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云,谢小华,杨传忠,孙盼盼,陈丽莲,张剑,汪云云,邓丽萍
2019, 34(15):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01
摘要:目的 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无创辅助通气超未成熟儿达到完全肠道内喂养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将 NICU 体质量低于1000g、无创辅助通气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干预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入院3周后生命体征平稳即实施袋鼠式护理,每天1次,每次3h,持续干预2周。结果 干预组袋鼠式护理过程中无管道滑脱、呛奶等不良事件发生。干预组达到完全肠内外喂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出院前24h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调整性别、孕周和出生体质量、日龄、分娩方式、产前激素应用、试管婴儿、宫内窘迫后,袋鼠式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达到完全肠内喂养时间(P<0.01),提高出院前24h纯母乳率(OR=4.526,P<0.05)。结论 对无创辅助通气超未成熟儿应用袋鼠式护理,可缩短达到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吴静,傅丽娟,陆红,林文璇,郑玉婷,杜柯凝,张静,郭放,王鑫,陈凌,韦琴,张美霞,黄雀兰,俞群,范巧玲,胡静,陈清秀,周红琴,范敬蓉,李广玉,董浩景,马敬香,贺俊娟,孟玉倩,贺琳晰,姚丹,魏杰
2019, 34(15):5-8+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05
摘要:目的 调查我国三甲医院儿科ICU 护士工作满意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调查全国16省 市25所三甲医院的 1414名儿科ICU 护士。结果 儿科ICU 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总分为(124.92±18.61)分,条目平均得 分 (3.29±0.49)分,得分最高的维度是与同事关系(3.95±0.51)分,最低的是工资及福利(2.56±0.88)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 示,不同区域和医院性质,儿科ICU 护士的学历、收入、临床工作年限、是否取得ICU 专科培训合格证是其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影响 因素(P<0.05,P<0.01)。结论 我国三甲医院儿科ICU 护士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建议均衡国内资源,协调儿科ICU 医 护有效合作,落实儿科ICU 护士的福利待遇,完善对高学历、高年资护士的工作培养体系,聚焦儿科专科特色,加强儿科ICU 专科 护士的教育和认证,以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2019, 34(15):9-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09
摘要:目的 探讨经股静脉中段留置 PICC在婴幼儿困难静脉通路(DIVA)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困难静脉通路患儿102例采取经 股静脉中段留置 PICC,统计置管情况、置管及留置期间并发症。结果 入组患儿均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8~307d;达到导管头 端最佳位置率85.29%;置管过程中未发生误穿动脉,发生擦伤动脉2例(1.96%);导管原发异位发生率5.88%;留置期间并发症 发生率23.53%,完成治疗正常拔管率87.25%(89例),意外拔管率12.75%(13例)。结论 经股静脉中段留置PICC具有可行性, 可有效解决婴幼儿困难静脉通路的中长期静脉治疗问题。
2019, 34(15):14-1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14
摘要: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经历道德困扰的心理体验及应对方式。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4名新生儿重症监 护室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内容根据 Colaizzi的资料分析方法进行整理、提炼主题。结果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 经历道德困扰的心理体验包括:失落与气愤、伤心与难过、无力与受挫、麻木与淡漠;应对方式包括:被动接受、心理弹性、寻求措 施。结论 由于照护对象的特殊性,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产生道德困扰的情境较为复杂,易给护士带来消极情绪,但却很少受到 管理者重视。今后应进一步探究减轻护士道德困扰的干预方法,以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护理质量。
2019, 34(15):18-2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18
摘要:目的 构建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 通过病历收集资料、质性访谈、文献分析法构建儿 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路径,并通过德尔菲法确定护理路径。结果 2轮专家的权威系数均为0.894,函询 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81、0.379,均P<0.05。结论 构建的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联合手术临床 护理路径具有实用性,可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2019, 34(15):22-2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22
摘要:对新生儿气管插管口腔护理必要性,目前国内外口腔评估、护理液、方法、护理频次进行综述。提出新生儿气管插管口腔护 理是新生儿重要的护理技术,护理管理者、教育者应定期开展口腔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制定符合我国国情、针对经口气管插管患 儿的口腔护理指南,提升护理人员口腔护理质量。
2019, 34(15):25-2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25
摘要:目的 探讨胸部综合物理治疗对机械通气患者脱机趋势的影响。方法 选取ICU 机械通气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采用胸部综合物理治疗。收集并分析两组浅快呼吸指数 (RSBI)、氧合指数(OI)、肺不张、机械通气时间的变化。结果 干预第3天,两组 RSBI、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观察组肺不张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基于病情评估的胸部物 理治疗可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者肺氧合功能,减少肺不张发生概率,对加快脱机可能有积极影响,但仍需通过进一步研究证实。
