疗的内涵及关系,护士作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中的主要成员,扮演着倡导者、教育者、发起 者和协调者等多样角色。总结护士在现行医疗体系中开展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影响因素;提出通过建立法律制度,开展教育培 训,建立基于护患关系的干预模式,以促进护士参与预立医疗照护计划。
2019, 34(17):98-10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98
摘要:目的 探讨医药护一体化药物监管模式的应用对伏立康唑药物浓度达标率和用药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根据入院时 间,将2018年1~6月收治的30例真菌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药物监管模式;2018年6~12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观 察组,实施医药护一体化药物监管模式。比较两组伏立康唑药物浓度达标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药物浓度达标率为 65.33%,对照组达标率48.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伏立康唑治疗患者实施医药护一体化治疗药物监管模式,可以有效提高 伏立康唑药物浓度的达标率,实现对高危患者不良反应动态监督反馈,以及个体化的用药调整,有利于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2019, 34(17):101-10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101
摘要:对认知衰弱的概念及内涵、流行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综述,老年人认知衰弱的总体发生率为0.72%~50.10%,主要影 响因素包括人口和社会经济因素、躯体健康、心理社会因素、生活方式等。提出应全面系统地了解老年人认知衰弱情况并从多维 角度对认知衰弱老年人进行照护;我国老年护理需开拓认知衰弱领域的研究视角、研制标准化测量工具及注重干预研究,以期引 起国内医护人员对认知衰弱的重视,降低认知衰弱的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最终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实现,同 时为我国认知衰弱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2019, 34(17):106-10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106
摘要:介绍社区痴呆患者漫游行为状况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漫游导致的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自理能力,给 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增加社会和家庭的医疗照护负担。老年痴呆患者漫游风险因素的评估工具主要有漫游风险量表、老年痴呆 患者日常空间定向问卷、寻路效能量表;非药物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环境改造、智能家居技术、参与活动、感觉疗法等,可改善社区痴 呆患者漫游行为。
2019, 34(17):110-11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110
摘要:阐述手术患儿术前焦虑的非药物干预方法,包括父母陪伴下麻醉诱导、多种形式的术前访视、音乐疗法、分散注意力、童趣 化护理干预和游戏、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等,旨在为指导医护人员更有效地对手术患儿术前焦虑进行预防干预提供参考。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