2019, 34(15):28-3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28
摘要:目的 了解肝胆外科患者出院准备度及出院指导质量现状及相关性,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肝胆外科患者170 例,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调查,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肝胆外科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为7.28±1.64,出院指 导质量得分为7.93±1.93。出院准备度和出院指导质量呈正相关(r=0.572,P<0.01)。结论 肝胆外科患者出院准备度及出院 指导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出院指导质量正向影响出院准备度。医护人员需加强肝胆外科患者的出院指导,以更好地提高其出院准 备度。
2019, 34(15):32-3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32
摘要:目的 探讨早餐后不同时间点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 A 组 (早餐后90min运动组)、B组(早餐后120min运动组)、C组(早餐后150min运动组),每组各40例。三组患者运动方式均采取 2.0km 的快走运动,速度为4.0~5.0km/h。检测空腹、运动前、运动后即刻、11:00(中餐前)血糖值。结果 三组患者空腹血糖和 运动前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三组运动后即刻、11:00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 0.01)。B、C组运动后即刻血糖及11:00血糖与 A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 组11:00发生低血糖5 例。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早餐后120min和餐后150min运动降低血糖效果明显优于早餐后90min,但早餐后150min运动低 血糖发生的风险较高,选择早餐后120min运动较好,但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2019, 34(15):35-3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35
摘要: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递增输注速度进行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内压及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90例重症急 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三组肠内营养起始输注速度控制在30mL/h,A 组20h内增速至80mL/h持续输注,B组 16h内增速至80mL/h持续输注,C组12h内增速至80mL/h持续输注,观察三组患者腹内压变化和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 输 注后8h、16h、24hA 组腹内压显著低于 B组、C组,且 B组低于 C 组(均 P<0.05);A 组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 B组和 C 组 (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低输注递增速率进行肠内营养,能降低患者腹内压,提高患者喂养耐受性。
2019, 34(15):37-40+6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37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初产妇第二产程不同分娩体位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 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和 WebofScience中关于初产妇第二产程不同体位对母婴结局影响的文 献。采用 Cochrane手册5.1.0中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 ADDIS1.16.8进行网状 Meta分 析。结果 共纳入27项研究,7种第二产程分娩体位,共8483例初产妇。结果发现6种新型分娩体位与仰卧膀胱截石位相比,均 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仅在减少产后2h出血量方面无差异。概率排序结果显示,屈髋屈膝位在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 娩率方面效果最佳;侧卧位在降低会阴侧切率方面优势最强;俯卧位在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方面效果最佳。结论 初产妇第二产程 中不同新型分娩体位在改善母婴结局方面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但差异多无统计学意义,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 提供证据支持。
2019, 34(15):41-4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41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化疗时不同强度刺激性药物输注顺序对静脉损伤的影响,为临床规范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临床常用的 发疱性化疗药盐酸柔红霉素、非发疱性强刺激性化疗药顺铂和非发疱性弱刺激性化疗药环磷酰胺。将普通级健康新西兰兔24只 随机分成8组,A 组先滴注柔红霉素再滴注顺铂、B组先滴注顺铂再滴注柔红霉素、C组单滴注柔红霉素、D组单滴注顺铂、E组先 滴注顺铂再滴注环磷酰胺、F组先滴注环磷酰胺再滴注顺铂、G组单滴注环磷酰胺、H 组滴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比较用药48h 后兔耳缘静脉肉眼观静脉炎发生情况和病理改变。结果 化疗药物各组均发生不同程度静脉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化疗药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药物各组兔耳缘静脉均出现不同程度病理损伤,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疗药物的刺激性是化疗性静脉炎的重要因素,联合使用非顺序依赖性化疗药物时输注顺 序对静脉损伤的影响不大。
2019, 34(15):44-4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44
摘要:目的 探讨首次换药时间对血液肿瘤患者 PICC置管后穿刺点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17例血液肿瘤 PICC置管患 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在 PICC置管后24h常规进行首次换药,观察组则在术后48h首次换药,比较两 组置管后穿刺点渗血、感染及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置管后穿刺点愈合较好率及换药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结论 血液肿瘤患者 PICC置管后48h首次换药,可促进穿刺点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
刘春丽,孟爱凤,施如春,陈传英,江定飚,茅静,金陶,刘腊根,刘建红
2019, 34(15):47-4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47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乳腺癌患者上臂输液港植入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3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 用超声引导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植入上臂输液港,即血管超声下穿刺成功后送入0.018英寸导丝,插入5Fr微插管鞘,退扩张器 及微导丝,送入含支撑导丝(0.035英寸)的5Fr导管,并行导丝引导腔内心电图定位确定导管长度,制作囊袋放入港体,缝合皮肤 并固定。观察植港操作时间、成功率及植港即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患者上臂输液港植港成功率为95.89%,植入操作时间为 15~45(25.46±6.22)min。患者植港术中疼痛评分为(1.63±0.74)分,术后24h为(2.94±0.67)分,仅有1例误穿神经。结论 采用超声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植入输液港,在保证成功植入的同时,可缩短操作时间,改善患者疼痛程度,且有效预防植港并发症 发生。
2019, 34(15):50-5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50
摘要:目的 探讨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接头破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52例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接头破损的相 关资料,分析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以处理和预防破损的再发生。结果 接头破损的主要原因包括接头外侧螺纹口不清洁、接头过 度拧接、接头对合不齐等;针对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更换52例破损接头,未发现有渗血、漏气等现象,未出现再次更换接头和感染 的情况。结论 接头破损原因与季节、护士操作不当有很大的关系。规范护理人员操作、选择合适的用物,可预防接头破损的发 生。在严格无菌操作的前提下,更换接头的处理是可行的。
2019, 34(15):52-5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7.052
摘要:目的 构建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评价指标体系,为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框架 的基础上结合柯氏评估模型,运用文献分析法、焦点小组访谈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 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 选取从事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的16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2轮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 100%和87.5%,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84和0.879。评价体系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27(P<0.01)。最终形成的评价体 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30个。结论 构建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科学全面,可操 作性强,能够对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供有效评价。
2019, 34(15):56-5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56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ICU 亚专科岗位管理模式的护理服务绩效评价的实践效果。方法 以35名ICU 护士为研究对象,建立亚专 科工作组,实施基于ICU 亚专科岗位管理模式的护理服务绩效模式。结果 实施1年后,护理各项综合指标成绩和护士岗位管理 绩效管理满意度显著提升(均P<0.01)。结论ICU 亚专科岗位管理有助于提高ICU 护理综合质量和护士满意度。
2019, 34(15):59-6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59
摘要:目的 调查骨科医护人员对疼痛管理的认知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完善骨科患者疼痛临床规范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6所不同等级医院的411名骨科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汉化版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调查 量表(KASRP)收集数据,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医护人员对疼痛认知得分为12~26(18.60±3.39) 分,32.50%的调查项目正确率低于30%,医生与护士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科医护人员对疼痛管理认知情况主 要与其所在医院级别、学历、亚专业为肿瘤、婚姻状况、年龄5个因素有关(P<0.05,P<0.01)。结论 目前骨科医护人员的疼痛 认知与管理水平较低,亟待提高。需要继续加强对疼痛知识的系统性培训,加强医护患一体化疼痛管理,促进有效疼痛管理。
2019, 34(15):62-65.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62
摘要:目的 构建门诊分诊护士绩效考核指标,提高分诊护士绩效考核的精确度。方法 运用 Delphi专家函询法,构建门诊分诊护 士绩效考核的维度、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结果 对16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8.89%,100%;权威系数 为0.91,一级指标协调系数0.345。构建了包含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团队意识、学习成长在内的5项一级指标,15项二 级指标和30项三级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应的权重赋值。结论 门诊分诊护士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的构建有助于解决现有考 核存在的不足,充分发挥对门诊护士的激励作用,从整体上提升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2019, 34(15):66-68+8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66
摘要:目的 探讨混合式教学在护理人际沟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名高职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n=103)和观察 组(n=99),对照组实施教师课堂示范、护生课上练习为主的传统实践教学;观察组应用“优慕课”教学工具进行混合式教学。结 果 教学后,观察组护生实践成绩、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90.0%以上的观察组护生认可此教学方式能 够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等能力。结论 基于网络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能够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人文关 怀能力。
2019, 34(15):69-7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69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与整合女性分娩恐惧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为促进自然分娩、改善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 机检索 PubMed、Medline、Embase、WebofScience、PsycINFO、SinoMed、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18年8月 女性分娩恐惧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文献。根据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评价,并进行 Meta整合分析。结果 共纳入18项研究,提炼出87个研究结果,归纳为6个新类别,并进一步整合2个结果。结果1:孕产妇充 满担忧和恐惧心理,但他人却无法理解,这让她们感到孤独,只能独自在矛盾中挣扎。结果2:因对分娩的感受不同,女性采取积 极或消极的方式应对分娩恐惧,并渴望得到外界的支持与帮助。结论 社会与医疗卫生机构应重视分娩恐惧对女性的影响,并给 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帮助孕产妇克服分娩恐惧,促进自然分娩,进而促进产妇身心健康。
2019, 34(15):74-7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74
摘要:目的 了解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失志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失志量表、 社会支持量表及医学应对量表对212例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失志症候群得分为32.50±14.18;患者失志症 候群得分与面对应对、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均P<0.01);患者术后时长、疾病分期、造口、面对应对及社会支持情况是失志症候群 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整R 2=0.510)。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失志症候群较严重,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患者的失志症状, 促进其身心健康。
2019, 34(15):78-80+9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78
摘要:目的 调查晚期癌症患者对死亡地点的选择倾向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湖北省2所医院的肿瘤科晚 期癌症患者775例,以肿瘤患者临终护理意愿量表(EndofLifePreferencesInterview,ELPI)调查晚期癌症患者对死亡地点的选 择倾向及其他终末意愿。结果 晚期癌症患者倾向于家里死亡的占79.61%,其他地方占20.39%;医生是否告知终末治疗和护理 问题、家庭收入、教育水平、居住地、性别为患者对死亡地点选择倾向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多数晚期癌症患者 倾向于家中死亡,其他地点分别为医院、养老院等。医护人员应适当与患者沟通其疾病情况,让患者在充分了解自身病情的情况 下,作出自己临终意愿的选择;普及和发展家庭护理是保证家庭临终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
2019, 34(15):81-8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81
摘要:目的 了解肿瘤科护士哀伤辅导的态度与技能,为临床开展哀伤辅导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护士哀伤辅导态度与技能问 卷对316名肿瘤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肿瘤科护士哀伤辅导态度及技能得分分别为37.91±7.76、19.90±3.90,哀伤辅导培训、 心理咨询师资质是肿瘤科护士哀伤辅导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P<0.01);哀伤辅导培训、接触丧亲家属的机会、心理咨询师 资质及哀伤辅导态度是肿瘤科护士哀伤辅导技能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肿瘤科护士哀伤辅导态度与技能处于 中上水平,应针对影响因素加强哀伤辅导态度与技能的培训。
2019, 34(15):85-8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85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限制液体摄入健康教育策略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维持性血液透 析依从性差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 认知负荷理论构建并实施患者限制液体摄入健康教育策略,观察两组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液体摄入依从性及血液透析并发症发 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液体摄入依从性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 观察组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肌肉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1)。结论 实施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健康教育策 略,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限制液体摄入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19, 34(15):89-9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89
摘要:目的 调查ICU 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水平。方法 从医院 HIS系统中提取患者一般资料,采用 SF-36量表电话随访。结果 共成功随访到128例ICU 患者,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59.18±20.41,除精力和精神健康维度外,其他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常模 (P<0.05,P<0.01);不同年龄段、总住院时间、ICU 停留时间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结论ICU 患者出院后总体生活质量处于偏低水平,需予以积极关注,尤其是住院时间较长、年龄较大的患者,建立更完善的ICU 后延续性 护理模式,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9, 34(15):92-9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92
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认知状况,为医护人员普及相关知识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急救知识认知调查问卷,对540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居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急救知识得分为10.91±2.89,处于 中等水平。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应对方式中,多数人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只有30.93%会呼叫120;主要通过网络途径或医生朋友的 介绍获得急救知识,最期望获取知识的途径是网络或自媒体。结论 社区居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认知状况一般,自救呼救知识 较为欠缺。医护人员需加强对社区居民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其救护知识和能力。
2019, 34(15):95-9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95
摘要:目的 探索早期活动干预对预防高龄老年患者住院相关自理能力下降的效果。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 420例高龄(≥80岁)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1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照护措施,干预组在常规照护基础上实施早 期多学科综合活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出院时,两组 BarthelIndex评分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3个月后,两组 BarthelIndex评分和I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结论 通过对患者实施多学科综合活动方案,能够有效预防住院相关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维持高龄老年患者功能,提高生活 质量。
2019, 34(15):98-101.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098
摘要:目的 比较和分析中国学者在护理学中文期刊和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献的伦理学质量。方法 收集2013~2017年中国大陆作 者发表在护理学SCI/SSCI或 CSCD期刊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实验性文献。采用知情同意、隐私保护、不伤害、伦理委员会审查、 公平性和利益冲突6项指标对纳入的文献进行伦理学评价。结果 共检索120种中英文护理期刊,纳入文献133篇,其中英文文 献57篇,中文文献76篇。4种中文护理期刊文献的伦理学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文文献的伦理学质量 总分及知情同意、利益冲突、伦理委员会审查和临床试验注册项目得分显著低于英文文献(均 P<0.01)。结论 中文文献的伦理 学质量有待提高,研究者应规范研究过程中的伦理行为,国内护理期刊则应加强对文献伦理学质量的要求,以提高我国期刊护理 文献的伦理学质量。
2019, 34(15):102-103+1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102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专项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基于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对 医院感染漏报率实施测评、要因分析、流程改进和质量控制的专项管理。结果 实施专项管理后,医院感染预警病例24h处置率 显著上升,医院感染漏报率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 实施基于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专项管理,能 有效提高医院感染预警病例24h处置率,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效率。
2019, 34(15):104-107.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104
摘要: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是护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重要环节,是督导和提升护理高等质量的关键。归纳分析 中美两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现状,包括评价机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结果的应用等内容,旨在为我国护 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2019, 34(15):107-11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107
摘要:综述国内外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废弃物处理现状,提出影响我国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废弃物处理的因素主要是患者、 家属的认知水平低,医务人员健康宣教不到位,医疗废弃物管理缺失及缺乏相应法律法规支持。而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多部门协 作,政府提供支持,医务人员引导,社区积极参与,患者及家属配合,以减少居家医疗废弃物对个人和环境带来的严重危害。
2019, 34(15):111-11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5.111
摘要:介绍早产儿神经发育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对体位放置和体位辅助两种体位干预方法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进行分析,结 合临床体位干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展望,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正确有效的体位干预提供参考。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邮编:430030 传真:
电话:027-83662666 E-mail:jns@tjh.tjmu.edu.cn
版权所有:护理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